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家阎立本是哪个朝代的
- 格式:doc
- 大小:15.50 KB
- 文档页数:3
浅谈初唐人物画家阎立本艺术成就作者:孔庆龄来源:《现代交际》2013年第05期[摘要]唐代的人物画在其经济繁荣、政治统一的历史背景下进入了黄金阶段。
初唐最负盛誉的人物画家阎立本,他的人物画不仅代表着初唐的人物画最高水平,其艺术成就同时也对盛唐、中晚唐及后世人物画发展产生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人物画阎立本历代帝王图步辇图艺术成就[中图分类号]J20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5-0073-02阎立本(约601~673年),雍州万年人(今长安),身为工部尚书,这个职务理应是掌管土木营造的,但因其绘画方面的突出才能而常受命作画,这也在一定意义上促使其绘画才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和施展,成为初唐时期最负盛名的画家。
据《历代名画记》中记载阎立本“有应务之才,兼能书画,朝廷号为丹青神化”①。
在阎立本的艺术成就里,最著名的是肖像画和政治性题材的历史人物画。
可以说阎立本代表着这一时期我国传统人物画的最高水平。
由于阎立本官居要职,长居宫中,他的艺术思想自然与统治阶级的政治立场相一致,以宣扬安定团结、歌颂统治为目的。
阎立本创作的人物肖像画,见于史册的有《宣圣像》《王右军真》《李思摩真》《秦府十八学士图》《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图》《窦建德图》《混元上德皇帝像》②《虢王李元凤真》③等。
《隋唐画家轶事》一书中曾写到阎立本曾为唐太宗李世民画过肖像,被称为冠绝古今。
这幅《唐太宗像》又被善画者传摹在寺庙“元都观”中。
④阎立本作品中的《秦府十八学士图》和《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图》由于其表彰性功能而备受重视,史册多有记载。
《秦府十八学士图》是武德四年,唐太宗下令为杜如晦、房玄龄、于志宁、苏世长等十八位贤臣名将画像,贞观十七年,唐太宗又诏阎立本画《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图》,并亲自作赞。
所画之士或是栋梁之才,或是有识之士,又或是效忠之勇士。
将其像绘于凌烟阁正是对其才干、学识、功绩的表彰嘉奖。
现在陕西省麟游县文化馆中,还保存有北宋人游师雄根据流传的粉本摹刻的唐凌烟阁功臣图的残石四幅,从石刻画看,人物皆呈全身正侧面站立像,人物脸部多已残缺,但仍能够观察出人物具备不同的相貌特征和精神气质,衣纹为铁线描,具有初唐人物画的特征,从这些石刻《凌烟阁功臣图》残本上看,我们可以发现其在整个人物体态方面还受到时代表现技巧的局限,还显僵化缺少变化,但其已经开始注意到塑造刻画不同的面部特征以来表现不同的人物的个性特征。
十八学士图唐代阎立本创作绢本设色画《十八学士图》是唐代画家阎立本创作的立轴绢本设色画,现藏于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馆。
唐太宗时建文学馆,收聘贤才,以杜如晦、房玄龄、于志宁、苏世长、姚思廉、薛收、褚亮、陆德明、孔颖达、李玄道、李守素、虞世南、蔡允恭、颜相时、许敬宗、薛元敬、盖文达、苏勗十八人并为学士。
后薛收死,召刘孝孙补之。
命阎立本画像,褚亮作赞,题十八人名号、籍贯,称十八学士,藏之书府,时人倾慕,谓之登瀛洲。
唐玄宗开元时,于上阳宫食象亭,以张说、徐坚、贺知章、赵冬曦、冯朝隐、康子元、侯行果、韦述、敬会真、赵玄默、吕向、咸廙业、李子钊、东方颢、陆去泰、余钦、孙季良为十八学士,命董萼画像、御制赞,为千秋翰苑盛事。
清代瓷器上的十八学士图,即源于此。
唐朝著名的学士还有司马贞、李延寿、司马才章、令狐德棻等。
阎立本(公元601----673年),唐代著名画家、建筑家,汉族,雍州万年人,出身富贵,对于绘画有着深厚的家学渊源。
他的父亲阎毗是北周驸马,精通工篆隶书、绘画和建筑,因此受到隋文帝和隋炀帝的喜爱。
阎立本的兄长闫立德也擅长书画、工艺和建筑工程。
父子三人以工艺、绘画驰名隋唐两代。
阎立本于太宗时期担任刑部侍郎,显庆初年,任工部尚书,总章元年升为右丞相。
阎立本精通书画,作品题材涉猎广泛,从宗教人物、车马到山水,无不擅长,其中尤其擅长绘制人物肖像。
阎立本绘画主要师法张僧繇、郑法士和他的父亲阎毗和兄弟阎立德,相传他对张僧繇的画进行了非常认真深入的研究。
起初,他对张的画并不能完全理解,通过再三观赏,才在张僧繇的画前“留恋十日而不能去”。
由此可见其作品和六朝绘画的继承关系。
代表作品有《步辇图》《古帝王图》《职贡图》等。
《步辇图》正是阎立本的代表作品之一,也是现藏故宫博物院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太宗命阎立本作画来记录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和亲这一重大事件,画家采用独特又巧妙的视角,并未选取文成公主入藏或是太宗举行隆重的欢迎仪式等宏大场面,而是通过描绘太宗乘坐步辇来迎接使者禄东赞这一特定场面来记录这一重大的历史事件。
这充分体现了中国画以点代面、以小见大的艺术特色,反映了画家对这一历史事件理解之深刻,分析之精辟以及选材之得当。
一、《步辇图》的由来《步辇图》是中华民族艺术宝库中现存的一幅十分珍贵的作品,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是初唐时期著名画家阎立本的名作,是以初唐时期唐太宗接见吐蕃使者禄东赞为原型进行创作的。
当时,松赞干布是吐蕃第三十二赞普,他平定叛乱,开创了统一的吐蕃王朝。
受唐朝社会的影响,松赞干布从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进行改革,取得了重大成果,并且,吐蕃社会借鉴唐朝向封建社会过渡。
松赞干布曾多次派遣使者向唐朝求婚,都未能如愿以偿。
638年,他又派使者向唐太宗求婚,与此同时,他还带领20万军队攻打唐朝的松州(今四川松蕃),施压于唐朝,但被唐军击败。
唐·阎立本《历代帝王像》长卷传世名画之一驰誉丹青传右相,犹存历代帝王图;只今谁见僧舒笔,名下无虚会得无。
—清代吴修《青霞馆论画绝句》阎立本(约601年—673年),汉族,雍州万年(今西安临潼县)人,唐代政治家、宫廷画家、工匠。
唐高宗显庆元年迁升为工部尚书,后升为右相,封博陵县男。
北周武帝宇文邕的外孙。
其母是北周武帝之女清都公主。
隋文帝和隋炀帝均爱其才思。
入隋后官至朝散大夫、将作少监。
阎立本擅长工艺、建造、工篆隶书、绘画,并且阎毗、阎立德、阎立本父子三人以工艺、绘画和建筑工程闻名于世。
遗品有《步辇图》《历代帝王像》等。
阎立本文像学界关于此图作者的归属,实际有三个不同的观点:①、作者为阎立本;②作者为郎余令;③、作者为杨褒的摹本(根据史籍记载,现在流传的绢本,是宋代杨褒根据白麻纸唐画传摹,设色附彩。
)三种观点中,尤其以阎立本、郎余令较为突出。
官方宣称《历代帝王图》的作者为阎立本。
依据阎立本地画作的三个基本特征:1).阎立本的仕途以及作画经历来看有先天优势,主要依据是宋代富弼题识,2).以人物画为主;3).其选材多为政治主题。
诸如《秦府十八学士图》和《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一类的作品,大多绘制于“凌烟阁阁”上。
《历代帝王图》又名《十三帝图》/《古列帝图卷》/《古帝王图》横卷描绘唐代之前汉至隋13位帝王的画像,将帝王的气势体现得淋漓尽致。
各帝王图前均以楷书题字,帝王侍人形成独立的13组共计46人。
用重色设色和晕染衣纹的方法,有佛教艺术的影响。
作为中国肖像画的经典标品,该图奠定了后续帝王像的表现形式,宫廷宗庙中皇帝的肖像,还是壁画中的帝王遗像,均依此冠本为形象。
《历代帝王图》全卷横屏欣赏《古列帝图卷》无落款印章绢本设色,纵51.3厘米,横531厘米,现存后人摹本。
现波士顿美术馆藏《历代帝王图》又名《列帝图》/《十三帝图》画了十三位帝王形象,从汉昭帝刘弗陵到隋炀帝杨广。
分别是:前汉昭帝刘弗陵,汉光武帝刘秀,魏文帝曹丕,吴主孙权,蜀主刘备,晋武帝司马炎,陈文帝陈蒨,陈废帝陈伯宗,陈宣帝陈顼,陈后主陈叔宝,北周武帝宇文邕,隋文帝杨坚,隋炀帝杨广,加上侍人共四十六人。
将相故事-唐代宰相阎立本简介阎立本代表作阎立本大约出生于公元601年,于公元573年去世,是唐代著名画家,同时也是朝廷倚仗的大臣,后来官至宰相,位高权重。
人物档案姓名:阎立本国家:中国民族:汉族所处时代:隋唐时期出生地:雍州万年出生日期:601年逝世日期:673年11月14日职业:唐代画家、工程学家、官员主要成就:唐代著名画家、建筑家代表作品:《步辇图》、《古帝王图》、《职贡图》阎立本出生于一个贵族家庭,外公是北周武帝宇文邕,母亲是清都公主,父亲是石保县公阎毗。
阎毗本人擅长工艺,多巧思,工篆隶书,在绘画和建筑方面都很擅长,所以受到隋文帝和隋炀帝的看中。
不仅仅是父亲他的兄长阎立德同样也擅长绘画和建筑。
出生在这样一个家庭,自幼受到家庭文化艺术的熏陶,阎立本本人自然也得以在绘画和建筑方面得到高成就,成为唐朝著名的画家和工程学佳,父子三人都以工艺和绘画闻名于世。
唐高祖武德年间,阎立本在秦王李世民的府上担任库直,成为李世民的亲信。
库直这个职位必须是贵族子弟中有才干者居之,受到信任。
成为库直可以看出阎立本的才干,同时也大致知道秦王是看中和欣赏阎立本的。
秦王李世民后来发动玄武门之变,夺取皇位,开启贞观之治,成为历史上著名的唐太宗。
阎立本作为李世民的亲信,在贞观年间担任主爵郎中、刑部侍郎、将作少监。
贞观十年,唐太宗李世民为纪念建立大唐帝国的武功,命阎立本绘制其征战四方时所骑的六匹战马图样,然后雕刻于石,立于昭陵,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昭陵六骏”。
贞观十四年,松赞干布遣使来长安请婚,与文成公主缔结婚约,这个历史性的一刻被阎立本定格,绘成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的《步辇图》。
贞观十七年,李世民为表彰唐王朝开国勋臣,于京都长安太极殿凌烟阁绘长孙无忌、杜如晦、房玄龄、魏徵等24名功臣像,而这些功臣的画像都出自阎立本之手。
阎立本后来还领李世民之命,绘制督造翠微阁。
阎立本除了是一位画家和建筑家之外,同时也是受到唐太宗李世民重用的大臣,本人在政治方面的能力也十分出色。
美术时空ART EDUCATION RESEARCH一、阎立本及其绘画题材阎立本是陕西人,主要活跃于唐太宗、唐高宗时期。
父兄皆是朝中大臣,深受当朝统治者的信任,又是绘画能手,“为当时之妙”。
阎立本受其家学影响,善图画,工写真,被赞“丹青神化”。
又因有应务之才,故为皇室所重。
阎立本初为秦王库直,显庆中累迁将作大匠,后代立德为工部尚书。
总章元年,迁右相,赐爵博陵县男。
阎立本有政治头脑,但他以画闻名于世。
对于阎立本的绘画,僧琮云:“像生变故,天下取则。
”窦蒙云:“直自师心,意存功外。
”李嗣真云:“象人之妙,号为中兴。
”张彦远云:“六法备该,万象不失。
”以上都是对于阎立本绘画的肯定,同时解释了阎立本以画闻名的原因。
阎立本以画闻名,尤以人物画最佳。
阎立本身在朝廷,为皇家服务,故其所绘多为政治题材的历史人物画。
阎立本于武德九年画《秦府十八学士图》,又于贞观十七年作《凌烟阁功臣二十四人图》,两幅作品均是为纪念唐王朝的功臣、名将而制作的。
现传于世的作品《步辇图》《历代帝王图》《职贡图》也都是与政治、历史有关的人物故事画。
但笔者在查阅相关美术史时发现,近现代的美术史家往往将阎立本归为道释画家一列,或直言其善绘道释题材画。
这引起了笔者的思考:阎立本善绘道释画,那么其所绘的道释题材作品又具有何种面貌?笔者通过梳理相关史料,试图解决这一疑问。
二、阎立本与道释画道释画,也称宗教画,为人物画的一种。
通俗地讲,道释画是一种主要以道教、佛教为内容的绘画。
道释画的形成得益于佛教的传入,佛教徒利用绘画艺术传播教义,事实证明,此种做法十分有效,渐渐地为道教所效仿。
但道释画真正建构完成于宋代,《宣和画谱》中首次将道释画作为一门画科加以划分。
笔者研究发现,在皇家的推崇下,道观与佛寺并兴,道释人物壁画呈现出繁荣发展的局面,道释画家层出不穷,如吴道子、尉迟乙僧、卢楞伽等,皆是唐代道释画的代表画家。
笔者查阅古代绘画史料时发现,阎立本时期的绘画论著鲜有直接说其为道释画家者,或说其善画道释画者,或直接阐释其道释人物画的特点、风格的。
画家阎立本是谁阎立本是唐代时期著名的画家,被誉为丹青神化,在绘画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下面是搜集整理的画家阎立本的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阎立本(601年-673年11月14日),唐代著名画家。
雍州万年(今陕西临潼)人,隋朝画家阎毗之子,谥爵博陵文贞男。
阎立本善画人物、车马、台阁,尤擅长于肖像画与历史人物画,其作品倍受当世推重,被时人列为“神品”,隋文帝和隋炀帝均爱其才艺。
其兄阎立德亦长书画、工艺及建筑工程,父子三人并以工艺、绘画闻名于世。
阎立本代表作品有《步辇图》、《职贡图》、《萧翼赚兰亭图》等。
阎立本观画的故事阎立本观画这个典故讲述的是唐代画家阎立本参观南北朝著名画家张僧繇的壁画遗迹,历经三次观赏,每次都有不同的感受,越深入了解越能窥探期间奥秘,逐渐深陷其中,不能自拔。
一日,阎立本恰巧寻得机会可以观赏南北朝画家张僧繇的壁画,然而前去的第一天,阎立本大致的浏览一番,颇为失望,原来名家之作也不过徒有虚名,遂败兴而归。
第二天,不甘心的阎立本寻思着再去观摩一番。
仍旧为能揣摩出惊世之笔,横竖打量也不过近代名士之作的水平。
第三日,阎立本无意间途经此地,便起心再次前去观赏,伫立画前,良久之后,似乎有所发现,越是定睛凝望,越是被其深深吸引,精妙之处,别有洞天,阎立本不禁拍手叫绝,遂坐卧与画作前,欣赏研究长达数十日之久。
从这则典故中反映了复杂之物,要通其经理,必定需要反复琢磨,细心研究,走马观花是难以欣赏到精髓的,即使是阎立本如此精通画艺之人也难通其理,前两次都被自己的经验之谈蒙蔽了双眼,不能从框架中跳脱出来,直到第三次,摒弃所有偏见,从无到有,才真正顿悟名家笔下所传到的奥妙与灵感。
因此此典故常被运用到治世之道中,摒弃经验之谈,更忌讳走马观花,一定要深入研究之后才有发言权。
阎立本的作品赏析《历代帝王图》又称《古帝王图》,现藏于美国波士顿美术馆,此画卷纵向51.3厘米,横向531厘米,共绘有自汉至隋十三位帝王肖像,在其人物个性的刻画上各附异彩,个性分明,并将封建等级伦理观念融入其中,适当处理人物大小。
宋代宫廷画家阎立本的艺术造诣评析导言阎立本(约928年-约989年),字松山,号凌溪主人,北宋宫廷画家。
他以绘制花鸟、人物、山水等题材而闻名于世,并被誉为宋代画坛巨擘之一。
本文将对阎立本的艺术造诣进行评析,从他的创作风格、技法运用和影响力三个方面来探讨。
一、创作风格1.1 唐传统与宋新意结合:阎立本在作品中充分吸收了唐代著名花鸟画家的笔墨表现手法,并在此基础上注入了自己独特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追求,形成了独特的创作风格。
1.2 精致细腻并重:阎立本擅长描绘细节,精确地表现出花卉、鸟类和背景的纹理和色彩变化,使得作品具有极高的观赏性。
1.3 高超构图能力:阎立本善于利用整体布局、形象安排和空间处理等手法来营造画面的和谐统一,使得作品呈现出一种宁静而富有节奏感的美感。
二、技法运用2.1 水墨运用:阎立本精通水墨的运用,能够巧妙地运用水墨浓淡变化和笔触的轻重变化,塑造出花卉、鸟类和山水等形象具有丰富的层次感。
2.2 色彩表现:阎立本不仅在传统花鸟画中注重黑白的对比,还善于使用红、蓝、绿等明亮色彩来点缀作品,增强了画面的生动性和艺术感染力。
2.3 突破传统题材:阎立本将传统的花鸟、人物等题材进行创新和突破,尝试绘制稀有植物、珍禽异兽等新颖题材,并以其细腻入微的技法展现出独特之美。
三、影响力3.1 对后世画家影响深远:阎立本在北宋时期就已经享有很高声誉,在他生前就培养了很多艺术学徒,并对后世画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宋代花鸟画发展的重要契机。
3.2 艺术风格延续:阎立本的艺术风格在后世被很多画家所推崇和继承,并发展出各具特色的分支流派。
他以其细腻入微的花鸟描绘技巧和独特的构图能力,在后世画坛依然有着广泛的影响。
3.3 多种艺术形式之影响:阎立本不仅擅长绘画,还涉猎书法、篆刻等艺术形式,在这些领域也有着非凡造诣。
他对多种艺术形式之间的交流互动起到了桥梁作用,推动了中国传统艺术的繁荣与发展。
结论总体来说,阎立本是一位在中国画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宫廷画家。
画家阎立本是哪个朝代的
阎立本著名政治家,大画家,那么画家阎立本是哪个朝代的?下面是为你收集整理的画家阎立本是哪个朝代的,希望对你有帮助!
阎立本,唐代画家,出身贵族,家中极为显赫,北周武帝宇文邕的外孙,父亲阎毗是北周驸马,母亲是北周武帝的女儿清都公主。
阎立本此人擅长工艺,思路巧妙,工篆隶书,绘画、建筑方面都极为擅长,其作品深受隋唐帝王喜爱。
因为才华,隋朝期间入朝为官,官至朝散大夫、将作少监。
阎立本对于绘画工艺方面的天赋来自于父亲,其兄长阎立德也精于书画、工艺及建筑工程,父子三人以工艺绘画闻名于世。
阎立本在艺术上继承了南北朝的优秀传统,经过其反复琢磨加以吸收和发展,较之前朝更具表现力,刚劲的铁线描,古雅的设色,沉着而又富于变化,因此他所刻画的人物精神面貌极为细致与灵动,这些都超出了南北朝及隋朝的水平。
被誉为丹青神化,天下则取,在绘画史上具有拔尖地位。
除了擅长书画工艺之外,阎立本还颇有政治才干。
唐高祖武德年间,在秦王李世民府上任职库直。
太宗贞观年间,任主爵郎中、刑部侍郎。
高总显庆年间,迁升为工部尚书,总章元年,擢升为右相。
足见阎立本实为一代全才人物,当然在其一路高升的背后必定有其在绘画领域的才能助其一臂之力。
阎立本观画的典故阎立本观画这个典故讲述的是唐代画家阎立本参观南北朝著名画家张僧繇的壁画遗迹,历经三次观赏,每次都有不同的感受,越深入了解越能窥探期间奥秘,逐渐深陷其中,不能自拔。
一日,阎立本恰巧寻得机会可以观赏南北朝画家张僧繇的壁画,然而前去的第一天,阎立本大致的浏览一番,颇为失望,原来名家之作也不过徒有虚名,遂败兴而归。
第二天,不甘心的阎立本寻思着再去观摩一番。
仍旧为能揣摩出惊世之笔,横竖打量也不过近代名士之作的水平。
第三日,阎立本无意间途经此地,便起心再次前去观赏,伫立画前,良久之后,似乎有所发现,越是定睛凝望,越是被其深深吸引,精妙之处,别有洞天,阎立本不禁拍手叫绝,遂坐卧与画作前,欣赏研究长达数十日之久。
从这则典故中反映了复杂之物,要通其经理,必定需要反复琢磨,细心研究,走马观花是难以欣赏到精髓的,即使是阎立本如此精通画艺之人也难通其理,前两次都被自己的经验之谈蒙蔽了双眼,不能从框架中跳脱出来,直到第三次,摒弃所有偏见,从无到有,才真正顿悟名家笔下所传到的奥妙与灵感。
因此此典故常被运用到治世之道中,摒弃经验之谈,更忌讳走马观花,一定要深入研究之后才有发言权。
阎立本历代帝王图《历代帝王图》又称《古帝王图》,现藏于美国波士顿美术馆,此画卷纵向51.3厘米,横向531厘米,共绘有自汉至隋十三位帝王肖像,在其人物个性的刻画上各附异彩,个性分明,
并将封建等级伦理观念融入其中,适当处理人物大小。
画幅中的十三位帝王分别是前汉昭帝刘弗陵,汉光武帝刘秀,魏文帝曹丕,吴主孙权,蜀主刘备,晋武帝司马炎,陈废帝陈伯宗,陈宣帝陈顼,陈后主陈叔宝,北周武帝宇文邕,隋文帝杨坚,隋炀帝杨广,另外加上侍者共四十六人。
每位帝王均有榜书,有的还记有在位年代及对佛道的态度。
阎立本在绘此作品的过程中,注意到封建统治者的共同特性与气质仪容,但又根据每位帝王在位期间的政治作为,不同的境遇命数,塑造出个性突出的人物形象,从中可见作者对历代帝王的评价。
例如那些开国建功的君王,在画家笔下体现了一派王者气度;而那些昏庸亡国的君主,则是一派萎靡庸腐之态。
画家在绘其君王画像时,将其对君王的评价融入其中,使人物个性更加饱满。
不置可否,《历代帝王图》的艺术成就代表了初唐人物画的最高水平,在古代绘画史上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