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压轴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四单元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试题及答案(1)

【压轴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四单元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试题及答案(1)

【压轴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四单元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试题及答案(1)
【压轴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四单元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试题及答案(1)

一、选择题

1.1945年,苏、美、英三国在雅尔塔召开会议。以下是会议内容,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对德国实行分区占领B.彻底消灭德国军国主义和法西斯主义C.战后成立联合国D.通过并发表了《联合国家宣言》

2.世界反法西斯的胜利,给人类留下了哪些历史启迪?()

①只有加强国际合作,才能求得共同发展

②意识形态不同的国家始终难以合作

③所有国家都应互不侵犯,和平共处

④和平来之不易,世界大战悲剧不能重演

A.②④B.①③④

C.①②D.①②③④

3.牛津大学教授以赛亚曾说道:“罗斯福先生的典范促使全世界各地的自由民主事业得到加强。”由此可知,罗斯福新政

A.极大地改善了人民的生活B.使美国经济缓慢地恢复过来

C.维护了资本主义制度D.开创了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模式

4.爆发范围广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突出特点,出现了亚洲、欧洲西线、北非、欧洲东线及太平洋等主要战场。欧洲第二战场开辟的标志是()

A.德军突袭苏联

B.日军偷袭美海军基地珍珠港

C.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D.美、英盟军成功登陆诺曼底

5.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的标志是()

A.1922年意大利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B.1933年德国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C.1935年德国公开撕毁《凡尔賽和约》

D.1940年德意日法西斯同盟正式建立

6.1944年,斯人林在评价某次军事行动时说“这次行动按其计划的周密、规模的宏大和行动的技巧来说,在战争史上还从来没有过类似的先例”。它“迫使希特勒德在两个战场上同时作战”。他所说的“这次行动”是

A.莫斯科战役B.斯大林格勒战役C.柏林战役D.诺曼底战役

7.如下图展示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其中的①②分别是指()

A.凡尔登战役;诺曼底登陆B.雅尔塔会议召开;斯大林格勒战役C.慕尼黑阴谋;诺曼底登陆D.日军偷袭珍珠港;斯大林格勒战役

8.某学校举办一次题为“二战风云”的影片回顾展,以下是某部参展影片的片段—盟军统帅艾森豪威尔说:“我们克服了巨大的困难,盟军已于1944年6月6日突破德军的大西洋防线,法西斯离灭亡不远了。”根据片段中的对白判断,该影片为

A.《诺曼底登陆》B.《血染珍珠港》

C.《中途岛海战》D.《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9.“新政”期间,罗斯福谈到:“我们将采取经过慎重考虑的、保守性的措施,以使我国的产业工人获得更加公平的工资收入,防止恶性竞争和超常的劳动时间,同时鼓励所有企业防止生产过剩。”为此,美国政府颁布了()

A.《社会保障法》B.《全国工业复兴法》

C.《农业调整法》D.《紧急银行法令》

10.斯大林号召人民抗击法西斯,他说:“红军、海军和苏联全体公民必须保卫每一寸苏维埃土地,战斗到最后一滴血,来保卫城镇和村庄。”下列战役中,体现这一号召精神的战役是

①莫斯科战役

②斯大林格勒战役

③诺曼底登陆战役

④攻克柏林的战役

A.①②B.②③④

C.③④D.①②④

11.“在30年代,他……开创了市场经济的新模式,在这种模式中‘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联合起来,共同影响经济”。《大国崛起》这段解说词评论的是()

A.“科技立国”政策B.罗斯福新政

C.斯大林模式D.改革开放

12.1933年5月面对因经济危机而陷入极端贫困的民众。美国联邦救济署把单纯救济的方案进行修改,这一做法极大地恢复了失业者的自尊心和自立精神,受到广泛赞誉。美国政府的做法是

A.逐渐恢复银行信用B.规定雇员的谈判权

C.建立社会保障制度D.推行“以工代赈”

13.有人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是“战时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胜利。下列行动最能体

现这个观点的是

A.慕尼黑会议

B.雅尔塔国际会议的召开

C.诺曼底登陆

D.《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

14.年代尺有助于我们整体把握历史事件的先后顺序和发展历程。与下面年代尺中的“最大规模”相对应的一项是

A.莫斯科保卫战B.珍珠港事件C.斯大林格勒战役D.诺曼底登陆15.这场战争的最直接最深刻的结果,是它大大加速了欧洲作为传统力量中心的衰落和美国与苏联这两个欧洲侧翼大国的真正崛起,以欧洲大国均势为中心的传统的国际格局完全被战火所摧毁,被新的国际格局取而代之。“这场战争”指的是

A.第一次世界大战

B.第二次世界大战

C.朝鲜战争

D.美苏冷战

16.某个时期的美国幽默小品写道:“在旅馆你必须排队才能挤到窗口跳出去。”“旅店的招待员总要先问旅客:‘您是要一个房间睡觉,还是跳楼?’”下列对这则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出现了1825年经济危机

B.第一次工业革命导致上述现象

C.上述事件引起资本主义经济出现了滞胀状态

D.当时事件引起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17.近年来,中美摩擦一直不断,美国狼子野心与上世纪初的行为如出一辙。上世纪 20 年代,美国为争夺亚太地区的霸权,倡议召开了()

A.巴黎和会 B.华盛顿会议 C.慕尼黑会议 D.雅尔塔会议

18.以下言论出自1933年3月富兰克林·罗斯福就任总统时发表的演说,其中最能体现其

“新政”实质的是 ( )

A.我们唯一值得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

B.现在就行动起来……我愿意提供这样的领导

C.竭尽一切努力通过国际经济调整来恢复同世界各地的贸易

D.把一切形式的交通运输和其他明确属于公共事业的设施置于国家计划和监督之下19.下表是某同学对第二次世界大战部分重大事件的整理。其中,关于这些重大事件的影响,不正确的表述是

A.A B.B C.C D.D

20.《全球通史》记载:“我在西雅图看到许多妇女在超市的弃货堆里寻剩的食物……我在纽约和芝加哥等城市里看到人们在丢弃的罐头听里找剩肉……”对此,美国罗斯福总统采取的措施有( )

①增加农业产量

②兴办公共工程

③进行社会救济

④扩大工业生产规模

A.①④B.①②C.①③D.②③

21.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后,以“新政”救治美国经济。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制定公平竞争法规;通过《社会保障法》建立社会保障制度。据此可知,罗斯福新政()A.延续了自由放任政策B.从根本上消除了经济危机

C.注重立法和制度建设D.建立起社会主义经济基础

22.罗斯福新政时期有一首流行的歌曲这样唱到:这样的一天总会到来:USA再加上一个S,变成美利坚苏维埃。土地归农民所有,工人是工厂的主人,我们掌握了大权,USA变成USSA(注:USA指的是美国,USSA指的是美国变成了苏维埃政权)歌曲反映出当时

()

A.新政彻底改变了美国的资本主义制度

B.新政从根本上改变了工人农民的处境

C.一些美国人对新政的本质认识不清

D.新政的实施使美国逐渐度过了危机

23.以“狮子”和“狐狸”见称的罗斯福,面对经济危机审时度势,进行大胆突破,实行以“3R工程”(复兴、救济、改革)为核心的新政。新政“大胆突破”体现在()

A.坚持自由放任B.优先发展重工业

C.国家干预经济D.转向社会主义

24.小明同学制作了有关二战的知识卡片,其中内容违背史实的是

A.东方主战场:中国战场

B.携手联盟:26个国家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C.关键性战役:斯大林格勒战役

D.二战结束:德国投降

25.下图漫画中,罗斯福和丘吉尔手中各拿着一根魔术棒,在庆祝一个1942年诞生的被称为“联合”的新生儿。这个“新生儿”是

A.《凡尔赛条约》

B.《波茨坦公告》

C.《开罗宣言》

D.《联合国家宣言》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为了协调行动,尽快打败法西斯,1945年2月,美国、英国、苏联三国首脑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在雅尔塔召开会议。会议决定打败德国后,要对德国实行分区占领,彻底消灭德国的法西斯主义;同时,还决定成立联合国;苏联承诺在德国投降后三个月内,参加对日本法西斯的作战。而通过并发表《联合国家宣言》是在1942年的华盛顿会议上,所以雅尔塔会议不正确的一项是D,D项符合题意;综上所述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

2.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相关知识点。要求答出世界反法西斯的胜利,给人类留下了哪些历史启迪,只有加强国际合作,才能求得共同发展;所有国家都应互不侵犯,和平共处;和平来之不易,世界大战悲剧不能重演阅读各选项。②所述错误,不符合史实,予以排除,选项中B符合题意,故选B。

【点睛】

考点:人教版九年级下·第二次世界大战·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3.C

解析:C

【解析】

【详解】

根据“使全世界各地的自由民主事业得到加强。”可知,材料评价的是罗斯福新政法影响,罗斯福新政维护了资本主义制度,C符合题意;极大地改善了人民的生活与“自由民主事业”不符,A排除;使美国经济缓慢地恢复过来与“自由民主事业”不符,B排除;开创了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模式是罗斯福新政的特点,D排除。故此题选择C。

【点睛】

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掌握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及影响。

4.D

解析:D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4年6月,美英军队在法国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二战进入最后决战阶段,选项D符合题意;德军突袭苏联,二战进一步扩大,A排除;日军偷袭美海军基地珍珠港,二战达到最大规模,B排除;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是二战的转折点,C排除。故选D。

5.B

解析:B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3年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法西斯专政在德国的建立,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策源地形成。选项B符合题意;1922年,墨索里尼在意大利建立了法西斯专政,在对外扩张中寻找出路,A排除;1935年,德国公开撕毁《凡尔賽和约》,进行扩军备战,C排除;1940年,德意日法西斯同盟正式建立,标志轴心国集团成立,D排除;故选B。

6.D

解析:D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和题目中的关键信息可知,“它迫使希特勒德国在两个战场上同时作战”由此判断这是诺曼度登陆,诺曼底登陆战役的成功,使德国陷入东西两线作战的境地,加速了德国法西斯的灭亡。所以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

7.D

解析:D

【解析】

【详解】

仔细观察图片,图所示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进程。其中①“1941年12月、美国对日宣战”可知,这是日军偷袭珍珠港。1941年12月7日清晨,日本军队出动大批飞机,不宣而战,偷袭太平洋美军基地珍珠港,重创美军太平洋舰队。第二天,美国对日宣战,太平洋战争爆发。随后,中英等国家也对日宣战,二战达到最大规模。其中②“德军进攻苏联失败、二战发生重要转折”可知,这是斯大林格勒战役。1942年7月,德军开始集中力量进攻斯大林格勒。举世闻名的斯大林格勒会战由此开始。1943年2月,斯大林格勒会战以苏军的胜利宣告结束。从此,苏军开始了全线反攻。这次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关键性战役,极大地消耗了德军的有生力量,斯大林格勒战役不仅是苏德战场根本转折的开始,而且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所以①②分别是指日军偷袭珍珠港和斯大林格勒战役,D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

8.A

解析:A

【解析】

【分析】

【详解】

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1944年6月6日”“盟军”“法西斯”,链接结合所学可知,1944年6月6日,美英盟军在法国的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第二次世界大战进入到最后的决战阶段。故选A。

9.B

解析:B

【解析】

【详解】

依据“我们将采取……措施,以使我国的产业工人获得更加公平的工资收入,防止恶性竞争和超常的劳动时间,同时鼓励所有企业防止生产过剩。”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此,罗斯福政府颁布《国家工业复兴法》。1929年-1933年的经济危机冲击了美国的资本主义制度。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后实行了新政,新政的中心措施是对工业的调整,《全国工业复兴法》是整个新政的核心和基础。规定了各个企业的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工资水平和工作时数等。防止恶性竞争和超常的劳动时间,同时鼓励所有企业防止生产过剩,为了保证《全国工业复兴法》的实施,政府以印第安人崇拜的神鸟蓝鹰为标记,发动了蓝鹰运动,所以B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CD三项均与题干材料不符,排除,故选B。

10.A

解析:A

【解析】

【详解】

材料中斯大林号召苏联人民为保卫苏联战斗,莫斯科战役和斯大林格勒战役是苏联人们为保卫自己的祖国、与法西斯进行的著名战役。而诺曼底登陆是美英盟军在法国进行的。攻克柏林是苏军在德国进行的。所以①②符合题意,③④不符合题意,即A符合题意,BCD 不符合题意,故选择A。

11.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评论的是20世纪30年代美国实行的罗斯福新政。新政的特点是在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故选B。

12.D

解析:D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1933年5月,面对因经济危机而陷入极端贫困的民众,美国把单纯救济的方案进行修改,推行“以工代赈”,这一做法既解决了失业问题,又进行了建设,又极大地恢复了失业者的自尊心和自立精神,故D符合题意,C不符合题意;逐渐恢复银行信用是解决经济危机的金融措施,故A不符合题意;规定雇员的谈判权,是解决劳资纠纷的一种方法,故B不符合题意。故选D。

13.D

解析:D

【解析】

【详解】

根据题干“有人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是“战时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胜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行动最能体现这个观点的是签署《联合国家宣言》。为了对付共同的敌人法西斯,国际反法西斯国家逐渐走向联合。1942年1月1日,26个国家代表在美国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保证将用自己的全部人力和物力,联合起来,打败法西斯国家,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建立。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

14.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1941年12月7日,日本不宣而战,偷袭太平洋美国基地珍珠港,重创美军太平洋舰队,第二天,美国对日作战,太平洋战争爆发,二战规模进一步扩大,达到最大规模,B符合题意;莫斯科保卫战是东欧战场的战役,属于二战规模扩大的内容,A不符合题意;斯大

林格勒战役是二战的转折点,C不符合题意;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D不符合题意;故选B。

15.B

解析:B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信息“这场战争的最直接最深刻的结果,是它大大加速了欧洲作为传统力量中心的衰落和美国与苏联这两个欧洲侧翼大国的真正崛起,以欧洲大国均势为中心的传统的国际格局完全被战火所摧毁,被新的国际格局取而代之”可知,“这场战争”指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合所学可知,二战改变了世界力量的对比,西欧国家普遍衰落,近代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的世界格局被冲垮,美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居于世界第一位,苏联成为唯一一个能够与美国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美苏两级格局逐渐形成,故B符合题意;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英法欧洲国家仍占据主导地位,故A不合题意;朝鲜战争与欧洲大国无关,故C不合题意;美苏冷战是在二战改变了世界力量对比、西欧国家普遍衰落的情况下形成的,与题干不符,故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B。

16.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从漫画中的交易所、“股东”、“跳楼”可知与1929年经济大危机有关。1929年爆发的经济危机,首先在股市发生危机,题中正反映了股市危机的概况,由此可以判断选项D符合题意,因为面对经济危机,罗斯福总统实行新政,采取国家加强干预的方式,对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选项AB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选项C资本主义经济出现滞胀状态是在20世纪70年代,排除。故选D。

17.B

解析:B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22年一战结束后,美国倡议召开了华盛顿会议,为美国在东亚太平洋地区奠定了基础。A项巴黎和会召开的时间是1919年,与题干时间不符;C项慕尼黑会议召开的时间是1938年,与题干的时间不符;D项雅尔塔会议召开的时间是1945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故选B。

18.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此题考查的是罗斯福的相关史实。罗斯福的新政主要特点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充分发挥政府力量干预经济,其实质是资产阶级的改革(资本主义社会的自我调整和自我完善),D项中“置于国家计划和监督之下”最能够反映新政的实质。故选D。

解析:B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美国海军基地珍珠港,日军在几个小时内以微小的代价重创美国太平洋舰队,珍珠港事件标志着太平洋战争的爆发。第二天,美英对日宣战,其他国家也对日宣战,二战达到最大规模。而欧洲第二战场开辟的标志是诺曼底登陆,所以不正确的表述是B,B项符合题意;而ACD三项均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

20.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通过阅读题意可知经济大危机导致人民生活陷入极端的贫困,为了解决人民的生活问题,罗斯福总统着手建立社会保障体系,通过兴办公共工程以工代赈和社会救济解决人民的生活问题,所以②③是罗斯福解决人民生活问题的措施,①④不符合对人民救济采取的措施。故选B。

点睛:关于罗斯福新政,需要重点掌握罗斯福新政实施的原因、目的、采取的各种措施、特点、作用等知识,属于考试的高频考点。

21.C

解析:C

【解析】

【详解】

根据题干“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制定公平竞争法规;通过《社会保障法》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可知,罗斯福新政以立法的形式加强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干预和指导,反映出罗斯福新政注重立法和制度建设,C符合题意,A不符合题意;罗斯福新政缓和经济危机,不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B不符合题意;美国是属于资本主义经济,D不符合题意,所以AB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

22.C

解析:C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是实施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吸取的是苏联的计划经济的策略,但是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资本主义制度,所以这首歌曲反映出的是一些美国人对新政的本质认识不清,故选C。

23.C

解析:C

【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罗斯福新政“大胆突破”体现在国家干预经济。罗斯福上台后,改变了原因“自由放任”的政策,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使美国逐步走出了经济危机,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故C符合题意;坚持自由放任、优先发展重工业、转向社会主义与题干无关,故AB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C。

24.D

解析:D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正式签署投降书,投降书签署标志着太平洋战争结束,也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结束,故D符合题意;A 东方主战场:中国战场、B携手联盟:26个国家签署(联合国家宣言》、c关键性战役:斯大林格勒战役表述正确,故ABC不合题意。故此题选D。

【点睛】

本题难度适中,以小明同学制作了有关二战的知识卡片为切入点,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相关知识。

25.D

解析:D

【解析】

【详解】

根据“1942年”、““联合”的新生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个“新生儿”是《联合国家宣言》,1942年,美、苏、中、英等国在华盛顿召开会议,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