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霉抗菌的基本概念
- 格式:doc
- 大小:80.00 KB
- 文档页数:11
抗菌防毒概念抗菌防毒概念:抗菌防毒又称抗菌、杀菌、防霉、防污染和抗生素。
所谓抗菌就是杀灭或抑制致病微生物的生长,使之不再危害人类的一种方法。
这种方法主要用于医疗器械和制药工业中,在食品行业中亦有应用,目的是消灭各种微生物(细菌和真菌),以免由此产生的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发生。
比如在牛奶制造过程中采取巴氏消毒法消灭牛奶中的各种微生物。
因为微生物在适宜的温度下会大量繁殖,并分泌大量毒素,这些毒素对人体健康极为有害。
而当环境温度达到30 ℃时,微生物就会很快死亡。
因此巴氏消毒法可以使食品的微生物总数下降到符合国家卫生标准。
除了巴氏消毒法,还有加热灭菌法,即在食品加热至沸腾时立即停止加热,继续加热一段时间后便可杀死食品中的细菌。
这种方法最适合于乳制品、肉类及水果等热敏感食品。
另外常用的灭菌方法有辐照灭菌、化学药物灭菌、高压蒸汽灭菌、干热灭菌、微波灭菌等。
在防毒中,通常指用一定浓度的消毒剂进行浸泡处理来杀死微生物。
最常用的消毒剂为含氯的消毒剂,包括次氯酸盐、次氯酸钙、二氧化氯等。
这类消毒剂无味无色,但属强烈的氧化剂。
作用机理是破坏微生物蛋白质结构,使微生物死亡。
近年来还研究出新型消毒剂,如过氧乙酸和戊二醛。
前者是以过氧化氢为有效成分的消毒剂,在水中起氧化作用,使细菌体内蛋白质变性,达到杀菌目的;后者则以具有较强活性的戊二醛为主,兼具有氧化作用。
两者联合使用,则具有协同增效作用。
对于有害的微生物,可用过氧乙酸或戊二醛进行熏蒸,其有效浓度与常规使用的含氯消毒剂相同。
此外,由于口服抗菌药物引起的肠道菌群失调问题日益突出,研究发现含左旋咪唑的复方制剂在肠道形成保护膜,阻止某些病原微生物的生长,被称为“抗菌防毒”制剂。
在广泛的抗菌防毒概念中,我们认为消毒仅是抗菌防毒措施的一种。
消毒剂只能杀灭微生物,它对于细菌的芽孢、病毒以及真菌无效。
而一些对人体有害的细菌的芽孢、真菌的孢子以及许多病毒的DNA则仍然存活。
因此单纯的消毒是不能完全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
面料的抗菌和防霉性能1. 背景介绍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不断提高,对织物的功能性能也有了更高的要求。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织物抗菌和防霉性能起着重要的作用。
抗菌和防霉性能可以有效地阻止细菌和霉菌的滋生,减少疾病的传播和物品的损坏,提高使用寿命。
2. 面料的抗菌性能抗菌性能是指面料具有杀灭或抑制细菌生长的能力。
常见的面料抗菌处理方法有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和生物方法。
2.1 物理方法物理方法是通过改变面料的物理结构来实现抗菌效果。
常见的物理方法包括超声波杀菌、光照杀菌和高温杀菌等。
2.2 化学方法化学方法是通过添加抗菌剂来实现抗菌效果。
常见的抗菌剂有银离子、锌离子、氯酚等。
这些抗菌剂会与细菌的细胞膜或酶发生反应,进而杀死细菌或抑制细菌的生长。
2.3 生物方法生物方法是利用微生物的生物活性物质来实现抗菌效果。
常见的生物方法有利用乳酸菌、益生菌等。
3. 面料的防霉性能防霉性能是指面料具有抑制霉菌滋生的能力。
常见的防霉处理方法有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和生物方法。
3.1 物理方法物理方法是通过改变面料的物理结构来实现防霉效果。
常见的物理方法包括紫外线照射、热风处理和高温处理等。
3.2 化学方法化学方法是通过添加防霉剂来实现防霉效果。
常见的防霉剂有氯酚、浸渍剂等。
这些防霉剂会破坏霉菌的代谢过程,从而阻止霉菌的生长和繁殖。
3.3 生物方法生物方法是利用生物活性物质来实现防霉效果。
常见的生物方法有利用真菌菌种等。
4. 面料抗菌和防霉性能测试方法为了评估面料的抗菌和防霉性能,需要进行相应的测试。
常见的测试方法包括细菌抑制率测试、霉菌抑制率测试和微生物测定等。
4.1 细菌抑制率测试细菌抑制率测试是评估面料抗菌性能的常用方法。
该测试方法通过在面料上接种细菌,观察细菌的生长情况,计算出细菌的抑制率。
4.2 霉菌抑制率测试霉菌抑制率测试是评估面料防霉性能的常用方法。
该测试方法通过在面料上接种霉菌,观察霉菌的生长情况,计算出霉菌的抑制率。
真丝纺织品防霉抗菌技术要点一、真丝纺织品防霉抗菌的原因真丝绸作为内衣、衬衣是最舒适、最高档的面料之一,其蛋白质肽链的氨基酸残基有适度的抗菌性,也是一种卫生性纺织面料。
不过由于真丝绸本身是蛋白质纤维,是霉菌和细菌的良好食料。
当相对湿度85以上,温度5~50℃,pH值5以下时,霉菌在丝纤维上极易繁殖,pH值在6以上细菌最易生长。
真丝绸含水多,或精练后残留丝胶、肥皂、油或印花绸残留淀粉浆较多时,在湿热条件下都易滋生霉菌和细菌,导致蛋白质纤维降解断链,强力受损。
使真丝织物发霉的霉菌有很多种,例如黑曲霉、桔青霉、灰绿青霉、分支孢子菌属、曲霉属、新月菌属、胶霉属、链孢霉属、木霉属等数十种。
在丝织物上生长黑曲霉时,其孢子团块呈黑色,致使丝纤维着黑色,而桔青霉为黄色,灰绿青霉为绿色,分支孢子菌属为褐色等。
霉菌在新陈代谢的过程中,会生成乙二醇、柠檬酸、草酸、乳酸、醋酸等,从而产生恶臭,使织物温度上升,光泽减退,出现霉斑,因此在练染织物的存储、运输、售前存放过程中,为防止发霉,必须加入杀菌防霉剂处理,使霉菌不能滋生。
易滋生在真丝纤维上的细菌有数十种,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肠炎杆菌、绿脓杆菌、发癣霉菌、附发癣菌等,真丝织物上的这些细菌有的是来自污染的环境,有的则是使用过程来自病体或皮肤感染。
因此,经过抗菌防霉剂整理,可使真丝纺织品更具医疗卫生功能二、真丝纺织品防霉抗菌的技术♦精练、染色时的工艺控制鉴于丝绸精练、染色车间高温高湿,而真丝绸精练用的油酸皂及染整过程中在丝绸上施加的某些添加剂,如增塑剂、油剂、色素等在适当的湿热条件下会引起发霉,日本丝绸印染厂的防霉措施有:经精练、染整加工后的丝绸,出水要清;保持精练、染整车间操作环境的整洁;在丝绸加工时添加一定量的防霉剂;印染后的丝绸要充分烘干,烘干后经冷却才打包。
♦纤维表面改性将蚕丝纤维乙酰化和氰乙基化,使之不能成为霉菌的饲料。
真丝绸氰乙基化的方法是:浸渍氢氧化钠或氰化钠0.1%~1%水溶液,或用气相法与丙烯腈反应。
制作工艺:
选用“100%原木”进行烘干、铺装、成型、高温、高压等制成,板材及饰面引入德国先进的防霉抗菌技术,经过权威机构SGS合成高分子材料抗真菌性的测定,样品表面没有观察到霉菌生长,其抗菌防霉性能为最高级E0级。
防霉抗菌板具有显著的低吸水率的特点,其吸水率只有硅酸钙板的1/10,霉菌的滋生需要潮湿的“土壤”,低吸水率则能够有效地降低霉菌滋生的可能性。
功能优势:
保护人类健康,减少疾病,改善家居环境,通过对板芯和饰面进行了特殊的抗菌防霉处理,可有效地抑制细菌、霉菌的滋生,起到杀菌除螨作用,保证家具产品不会因霉变而泛黄、变黑,保护家居产品美观和环境的舒适健康,延长家具使用寿命。
防霉抗菌板与普通板材对比:
(结合图片)通过实验对比,使用防霉抗菌板的家居用品与普通板材的家具用品,各种致病菌类明显减少99%以上,有效保护了您家人的健康。
在防霉试验中,使用防霉抗菌板的家居用品表面在相当长时期内没有任何长霉迹象,而普通板材的家具用品在12小时内明显有黑点,长霉迹象非常明显。
权威机构检测:
防霉抗菌性能达到E0级,SGS权威机构检验标准,低吸水率,耐潮抑菌,耐磨抗变形;健康环保,防水易清洁。
防霉抗菌剂主要成分一. 介绍1.1 防霉抗菌剂的定义防霉抗菌剂是一种用于抑制霉菌和细菌生长的化学物质,被广泛应用于建筑材料、家居用品、食品加工等领域,以防止霉菌和细菌的滋生和传播。
1.2 防霉抗菌剂的作用原理防霉抗菌剂通过影响微生物的生理代谢,破坏其细胞结构或干扰其生命周期,从而使微生物无法繁殖和生存下去。
常见的作用机制包括抑制细胞膜的合成、扰乱细胞壁的合成和破坏微生物DNA等。
1.3 防霉抗菌剂的分类根据其原理和应用领域,防霉抗菌剂可分为有机防霉抗菌剂和无机防霉抗菌剂两大类。
有机防霉抗菌剂通常具有较好的抗菌效果和稳定性,但对环境较为敏感;而无机防霉抗菌剂具有较好的耐候性和无毒性,但抗菌性能相对较差。
二. 主要成分2.1 有机防霉抗菌剂有机防霉抗菌剂主要成分如下: 1. 三氯生(Triclosan):广泛用于个人护理产品、医疗设备和家居用品等,具有抑制细菌生长的作用; 2. 氯硝柳胺(Chloronitroaniline):常用于油漆、胶黏剂等建筑材料中,对霉菌和细菌均具有较强的杀菌作用; 3. 异氟草胺(Fluorophosphate):主要用于木材和纤维制品的防腐,同时具有一定的抗菌效果; 4. 苯酚类化合物(Phenolic Compounds):如邻苯酚、间苯酚等,常用于漆器和塑料制品中,能有效抑制细菌和霉菌的繁殖。
2.2 无机防霉抗菌剂无机防霉抗菌剂主要成分如下: 1. 银离子(Silver Ions):广泛应用于纺织品、医疗用品和食品包装材料等,能抑制细菌的生长和繁殖; 2. 二氧化钛(Titanium Dioxide):可通过光催化作用产生活性氧,对细菌和霉菌具有较强的杀菌作用;3. 硫化锌(Zinc Sulfide):常用于橡胶、塑料和油漆等制品中,对霉菌和细菌有较好的抑制效果; 4. 氧化锌(Zinc Oxide):在建筑材料和家居用品中具有广泛应用,能有效杀灭霉菌和细菌。
三. 应用领域3.1 建筑材料防霉抗菌剂在建筑材料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常见的应用包括: - 涂料和油漆:防霉抗菌剂被添加到涂料和油漆中,以防止墙面和家具的发霉和细菌滋生; - 塑料制品:防霉抗菌剂被添加到塑料制品中,如地板、窗帘和家居用品等,以抑制细菌的滋生; - 玻璃纤维:防霉抗菌剂被添加到玻璃纤维中,以防止墙面面板和天花板板材的霉菌感染。
布料防霉抗菌的原理布料防霉抗菌的原理是通过添加防霉抗菌剂或使用含有防霉抗菌剂的纺织材料,在布料中形成一种抗菌抑制霉菌生长的环境。
以下我将详细说明布料防霉抗菌的原理。
防霉原理:布料防霉的原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抑制霉菌的生长,二是防止霉菌扩散繁殖。
首先,通过在布料中添加具有抗霉菌活性的防霉剂,可以直接抑制霉菌的生长。
防霉剂是一种能够破坏霉菌细胞结构或代谢功能的化学物质,如有机胺类化合物、有机锡化合物、磷酸锌等。
这些防霉剂可影响霉菌的细胞膜、细胞壁、核酸或酶活性等,从而阻断霉菌的生长周期。
同时,防霉剂也可以增加霉菌细胞内的氨基酸浓度,影响蛋白质的合成和新陈代谢过程,从而对霉菌产生抗菌作用。
其次,布料的结构和面料纤维的特性也会影响防霉效果。
布料的纤维结构可以影响湿度和通风情况,而霉菌适应生长的湿度通常在80%以上。
如果布料纤维结构呈现较大的表面积和表面粗糙度,那么布料上的水分会更容易散发,减少霉菌的滋生。
纤维的特性也会影响防霉效果。
纤维的尺寸和形状决定了纤维上的细菌附着面积,同时它们的亲水性和疏水性也会影响水分在纤维表面的分布。
通常来说,亲水性纤维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而疏水性纤维会减少水珠与纤维表面的接触,从而减少霉菌的滋生。
抗菌原理:布料抗菌的原理是通过添加抗菌剂或使用抗菌纤维,来抑制布料上细菌的增殖。
抗菌剂的添加是一种常见的方法。
抗菌剂是一种能够破坏细菌细胞结构或代谢功能的物质,如银离子、二氯苯酚等。
这些抗菌剂可以与细菌的细胞壁、膜或细胞内的酶和代谢物质发生反应,从而抑制细菌的生长和繁殖。
使用抗菌纤维也是一种常见的抗菌方法。
抗菌纤维是指通过添加抗菌剂或利用纤维本身的抗菌性能,使得纤维具有抑制细菌生长的能力。
目前常用的抗菌纤维材料主要有抗菌塑料纤维、抗菌涤纶纤维、抗菌棉纤维等。
这些材料的抗菌机制主要通过释放抗菌剂或利用纤维本身的抗菌性能来抑制细菌的增殖。
抗菌剂或抗菌纤维在靠近细菌的位置释放抗菌物质,通过与细菌的细胞结构或代谢物质发生反应,从而抑制细菌的生长和繁殖。
防霉抗菌剂主要成分一、引言防霉抗菌剂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的化学品。
它们可以有效地防止霉菌和细菌的生长,从而保持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本文将介绍防霉抗菌剂的主要成分及其作用。
二、常见的防霉抗菌剂1. 有机酸类有机酸类是一种常见的防霉抗菌剂,包括丙酸、乙酸、柠檬酸等。
这些化合物能够降低水分活性,使微生物无法生长繁殖。
2. 氯代异噻唑啉类氯代异噻唑啉类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家居清洁和消毒领域的化学品,包括三氯异噻唑啉和五氯异噻唑啉等。
这些化合物能够杀死大多数细菌和真菌。
3. 二苯基氧化锡二苯基氧化锡是一种常见的有机金属化合物,具有广谱杀菌作用。
它可以通过破坏微生物细胞膜来杀死细菌和真菌。
4. 咪唑类咪唑类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医药和化妆品领域的化学品,包括异丙咪唑、丙硫咪唑等。
这些化合物能够抑制微生物生长,从而保持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5. 溴代三甲胺溴代三甲胺是一种常见的防霉抗菌剂,具有广谱杀菌作用。
它可以通过破坏微生物DNA来杀死细菌和真菌。
三、主要成分的作用机理1. 有机酸类有机酸类能够降低水分活性,使微生物无法生长繁殖。
此外,它们还能够调节pH值,使环境不适合微生物生长。
2. 氯代异噻唑啉类氯代异噻唑啉类能够杀死大多数细菌和真菌。
它们可以通过破坏微生物细胞膜来杀死细菌和真菌。
3. 二苯基氧化锡二苯基氧化锡可以通过破坏微生物细胞膜来杀死细菌和真菌。
此外,它还能够抑制微生物的代谢活动,从而防止微生物繁殖。
4. 咪唑类咪唑类能够抑制微生物生长,从而保持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它们可以通过破坏微生物DNA来杀死细菌和真菌。
5. 溴代三甲胺溴代三甲胺能够通过破坏微生物DNA来杀死细菌和真菌。
此外,它还能够抑制微生物的代谢活动,从而防止微生物繁殖。
四、应用领域防霉抗菌剂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化妆品、纺织品、建筑材料等领域。
在食品领域,防霉抗菌剂被用于保持食品的新鲜度和质量;在医药领域,防霉抗菌剂被用于制造药品;在化妆品领域,防霉抗菌剂被用于保持化妆品的质量和安全性;在纺织品领域,防霉抗菌剂被用于防止纺织品霉变;在建筑材料领域,防霉抗菌剂被用于保持建筑材料的质量和安全性。
防霉抗菌的基本概念摘要:本文根据生物科学资料介绍细菌和霉菌的一些最基本的构造和特性,对常见霉腐微生物的繁殖条件做了概括叙述,最后对防霉抗菌问题研究的状况做了分析,希望能对我国的防霉抗菌涂料发展有些帮助。
关键词:微生物、细菌、霉菌、繁殖、防霉抗菌涂料、海洋防污涂料。
一、前言人类与细菌的斗争己廷续相当长的历史了。
文明社会的发展史也是人类与细菌的斗争史,人类为了生存的需要,为了不被自然界中突然而来的巨大细菌灾难所毁灭,利用自己的智慧和勤劳一次又一次地战胜过由于细菌所带来的灾祸。
在我们涂料界中,一代又一代涂料专家不顾困难重重,前赴后续,想研制出具有防霉抗菌的涂料。
祈求利国利民、造福人类、净化环境。
但是在涂料中要真正能解决这个问题,还需要走很长的一段路,还要花费大量的人才和物力,还要从基础科学入手。
二、常见霉腐微生物的基本构造和特性这里主要介绍细菌、霉菌这两类引起霉腐变质的微生物,自然界中常常是十分复杂和混合出现各种微生物的,为了将最基本的概念弄清楚,有利于我们涂料配方设计时有很明确的针对性,我们将根据文献和资料来对它们分别进行介绍。
(一)什么是细菌细菌是自然界中分布最广、数量最多、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一类微生物。
食品的变质,食物中毒,墨汁发臭,抹布发黏,化妆品产气发胀,某些传染病的发生,铁、铜、铝等金属制品的腐蚀等,主要是细菌活动的结果。
下面对细菌的构造繁殖方式以其菌藻形态分别做介绍:(1)细胞的形态和构造细菌的大小与形态细菌的个体很小,它的大小通常以µm表示。
细菌的形态多种多样,常随着菌龄和环境条件的不同而有所改变。
各种细菌在幼龄和生长条件适宜时,表现正常的形态。
根据细菌的外形不同,可将细菌分为球形、杆形和螺旋形三种基本形态,分别被称为球菌,杆菌和螺旋菌。
球菌的直径约为0. 5~2µm,杆菌约为(0. 5 ~1) µm×(1 ~5) µm,弧菌约为(0. 3 ~O.5) µm×(1~5) µm,螺旋菌约为(0. 3~l) µm×(l~50) µm。
①球菌这类细菌单个存在时,呈圆球形或扁圆形。
几个球菌联合在一起,其接触面常呈扁平状态。
如尿素小球菌(Micrococcus ureae)、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等。
②杆菌杆状的细菌,多数细菌为杆菌。
杆菌的长短、形态差别很大。
杆菌按其形态有短杆菌、链杆菌、分枝杆菌、棒状杆菌和芽孢杆菌等。
如伤寒沙门菌(Salmonella typhi)、普通变形杆菌(Proteus vulgaris)、痢疾志贺菌(Shigella dysenteriae,)等。
③螺旋菌细胞呈弯曲、螺旋状的细菌。
弯曲不足一圈的称为弧菌,如霍乱弧菌(Vibrio cholerae)、玫瑰色螺菌(Spirillum roseum)等。
(2)细菌的细胞结构细菌的细胞结构可分为一般结构和特殊结构两类。
一般结构,这是任何细菌都具有的共同构造,主要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核质体组成。
鞭毛、荚膜和芽孢等,是某些细菌所特有的结构。
下面分别做介绍:①细胞壁包在细胞表面的一层坚韧而具有弹性的结构,厚度一般在lO~80nm,细菌的细胞壁约占菌体干重的10%~25%。
细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肽聚糖(又称黏质复合物)。
肽聚糖是由N-乙酰葡萄糖胺、N-乙酰胞壁酸(N-乙酰羧乙基氨基葡萄糖)以及短肽聚合而成的多层网状结构大分子化合物。
其中的短肽一般由4~5个氨基酸组成,如L-丙氨酸-D-谷氨酸-L-赖氨酸-D-丙氨酸等,而且短肽中常有D-氨基酸与二氨基庚二酸存在。
不同种类细菌的细胞壁中肽聚糖的结构与组成不完全相同。
肽聚糖是细菌、放线菌所特有的成分,它使细胞壁具有坚韧的特性。
细胞壁上有许多微细的小孔,可容许直径1nm 的可溶性物质通过,对大分子物质有阻拦作用。
②细胞膜细胞膜也称细胞质膜或原生质膜,或简称为质膜,是紧靠在细胞壁内侧,在细胞壁与细胞质之间的一层柔软而富有弹性的半渗透性薄膜。
细胞膜厚度一般为5~8nm,细菌细胞膜约占细胞干重的10 %。
细胞膜主要由蛋白质(60%~70%)和脂质(主要是磷脂,含20% ~30%)组成,此外还有少量的糖类物质、固醇类物质以及核酸等,构成精细的膜结构。
细胞膜的基本结构是在液体的脂质双层中,镶嵌着可移动的球形蛋白质。
脂质双层由两排脂质分子排列构成膜的基本骨架,每个脂质分子是由一个可溶于水的“头部”(亲水部分)和两条脂肪酸链(疏水部分)组成。
在脂质双层中,所有脂质分子的亲水端都朝向膜内外两表面,疏水端则朝向膜中央。
镶嵌在腊质双层内的膜蛋白,称嵌入蛋白质,对膜的通透性起着重要作用。
附着在脂质双层内表面的膜蛋白,称外在蛋白质,含有许多呼吸酶系、三羧酸循环酶系和脱氢酶系。
③细胞质及其内含物细胞质是包于细胞膜内、除核质体之外的一种无色透明的胶状物。
细胞质的主要成分是水、蛋白质、核酸、脂类及少量的糖类和无机盐类。
细菌细胞质中核糖核酸的含量较高,可达固形物的15%~20%。
细胞质是细菌的内在环境,具有生命活动的所有特性,含有各种酶系统,是细菌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通过细胞质使细菌细胞与周围环境不断进行物质交换。
④核质体细菌属于原核生物,细胞内没有一个结构完整的核,不具有核膜和核仁,因此没有固定的形状,只有一个核质体。
细菌核质体的主要成分是DNA (脱氧核糖核酸),细菌的核实际上是一个巨大的、连续的、环状双链DNA分子,长达lmm,比细菌本身长1000倍。
⑤鞭毛某些细菌的表面,长着一种从细胞内伸出的纤细而呈波状的丝状物称为鞭毛。
鞭毛着生在接近细胞膜的细胞质中的基粒上,通过细胞膜和细胞壁而伸出体外。
鞭毛的长度常可超过菌体的若干倍,但直径很细,一般为10~2Onm 。
鞭毛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只含有少量的多糖,或可能有脂类。
鞭毛蛋白类似于动物肌肉中的肌球蛋白,能收缩。
鞭毛是细菌的运动“器官”。
鞭毛极其纤细易于脱落,细菌在幼龄时期运动活泼,衰老的细胞鞭毛脱落而不运动。
大多数球菌不生鞭毛。
杆菌中有的生鞭毛,有的不生鞭毛。
弧菌与螺旋菌都生有鞭毛。
鞭毛着生的位置、数目与排列是细菌种的特征,有鉴定意义。
⑥荚膜有些细菌在其细胞壁表面覆盖一层疏松、透明的黏液性物质,称为荚膜。
荚膜的厚度一般可达200nm。
荚膜含有大量的水分,约占90 %以上。
其化学成分随菌种的不同而不同,通常是多糖,少数革兰阳性菌的荚膜是单一的多肽。
荚膜的形成与环境条件密切相关。
如炭疽杆菌只是在被它所感染的动物体内才形成荚膜;而肠膜状明串珠菌(Leuconostoc mesenteroides)只有在含糖量高、含氮量低的培养基中,才会产生大量的荚膜物质。
⑦芽孢某些细菌生长到一定阶段,细胞内会形成一个圆形、椭圆形或圆柱形的对不良环境条件具有较强抗性的休眠体,称为芽孢。
由于细菌芽孢的形成都在细胞内,故又称内生孢子。
由于每一个细菌只产生一个芽孢,所以芽抱不是细菌的繁殖方式。
(2).细菌的繁殖方式细菌一般进行无性繁殖,主要以裂殖的方式,由1个细胞分裂为2个大小基本相等的子细胞。
细菌细胞分裂可分为核与细胞质分裂、模隔壁形成和子细胞分离等过程。
首先核分裂,同时在细胞赤道附近的细胞质膜从外向中心作环状推进,然后闭合而形成一个垂直于细胞长轴的细胞质隔膜,使细胞质分开,其次形成横隔壁。
细胞壁向内生长,把细胞质隔膜分成两层,每一层分别形成子细胞的细胞质膜。
随后横隔壁也分成两层,这样每一个子细胞就各具一完整的细胞壁,最后是子细胞的分离。
除无性繁殖外,细菌存在着有性结合(繁殖)。
但细菌有性结合频率较低,主要以裂殖方式进行无性繁殖。
3. 细菌的菌落形态细菌的形态很小,肉眼看不见单个细菌细胞。
但是,当单个或少数细菌(或其他微生物的细胞、孢子)接种到固体培养基后,如果条件适宜,它们就会迅速生长繁殖。
由于大量子细胞不能像在液体培养基中那样自由弥散,势必会以母细胞为中心形成一个较大的子细胞群体。
这种由单个细菌细胞(或少数细菌细胞),在固体培养基的表面(有时在内部)繁殖出来的、肉眼可见的子细胞群体,称为菌落。
不同种的细菌所形成的菌落形态不同。
同一种细菌常因培养基成分、培养时间等不同,菌落形态也有变化。
但是,各种细菌在一定的培养条件下形成的菌落具有一定的特征。
菌落的特征,对菌种的识别和鉴定有一定意义。
菌落形态包括菌落的大小、形状(圆形、假根状、不规则状等)、隆起形态(如扩散、台状、低凸、凸面、乳头状等)、边缘(如边缘整齐、波状、裂叶状、圆锯齿状等)、表面状态(如光滑、皱褶、颗粒状、龟裂状、同心环状等)、表面光泽(如闪光、不闪光、金属色泽等)、质地(油脂状、膜状、黏、脆等)、颜色以及透明程度(如不透明、半透明等)等项。
(二)什么叫霉菌霉菌在自然界分布辗广,大量存在于土壤中,比其他微生物更能耐受较酸的环境,空气中也含有大量霉菌孢子。
人们可以轻易地用肉眼看到这些生长在阴暗潮湿处,呈绒毛状、絮状或丝状的“霉”。
霉菌是引起各种工业原料、农副产品、仪器设备、衣物、器材、工具和食品等发霉变质的主要微生物。
1. 霉菌的形态和构造霉菌的菌体由菌丝构成,菌丝可无限止伸长和产生分枝,分枝的菌丝相互交织在一起形成菌丝体。
霉菌的菌丝有两类:一类菌丝中无隔膜,整个菌丝体可看作是一个多核的单细胞,如低等种类的根霉、毛霉、犁头霉等霉菌的菌丝均无隔膜;另一类菌丝体有横隔膜,每一段就是一个细胞,整个菌丝体是由多细胞构成,多数霉菌都属这一类。
霉菌的菌丝细胞都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其他内含物组成。
菌丝的宽度一般为2~lOµm,比细菌或放线菌宽几倍至几十倍。
细胞壁的厚度为100~250nm,成分各有差异,大部分霉菌的细胞壁由几丁质组成(占干重的2%~26%)。
2. 霉菌的繁殖方式(1)无性孢子繁殖无性孢子主要有孢子囊孢子、分生孢子、节孢子、厚垣孢子等。
①孢子囊孢子是一种内生孢子,为毛霉、根霉、犁头霉等一些低等霉菌无性繁殖产生。
②分生孢子在菌丝顶端或分生孢子梗上,以类似于出芽的方式形成单个或成簇的孢子,称为分生孢子。
分生孢子是青霉、曲霉、木霉等大多数霉菌所具有的一种外生孢子,其形状、大小、结构以及着生的情况多种多样。
③节孢子亦称粉孢子,为白地霉等少数种类所产生的一种外生孢子。
由菌丝中间形成许多隔膜,顺次断裂成许多竹节状的短圆柱形的无性孢子。
④厚垣孢子又称厚壁孢子,很多霉菌可形成这类孢子。
它们形成的方式类似于细菌的芽孢。
这种厚垣孢子对外界环境有较强的抵抗力。
⑤芽孢子由菌丝细胞如同发芽一般产生的小突起,经过细胞壁紧缩形成的一种耐受体,形似球状,如某些毛霉或根霉在液体培养基中形成,被称为酵母型细胞的,亦属芽孢芋子。
(2)有性孢子繁殖有性孢子主要有卵孢子、接合孢子、子囊孢子、担孢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