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碑》读后感_小学生
- 格式:docx
- 大小:18.34 KB
- 文档页数:2
《丰碑》读后感《丰碑》读后感汇编15篇《丰碑》读后感1《丰碑》一课写一位军需处长将御寒军衣发给战士们,自己却冻死在茫茫雪原上的故事,体现了他廉洁奉公、关怀战士、舍己为人的精神。
读后我深深感动了。
老军需处长在缺吃少穿的长征路上,毫不犹豫地将本该属于自己的御寒军衣发给了战士,自己却穿着单薄的衣服冻死在大风雪中,成了一座晶莹而高大的丰碑。
军需处长这种大公无私的精神令人佩服。
他身为军需处长,本应该,也可以多拿几件御寒衣物,而这位军需处长,非但没有多拿一件衣物,还把本该属于自己的衣物发了下去,甘愿自己冻死,也要让战士们穿着棉衣行军。
他这种精神在今天看来实在是太可贵了。
因为我们今天的当官的,就有不少人因为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力贪去国家钱物而受到了法律的制裁。
所以我觉得,我们小学生要读《丰碑》,大人更应该多读《丰碑》。
当我读到"一个冻僵的老战士,倚着一棵光秃秃的树干坐着,一动也不动,好像一尊塑像。
他浑身落满了雪,右手的手指还夹着半截纸卷的旱烟,神情自若。
"时,我激动得都要流泪了。
我体会到,老军需处长把生的希望留给了战士,把死的危险留给了自己,他这种精神令人敬佩。
我将把这种精神化为力量,让这种力量激励我去克服生活中的种种困难,激励我,还有我们大家,从自身做起,从小做起,努力学习,掌握本领,将来长大了做军需处长那样廉洁奉公,舍己为人的官,绝不能做贪官赃官,只想着把国家的东西往自己家里拿。
军需处长是我的丰碑,是我的榜样,是我将的来;我就要做军需处长这样的人。
《丰碑》读后感2这篇课文很感人,大致内容是这样的:‘一支装备很差的红军队伍在云中山面对着十分恶劣的环境行进,正当将军担心战士们是否能走出云中山时,前面的战士就发现了一个冻僵的老红军:他倚着一根树干坐着,神态十分镇定,安详,身上只穿一件破旧的衬衫,将军生气地责备军需处长不给这位老战士发棉衣,后来他才知道,这位老战士就是军需处长。
将军愣住了,他对这位老战士敬了一个庄严的军礼。
丰碑课文读后感《丰碑》读后感。
《丰碑》是一篇感人至深的课文,它讲述了一位母亲为了儿子的幸福,毅然放弃了自己的幸福,默默地为儿子筑起了一座“丰碑”。
这篇课文让我深受感动,也让我对母爱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叫阿妈的母亲,她一生都在为儿子默默奉献,尽管她的丈夫早逝,家境贫困,但她依然坚强地支撑着这个家。
她为了儿子的前途,不惜倾尽所有,让儿子接受了良好的教育,而她自己却默默地忍受着一切。
在我读到阿妈为了儿子买书的那一幕时,我感到心里一阵酸楚。
那一刻,我仿佛看到了自己的母亲,她也曾为了我放弃了许多,默默地为我付出。
母爱是伟大的,它是无私的,它是永恒的。
阿妈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母爱的伟大,她的爱如丰碑般坚定,永存不朽。
阿妈为了儿子的幸福,不顾一切地支持他去追寻自己的梦想。
她明白,只有让儿子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才是她最大的幸福。
她的爱让我感到震撼,也让我深刻地思考着自己对母亲的孝顺。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里,我们很容易忽略了母亲对我们的爱,而阿妈的故事让我明白了母爱的伟大和宝贵。
阅读《丰碑》让我对母爱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也让我明白了孝顺母亲的重要性。
母亲是伟大的,她们为我们付出了一切,我们应该用心去感激她们,用行动去回报她们。
我们应该像阿妈一样,用自己的行动去筑起一座“丰碑”,永远珍藏母爱的伟大。
《丰碑》是一篇感人至深的课文,它让我感受到了母爱的伟大和宝贵,也让我深刻地思考着自己对母亲的孝顺。
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会用心去感激母亲,用行动去回报母爱,让母亲永远感受到我的爱和关怀。
母爱如丰碑般坚定,永存不朽。
读《丰碑》有感读《丰碑》有感(通用28篇)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
到底应如何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读《丰碑》有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读《丰碑》有感篇1二万五千里长征---那些祖祖辈辈留下的红色经典事迹渐渐浮出我的脑海。
细细品味这些感人肺腑的真实故事,我永远不可能将他们遗忘,已深深地铭记在心。
仔细阅读《丰碑》,真的让我感触颇深。
《丰碑》讲述了一位将军带领着红军们在冰天雪地的云中山艰难前行。
途中一位身着单薄的红军老战士冻死在雪地里。
将军气愤至极,想追查军需处长的责任。
但当他得知冻死在雪地里的老战士正是军需处长本人时,他对这位舍己为人的军需处长所铸就的晶莹丰碑致了崇高的军礼。
当我读到军需处长被活活冻死时,哽咽不止。
我被他克己奉公的行为所震慑,也为他的死感到深深的惋惜和悲痛。
是他用自己的生命换来战友生的希望,用他不朽的精神鼓舞着每一个战士一步步走向胜利,走向美好的未来!俗话说: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
军需处长掌管着军队的服装调配,很方便就能得到棉衣御寒。
而他却把大家的冷暖放在心里,关心着每个战友,却唯独没有考虑自己的利益得失,宁愿自己冻死也不让战友冻着。
他对革命的忠诚和责任心让他对死也淡定自若。
虽然他牺牲了,但他舍己为人的精神将永垂不朽,永不磨灭!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能够吃饱穿暖,衣食无忧。
但不少政府官员却为了中饱私囊,不顾老百姓的死活,贪污受贿数亿元,相比军需处长一心为公的精神,他们难道不觉得汗颜吗?我觉得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更应该懂得如何做人处事。
我们青少年更应该好好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对得起革命先烈的殷切期望。
读《丰碑》有感篇2自从我读完了《丰碑》一文后,我被老将军的精神深深的感动了,在那朴素,密密麻麻的字后面蕴藏着多么美丽的精神呀!本文刻画出了一个鲜活的画面及难以言表的情感。
文中的老将军舍己为人,无私奉献及大公无私的精神是这篇文章的灿烂之珠,老将军愿自己冻伤,也绝不允许自己的队友受伤,虽然他牺牲了,但他的精神却永不遗失,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便在人民心目中千金难买。
《丰碑》读后感本文是关于读后感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丰碑》读后感(一)《丰碑》一课写一位军需处长将御寒军衣发给战士们,自己却冻死在茫茫雪原上的故事,体现了他廉洁奉公、关怀战士、舍己为人的精神。
读后我深深感动了。
老军需处长在缺吃少穿的长征路上,毫不犹豫地将本该属于自己的御寒军衣发给了战士,自己却穿着单薄的衣服冻死在大风雪中,成了一座晶莹而高大的丰碑。
军需处长这种大公无私的精神令人佩服。
他身为军需处长,本应该,也可以多拿几件御寒衣物,而这位军需处长,非但没有多拿一件衣物,还把本该属于自己的衣物发了下去,甘愿自己冻死,也要让战士们穿着棉衣行军。
他这种精神在今天看来实在是太可贵了。
因为我们今天的当官的,就有不少人因为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力贪污国家钱物而受到了法律的制裁。
所以我觉得,我们小学生要读《丰碑》,大人更应该多读《丰碑》。
当我读到“一个冻僵的老战士,倚着一棵光秃秃的树干坐着,一动也不动,好像一尊塑像。
他浑身落满了雪,右手的手指还夹着半截纸卷的旱烟,神情自若。
”时,我激动得都要流泪了。
我体会到,老军需处长把生的希望留给了战士,把死的危险留给了自己,他这种精神令人敬佩。
我将把这种精神化为力量,让这种力量激励我去克服生活中的种种困难,激励我,还有我们大家,从自身做起,从小做起,努力学习,掌握本领,将来长大了做军需处长那样廉洁奉公,舍己为人的官,绝不能做贪官赃官,只想着把国家的东西往自己家里拿。
军需处长是我的丰碑,是我的榜样,是我将的来;我就要做军需处长这样的人。
《丰碑》读后感(二)今天我们学习了《丰碑》篇文章,读完之后,我被书里面主人公——军需处长感动了。
因为他那舍已为人的精神令我久久难以忘怀。
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一位老战士被冻死的经过。
他坐在一棵树干上一动也不动,并且还穿着一件破旧的单衣服。
将军看到这一切,大声吼到:“叫军需处长来,为什么不给他发棉衣?”没有人回答他。
过了一会儿,有人小声说到:“他就是军需处长。
丰碑读后感400字【三篇】导读:本文丰碑读后感400字【三篇】,来源互联网,仅供读者阅读参考.【篇一】这是一个动人的故事:红军长征途中,军需处长为了让他人穿暖,自己只穿一件单薄破旧的衣服站在雪中,自己却被冻死了。
读第一遍时,我不由得感到作者文笔之细腻,每一处都对接无暇。
读第二遍时,我感慨于文章中的故事情节,起伏荡漾。
“将军就要发火的手势突然停住了。
他怔怔地伫立了足有一分钟。
雪花无声地落在他的脸上,溶化成闪烁的泪珠……”从这里我不仅体会到了军需处长的伟大,同时,还对将军十分敬佩。
文章中虽无一处直说军需处长的伟大,却从其他人身上的表现可以看出,军需处长是一个舍己为人的好同志。
这篇文章最感人至深的就是军需处长在风雪中与云中山化为了一体,变成了一座丰碑。
他真的变成了丰碑吗?当然不是。
丰碑代表着他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和伟大精神。
什么样的人是真正的英雄?我想,漫天的雪花,将军的泪水,单薄破旧的衣服,它们会告诉你答案。
严寒中,军需处长将棉衣让给了其他战士。
现在的生活好了,没有人买不起棉衣,反而穿得过于奢华了,过于浪费了。
同学们,别忘了,是战士的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太平,我们有何理由不节约,不珍惜?军需处长,乃至天底下所有同军需处长一样的好同志,我向你们致敬!【篇二】今天,我读了《丰碑》这篇文章,我很敬佩那位军需处长。
这篇文章主要讲了:红军在过雪山的时候,有一个警卫员突然跑过来,说有人冻死了,将军快走过去,看到了老战士,呆住了,老战士只穿了一件薄薄的衣服。
他叫人把军需处长叫来,谁也没有说话,将军发怒了,这时有人轻声地告诉将军,他就是军需处长。
将军眼睛湿润了,对老战士敬了一个庄严的军礼。
读完这篇文章,我对军需处长产生了深深的敬佩之情,他的牺牲是可歌可泣的,就是因为红军有了这样的舍己为人的战士,长征才可以取得胜利。
那位老战士,他完全可以凭他的职位给自己加厚的衣服,可是老战士没有那么做,把棉衣都发给了自己的战友,这是一位处处为人着想的好战士呀!在我们的身边中也有这样处处为他人着想,舍己为人的好人。
丰碑课文读后感
《丰碑》读后感。
《丰碑》是一篇感人至深的课文,它讲述了一个普通的农民工,为了给孩子建立一座丰碑而不懈努力的故事。
这个故事让我深受触动,也让我对生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名叫李大嘴的农民工,他在城市打工,每天辛苦劳作,只为了给孩子建立一座丰碑。
他为了这个目标,不顾一切地努力工作,节衣缩食,甚至不惜冒险去挖坟墓,只为了省下一点点钱来实现自己的梦想。
这个故事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一个父亲对孩子的深切爱意,也让我意识到了生活中的艰辛和不易。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里,很多人都在追逐名利和金钱,而忽略了亲情和爱。
而李大嘴却是一个例外,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叫做父爱。
他虽然平凡,但是他的爱却是伟大的。
他为了孩子,不顾一切地努力奋斗,这种精神让我深受感动。
这个故事也让我对生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我们每个人都在为自己的梦想而努力奋斗,但是在追逐梦想的过程中,我们是否也会忽略了身边的人和事呢?李大嘴为了孩子的丰碑,不惜一切地努力,但是他是否也忽略了孩子对他的爱呢?这个故事让我思考了很多,让我明白了生活中最重要的东西并不是金钱和名利,而是亲情和爱。
《丰碑》这篇课文让我深受感动,也让我对生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在这个喧嚣的社会里,我们需要更多的关爱和亲情,需要更多的对身边人的关心和爱护。
希望每个人都能像李大嘴一样,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父爱和亲情,让这个世界充满温暖和爱。
丰碑读后感(精选7篇)丰碑读后感篇1读书是一种享受,我最喜欢的有关读书的名言有:“读一本好书,就像和一位高尚的人谈话。
”今天我读了《丰碑》是一个感人的故事,我给大家讲一讲。
故事是这样的,红军队伍在冰天雪地中艰难的前进,大雪纷飞,狂风呼啸,似乎要吞掉这支装备很差的队伍,将军把马给了伤员,“前面有人冻死了”。
警卫员说,将军愣住了,什么话也没有说。
一个冻死的老战士,像一尊塑像。
将军说:“把军需长找来,为什么不给他发棉衣。
”呼啸的狂风淹没了将军的话音。
没有人回答,没有人走开,他红着眼睛,像一头发怒的豹子,样子十分可怕。
有人告诉将军说:“他就是军需长……”将军久久的站在雪地里,他的眼睛湿润了。
缓缓的举起右手,举到齐眉处。
这个故事太感人了,有兴趣自己去读吧!丰碑读后感篇2最近,我读了《丰碑》这个故事,使我受益非浅。
这个故事讲的是一支装备很差的队伍,在冰天雪地里艰难的前进着。
这时警卫员跑过来告诉军长前面有人冻死了,军长什么也没说,快步朝前走去,他看到一位老战士,一动不动的靠着一棵光秃秃的树干坐着……有个人告诉军长,那个人就是军需处长,为了战士有生还的希望,他把自己的衣服给了伤员,自己却被冻死了,同时也换得了战士们走出雪山的希望。
军长愣住了,他深深的吸了一口气,向那位牺牲者敬了一个军礼,老军需处长就像一个晶莹的丰碑,屹立在雪山上。
读了这个故事,我的眼眶湿润了,也被军需长舍己为人和无私奉献的精神感动了。
多么可惜啊,多么好的一个战士牺牲了!为了革命事业,他甘于放弃自己的生命,去帮助有困难的同志们,他把大家的冷暖放在心头,唯独没有想到自己。
读了这篇文章后,我不禁想起了在我们身边也有一些像军需处长一样舍己为人的人。
就在今年6月1日,35岁的王红旭正在陪孩子欢度节日,见到一对兄妹意外落水,就在危急关头,王旭红老师飞奔入水,行动十分果断,没有一丝犹豫,两个孩子被被众人合力救起,但王老师因体力不支的却被湍急的江水卷走,永远离开了。
丰碑读后感(15篇)丰碑读后感1今天,我们学习了《丰碑》一文,之后我颇有感受。
__主要写了军需处长把自己的棉袄让给别的战士,自己却被严寒活活冻死的感人事件。
当我读到“有人轻轻告诉他:‘他就是军需处长……’”时。
我的热泪禁不住夺眶而出,他就是发棉衣的,但为了大家,为了长征的胜利,他宁愿牺牲。
记得有一次,我和周晓楠、洪伟、王众、王雨浓在一个一公顷的果园里郊游,我出去找一些夏季成熟的果子,半天才找来几个杏,便偷偷的充饥了,回去便说没找到,换王雨浓找了,他找的比我还少,但他拿回来了。
我吃没吃当然可想而之。
我从中明白了在困难面前只有两个选择:1是利己不利人,2是利人不利己。
选择利己不利人的人是一个卑鄙的小人,选择利人不利己的人的人则是一个坚强的勇敢者!丰碑读后感2今天,我学了课文《丰碑》,这篇课文记叙了红军队伍在翻越大雪山的途中,一位军需处长为了不让其他战士被冻死,将自己的.棉衣让给了战友,自己只穿着一件又单薄又破旧的衣服被活活冻死在雪地里的感人事迹,《丰碑》读后感300字。
每当读到军需处长被活活冻死时,我便语塞了,说不出话来。
我被军需处长克己奉公,舍己为人的行为所震慑,为军需处长的死感到深深的宛惜,他的死也让我感到无比的悲痛。
他用自己的死换来别人生的希冀,用自己的生命保护了其他的灵魂,用不朽的精神鼓舞了战士们,让战士们一步一步走向胜利,一步一步走向美好的未来。
像军需处长这样的人还有千千万万个,而正是因为有这千千万万个舍身的人,才会取得胜利,才会有美好的今天,才会有今天繁荣昌盛的祖国!军需处长牺牲了,但他的精神会万古长青!同时,也教育了我们努力学习,将来为把祖国建设得更美好而献出自己应有的贡献!祖国万岁!敬礼!丰碑读后感3在《榕园丰碑》一书中见贤思齐,比照自我,用杨老“淡泊名利、爱岗敬业、永争一流、乐观有爱”的精神激励前行,争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老师,永做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丰碑》读后感《丰碑》读后感1语文课本的最后,有选学课文。
闲来无事,我总会像读故事一样偷偷去读。
有一个红军过雪山的故事――《丰碑》。
文中的军需处长,把所有的棉袄发了,自己穿着单薄,活活冻死。
每次读到这儿,我都忍不住落泪,被这个军需处长的举动感动了。
再一次走进那个感人的故事:一位将军,带着军队过雪山。
他知道,多停留一会儿,就可能多死几个人。
就在这个时候,队伍停了。
将军喊道:“不要停下,快速前进!”警卫员报告:“前面有人冻死了!”将军跑到前面,看到了一个只穿着单薄破旧衣服的老战士,坐在那里,已经冻僵了。
将军生气了,对身边的人吼道:“把军需处长给我叫来!”没有人回答,也没有人走开。
将军又重复了一遍,这时,才有人小声地说:“他就是军需处长……”将军的眼睛湿润了,他向军需处长敬了个礼,部队又离开了……每当读到此处,我的眼睛也会变得湿润,落下晶莹的泪水。
这不符合常理啊,一个人的第一目标是要活着,而他却把能活着的希望,都送给了别人。
部队供给困难,棉袄肯定不够,不能分发给所有人,也不能漏了自己吧!我相信,他在分发棉袄时,完全可以把自己的先留下,这也没有任何不妥,将军不会责怪他。
他可以对没有发到的人抱歉,也可以向将军报告物资不够。
但在他的心里,肯定过不了自己的坎。
也许,他会看着自己布满皱纹的手,劝慰自己:反正自己老了,没什么用处了。
打仗、上前线,都要靠那些年轻战士们。
一定要确保每一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们活下来,期待革命的胜利。
他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保证到了大家的棉袄,唯独少了自己的……他们都是战友。
这友谊,不是一般的友谊,是在战争这个大火炉里磨炼出来的,如同金子般珍贵的友谊。
他希望自己的倒下,能换来其他年轻生命的灿烂!人,正是有了这种品格,他才不是野兽,他是一个人!那个永恒的身影,留在人们记忆深处。
读着,读着,眼泪,又止不住地流下来……《丰碑》读后感2在我们伟大祖国首都北京的天安门广场上,耸立着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它记录着无数革命先烈的伟大功绩,每当看到它,人们就会想起那些无私奉献的革命先烈。
语文五年级下册《丰碑》写读后感全文共5篇示例,供读者参考语文五年级下册《丰碑》写读后感1最近,我读了一篇名叫《丰碑》的文章,我被军需处长所深深的打动了,尽情不自禁的热泪盈眶,对他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这是长征途中又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又一曲悲壮的歌。
每当读到军需处长被活活冻死时,我便诧异了。
我被军需处长舍己为人的行为所震憾,为军需处长的死感到深深的宛惜,他的死也让我感到无比的悲痛。
军需处长把棉衣送给了战士们,就等于把温暖送给了战士们,却把寒冷留给了自己;他把棉衣送给了战士们,就等于把前进的力量送给了战士们,自己却永远地停止了前进的脚步;他把棉衣送给了战士们,就等于把生的希望留给了战士们,却把死的危险留给了自己……到最后凝结成一座晶莹的丰碑。
这丰碑是灯,照亮夜行的路;丰碑是炬,点燃熄灭的灯。
对于军需处长来说,生命的意义在于设身处地替人着想,忧他人之忧,乐他人之乐。
读完这篇文章,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
虽然军需处长英勇牺牲了,但他的精神会万古长青。
同时也教育了我们努力学习,将来把祖国建设的更加美好,而献出自己应有的贡献!语文五年级下册《丰碑》写读后感2语文课本的最后,有选学课文。
闲来无事,我总会像读故事一样偷偷去读。
有一个红军过雪山的故事——《丰碑》。
文中的.军需处长,把所有的棉袄发了,自己穿着单薄,活活冻死。
每次读到这儿,我都忍不住落泪,被这个军需处长的举动感动了。
再一次走进那个感人的故事:一位将军,带着军队过雪山。
他知道,多停留一会儿,就可能多死几个人。
就在这个时候,队伍停了。
将军喊道:“不要停下,快速前进!”警卫员报告:“前面有人冻死了!”将军跑到前面,看到了一个只穿着单薄破旧衣服的老战士,坐在那里,已经冻僵了。
将军生气了,对身边的人吼道:“把军需处长给我叫来!”没有人回答,也没有人走开。
将军又重复了一遍,这时,才有人小声地说:“他就是军需处长……”将军的眼睛湿润了,他向军需处长敬了个礼,部队又离开了……每当读到此处,我的眼睛也会变得湿润,落下晶莹的泪水。
丰碑读后感优秀6篇丰碑读后感优秀6篇1翻开语文练习册,我的目光被一篇名叫《丰碑》的__所吸引。
__写的是关于一位军需处长舍己为人,大公无私的感人故事。
这个故事发生在长征途中,部队在云中山里艰难地走着。
当时环境恶劣,军需处长把棉衣都分给了其他的战士,而自己却饱受严寒。
最终,依靠在一棵树干旁牺牲了—他被飞雪覆盖了,变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军需处长掌管着军队袄服的分配,怎么可能活活被冻死呢?难道他不知道冷吗?难道他不知道自己拿一件棉衣穿在身上吗?身为军需处长,他时刻想到的是让战士们穿暖和,让战士们安全地过雪山,取得长征的胜利。
他一心为公,一心为他人着想。
他把生的机会带给战士,把死的危险留在自己的身边,这是多么令人钦佩的革命前辈呀!想着,想着,我的眼睛湿润了。
它是那么的感人,寄托了军需处长的伟大精神。
他的精神犹如丰碑一样高大。
我的心灵被深深的感动了。
丰碑读后感优秀6篇2今年我们学校给我们每人发了一本《精神丰碑》一书,拿到这本书,我就认认真真地看了一遍,有时我被感动的热泪盈框,更多的是被书中一些道德模范事迹所深深激励着、鼓舞着。
这本书主要讲述了全国道德模范的一些先进事迹。
全书分为六大篇,分别是助人为乐篇、见义勇为篇、诚实守信篇、敬业奉献篇、孝老爱亲篇、自强不息篇。
其中让我感触最深刻的是助人为乐篇和见义勇为篇。
见义勇为篇中令我敬佩之一的就是勇救孩童的小英雄——童世强。
3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一场突如其来的大地震,打破了甘肃省陇南市礼县祁山乡中王小学的平静。
当时,六年级学生童世强和同学们像往常一样端坐在教室里,认真地上着语文课。
突然间整个教室开始晃动,屋上瓦片纷纷掉落,吊灯剧烈摇晃,门框哗哗作响。
地震了!学生在老师的组织下,都纷纷跑到操场上。
但已经安全的童世强看到还有十几名学生没有出来,奋不顾身又跑回了支部活动室,抢救出了一个又一个同学,在把最后一个孩童被抱出时,拱门墙轰然倒塌,扬起的灰尘笼盖了童世强一身。
丰碑课文读后感《丰碑》是中国著名作家老舍的一篇散文,通过对北京故宫的描写,展现了故宫的宏伟壮丽和历史厚重。
这篇文章让我深受启发,让我对历史和文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故宫作为中国古代皇宫,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
在《丰碑》中,老舍以敏锐的观察力和独特的笔触,描绘了故宫的壮丽景观和历史渊源。
他用“丰碑”来形容故宫,意味着故宫是中国历史文化的丰碑,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和自豪。
在文章中,老舍描绘了故宫的建筑风格、宫殿布局、珍宝陈列,以及历史故事和传说,使得读者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了故宫的神秘和庄严。
通过对故宫的描写,老舍让人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和伟大,也让我们意识到了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的重要性。
在我看来,故宫不仅仅是一座宫殿,更是中国文化的象征和精神家园。
它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和文化传统,是我们民族的骄傲和自豪。
通过阅读《丰碑》,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对故宫的敬畏和热爱,也更加珍惜自己的文化传统和历史底蕴。
故宫的宏伟壮丽和历史厚重,让我对中国古代文明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也让我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同时,通过阅读《丰碑》,我也意识到了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故宫作为中国古代宫殿的代表,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
我们应该珍惜和保护好这些文化遗产,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让它们在当代社会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让我们的国家更加繁荣富强。
总的来说,《丰碑》这篇文章让我对故宫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也让我对文化传承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故宫作为中国古代宫殿的代表,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
通过保护和传承这些文化遗产,我们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让我们的国家更加繁荣富强。
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珍惜和保护好我们的文化遗产,让它们在当代社会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丰碑读后感200字丰碑读后感200字(一)读了《丰碑》这一课,我被军需处长的精神所感动了。
军需处长不愧拥有“丰碑”这个称号。
他是管棉衣的,他可以给自己多发一件、两件、甚至可以给自己发五件、十件,可是他不但没有给自己多发一件棉衣,反而把自己的棉衣让给了别的战士。
难道你的身体是铁打的吗?对,正是有这样的领导,红军队伍才能取得胜利。
而且,像这种舍己为人的人也有很多。
比如四川省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人们积极的向灾区捐款;有人掉进了水里,别人奋不顾身的跳入水里把他救起……军需处长,我会永远的学习你舍己为人的。
丰碑读后感200字(二)在红军长征期间,有过无数的困难和危险。
可是红军们用毅力一次次的度过了。
没有他们的付出,就没有我们的今天,虽然我们无法经历那个年代,但他们的精神却代代流传。
我就看过一篇短文:在狂风呼啸、大雪纷飞的冰天雪地里,一支装备很的红军队伍艰难的前进着,将军把他的马让给了重伤员,自己率领战士们为后续部队开辟通道,他们会遇到无数的艰难险阻。
忽然队伍停止了前进,一群人围在一颗大树旁,树前坐着一个老战士,他好似一座雕像,十分安详,他被冻僵了。
将军让军需部长跑步过来,没人回答他,他又愤怒的吼了第二遍,这时有人告诉他,这个冻死的老战士就是军需处长……这是个感人至深的故事,一个军需处长为了战士穿上棉衣,不惜自己冻死在冰天雪地中,他在人们心中建立了一座永久的丰碑。
胜利不属于这样的红军队伍,还会属于谁呢?丰碑读后感200字(三)我怀着万丰激动的心情读完了《丰碑》一文,我早已热泪盈眶,对军需处长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丰碑》一文,讲述了红军长征中的故事,在寒冷的冬天,红军冒着呼啸的寒风,顶着雪花的敲打,艰难地前进着,突然,警卫员发现一个被冻死的人,并报告了首长,首长问:“军需处长呢?”士兵们一言不发,这时,有一位士兵回答说:“他就是军需处长!”首长肃然起敬,读到这里,我既震惊又感动!和红军比较起来,我们有多大的差距啊!红军吃的是树皮和野草,而我们吃的是山珍海味、美味佳肴。
长征故事丰碑读后感长征故事丰碑读后感篇【1】文章写的是关于一位军需处长舍己为人,大公无私的感人故事。
这个故事发生在长征途中,部队在云中山里艰难地走着。
当时环境恶劣,军需处长把棉衣都分给了其他的战士,而自己却饱受严寒。
最终,依靠在一棵树干旁牺牲了—他被飞雪覆盖了,变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军需处长掌管着军队袄服的分配,怎么可能活活被冻死呢?难道他不知道冷吗?难道他不知道自己拿一件棉衣穿在身上吗?身为军需处长,他时刻想到的是让战士们穿暖和,让战士们安全地过雪山,取得长征的胜利。
他一心为公,一心为他人着想。
他把生的机会带给战士,把死的危险留在自己的身边,这是多么令人钦佩的革命前辈呀!想着,想着,我的眼睛湿润了。
它是那么的感人,寄托了军需处长的伟大精神。
他的精神犹如丰碑一样高大。
我的心灵被深深的感动了。
长征故事丰碑读后感篇【2】我读过许许多多的课文和文章,让我受益匪浅的文章就是在五年级学的《丰碑》一课。
这篇课文主要写了红军队伍在环境恶劣的云中山行走时,发现有人冻死,到真相明白好,将军非常崇敬军需处长的一件事。
当将军知道这个人就是军需处长时,他"愣住了"。
说明将军感到非常意外,这位专门负责办理红军所需的给养的人竟只穿一件单薄破旧的衣服,原来这位军需处长将棉衣发给战士们,好让他们能一心一意地为祖国打击敌人。
课文中"大雪很快地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这句话表面是写军需处长的身体积满了雪,光亮透明,真像一座晶莹的丰碑,实际上是在歌颂军需处长那一心为公p舍己为人p毫不利己的高尚品质,将永远成为人们心中的丰碑。
记得在我6岁那年的年初一,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买年货。
来到街上,人山人海,人声鼎沸,买卖声,嬉小声等交织成一首迎新年的交响曲,非常热闹。
突然,我看到有一位大约二十多岁的小伙子抱着一台大电视,高兴地走着,一不小心撞到一为年过六旬的手里拿着许多东西的老奶奶,只见老奶奶"扑通"一声,屁股摔在地下,手了拿着的饼干之类的年货撒满地,她着急的说:"我的年货"。
丰碑的读后感《丰碑》读后感。
《丰碑》是一本让人深思的书,它通过一个家族的故事,讲述了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变迁和家族成员在其中的坎坷命运。
在读完这本书之后,我深受触动,对自己的生活和家庭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首先,这本书让我对中国近现代历史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通过主人公家族的故事,作者将中国从清朝末年到新中国成立的历史变迁展现在读者面前。
在这个过程中,我看到了中国社会的动荡和变革,看到了人民在这个过程中所承受的痛苦和艰辛。
通过这本书,我对中国的历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其次,这本书让我对家族和家庭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在《丰碑》中,主人公家族的命运跌宕起伏,每个家庭成员都经历了不同的挫折和困难。
然而,他们始终坚守着家族的传统和价值观,相互扶持,共同度过了生活中的风风雨雨。
这让我意识到家庭的重要性,家族的传承和团结是多么的重要。
我开始更加珍惜和关爱自己的家人,也更加珍惜家庭的温馨和和睦。
最后,这本书让我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在《丰碑》中,主人公家族的成员们经历了生活中的种种挫折和困难,但他们依然顽强地生活着,不断追求自己的梦想和幸福。
这让我明白了人生的坎坷和挫折是难免的,但重要的是要坚强面对,不断努力,追求自己的幸福和梦想。
同时,也要珍惜眼前的幸福和快乐,不要轻易放弃和抱怨。
总的来说,读完《丰碑》让我对中国历史、家族和人生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这本书不仅是一部家族史,更是一部中国社会变迁和人生百态的写照。
通过这本书,我更加珍惜自己的生活和家庭,也更加坚定地走自己的人生道路。
希望更多的人能够阅读这本书,感受其中的温暖和力量。
丰碑读后感【10篇】九年级《丰碑》读后感篇一在我们伟大祖国首都北京的天安门广场上,耸立着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它记录着无数革命先烈的伟大功绩,每当看到它,人们就会想起那些无私奉献的革命先烈。
在那漫长的革命岁月中,有许多默默无闻的英雄在人们心中树立了一座丰碑。
今天,我读了长征中的一个故事,题目叫《丰碑》。
这个故事讲的是一支装备很差的红军部队,要通过冰天雪地的云中山,一位军需处长把棉衣都发给了战,自己被活活冻死了的故事。
读了这个故事,我被军需处长的精神感动了。
多可惜呀,这么好的一位老战士牺牲了。
为了革命事业,他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在我心中树立了一座丰碑。
在这个故事中,我最受感动的情节是课文中对军需处长牺牲时样子的描写:“他浑身落满了雪,一时无法辨认他的真实身份。
可以看出,他的神态十分镇定,十分安详:右手的中指和食指间还夹着半截纸卷的旱烟,火已被风雪打灭;左手微微向前伸着,好像在向战友借火,淡薄、破旧的衣服紧紧地贴在他的身上。
”从这段话中,我看出了他舍己为人的精神。
他本是负责战士们的后勤工的`,是管发棉衣的,有方便的条件得到棉衣,他却把大家的冷暖放在了心头,关心每个战士,唯独没考虑自己。
他对革命无比的忠诚。
有着极强的责任心,就连将军都没有想到死的会是他。
他也很乐观,他死的时候,没害怕这无边的风雪,冻死时也没缩成一团,也没有忧愁的神色,他的死激励战士,克服困难,走出云中山,大家的脚步更加坚定了。
军需处长的精神在现在的社会依然存在,依然需要。
在前不久四川发生的大地震中,解放军战士冒着余震的危险,深入到最危险的地方去营救被困的群众,他们和军需处长一样伟大,我也要向他们学习,凡事多为别人着想,把集体放在心中,让军需处长的精神永远铭刻在自己心中!,丰碑读后感篇二《丰碑》这个故事讲述的是一名军需处长,为了他人宁愿牺牲自己的生命,自己却被埋没在无声的雪花中,变成一座晶莹的丰碑的感人故事。
《丰碑》描述了一支长长的红军队伍在云中山的冰天雪地里顶着混沌迷蒙的飞雪前进,然而严寒好似要征服这支装备很差的队伍。
丰碑的故事的读后感1今天,我读了《丰碑》一文,它讲的是一位军需处长在行军途中被严寒冻死的故事。
当我读到军需处长牺牲时,激动得热泪盈眶。
这位老战士掌管着部队所需的给养、被服等物资,而他自己却穿着单薄破旧的衣服被活活冻死了,这是一种多么大的反差。
司马迁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是死得其所。
军需处长的死比泰山还要重。
如果没有老一辈革命先烈的流血牺牲,怎会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同学们,我们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刻苦学习,以优异的成绩来报答革命先烈,为祖国的建设贡献出自己的光和热。
丰碑的故事的读后感2那是一个冬天,一个寒风凛冽,大雪纷飞的冬天,红军战士正在过雪山的途中,每一名战士都得到了一套新棉袄,而在那棵树下,却有一名战士被冻死了,这是谁了?他为什么没穿棉衣?队长很愤怒,当他得知这是军需处长时,眼眶湿润了。
多么好的军需处长啊!为了让战士们多一件衣服,自己穿着薄如蝉翼的衣衫,在这凛冽的寒风中受凉却一声不吭,在这交加的风雪中永远地离开了。
小时候,冬天与父母同床睡觉时,你有没有注意到被子大都裹在自己身上,父母在一旁轻轻地咳嗽,父母宁愿自己受凉,也不会与我们抢被了,文中的军需处长不也是这样的吗?文中的军需处长不就是战士们的父母吗?当自己在冬天生病时,父母会把我们裹得严严实实,不让我们受凉,而自己只穿一件衬衫就带着我们走在了赶往医院的路上,第二天早晨,我发现父母的眼里布满了血丝。
丰碑的故事的读后感3今天我读了《丰碑》这篇文章,反复阅读,受益非浅。
文章通过写红军过雪山,军需处长因没有穿棉衣而活活冻死。
赞扬了军需处长舍己为人的品质。
当我读到“一个冻僵的老战士,倚靠着光秃秃的树干坐着。
他一动不动,好似一尊塑像,身上落满了雪,无法辨认他的真面目,但可以看出,他的神态十分镇定,十分安详:右手的中指和食指间还夹着半截纸卷的旱烟,火已被雪打灭;左手微向前伸着,好像在向战士借火,单薄破旧的衣服紧紧的贴在身上”时,我热泪盈眶,为什么呢?因为军需处长在大冬天只穿了一件单薄破旧的衣服,他没发棉衣吗?不,他不给自己发棉衣是因为他宁愿冻死,也不愿意让战士冷。
《丰碑》读后感
在我们伟大祖国首都北京的天安门广场上,耸立着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它记录着无数革命先烈的伟大功绩,每当看到它,人们就会想起那些无私奉献的革命先烈。
在那漫长的革命岁月中,有许多默默无闻的英雄在人们心中树立了一座丰碑。
今天,我读了长征中的一个故事,题目叫《丰碑》。
这个故事讲的是一支装备很差的红军部队,要通过冰天雪地的云中山,一位军需处长把棉衣都发给了战士,自己被活活冻死了的故事。
读了这个故事,我被军需处长的精神感动了。
多可惜呀,这么好的一位老战士牺牲了。
为了革命事业,他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在我心中树立了一座丰碑。
在这个故事中,我最受感动的情节是课文中对军需处长牺牲时样子的描写:“他浑身落满了雪,一时无法辨认他的真实身份。
可以看出,他的神态十分镇定,十分安详:右手的中指和食指间还夹着半截纸卷的旱烟,火已被风雪打灭;左手微微向前伸着,好像在向战友借火,淡薄、破旧的衣服紧紧地贴在他的身上。
”从这段话中,我看出了他舍己为人的精神。
他本是负责战士们的后勤工的,是管发棉衣的,有方便的条件得到棉衣,他却把大家的冷暖放在了心头,关心每个战士,唯独没考虑自己。
他对革命无比的忠诚。
有着极强的责任心,就连将军都没有想到死的会是他。
他也很乐观,他死的时候,没害怕这无边的风雪,冻死时也没缩成一团,也没有忧愁的神色,他的死激励战士,克服困难,走出云中山,大家的脚步更加坚定了。
军需处长的精神在现在的社会依
然存在,依然需要。
在前不久四川发生的大地震中,解放军战士冒着余震的危险,深入到最危险的地方去营救被困的群众,他们和军需处长一样伟大,我也要向他们学习,凡事多为别人着想,把集体放在心中,让军需处长的精神永远铭刻在自己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