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中考历史复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材料题(含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1.08 MB
- 文档页数:13
【历史】部编中考历史复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材料题(含解析)一、第一单元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材料辨析论述题1.林肯在1858年6月的一次演讲中说:“一幢裂开的房子是站立不住的。
我相信这个政府不会永远维持半奴隶和半自由的状态。
我不期望联邦解散,我不期望房子崩塌,但我的确希望它停止分裂。
”①文中的“房子”指什么?“半奴隶”和“半自由”分别是指什么经济?②双方矛盾的焦点是么?内战爆发后,颁布哪部文件解决此矛盾?③南北战争的性质是什么?【答案】①美国;南方种植园经济;北方资本主义工(商)业经济。
②奴隶制的废存问题;《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③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解析】【分析】【详解】①依据材料“一幢裂开的房子是站立不住的。
我相信这个政府不会永远维持半奴隶和半自由的状态。
我不期望联邦解散,我不期望房子崩塌,但我的确希望它停止分裂。
”的信息可知,文中的“房子”指的是美国,当时美国南北两种经济形式的矛盾日益尖锐,即南方的使用黑奴劳动的种植园经济和北方资本主义工商业经济,林肯当选总统后,南方种植园主集团发动了叛乱,企图分裂国家。
因此“半奴隶”和“半自由”分别是指南方种植园经济;北方资本主义经济。
②当时南北双方矛盾的焦点是奴隶制的废存问题;内战爆发后,林肯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宣布废除叛乱各洲的黑人奴隶制,调动了广大黑人的积极性,他们踊跃参军,支持北方平叛,扭转了南北战争的形势,解决了矛盾。
③南北战争是继独立战争之后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战争的结果是平定了南方叛乱,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黑人奴隶制,为资本主义的发展进一步扫清了障碍。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改革的主要内容有:宣布“废藩置县”,全国分为3府72县,由中央直接治理,加强中央集权……兴办工商业,引进西方技术……文化教育上采用欧美学制,设立新式学校——川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材料二 1887年,日本的军事部门在广泛调查后提出《讨伐清国策案》,要求在5年内完成一切准备工作,待可乘之机,对中国采取突然袭击。
最新中考历史复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练习题(含答案)一、第六单元走向和平发展的世界材料辨析论述题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00年,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围绕“21世纪联合国的作用”进行了深入讨论,虽然在一些问题上存在矛盾,但在维护联合国的地位和权威、加强它在处理国际事务中不可替代的作用上,就在新形势下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发展、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加强联合国作用等问题交换了意见,形成了共识。
会议通过的《联合国千年宣言》,把“自由、平等、团结、容忍、尊重大自然和共同承担责任”作为21世纪国际关系中的基本价值观,强调《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是“永不过时和普遍适时的。
”材料二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随着国际社会经济贸易的不断发展,国际经贸领域的贸易战也日见频繁。
在解决国际经济贸易纠纷方面,世界贸易组织自成立以来就发挥着重要作用。
虽然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给经济全球化带来严峻挑战,但自由贸易和经济全球化依然是人类社会发展不可逆转的大势,经济全球化潮流是不可阻挡的。
自由贸易和经济全球化既是全球范围生产力高度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当今时代各国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
(1)依据材料一及结合相关所学知识指出联合国安理会担负的主要责任是什么。
(2)依据材料二指出当今时代各国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
(3)依据上述材料,归纳出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的经济和政治的两大支柱(即国际组织)。
(4)面对当前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给中国经济带来严峻挑战,谈一谈你的认识。
【答案】(1)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2)经济全球化(3)联合国和世界贸易组织(4)自由贸易和经济全球化依然是人类社会发展不可逆转的大势。
是当今时代各国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
面对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挑战,我们既要牢牢守住底线、积极有效应对,又要保持耐心和定力,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与世界各国一道,坚定不移地维护自由贸易原则和多边贸易体制。
【解析】【分析】【详解】(1)根据材料“就在新形势下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发展、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加强联合国作用等问题交换了意见,形成了共识。
部编中考历史复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练习题(附答案)一、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材料辨析综合题1.(1)两幅图共同反映哪一历史事件?(2)对工商业改造的形式是什么?(3)谈谈你对这一历史事件的看法。
【答案】(1)三大改造。
(2)公私合营。
(3)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在社会主义改造工作的后期,也存在着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等缺点。
【解析】【分析】【详解】(1)仔细观察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两幅图共同反映的事件是三大改造;1953年,我国开始进行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三大改造,到1956年底,我国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公有制经济已经取代私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基本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标志着我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1953年开始,我国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1954年起,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逐步发展企业的公私合营,公私双方共同经营企业。
1956年初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在社会主义改造工作的后期,也存在着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等缺点。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胜利完成,使我国在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两个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在过渡时期总路线下,生产关系发生根本变化,为我国社会生产力开辟了迅速发展的道路。
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已经建立起来。
同时,农业基本建设和运输建设都取得很大成就,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和文化生活水平都有了显著的提高。
最新部编中考历史复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练习题(附答案)一、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材料辨析综合题1.探究问题。
材料中国是在经济极其落后的基础上起步,开展大规模经济建设的。
既缺乏经验,又缺乏资金和必要的技术,要进行大规模的工业建设的困难不难想象。
但它有几个十分重要的条件:新中国的成立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人民大众成了国家的主人,有着强烈的自豪感和使命感,长期蕴藏着的巨大积极性和创造力像火山一样突然喷发出来,这是无穷的力量源泉;中国共产党提出正确的奋斗目标,并且有着强大的动员和整合能力,能够把全国的力量集中起来,办成几件前人无法做到的大事;经过前三年的准备,遭长期战乱破坏的国民经济已经得到恢复,政治上已经形成统一而稳定的局面,这是进行大规模经济建设必需的环境;当时也得到苏联很大的帮助,特别是有许多技术专家来到中国参加建设工作。
没有这些条件,要在如此落后的基础上开展大规模建设是难以做到的。
(1)结合所学,我国开展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国际背景是什么?(2)我国第一次大规模经济建设胜利完成的世界影响是什么?根据材料,归纳我国第一次大规模经济建设开展的有利因素有哪些?(提示:需答出4点)【答案】(1)美苏冷战或两极格局对峙局面形成。
(2)影响:壮大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鼓舞了亚非拉民族独立与振兴;增强了世界和平力量;促进了全球工业化的进程等均可。
因素:新中国的成立调动了人民大众的积极性;中国共产党提出了正确的奋斗目标;中国共产党有强大的动员和整合能力;国民经济已经得到恢复;政治上已经形成统一而稳定的局面;得到苏联很大的帮助。
【解析】【分析】【详解】(1)结合所学,我国于1953年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展大规模经济建设,当时的国际背景是二战结束后,欧洲资本主义国家普遍衰落,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国际关系格局走向瓦解,美苏冷战或两极格局对峙局面形成。
(2)第一问结合所学知识,我国第一次大规模经济建设胜利即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初步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其世界影响从政治上来看,有利于壮大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鼓舞亚非拉民族独立和振兴运动,增强了世界和平力量;从经济上来看,促进了全球工业化进程等。
中考历史复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练习题(含解析)一、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辨析论述题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一战后不稳定的最后一个主要原因是存在着这样一个掉手的事实,即:“德国问题”不仅一直没有得到解决,反而变得更加难以处理和更加紧张了……当巴黎和约条款带来了更多的耻辱时,大多数德国人都纷纷对这一“奴役性条约”和同意这些条款的魏玛民主政治家们进行谴责。
——摘编自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材料二华盛顿会议后,日本并不满意在华盛顿会议上得到的利益,美国依旧是日本在亚洲的主要对手,两国的矛盾有增无减。
1924年,美国国会通过了新的移民法,排斥日本移民入境,使日本爆发了反美抗议浪潮,甚至有人叫嚣要用战争解决问题。
英国在华盛顿会议后就认定今后与日本之间必有一战,并开始在新加坡扩建海军基地,修建防御工事,与日本的关系骤然紧张。
——摘编自刘长敏《国际关系体系与格局理论框架与历史变迁》材料三 20世纪2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处于相对稳定时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得到较快恢复和发展,出现了“繁荣”的景象。
(1)“巴黎和约条款”是在哪次会议上签订的?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德国人对这一条款的态度是什么?(2)根据材料二,概括日本对华盛顿体系不满的原因。
(3)依据上述材料,归纳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世界影响。
【答案】(1)巴黎和会。
态度:反对、厌恶。
(2)华盛顿会议打破了日本对中国独霸的局面(没有消除美日矛盾;美日矛盾有增无减);华盛顿会议后,美国限制日本移民入境;英国对日进行军事戒备(英加紧和日本在亚洲的争夺)。
(3)暂时缓解了列强之间的矛盾,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使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得到恢复与发展);但没有消除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矛盾,埋下了新的世界大战的隐患。
【解析】【分析】【详解】(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巴黎和约条款”是在1919年巴黎和会上签订的;“大多数德国人都纷纷对这一‘奴役性条约’和同意这些条款的魏玛民主政治家们进行谴责。
【历史】人教中考历史复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练习题(含答案)一、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材料辨析综合题1.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历来重视农业、农村与农民问题,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不乏沉痛的教训。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材料二 1958年10月25日,山东范县县委书记作报告:“人人进入新乐园,吃喝穿用不花钱;鸡鸭鱼肉味道鲜,顿顿可吃四个盘;天天可以吃水果,各样衣服穿不完;人人认为天堂好,天堂不如新乐园。
”材料三“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
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请完成:(1)材料一出自建国初期的哪部法律文献?据此我国掀起了什么运动?(2)材料二中“新乐园”在当时指什么?简要分析它出现的原因。
(3)材料三体现了农村实行怎样的经济体制?这产生了什么影响?(4)对比以上材料,你能得到什么认识?【答案】(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土地改革运动(2)人民公社。
党和人民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对建设社会主义缺乏经验,又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
(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农业生产得到大发展,农村开始富裕起来了。
(4)制定经济政策要从实际出发,不能违背客观规律;制定政策要适合本国国情,走自己特色的道路。
【解析】【分析】【详解】(1)依据题干“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结合所学知识,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全国分批进行土地改革,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
一、七年级下册综合题辨析题论述题1.仔细观察下图后回答问题。
(1)此图人物是谁?(2)你怎样评价他的事迹?【答案】(1)郑成功。
(2)评价:郑成功收复台湾,驱逐了荷兰殖民者,是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
【解析】【详解】(1)依据图片关键信息:“旗帜上的郑字”并结合所学可知,此图人物是郑成功。
(2)依据所学可知,1661年,郑成功率领大军从金门出发,跨海作战,打败荷兰殖民者。
1662年荷兰殖民者投降,至此,被荷兰殖民者占据了38年的台湾,重新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郑成功收复台湾,维护了国家主权和领土的完整,给荷兰殖民者以沉重的打击,对亚洲其他国家也间接起到了保护作用。
郑成功对台湾地区的开发,促进了台湾社会的发展。
郑成功是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3世纪火药是由商人经印度传入阿拉伯国家。
火药武器是通过战争传到阿拉伯国家。
成吉思汗西征,蒙古军队使用了火药兵器,公元1260年元世祖的军队在与叙利亚作战中被击溃,阿拉伯人墩获了火箭、毒火罐,火炮、震天雷等火药武器,以而掌握火药武器的制造和使用,……欧洲人逐步掌握了制造火药和火药兵器的技术。
火药和火药武器传入欧洲,“不仅对作战方法本身,而且对统治和奴役的政治关系起了变革的作用”,火药和火药武器的广泛使用,是世界兵器史上的一个划时代的进步,使整个作战方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革!火药推进了世界历史的进程。
——摘编自高中历史必修三《中国古代的发明和发现》(1)指出火药武器广泛用于军事的时期。
(2)阅读以上材料,围绕其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答案】(1)宋元。
(2)观点:宋元时期中国古代科技成就领先于世界。
论述:火药传入欧洲,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明,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解体。
指南针发明,用于航海,促进了远洋航行,迎来了地理大发明的时代。
结论:综上所述中国古代科技成就长期领先于世界,推动了世界历史的发展。
【历史】部编中考历史复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练习题(含解析)一、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材料辨析论述题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校中查找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在宋代,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或能料科学方面新是加此警....中国的科技发展到突代,已里巅峰状态。
——英国学者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材料二下图反映了18-20 世纪世界的变化。
有人说地球变得越来越“小”了。
材料三邓小平曾说:“如果六十年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
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材料四(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两项宋代居世界前列的科技成果。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第一、二次工业革命和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的哪些发明使地球变得越来越“小”了?(各举一例)(3)根据材料三,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在国防尖端科技领域取得了什么成就?(4)材料四反映了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着什么问题?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科技的认识。
【答案】(1)指南针和活字印刷术。
(2)第一次工业革命:火车和轮船;第二次工业革命:汽车和飞机;第三次科技革命:计算机网络的发明和广泛使用。
(3)原子弹爆炸成功,氢弹爆炸成功,成功发射了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
(4)环境问题;科技是一把双刃剑,在发展科技的同时要注意保护环境。
【解析】【分析】【详解】(1)根据材料一“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或能料科学方面新是加此警……中国的科技发展到突代,已里巅峰状态”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两项宋代居世界前列的科技成果是指南针和活字印刷术。
(2)根据材料二的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发明了火车和轮船,促进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发明了汽车和飞机,促进了人们之间的交往,密切了人们之间的联系,第三次科技革命中计算机网络的发明和广泛使用使地球变得越来越“小”了。
一、七年级下册综合题辨析题论述题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苏湖熟,天下足”。
——南宋谚语材料二丝织业经过唐末五代及北宋一个长时期的发展,大大改变了唐中叶以前的面貌……北宋时,丝织业的产地逐渐形成江浙和四川两个中心……整个沿海地带都比较发达。
——摘编自《简明宋史》材料三宋元时期,在工商业发达的基础上,海上贸易有所发展,由于当时西夏、辽、金、蒙古与宋对峙,宋军费支出浩大,不能不谋求广开财源,注目于发展海外贸易。
南宁偏安江南之后,中西陆路交通几乎断绝,海外交通空前发达。
——摘自《中外文化交通史》(1)材料一反映了宋代经济哪方面的发展?这句谚语说明了什么?(2)材料二指的是宋代哪个部门的繁荣发展,除此之外,南方还有哪些手工业部门也比较发达?(3)根据材料三,指出宋元时期海外贸易和海外交通发展的原因。
(4)归纳以上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主题。
【答案】(1)农业;宋朝时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成为全国重要的粮仓。
(2)丝织业;棉纺织业,制瓷业,造船业(任写两个即可)(3)工商业发达;谋求广开财源;中西陆路交通几乎断绝。
(4)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或宋代经济发展【解析】【分析】【详解】(1)依据材料一“苏湖熟,天下足”可知,材料一反映了宋代农业方面的发展;两宋时期,人口增加,垦田面积扩大,耕作技术提高,农业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
这句谚语说明了宋朝时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成为全国重要的粮仓。
(2)依据材料二“北宋时,丝织业的产地逐渐形成江浙和四川两个中心……整个沿海地带都比较发达。
”可知,材料二指的是宋代丝织业的繁荣发展;除此之外,南方的棉纺织业,制瓷业,造船业等手工业部门也比较发达。
(3)依据材料三“宋元时期,在工商业发达的基础上,海上贸易有所发展”可知,宋元时期海外贸易和海外交通发展的原因是工商业发达;据材料“由于当时西夏、辽、金、蒙古与宋对峙,宋军费支出浩大,不能不谋求广开财源,注目于发展海外贸易”可归纳出为了谋求广开财源;据材料“南宋偏安江南之后,中西陆路交通几乎断绝,海外交通空前发达”可知,海外贸易和海外交通发展的原因是中西陆路交通几乎断绝。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1. 1949年9月,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与会代表认为: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
这里的“工作”是指()A. 创建新中国B. 实现祖国统一C. 进行土地改革D. 恢复国民经济2. 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会议的内容()A. 宣告中央人民政府成立B. 制定并通过《共同纲领》C. 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D. 将北平改名为北京3. 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首都30万军民齐集天安门广场,毛泽东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接着,受检阅部队以海军的两个排为前导,步兵师、炮兵师、战车师、骑兵师依次通过主席台,空军14架飞机在会场上空飞行受阅。
与上述材料相关的史实是()A. 开国大典B. 抗美援朝C. 土地改革D. 三大改造4.下面邮票纪念的事件是()A. 中央人民政府的成立B. 封建土地制度的摧毁C.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D. 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发动5.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夜,人民解放军所到之处,驻扎在那里的外国军队被迫完全撤走,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各种特权被一一取消。
这直接反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A. 提高了人民地位B. 完成了国家统一C. 加速了民族独立D. 建成了社会主义6.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大团结的标志性事件是()A.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B. 西藏和平解放C.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D. 土地改革的完成7.中共中央政治局于1950年10月上半月多次召开会议,毛泽东指出:“采取上述积极政策,对中国、对朝鲜、对东方、对世界都极为有利。
”“上述积极政策”是指()A. 土地改革B. 抗美援朝C. “一五”计划D. 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8. “我们不出兵,让敌人压至鸭绿江边……首先对东北不利,整个东北边防军将被吸引住,南满电力将被控制。
”此话表明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兵朝鲜的原因是()A. 促进朝鲜统一B. 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C. 为了保家卫国D. 防止朝鲜战争的爆发9.下图中的纪念馆坐落在朝鲜平壤,馆内展出了中国人民志愿军作战的有关图片和实物资料,介绍了志愿军官兵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