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旅游是一种正在迅速发展的新兴的旅游形式
- 格式:doc
- 大小:29.50 KB
- 文档页数:4
生态旅游论文篇一:生态旅游论文 -生态旅游论文题目:张家界生态旅游发展作者:黎娟学号: 1401024商学系旅游管理11级1班李建华学院(系):专业:指导教师:摘要“生态旅游”这一术语,最早由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于1983年首先提出,1993年国际生态旅游协会把其定义为:具有保护自然环境和维护当地人民生活双重责任的旅游活动。
生态旅游的内涵更强调的是对自然景观的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旅游。
生态旅游是一种正在迅速发展的新兴的旅游形式,是当前旅游界的一个热门话题。
也是21世纪一个极为重要的旅游经济增长点。
作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良好形式,生态旅游在世界旅游业中的地位不断提高,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其发展势头十分迅猛。
所谓生态旅游,是以自然风光及具有地方特色的风土民情为主要旅游资源,促进自然资源和当地文化的完整保护,增强旅游者对自然和文化资源的保护意识,促进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
生态旅游:以有特色的生态环境为主要景观的旅游。
是指以可持续发展为理念,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以统筹人与自然和谐为准则,并依托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独特的人文生态系统,采取生态友好方式,开展的生态体验、生态教育、生态认知并获得心身愉悦的旅游方式。
关键词: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 Key Words: Ecological tourism;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目录中文摘要....................................................... (2)ABSTRACT............................................. ......................................................... . (2)1.生态旅游含义....................................................... (4)2. 生态旅游发展现状....................................................... .. (4)2.1.外国生态旅游发展现状....................................................... . (4)2.2. 我国生态旅游发展现状....................................................... .. (5)2.2.1. 国内生态旅游者......................................................... . (5)2.2.2. 国内生态旅游资源......................................................... (5)3.2.2. 国内生态旅游业......................................................... . (6)2.3. 张家界生态旅游发展状况........................................................ .. (6)3.张家界生态旅游SWOT分析....................................................... (7)3.1. 优势(STRENGTHS)................................................ .. (7)3.2. 劣势(W eaknesses)............................................... . (8)3.3. 机遇(Opportunities)............................................ . (9)3.4. 挑战(Threats).................................................. . (9)4.张家界生态旅游学发展战略....................................................... (10)4.1.S+O发展战略........................................................ (10)4.2.S+W战略......................................................... (11)4.3.O+T战略......................................................... (11)5.结束语....................................................... .........................................................126.附录....................................................... ......................................................... .. (12)1、生态旅游含义生态旅游是由国际自然保护联盟特别顾问谢贝洛斯〃拉斯喀瑞于1983年首次提出。
论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开题报告武红艳武海燕一、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旅游是人类追求美与享受的一种文化性活动,而生态旅游则是一种正在迅速发展的新兴的旅游形式。
生态旅游强调的是对自然景观的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旅游。
由于我国的旅游业开发史较短,目前尚为发展中国家旅游开发模式。
人们对旅游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尚缺乏科学理解,那种“旅游业是无烟工业”的观念还比较流行,生态旅游的发展大多还停留在初级阶段,强调对旅游资源的开发而往往忽视了旅游本身对环境的影响和资源的破坏。
一些地区的政府有关部门在开发旅游资源时,缺乏深入的调查研究和全面的科学论证、评估与规划,便匆忙开发。
特别是新旅游区的开发,开发者急功近利,在缺乏必要论证与总体规划的条件下,便盲目地进行探索式、粗放式的开发。
开发中重开发、轻保护,造成许多不可再生的珍贵旅游资源的损害和浪费。
因此,为了确保我国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对自然资源的保护,必须认真了解生态学伦理和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制定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方案,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之路。
生态旅游的产生式是人类认识自然,重新审视自我行为的必然结果,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生态旅游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环境价值的综合体现,是以良好生态环境为基础,保护环境、陶冶情操的高雅社会经济活动。
可持续发展问题是生态旅游发展的本质特征和要求。
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是合理、有序、科学开发旅游资源的过程。
合理有序、科学地开发,不仅能使当代人获得享受旅游资源的权利,而且也能保证后代人开发旅游资源的能力和权利。
二、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的历史、现状和研究目标:国外的相关研究:由于现代旅游起源于国外,而国外的旅游学研究也比国内早得多。
世界旅游组织(WTO)对可持续旅游进行了定义:可持续旅游发展在保护和增强未来机会的同时满足目前旅游者和东道区域的需要。
可持续旅游导致以如下形式管理所有资源;在保持文化完整性、基本生态进程、生物多样性以及生活支持系统的同时,经济、社会以及审美方面的需求可以得到满足。
生态旅游对环境的影响及其保护措施作者:田玲玲来源:《新农村》2010年第10期摘要:本文介绍了生态旅游的概念及其特征,分析了生态旅游对环境的影响,提出了生态旅游的保护措施。
关键词:生态旅游环境影响保护措施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不再埋于案头,更需要在闲暇时候轻松一下,旅游业得蒸蒸日上也说明了人们对这一点的需求。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2009年12月1日正式发布,首次提出了“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提出的5大措施指明了旅游产业升级方向。
这将为我国旅游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根据此前世界旅游组织作出的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最大的旅游目的地国家。
一、生态旅游的含义生态旅游是一种正在迅速发展的新兴的旅游形式,是当前旅游界的一个热门话题。
也是21世纪一个极为重要的旅游经济增长点。
生态旅游是1986 年在墨西哥召开的一次国际性环境保护会议上正式提出的。
所谓生态旅游,是以自然风光及具有地方特色的风土民情为主要旅游资源,促进自然资源和当地文化的完整保护,增强旅游者对自然和文化资源的保护意识,促进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
生态旅游的出现, 迅速引起国内外旅游决策者、研究者和规划人员的关注。
目前, 生态旅游已成为旅游业中最新的国际流行色, 并被称为“绿色旅游”。
二、生态旅游对环境的影响目前,生态旅游已经成为开展可持续旅游和生态体验的理想场所,但是,生态旅游区(地)属于自然生态环境敏感区,开展旅游业极易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据世界银行估计,中国大气污染和水污染的损失约占当年GDP 的7. 8 %(未包括固体废弃物污染和生态破坏),按照生态破坏损失是污染损失的2 倍来推算,我国生态环境破坏的总损失约占当年GDP 的23 %左右[1] 。
因此,以传统经济发展模式为指导的经济活动的“投入产出比”较小,对人类生存环境造成了巨大破坏,同时,也使人类社会最终认识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意义[2] 。
生态旅游对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无论是陆地还是水域表面都可能收到旅游活动的影响,岩岸、沙滩、湿地、泥沼地、天然洞穴、土壤等不同的地表覆盖都可能承受不同类型的旅游冲击尤其是地表植物赖以生存的土壤有机层往往受到最严重的冲击。
生态旅游是一种正在迅速发展的新兴的旅游形式,也是当前旅游界的一个热门话题,生态旅游是针对旅游业对环境的影响而产生和倡导的一种全新的旅游业。
有关人士预测,在不久的将来,以走向保护区、亲近大自然为主题的“生态旅游热”将在全球兴起。
生态旅游作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实践形式,被认为是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首要的、必然的选择,因而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普遍重视和迅速发展,并将成为21世纪国际旅游的主流。
据有关资料介绍,目前生态旅游已成为我国旅游业中增长最快的一部分,年增长率达30%以上。
在我市,随着蓬莱阁西苑、田横山文化公园和兴瑞庄园等景区(点)的出现,生态旅游已经不知不觉地加入到了蓬莱大旅游的队伍中。
在对生态旅游的理论研究方面,西方发达国家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就已开始,而在我市、甚至在全国范围内,生态旅游研究都还是一个刚刚开始探索的新课题。
一、生态旅游的概念(一)生态旅游的定义:“生态旅游”一词的最早出现可追溯至1965年,自20世纪中叶以来,人类的环境伦理观开始向旅游领域渗透,随着现代旅游产业的大规模发展,其渗透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增大,人们对传统的大众旅游形式所带来的生态环境危机也日益关注,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了将环保与旅游作为研究对象的新的旅游方式。
但对于“生态旅游”这一新词语,世上至今还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
世界旅游组织将之定义为:以生态为基础理论的旅游,是专项自然旅游的一种形式;生态旅游学会则解释为:为了解当地环境的文化与自然历史知识,有目的地到自然区域所做的旅游,这种旅游活动的开展在尽量不改变生态系统完整的同时,创造经济发展机会,让自然资源的保护在财政上使当地居民受益;第一届东亚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域会议认为:生态旅游应为倡导爱护环境,或者提供相应的设施及环境教育,以便旅游者在不损害生态系统或地域文化的情况下访问、了解、鉴赏、感受自然及文化地域。
综上所述,生态旅游的概念可以这样归纳:生态旅游是一种在生态学和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以自然区域或某些特定的文化区域为对象,以享受大自然和了解、研究自然景观、野生生物及相关文化特征为旅游目的,以不改变生态系统的有效循环及保护自然和人文生态资源与环境为宗旨,并使当地居民和旅游企业在经济上受益为基本原则的特殊形式的旅游行为。
生态旅游的新发展与未来展望随着人们对环境和自然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生态旅游作为一种新兴旅游形式正在迅速发展。
生态旅游不仅能够满足人们对于自然和文化的探索需求,还能够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从生态旅游的定义,历史沿革,现状和未来展望等方面探讨生态旅游的新发展与未来展望。
一、生态旅游的定义生态旅游是指在自然环境下的旅游活动。
它强调的是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在生态旅游过程中,旅游者可以亲身感受自然环境,了解当地文化,保护自然资源。
同时,生态旅游也能够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提高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
二、生态旅游的历史沿革生态旅游的概念最早理论上应该是由法国人顾拜旦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
然而,生态旅游的实践却要追溯到更早的时期。
20世纪初期,美国的国家公园在保护自然资源的同时也开始引导游客进行自然探索活动。
1960年代,美国加州出现了“背包旅行运动”,旅游者通过徒步、露营等方式亲近大自然。
1970年代,瑞士阿尔卑斯的小村庄创办了第一个生态旅游区。
随着对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加强和旅游市场的不断扩大,生态旅游逐渐成为一种流行的旅游形式。
目前,全球已经有许多国家和地区开展了生态旅游,如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
三、生态旅游的现状生态旅游的发展现状相对较好。
这得益于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和旅游市场的不断扩大。
根据世界旅游组织发布的数据,自2010年以来,全球生态旅游的规模已经增长了300%以上,年增长率达到17%。
目前,生态旅游已经成为全球旅游业最快增长的细分领域之一。
在我国,生态旅游的发展也取得了明显的进展。
我国生态资源丰富,自然风光优美,这为生态旅游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在近年来,我国的生态旅游业已经取得很大的发展,各地都建立了不同形式的生态旅游区,如黄山、桂林、九寨沟等。
四、生态旅游的未来展望随着人们对于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不断提高,生态旅游的未来展望十分广阔。
未来的生态旅游将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在创建自然生态旅游景区的同时也要应用科技手段,开展可持续利用。
黄山市生态旅游存在的问题与可持续发展对策-权威资料本文档格式为WORD,若不是word文档,则说明不是原文档。
最新最全的学术论文期刊文献年终总结年终报告工作总结个人总结述职报告实习报告单位总结摘要:分析了黄山市生态旅游的资源优势,探讨了生态旅游资源开发中所存在的问题,从法制建设、科学规划、人才建设等方面提出了相关的建议及对策。
关键词:生态;旅游;问题;可持续;对策;黄山市1 引言生态旅游是一种正在迅速发展的新兴的旅游形式,是当前旅游界的一个热门话题。
作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良好形式,生态旅游在黄山市旅游业中的地位不断提高,已成为黄山市一个极为重要的旅游经济增长点。
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是生态旅游区别于传统旅游的最大特点。
用旅游保护生态,以生态促进旅游,将是生态旅游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最佳结合。
2 黄山市发展生态旅游的资源优势黄山市的生态旅游主要是依托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发展起来的。
黄山市是安徽省重点林区,林地面积1207万亩,占全市国土总面积的83.1%,有林地面积1023万亩,森林覆盖率77.4%;活立木蓄积量3373万m3,居安徽省各地市之首。
境内有祁门县牯牛降、歙县清凉峰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处;岭南、十里山、查湾、天湖、五溪山、九龙峰、六股尖等省级自然保护区7处;黄山、齐云山、花山-渐江等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3处;黄山、齐云山、徽州等国家森林公园3处,五溪山、木坑竹海等省级森林公园2处;太平湖国家湿地公园1处;此外,各区县还因地制宜建立61处县级自然保护区,保护总面积占市国土总面积的13.94%。
黄山和西递宏村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这些重点保护的区域,生态系统保存相对完好、生物多样性丰富、植被和地貌景观多样,作为徽文化的发祥地,一些地方还同时是自然和历史文化遗迹相融的区域,这些都为生态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3 黄山市生态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3.1 生态旅游的管理体制不健全生态旅游的管理体制不健全是一个阻碍生态旅游发展的重要因素,而在黄山市就更为突出。
生态旅游对旅游环境的负面影响及其防范【摘要】生态旅游对旅游环境的影响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
消极的影响包括对自然生态环境、旅游区经济环境、旅游区社会环境和旅游区文化四个方面的不利影响。
对于积极影响要合理引导,充分发扬,使之更好的为旅游发展服务,同时要尽可能减小消极因素的影响,并找到切实可行的措施加以克服,本文就此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
【关键词】生态旅游;旅游效应;旅游环境一、引言生态旅游是一种正在迅速发展的新兴的旅游形式,以走向保护区、亲近大自然为主题的“生态旅游热”在全球正在兴起。
与此同时,生态旅游对旅游环境造成的近期和远期的负面影响也引起了广泛关注。
我国目前生态旅游发展较快,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生态旅游。
因此,弄清生态旅游的内涵及其与旅游环境的关系,研究生态旅游给旅游环境带来可能的负面影响,并采取措施加以防范,这是很必要的。
二、生态旅游产生的负面影响(一)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首先,是对动植物生态环境的破坏。
生态旅游活动对植物覆盖率、生长率及种群结构等均可能有不同程度的不利影响,如:旅游者不慎或管理不善可能导致森林火灾,导致植被覆盖率下降等;大量垃圾堆积,破坏了土壤的营养,造成了空气的污染,致使生态系统受到破坏。
生态旅游一个重要的方面是观赏动物,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和对生态环境的作用等,然而生态旅游对动物、尤其是野生动物也会产生一定程度的不利影响:基础设施和旅游设施的建设破坏了动物的生境,间接破坏了动物的繁衍迁移规律;部分旅游纪念品或商品的制作与出售导致动物被滥捕,使其数量急减,甚至造成物种灭绝。
其次,是生态旅游对水资源污染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
尽管生态旅游强调了对环境的保护,但若不注意规划管理,可能会造成一些风景水体水质恶化,景观退化,甚至丧失作为风景旅游水体的功能,制约生态旅游业的发展。
大量未经过适当处理的生活污水进入海洋、湖泊、河流等水域,造成水体质量下降,给水体环境带来严重的污染和破坏,还可能将各种以水作为媒介来传播的病毒带入水中,造成疾病传播。
生态旅游发展现状如何生态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形式,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它强调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同时为游客提供了亲近自然、了解自然的机会。
那么,当前生态旅游的发展现状究竟如何呢?从全球范围来看,生态旅游市场呈现出持续增长的态势。
越来越多的游客渴望摆脱传统旅游的喧嚣和拥挤,寻求与大自然更亲密、更真实的接触。
这使得一些拥有丰富自然资源的地区,如热带雨林、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等,成为了热门的生态旅游目的地。
在生态旅游的发展过程中,相关的政策和法规也在不断完善。
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制定了专门的法律和政策,以规范生态旅游的开发和经营。
例如,限制游客数量、规定游览路线、加强对旅游企业的监管等,旨在减少生态旅游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然而,生态旅游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首先,生态旅游的定义和标准在不同地区和组织之间存在差异,这导致了市场的混乱和游客的误解。
有些所谓的“生态旅游”项目实际上只是打着环保的幌子,进行过度开发和商业化运作,对生态环境造成了破坏。
其次,生态旅游目的地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
一些偏远的自然保护区往往交通不便、住宿条件简陋,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游客的到访。
再者,生态旅游的专业人才短缺也是一个突出问题。
包括导游、管理人员、环境保护专家等,他们不仅需要具备丰富的旅游知识,还需要有深厚的生态环保理念和技能。
此外,游客的环保意识参差不齐也是影响生态旅游发展的重要因素。
一些游客在旅游过程中乱扔垃圾、破坏植被、干扰野生动物的生活,给生态环境带来了压力。
在我国,生态旅游同样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各地纷纷推出了具有特色的生态旅游产品,如云南的热带雨林探险、四川的大熊猫栖息地之旅、内蒙古的草原生态游等。
这些项目不仅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也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做出了贡献。
同时,我国政府也加大了对生态旅游的支持和引导力度。
通过投入资金改善基础设施、开展环保宣传教育、加强监管等措施,推动了生态旅游的健康发展。
生态旅游内涵本质特点生态旅游是一种正在迅速发展的新兴的旅游形式。
世界旅游人士预测,以走向保护区、亲近大自然为主题的“生态旅游热”将在全球兴起。
我国旅游界人士充分认识到发展生态旅游的巨大潜力及其价值。
许多地区纷纷开发生态旅游景区,发展生态旅游。
然而随着生态旅游的开展,某些地区的生态环境非但没有好转,反而出现恶化的趋势,尤其是一些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的地区。
甚至有些人打着生态旅游的旗号,而实际上却做着破坏生态环境的旅游,这完全违背了发展生态旅游的初衷。
发展生态旅游的过程中所遇到的这些问题不仅出现在我国,世界其他国家也同样存在,因此,必须对生态旅游的真正内涵加以研究,了解生态旅游本质特征,并据此为我国发展生态旅游提供一些理论依据,制定一些政策法规。
在相关政策的指引下,使生态旅游真正成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绿色产业。
一、生态旅游概念的内涵(一)生态旅游兴起的背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后,生态旅游在西方逐渐兴起,其兴起有几个方面的因素。
首先是人类自身处在后工业文明时期,高度的城市化使人对大自然产生了一种强烈的向往和依恋,迫切需要到自然环境中去放松自己,亲近自然成为人的内在需求,而且是一种高级的需求;其次人类也逐渐认识到自身活动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日益严重,这必然影响到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从而也影响到人类自身的自下而上和发展;而传统的大众旅游由于受经济利益的驱使在保护自然环境方面显然力不从心。
因此被看作是传统大众旅游的替代品,生态旅游在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发达国家获得了极大的发展,代表了二十一世纪旅游发展的方向。
(二)生态旅游的概念早期的生态旅游是指回归大自然的旅游活动。
McNeely、Thorsell和Ceballoslascurain(1992)认为生态旅游是指游客到位于相对原始的自然区域,学习、欣赏和享受风光、野生动植物及当地古今文化的旅游活动;RalfBuckley(1994)提出只有以自然为基础,支持环境保护层,进行可持续管理和环保教育的旅游才是生态旅游;Brouse(1992)认为生态旅游是负责旅游,旅游者认识并考虑自身行为对当地文化和环境的影响;范内尔(Fennell,1999)认为生态旅游是一种可持续形式的,并以自然资源为基础的旅游方式;澳大利亚生态旅游协会(EAA,2000a)提出只有具备生态可持续性的,且主要关注对自然区域的体验,并培养对自然环境和文化的理解、欣赏与保护的旅游方式才是真正的生态旅游。
【专业介绍】森林生态旅游专业介绍森林生态旅游专业介绍一、专业概述专业名称:森林生态旅游专业代码:510207森林生态旅游是一种正在迅速发展的新兴的旅游形式,也是当前旅游界的一个热门话题。
森林提供木材的功能逐步消退,改善环境及为公众提供休憩功能正在逐步被加强。
森林生态旅游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已成为世界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现代林业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
森林生态旅游导论2。
培训目标森林生态旅游专业介绍三、培养要求森林生态旅游专业是掌握我国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和自然保护区的基本情况;了解现代旅游经济和旅游营销的基本理论;掌握旅游市场的研究开发方法,熟悉中国旅游产品的开发战略和管理手段;掌握现代酒店服务与管理的基本知识和实际操作技术;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旅游电子商务常识。
培养具有较强生态意识、能从事中高级服务和一线生产管理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森林生态旅游专业介绍四、主要课程森林植物与环境生态学、旅游心理学、森林生态学、森林生态旅游、当地导游基础知识、旅游英语、导游业务、森林旅游区经营管理、森林生态旅游、营销、导游业务、森林旅游区经营管理、毕业实习等。
,以及各学校的主要特色课程和实践环节。
森林生态旅游专业介绍五、就业方向生态旅游的发展不仅提高了人们进入自然的兴趣,而且提高了自然旅游在旅游业中的地位和创汇份额。
目前,国内生态旅游近2500万人次,年旅游收入近1.2亿元,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然而,由于我国旅游业发展时间较短,人们对旅游与环境的关系仍缺乏科学认识。
“旅游业是无烟产业”的概念仍然很流行。
森林生态旅游的发展大多还停留在初级阶段,强调旅游资源的开发,忽视旅游本身对环境的影响和资源的破坏,这使得我国森林生态旅游产业面临一系列问题。
森林生态旅游专业介绍六、就业前景中国幅员辽阔,自然条件复杂,生物种类丰富,群落类型多样。
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森林公园建设为主体的森林旅游在我国悄然兴起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生态旅游是一种正在迅速发展的新兴的旅游形式,也是当前旅游界的一个热门话题,生态旅游是针对旅游业对环境的影响而产生和倡导的一种全新的旅游业。
有关人士预测,在不久的将来,以走向保护区、亲近大自然为主题的“生态旅游热”将在全球兴起。
生态旅游作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实践形式,被认为是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首要的、必然的选择,因而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普遍重视和迅速发展,并将成为21世纪国际旅游的主流。
据有关资料介绍,目前生态旅游已成为我国旅游业中增长最快的一部分,年增长率达30%以上。
在我市,随着蓬莱阁西苑、田横山文化公园和兴瑞庄园等景区(点)的出现,生态旅游已经不知不觉地加入到了蓬莱大旅游的队伍中。
在对生态旅游的理论研究方面,西方发达国家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就已开始,而在我市、甚至在全国范围内,生态旅游研究都还是一个刚刚开始探索的新课题。
一、生态旅游的概念(一)生态旅游的定义:“生态旅游”一词的最早出现可追溯至1965年,自20世纪中叶以来,人类的环境伦理观开始向旅游领域渗透,随着现代旅游产业的大规模发展,其渗透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增大,人们对传统的大众旅游形式所带来的生态环境危机也日益关注,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了将环保与旅游作为研究对象的新的旅游方式。
但对于“生态旅游”这一新词语,世上至今还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
世界旅游组织将之定义为:以生态为基础理论的旅游,是专项自然旅游的一种形式;生态旅游学会则解释为:为了解当地环境的文化与自然历史知识,有目的地到自然区域所做的旅游,这种旅游活动的开展在尽量不改变生态系统完整的同时,创造经济发展机会,让自然资源的保护在财政上使当地居民受益;第一届东亚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域会议认为:生态旅游应为倡导爱护环境,或者提供相应的设施及环境教育,以便旅游者在不损害生态系统或地域文化的情况下访问、了解、鉴赏、感受自然及文化地域。
综上所述,生态旅游的概念可以这样归纳:生态旅游是一种在生态学和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以自然区域或某些特定的文化区域为对象,以享受大自然和了解、研究自然景观、野生生物及相关文化特征为旅游目的,以不改变生态系统的有效循环及保护自然和人文生态资源与环境为宗旨,并使当地居民和旅游企业在经济上受益为基本原则的特殊形式的旅游行为。
它包括三重含义:1、经历的质量----提供旅游者高质量的旅游经历即享受自然、认识自然、满足旅游者的旅游体验。
生态旅游以回归大自然为基调,于是必须以良好的生态环境为旅游对象物,必须有特定的旅游观赏内容,如优美的自然景观,独特的人文文化等,以满足人们享受自然、认识自然的需求。
生态旅游不仅能使旅游者返璞归真,享受大自然,在清新、开阔、洁净的环境中修养身心,而且能够了解、研究特定区域内的自然景观、野生动植物以及相关的文化历史特征,使旅游者从中获得高质量的旅游经历。
2、资源的质量----保护当地自然、历史和文化资源生态旅游,就是让游人在良好生态环境中或旅游游览,或度假休息,或健康疗养;同时认识自然,了解生态,丰富科学知识,进而增强环境意识和生态道德观念,更自觉地关爱自然,保护环境。
可见,生态旅游是一种对环境保护负有责任的旅游方式,它同传统旅游形式的本质区别在于生态旅游必须具有促进生态保护和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特点。
因此,生态旅游又要有目的地提高旅游景区的旅游环境质量,使人们在享受、认识自然的同时,又能达到保护自然的目的,从而实现人与环境的和谐共处。
其根本宗旨就是贴近自然、保护自然、维护生态的平衡。
生态旅游必须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有机结合起来,强调在维护良好环境质量的前提下开展旅游,生态旅游不能把生态消费摆在首位,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因此,必须要保持旅游区域内的环境质量和保持生态自然资源和文化遗产的多样性,实现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和有序发展,保持好优异的自然环境。
3、生活的质量---提高当地居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即通过旅游开发,为旅游区筹集资金,为当地居民创造就业机会,有效发展经济,能够使当地居民在生态环境质量不降低的基础上,在经济上、财政上获得益处。
(二)生态旅游的特点1、自然性:指旅游生态环境和文化环境的原始自然性。
它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指旅游者所到的旅游区域具有独特的自然生态风光,人口相对稀少,由于受工业化影响程度较低,保存着生态环境的相对原始状态;第二,是指在这个区域内具有独特的历史和现实的文化,其生活方式和文化模式保留纯自然原始状态的系统,对于旅游者具有心理文化上的吸引力。
因为使旅游者选择去某地旅游的共同心理特征是了解、观察、体验有别于他们本土文化模式的异域文化;第三,指在上述两个内容的基础上设计的特种旅游项目和线路,要体现特定的旅游生态环境特征相对集中、自然地理条件与人文条件和谐相存的要求,项目和线路能够使旅游者体验到过去未曾体验到的心理感受。
2、保护性:和传统的旅游活动相比,现代生态旅游的最大特点就是其保护性。
现代生态旅游的保护性体现在旅游业中的方方面面,对于旅游开发规划者来说,保护性体现在遵循自然生态规律和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旅游产品开发设计上;对于旅游开发商来说,保护性体现在充分认识旅游资源的经济价值,将资源的价值纳入成本核算,在科学的规划开发基础上谋求持续的投资效益;对于管理者而言,保护性体现在资源环境容量范围内的旅游利用,杜绝短期经济行为,谋求可持续的三大效益协调发展;对于游客,保护性则体现在环境意识和自身的素质,珍视自然赋予人类的物质及精神价值,保护旅游资源及环境成为一种自觉行为。
3、参与性:生态旅游的参与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生态旅游可以让旅游者亲自参与自然与文化生态系统之中,在实际体验中领会生态旅游的奥秘,从而更加热爱大自然,崇尚高雅文化,这也有利于自然与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
同时,通过参与来保证旅游者获得与众不同的经历和充分的旅游体验;另一方面,生态旅游是旅游者、旅游地居民、旅游经营者和政府、社团组织及研究人员广泛参与的一种旅游活动。
所以,生态旅游还要求旅游者、旅游地居民、旅游经营者和政府、社会组织及研究者广泛参与旅游决策与管理,从而提高旅游决策和管理的科学性、民主性,有利于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4、高品位与普及性:在生态旅游开展的早期,生态旅游的参与者多为特定族群,一般来说是具有较高的教育背景或文化素养的人。
但近些年生态旅游发展的现实却表现出生态旅游正朝着普及化的方向发展,参加生态旅游的游客已不仅仅只限于有经济实力和社会地位的上层人士,越来越多的普通工人、职员、学生等都加入到生态旅游的队伍中。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大众环境意识的提高,到大自然中呼吸新鲜空气、修身养性的生态旅游将成为人们的基本生活需求,生态旅游者的队伍还将不断地扩大。
(三)生态旅游资源的分类按照生态旅游资源的属性,可以把生态旅游资源分为自然生态旅游资源系统和人文生态旅游资源系统两大类型。
1、自然生态旅游资源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四类:一是地文生态旅游资源,包括:(1)地质景观生态旅游资源,如岩石、矿物、古生物化石、火山、地震遗迹等;(2)地貌景观生态旅游资源,如山岳景观、岩溶景观、海岸地貌等。
二是水体生态旅游资源,包括河流、湖泊、温泉、瀑布、海滨等。
三是气候天象生态旅游资源,包括宜人的气候、天象奇观等。
四是生物生态旅游资源,包括森林生态旅游资源<:taotao signid=""><:taotao signid="">(一)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原则旅游资源开发作为一项经济活动,只有按照旅游经济活动的规律进行,才有可能获得成功。
旅游资源的开发必须要有严肃的科学性,不合理的开发,就是对旅游资源的破坏,就会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我们绝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来换取旅游业的一时发展。
为此,生态旅游的开发遵循一定的科学原则就显得尤为重要。
从国内外生态旅游发展的理论和实践来看,制定生态旅游规划,实施生态旅游开发时,主要应遵循以下原则:1、永续利用原则“永续利用”是时代的产物,它是一种使人类在开发旅游资源时不但顾及到当代人的经济需要,而且还顾及到不对后代人进一步需要构成威胁和危害的发展策略。
尽管它不意味着为后代和将来提供一切,造就一切,但它却通过对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三者的协调,使当代人用最小的代价获取最大的旅游资源利用,造福子孙后代。
2、保护性开发原则要使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就必须加强对旅游资源的保护。
针对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而言,开发和保护的关系应体现的总的原则是:开发应服从保护,在保护的前提下进行开发。
资源得到妥善保护,开发才能得到收益;开发取得收益,反过来可促进保护工作。
但是,一旦开发与保护出现矛盾,保护对开发拥有绝对否决权。
3、特色性原则旅游资源贵在稀有,其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与众不同的独特程度,即特色。
有特色,才有吸引力;有特色,才有竞争力。
特色是旅游资源的灵魂。
4、协调性原则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必须与整个生态区的环境相协调,既有利于突出各旅游资源的特色,又可以构成集聚旅游资源的整体美,使游客观后感到舒适、自然。
5、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相统一的原则市场经济就是追求效益最大化,生态旅游作为旅游的一种形式,也追求效益最大化,但这个效益不仅是指经济效益,还包括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三者必须高度地协调统一。
而当三者出现矛盾时,以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高于一切为指导原则,即经济效益必须从属于上述两种效益。
实际上,当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达到最大化、最优化时,其经济效益肯定也是相当可观的。
(二)生态旅游发展中应注意的问题1、保护生态资源,改善生态环境不可否认,我市是生态环境保护较好的地区之一。
但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环保工作必须长抓不懈,不能掉以轻心。
如果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不仅生态环境质量会严重下降,使生态旅游无法开展,而且将会严重制约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所以,当务之急是保护好现有的生态资源,坚决制止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同时,加大植树、种花、种草力度,尽快提高森林和绿地的覆盖率,力争城市的整体绿化水平有较大的提高。
2、编制生态旅游资源开发规划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必须规划。
应对全市的生态旅游资源进行详细的调查研究,建立从可行性论证-开发规划-监督管理的科学可行的开发程序,坚决反对“一哄而上”的无规划的开发。
应建立市政府直接领导下的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协调小组,编制具有指导意义的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的全市生态旅游发展规划,以指导和协调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工作,制止生态旅游资源开发中的不良行为。
3、制定法规,加强科学管理生态旅游会不会对生态环境产生负面影响,是弊大还是利大,这并不取决于是否开发旅游,而是取决于是否在这一过程中实现了科学的管理。
要保护生态环境,就要加强科学管理,而科学管理的基础在于完善的法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