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家公司未股改原因
- 格式:doc
- 大小:538.50 KB
- 文档页数:7
IPO终止企业数量同比略有下滑 创业板贡献超四成 1-8月,京沪深交易所170家IPO终止企业中,创业板终止企业数量居首,在因主动撤回材料而终止的企业数量中,四成以上来自创业板,因未通过会议审核而终止的企业数量中,半数来自创业板。
刘 榕/文9月7日,深交所发布公告,天津同仁堂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和绍兴拓邦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因主动申请撤回而终止审核,创业板因此又新增两家终止审核企业。
这也使得京沪深交易所在进入9月仅七天的时间内,已有8家企业的IPO之旅因主动申请撤回而终止。
根据沪深交易所终止企业的终止时间统计,1-8月,三大交易所IPO终止企业数量为170家,同比减少15家。
其中12家因未通过上市委会议审核而终止,同比减少6家;158家因主动撤回材料而终止,同比减少9家。
1-8月,三大交易所IPO终止企业中,因主动撤回材料而终止的企业数量占比达到近93%。
其中在上会前撤回材料的终止企业数量为146家,同比减少8家;在会议审核结果为暂缓审议或通过会议审核的情况下撤回材料的终止企业数量为4家,同比增加3家;在提交注册后撤回材料的终止企业数量为8家,同比减少4家。
因此,大部分IPO终止企业选择在上会前撤回材料。
创业板终止企业数量居首分板块来看,1-8月,创业板的终同样呈现同比下滑的态势。
1-8月,北交所的终止企业数量为26家,比上年同期减少5家。
其中因未通过上市委会议审核而终止的企业数量为2家,比上年同期增加2家;因主动撤回材料而终止的企业数量为24家,比上年同期减少7家,撤回材料的时间覆盖三个阶段。
在北交所和创业板终止企业数量出现同比下滑的同时,科创板、主板的终止企业数量则呈现同比上升的态势。
1-8月,科创板的终止企业数量为42家,比上年同期增加15家。
其中因主动撤回材料而终止的企业数量为40家,比上年同期增加13家;因未通过上市委会议审核而终止的企业数量为2家,比上年同期增加2家。
因此,1-8月,科创板的过会率从2022年同期的100%下降为77.78%。
太平洋TPG、阿波罗PE,私募股权,黑石,KKR这些熟悉又陌生的词汇听上去总是让人感觉很神秘,充满玄幻色彩,他们究竟是谁,究竟是怎么在赚钱的,领头羊是谁,又有怎样辉煌的历史,现在又在做什么呢?转个贴,临时抱佛脚用===========================================PE八大家——KKR、凯雷、黑石、华平、橡树、3i、德州太平洋TPG、阿波罗私募股权投资基金(PE)已然是全球并购市场的绝对主角。
截至2006年底,国际性的PE已经超过了4000个,交易活动约占全球并购交易总量的1/5。
仅2 006年一年,全球PE就从资本市场上募集到了2150亿美元。
2006年PE全年的交易价值升至创纪录的4000亿美元,较2005年的2370亿美元高出68.7%,相比1996年则增长了20倍;其中,单笔超过100亿美元的私募股权交易达到9个2006年,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参与的杠杆收购规模占全球并购总额的13%。
如果剔除换股交易,PE参与的杠杆收购占现金并购额的17%。
不断壮大的规模与日益大手笔的交易,使得PE完全确立了在华尔街的主流地位。
进入2007年,PE主导的并购交易又一次次地刷新纪录。
黑石(又译“百士通”)2007年2月以395亿美元收购全球最大的房地产信托基金EOP,成为全球有史以来最大的一宗杠杆收购交易;之后的7月,刚刚公开上市不到两个月的黑石,再次大手笔出手,以260亿美元巨资收购了拥有2800家酒店的希尔顿集团。
而几乎在此同时,以安大略省教师退休基金为首的一个私募股权财团以485亿美元收购了加拿大最大的电信企业—加拿大贝尔电信集团(BCE),将PE并购金额的纪录推向了新的高点。
PE们在全球经济中的影响力如日中天,不但为国际金融领域贡献了重要的投资渠道,更成为国外富裕阶层进入证券、股权投资领域的主要途径。
而且,PE 异化了传统上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本之间资金供给与需求者之间的关系,通过控制与改造的互动形式实现资本的最大增值。
上市公司并购重组71个被否案例原因汇总(根据证监会官方信息整理)根据证监会官方信息整理,以下是上市公司并购重组被否的71个案例的原因汇总:1.违反上市公司重组规则:一些上市公司的并购重组方案存在违反上市公司重组规则的情况,例如未按照规定程序进行审批、未及时履行信息披露等。
2.资金风险:上市公司的并购重组方案无法提供足够的资金支持,无法保障交易的顺利进行。
3.关联交易问题:并购重组方案涉及到关联交易,但未能提供合理的解释和依据,或者未能提供有效的交易价格确定机制和独立性评估。
4.盈利能力问题:并购重组方案涉及到的目标公司盈利能力较差,无法提供足够的投资回报。
5.管理层稳定性问题:并购重组方案涉及到的目标公司管理层稳定性不足,无法保障后续的经营发展。
6.公司治理问题:并购重组方案涉及到的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可能存在潜在的违规和风险。
7.过于依赖财务工程:并购重组方案涉及到的财务工程过于复杂,无法保障交易的可行性和可持续性。
8.信息披露不完整或不准确:上市公司的并购重组方案在信息披露方面存在不完整或不准确的情况,无法满足投资者和监管机构的要求。
9.资产负债率较高:上市公司的并购重组方案涉及到的目标公司资产负债率较高,存在一定的债务风险。
10.相关法律法规不符合要求:上市公司的并购重组方案涉及到的相关法律法规不符合要求,无法通过监管机构的审查。
11.审核机构不达标:上市公司的并购重组方案的审核机构不符合要求,无法提供有效的审计和评估服务。
12.重组标的存在争议:上市公司的并购重组方案涉及到的重组标的存在争议,无法解决相关的法律和合规问题。
13.不符合行业政策要求:上市公司的并购重组方案不符合行业政策要求,无法获得有关部门的批准和支持。
14.市场变化:上市公司的并购重组方案在市场条件发生变化时无法满足监管机构的要求。
综上所述,上市公司并购重组被否案例的原因包括违反上市公司重组规则、资金风险、关联交易问题、盈利能力问题、管理层稳定性问题、公司治理问题、过于依赖财务工程、信息披露不完整或不准确、资产负债率较高、相关法律法规不符合要求、审核机构不达标、重组标的存在争议、不符合行业政策要求以及市场变化等多个方面。
家族企业上市公司失败简介家族企业一直是商业领域中一个重要的存在,其特点是由家族成员掌控和管理企业。
在一些情况下,家族企业往往会选择走向上市,以获取更多的资本和实现更大的发展。
然而,家族企业上市公司也面临着许多挑战和风险,其中包括失败的可能性。
本文将探讨家族企业上市公司失败的原因,影响因素以及相关案例分析。
家族企业上市公司失败的原因1. 管理层能力不足家族企业上市公司失败的一个常见原因是管理层的能力不足。
在某些情况下,家族企业管理者可能缺乏上市公司运营和管理的经验,导致决策不当或执行不力。
2. 企业治理结构问题家族企业通常在决策上更为集中,企业治理结构可能不够规范和透明。
这种不规范的治理结构可能导致内部冲突、信息不对称等问题,最终影响企业的上市表现。
3. 资金需求和资本结构不当家族企业上市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需要更多的资金来支持企业的发展,然而在资金需求和资本结构规划不当的情况下,企业可能陷入资金链断裂或债务过高等经济困境,导致上市失败。
家族企业上市公司失败的影响因素1. 家族企业文化冲突家族企业在传统文化中强调家族价值观念和传承,而上市公司更注重股东利益和市场规范。
家族企业进入上市后,家族文化与公司治理文化的冲突可能导致管理混乱和执行不力。
2. 市场竞争和行业变化市场竞争激烈和行业变革是家族企业上市失败的一个普遍因素。
由于市场环境的快速变化和行业发展的不确定性,家族企业可能无法适应市场需求,导致业绩下滑和投资者信任缺失。
3. 资本市场波动和投资者情绪波动家族企业上市公司受到资本市场波动和投资者情绪波动的影响。
一旦市场出现大幅波动或投资者情绪不稳定,家族企业上市公司可能受到市场抛售、股价下跌等负面影响,进而失败。
相关案例分析1. 某家族企业上市公司IPO失败案例某家族企业在尝试IPO时,由于财务报表不规范、企业治理结构混乱等问题遭到监管部门否决,最终导致IPO失败。
该企业管理层缺乏专业人才和规范管理概念,无法符合上市公司要求,最终错失发展机会。
企业公司股份制改造中的39个问题及解决方案在现代经济发展中,企业公司股份制改造是一种重要的制度变革形式,它使企业能够吸引更多的投资和资源,并带动经济的发展。
然而,在股份制改造过程中,企业面临着各式各样的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探讨企业公司股份制改造中的39个问题,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
问题一:选择合适的股权结构解决方案:根据企业性质和发展需求制定适当的股权结构,平衡各方利益。
问题二:股东权益保障解决方案:建立健全的法律和制度保障机制,确保股东权益得到充分保护。
问题三:公司治理结构建设解决方案:建立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明确权责,提升决策效率。
问题四:激励机制设计解决方案:制定激励政策,激发员工积极性和创造力,提高企业绩效。
问题五:经营风险控制解决方案:建立风险管理机制,加强内部控制,科学评估风险。
问题六:人才引进和培养解决方案:优化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完善激励政策,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
问题七:股权转让与流通解决方案:建立公开、透明、有效的股权转让市场,促进股权流通。
问题八:资本市场对接解决方案:积极与资本市场对接,拓宽融资渠道,提升公司价值。
问题九:信息披露和透明度解决方案:建立健全的信息披露制度,提高企业透明度,增强市场信任。
问题十:利益冲突管理解决方案:建立利益冲突管理机制,制定明确的利益分配规则。
问题十一:扩大知名度和品牌建设解决方案:加大市场宣传和品牌投入力度,提升企业知名度和美誉度。
问题十二:转型升级挑战解决方案:及时调整企业战略,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问题十三:资产评估和重组解决方案:注重资产评估和整合,合理配置资源,提升企业价值。
问题十四:扩大融资渠道解决方案:积极寻找融资渠道,多元化融资结构,降低融资成本。
问题十五:管理层的适应和能力提升解决方案:加强管理者培训和能力提升,适应新的企业治理环境。
问题十六:合规与法律风险防范解决方案:建立合规管理体系,加强法律事务处理能力,降低法律风险。
国有企业改制无效案例中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小编希望国有企业改制无效案例中失败的原因是什么这篇文章对您有所帮助,如有必要请您下载收藏以便备查,接下来我们继续阅读。
因为国有企业当中涉及到大量的国有资产,也正是因为如此,国有企业经营过程当中诸多政策上都受到扶持和优惠。
如今市场当中,计划经济发展下的国有企业越来越不景气,但是国家宁愿让一些优秀的民营企业来兼并国营企业,也很少会发生国有企业倒闭了这种情况。
当然也存在国有企业改制无效的案例,那么,国有企业改制无效案例中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国有企业改制无效案例中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1、在国企改制中,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在企业改制过程中,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情况包括:未理清产权归属关系,导致的国有资产流失;或者借改制之机逃废金融债务导致国有资产的流失;或者“暗箱操作”将国有资产低估甚至无偿出售他人导致国有资产减少甚至流失;或者将国有和集体企业中的国有资产化整为零,转成职工股,无偿分给个人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等等。
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根本原因在于在国企改制过程中没有遵守国家《公司法》、《合同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违反中央政府关于产权界定,资产评估、企业改制申请审批制度等行政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强制性规定,没有严格按照法定的改制程序进行。
其结果往往导致改制无效或推倒重来。
st股重组失败案例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ST股的重组案例也屡见不鲜。
然而,并非所有的ST股重组都能够成功,有些重组计划由于各种原因最终以失败告终。
本文将列举10个ST股重组失败案例,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些失败案例的原因和教训。
1. ST中航:ST中航是中国航空工业的龙头企业,曾计划通过重组来摆脱ST股的身份。
然而,由于重组方案涉及到的利益关系复杂,最终未能获得股东的一致同意,导致重组失败。
2. ST银河:ST银河是一家房地产企业,因为多年来的经营不善,陷入了财务困境。
该公司曾计划通过与其他房地产企业的重组来实现业务整合,但由于对方企业的拒绝,重组计划最终失败。
3. ST中兴:ST中兴是一家通信设备制造商,由于美国对中国通信企业的制裁,该公司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为了摆脱ST股的身份,ST中兴曾计划进行重组,但由于国内外市场的不确定性,重组计划最终未能实施。
4. ST九州:ST九州是一家电子制造企业,由于多年来的盈利能力下滑,面临着退市风险。
为了保壳,该公司曾计划进行重组,但由于与重组方的利益分配问题无法达成一致,重组计划最终失败。
5. ST华能:ST华能是一家能源企业,由于多年来的利润下滑,面临着退市风险。
为了避免退市,该公司曾计划进行重组,但由于与重组方的商业模式不符,重组计划最终无法实施。
6. ST东旭:ST东旭是一家太阳能企业,由于市场竞争激烈,经营状况一度不佳。
该公司曾计划通过重组来实现业务整合,但由于重组方的经营状况更加不佳,重组计划最终失败。
7. ST盛达:ST盛达是一家汽车零部件制造商,由于市场需求下滑,陷入了财务困境。
为了摆脱ST股的身份,该公司曾计划进行重组,但由于重组方的经营状况同样不佳,重组计划最终失败。
8. ST宇通:ST宇通是一家公交车制造商,由于市场竞争激烈,经营状况一度不佳。
该公司曾计划通过重组来实现业务整合,但由于与重组方的商业模式不符,重组计划最终无法实施。
主要企业并购重组被否原因总结在资本市场上,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是与IPO并驾齐驱的企业融资手段。
否决案例:1.关于不予核准长城国际动漫游戏股份有限公司向徐建荣等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的决定2016年11月21日证监许可〔2016〕2768号申请材料关于标的资产盈利预测的信息披露不充分。
并购重组委认为,上述情形不符合《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证监会令第109号)第四条的规定。
2.关于不予核准南通锻压设备股份有限公司向古予舟等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的决定2016年11月02日证监许可〔2016〕2523号你公司申请材料未充分披露上市公司和标的公司实际控制结构及法人治理结构,标的资产的持续盈利能力存在不确定性。
并购重组委认为,上述情形不符合《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证监会令第109号)第十一条第(七)项和第四十三条第(一)款的规定3.关于不予核准奥维通信股份有限公司向程雪平等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的决定2016年11月02日证监许可〔2016〕2524号申请材料关于本次交易标的公司未来盈利预测依据不充分,预测收益实现不确定性较大。
并购重组委认为,上述情形不符合《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证监会令第109号)第十一条的相关规定。
4.关于不予核准海南神农基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向广东塔牌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发行股份购买资产的决定2016年11月01日证监许可〔2016〕2515号根据申请材料,本次交易标的公司未来持续盈利能力具有重大不确定性,不利于提高上市公司资产质量、改善财务状况、增强持续盈利能力。
并购重组委认为,上述情形与《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证监会令109号)第四十三条的规定不符。
5.关于不予核准北海国发海洋生物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向北京德宝恒生贸易有限公司发行股份购买资产的决定2016年09月26日证监许可〔2016〕2185号根据申请材料,本次交易的标的公司持续经营能力和持续盈利能力存在重大不确定性。
2021年退市公司名单及原因
2021年退市公司名单及原因如下:
1. 东方金钰:连续两年亏损,且财务报告存在重大问题,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2. 天夏智慧:连续三年亏损,且被会计师事务所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3. 工大高新:连续三年亏损,且净资产为负,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4. 秋林集团:连续三年亏损,且净资产为负,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5. 航天通信:连续三年亏损,且净资产为负,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6. 长城影视:连续三年亏损,且净资产为负,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7. 宜华生活:连续三年亏损,且净资产为负,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8. 成城股份:连续三年亏损,且净资产为负,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退市公司的原因多种多样,如财务状况不佳、经营不善、违规行为等。
投资者在进行投资决策时应充分了解公司的基本面和财务状况,以避免投资风险。
图解:8家公司为何成为股改“剩宴”
中国宁波网2010-07-06 17:03:12
2005年股改以来已有大部分公司完成了股改,目前仍在交易未股改的公司只剩下八家,专业人士认为,未能完成股改的公司虽然很少,但这并不代表这些股票就具有很大的投资价值,如果这些公司内在价值真的很强的话,早就应该成功股改。
随着股改进入尾声阶段,越来越少的“S”股,也成了稀有品种。
目前仍在交易未股改股只剩下8只,这八家公司仍然不能完成股改的原因各有不同。
大股东与流通股股东之间存在分歧,利益难以协调,是股改难以完成的原因之一。
作为中石化旗下子公司,早在2006年10月,S上石化与S仪化一同披露股改方案,均为每10股流通股送3.2股。
但到目前为止公司仍在为对价扯皮。
S佳通质地优良,第一大股东为外资的佳通轮胎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控股44.432%,其他非流通股股东持股量均在1%以下,不过,自2005年股改以来,连续五年均没有提出方案,以至于被称为A股“最牛股改钉子户”。
S前锋股改方案尽管诱惑力最强,但方案在2007年1月23日出台、2007年2月5日股东大会通过后便进入了漫长审批程序,股价也一度热炒到55元,时至今日仍未得到批文。
相对而言,由于重组传闻,资产质地较差的未股改ST股是市场明星,其中,S*ST华塑从年初的9.47元,涨到4月9日最高的14.49元,最高涨幅达53%。
提醒:未股改股被爆炒的是少数
有市场分析人士表示,目前未能完成股改的公司确实很少,但这并不代表这些股票就具有很大的投资价值。
如果这些公司内在价值真的很强的话,早就应该成功股改了。
像*ST湖科、ST磁卡这样被爆炒的股改成功的股毕竟是少数。
而且如果股改股未能完成资产重组,就存在很大的退市可能。
因此投资者要密切注意股改进展,在不了解公司股改进程的情况下,最好不要轻易介入其中。
不过,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李大霄认为,投资未股改的公司,如果时机把握得好,有很好的技巧,还是可以关注的。
对大多数中小投资者而言,S股难以把握,应谨慎操作,不能为个别股票的暴涨而眼红。
(广州日报记者杨欣)
股改剩宴 8S公司念苦经
8家未股改公司简况
股权分置改革大幕已落,中国股市进入全流通时代,不过,沪深两市仍有少数未完成股改的S股,被称为股改剩宴最后的蛋糕,也被称为股改剩宴的沼泽地。
上月9日,S*ST新太实施股改复牌,目前仍在交易未股改股只剩下8只,它们分别是SST中纺、SST天海、SST秋林、S*ST
华塑、S佳通、S上石化、S仪化、S前锋。
它们为什么成为了最后的老大难,记者一一对上述公司进行了采访,而专家认为这些未股改股票由于含有对价权,其中具有一定投资机会,但对于无药可救的公司还需远离。
中石化双子星两遇失败
S上石化(600688)
S仪化(600871)
大股东与流通股股东之间存在分歧,利益难以协调,是股改难的原因之一。
作为中石化旗下子公司,早在2006年10月,S上石化与S仪化一同披露股改方案,均为每10股流通股获送3.2股。
但是,由于绝大多数流通股股东认为对价太低而最终否决了此方案。
时隔1年之后的2007年12月,两家公司再度披露股改方案,还是10送3.2,再次被股东大会否决。
昨天,S仪化和S上石化证券部人士表示,第二次股改,大股东中石化已做出6年不减持的特别承诺,没想到还是遭遇否决。
不过,投资者认为两公司均为大盘股,且上石化绝对控股,多送一点也并不过分。
S上石化最新公告显示,近一个月内不能披露股改方案;S仪化亦是如此。
S佳通五年不提出方案
S佳通(600182)
S佳通质地优良,第一大股东为外资的佳通轮胎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控股44.432%,其他非流通股股东持股量均在1%以下,不过,自2005年股改以来,连续五年均没有提出方案,以至于被称为A股“最牛股改钉子户”。
其最新公告称“公司在近一个月内不能披露股改方案”,未能股改的原因为“没有确定的股改方案”。
近日,记者致电S佳通,S佳通证券事务代表张翠表示,大股东佳通轮胎中国不提出股改方案,他们也没有办法。
知情人士透露,大股东曾经与流通股东进行过沟通,由于存在分歧,未达成意向,以至于股改方案也就胎死腹中。
S前锋借壳券商路漫漫
S前锋(600733)
相对于前面三家S公司,S前锋股改方案诱惑力最强:首创集团以其拥有的首创证券11.6337%的股权,作价2.35亿元,现金6117.79万元,置换S前锋全部资产及负债。
首创集团以所得的S前锋资产为对价,收购新泰克所持S前锋8127万股,S前锋以新增股份方式吸收合并首创证券。
S前锋非流通股东按1:0.6比例缩股,S前锋以公积金向吸收合并及缩股后全体股东,10转增6.8股。
股改方案在2007年1月23日出台、2007年2月5日股东大会通过后便进入了漫长审批程序,一度热炒到55元,时至今日仍未得到批文,如今股价16.39元。
获批前景如何?昨天,S前锋董事会办公室人士称不知道。
ST股绯闻缠身市场耀眼
S*ST华塑(000509)
相对而言,由于重组传闻,资产质地较差的未股改ST股是市场明星,其中,S*ST华塑从年初的9.47元,涨到4月9日最高的14.49元,最高涨幅达53%。
“股改还在沟通。
”昨天,S*ST华塑有关负责人称,至于大股东的大股东铁矿资源将注入,没有听说,股改方案还是2008年初确定的10送1.32股,即利用资本公积金定向转增4.15股,实际控制人山东省国资委不愿意提高股改对价。
SST天海有关人士则称,没有接到重组的消息,近一个月内股改不能确定,SST秋林明确表示,近一个月不会启动股改。
“重组?简直是无稽之谈。
大股东和二股东因为股权转让纠纷,2006年就在打官司,现在还没解决,因此无法进行股改。
”SST中纺有关负责人称,原股改方案是流通A股股东每10股获得3.8股,但这不妨碍其股价的异动,从年初的14.35元,最高冲到3月3日的21.47元。
股改无时限投资睁大眼
SST秋林(600891)
据了解,中国股改大潮已经于2007年结束,中国证监会对于遗留上市公司的股改,没有时限方面的强制性的规定,仅单独标注S股,每天5%的涨跌幅,已经属于特殊待遇。
在采访中,各家上市公司均表示,当地证监局很关注,且投资者的电话和来访也是不断。
长江证券重庆红黄路营业部分析师张明斌指出,对于未股改股的投资,具有一定风险,可重点关注的有重组预期、总股本和流通盘都比较小、股价偏低的股票。
记者刘勇文/表 (来源:华龙网-重庆商报)
SST天海(600751)
SST中纺(600610)稿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