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摄影测量外业工作
- 格式:ppt
- 大小:1.56 MB
- 文档页数:48
名词解释1。
摄影测量学:利用光学摄影机摄影的像片,研究和确定被摄物体的形状、大小、位置、性质和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技术2。
像点位移:当地面起伏、像片倾斜时,地面点在像片上的构像相对理想情况时产生的位置差异。
3.摄影比例尺:摄影像片当作水像片,地面取平均高程时,这时像片上的一段的水平距L 之比为摄影比例尺.4。
数字影像相关:利用计算机对数字影像进行数字计算的方式完成影像的相关,识别出两幅(或多幅)影像的同名像点。
5.解析空中三角测量:以像点坐标为依据,采用一定的数学模型,用少量控制点作为平差条件,解求加密点物方坐标的理论方法或作业过程。
6.摄影基线:相邻两摄站点之间的连线7.航线弯曲度:偏离航线两端像片主点间的直线最远的像主点到该直线的距离与该直线距离之比。
8.立体像对:在航空摄影时,同一条航线相邻摄站拍摄的两张像片具有60%左右的重叠度,这两张像片成为立体像对。
9.相对定向:确定一个立体像对中两张像片相对位置的参数10。
绝对定向:确定相对定向所建立的几何模型的比例尺和模型空间方位。
11。
中心投影:投影光线相互平行的投影12.影像内定向:将仪器坐标系中的像点坐标转换为像平面坐标系中坐标的过程13.摄影基线:航线方向相邻两个摄影站点间的空间距离14。
航向重叠:同一条航线上相邻两张像片的重叠度15。
像片的外方位元素:确定摄影瞬间像片在空间坐标系中位置和姿态的参数。
或称为表示摄影中心和像片在地面坐标系中的位置和姿态的参数.16。
内方位元素:确定投影中心(物镜后节点)相对于像平面位置关系的参数17。
核线相关:沿核线寻找同名像点18.DEM:数字地形模型中地形属性为高程时称为数字高程模型19。
影像数字化:将透明正片或负片放在影像数字化器上,把像片上像点的灰度值用数字形式记录下来,此过程为影像数字化20。
模型绝对定向:用已知的地面控制点求解相对定向所建立的几何模型的比例尺和模型空间方位元素21。
同名核线:同一核面与左右影像相交形成的两条核线,其中核面指物方点与摄影基线所确定的平面22.同名像点:同一地面点发出的两条光线经左右摄影中心在左右像片上构成的像点称为同名像点。
摄影测量工作流程概述摄影测量是一项通过使用摄影测量仪器和相关技术手段,进行测量、记录和分析物体或地貌特征的空间位置和形状的科学方法。
它在地理信息系统、城市规划、工程测量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概述摄影测量的工作流程,并介绍其中的关键步骤和技术。
摄影测量的工作流程可以大致分为预处理、影像测量和数据处理三个主要阶段。
首先,在预处理阶段,在摄影测量之前,需要进行场地勘测并确定控制点的位置。
控制点是指在摄像机坐标系统中已知坐标的地面点,它们用于将摄像机坐标与地面坐标系统建立联系。
勘测人员使用全球定位系统(GPS)等工具进行控制点的测量,确保摄影测量的精度和准确性。
在影像测量阶段,摄影测量仪器的选择和相机设置非常重要。
通常使用航空相机或无人机搭载相机进行摄影测量。
航空相机由航空器上方的固定平台携带,可以在高空对大面积地区进行拍摄。
而无人机则可以小范围、低高度地进行拍摄,得到更高分辨率的影像。
在实际操作中,需要根据具体任务需求选择相机和摄影参数,如焦距、拍摄模式和遥控设置等。
摄影测量的核心过程是影像测量,也就是测量影像中的地面特征。
影像测量可以分为两个方面,即外业测量和内业测量。
外业测量是指在野外利用观测设备对拍摄的影像进行测量,确定控制点和获取物体特征的三维坐标信息。
内业测量则是在办公室环境下,根据外业测量获得的数据,利用相关软件进行影像解算和地物三维重建。
内业测量是影像测量的重要环节,主要包括内方位元素的解算、像控测量和空间后方交会等。
数据处理是摄影测量的最后一个环节,它将外业测量和内业测量所得到的数据进行整合和分析。
在数据处理阶段,需要进行数据的校正、配准和融合,以得到一幅高精度的地理信息图。
数据处理的过程中,需要使用数字摄影测量软件、图像处理工具和地理信息系统等。
这些工具可以对图片进行处理、配准、测量、投影等操作,从而提供更准确、可靠的测量结果,并帮助用户进行后续的地理信息分析和规划工作。
摄影测量的工作流程可以说是一个科学而严谨的过程,它需要测量人员具备扎实的地理、数学和影像解算等方面的知识,并运用适当的仪器和软件工具。
摄影测量外业测量和内业基本流程摄影测量是一种通过摄影机和其他测量设备来获取地面信息的测量技术。
它广泛应用于地理测绘、土地资源管理、地形分析和城市规划等领域。
摄影测量分为外业测量和内业处理两个阶段,下面将详细介绍它们的基本流程。
一、外业测量基本流程1. 准备工作在进行外业测量之前,需要进行准备工作。
需要选择合适的摄影测量设备,如航空相机、无人机或手持相机等。
需要确定测量区域范围,并进行控制点的布设。
控制点是提供地面坐标的点,用于后续的数据处理和校正。
2. 拍摄航空照片或航空视频摄影测量的核心就是通过拍摄航空照片或航空视频来获取地面信息。
在进行拍摄之前,需要规划好航线和相机设置。
航线的规划应考虑地形、测量要求和安全等因素。
相机设置包括曝光时间、焦距和像素大小等参数的选择。
3. 控制点测量在实际拍摄过程中,需要通过控制点对航空照片或航空视频进行校正。
控制点的测量可以使用全站仪、GPS仪器或其他测量设备来完成。
测量过程中需要确保控制点的精度和准确性。
4. 数据采集与处理完成航空照片或航空视频的拍摄后,需要将数据导入计算机进行处理。
处理过程包括图像的几何校正、图像的配准和三维测量等环节。
其中,几何校正是将航空照片或航空视频进行几何变换,使之符合实际地表的几何特征。
配准是将不同航线或不同时间拍摄的照片进行位置和方位的匹配,以建立全局的地理坐标系统。
三维测量是通过对航空照片或航空视频中的特征进行测量,获取地物的三维坐标。
5. 数据质量检查与验证在数据处理的过程中,需要进行数据质量检查和验证。
这包括对控制点精度的评估、图像配准的准确性检查以及地物三维坐标的误差分析等。
通过数据质量检查和验证,可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二、内业处理基本流程1. 数据导入与管理在进行内业处理之前,需要将外业采集的数据导入计算机,并进行管理。
数据包括航空照片或航空视频、控制点坐标、地物三维坐标等。
通过数据管理,可以方便后续处理和查询。
摄影测量外业和内业基本流程简介摄影测量是利用摄影测量仪器和技术对地面上的物体进行测量和分析的一种方法。
它在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地图制作等领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摄影测量可以分为外业和内业两个基本流程。
本文将对摄影测量外业和内业的基本流程进行简要介绍,并分享一些对这一主题的观点和理解。
一、摄影测量外业的基本流程摄影测量外业是指在实地进行影像采集和相关测量工作的过程。
以下是摄影测量外业的基本流程:1. 项目准备:在进行外业工作之前,需要对项目进行准备。
包括确定测量区域、规划测量任务、选择合适的摄影测量仪器和设备等。
2. 摄影测量仪器设置:在实地进行摄影测量之前,需要正确设置和校准摄影测量仪器。
这包括对摄影测量仪器进行初始设置、参数调整和标定等。
3. 影像采集:摄影测量外业的核心工作是对地面进行影像采集。
通过航空摄影或者地面摄影等方式获取高分辨率的影像数据。
在采集过程中,需要注意摄影参数、重叠度、高程控制等因素。
4. 控制点测量:为了提高摄影测量的精度,需要在实地进行控制点的测量。
通过使用全球定位系统(GPS)等测量仪器进行控制点的测量,以便获得地面控制点的坐标信息。
5. 影像处理:在采集完影像之后,需要对影像进行处理和校正。
这包括影像的几何校正、色彩校正、重叠区域的匹配等。
6. 特征提取:在影像处理后,需要提取地物特征点和地物特征线。
这些特征点和特征线将作为后续测量和分析的基础。
7. 数字地图生成:通过对特征点和特征线的测量和分析,可以生成数字地图。
这些数字地图可以用于地理信息系统(GIS)等应用。
二、摄影测量内业的基本流程摄影测量内业是指在办公室进行影像处理、数据分析和报告撰写等工作的过程。
以下是摄影测量内业的基本流程:1. 影像处理:在摄影测量内业中,首先需要对已采集的影像进行处理。
这包括影像的校正、重叠区域的匹配、影像配准等。
2. 特征点测量:在影像处理完成后,需要对特征点进行测量。
通过使用影像中的特征点和已知控制点的坐标信息,可以计算出特征点的地面坐标。
浅谈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内外业一体化质量控制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带来了许多便利和机会,但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的质量控制问题。
为了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需要进行内外业一体化的质量控制。
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的内业质量控制是指对数据处理和分析过程进行质量控制。
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获取的图像数据需要进行预处理、配准、特征提取等操作,然后通过数据处理软件进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质量控制:1. 数据预处理: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所获取的图像数据可能存在一些干扰和噪声,需要进行图像增强、去噪等预处理操作,确保图像质量的一致性和准确性。
2. 数据配准:由于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所获取的图像数据来自不同的角度和高度,需要进行图像配准操作,将不同图像之间的坐标系统进行统一,以便后续的数据处理。
3. 特征提取:根据测量要求和目标,需要提取图像中的特征点,并计算其在三维空间中的坐标。
在特征提取过程中,需要注意对特征点的选择和提取算法的准确性。
4. 数据处理:通过数据处理软件对图像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包括生成数字地图、计算测量结果等。
在数据处理过程中,需要注意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对结果进行验证和校正。
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的外业质量控制是指对采集图像的过程进行质量控制。
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的外业质量控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设备校准: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所使用的无人机和摄像设备需要进行定期的校准,确保其测量精度和准确性。
2. 摄影计划:在进行航空摄影测量之前,需要进行详细的摄影计划,包括选择合适的飞行高度和角度、确定航线和观测点等。
合理的摄影计划能够保证图像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
3. 图像采集:在图像采集过程中,需要控制无人机的飞行轨迹和姿态,以及摄像设备的参数设置,确保图像数据的质量和准确性。
4. 数据验证:在图像采集结束后,需要对采集的图像进行验证,包括对图像的重叠度、覆盖范围、影像质量等进行评估和分析。
摄影测量实习报告•相关推荐摄影测量实习报告(精选5篇)转眼间充满意义的实习生活就已结束了,我们在不断的学习中,获得了更多的进步,需要回过头来对这段实习经历认真地分析总结了。
为了让您不再为写实习报告头疼,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摄影测量实习报告(精选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摄影测量实习报告1一.实习的目标外业实习包括像片控制点的布测和相片的调绘两部分,内业实习有基于数字摄影测量系统生产数字产品和自动空中三角测量。
实习的目标就是要让每位同学熟练掌握摄影测量外业的基本技能和内业处理的方法。
包括掌握像控点布设的基本原理;熟悉室内选点和野外验证的一般要求;了解像控点测量的方法掌握航空像片调绘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航空像片判读中判读标志的建立方法;掌握航空像片调绘的步骤。
基于MapMatrix数字摄影测量系统生产数字测绘产品实习的目的是深入掌握摄影测量学的基础理论以及全数字摄影测图过程。
包括掌握MapMatrix数字摄影测量系统的主要模块的功能、数字高程模型(DEM)、数字正射影像(DOM)、和数字线画地图(DLG)的制作工艺与流程。
二.实习的具体安排这次实习共有5天,前三天为外业实习,后两天为内业实习。
其中像控点布测一天,像片调绘两天,数字线划图生产一天半,自动空中三角测量内业处理半天。
自动空中三角测量内业处理主要是由老师演示,了解就可。
像控点布测和相片调绘由小组根据的组的像片在野外共同完成,数字线划图个人在实验独自是完成。
三.所做的工作概况1.每组布设一定数量合理分布得像控点(一般为4个),完成选点工作和测量工作;2.每组完成一定区域的外业调绘,根据像片内容认真判读,完成像片勾绘工作;3.进行全数字摄影测量生产作业,每人完成1个像对的定向、数字产品生产工作;4.根据指导教师安排,按组进行自动空中三角测量内业处理;四.实习过程分为外业实习过程和内业实习过程外业实习过程:像片控制点的布测(1)室内布点根据室内布点原则,在像片的重叠区,布置四个像控点。
摄影测量外业测量和内业基本流程摄影测量是一种利用摄影测量仪器对地面进行测量的方法,可以用于制图、测量、监测等领域。
摄影测量分为外业测量和内业处理两个阶段,下面将分别介绍其基本流程。
一、外业测量基本流程1. 布设控制点:在测区内布设控制点,控制点应具有较高的精度和稳定性,以保证后续测量的准确性。
2. 拍摄航空影像:使用航空相机或无人机等设备对测区进行拍摄,拍摄时应注意相机的参数设置和拍摄角度,以保证影像质量。
3. 采集地面控制点数据:在控制点上进行地面测量,获取控制点的坐标和高程数据,以便后续影像处理时进行校正。
4. 影像校正:将拍摄的影像进行几何校正,包括影像配准、数字高程模型生成等步骤,以保证影像的几何精度。
5. 特征提取:根据需要,对影像进行特征提取,如道路、建筑物、水体等,以便后续制图和分析。
6. 制图:根据需要,将影像和控制点数据进行制图,生成各种地图产品,如数字高程模型、地形图、道路图等。
二、内业处理基本流程1. 影像预处理:对拍摄的影像进行预处理,包括去除噪声、增强对比度等步骤,以便后续处理。
2. 影像匹配:将不同角度或不同时间拍摄的影像进行匹配,以获取三维坐标数据。
3. 点云处理:将匹配后的影像生成点云数据,包括点云滤波、配准等步骤,以便后续处理。
4. 数字高程模型生成:根据点云数据生成数字高程模型,包括插值、平滑等步骤,以便后续制图和分析。
5. 特征提取:根据需要,对数字高程模型进行特征提取,如道路、建筑物、水体等,以便后续制图和分析。
6. 制图:根据需要,将数字高程模型和特征数据进行制图,生成各种地图产品,如数字高程模型、地形图、道路图等。
总之,摄影测量是一种高效、精确的测量方法,其外业测量和内业处理基本流程都需要严格按照规范进行,以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测绘外业工作内容一、测绘外业工作的概念及意义测绘外业工作是指在地面上进行的测量、摄影、勘探等实地工作,是测绘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获取地理空间信息的重要手段,也是制图、规划、设计等后续工作的基础。
二、测绘外业工作的流程1.前期准备:包括确定任务书、编制测量方案、准备设备仪器和材料等。
2.现场勘查:根据任务书和测量方案,对现场进行勘查,确定控制点和测量路线等。
3.设备设置:将设备仪器按照测量方案设置好,包括三角定位仪、全站仪、GPS接收机等。
4.数据采集:根据设备仪器所提供的数据进行采集,包括坐标数据、高程数据等。
5.数据处理: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计算,生成各种图件和报告。
6.质量控制:通过比对控制点坐标和高程值,检验所得结果是否符合要求,并进行必要修正。
7.成果输出:将处理好的数据输出为各种图件和报告,并提交给相关部门或客户使用。
三、测绘外业工作的内容1.地形测量:包括高程测量、坡度测量、地形特征测量等,用于制作地形图和地形模型等。
2.控制测量:包括基准点的建立和控制点的测定等,用于后续工作的精度控制。
3.摄影测量:包括航空摄影和卫星遥感等,用于制作数字正射影像、数字高程模型等。
4.工程测量:包括道路、桥梁、隧道、水利工程等的测量,用于设计和施工。
5.土地调查:包括土地面积、土地性质、土壤类型等的调查,用于土地利用规划和农业生产管理。
四、测绘外业工作中常用的设备仪器1.三角定位仪:主要用于控制点的建立和现场勘查。
2.全站仪:主要用于高精度三维坐标数据采集和现场勘查。
3.GPS接收机:主要用于采集卫星信号进行位置定位和坐标数据采集。
4.激光扫描仪:主要用于建筑物或自然物体三维数据采集和模型生成。
五、测绘外业工作的注意事项1.现场勘查要认真,确定控制点和测量路线,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设备仪器要正确设置,保证数据采集的有效性和精度。
3.数据处理要规范,遵守相关标准和规范,确保成果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