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营养师第一讲课程介绍
- 格式:ppt
- 大小:4.20 MB
- 文档页数:42
公共营养师培训课件(全套教案)第一章:公共营养基础知识1.1 营养学基本概念营养的定义与重要性营养素的分类与功能营养与健康的关系1.2 人体营养需要能量与营养素的日需量营养素的来源与食物组成特殊人群的营养需求1.3 膳食指南与营养规划膳食指南的基本原则膳食结构与食物平衡营养规划的基本步骤第二章:食物营养成分解析2.1 食物中的营养素宏量营养素与微量营养素食物中的能量与营养成分食物的营养价值评价2.2 食物来源与食物选择各类食物的成分特点食物选择的原则与方法功能性食品的应用2.3 食物加工与营养保存食物加工的方法与影响营养素的破坏与保存食品添加剂的作用与限制第三章:公共营养与健康促进3.1 公共营养概述公共营养的定义与目标公共营养政策与计划公共营养管理与实施3.2 健康促进与营养干预健康促进的概念与原则营养干预的方法与策略营养教育与传播技巧3.3 特定人群的营养与健康儿童与青少年的营养需求老年人的营养问题与干预慢性病患者与特殊人群的营养第四章:营养状况评估与监测4.1 营养状况评估方法膳食调查与营养状况评价生物标志物与营养状况评估营养不良的临床表现与诊断4.2 营养监测与营养改善营养监测的方法与工具营养改善的策略与措施营养干预的效果评价4.3 营养与健康危险因素膳食因素与慢性病的关联营养不足与过剩的健康影响营养与健康风险评估第五章:营养与健康传播与教育5.1 营养教育的基本原则营养教育的目标与方法营养传播的材料设计与制作营养教育与健康促进项目5.2 营养传播技巧与实践有效沟通的技巧与实践媒体与网络营养传播营养教育与社区参与5.3 营养师的角色与职责营养师的工作内容与职责营养师的职业发展与培训营养咨询服务与案例分析这五个章节涵盖了公共营养师培训的核心内容,帮助学员建立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
在实际教学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学员需求进行调整和补充。
第六章:膳食营养与营养性疾病6.1 膳食营养与慢性疾病膳食模式与心血管疾病膳食营养与糖尿病膳食与肥胖6.2 营养性疾病概述营养性疾病的定义与分类营养性疾病的病因与影响因素营养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6.3 膳食营养干预策略膳食营养干预的原则与方法膳食营养干预计划的制定膳食营养干预案例分析第七章:营养与运动7.1 营养与运动的关系营养对运动能力的影响运动对营养需求的影响运动营养的基本原则7.2 运动营养补充策略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在运动中的作用运动营养补充品的使用与指导运动前后膳食营养建议7.3 特定人群的运动营养儿童与青少年运动营养老年人的运动营养特殊状态下的运动营养(如孕妇、运动员)第八章:营养与食品安全8.1 食品安全基本知识食品污染的类型与来源食品安全的风险评估与管理食品安全法规与标准8.2 食品加工与保存食品加工对营养的影响食品保存方法与营养保持食品添加剂的安全使用8.3 营养与食品安全教育食品安全教育的重要性营养师在食品安全教育中的角色食品安全教育案例分析第九章:特殊人群的营养9.1 孕妇和哺乳期的营养孕妇的营养需求与膳食建议哺乳期的营养需求与膳食建议特殊情况下的孕妇和哺乳期营养9.2 儿童和青少年的营养不同年龄段儿童的营养需求青少年营养问题与干预策略营养与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9.3 老年人的营养老年人的营养需求与特点老年人常见营养问题与干预老年人的功能性食品选择第十章:营养咨询与实践10.1 营养咨询流程营养咨询的准备与初步评估营养咨询的详细评估与制定计划营养咨询的跟踪与效果评估10.2 营养与健康生活方式健康生活方式的内涵与重要性营养与健康生活方式的关联促进健康生活方式的策略与方法10.3 营养实践案例分析营养实践中的常见问题与解决策略成功营养实践案例分享营养实践中的挑战与未来发展重点和难点解析第五章中营养与健康传播与教育环节中“营养教育的基本原则”和“营养传播技巧与实践”是需要重点关注的环节。
公共营养师培训大纲(卫生部人才中心培训中心、中国营养学会组织编写)第一篇总论章节教学内容主要学习内容和知识点培训学时第一章公共营养师职业范围一、公共营养师工作内容与职业范围二、相关法律法规1. 公共营养师定义、工作内容与职业范围2. 公共营养师发展史3. 公共营养师相关法律法规2第二章职业道德一、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和功能二、公共营养师职业道德要求1.职业道德的特点2.职业道德的社会功能3.公共营养师职业道德要求1 第二篇基础知识章节教学内容主要学习内容和知识点培训学时第一章人体构成与功能一、人体解剖学基础知识二、人体生理学基础知识1.人体基本组成与系统构成2. 人体基本生理功能8第二章食物的消化吸收一、消化系统的组成与功能二、食物的消化吸收1.主要消化器官的功能2.消化酶的种类及主要功能3.食物吸收的主要部位4.食物吸收的形式8 第三篇基础营养章节教学内容主要学习内容和知识点培训学时第一章能量一、能量单位二、能量来源三、能量消耗四、能量需要量1. 能量单位:千焦 (kJ)和千卡(kcal)的概念及换算关系2. 产能营养素:人体所需能量的来源、食物的卡价和生理卡价的概念、三大产能营养素的“能量系数”53. 能量来源的合理分配4. 人体能量消耗:基础代谢、基础代谢率、静息代谢的概念、影响体力活动能量消耗的因素、食物热效应的概念5. 能量需要:能量需要量的确定、膳食能量参考摄入量、膳食能量最经济的来源6. 能量缺乏和过剩的危害和表现第二章蛋白质一、蛋白质的基本概念二、蛋白质的生理功能三、氨基酸四、蛋白质的消化、吸收及代谢五、食物蛋白质的营养评价六、蛋白质的互补作用七、蛋白质的需要量、膳食参考摄入及食物来源八、蛋白质营养状况评价1. 蛋白质的概念、蛋白质分类、氮折算成蛋白质的折算系数2. 蛋白质的生理功能:构成和修复组织、 调节生理功能、供给能量3. 氨基酸:氨基酸的分类和命名、人体必需氨基酸的概念和种类、条件必需氨基酸、氨基酸模式及限制氨基酸的基本概念及意义4. 蛋白质的消化、蛋白质的吸收、蛋白质的代谢、蛋白质的分解与合成、氨基酸代谢的调节及氮平衡的基本概念及其意义5. 食物蛋白质的营养评价:食物蛋白质的含量、消化率和利用率、蛋白质“功效比值”和“生物价” 的概念以及应用;氨基酸分的意义及计算公式6. 蛋白质的互补作用:食物蛋白质互补作用的概念、发挥食物蛋白质互补作用应遵循的原则7. 蛋白质需要量及食物来源:不同劳动强度下蛋白质参考摄入量、膳食蛋白质的主要食物来源、膳食蛋白质中优质蛋白质应占比例8. 评价蛋白质营养状况的常用方法和常用血、尿生化指标9.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的危害和表现6第三章脂类一、脂类的分类二、脂类的生理功能三、脂肪酸四、磷脂及胆固醇五、膳食脂肪参考摄入量及食物来源1. 脂类的分类、类脂的种类2. 脂类的生理功能:供给能量、构成身体成分、供给必需脂肪酸3. 脂肪酸:脂肪酸的分类与命名规则、必需脂肪酸的概念与种类、多不饱和脂肪酸的生理功能、单不饱和脂肪酸的生理功能4. 磷脂及胆固醇:磷脂生物学作用、含磷脂丰富的食物;胆固醇的生物学作用、胆固醇的合成和含胆固醇高的食物5. 脂类的消化吸收与代谢6. 常用食用油脂肪酸的组成特点,膳食脂肪参考摄入量、膳食脂肪的主要食物来源6第四章碳水化合物一、碳水化合物的分类1. 碳水化合物的分类:单糖、双糖、寡糖、多糖、直链淀粉、支链淀粉、非淀粉多糖3二、碳水化合物的生理功能三、碳水化合物的膳食参考摄入量及其食物来源2.碳水化合物的生理功能:供给和储存能量、构成组织及重要生命物质、节约蛋白质、抗生酮作用、解毒作用3. 中国居民碳水化合物膳食参考摄入量、 中国居民碳水化合物的主要食物来源一、概述 1. 常量元素的概念及人体需要的主要常量元素2. 人体必需微量元素的种类二、钙1. 钙的主要生理功能2. 促进和抑制钙吸收的因素3. 钙缺乏的危害、缺乏病常见症状与体征4. 评价钙营养状况的常用方法5. 膳食钙的参考摄入量6. 钙的主要食物来源三、磷、镁1. 磷和镁的生理功能2. 磷和镁的主要食物来源3. 膳食磷和镁的膳食参考摄入量四、铁1. 铁在体内的存在形式:血红素铁和非血红素铁2. 铁的主要生理功能3. 促进和抑制铁吸收的因素4. 体内缺铁时,铁损耗的三个阶段5. 铁膳食参考摄入量6. 评价铁营养状况的常用指标7. 铁的主要食物来源五、碘1. 碘的主要生理功能2. 碘缺乏和过量的主要危害3. 碘膳食参考摄入量4. 碘的主要食物来源六、锌1. 锌的主要生理功能2. 锌缺乏的常见体征3. 促进和抑制锌吸收利用的因素4. 锌膳食参考摄入量5. 评价锌营养状况的常用指标6. 含锌丰富的食物七、硒1. 硒的主要生理功能2. 硒缺乏与相关地方病3. 评价硒营养状况的常用指标4. 硒膳食参考摄入量5. 含硒丰富的食物第五章常量元素与微量元素八、铜、铬、钼、氟1. 主要生理功能2. 缺乏与过量的主要危害 12第六章维生素一、概述1. 维生素的分类:脂溶性维生素和水溶性维生素2. 维生素的性质:脂溶性维生素和水溶性维生12素的性质二、维生素A 1. 维生素A:视黄醇当量、维生素A原、β-胡萝卜素与维生素A转化关系2. 维生素A的主要生理功能3. 维生素A缺乏病的主要症状与体征4. 维生素A营养状况评价常用指标5. 维生素A的膳食参考摄入量6. 维生素A和β-胡萝卜素的主要食物来源三、维生素D 1. 维生素D的主要生理功能2. 维生素D缺乏所引起的疾病3. 评价维生素D营养状况的指标4. 人体维生素D的来源,单位换算四、维生素E 1. 维生素E的主要生理功能2. 维生素E膳食参考摄入量3. 维生素E的主要食物来源,单位换算五、维生素B1 1. 维生素B1的性质和主要生理功能2. 维生素B1缺乏的主要表现3. 维生素B1营养状况评价常用指标4. 维生素B1膳食参考摄入量5. 维生素B1的主要食物来源六、维生素B2 1. 维生素B2的性质和主要生理功能2. 维生素B2缺乏的主要表现3. 维生素B2营养状况评价常用指标4. 维生素B2膳食参考摄入量5. 维生素B2的主要食物来源七、维生素B6 1. 维生素B6的主要性质、主要生理功能2. 维生素B6主要食物来源八、烟酸 1. 烟酸的性质、主要生理功能2. 烟酸缺乏所引起的疾病3. 烟酸的食物来源九、叶酸 1. 叶酸的性质、主要生理功能、叶酸缺乏的危害、叶酸当量的概念2. 叶酸膳食参考摄入量3. 评价叶酸营养状况的常用指标4. 富含叶酸的食物十、维生素B12 1. 维生素B12的主要生理功能、缺乏的主要表现、成人维生素B12的适宜摄入量2. 维生素B12的主要食物来源十—、维生素C 1. 维生素C的性质、主要生理功能2. 维生素C缺乏的主要表现3. 评价维生素C营养状况常用指标4. 维生素C的膳食参考摄入量5. 维生素C的主要食物来源第七章一、水 1. 正常人每日水的需要量 42. 人体水平衡及其调节3. 水生理功能与缺乏的危害 水及其他膳食成分二、膳食纤维1. 膳食纤维的概念2. 膳食纤维的主要类别和生理功能3. 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第四篇 食物营养与食品卫生章 节 教学内容 主要学习内容和知识点培训 学时第一章植物性食物的营养价值一、谷类二、豆类及其制品三、蔬菜类 四、水果类1. 谷类定义和分类,主要的组成成分、营养特点及合理利用2. 豆类定义和分类,主要的组成成分、营养特点,豆类及其制品的合理利用3. 蔬菜定义和分类,主要的组成成分、营养特点及合理利用4. 水果定义和分类,主要的组成成分、营养特点及合理利用5. 其他植物性食物的营养特点及合理利用 4第二章动物性食物的营养价值一、畜禽肉 二、蛋类及蛋 制品三、水产类 四、乳类及其 制品1. 畜禽肉分类,主要的组成成分、营养特点及合理利用2. 蛋类分类,主要的组成成分、营养特点,及合理利用3. 水产品分类,主要的组成成分、营养特点及合理利用4. 乳及乳制品分类,主要的组成成分、营养特点及合理利用5. 其他动物性食物的营养特点及合理利用 4第三章 食用油脂一、食用油脂的分类和组成二、食用油脂的合理利用三、常见油脂的深加工制品 1. 食用油脂的分类2. 动物性油脂和植物油脂肪酸组成和营养特点3. 功能性油脂的营养特点4. 常见食品工业用油的种类和应用5. 起酥油、人造奶油的特点和应用6. 食用特性及合理利用3第四章调味品及其他食品的营养价值 一、盐、酱油、醋二、酒、茶、咖啡三、其他 1. 调味品的分类2. 盐、酱油、醋的食用特性及合理利用3. 酒、茶、咖啡的食用特性及合理利用2第五章食物营养评价一、食物的营养评价的原则和基本方法二、食物营养的1. 食物成分表的基本内容及应用2. 食物营养评价的基本方法(能量密度、食物利用率、食物营养质量指数、生糖指数等)3. 营养标签的设计与制作6整体评价三、食品营养标签4.营养声称和健康声称的基本原则第六章食品污染及其预防一、生物性污染及其预防二、化学性污染及其预防(一)生物性污染及其预防1.常见的生物性污染类型2.食品腐败变质的概念、原因、过程、鉴定指标、卫生学意义及控制措施3.食品细菌污染指标及其卫生学意义:细菌总数、大肠菌群的概念和卫生学意义4.真菌与真菌毒素污染及其预防:黄曲霉毒素的来源、毒性作用、易受污染的食品、预防控制措施(二)化学性污染及其预防1.农药污染的途径、对人体的危害及其预防措施2.有毒金属污染的途径、对人体的危害及其预防措施3.N—亚硝基化合物的合成及其影响因素、对人体的危害及其预防措施4.多环芳烃类、杂环胺化合物的污染来源、对人体的危害及其预防措施5. 食品添加剂及包装材料的分类、主要污染及预防措施8第七章各类食品的卫生要求一、植物性食物二、动物性食物三、其他常见植物性食物(粮谷类、蔬菜和水果)、动物性食物(鱼、禽蓄肉、蛋、奶类)、冷饮和罐头食品的主要卫生问题及卫生要求2第八章食物中毒及其预防一、概述二、细菌性食物中毒三、有毒动植物中毒四、化学性食物中毒五、食物中毒的调查处理(一)食物中毒的概念、特点和分类1.细菌性食物中毒的种类、流行病学特点、发病机理、中毒表现和预防措施2.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变形杆菌、致病性大肠杆菌、空肠弯曲菌和肉毒梭菌食物中毒的病原、临床表现、中毒食物和预防措施(二)河豚鱼、毒蕈、含氰甙类植物、四季豆等中毒的毒性物质、中毒表现和预防措施(三)食物中亚硝酸盐、砷化物、有机磷农药的来源、中毒表现、急救处理方法及预防措施(四)食物中毒调查的主要内容和方法6 第五篇人类营养章节教学内容主要学习内容和知识点培训学时第一章一、孕妇营养与(一)孕妇营养与膳食7孕妇乳母营养与膳食膳食二、乳母营养与膳食1. 孕期生理特点2. 孕期营养需要及膳食参考摄入量3. 孕期膳食指导(二)乳母营养与膳食l. 产褥期的营养需要与母体健康2. 乳母营养状况对乳汁分泌的影响3. 乳母膳食参考摄入量和膳食指导第二章婴幼儿营养与科学喂养一、婴儿营养与科学喂养二、幼儿营养与膳食(一)婴儿营养与科学喂养1.婴儿的发育特点和营养需要2.母乳喂养:母乳的营养特点及母乳喂养的优点3.人工喂养与婴儿配方食品:常见婴儿代乳品的种类4.婴儿辅助食品:添加辅助食品的时间和原则(二)幼儿营养与膳食1.幼儿期生长发育特点和营养需要2.幼儿的膳食:幼儿食物选择的基本原则和幼儿膳食的基本要求5第三章学龄前儿童营养与膳食一、学龄前儿童的生理特点二、学龄前儿童的营养需要及平衡膳食要求1. 学龄前儿童生长发育特点和营养需要2. 学龄前儿童的膳食:学龄前儿童食物选择的基本原则和膳食的基本要求3. 学龄前儿童的常见营养问题(缺铁性贫血、佝偻病、锌缺乏、VA缺乏)及预防5第四章学龄儿童与青少年的营养和膳食一、学龄儿童与青少年的营养需要二、学龄儿童及青少年的膳食指导1. 学龄儿童和青少年生长发育特点和营养需要2. 学龄儿童和青少年的膳食:学龄儿童和青少年食物选择的基本原则及膳食的基本要求3. 学龄儿童和青少年的常见营养问题(营养缺乏和过剩)及预防5第五章中老年人营养与膳食一、中老年人的生理特点二、中老年人特殊营养需要(一)中老年人的生理特点(二)中老年人营养需要与膳食指导1.中老年人的特殊营养需要2.中老年人的膳食指导(三)中老年人常见营养问题(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动脉硬化、骨质疏松等)及预防7第六章特殊环境与特种作业人群营养与膳食一、高、低温环境人群营养与膳食二、高原缺氧环境人员的营养与膳食三、其他特殊环境人员的营养与膳食1. 高温环境人群营养需要(水、无机盐、水溶性维生素)与膳食指导2.低温环境人群营养需要(宏量营养素、微量元素)与膳食指导3.高原缺氧环境人员的营养需要与膳食指导4.接触电离辐射人员的需要与膳食指导5.接触化学毒物人员的需要与膳食指导3第六篇公共营养章节教学内容主要学习内容和知识点培训学时第一章概论一、公共营养的概念和历史二、公共营养的目的与内容三、公共营养的现状与发展趋势1.公共营养的概念和特点2.公共营养的工作目的和工作内容3.公共营养的地位与作用4.中国的公共营养现状和成就5.公共营养的发展趋势2第二章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一、概述二、需要量与摄入量三、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四、用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评价膳食五、用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计划膳食(一)营养素需要量和每日膳食中营养素供给量(RDA):生理需要量、RDA的概念、研究方法、人群营养素需要量分布曲线、RDA应用范围(二)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Is)1.RDA应用局限性、RDA与DRIs区别2.中国的DRIs:EAR、RNI、AI和UL的概念、确定方法3.能量推荐摄入量的特点(三)DRIs的应用1. 应用DRIs评价个体能量和营养素摄入量2.应用DRIs评价群体能量和营养素摄入量3. 应用DRIs计划个体和群体膳食的方法3第三章膳食结构与膳食指南一、中国居民的膳食结构二、膳食指南和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三、常见慢性病膳食指导(一)膳食结构1.膳食结构的基本概念、不同类型膳食结构的特点2.中国居民传统的膳食结构特点3.中国居民的膳食结构现状及变化趋势4.当前中国居民的膳食营养状况和存在的主要问题(二)膳食指南和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1.膳食指南的概念和发展历史2.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主要内容、特点和应用3.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概念、主要内容、应用原则4.防治常见慢性病的膳食指导原则4第四章营养配餐与食谱编制一、概述二、营养食谱的编制(一)营养配餐1.营养配餐的概念、目的和意义2.营养配餐的理论依据:DRIs、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和平衡膳食宝塔、食物成分表、平衡膳食理论3.营养配餐的现状(二)食谱编制1. 幼儿园食谱的编制原则82. 学生营养餐的原则和标准3. 集体食堂食谱编制原则和管理(二)食谱的评价与调整1.食谱评价原则和方法2.食物交换份法制定营养食谱3.特殊食谱编制:高钙食谱、高纤维食谱、低钠和低脂肪食谱等编制第五章营养调查与评价一、膳食调查与评价二、体格测量指标与评价三、实验室检查四、常见营养缺乏病症状和体征辨别(一)膳食调查与评价1.膳食调查的目的和意义2.膳食调查的方法及优缺点:称量法、记帐法、24小时膳食回顾法、食物频数法3.膳食调查结果的计算与评价(二)体格测量指标与评价1.体格测量常用指标测量和计算:身高、体重、上臂围、头围、皮褶厚度、腰围、臀围、体质指数、体脂含量、腰臀比等2.体格测量结果的评价(三)实验室检查1. 生物样品的收集和保存2. 营养调查中常用的实验室检测指标(四)常见营养缺乏病症状和体征辨别(五)营养状况综合评价8第六章营养教育一、概述二、营养教育相关理论三、营养教育的方法利步骤(一)营养教育概述:营养教育的概念、目的、意义和主要内容(二)营养教育相关理论:1.健康传播概念、健康传播理论2.传播的分类3.营养教育相关理论:知信行理论模式、健康信念模式、计划行为理论模式(三)营养教育的方法与步骤1.营养教育计划的设计2.营养教育计划的实施方法3.营养教育效果评价5第七章营养健康管理一、营养与健康档案信息收集二、营养与健康档案建立和管理三、营养干预方案的设计和实施1.建立人体营养健康数据库目的和意义2.社区调查的方法3. 调查表的设计原则与方法4. 数据分析和整理5. 健康档案的管理6. 营养干预的原则、方法与评价6第八章培训与管理一、培训方案制定二、培训实施三、效果评价1. 培训材料选择2. 人员培训3第七篇营养强化与保健食品章节教学内容主要学习内容和知识点培训学时第一章营养强化食品一、概述二、食物强化载体与强化剂的选择三、营养强化剂的用量依据四、食品强化技术1.改善我国居民营养缺乏与过剩的措施2.食品营养强化的概念及意义3.对食物营养强化的基本要求4.食物载体的选择标准5.强化营养素常用的食物载体6.选择营养强化剂的基本要求7.常用的食品强化剂8.确定营养强化剂用量的主要依据9.强化剂用量与载体食物食用量的关系10.营养强化常用的混合技术11.强化工艺的关键点12. 常见强化食品5第二章营养素补充剂一、概述二、营养素补充剂设计三、营养素补充剂应用原则1.营养素补充剂定义2. 营养素补充剂发展历史和现状3. 营养素补充剂的管理和相关法规4. 营养素补充剂的配方设计5.营养素补充剂剂型和工艺选择6. 营养素补充剂适宜人群7.营养素补充剂选择原则和注意事项4第三章保健食品一、概述二、我国保健食品的功能范围及适用人群三、保健食品常用的功效成分四、保健食品常用中草药原料五、保健食品的研发与评价六、我国保健食品的管理和基本要求1.保健食品的定义2.保健食品的发展历史与现状3.我国保健食品的特点和基本要求4. 我国保健食品的功能范围5. 我国保健食品的适用人群6. 蛋白质、多肽和氨基酸7.具有保健功能的碳水化合物8. 功能性脂类成分9. 黄酮、多酚、有机硫类化合物10.益生菌及发酵制品11. 药食两用食物12. 保健食品常用中草药13. 禁用于保健食品的中草药14. 保健食品的配方设计15.保健食品剂型和工艺选择16.保健食品的加工技术17. 保健食品的功能评价18. 保健食品的安全性评价19. 中国保健食品管理的主要法规20. 我国保健食品的申报程序和技术要求8第八篇常见食品加工技术及其对营养素的影响章节教学内容主要学习内容和知识点培训学时第一章食品加工一、食品保藏与保鲜技术二、常见食品加工技术1.食品保藏的概念、种类及方法2.食品保鲜的概念、种类及方法3. 食品的浓缩技术4. 食品的微波与远红外加工技术5. 食品的膨化技术6. 食品的超临界萃取分离技术7. 食品发酵技术8. 酶处理技术6第二章烹饪一、绪论二、烹饪原料三、烹饪技术四、烹饪与食物营养1. 烹饪的概念及中国烹饪的特点2. 烹饪原料的分类3. 烹饪原料质量鉴别的方法4. 烹饪原料的初加工5. 水加热处理的种类与方法6. 油加热处理的种类与方法7. 汽蒸热处理的概念和方法8. 调味的原则与方法9. 合理营养的烹饪原则10. 烹凋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有害物质11. 各种烹凋方法对营养素的影响12. 减少营养素损失的措施4注:1. 画线部分为重点掌握内容2. 实习操作内容约50学时,具体参照实习操作手册读书的好处1、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公共营养师(基础知识)----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组织编写(第二版)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出版目录----《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第一章公共营养师的职业道德第一节职业道德基本知识第二节公共营养师职业守则第二章医学基础第一节人体解剖生理基础第二节食物消化吸收第三节不同人群的生理特点第三章营养学基础第一节营养学概论第二节能量及宏量营养素第三节矿物质第四节维生素第五节水第六节膳食纤维第四章食物营养基础第一节植物性食物的营养价值第二节动物性食物的营养价值第三节油脂和调味品的营养价值第四节饮料和茶第五节营养强化和保健食品第六节常见的食品保藏和加工技术第五章膳食营养指导第一节膳食营养指导和管理概论第二节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的应用第三节膳食结构与膳食指南第六章人群营养第一节孕妇营养第二节乳母营养第三节婴儿营养第四节幼儿营养第五节学龄前儿童营养第六节学龄儿童与青少年营养第七节老年人营养第七章营养教育和社区营养管理基础第一节营养教育第二节社区营养管理第三节营养缺乏病预防第四节膳食营养与慢性疾病预防第八章食品卫生基础第一节食品污染及其预防第二节各类食品的卫生要求第三节食物中毒及其预防和管理第九章相关法律、法规第一节《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二节《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标准》相关知识第三节食品营养标签管理第四节营养管理相关法规参考文献公共营养师(国家职业资格四级)----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组织编写(第二版)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出版目录----《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第一章膳食调查和评价第一节食物摄入量调查学习单元1 食物重量的估计学习单元2 《食物成分表》的应用学习单元3 食物可食部和废弃率的计算学习单元4 食物生熟重量比值的换算方法学习单元5 称重记录表的设计学习单元6 膳食调查----称重法第二节膳食调查结果计算与评价学习单元1 膳食中各类食物摄入量的计算学习单元2 一份菜肴营养素摄入量的计算学习单元3 一日膳食中能量和主要营养素的计算思考题第二章人体营养状况测定和评价第一节人体营养状况测定学习单元1 成人身高及体重的测量学习单元2 成人体格围度的测量学习单元3 儿童身高、坐高及体重的测量学习单元4 儿童体格围度的测量学习单元5 体格测量调查表的填写第二节常见生物样品的收集和保存学习单元头发和尿液样品的收集和保存第三节营养不良的症状和体征判别学习单元1 成人消瘦的判断学习单元2 成人超重和肥胖的判断学习单元3 儿童体格发育的评价(一)----评价指标的计算学习单元4 儿童体格发育的评价(二)----常见指标的应用和评价学习单元5 儿童发育迟缓的判断思考题第三章膳食指导和评估第一节营养需要和食物种类确定学习单元1 确定成人的营养需要学习单元2 食物营养类别识别学习单元3 成人食物选择和用量的计算第二节食谱编制学习单元1 确定成人主食用量学习单元2 确定成人副食用量学习单元3 成人一餐食谱编制学习单元4 成人一日食谱编制第三节食谱调整和评价学习单元1 食谱能量调整学习单元2 能量----价格调整学习单元3 食谱脂肪评价学习单元4 食谱美味调整和评价学习单元5 食物交换份法思考题第四章食品营养评价第一节食品样品收集和标签解读学习单元1 食品样品的收集和保存学习单元2 食品标签和配料解读学习单元3 营养标签解读学习单元4 食品添加剂的功能第二节食品营养价值分析学习单元1 食品加工过程学习单元2 食品感官检验学习单元3 粮油制品营养价值的评价学习单元4 乳品营养价值的评价学习单元5 饮料的营养价值和评价思考题第五章社区营养管理和营养干预第一节营养与健康信息的收集学习单元1 访谈和调查表填写学习单元2 入户动员第二节营养与健康档案的建立和管理学习单元1 数据资料的录入学习单元2 数据的验证与核对思考题附录附录1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07)》附录2 中国儿童青少年零食消费指南(2008)附录3 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服务规范附录4 成人体质指数表附录5 随机数字表附录6 世界卫生组织儿童生长发育评价的体重和身高标准参考文献公共营养师(国家职业资格三级)----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组织编写(第二版)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出版目录----《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第一章膳食调查和评价第一节食物摄入量调查学习单元1 膳食摄入量调查----24H回顾法学习单元2 膳食摄入量调查---- 24H回顾和膳食史结合方法学习单元3 膳食摄入量调查----记账法学习单元4 膳食摄入量调查----称重记账法第二节膳食调查结果的计算与评价学习单元1 膳食结构分析与评价学习单元2 膳食能量摄入量计算与评价学习单元3 膳食营养素计算与评价学习单元4 膳食调查结果计算与分析学习单元5 数据库的建立和结果保存学习单元6 人群膳食调查报告的撰写学习单元7 膳食调查方法应用练习思考题第二章人体营养状况测定和评价第一节人体体格测量学习单元1 体格测量的标准化学习单元2 婴幼儿身长、头顶至臀长、头围、胸围和体重的测量学习单元3 上臂围和皮褶厚度的测量第二节常见生物样品的收集和保存学习单元1 尿液样品的收集和保存(24H尿样)学习单元2 粪便的收集和保存学习单元3 血样的收集和保存第三节营养不良的症状和体征判别学习单元1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判断学习单元2 营养性贫血的判断学习单元3 维生素A缺乏的判断与评价学习单元4 骨软化病(维生素D缺乏)的判断与评价学习单元5 儿童佝偻病的判断与评价学习单元6 维生素C缺乏的判断与评价学习单元7 维生素B2缺乏的判断与评价学习单元8 锌缺乏的判断与评价思考题第三章营养咨询和教育第一节营养与食品安全知识咨询学习单元1 食品选购指导学习单元2 烹饪营养的指导学习单元3 平衡膳食测评学习单元4 膳食纤维摄入量的评估学习单元5 健康生活方式测评学习单元6 体力活动水平测试学习单元7 家庭食物中毒及其预防第二节营养教育学习单元1 家庭食品安全教育学习单元2 食品卫生检验问题解答学习单元3 体重控制的营养教育学习单元4 平衡膳食的营养教育学习单元5 科普文章的编写思考题第四章膳食指导和评估第一节营养和食物需要目标设计学习单元1 儿童膳食能量和营养目标设计学习单元2 个体膳食目标设计学习单元3 均匀性群体膳食营养目标设计第二节食谱编制学习单元1 个体营养食谱编制学习单元2 幼儿园食谱编制学习单元3 学校营养食谱的设计学习单元4 大学生食堂食谱的编制第三节食谱营养评价和调整学习单元1 食谱餐次比例和修改学习单元2 膳食蛋白质和脂肪调整学习单元3 膳食蛋白质互补的原则和评价学习单元4 个体食谱的综合分析和评价学习单元5 群体食谱编制和评价思考题第五章食品营养评价第一节食品营养标签的制作学习单元1 谷类产品分析计划的制订学习单元2 液态奶的营养标签制作学习单元3 饼干的营养标签制作学习单元4 产品说明书的制作第二节食品营养价值分析学习单元1 食品能量密度和营养质量指数评价方法学习单元2 食物蛋白质质量评价学习单元3 食物蛋白质互补作用评价学习单元4 食物碳水化合物评价----血糖生成指数学习单元5 食物脂肪评价—脂肪酸比例第三节食品营养资料编辑学习单元1 产品宣传资料的编写学习单元2 市场需求调查以及调查表设计学习单元3 市场调查报告的撰写思考题第六章社区营养管理和营养干预第一节营养与健康信息的收集学习单元1 专项调查表编制学习单元2 综合信息调查表的编制学习单元3 社区卫生基本资料的收集第二节营养与健康档案的建立和管理学习单元1 个人健康档案的建立学习单元2 人群基本资料的计算分析第三节营养干预方案设计和实施学习单元1 社区营养干预方案设计学习单元2 普通人群运动方案设计和运动能量消耗指导思考题附录附录1 能量和蛋白质的RNI S 及脂肪供能比附录2 常量和微量元素的RNI S或AI S附录3 脂溶性和水溶性维生素的RNI S或AI S附录4 营养改善工作管理办法参考文献公共营养师(国家职业资格二级)----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组织编写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出版目录----《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第一章膳食调查和评价第一节食物摄入量调查学习单元1 食物频率法调查表的设计学习单元2 膳食调查----食物频率法第二节膳食营养素摄入量计算和评价学习单元1 个体食物频率法调查资料的计算学习单元2 群体食物频率法调查资料的计算学习单元3 定量频率法摄入量的计算第三节食物频率法调查报告的撰写学习单元1 膳食资料的分析和评价学习单元2 撰写食物频率法调查报告思考题第二章人体营养状况测定和评价第一节人体体格测量和监测学习单元1 孕妇的体格测量学习单元2 青少年身高和体重的监测学习单元3 儿童身高和体重的监测第二节实验室指标收集和判断学习单元1 血液中营养相关指标的分析学习单元2 尿液中营养相关指标的分析学习单元3 头发中营养指标的分析第三节营养不良的症状和体征判别学习单元1 碘营养缺乏状况评价学习单元2 硒营养缺乏状况评价学习单元3 氟营养缺乏状况评价学习单元4 氟过量评价学习单元5 烟酸营养缺乏状况评价学习单元6 个体营养状况综合评价思考题第三章营养咨询和教育第一节营养与食品安全知识咨询学习单元1 母乳喂养指导学习单元2 人工喂养指导学习单元3 孕妇营养状况评价学习单元4 中老年人营养状况评价和指导第二节营养与食品安全知识教育学习单元1 演讲的技巧学习单元2 营养教育平面媒体材料制作学习单元3 媒体教育资料的评价思考题第四章膳食指导和评估第一节营养目标确定和食谱编制学习单元1 婴儿营养需要估计学习单元2 幼儿营养目标确定及食谱编制学习单元3 孕妇营养素需要量确定及食谱编制学习单元4 乳母营养目标确定及食谱编制第二节食谱营养评价和调整学习单元1 幼儿食谱营养评价和调整学习单元2 老年人食谱营养评价和调整思考题第五章食品营养评价第一节食品营养评价学习单元1 食品营养标签的核对和评价学习单元2 营养素补充剂评价第二节食品营养价值分析学习单元1 谷类食品强化剂的选择学习单元2 食品营养强化载体第三节食品营养资料编写学习单元1 食品营养强化的研发资料编写学习单元2 强化食品研发资料的编写思考题第六章社区营养管理和营养干预第一节营养与健康信息收集学习单元1 食品相关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信息收集学习单元2 食物中毒事件信息上报程序第二节营养与健康档案建立和管理学习单元1 社区人群营养与健康档案数据库建立学习单元2 膳食与健康危险因素评估第三节营养干预方案设计和实施学习单元1 营养干预措施的选择学习单元2 30天运动与膳食结合的能量消耗和健身方案制定学习单元3 营养干预计划和实施方案的制订第四节营养干预方案效果分析和评价学习单元1 营养干预形成评价和过程评价学习单元2 营养干预的效果评价思考题第七章培训和管理第一节培训学习单元1 专项公共营养师培训计划编制学习单元2 公共营养师教学和培训第二节指导学习单元1 公共营养师业务实习指导学习单元2 案例教学法思考题附录附录1 维生素和矿物质使用量附录2 营养声称的使用准则附录3 个人健康及生活方式信息表附录4 《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2007版参考文献。
第一篇第一章人体构成及食物的消化吸收第一节人体构成一、原子水平人体内含有60余种元素:C、H、O、N占96%,其余大多数我们称为微量元素。
二、分子水平构成人体最重要的化学分子是生物大分子(蛋白质、核酸、糖类、脂类),另外人体也离不开水,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三、细胞水平细胞是生物体最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四、组织水平在组织细胞水平,人体是由组织、器官及系统构成的。
五、整体水平从整体水平上看,人体各部分间呈现稳定的定量关系。
第二节消化与吸收一、消化1.概念:食物在消化道内被分解为可吸收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
2.方式:机械性消化:通过消化道的运动,将食物研磨,并使之与消化液充分混合、搅拌,并向消化道的远端推送的过程。
化学性消化:通过消化液中的各种消化酶的作用,分别分解蛋白质、脂肪和糖类等大分子物质,使之成为可吸收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
3.正常情况下,这两种消化方式同时进行,互相配合。
二、吸收1.概念:食物经过消化后的小分子物质,以及维生素、无机盐和水通过消化道粘膜,进入血液和淋巴液的过程。
2.消化和吸收是两个相辅相成、紧密联系的过程。
不能被消化和吸收的食物残渣,最终形成粪便,排出体外。
三、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一)口腔:消化过程是从口腔开始的。
1.唾液腺:腮腺、颌下腺、舌下腺及小唾液腺;2.唾液:就是由以上唾液腺分泌的一种混合液,为无味的粘稠液体。
性质:无色透明低渗液体,pH约7.0,分泌量1~1.5L/d成分:99%水、无机物(Na+、K+、Ca2+、Cl-、HCO3-、硫氰酸盐等)、有机物(粘蛋白、唾液淀粉酶、舌脂酶、溶菌酶、IgA、乳铁蛋白等)、一些气体分子(O2、N2、CO2);3.唾液的作用①湿润口腔和食物,便于说话和吞咽②溶解食物,品尝食物味道③清洁保护口腔:唾液可冲洗和稀释进入口腔的有害物质;富含脯氨酸的蛋白质可保护牙釉质和与有害鞣酸结合的作用。
④抗菌作用:唾液中的溶菌酶、IgA、硫氰酸盐、乳铁蛋白等具有杀菌或抑菌作用。
公共营养师培训课件(全套教案)第一章:营养基础知识1.1 营养概述营养的定义和重要性营养素的分类和作用1.2 人体营养需求能量和营养素的日需量营养素的食物来源1.3 食物营养成分表食物中的主要营养成分如何阅读营养成分表1.4 膳食指南膳食指南的基本原则膳食指南的应用和实施第二章:膳食营养与健康2.1 膳食结构与健康膳食结构的分类和特点膳食结构与慢性病的关联2.2 膳食平衡膳食平衡的概念和重要性如何实现膳食平衡2.3 膳食营养与慢性病的预防膳食营养与心血管疾病膳食营养与肥胖和糖尿病的预防2.4 特殊人群的营养需求孕妇、乳母的营养需求老年人的营养需求第三章:营养与疾病3.1 营养与疾病的关系营养不良与疾病的关系营养过剩与疾病的关系3.2 营养与癌症膳食营养与癌症的关联营养预防癌症的策略3.3 营养与免疫系统营养素对免疫力的影响膳食与免疫力的关系3.4 营养干预与疾病康复营养干预在疾病康复中的作用营养干预的策略和方法第四章:营养评估与监测4.1 营养评估的方法膳食回顾法24小时尿液法4.2 营养监测工具食物频率问卷膳食日记4.3 人体测量学指标身高、体重、BMI的测量和计算腰围、臀围的测量和意义4.4 营养状况评估与分析营养不良的评估指标营养过剩的评估指标第五章:营养干预与食谱设计5.1 营养干预的基本原则个体化原则目标明确原则5.2 营养干预的方法营养咨询与指导营养教育5.3 食谱设计的基本原则营养均衡原则口味和食物多样性原则5.4 食谱设计的步骤收集个人基本信息和需求计算能量和营养素的供给量选择合适的食材和食物搭配第六章:膳食营养与慢性疾病6.1 心血管疾病营养干预心血管疾病的营养风险因素心脏健康食谱设计原则6.2 糖尿病营养干预糖尿病的营养管理低糖饮食食谱设计6.3 肥胖的营养干预肥胖的营养风险因素健康体重减轻食谱设计6.4 慢性肾病营养干预慢性肾病的营养管理肾功能不全饮食食谱设计第七章:特殊人群营养7.1 孕妇营养孕妇的营养需求孕妇膳食指南7.2 哺乳期妇女营养乳母的营养需求乳母膳食指南7.3 儿童和青少年营养儿童营养需求与成长发育青少年膳食指南7.4 老年人营养老年人的营养需求老年人膳食指南第八章:营养与食品安全8.1 食品安全基本知识食品污染的类型与来源食品安全的风险评估和管理8.2 食品标签解读食品标签的主要内容如何解读食品标签8.3 营养与食品添加剂食品添加剂的类型与作用食品添加剂的安全使用8.4 营养与食品安全实践食品采购与储存食品烹饪与安全第九章:营养与运动9.1 营养与运动的关系运动与能量代谢营养素对运动性能的影响9.2 运动营养补剂运动营养补剂的类型运动营养补剂的使用指南9.3 运动饮食计划设计运动前、中、后的饮食安排不同类型运动的饮食需求9.4 运动与健康体重管理运动在体重管理中的作用运动与健康体重管理的策略第十章:营养咨询与教育10.1 营养咨询流程营养咨询的准备与评估营养咨询的实施与跟进10.2 营养教育方法营养教育的目标与原则营养教育的形式与技巧10.3 营养传播材料制作营养传播材料的设计要点营养传播材料的推广策略10.4 营养与健康促进项目营养健康促进项目的策划与管理营养健康促进项目的评估与改进第十一章:临床营养治疗11.1 营养治疗的基本原则营养治疗的目标和原则营养治疗的实施步骤11.2 营养支持的类型完全营养支持部分营养支持11.3 营养治疗的应用重症患者的营养治疗肿瘤患者的营养治疗11.4 营养治疗的管理营养治疗的监测与评估营养治疗团队的合作第十二章:营养与生命周期12.1 婴儿期营养婴儿的营养需求母乳喂养与配方奶的选择12.2 幼儿和儿童营养幼儿和儿童的营养需求幼儿和儿童的膳食指南12.3 青春期营养青春期的营养需求青春期膳食指南12.4 生命周期中的特殊时期营养经期和备孕期营养更年期和老年期营养第十三章:食物过敏与营养13.1 食物过敏的基本知识食物过敏的定义和原因常见食物过敏原13.2 食物过敏的诊断与评估过敏症状的识别过敏原检测方法13.3 食物过敏的饮食管理避免过敏原的饮食策略替代食材的选择与应用13.4 食物过敏与营养不良的预防食物过敏与营养不良的关联食物过敏者的营养支持第十四章:营养与心理健康14.1 营养与心理健康的关系营养素对心理健康的影响膳食与心理健康的关联14.2 营养干预与心理健康抑郁症和焦虑症的营养干预营养补充剂在心理健康中的应用14.3 压力管理和营养压力与营养的关系压力管理中的营养策略14.4 睡眠与营养睡眠与营养的关系促进良好睡眠的饮食建议第十五章:专业实践与案例分析15.1 公共营养师的工作职责公共营养师的角色与职责公共营养师的职业发展15.2 营养案例分析营养案例的收集与整理营养案例的分析与解决15.3 公共营养项目策划与管理公共营养项目的目标与原则公共营养项目的实施与评估15.4 专业实践与反思公共营养师的专业实践公共营养师的职业发展与反思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理解营养的基本概念、膳食指南、营养评估方法、营养干预策略、食谱设计原则、特殊人群营养需求、食品安全与营养、运动与营养、营养咨询与教育、临床营养治疗、生命周期中的营养需求、食物过敏与营养、心理健康与营养、专业实践和案例分析等。
公共营养师初级培训教材公共营养师是专门为公众和社会提供相关营养健康服务的专业人员,他们的工作涉及到食物的营养价值、饮食习惯的影响以及合理膳食的推广等方面。
本教材旨在培养初级公共营养师的基本能力,使其能够为广大群众提供正确的营养咨询和饮食指导。
二、营养基础知识1. 营养学概述营养学是研究人体对食物所需营养物质的摄入、消化、吸收、利用和代谢的科学。
了解营养学基本概念和原理对于公共营养师至关重要。
2. 营养素分类与功能根据人体对营养物质的需要,营养素可分为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
不同营养素在人体中发挥着不同的功能,公共营养师需了解其作用以及日常摄入量的建议。
3. 饮食指南与膳食平衡了解不同群体的膳食指南和膳食平衡是公共营养师为他们提供饮食指导的基础。
掌握如何根据不同人群的特点制定合理膳食计划是公共营养师的重要职责之一。
三、营养与健康1. 营养与常见疾病关系不良的饮食习惯与多种疾病存在密切关系。
了解不同营养素与常见疾病之间的关联对于公共营养师提供针对性的饮食咨询具有重要意义。
2. 公共营养与儿童健康儿童期是人体生长发育最快的阶段,饮食习惯的培养对儿童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公共营养师需了解儿童饮食需求和膳食指导原则,为儿童提供全面的营养指导。
四、饮食习惯与营养宣传1. 饮食文化与饮食习惯不同地域、民族的饮食文化和饮食习惯存在差异,公共营养师需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饮食宣传和指导策略。
2. 营养宣传与教育公共营养师需要掌握合适的宣传和教育手段,向公众传递正确的营养知识。
借助科技手段,如社交媒体和宣传视频等,提高宣传效果并提升公众对营养的认知。
五、公共营养师的职业道德与素养1. 职业道德规范作为公共营养师,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包括保守客户信息、尊重客户隐私、不利用职务谋取私利等方面。
2. 沟通与协作能力公共营养师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与协作能力,能够与不同人群有效地交流和合作,达到更好的饮食指导效果。
公共营养师培训课件(全套教案)第一章:营养基础知识1.1 营养概述介绍营养的定义、重要性以及营养与健康的关系。
解释营养的基本概念,包括营养素、膳食和营养状况。
1.2 营养素概述营养素的分类和作用,包括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
讲解各种营养素的生理功能、食物来源和摄入量。
1.3 膳食指南介绍膳食指南的概念和作用,如中国居民膳食指南。
解析膳食指南中的基本原则和建议,如平衡膳食、食物多样化等。
第二章:膳食营养与健康2.1 膳食评估讲解膳食评估的方法和工具,如膳食日记、膳食问卷等。
演示如何对个人膳食进行评估和分析。
2.2 营养与慢性疾病介绍慢性疾病与营养的关系,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肥胖等。
讲解慢性疾病的营养预防和治疗策略。
2.3 营养与特殊人群讨论特殊人群的营养需求,如孕妇、老年人、运动员等。
给出特殊人群的营养建议和注意事项。
第三章:营养与膳食计划3.1 膳食计划的基本原则讲解膳食计划的目的和方法,如平衡膳食计划、减重膳食计划等。
介绍膳食计划的基本原则,如能量平衡、营养素充足等。
3.2 膳食计划的制定演示如何制定个人膳食计划,包括食物选择、膳食搭配和餐次安排。
给出制定膳食计划时需要考虑的因素,如个人口味、生活习惯等。
3.3 食谱设计与评估讲解食谱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如营养均衡、食物多样化等。
演示如何评估食谱的营养价值,如营养素摄入量、能量摄入量等。
第四章:营养与食品安全4.1 食品安全概述介绍食品安全的概念和重要性,包括食品污染和食物中毒。
讲解食品安全的基本要求和措施,如食品储存、食品加工等。
4.2 食品营养标签解读解释食品营养标签的含义和作用,如营养成分表、营养声称等。
演示如何解读食品营养标签,判断食品的营养价值。
4.3 食品安全法规与标准介绍食品安全法规和标准的概念和重要性,如食品安全法、食品生产许可证等。
讲解食品安全法规和标准的基本要求和执行情况。
第五章:营养与健康教育5.1 健康教育概述介绍健康教育的概念和重要性,包括健康知识传播和行为改变。
第一章公共营养师职业道德第二章医学基础第一节人体解剖生理基础一、人体结构1。
细胞细胞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滑面内质网与糖原的合成和储存、类固醇物质的合成等功能相关。
细胞的基本活动现象是新陈代谢和兴奋性,兴奋性是指细胞刺激产生的反映并以生物电变化的方式反映出来.2.组织上皮组织由密集的上皮细胞和少量的细胞间质组成,具有保护、分泌、吸收和排泄等功能。
结缔组织可分为疏松结缔组织、致密结缔组织、脂肪组织、网状结缔组织、软骨、骨骼和血液。
根据肌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特点,可将肌组织分为骨骼肌、心肌和平滑肌。
神经组织由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组成。
神经胶质细胞分布于神经元之间,对神经元起支持、联系、营养、保护等作用。
3。
器官、系统和人体的分部人体包括运动、循环、呼吸、消化、泌尿、生殖、神经、内分泌和感觉器官九大系统。
二、运动系统组成及功能运动系统由骨、骨连接和骨骼肌组成1。
骨和骨连接骨由骨质、骨膜、骨髓及血管、神经构成。
三、消化系统组成及供能消化系统由消化管和消化腺组成.消化管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
消化腺包括唾液腺、肝、胰及消化管壁内的小腺体。
1。
消化管成人的小肠全长5-———7m,分为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三部分。
四、呼吸系统组成及功能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
五、循环系统组成及功能循环系统是进行血液循环的动力和管道系统,由心血管系统和淋巴系统组成。
1心血管系统正常人血浆的PH为7.35——-—7.45六、免疫系统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组成。
第二节食物消化吸收消化是指食物在物理或化学因素作用下,由大分子逐渐分解为小分子的过程。
吸收是指消化后的小分子被胃肠道吸收到体内为机体利用的过程。
一、食物的消化1。
口腔内消化唾液的作用:①湿润与溶解食物,以引起味觉②清洁和保护口腔③唾液中的蛋白可使食物合成食团,便于吞咽④唾液中的淀粉酶可对淀粉进行简单分解2。
胃内消化及吸收盐酸的作用:①激活胃蛋白酶原,并提供胃蛋白酶发挥作用所需的酸环境②一直和杀死随食物进入胃的细菌③盐酸进入小肠后能促进胰液、胆汁和小肠液的分泌④盐酸造成的酸环境,有助于小肠对铁和钙的吸收PH值0。
公共营养师课程内容第一节:营养学基础知识在公共营养师课程的第一节中,我们将介绍营养学的基础知识。
营养学是研究食物中所含营养物质对人体生理和代谢的影响的科学。
学习营养学的基础知识对于成为一名合格的公共营养师至关重要。
我们将首先介绍不同营养物质的分类和功能。
营养物质主要分为宏量营养素和微量营养素两大类。
宏量营养素包括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它们是人体所需的主要能量来源。
微量营养素包括维生素和矿物质,尽管人体所需量较少,但对于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维持同样不可或缺。
接下来,我们将详细讲解不同营养物质在人体中的作用和代谢过程。
例如,碳水化合物是人体主要的能量来源,能够通过新陈代谢产生葡萄糖供给各个组织。
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组织的基本单位,参与多种生物化学反应。
脂肪不仅是能量的储存形式,还参与维持细胞结构和合成激素等重要生理功能。
维生素和矿物质在人体中起着调节酶活性、维持骨骼健康和免疫功能等重要作用。
第二节:膳食指南与营养评估在公共营养师课程的第二节中,我们将介绍膳食指南与营养评估。
膳食指南是根据不同人群的营养需求,为公众提供科学合理的膳食建议。
了解膳食指南的制定原则和内容,对于公共营养师来说,是为人们制定个性化膳食计划的基础。
我们将详细介绍不同国家或地区的膳食指南,并对比它们的异同之处。
例如,美国的膳食指南强调平衡膳食和适量运动,而中国的膳食指南则注重谷物和蔬菜的摄入。
我们还将介绍如何根据不同人群的特点制定个性化膳食计划,包括婴儿、儿童、青少年、孕妇、老年人等不同年龄和生理状态的人群。
我们还将介绍营养评估的方法和工具。
营养评估是评估一个人或一个群体的营养状况,了解其膳食结构和营养摄入是否符合需求。
我们将介绍常用的营养评估方法,包括膳食记录、生物化学指标和体格检查等,以及如何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营养干预措施。
第三节:公共营养与健康促进在公共营养师课程的第三节中,我们将介绍公共营养与健康促进的重要性和方法。
公共营养是指通过改善整个社会或人群的饮食习惯和营养状况,预防和控制慢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