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历史10-12课知识点
- 格式:doc
- 大小:203.00 KB
- 文档页数:2
第10课走共同富裕道路一、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1.经济发展是整个社会发展的基础。
★2.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1)是什么?(内容):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
(2)为什么?①原因: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②意义: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标准。
(三个有利于: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3.公有制经济主要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和混合所有制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4.国有经济(1:是指生产资料归全体人民共同所有的一种公有制经济形式,有国有企业、国有股份制企业、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经济成分等形式。
其领域主要有矿藏、河流等自然资源以及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
(了解)★(2: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发挥着主导作用,对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起着关键性作用。
6. 集体经济(我国农业的主要所有制形式,镇办、村办、乡办企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是生产资料归部分劳动者共同所有的一种公有制经济形式。
★(★(济主体地位,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实现共同富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7. 发展农村经济,历来是党和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包括: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大力发展农村公用事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三农”)8.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哪两方面?①就全国而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②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9.公有制经济的作用或者意义:这是是国家引导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力量,是实现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共同富裕的重要保证。
10. 非公有制经济的内容(形式):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以及股份制企业中的非公有制经济成分。
★11.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和作用:(为什么我国现阶段积极鼓励和支持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①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10课(一)秦统一六国1)决定性战役:长平之战。
2)时间、人物:从公元前230年到前221年,秦王嬴政陆续灭掉六国。
3)结果:公元前221年,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秦朝,定都咸阳。
(二)秦始皇加强封建统治巩固统一的措施:1、政治上: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最高统治者称皇帝,总揽一切军政大权;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
地方上推行郡县制。
2、经济上:统一货币为圆形方孔铜钱、统一度量衡。
3、文化上:统一文字为小篆,后推行隶书。
4、思想上:为加强思想控制“焚书坑儒”。
5、军事上:派蒙恬北击匈奴,修筑万里长城,南方统一东南岭南,兴修灵渠(沟通了珠江水系和长江水系,为中原与岭南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提供了有利条件。
)(三)秦朝的疆域:东至东海,西至陇西,北至长城一带,南达南海。
(四)秦朝地位: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也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
第11课一、秦的暴政1、秦始皇的暴政①繁重的徭役:迫使农民脱离农业生产,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②沉重的赋税:农民要将收获物的三分之二上缴国家。
③残酷的刑法:死刑有车裂等十多种,一人有罪,家人和邻里都要受到牵连。
2、秦二世更加残暴:与赵高狼狈为奸,政治黑暗。
二、秦末农民战争1、第一阶段——陈胜吴广起义(1)原因①根本原因:秦的暴政。
②直接原因:遇雨误期。
(2)过程: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后来,在陈建立政权。
陈胜自立为王。
但最终起义失败。
(3)意义: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
2、第二阶段——项羽、刘邦推翻秦朝(1)决定性战役:巨鹿之战,时间:公元前207年,战役特点:以少胜多。
(2)结果:公元前207年,刘邦攻占咸阳,秦朝灭亡。
(3)西汉建立:公元前202年年,建立者刘邦,即汉高祖。
定都长安。
新人教版初三上册历史知识点总结【十一篇】【导语】本文是作者为您整理的新人教版初三上册历史知识点总结【十一篇】,仅供大家查阅。
★第10课资本主义时期的曙光一、文艺复兴运动1.时间:最早兴起于14世纪意大利,15至16世纪扩大到欧洲其他地方。
2.第一产生的地点:意大利3.主流思潮:人文主义4.方式:新兴资产阶级通过弘扬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方式,反对教会的陈腐说教。
5.实质:一场崭新的、促使人们思想解放的文化运动。
是资产阶级文化的兴起。
6.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成绩:(1)意大利诗人但丁:文艺复兴先驱,被誉为旧时期的最后一位诗人,新时期的最初一位诗人,著有长诗《神曲》,率先对教会提出批评。
(2)意大利艺术大师达•芬奇:成绩是绘画,代表作品有《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
(3)英国大戏剧家、文学大师莎士比亚:代表作:《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
7.意义: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华,为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二、新航路的首创1.目的:去东方寻觅财富。
2.最早首创新航路的国家:葡萄牙和西班牙3.哥伦布发觉美洲新大陆:1492年哥伦布的船队,横渡大西洋,到达古巴和海地。
误认为是亚洲的印度。
4.意义:A:从欧洲到亚洲、美洲和非洲等地的交通往来日益密切,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B: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华起来,增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C:给亚非拉许多国家带来了殖民灾害。
★第11课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根本原因:封建独裁统治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使阶级矛盾激化。
2.时间:1640—1688年3.领导阶级:资产资级和新贵族4.开始的标志:1640年,国王查理一世重新召集议会,筹集军费,议员要求限制王权。
(长期关闭的议会重新召开)5.高潮:1649年查理一世被送上断头台,建立共和国6.终止标志:1688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发动宫廷政变。
7.意义:(1)英国资产阶级通过革命*了封建君主独裁,是人类历资本主义制度对封建制度的一次重大胜利。
第10课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一、文艺复兴★(1)背景:_______前后,________兴起了手工工场,开始产生新生的________,他们不满_____________的控制,要求以____为中心,而不是以_____为中心;提倡发扬人的个性,追求人在现实中的幸福。
(2)指导思想(核心思想):_________(3)含义:新兴资产阶级通过弘扬古代_____、______文化的方式,反对教会宣扬的陈腐说教,发起了一场崭新的、促使人们_________的文化运动。
人们把这场运动称为文艺复兴。
(4)实质:资产阶级文化的兴起(5)时间与范围:14世纪首先兴起的国家:意大利15至16世纪扩展到欧洲其他地方。
(6)代表人物及作品:________是文艺复兴的先驱,被誉为旧时代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的一位诗人。
他创作的《______》,明确表达了自己对天主教会的厌恶,率先对教会提出批评。
________是意大利一位伟大的艺术大师。
他的代表作品是《__________》《_________》。
他的艺术创作和科学探索结合起来,创作了许多完美生动的人物形象,充分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
_________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位文学巨匠。
代表作有《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他一生创作了三十多部剧本和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这些作品深刻批判了封建道德伦理观念和社会陋习,集中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
(7)意义:文艺复兴推动了_______________,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________________。
二、新航路的开辟★(1)背景:(主观条件)15世纪,追求财富的欧洲人梦想去东方发财,开始探寻前往东方的航路。
意大利航海家哥伦布相信大地是球形的,从欧洲一直向西航行,一定能到达东方(造船业的发达,指南针的传入)。
(2)最早新航路开辟的国家:_________和_________(3)航海家和航线:A、_______年,___________受_________王室的资助,从西班牙起程,开始横渡大西洋。
九年级历史第12课知识点九年级历史第12课知识点:明清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明清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两个重要朝代,这个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对中国乃至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分别从政治、经济和文化三个方面介绍明清时期的特点和变化。
一、政治方面1. 明朝政治:明朝的政治体制以皇帝为中心,采取封建制度。
明朝初期,朝廷实行了明太祖朱元璋设立的三公九卿制度,后来逐渐演变为内阁制度,权力渐渐集中在内阁首辅手中。
2. 清朝政治:清朝继承了明朝的政治制度,但在政治体制上进行了一些改革。
康熙时期,康熙皇帝推行了“内阁与军机处并重”的制度,同时加强了中央集权。
二、经济方面1. 明朝经济:明朝时期,农业是经济的基础,手工业也有一定发展。
明朝实行了农田水利制度,鼓励农业生产。
此外,明朝还进行了海外贸易,带动了商业的发展。
2. 清朝经济:清朝时期,经济主要以农业为基础,同时手工业和商业也有一定发展。
康熙时期,清朝实行了一系列农业政策,提高了农业生产水平。
雍正和乾隆时期,清朝开展了一系列海外贸易,进一步推动了商业的发展。
三、文化方面1. 明朝文化:明朝时期,文化得到了广泛的发展。
明朝实行了科举制度,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文艺方面,明朝出现了许多杰出的文人墨客,如唐寅、文征明等,他们的作品对后世影响深远。
2. 清朝文化:清朝时期,文化的发展继续延续了明朝的传统。
康熙、雍正和乾隆时期,文化达到了一个高峰,出现了许多杰出的文化人物,如郎世宁、纪晓岚等。
此外,清朝还进行了一系列的文化政策,推动了文化事业的发展。
总结:明清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具有自身的特点和变化。
明朝政治以皇帝为中心,实行了内阁制度;经济以农业为基础,同时进行海外贸易;文化得到了广泛的发展。
清朝继承了明朝的政治制度,并进行了一些改革;经济以农业为基础,同时进行海外贸易;文化继续延续了明朝的传统,并推动了文化事业的发展。
这些变化和发展对中国的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初三历史第10课知识点一、文艺复兴。
1. 背景。
- 14世纪中叶,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威尼斯等地,工商业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一些城市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 形成中的资产阶级不满罗马教廷对精神世界的控制。
2. 核心思想 - 人文主义。
- 主张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要求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 这种思潮逐渐流行,文艺复兴运动兴起。
3. 代表人物及作品。
- 但丁:- 是文艺复兴的先驱。
- 达·芬奇:- 意大利一位伟大的艺术大师。
- 莎士比亚:- 英国文学巨匠。
4. 意义。
- 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
- 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二、新航路开辟。
1. 原因。
- 经济根源:15世纪前后,西欧国家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对黄金、白银的需求量日增。
- 商业危机:奥斯曼土耳其控制了东西方之间的商路,对过往商品征收重税,东西方贸易受到阻碍。
- 精神动力:教会鼓励人们去遥远的东方传播天主教。
2. 条件。
- 客观条件:- 地圆学说的流行。
- 航海技术的进步,如罗盘针的应用。
- 造船技术的发展。
- 主观条件:西班牙和葡萄牙王室的支持。
3. 主要航海家及航线。
- 迪亚士:- 1487年,迪亚士率领船队沿非洲西海岸南下,在第二年到达非洲的好望角。
- 达·伽马:- 1497 - 1498年,达·伽马从葡萄牙出发,绕过好望角,横渡印度洋,到达印度西海岸。
- 哥伦布:- 1492年,哥伦布受西班牙王室的资助,率领船队从西班牙出发,横渡大西洋,到达今天美洲的古巴、海地等地。
他始终认为自己到达的是亚洲的印度,称当地居民为印第安人。
- 麦哲伦:- 1519 - 1522年,麦哲伦率领的船队,穿越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返回欧洲,完成了环球航行。
4. 意义。
- 新航路开辟以后,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 欧洲和亚洲、非洲、美洲之间建立起了直接的商业联系,往来日益密切。
九年级下历史12课知识点历史是一门与我们的过去相关的学科,通过学习历史可以了解各种社会、文化和政治事件,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现在并为未来做准备。
九年级下学期的历史课程涵盖了许多重要的知识点,下面将逐一介绍这些知识点。
第一课:中世纪欧洲这节课主要讲述了中世纪欧洲的社会组织、经济和文化。
学习重点包括封建制度、教会的权力、城市化和农业革命等方面。
第二课:东亚的共同文化这节课主要介绍了东亚国家的共同文化,例如儒家思想、佛教和儒教的影响、文人及其艺术作品等内容。
第三课:东亚的国家与政治这节课重点关注了中国、日本和朝鲜半岛等地区的政治制度、统治者和官僚制度等方面的内容。
第四课:西亚的国家与政治这节课主要讲述了西亚地区古代国家的政治结构、各种统治者、宗教政权以及希伯来人和阿拉伯人的重要性。
第五课:世界的贸易与帝国这节课涉及到了中世纪帝国的兴起、宗教战争、蒙古帝国的崛起、丝绸之路的重要性等内容。
第六课:文艺复兴的兴起这节课主要介绍了文艺复兴运动在意大利的兴起,以及对文化、政治和经济的影响。
第七课:欧洲宗教改革这节课关注宗教改革对欧洲社会和政治体系的影响,重点学习马丁·路德和约翰·加尔文等人的思想。
第八课:探险与发现这节课主要介绍了大航海时代的探险家和他们的发现,以及由此带来的文化和经济交流。
第九课:东亚的海洋贸易这节课关注了东亚国家海洋贸易的发展,重点讲述了明代中国在海上贸易中的角色。
第十课:农奴制的废除这节课涵盖了农奴制在欧洲的废除过程,以及由此产生的社会变革和经济发展。
第十一课:美洲的探索与征服这节课介绍了欧洲人对美洲的探索和征服,以及这段历史的重要性和后果。
第十二课:全球化的起源这节课主要讲述了16至18世纪间全球化的起源,包括贸易和文化交流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学习这些历史知识点,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认识到历史对我们现在和未来的重要性。
希望同学们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能够有效地掌握这些知识,并能将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第10课《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巴黎和会(1)时间:1919年1月—6月(2)参加国:美、英、法等27个国家;(3)议题:讨论对德和约及战后安排(4)三巨头:法国总理克里孟梭,英国首相劳合·乔治,美国总统威尔逊。
(5)实质:重新瓜分世界的分赃会议(6)结果:1919年6月签订《凡尔赛条约》——对德和约,条约主要内容:①领土:重划德国疆界,阿尔萨斯和洛林归还法国,萨尔煤矿归还法国开采。
②军事:莱茵河西岸的德国领土由协约国占领15年,莱茵河东岸50千米内,德国不得设防;禁止德国实行义务兵役制,不许德国拥有空军,限制德国陆军人数。
③政治:德国承认奥地利、波兰等国独立。
④赔款:由协约国设立“赔款委员会”,决定德国战争赔款的总数。
⑤殖民地: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
(最能体现巴黎和会的分赃本质)(7)凡尔赛体系:《凡尔赛和约》与其他战败国签订的和约共同构成了“凡尔赛体系”。
(8)凡尔赛体系的影响:①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统治的新秩序。
②暂时协调了战胜国在欧洲的关系。
华盛顿会议与《九国公约》1、华盛顿会议(1)目的:协调美日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矛盾(2)时间:1921—1922(3)与会国:美日中等九国,主导会议的是美国(4)中心议题:中国问题2、《九国公约》:(1)内容:宣称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与领土完整;建立并维护各国在中国的商务实业机会均等原则。
(2)《九国公约》的影响:①使美国长期追求的“门户开放”最终实现,阻止了日本独霸中国的企图②维持了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中国的局面。
3.影响:华盛顿会议是巴黎和会的继续,它重新调整和确立了战胜国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关系。
4.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在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的基础上,战后国际新秩序得以重建,这一秩序通常被称为“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两次和会对中国问题的处置及影响(1)巴黎和会:把德国在山东的权利转让给日本,引起中国的五四运动,北洋军阀被迫拒绝和约签字。
九年级历史12课知识点作为九年级历史学科的学生,掌握历史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为大家总结九年级历史12课的知识点,帮助大家更好地学习和理解历史。
以下是九年级历史12课的知识点:第一课:历史的研究方法- 历史研究的意义和目的- 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史料的收集、整理和研究第二课:炎黄文化和中华文明的起源- 炎帝、黄帝的故事和传说- 夏、商、周三代的建立和国家制度- 规范汉字、制定历法、优化社会制度的贡献第三课:中国封建社会的形成与发展- 封建制度的起源和特点- 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 封建社会的灭亡和封建制度的影响第四课:南北朝与隋唐之间- 南北朝的分裂与统一- 北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 隋唐的建立和辉煌时代第五课:宋代的政治、经济、文化- 北宋与南宋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状况- 宋代的农业、商业与手工业的发展- 宋代的科技、文学、艺术成就第六课: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 古代科技的定义和分类- 古代农业、冶金、造纸、印刷术等领域的科技发展- 中国古代科技发展与世界科技进步的关系第七课:帝国时代的特点- 蒙古帝国的建立和统治- 明朝的兴起和繁荣- 清朝的建立和政治制度第八课:近代中国- 鸦片战争的发生与对中国的影响- 近代中国的改革与革命-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第九课:列强在华势力范围的扩大- 列强在华势力的扩张和中国的外交政策- 中日战争和中英战争的结果- 鸦片战争后中国政治、经济变化以及对西方文化的影响第十课: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争- 辛亥革命后中国的政治动态-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中国工人、农民和学生的反帝反封建斗争第十一课:中国历史上的三次大革命- 北伐战争与国共合作- 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 新中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改造第十二课:当代中国经济建设与改革开放- 中国经济建设的不同阶段和方针政策- 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中国的对外开放政策和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以上便是九年级历史12课的知识点总结。
第四单元步入近代
10、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
一、文艺复兴
1、时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背景(根本原因):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3、指导思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首先开始于_____________________,后扩展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代表人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实质:一场新兴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运动
7、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新航路的开辟
1、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代表人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哥伦布: ___________ 人, ____ ______ 年受 __________ 王室的资助开始航行,其船队到达今天美洲的 _______ 、 _____ 等地,把当地居民称作 _____ 人,意思是_____________。
②完成环球航行的是 _______________ 。
3、影响:①积极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消极影响:新航路开辟也开辟了殖民扩张的道路,他们大量掠夺殖民地的财富,造成了亚非拉美的贫困与落后。
4、在下图中用黑笔描出哥伦布等四位航海家的航海路线并标注
1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1、根本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严重阻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发展
2、领导阶级: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
3、导火线:________________人民起义
4、开始标志:___________年,新议会召开,议员们要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代表人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高潮:_______年,处死国王________________,成立了_________________。
7、共和国时期:_____________掌握了政权,担任_______________。
8、复辟:1660年,_________________复辟,他及其继承者疯狂反攻倒算。
9、结束:__________年,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发动宫廷政变
10、结果:确立了___________________的资产阶级统治
11、性质:____________阶级革命
12、意义:英国资产阶级通过革命推翻了_______________,确立了_______________,为________________扫清了道路,推动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权利法案》
1、制定目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制定时间: _______年
3、制定机构: _____________
4、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用:为限制王权提供了法律保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统治开始确立起来
6、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性质的法律文件。
12、美国的诞生
一、美国独立战争
1、根本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统治严重阻碍___________________发展
2、领导阶级: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
3、导火线:__________________事件
4、开始标志:______________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建军:1775年_________________决定组建军队,任命_______________为总司令
6、建国:_______年_____月_______日;发表《_______________》,宣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标志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转折:_______年,______________战役
8、结束:_______年,英国承认____________________
9、性质:既是一场______________________,又是一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独立宣言》
1、制定机构:____________
2、发表时间:___________
3、意义:标志着__________________的诞生
三、美国宪法
1、制定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
2、内容:①确立美国是一个_______________国家;②规定总统既是______________,又是__________,享有______________;③国会和最高法院分别掌握国家的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
3、作用:使美国确立了____________________的_________________,有利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