2009高三语文文言文语段翻译疯狂练(附答案) 复习指导高考苏教版高中
- 格式:doc
- 大小:43.50 KB
- 文档页数:8
高三语文文言文语段翻译疯狂练一、二人并走(前秦符融为冀州牧)有者姥逼劫于路,喝贼,路人为逐擒之。
①贼反诬路人,时已昏黑,莫知其孰是,乃俱送之。
融见而笑曰:“此易知耳,可二人并走,先出凤阳门者非贼。
”既而还入、融正色谓后出者曰:“汝真贼也,何诬人乎?”贼遂服罪。
②盖以贼若善走,必不被捻,故知不善走者贼也。
(《晋书。
符融传》)二、卧薪尝胆勾践之围会稽也,嚼然叹曰:“各终于此乎?”种曰:“汤系夏台,文王囚麦里,晋重斗奔翟,齐小白奔苦,其卒王霸。
①由是观之,何速不为福乎?”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曰:“②女志会稽之耻邪?”身白操作,夫人自织,③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宾客,赃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
三、孟子少时(汉韩婴《韩诗外传》)孟子少时,东家杀猪,孟子问其母曰:“东家杀猪何为?”①母曰“欲唆汝。
”其母自悔而言曰:“合怀妊是于,席不正不坐,割不正不食,胎教之也,②今适有知而欺之,是教之不信也。
”乃卖东家邻脉肉以食之,明不欺也。
四、小时了了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扎有盛名,为司隶校尉。
①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
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
”既通,前坐。
元扎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弃世为通好也。
”元扎及宾客莫不奇之。
大中大夫陈题后至,人以其言语之,起曰:“②小时了了,大未必住。
”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
”五、袁虎少贫袁虎少贫,①尝为人佣,载运租。
谢镇西经船行,其夜清风朗月,闻江诸闲估客船上有咏诗声,甚有情致;所诵五言,又其所未。
尝闻,叹美不能已。
②即遣委曲讯问,乃是袁自咏其所作咏史诗。
因此相要,大相赏得。
六、魏文侯问李克魏文侯问李克:“吴之所以亡者何也?”李克对曰:“数战数肚。
”文侯曰:“数战数胜,国之福也,①兵以此亡者何也?”李克曰:“数战则民疲,数胜则主骄,以骄主制疲民,此其所以亡也。
2009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题(有详解和译文)2009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题(有详解和译文)(全国卷1)三、(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魏德深,本巨鹿人也。
祖冲,仕周,为刑部大夫、建州刺史,因家弘农。
父毗,郁林令。
德深初为隋文帝挽郎,后历冯翊书佐、武阳郡司户,书佐,以能迁贵乡长。
为政清净,不严而肃。
会兴辽东之役,征税百端,使人往来,责成郡县。
于时王纲弛紊,吏多赃贿,所在征敛,人不堪命。
唯德深一县,有无相通,不竭其力,所求皆给,而百姓不扰。
于时盗贼群起,武阳诸城多被沦陷,唯贵乡独全。
郡丞元宝藏受诏逐捕盗贼,每战不利,则器械必尽,辄征发于人,动以军法从事,如此者数矣。
其邻城营造,皆聚于听事,吏人递相督责,昼夜喧嚣,犹不能济。
德深各问其所欲,任随便修营,官府寂然,恒若无事。
唯约束长吏,所修不须过胜余县,使百姓劳苦。
然在下各自竭心,常为诸县之最。
寻转馆陶长,贵乡吏人闻之,相与言及其事,皆歔欷流涕,语不成声。
及将赴任,倾城送之,号泣之声,道路不绝。
既至馆陶,阖境老幼,皆如见其父母。
有猾人员外郎赵君实,与郡丞元宝藏深相交结,前后令长,未有不受其指麾者。
自德深至县,君实屏处于室,未尝辄敢出门。
逃窜之徒,归来如市。
贵乡父老,冒涉艰险,诣阙请留德深,有诏许之。
馆陶父老,复诣郡相讼,以贵乡文书为诈。
郡不能决。
会持节使者韦霁、杜整等至,两县诣使讼之,乃断从贵乡。
贵乡吏人,歌呼满道,互相称庆。
馆陶众庶,合境悲泣,因从而居住者数百家。
宝藏深害其能。
会越王侗征兵于郡,宝藏遂令德深率兵千人赴东都。
俄而宝藏以武阳归李密。
德深所领皆武阳人也,念其亲戚,辄出都门,东向恸哭而反。
人或谓之曰:“李密兵马,近在金墉,去此二十余里。
汝必欲归,谁能相禁,何为自苦如此!”其人皆垂泣曰:“我与魏明府同来,不忍弃去,岂以道路艰难乎!”其得人心如此。
后没于阵,贵乡、馆陶人庶,至今怀之。
(节选自《北史魏德深传》)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是A.为政清静,不严而肃肃:恭敬。
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1.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
《谏太宗十思疏》2.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 《鸿门宴》3.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
《登泰山记》4.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过秦论》5.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赤壁赋》6.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师说》7.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
”《鸿门宴》8.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陈情表》9.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为积威之所劫哉。
《六国论》10.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六国论》11.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师说》12.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过秦论》13.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也皆谓之天门云。
《登泰山记》14.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伶官传序》15.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兰亭集序》16.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17.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烛之武退秦师》18.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列传》19.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也,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师说》20.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殽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1.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句子。
(10分)咸宁二年冬十月,以羊祜为征南大将军。
祜上疏请伐吴,帝深纳(接受,赞同)之。
而朝议方(正)以秦、凉为忧,祜复表曰:“吴平则胡自定,但当速济(完成)大功耳。
”议者多有不同,祜叹曰:“天下不如意事十常居(占)七八。
天与(赐予)不取,岂非更(经历)事者恨(遗憾)于后时哉!(状语后置)”唯度支尚书杜预、中书令张华与帝意合,赞成其计。
四年夏六月,羊祜以病求入朝,既至,帝命乘辇入殿,不拜而坐。
祜面陈伐吴之计,帝善(认为……好)之。
以(因为)祜病,不宜数(多次)入,更(又)遣张华就(去)问筹策(筹算,谋划,策略)。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西晋灭吴》,有删改)(1)天与不取,岂非更事者恨于后时哉!译文:(2)以祜病,不宜数入,更遣张华就问筹策。
译文:2.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句子。
(10分)神爵元年三月,诸降羌及归义羌侯杨玉(注),背畔(通“叛”)犯塞,攻城邑,杀长吏。
时赵充国年七十余,上老(认为……老)之,使丙吉问:“谁可将(做将领)者?”充国对曰:“无逾(超过)于老臣者矣。
”上遣问焉:“将军度(估计)羌虏何如(怎么样)?当用几人?”充国曰:“兵难遥(在远方)度(预测),臣愿驰至(快马赶到)金城,图(绘地图)上方略(作战方略)。
愿陛下以属(托付,委托)老臣,勿以为忧。
”遣充国将(率领)之,以击西羌。
充国常以远斥候(侦察兵)为务,行必为战备,止(停止,扎营)必坚6使……坚固)营壁,尤(特别)能持重(行事慎重,谨慎稳重),爱士卒,先计而后战。
遂(于是)西至西部都尉府,日(每天)飨(犒劳,慰劳)军士,士皆欲为用(为他所用)。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赵充国破羌》,有删改)【注】杨玉,西汉时先零羌首领,初归附汉,被封为归义羌侯。
(1)兵难遥度,臣愿驰至金城,图上方略。
译文:(2)遂西至西部都尉府,日飨军士,士皆欲为用。
[“文言文翻译题”针对训练]一、语段对点练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语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齐威王召即墨大夫,语之曰:“自子之居即墨也,毁言日至。
然吾使人视即墨,田野辟,人民给,官无事,东方以宁;是子不事吾左右以求助也!”封之万家。
召阿大夫,语之曰:“自子守阿,誉言日至。
吾使人视阿,田野不辟,人民贫馁。
昔日赵攻鄄,子不救;卫取薛陵,子不知;是子厚币事吾左右以求誉也!”是日,烹阿大夫及左右尝誉者。
于是群臣耸惧,莫敢饰诈,务尽其情,齐国大治,强于天下。
(1)自子之居即墨也,毁言日至。
然吾使人视即墨,田野辟,人民给,官无事,东方以宁;是子不事吾左右以求助也!译文:(2)是日,烹阿大夫及左右尝誉者。
于是群臣耸惧,莫敢饰诈,务尽其情,齐国大治,强于天下。
译文:解析:(1)根据语境,“田野辟”前应补出“只见”,“是子不事吾左右以求助也”前应补出“于是我知道”;“左右”应译为“侍候的人”,且“是……也”为判断句,需要翻译成带“是”的语句。
(2)“烹阿大夫及左右尝誉者”前省略“齐威王下令”,且为定语后置句,需要调整语序为“烹阿大夫及尝誉左右者”;“强于天下”为状语后置句,翻译时需要调整语序为“于天下强”。
参考答案:(1)自从你到即墨任官,每天都有指责你的话传来。
然而我派人去即墨察看,(只见)田地被开辟整治,百姓富裕充足,官府无事,东方因而十分安定;(于是我知道)这是你不巴结我身边侍候的人来求得帮助的原因啊。
(2)当天,(齐威王下令)烹死阿地大夫及替他说好话的手下近臣。
这种情况下群臣十分恐惧,没有谁敢再弄虚假,都尽力做实事,齐国因此非常安定,成为天下最强盛的国家。
参考译文:齐威王召见即墨大夫,对他说:“自从你到即墨任官,每天都有指责你的话传来。
然而我派人去即墨察看,(只见)田地被开辟整治,百姓富裕充足,官府无事,东方因而十分安定;(于是我知道)这是你不巴结我身边侍候的人来求得帮助的原因啊。
”便封赐即墨大夫享用一万户的俸禄。
2009年全国2卷语文文言文及翻译1. 2009全国二卷文言文翻译原文:郭原平字长泰,禀至行,养亲必已力。
性闲木功,佣赁以给供养。
性谦虚,每为人作匠,取散夫价。
主人设食,原平自以家穷,父母有肴味,唯餐盐饭而已。
若家或无食,则虚中竟日,义不独饱,要须日暮作毕,受直归家,于里中买里中买籴,然后举爨。
父抱抱笃疾弥年,原平衣不解带,口不尝盐菜者,跨积寒暑。
父丧既终,自起两间小屋,以为祠堂。
每至节岁烝尝,于此数日中,哀思,绝饮粥。
父服除后,不复食鱼肉。
于母前,示有所啖,在私室,未曾妄尝。
自此迄终,三十余载。
高阳许瑶之居在永兴,罢建安郡丞还家,以绵一斤遗原平。
原平不受,送而复反者前后数十。
瑶之乃自往曰:“今岁过寒,而建安绵好,以此奉尊上下耳。
”原平乃拜而受之。
每出市卖物,人问几钱,裁言其半,如此积时,邑人皆共识悉,辄加本价与之。
彼此相让,欲买者稍稍减价,要使微贱,然后取直。
居宅下湿,绕宅为沟,以通淤水。
宅上种少竹,春月夜有盗其笋者,原平偶起见之,盗者奔走坠沟。
原平自以不能广施,至使此人颠沛,乃于所植竹处沟上立小桥,令足通行,又采笋置篱外。
邻曲惭愧,无复取者。
又以种爪为业。
世祖大明七年大旱,瓜渎不复通船,县官刘僧秀愍其穷老,下渎水与之。
原平曰:“普天大旱,百姓俱困,岂可减溉田之水,以通运瓜之船。
”乃步从他道往钱唐货卖。
每行来,见人牵埭未过,辄迅楫助之;己自引船,不假旁力。
若自船已渡,后人未及,常停住须待,以此为常。
太守王僧郎察教廉,不就。
太守蔡兴宗临郡,深加贵异,以私米馈原平及山阴朱百年妻,原平固让频烦,誓死不受。
人或问曰:“府君嘉君淳行,敏君贫老,故加此赡,岂宜必辞。
”原平曰:“府君若以吾义行邪,则无一介之善,不可滥荷此赐。
若以其贫老邪,耋齿甚多,屡空比室,非吾一人而已。
”终不肯纳。
百年妻亦辞不受。
翻译:郭原平,字长泰,生性孝顺,侍养父母一定要依靠自己的力量。
他熟习木工,常靠给人做木匠,只取一般干活人的工钱。
2009届江苏高三语文加试题最新编辑一、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回答问题。
(10分)孟轲问牧民何先子思日先利之日君子之所以教民亦有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子思曰仁义固所以利之也上不仁则下不得其所上不义则下乐为乱也此为不利大矣故《易》日:‘利用安身,以崇德也。
’此皆利之大者也。
” 1.用斜线(/)为文中没有断旬的地方断旬。
(直接在文段上面断句)(6分) 2.理解文设,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4分)(1)孟子“民本”思想的核心是: (2分)(2)如何“牧民“,孟子和子思两人各坚持怎样的观点?(2分)孟子:予思:二、名著阅读。
(15分)3.下面对有关名著名篇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 ( )A.沈从文在《边城》中,通过翠翠这一形象,有意淡化了社会现实的黑暗与痛苦,着意表现了一种理想化的古朴、淳厚的人性美和人情美。
B.《老人与海》写的是一个“硬汉”以坚强的意志与凶恶的敌手进行的一场孤独而又顽强的抗争。
自信、勇敢、乐观、孤寂又睿智的捕鱼老人表现出了一种朴素的尊严:一个人可以被毁灭,可你就是打不败他。
、C.曹禺的《雷雨》最终结局是:鲁侍萍抖出各人错综复杂的关系,周萍和四风知铸成大错,周萍吞枪自杀,四凤触电自杀,周冲为救四凤同样触电身亡。
D.郭沫若的代表作《女神》是中国现代新诗的奠基之作,他的许多代表诗篇皆出于此,如《凤凰涅粲》、《天狗》、《炉中煤》、《匪徒颂》等。
E.巴金的《家》中,觉新是性格内涵最为复杂的悲剧性典型。
他清醒地认识到了自己的悲剧命运,但又对封建家长的专制意志处处退让、顺从。
为了维护封建家庭,他付出了惨重代价。
最终,他终于觉醒,毅然投奔了光明。
4.请简要表述《三国演义》中“青梅煮酒”这一故事情节。
(5分)5.简要说明《红楼梦》中“大观园”的建造来历。
(5分)三、(15分)6.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归纳要点,分析问题。
目前,我国经济虽然取得了快速发展,但也有诸多困难和问题亟待解决。
虽然我国劳动力人口丰富,但实际上公民科学文化素质的总体水平还不高,人力资源质量不高。
五、(08江苏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题。
吴汉,字子颜,南阳宛人也。
汉为人质厚少文【朴实厚道,缺少文才】,及得召见,遂见亲信。
建武二年,封汉为广平侯。
明年春,围苏茂于广乐,周建招聚十余万人救广乐。
汉将.轻骑迎与之战,不利【失利】,堕马伤膝,还营。
诸将谓汉曰:“大敌在前而公伤卧,众心惧矣。
”汉乃勃然【精神振奋】裹创而起,椎牛飨.士,令军中曰:“今日封侯之秋【时期,时刻】。
诸君勉【尽力,努力】之!”于是军士激怒【情绪激愤,斗志昂扬】,人倍【倍增】其气。
旦日,齐鼓【击鼓】而进,建军大溃。
时鬲县五姓共逐【驱逐】守长【太守、县令等地方长官】,据【占据】城而反。
诸将争欲攻之,汉不听.,曰:“使鬲反者,皆守长罪也.。
敢轻冒【轻率,冒失】进兵者斩!”乃移檄告郡,使收【拘押】守长,而使人谢.【道歉→安抚】城中。
五姓大喜,即【立即】相率【相随】归降。
明年,贼【敌人】率五万余人夜攻汉营,军中惊乱,汉坚卧【安卧。
坚,安心】不动,有顷乃定。
即夜发精兵出营突击,大破其众【军队】。
十二年春,汉乃进军攻广都,拔【攻克】之。
遣轻骑烧成都市桥。
帝戒【告诫】汉曰:“但【只管】坚据【牢固地占据→坚守】广都,待其来攻,勿与争锋。
若不敢来,公转营【转移营寨】迫.【逼迫】之,须【等待。
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其力疲,乃.可击也。
”汉乘利进逼成都,阻【依靠】江北为.营,使刘尚将万余人屯于江南。
帝闻大惊。
让【责备】汉曰:“比【近来】敕【告诫,吩咐】公千条万端,何意临事悖乱!【为什么遇到事件时却又悖离错乱呢?】与尚别营【分开扎营】,事有缓急【偏义复词,只有“危急”义】,不复相及【相互照应】。
”诏书未到。
谢丰、袁吉将众十许【表约数】万攻汉,使别将将万余人劫【胁迫,攻打】刘尚,令不得相救。
汉与大战一日,兵败,走入壁.【营垒】。
汉乃召诸将厉【勉励,激励】之曰:“欲潜师【秘密率领军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就尚于江南【到江南向刘尚靠拢】,并【合,联合】兵御之。
高考语文古文翻译复习题集附答案1. 昔者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倚,砉然疾如风,形如蟠龙。
庖丁一脊而动,如剧震五里,庖丁拔牛于牵,使之向东南而飞。
适其风也,则牛无知其所蹈也;行之昭然若四时之景,驰之如朝之旅。
后其蹄者犹湛湛焉,其耳如雷霆,其气若涉险阵,若将趋丸破壁,若将行无极也。
其觳突若乳犊,其视如远视。
庖丁善引而不发,觞足而制敌,其于牛也,至于哀也。
服刑而动容,色勃然而喜,若以为然。
襞其蹄而踈之;砺其角而振之。
绝謣呼之,休诟喝之,呴然后动。
庖丁之于牛也,言善无厌。
血香涎横流,连珠乳下。
庖丁立辔以待命,跼蹐而喜,倍假而不迷。
如匍匐逐逸豚,如跃马上高台。
蹴踘突地,足跛之;挟细步浮,委秋波之际。
其所为之容与,众不得而观者也。
译文:曾经有个厨师名叫庖丁,他为文惠君剖开一头牛,手触牛身,肩靠牛背,脚踩牛踏,膝紧靠牛膝,他做事迅捷如风,姿态如盘旋的巨龙。
庖丁只动了一下脊梁骨,就像剧烈震动了五里地,庖丁把牛从绳索拴系处拔离开,牛向东南方飞去。
在这阵风中,牛毫不知道它将踏足何处;它行动明亮,如同四季的景象,疾驰如同早晨的旅程。
它的蹄爪还在颤抖,耳朵像雷霆,气息如同行进险阵,宛若将跑过球状的墙壁,如同将永无止境地前进。
它的觳突像乳犊一般,视线如同远眺。
庖丁善于引导而不发动,觞踏而制敌,对待牛,庖丁感觉到了悲伤。
他服完刑罚后,动容,面色涨红而喜悦,仿佛认为这样才是合适的。
他褶起牛蹄,再远离远近看一看;磨尖牛角,再振奋一下。
他喊断断续续地召唤,骂责喝斥之后,才出声动作。
庖丁对待牛,言行善良,无上限。
牛的血香涎流淌,连珠乳滴下来。
庖丁等待命令站起身,忐忑不安而又高兴,加倍信赖却不贪婪。
如同匍匐逐逸逸猪一般动作,如同骑马上高高的平台。
踢出踢踏,足跛地;蹓跬足步轻盈,委婉地接应球。
他的容貌如此之好,众人无法目睹。
2. 孟子曰:“言忠信者,事国家经纪天下之事者必要者也。
中说者言忠信者必中说:“可与共国者也。
2009高三语文文言文语段翻译疯狂练(附答案) >>复习指导>>高考>>苏教版高中语文教学网您查询的关键词是:文言文翻译练习周处。
如果打开速度慢,可以尝试快速版;如果想保存快照,可以添加到搜藏。
(百度和网页/gaokao/fuxi/200903/99361_2.html的作者无关,不对其内容负责。
百度快照谨为网络故障时之索引,不代表被搜索网站的即时页面。
)首页备课中心会员中心上传资源如何上传获取点数语文商城语文论坛淘宝精品导购·用户注册·设为首页·加入收藏·联系站长··| 网站首页 | 文章 | 教案 | 课件 | 试卷 | 选修 | 素材 | 商城 | 成语| 高考 | 博客 | 留言 |09高考特刊 |您现在的位置:苏教版高中语文教学网 >> 高考 >> 复习指导 >> 正文今天是:2009高三语文文言文语段翻译疯狂练(附答案)作者:佚名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更新时间:2009-3-4" 皆相视流泪。
唯王丞相愀然变色曰:" 2当共戮力王室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⑥!"「注释」①新亭:亭子名,故址在今南京市西南长江边上。
②藉卉:坐在草地上。
③正自:只是。
④戮力:合力。
⑤楚囚:本指楚国的囚犯,后来借指处境窘迫的人。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十四、江左有管夷吾温峤初为刘琨使来过江。
于时,江左营建始尔,纲纪未举,温新至,深有诸虑。
既诣王丞相,陈主上幽越、社稷焚灭、山陵夷毁之酷,有黍离之痛①。
温忠慨深烈,言与泗俱,丞相亦与之对泣。
叙情既毕,便深自陈结,丞相亦厚相酬纳②。
既出,欢然言曰:"江左自有管夷吾③,此复何忧!"「注释」①黍离之痛:犬戎攻破镐京,杀死周幽王。
平王东迁洛邑,建立东周。
周大夫行役到镐京,见到宗庙宫殿都已经毁坏,长满了禾黍,不胜感慨,作《黍离》一诗。
见《诗经。
王风。
黍离》,后以"黍离之悲" 、" 黍离之痛" 作为感叹国家衰亡的典故。
②酬纳:酬谢接纳。
③管夷武:管仲名夷吾。
齐国大夫,辅佐齐桓公成为霸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十五、唐太宗赐绢惩顺德右骁卫大将军长孙顺德受人馈绢,事觉,①上曰:“顺德果能有益于国家,朕与之共有府库耳,何至贪冒如是乎。
”犹惜其有功,不之罪,但于殿庭赐绢数十匹。
②大理少卿胡演曰:“顺德枉法受财,罪不可赦,奈何复赐之绢?”上曰:“彼有人性,得绢之辱,甚于受刑。
如不知愧,一禽兽耳,杀之何益?”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十六、曾参不受鲁君邑①曾子衣敝衣以耕,鲁君使人往致邑焉,曰:“请以此修衣。
”曾子不受。
反,复往,又不受,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曾子曰:②“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纵子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终不受。
孔子闻之曰:“参之言,足以全其节也。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十七、周处改过自新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
又义兴水中有蛟,山中有白额虎,并皆暴犯百姓。
义兴人谓为三横,而处尤剧。
或说处杀虎斩蛟,实冀三横唯余其一。
处即刺杀虎,又入水击蛟。
蛟或浮或没,行数十里,与处之俱。
经三日三夜,乡里皆谓已死,更相庆。
竟杀蛟而出。
1闻里人相庆,始知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
乃自吴寻二陆。
平原不在,正见清河,具以情告,并云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终无所成。
2清河曰:“古人贵朝闻夕死,况君前途尚可。
且人患志之不立,亦何忧令名不彰邪?”处遂改励,终为忠臣孝子。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十八、蒲松龄之妻五十余犹不忘进取①。
孺人②止之日:“君勿须复尔!倘命应通显,今已台阁③矣。
山林目有乐地,何必以肉鼓吹④为快哉!”松龄善其言。
顾儿孙入闱⑤,褊心⑥不能无望,往往情见乎词,而孺人漠置之。
或媚以先兆,亦若罔闻。
松龄笑日:“穆如者⑦不欲作夫人⑧耶?”答曰:“我无他长,但知止足。
今三子一孙,能继书香,衣食不至冻饿,天赐不为不厚。
自顾有何功德,而尚存觖望⑨耶?”(选自蒲松龄《述刘氏行实》)[注释]①进取:此指通过科举考试获取功名。
蒲松龄多次参加科举考试均不第。
②孺(rú)人:妻子。
③台阁:宰相。
④以肉鼓吹:犹言一呼百诺。
⑤入闱:参加科举考试。
⑥褊(biǎn)心:私心。
⑦穆如者:端庄的人。
此指妻子。
⑧夫人:此指贵夫人。
⑨觖(jué)望:不满意。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快________②罔________③但________2.翻译:①君勿须复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松龄善其言乎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往往情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或媚以先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比较上文的两个“顾”:①“颐儿孙入闱”中的“顾”,解释为______________;②“自顾有何功德”中的“顾”,解释为____________________二十九、杭世俊喜博先生①一岁必两归钱塘②。
归后无事,或携钱数百与里中少年博望仙桥下。
时钱文敏视学③浙中。
一日盛暑,张盖往访先生。
踏过桥下,文敏从舆④中望见先生短葛衣,持蕉扇,与诸少年博正酣。
文敏即出舆揖日:“前辈在此乎?”时先生以扇自障,业知不可避,即回面话曰:“汝已见我耶?”文敏曰:“正诣宅谒前辈耳。
”曰:“吾屋舍甚隘,不足容从者。
”文敏固欲前,先生固却之。
始寻道反。
文敏去,诸少年共博者始从桥下出,惊问日:“汝何人?学使⑤见敬若此?”曰:“此我衙门中后辈耳。
”遂不告姓名去。
(选自清·洪亮吉《洪北江诗文集》)[注释]①先生:指清人杭世俊,他官至翰林院检讨(即翰林院里掌管编修国史的人)。
②钱塘:今浙江杭州市。
③视学:职官名称。
此指以视学身份视察学校。
④舆(yú):轿子。
⑤学使:即“视学”。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或________②博________③酣________④揖________⑤业________⑥却________⑦反________2.翻译:①张盖往访先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正诣宅谒前辈耳___________ _______③吾屋舍甚隘,不足容从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选择:上文“学使见敬若此”中的“见”有以下解释,哪一项是正确的? ______ ①指代“你”;②看见;③被;④同“现”。
三十、答李几仲书①天难生于才②,而才者须学问琢磨,以就晚成之器,其不能者,则不得归怨于天也。
世实须才,而才者未必用,君子未尝以世不用而废学问;其自废惰欤,则不得归怨于世也。
凡为足下③道者,皆在中朝④时闻天下长者之言,足下以为然,当继此有进于左右。
(选自宋·黄庭坚《山谷全集》)[注释]①这是北宋文学家黄庭坚给一位年轻人的信(摘录)。
②天难生于才:天才是很难出现的。
③足下:您,对对方的敬称。
④中朝:朝廷中。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长者_________②然________2.理解:“学问琢磨”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理解:“晚成之器”即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翻译:其自废惰欤,则不得归怨于世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选择:“当继此有进于左右”有以下理解,哪一项是正确的?__________________①当继续给你写信;②要继承别人的精神才能前进;③当接到这信后要跟周围人商量;④要继续努力才能超过周围的人。
三十一、芮伯献马贾祸1周厉王使芮(ruì)伯帅师伐戎,得良马焉,将以献于王。
芮季曰:“2不如捐之。
王欲无厌,而多信人之言。
今以师归而献马焉,王之左右必以子获为不止一马,而皆求于子。
3子无以应之,则将晓于王,王必信之,是贾祸也。
”弗听,卒献之。
荣夷公果使求焉,弗得,4遂谮诸王,曰:“伯也隐。
”王怒逐芮伯。
君子谓芮伯亦有罪焉:5尔知王之渎货而启之:芮伯之罪也。
(选自明·刘基《郁离子》)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十二、王昭君出汉宫汉元帝宫人①既多,乃令画工图之,欲有呼者,辄披图召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