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土壤固相组成及其诊断特性
- 格式:doc
- 大小:457.50 KB
- 文档页数:12
土壤地理学第二章/第三章第二章:影响土壤形成的环境因素:俄国道库恰耶夫成土学说:主要观点:土壤成土因素主要有五个气候、生物、母质、地形。
时间影响土壤发育的五个主要因素:1、母质因素(不同岩石风化壳)2、生物因素(不同植被类型:草地与森林)3、气候因素(影响风化,控制植被生长)4、地形因素(影响物质与能量的分配)5、时间因素(控制土壤发育进程)地质大循环和生物小循环的关系:1.大循环是小循环的基础,也是土壤形成的基础(矿质养分);2.小循环是土壤形成的核心(腐殖质);3.大循环大于小循环,自然界会发生水土流失现象;4.大循环小于或者等于小循环,自然界水土保持。
总之,土壤的形成过程是物质的地质大循环与生物小循环过程矛盾与统一。
形成土壤的两个基本作用:◆风化作用:致密的岩石被破坏,营养元素得以释放,并形成疏松的风化层;◆生物作用:有机质加入,营养元素积聚。
1)土壤胶体及结构①土壤胶体:通常所说的土壤胶体实际上是指直径在1—100 mµm之间的土壤颗粒。
②土壤胶体的种类土壤矿物质胶体(无机胶体):次生铝硅酸盐、铁铝化合物有机胶体:腐殖质、有机酸、蛋白质等有机-无机复合胶体③土壤胶体结构微粒核:胶核双电层:内外吸附层、扩散层2)土壤胶体的性质①巨大的比表面积和表面能②带电性带电的原因是什么?电性如何?③土壤胶体离子交换作用④分散和凝聚作用第一:粘土矿物胶体带电土壤中粘土矿物胶体一般都带负电荷,其电荷来源有以下几个方面:同晶置换作用粘土矿物晶质中的一种离子被另一种离子取代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只改变了矿物质的化学成分,而矿物的结晶构造不变,故叫做同晶置换作用。
晶格破碎边缘带电矿物质风化破碎过程中,晶格边缘离子一部分电荷未被中和而产生剩余电荷,使晶体边缘带电。
第二:腐殖质胶体带电意义?由于腐殖质分子量大、功能团多,解离后带电量大,对土壤保肥供肥性有重要影响。
第三:两性胶体带电,什么是两性胶体?表面既带负电荷,亦带正电荷的土壤胶体称两性胶体。
土壤的物质组成特点
土壤是一种很复杂的物体,它是由固相、液相和气相三相物质组成,一般情况下,土壤的固相部分占50%,液相约占25%,气相占25%。
(1) 土壤固相物包括矿物质和有机质,是养分的贮存场所,决定着养分的潜在供应能力。
土壤矿物质包括石砾、粗沙、细沙、粉沙和黏粒。
石砾和沙粒是岩石的风化碎屑,所含矿物成分与岩石基本一致,不能提供很多有效养分。
黏粒细小,表面吸湿性强,黏粒间空隙很小,有显著的毛细管作用,能够吸附养分,具有较强的保肥能力。
土壤有机质包括处于不同分解阶段的死亡的各种动植物残体,是土壤形成团粒结构的良好胶结剂,能够改善土壤通气性能和蓄水状况。
(2) 土壤液相土壤液相的主要组分,包括水分和溶解在水中的盐类、有机化合物、无机化合物以及最细小的胶体物质。
作物生长发育过程中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几乎都是从土壤溶液中获得的。
(3) 土壤气相主要是指土壤的空气含量,而土壤空隙及水分含量是决定土壤空气含量的主要因素,若土壤通气不良,土壤中气体所占比例下降,土壤空气中的氧气就会降低,二氧化碳的含量相应会迅速增高,危害作物根系的呼吸作用,
严重时可导致作物生长不良,根系腐烂坏死。
土壤的组成和性质1 土壤的组成土壤是由固、液、气三相物质构成的复杂的多相体系。
土壤固相包括矿物质、有机质和土壤生物;在固相物质之间为形状和大小不同的孔隙,孔隙中存在水分和空气。
土壤是以固相为主,三相共存。
三相物质的相对含量因土壤种类和环境条件而异。
土壤组分的比例(体积分数)为:矿物质约45%,有机质约5%,水20%~30%,空气20%~30%。
1.1土壤矿物质矿物质是土壤中最基本的组分,重量占土壤固体物质总重量的90%以上。
矿物质通常是指天然元素或经无机过程形成并具结晶结构的化合物。
地球上大多数土壤矿物质都来自各种岩石,这些矿物经物理和化学风化作用从母岩中释放出来时,就成为土壤矿物质和植物养分的主要来源。
土壤矿物质按其成因可分为原生矿物和次生矿物两类。
⑴原生矿物:指在物理风化过程中产生的未改变化学成分和结晶构造的造岩矿物,如石英、云母、长石等,属于土壤矿物质的粗质部分,形成砂粒(直径在2.00~0.05mm之间)和粉砂(直径在0.05~0.002mm之间)。
原生矿物主要有四类:①硅酸盐类矿物;②氧化物类矿物;③硫化物类矿物;④磷酸盐类矿物。
⑵次生矿物:指原生矿物晶化学风化后形成的新矿物,其化学成分和晶体结构均有所改变。
次生矿物包括:①简单盐类;②三氧化物;③次生铝硅酸盐。
其中,三氧化物和次生铝硅酸盐是土壤矿物质中最细小的部分,常称为粘土矿物,如高岭石、蒙脱石、伊利石、绿泥石、褐铁矿和三水铝土等,它们形成的粘粒(直径小于0.002mm)具有吸附、保存呈离子态养分的能力,使土壤具有一定的保肥性。
1.2土壤有机质土壤有机质指土壤中含碳有机化合物的总称。
有机质按重量计算只占土壤固体总重量的5%左右。
土壤有机部分主要可以分为两类:原始组织及其部分分解的有机质和腐殖质。
原始组织包括高等植物未分解的根、茎、叶;动物分解原始植物组织,向土壤提供的排泄物和死亡之后的尸体等。
这些物质被各种类型的土壤微生物分解转化,形成土壤物质的一部分。
一、填空题1. 长石类矿物是含钾、钠、钙的铝硅酸盐,风化产物为高岭石、二氧化硅等,并释放人最盐 基离子。
2. 中国拟定的土壤质地分类方案是按照沙粒、粉粒和黏粒的质量分数划分出来黏土、壤土、 砂土三类11级。
3. 根据土壤腐殖质在不同溶剂屮的溶解性,可以将其分离为胡敏酸、富里酸、棕腐酸和胡里 塞。
4. 根据土壤团聚体的大小及其儿何形态,可以将土壤划分为单粒状、粒状、块状、柱状、片 状和大块状等类型。
5. 处于最适于植物生长的典型壤质土壤的体积组成人致为,土壤孔隙占5()%,内含水分和空 气,水分和空气比例约各占一半;土壤固体占50%,英中矿物占45%,冇机质占5%; 土 壤乞物体均生活在土壤孔隙Z 中。
6. 土壤冇机质口J 分为两大类:非特界性冇机质和特开冇机质(十•壤腐殖质)。
7. 溶度积是在一定条件卜-饱和溶液屮摩尔浓度(或活度)的乘积。
8•根据硅氧片和水铝片的数目和排列方式,将次生铝硅酸盐划分为1:1型和2:1型。
&上壤生态系统是指自然界特定地域的土壤与生活在其中的生物酬落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制 约、不断演变,并逐步趋向动态平衡的综合体。
9. 土壤动植物残体及土壤腐殖质在微牛.物作用下,分解成简单有机化合物,以至最终被彻底 分解为无机化合物的过程称为土壤有机质的矿质化。
二、选择题(D ) 1. __________ 构成了土壤的骨骼,其对土壤矿质元素含量和性质等影响甚大。
A.原生矿物 E.次生矿物 C. nJ*溶性矿物(A ) 2. ___________ 在土壤中极为稳定,是土壤的基底物。
A.石英 B.辉石 C.角闪石 (D ) 3.下列不属于反映土壤物理特性定量指标的是—o A. 土粒密度 B. 土壤密度 C. 土壤孔隙度(C ) 4.土壤磁性是成土因素和成土过程的综合反映, 不是土壤中的磁性矿物。
较稳定的原牛矿物,多集中在土壤粗粒级中。
(C ) 9.下列属于次生矿物的是(A ) 10.下列有关土壤孔隙度正确的是 —o A. 质地变细,孔隙度会增加,有机质含量高,土壤孔隙度也高D. 土壤矿物 D.硫化物 D. 土壤结构类型 A.赤铁矿 B.针铁矿 C.母岩D.磁铁矿 (C ) 5.以卜•不是用來衡量土壤矿物风化强度的是A.硅铁铝率B.迁移系数 (C ) 6.下列属于原生矿物的是—oA.石英、蒙脱石B.高岭石、蒙脱石 化云母C.转移指数C.正长石、白云母D.风化指数 D.铁铝氧化物、水 B ) 7. 占地売质量的50-60%, 占土壤圈重量的10 -15%, 是广泛存在于土壤屮的A.硅酸盐及硅铝酸盐类B.氏石类矿物C.云母类矿物D.橄榄石类矿物 D ) &十壤细砂或粉粒屮常启云母碎片,其风化物是植物 的最重要来源。
最适宜植物生长的壤质土壤表土的体积组成
第一节土壤矿物
土壤矿物来源:主要来自成土母质或母岩,是土壤的主要组成物质。
土壤矿物构成了土壤的“骨骼”,它对土壤组成、性状和功能具有巨大的影响。
二、土壤矿物的形成与转化
、土壤矿物的风化过程
物理风化
化学风化
溶解
水化
水解
、在中国次生矿物分布的地带性表现为
●新疆、甘肃西部和内蒙古西部为水云母地带;
●内蒙中部、黄土高原北部和东北西部为水云母-蒙脱石地带;
●华北大部和东北平原为水云母—蛭石地带;
●北亚热带湿润区为水云母-蛭石-高岭石地带;
●江南丘陵、四川盆地及云贵高原为高岭石-水云母地带;
●华南及云南南部为高岭石-二三氧化物地带。
最适宜植物生长的壤质土壤表土的体积组成
第一节土壤矿物
土壤矿物来源:主要来自成土母质或母岩,是土壤的主要组成物质。
土壤矿物构成了土壤的“骨骼”,它对土壤组成、性状和功能具有巨大的影响。
二、土壤矿物的形成与转化
、土壤矿物的风化过程
物理风化
化学风化
溶解
水化
水解
、在中国次生矿物分布的地带性表现为
●新疆、甘肃西部和内蒙古西部为水云母地带;
●内蒙中部、黄土高原北部和东北西部为水云母-蒙脱石地带;
●华北大部和东北平原为水云母—蛭石地带;
●北亚热带湿润区为水云母-蛭石-高岭石地带;
●江南丘陵、四川盆地及云贵高原为高岭石-水云母地带;
●华南及云南南部为高岭石-二三氧化物地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