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周测试题
- 格式:doc
- 大小:70.00 KB
- 文档页数:4
山大附中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年级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20分钟考查内容:综合题一、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散文,完成1~3题。
秋风桐槐说项羽梁衡①这里属于江苏省宿迁市。
我原以为故里者只是一座古朴的草房,或农家小院,不想这项羽故里竟是一座新修的旅游城,而城中真正与项羽有关的旧物也只有两棵树:一棵青桐,一棵古槐。
斯人远去,就只有来凭吊这两棵树了。
②那棵青桐,树上专门挂了牌,名“项里桐”。
据说,项羽出生后,家人将他的胞衣(胎盘)埋于此树下,这桐树就特别茂盛,青枝绿叶,直冲云天。
在中国神话中梧桐是凤凰的栖身之地,有桐有凤的人家贵不可言,项羽在此树下出生盖有天意。
梧桐之东不远处,有一棵巨大的中国槐,说是项羽手植。
两千年的风雨,手植槐修成了黄河槐;黄河槐又炼成了雷公槐。
这摄取了天地之精、大河之灵的古槐,日修月炼,水淹不没,沙淤不死,雷劈不倒,壮哉项羽!③项羽的家乡在苏北平原,两千年来战火无数,文物留存极少,而其故里一直未被忘记,直到现在这个旅游城。
城内遍置各种与项羽有关的游乐设施,其中有一种可在架子上翻转的木牌,正面是项羽、虞姬等各种画像,翻过来就是一条条因项羽而生的成语。
如:破釜沉舟、取而代之、一决雌雄、所向披靡、拔山扛鼎、分我杯羹……现在我们常用到的成语总共也就一千多条,项羽一人就占百条。
要知道他才活了三十一岁,政治、军事生涯也只有五年。
后人多欣赏他的武功,倒忽略了他的文化贡献。
④项羽是个失败的英雄,失败缘于他人性的弱点。
刚烈坚强又优柔寡断,欲雄霸天下又留恋家乡;他少不读书,临终之时却作“力拔山兮气盖世”,感天动地、流传千古;他杀人如麻,却爱得缠绵,在身陷重围、生死存亡之际还与虞姬弹剑而歌。
他身上有巨大的悲剧之美,因此他是艺术境界中的人物,是艺术创作的好原型。
⑤项羽是民间筛选出来的体现了平民价值观和生活旨趣的人物,人们喜欢他的勇敢刚烈、纯朴真实,就如喜欢关羽的忠义一样。
历史上的“两羽”一勇一忠,成了中国人的偶像,是与岳飞的精忠报国、文天祥的青史丹心并存的两个价值体系。
第一学期期末高一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如今,一个尚未来得及收入《汉语大辞典》的新词儿——“自媒体”大热,由此产生一大批“自媒体人”。
在中国古代,尽管没有自媒体一说,但以类似手段谋生的人并不鲜见。
在汉代,宫廷文学侍从官得到重视,朝廷往往向民间征招“笔杆子”,优秀的还给官当。
贾谊、司马相如、杨雄、东方朔、枚皋、张衡、蔡邕这些汉代词赋名家,当初都是这样的“笔杆子”。
可是,古代既没有稿费制,更无广告分成一说,玩自媒体靠什么获取报酬?靠“打赏”。
成语“一字千金”便因打赏而来。
首开打赏先河的是汉代,如汉代四川才子王褒便屡被打赏。
据《汉书·王褒传》,王褒文章文采飞扬,汉宣帝刘询听说后,将他征召入京,常将他和张子侨俩人带在身边,“所幸宫馆,辄为歌颂”。
但文章并不是白写的,汉宣帝会根据文章的质量进行打赏,即所谓“第其高下,以差赐帛。
唐代时,现代很流行的稿费制已出现,在打赏外,自媒体人又多了一条创收的渠道。
稿费在古代通称“润笔”。
在唐朝,不少文人已能获得很高的润笔。
如当时文化名人韩愈、李邕等通过为人撰写碑文便可拿到巨额稿费。
尤其是韩愈,他最擅长写墓志、碑文,高的话一篇碑文就能拿到“(黄)金数斤”,时人曾讥之为“谀墓金”。
看来,为了拿到润笔,韩愈在志文中未少用阿谀奉承之词。
其实,“谀墓受金”韩愈并非第一人,这一词最早使用在东汉末文人蔡邕的身上,由此可见,润笔早在汉代即已存在。
“写软文”被一些现代媒体人视为一种心照不宣的创收手段,殊不知古代文人早就开始玩这一套了,到明清时手法已颇老到。
所谓“软文”,就是根据对方需要而创作、发布的形象宣传、广告、美言性质的文章。
古代最早最出名的一篇“软文”,是出自汉代才子司马相如之手的《长门赋》。
司马相如本人也没有回避此事,他在序中如实交代:“孝武皇帝陈皇后,时得幸,颇妒。
别在长门宫,愁闷悲思。
闻蜀郡成都司马相如天下工为文,奉黄金百斤,为相如、文君取酒,因于解悲愁之辞。
山西省城区2020年(春秋版)高一上期中考语文卷D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7题;共14分)1. (2分) (2017高一下·宁德期末) 下列各项中加下划线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 佝偻(lóu)郁塞(sāi)庐冢(zhǒng)羽扇纶(lún)巾B . 窈(yáo)然樯橹(lǔ)便(biàn)宜鼎铛(cēn)玉石C . 伶俜(pīng)纨绔(kù)槁暴(bào)强(qiáng)聒不舍D . 笑靥(yè)矛戟(jǐ)跬(kuǐ)步载(zài)笑载言2. (2分)下列词语中,书写全都准确无误的一项是()A . 瓦楞炉火纯清装潢横征暴敛B . 字帖锦绣河山分量绿草如茵C . 条幅没精打采账簿振聋发溃D . 家具箭拔弩张官衔曲水流觞3. (2分) (2017高一下·姜堰期中) 在下面一段文字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咬文嚼字,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实际上就是在调整思想和情感。
从来没有一句话换一个说法而完全不变。
我希望读者从这粗枝大叶的讨论中,可以运用语言文字的谨严精神。
本着这个精神,你随处留心玩索,无论是阅读还是写作,就会逐渐养成创作和欣赏都的好习惯。
文学是艰苦的事,只有刻苦自勉,推陈翻新,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与吻合,你才会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
A . 意味领略必需精炼B . 意义领会必需精确C . 意味领悟必须精密D . 意思领悟必须精炼4. (2分)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 . 为惩前毖后,省城工商、卫生、食品等部门对消毒餐具抽检不合格的多家餐饮企业予以相应的处罚,也使餐饮企业的卫生意识有了很大提高。
B . 省政府召开常务会议研究大气污染防治等事项,决定在全省实施“治污降霾保卫蓝天”工程,加大对重污染源及白山黑水的治理力度。
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月考语文考生注意: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
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4.本卷命题范围:人教版必修上册第一至第四单元。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传统村落既有古建筑、古井、古道等物质文化遗产,也有民风民俗、传统手工艺、民间歌舞等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统村落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尚未完全开发的宝贵资源。
在乡村振兴过程中,我们一定要坚持系统思维,对于传统村落里的文化遗产,既要保护好,也要利用好,同时对不同类型的文化遗产要给予同样的重视。
传统村落里既有物质文化遗产,也有非物质文化遗产。
前者以古戏台、老房子等有形方式存在,容易被人看见;后者是无形的,传承人没了,它们也就消失了,容易被人忽视。
另外,物质文化遗产便于开发利用,比如老房子可以开发成民宿。
非物质文化遗产,尤其是民风民俗,在开发利用方面,存在较大难度。
所以,在传统村落文化遗产的保护中,无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经常被忽视。
传统村落中的非遗是体现村落文化的重要载体。
保护村落中的非遗其实是保护村民的生活方式。
同时,传统村落中的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互相依存、互相融合,具有相同的文化与审美基因,是一个独特的整体。
比如,传统建筑是物质文化遗产,而建造与修复技艺则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
如果相关技艺失传,必然会影响传统建筑的建造和修复。
因此,在保护传统村落文化遗产时,必须坚持系统思维,给予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样的关注和保护力度,同时将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结合起来。
山西省城区2020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D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4题;共10分)1. (2分) (2017高一下·黑龙江月考) 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 律诗属于近体诗的一种,讲究平仄押韵,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每首分别是五言、七言句。
律诗和绝句的差别仅在于对格律要求是否严格。
B . 古代有“四大美人”之美誉,她们是西施、王昭君、貂蝉、杨贵妃,人们将“沉鱼”、“闭月”、“落雁”、“羞花”分别作为她们的雅号、代称。
C . “九”为阳数,两九相重,故农历九月初九为“重阳”。
重阳时节,秋高气爽,风清月洁,故有登高望远,赏菊赋诗,插茱萸等习俗。
D . 古人把东、北、西、南四方每一方的七宿想象为四种动物形象,叫做四象。
它们分别是东官苍龙,北官白虎,西官玄武,南官朱雀。
2. (4分) (2019高三上·蚌埠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从悠久的文明传统里,我们能哪些有利于解决当代问题的精神财富?中华民族长期与周边民族和平相处,并创造性地吸收、转化外来文化,使之成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
这一智慧值得当代中国社会借鉴。
敦煌大量莫高窟里的壁画,以文物形式表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胸怀,提醒我们:在文化发展方面永远不能、停滞不前。
中华文化就像长江、黄河一样,不断接纳不同的文化支流,最终汇入人类文明的汪洋大海。
这一类自然与文明高度重叠的现象,还有很多。
()中国的现代化,要深深扎根于的中国大地上,扎根于的中国传统文化基础之上。
回顾悠久的中华文化传统,并不是要,而是要有强烈的使命感,在文化自信的前提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造福当代中国人,进而为全人类的幸福作出中华民族应有的贡献。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 . 汲取墨守成规丰富沾沾自喜B . 吸取墨守成规丰富趾高气扬C . 吸取故步自封丰厚趾高气扬D . 汲取故步自封丰厚沾沾自喜(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 大量敦煌莫高窟里的壁画,以文物形式展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胸怀B . 敦煌莫高窟里的大量壁画,以文物形式展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胸怀C . 大量敦煌莫高窟里的壁画,以文物形式表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胸怀D . 敦煌莫高窟里的大量壁画,以文物形式表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胸怀(3)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 . 中国人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智慧,正是将这些自然遗产打上人类文明的深刻烙印。
山西省郊区2020版高一上学期语文12月学业水平测试试卷A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题;共6分)1. (6分) (2017高三下·陕西模拟) 阅读以下两则材料,完成后面题目。
材料一:简体化汉字已使用了几十年,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郁钧剑、宋祖英、黄宏、关牧村等21位文艺界的政协委员联名递交了一份关于《小学增设繁体字教育的提案》,建议在小学开始设置繁体字教育,将中国文化的根传承下去。
(《南方都市报》3月14日)材料二:近日,针对全国政协委员要求“小学设置繁体字教育”、“逐步恢复繁体字”的提案,教育部副部长章新胜代表教育部作出回应,称“推广简化字”是法律的规定,教育部要依法行政。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厦门大学校长朱崇实则对依法推广简化字表示支持。
(《潇湘晨报》3月14日)(1)用一句话概括以上两则材料所说的现象,不超过20字。
(2)针对以上的现象,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加以简要分析。
二、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1分)2. (9分) (2020高三上·西安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2014年11月,中国在浙江乌镇举行规模最大、层次最高的“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这一盛会吸引了全球目光。
“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的名字就很“响亮”。
中国接入国际互联网20年来,由中国倡导并举办世界互联网盛会,还是第一次,彰显了互联网大国的自信。
参加这次盛会的嘉宾可谓“明星云集”。
作为分析全球互联网行业趋势动向,梳理全球互联网阶段性发展成果,共商互联网业发展前景的高端会议,此次大会第一次汇集了来自全世界近100个国家和地区1000多名网络界领军人物共商发展大计。
此次大会设置了8大板块、13个分论坛,涵盖网络空间各领域的重大问题、关键问题。
在分论坛议题的设置中,不仅第一次全景展示中国互联网发展理念和成果、全方位展示中国网络企业的发展成就,而且就世界性的互联网热点议题进行头脑风暴。
高一语文测试题及答案备考高一语文考试时要着重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大家要多做语文试题的练习,这样才能考到好成绩。
以下是小编给你推荐的高一语文试题及答案,希望对你有帮助!高一语文测试题一、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20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敕(chì)造翠幄(wò)宸(chén)翰笑靥(yàn)B.炮烙(lào)商贾(gǔ)歆(xīn)享栈(zhàn)道C.扪参(shēn)猿猱(náo)跬(kuǐ)步迁谪(zhé)D.藩(pān)篱蜕(tuì)皮曳(yè)兵鸡豚(tún)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寒暄残羹冷炙走头无路天有不测风云B. 烟霭针砭时弊唉声叹气失之毫厘,谬以千里C. 崔嵬礼上往来百无聊赖项庄舞剑,意在沛公D. 歆享迫不急待破釜沉舟桃李不言,下自成蹊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邻国之民不加(更)少凡六百一十六言(字)B.填然鼓(动词,击鼓)之非能水(用做动词,游水)也C.合从(通“纵”)缔交赢粮而景(通“影”)从D.而耻(以……为耻,意动用法)学于师南(向南,动词)取汉中4 .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句是A.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B.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C.合从缔交,相与为一D.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5.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做《师说》以贻之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B.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神明自得,而圣心备焉C.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弃甲曳兵而走D.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6、下列各句中与例句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A.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B.不拘于时,学于余。
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D.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7.依次填入下列各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尽管各套班子誓词各异,但他们都一致要“忠于宪法”“廉洁奉公”“忠于职守”。
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考试语文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下上的指定位置。
2.请按题号顺序在答题卡上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选择题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答案的标号涂黑;非选择题用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作答;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作为传统的工匠活动的精神气质在现代的延续和发展,工匠精神具有新的时代特征。
从文化视角着眼,思考工匠精神与科学精神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推动其相互融合与协同发展,将有助于揭示这种新的时代特征,从而在新时代更好地弘扬和培育工匠精神。
如果说近代科学革命和工业革命产生以前,工匠传统与科学传统两个传统是分离的话,那么近代以后,两种传统更趋向于相互联系甚至相互结合。
一方面,工匠发起的工业革命在一定意义上改变了工匠传统,工匠传统发展为工业和技术体系并与科学体系互动甚至一体化;另一方面,科学在知识形态上脱离自然哲学而与技术互动,甚至相互融合,这种互动和融合形成一种文化精神。
技术与科学的这种关系,让近现代的文化精神得以形成。
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改变了人类知识的形态,要求科学理性与操作精神相结合,为人类的匠艺活动注入了科学理性。
更进一步说,科学理性与实践精神的统一,不仅塑造了科学精神自身,也再造了工匠精神。
这种再造,一方面是工匠精神并不仅仅指传统意义上的工匠所持有的精神,而是上升为一种工作伦理;另一方面,工匠精神更多是喻称从事技术与技能活动者的工作规范和伦理,而不是专指单纯的手工制造者的工作规范和伦理。
因此,工匠精神在当代必然包含技术规范和伦理,而由于科学技术的高度融合,它必然受到科学精神的影响,甚至与科学精神相互支撑、共同提升。
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期中学业诊断语文试卷(考试时间:上午8:00--10:00)说明:本试卷为闭卷笔答,答题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4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①动画电影《长安三万里》火了。
影片引发更多关注的,不是剧情,也不是人物,而是影片中的48首唐诗。
影片将国人耳熟能详的唐诗名篇巧妙融入叙事,为观众展开了一幅由唐诗浸染的绚丽画卷。
诗歌不仅为电影成功引流,也为影片提供了不一样的质地,让人们看到了影视作品背后的“文学之美”。
②单纯的影像可以带来视觉上的美感,而融入了唐诗的影像却带来关于美的想象,创造出穿越千年的壮丽诗境。
诗歌被称作“文学桂冠上的宝石”,最能体现“文学之美”。
相较于小说、戏剧等文学体裁,诗歌更注重情感表达,更能彰显诗人的精神气质,同时也更容易激发读诗之人的情感共鸣。
诗歌的语言表达还特别强调美感,古希腊人就将诗语称为“长了翅膀的语言”。
③在《长安三万里》结尾,高适说:“只要诗在、书在,长安就会在。
”影片想告诉人们,长安的“形”遗落在历史的长河里,长安的“神”却已然永恒。
对影视作品而言,华丽的特效、精彩的台词、曲折的故事,都可能随着时间的流逝渐渐被观众遗忘,但作品背后的“文学之美”却具有恒久的魅力。
④“文学之美”,不仅美在言为心声的真实,也不仅美在寄情于辞的畅达,更美在创造了艺术化的表达方式。
比如,文学的一大优势是讲故事的能力十分强大,情节安排和人物塑造都是文学叙事的长项。
与文学作品相比,影视作品在文本特性描述方面处于劣势。
⑤影视作品要想体现“文学之美”,需要在创作中借鉴文学的优势。
《长安三万里》在叙事上采取了一种让观众作为旁观者的内聚焦视角,通过高适来讲述李白起伏的一生,进而来展现安史之乱前后唐王朝的兴衰,并捎带着勾画出王昌龄、岑参、王维、杜甫等人的命运轨迹。
相较于大名鼎鼎的李白、杜甫,高适对于大多数人而言陌生而又“普通”。
山西省2020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9题;共18分)1. (2分) (2019高一下·吉林期末) 注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 解剖(pāo)针灸(jiū)订(dīng)正文皱皱(zōu)B . 教诲(huǐ)剔(tī)除竹蒿(hāo)蓊蓊(wēng)郁郁C . 芭蕾(léi)一摞(luò)撩(liāo)起深恶(è)痛疾D . 狡黠(xiá)沉淀(diàn)迂(yū)回稍纵即(jí)逝2. (2分) (2017高二上·安顺期末) 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①如果有一天人们司空见惯了绵延不散的雾霾,那我们还如何走出这令人窒息的污染围城?②他气得脸色半青半黄,嘴唇哆嗦了半天,什么话也说不出来。
③《中国诗词大会》带着深埋于中国人心中的文化基因,用国人耳熟能详的诗词,在带领观众重温中华经典的同时,完成了一次沟通古今的精神之旅。
④两千多年前,我们的先辈筚路蓝缕,不仅穿越草原沙漠,开辟出联通亚欧非的陆上丝绸之路;而且扬帆远航,穿越惊涛骇浪,闯荡出连接东西方的海上丝绸之路。
⑤近年来,有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强化虚拟广告的监管,使得滥竽充数的广告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遏制。
A . ①②⑤B . ①②④C . ③④⑤D . ②④⑤3. (2分)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认为,朝鲜和韩国之间的问题应该通过对话方式和平解决。
他向记者说:“已经向安理会轮值主席传达了他对此事的关切。
”B . 鸟类为什么要迁徙?至今还没有一个确切的答案。
但是可以确定的是,候鸟迁徙的路线都相对固定。
C . 近年来,我国的一些传统节日面临着越来越尴尬的境遇。
与此同时,各种洋节却搞得红红火火,有人戏称为“汤圆”动辄败给“玫瑰”……等。
山西省2020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题;共6分)1. (6分) (2020高二下·郑州期末) 为增强高中生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学校学生会计划制作一个主题为“保护野生动物,共建美好家园”的宣传展板。
假如你是校学生会宣传部门负责人,由你负责此次展板的文字统筹工作,请依次完成下列任务。
展板中有一个版块是宣传“保护野生动物,就是保护我们人类自己”的文字内容,部门成员搜集到几段文字,但大家对其中一些词句的使用存在争议,请你在大家讨论后形成的四种意见中选取恰当的一种。
野生动物是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拒食野味、保护野生动物,不单是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更是为了保护我们人类自己。
纵观人类历史,不管是对野生动物生存领地的侵蚀和剥夺,还是人类食用野生动物,都使人类接触动物大幅增加。
这不仅导致越来越多曾与人类相伴的物种濒临灭绝,甚至相继在历史长河中,同时还给病原体,包括各种烈性病毒,从野生动物向人类群体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人类从狩猎社会发展到农业社会,一个重要标志就是驯养了动物。
而人类驯化动物的过程也是不断制服它们身上各种病原体的过程。
而那些从未被人类驯化的野生动物,它们身上所携带的病原体更是对人类健康的。
SARS疫情的出现,让很多人对野生动物传播传染病的问题有了比较清醒的认识,增强了防范意识,进而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同时,对野生动物保护的重视程度也有所增强,各地相关部门对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的行为进行查处。
可时间一长,人们似乎忘记了当年的伤痛。
17年过去了,有些地方吃野味的陋习还没有彻底改变,食用野生动物的行为屡屡发生,甚至成为新疫情再次出现的。
人类与野生动物本应有一个安全距离。
距离产生美,空间和时间上的距离是屏蔽人类免受寄生在野生动物个体身上的各种病原体侵扰的屏障。
随着人类活动范围逐渐扩张,(),人类不仅侵占了动物的生存空间,也把极大的风险带给了人类自身。
山西省2020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A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9题;共18分)1. (2分)下列各组词语中,划线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 . 请帖/碑帖拗断/拗口蒙古/蒙蒙细雨B . 靓妆/靓女牵累/累计铜臭/乳臭未干C . 抹黑/抹杀着落/着急边塞/敷衍塞责D . 下载/装载解元/押解间架/间不容发2. (2分) (2017高三下·武清月考)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字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 . 夹(jiá)袄木讷(nè)蜇(zhé)伏不着(zháo)边际B . 桎梏(gù)洁癖(pì)佣(yòng)金解(xiè)甲归田C . 拱券(xuàn)笨拙(zhuō)孱弱(chán)谆谆教诲(huì)D . 谂(shěn)知消弭(mǐ)泥泞(níng)犄(jǐ)角之势3. (2分)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①秋日的天空显得格外。
②台湾当局向美国政府摇尾乞怜,显出一副的奴才相。
③酝酿已久的起义终于了。
A . 寥廓实足暴发B . 辽阔十足爆发C . 寥廓十足爆发D . 辽阔实足暴发4. (2分)下面语段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后,成为了中国在国际文学大奖领域的始作俑者。
广大网友对其议论纷纷,有挖苦、讽刺,有恶搞,当然更多的是祝贺、赞扬。
面对网络媒体毁誉参半的议论,莫言泰然自若,首次在微博上做出回应:“感谢朋友们对我的肯定,也感谢朋友们对我的批评。
在这个过程中,我看到了人心,也看到了我自己。
”A . 始作俑者B . 议论纷纷C . 毁誉参半D . 泰然自若5. (2分) (2015高一上·天津期中) 这是杭州二十四桥的一副对联,请将语句进行组合,构成完整上下联。
山西省2020版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题;共6分)1. (6分) (2019高二下·齐齐哈尔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带不带孙子,是个家庭伦理和习俗问题。
在中国传统观念里,爷爷奶奶带孙子似乎是________的事,殊不知这并非法定义务,而儿女赡养老人则是法定的,二者并不是交换回馈关系。
老人把子女抚养成人,已经尽过义务了。
按人类社会接力式延续的规律,“不管隔辈人”并非道德缺陷。
再者,爱孩子有多种表现方式,没天天待在家里带孙子,并不等于不疼爱孙子。
让老人带孙子这类“家务啃老”已是社会上________的现象,()。
年轻人工作压力大,无力分担家务和带小孩,也是事实。
老人与孙子孙女之间毕竟血浓于水,帮忙带小孩也是亲情使然。
但是,毕竟父母年纪大了,精力也有限,他们有权享受生活,子女应该尊重他们的选择。
从另外一个角度看,老人不愿意带孙子辈,其实也是对子女责任意识的一种呼唤。
作为家庭成员,要认清各自的法定责任。
我们的许多习惯做法与法律对冲,往往忽视自己是否欠缺相关法律知识不是什么大事。
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今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应该涵养法治精神,用法治思维来审视习惯,看清道德的边界。
老人乐意带孙子孙女是人之常情,不愿意带也________。
如果老人不愿意带孙子,做子女的也不该突破法律底线,用过分的话对老人________。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 . 天经地义平淡无奇无可厚非冷嘲热讽B . 顺理成章司空见惯无可厚非反唇相讥C . 天经地义司空见惯无可非议冷嘲热讽D . 顺理成章平淡无奇无可非议反唇相讥(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 . 从情理和伦理的角度看,这类现象有存在的合理性B . 这类现象的存在合不合理,取决于其合不合情理、伦理C . 但是,这类现象十分反常,既违背情理,也不合伦理D . 但客观地讲,这类现象的存在合情理,但不合伦理(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 我们的许多习惯做法与法律对冲,但我们往往忽视自己欠缺相关法律知识这一事实。
山西省2020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A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4题;共4分)1. (1分)(2017·涞水模拟)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 历史类小说的创作,必须从真实的历史为出发点,不能没有限度的随意篡改,甚至胡编乱造。
要为观众,尤其未成年观众负责。
B . 全国政协常委葛剑雄主张,应通过提高待遇,让农村教师成为一个让人羡慕的职业,大幅度提升农村教师待遇已是紧迫而刻不容缓。
C . 校讯通通知:高考报名信息核对表已经打印好,请各班即刻派班长到教学处领取,回去签字确认。
另外提醒:考生特征标志一栏都为空。
D . 在城镇化过程中务必要建立、健全各种制度,切实把有文化积淀的老地名保护好、传承好、使用好,进一步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力度。
2. (1分) (2019高一上·温州月考)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冥冥中似乎有什么使那片叶子不掉下来,________了我过去是多么邪恶。
②靠近叶柄的颜色还是深绿的,但是锯齿形的边缘已染上了枯败的黄色,它________挂在离地面二十来英尺的一根藤枝上面。
③医生抓住苏艾瘦小的________的手说:“只要好好护理,你会胜利的。
”A . 启示傲然颤抖B . 启事傲然颤动C . 启示毅然颤动D . 启事毅然颤抖3. (1分)下列各句中,加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 .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各大城市经济飞速发展,安徽省合肥市的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也步人后尘,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B . 同汶川地震、玉树地震相比,舟曲的灾害异曲同工——相同的是都有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不同的是,舟曲发生的是罕见的山洪泥石流灾害。
C . 江油和安陆兄弟阋墙,甚至拉开一副对簿公堂的架势,其背后很重要的原因是,两地围绕李白故里开发投入了大量资金,如今谁都输不起。
D . 古人云:“欲灭其国者,必先灭其史。
山西太原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阶段性检测语文一、现代文阅读(19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6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创造文艺精品是文艺工作者的基本职责,也是神圣使命。
评价一个文艺工作者的艺术成就,关键是看他的作品成色如何、品质如何。
“文艺工作者应该牢记,创作是自己的中心任务,作品是自己的立身之本,要静下心来、精益求精搞创作,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
”文艺精品是从生活的土壤之中拔节生长出来的,是对人民伟大实践、伟大创造进行提炼和升华促成的。
所以说,文艺创作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还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
文艺工作者只有深入生活,感受生活,捕捉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凝聚生活中蕴含的朴素道理,才能让文艺作品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也才能反过来服务于生活、作用于生活,引发广大人民群众的情感共鸣,为社会提供思想动力和精神滋养。
作家路遥说过:“为了保持生活的逼真感,常选择在和作品很相似的环境中写作,这样可以随时将作品的细节带到环境中去印证,需要的时候可以立即到生活中去补充。
”他举例说,写作中篇小说《人生》时,他住在陕北一个小县城的招待所,出城就是农村。
有一天晚上,他正好要写德顺爷带着加林和巧珍去县城拉粪的片段。
为了逼真地表现这个情节,他当晚一个人来到城郊的公路上,走了很长时间,然后回到书桌旁,直接将刚才捕捉到的鲜活印象融入作品之中,“这比想象得来的印象更新鲜,当然也更可靠”。
文艺创作的基本道理是相通的,书法家欧阳中石多年以来勤勤恳恳,认真体察生活、感悟自然。
2013年,他从历年歌颂大好河山、国贤志士的诗作中精选《时代颂》《泰山颂》《长城颂》等九篇辑成《中华颂》,然后创作成书法作品,讴歌新时代的风貌,表达对祖国、人民的深厚挚爱之情。
由于这部作品基于作者的亲身感受,又生长在时代的新鲜空气中,一经问世就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这些都充分证明,有火热的现实生活打底子,文艺作品就有了根基,有了来源,有了气色,有了魂魄。
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考试时间:上午 8: 00——10: 00)本试卷为闭卷答题,答题时间 120 分钟,满分 100 分。
注:将选择题的答案依题号填到下面答题栏内。
一、现代文阅读(18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 小题,6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颜色文化不仅承载着汉民族自古以来传统的社会物质文化,而且还积淀了更加深层次的民族精神文化。
由于受五行学说的浓重影响,古代中国人的基本宇宙观念就是天圆地方,天地上下又分为东、南、西、北、中五方,它们分属木、火、金、水、土五德,各具青、赤、白、黑、黄五色。
或许因为这五色是天地之间五大地域的本体颜色,所以历代视五色为正色,而把五色相杂而成的颜色如青黄之绿、赤白之红、青白之碧、赤黑之紫和黑黄之骝黄,看作间色。
古人认为,正色的象征通常是正面、积极、向上的;间色的象征是负面、消极、低下的。
班固《汉书·王莽传赞》中称王莽的政权是“紫色蛙声,余分闰位”,意思是说王莽新政就像间色、邪音和多出来的月份一样,是非正统的、不合法的。
《礼记·玉藻》:“衣正色,裳间色。
”孔颍达疏引南朝皇侃曰:“正谓青赤黄白黑五方正色也;不正谓五方间色也,绿红碧紫骝黄是也。
”朱蓝为正色,故常用于比喻纯正的品德和文风,《文心雕龙· 情采》:“正宗耀乎朱蓝。
”绿为间色,所以扬雄《法言·吾子》:“绿衣三百,色如之何矣。
”注云:“绿衣虽有三百领,色杂不可入宗庙。
”颜色赋予的涵义,与统治者的提倡有直接关系。
紫色是蓝红合成的间色,其象征意义应该是负面的、消极的,本来不被人们所看重。
可是,由于皇家的提倡,紫色的身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飙升为压倒一切的主色,几乎成为帝王的专用颜色,是皇帝化身的象征。
《后汉书·霍谞传》注:“天有紫微宫,是上帝之所居也,王者之宫象而为之。
”紫微宫,星官名,在北斗以北,以北极为中枢,成两屏藩的形状。
《广雅·释天》:“天宫谓之紫宫。
高一语文上学期周测试题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一、填空。
(40分)(一)默写。
(22分,每空1分。
)1)韩愈认为老师的职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韩愈认为择师的标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韩愈眼中的师生关系是怎样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师说》中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从多个方面进行对比,抨击“耻学于师”的人,先用古今对比,指出从师与不从师的两种结果,并用一个反问句推断圣人更圣明,愚人更愚笨的原因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以孔子为例,指出古代圣人没有固定的老师,广泛学习,重视师道的事迹,进一步阐明从师的必要性和以能者为师的道理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本文以为子择师和自己不从师作对比,韩愈直接点明自己的态度,认为这样做,最终导致的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学常识填空。
(18分,每空1分)(8)韩愈,字_______,郡望昌黎,世称_______,谥号“____”,他是唐代“___________”的倡导者,被_______称之为“文起八代之衰”。
他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为“唐宋八大家”。
其作品集有《___________》。
(9)文中所说的“六艺”中除了《》外,其他五部合称“五经”,与《》、《》、《》、《》“四书”同为儒家经典。
二、选择题(28分)2.下列加线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4分)A.郯子(tán)苌弘(chánɡ)老聃(dān)不屑一提(x iè)B.句读(dú)渎职(dú)穷兵黩武(dú)买椟还珠(dú)C.传记(zhuàn)传说(chuán)六艺经传(chuán)传宗接代(chuán)D.贻之(yí)春风骀荡(yí)心旷神怡(yí)甘之如饴(yí)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4分)A.生乎.吾前其皆出于此乎.B.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小学而.大遗C.古之.学者必有师师道之.不传也久矣D.师不必贤于.弟子不拘于时,学于.余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A.其闻.道也固先乎吾闻:知道,懂得B.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下:低于C.于其身也,则耻.师焉耻:耻辱D.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攻:学习,研究5.下列对课文中相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A.侍郎,是古代官名。
隋唐以后,中书、门下及尚书省所属各部皆以侍郎为长官之副。
韩愈曾任刑部侍郎、礼部侍郎等职。
B.在古代,对一些以技艺为职业的人,称呼时常在其名前面加一个表示他的职业的字眼,让人一看就知道这人的职业身份。
如《庖丁解牛》中的“庖丁”,“丁”是名,“庖”是厨师,表明职业。
文中的“师襄”,“师”意为乐师,表明职业。
C.“士大夫”是古代中国对社会上具有一定声望、地位的知识分子的统称。
D.“六艺”指《诗》《书》《礼》《易》《乐》《春秋》六种经书,也可指礼、乐、射、御、书、数这六种技艺。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即指前者。
6.下面对加线的“师”字意义和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4分)①古之学者必有师②吾从而师之③道之所存,师之所存④则耻师焉⑤孔子师郯子⑥吾师道也⑦师道之不复,可知矣⑧不耻相师⑨或师焉,或不焉A.①②④/⑤⑥⑨/⑦⑧B.①③/②⑤/④⑦⑨/⑥⑧C.①②③/④⑤⑦/⑥⑧⑨D.①④/②③⑤/⑥⑧/⑦⑨7.对下列句中加线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4分)A.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句读:古人指文辞休止和停顿处。
文辞语意已尽处为句,未尽而须停顿的地方为读。
B.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巫医:古代巫和医不分。
巫的职业以祝祷、占卜等为主,也用药物等为人治病。
百工:指各种工匠。
C.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古文:和骈文相对的文体。
D.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六艺: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种经书。
传:有关的人物传记。
8.下列对文学常识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4分)A.唐代古文运动是由韩愈、柳宗元倡导的,废除六朝以来浮华的骈俪文,主张“文以载道,文道合一”的一次文体改革运动。
B.“唐宋八大家”是中有两位唐朝人,六位宋朝人。
C.“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传”指的是人物传记,像《史记》《汉书》中的大部分作品。
D.《师说》中的“六艺”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种儒家经典著作。
三、文言文阅读与翻译(32分)韩愈传(节选)韩愈,字退之,邓州南阳人。
父仲卿,无名位。
愈生三岁而孤,养于从父兄。
愈自以孤子,幼刻苦学儒,日记数千百言。
比长,尽能通«六经»、百家学。
寻登进士第。
愈发言真率,无所畏避,操行坚正,拙于世务。
调授四门博士,转监察御史。
上疏极论宫市之弊,德宗怒,贬阳山令。
有爱在民,民生子多以其姓名之。
元和初,迁职方员外郎。
凤翔法门寺有护国真身塔,塔内有释迦文佛指骨一节。
其书本传法,三十年一开,开则岁丰人泰。
十四年正月,宪宗遣使迎佛骨入禁中,三日,乃送佛祠。
王公士庶,奔走舍施,唯恐在后。
百姓有废业破产而求供养者。
愈素不喜佛,乃上表。
疏奏,宪宗怒甚,出疏以示宰臣,将加极法。
裴度、崔群奏曰:“韩愈上忤尊听,诚宜得罪,然而非内怀忠恳,不避黜责,岂能至此? 伏乞稍赐宽容,以来谏者。
”帝曰:“愈,人臣,狂妄敢尔,固不可赦!”于是人情惊惋,至国戚诸贵,亦以罪愈太重,因事言之,乃贬为潮州刺史。
既至潮,以表衷谢。
帝得表,颇感悔,欲复用之,曰:“愈前所论是大爱朕,然不当言天子事佛乃年促耳。
”皇甫镈素忌愈直,即奏言:“愈终狂疏,可内移。
”乃改袁州刺史。
初,愈至潮阳,询吏民疾苦,皆曰:“郡西湫水有鳄鱼,长数丈,食民畜产将尽,以是民贫。
”愈往视之,令炮一豚一羊,投之湫水,为祝。
祝之夕,有暴风雷起于湫中。
数日,湫水尽涸。
自是潮人无鳄患。
愈性弘通,与人交,荣悴不易。
少时与洛阳人孟郊、东郡人张籍友善。
二人名位未振,愈不避寒暑,称荐于公卿间,而籍终成科第,荣于禄仕。
后虽通贵,每退公之隙,则相与谈宴,论文赋诗,如平昔焉。
颇能诱厉后进,馆之者十六七,虽晨炊不给,怡然不介意。
«旧唐书»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4分)A.开则岁.丰人泰/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寡人之于国也»)B.固.不可赦/阿德瓦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C.因.事言之因.地制宜D.荣于.禄仕/不拘于.时,学于余(«师说»)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A.六经,指«诗»«书» «礼» «易» «乐» «春秋»的合称。
与«师说»中的“六艺”相同。
B.元和,年号。
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
一个皇帝所用年号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
C.迁,调动官职,有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
古代常在“迁”的前后加字加以区别。
迁谪、右迁均指降级。
D.表,是封建社会下臣对皇帝有所陈述、请求、建议时用的一种特殊文体。
如«出师表»。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4分)A.韩愈读书刻苦。
每天能熟记几千字的文章。
等到长大一点,就能够完整地理解«六经»、百家学等。
后来考取了进士。
B.韩愈心怀百姓。
即使是被贬为阳山令,依然关心百姓生活,当地人生了孩子很多都用韩愈的姓做名字。
C.韩愈耿直敢言。
唐德宗派遣使者迎佛骨入宫,引发官民对佛教的无节制信奉,韩愈直言进谏,触怒德宗,被贬潮州。
D.韩愈性情通达。
与他人交往,不论对方地位如何变化,态度都始终如一。
他跟孟郊、张籍的友情就是很好的例子。
12.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20分)(1)韩愈上忤尊听,诚宜得罪,然而非内怀忠恳,不避黜责,岂能至此? («韩愈传»)(2)颇能诱厉后进,馆之者十六七,虽晨炊不给,怡然不介意。
(3)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4)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