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史之新好莱坞电影精讲共31页
- 格式:ppt
- 大小:3.73 MB
- 文档页数:31
后经典好莱坞影片解析新好莱坞,即后经典好莱坞影片的集中反应与定义,它的历史背景是20世纪40年代始,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至60年代,美苏英以雅尔塔协议瓜分世界后,美国的实力和势力空前强大,在美国积极向全世界输出军事、政治文化甚至战争的同时,好莱坞也完成了它自身的巨大变革,成为美国全球战略、霸主战略———文化帝国主义的急先锋。
比起政治残酷的颜色革命和战争的血肉横飞,文化帝国主义拥有更多的隐蔽性,温和的侵略性,和软攻击力,但它的伤害力却是致命的,特别是当它披上了貌似道德和合法的外衣后,普通人就更难以在娱乐和意识形态方面予以区分、辨别和取舍———从欧亚到非洲的颜色革命就是美国文化帝国主义结出的累累硕果。
后经典好莱坞影片集中展现了文化帝国主义的功能、及特征。
在解读影片之前,我们有必要对文化帝国主义的本质及后经典影片中的文化帝国主义的主流价值予以阐释。
一、文化帝国主义的本质文化帝国主义是分娩于帝国主义的魔胎,二战后,随着全世界反帝反殖民运动的兴起,帝国主义开始将赤裸的军事侵略转化为对经济和文化的控制。
所以帝国主义不仅是对政治和经济的统治,也是对文化的统治。
由此文化帝国主义概念应时而生,出现于60年代的学术界。
著名学者赫伯特•席勒认为,二战后新兴的民族国家虽然在政治上摆脱了殖民统治,但在文化与经济方面依然受到西方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的支配。
席勒指出,文化帝国主义是指以核心势力极其价值作为世界系统的中心,并迫使其他国家、组织、社会制度服从于核心势力价值系统的过程。
席勒的文化帝国主义理论是以媒介为中心,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来探讨国际文化生产与流通的不平等结构。
布热津斯基,美国前总统国家安全顾问,他的言论赤裸裸地证明了席勒的论证削弱固有民族国家之主权,强化美国的文化,使之成为所有国家的榜样,进而植入美国意识和文化,这是维持美国霸权的最佳策略。
时间和全球的发展都已证明,美国依托强大的经济和科技实力,对第三世界进行了有效的文化渗透。
所谓“新好莱坞”指的是:从1967年一1976年,这样一段时间。
好莱坞电影在经历了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和民族电影兴起的影响之后;在经历了法国新浪潮的冲击之后,在经历了自身从50年代到60年代的商业影片制作的衰退与电视对电影制作的冲击之后,于酗年代后半期和70年代,开始对近亲繁殖的类型电影从形式到主题进行了「反思」。
而在另一方面,美国社会的动荡与政治的危机;电影旧体制与旧观念的危机,都成为这时期电影革命与演变的主要背景及因素。
一、“新好莱坞电影”的界定1、狭义:“新好莱坞”——20世纪60年代末期到70年代末期的美国电影。
2、广义:从经典好莱坞过渡到新好莱坞的过程是很缓慢的,也具有非确定性。
大致是从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都处于这样一个深刻的变化之中。
在这个阶段,好莱坞电影在欧洲各种电影流派的影响下,在超越了自身商业性制作的衰退,并走出了来自电视行业的激烈冲击后,对制片厂的规模性质、体质、体制结构以及影片的形式内容等方面进行了大规模的变革。
这个时期的影片不仅对曾经风靡一时的类型电影的近亲派生进行了从形式到内容的深刻反思,而且,把当时的社会动荡与政治危机、电影旧体制旧观念与新体制新观念此消彼长,作为这个时期电影革命的社会背景及主要表现元素。
如果说20世纪30-40年代的好莱坞是造梦工厂,那么这个时期就是变革时代。
二、新好莱坞电影产生的背景新好莱坞诞生在一个“社会动乱,民主危机”的时代,其政治原因和社会原因无法回避。
1、政治原因“麦卡锡主义”的政治迫害在政治上,尤为重要的是二战后,美国政府实施了一项名为“麦卡锡主义的政策”,这项政策在美国电影发展史上就像一场噩梦。
所谓的“麦卡锡政策”——二战后美国上层处于对苏联势力上升的担心,国内发动力量加强了对进步力量的打击,右派势力逐渐强盛。
20世纪50年代,来自维斯康星州的共和党议员-麦卡锡在在西弗吉尼亚州的惠林市发表演说,虚构“共产主义威胁”和“共产党渗透”论,并且隐晦地指出美国国务院中充斥着共产党人,因此,其他的行业也有必要检测从业人员的纯洁性。
后经典好莱坞影片解析新好莱坞,即后经典好莱坞影片的集中反应与定义,它的历史背景是20世纪40年代始,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至60年代,美苏英以雅尔塔协议瓜分世界后,美国的实力和势力空前强大,在美国积极向全世界输出军事、政治文化甚至战争的同时,好莱坞也完成了它自身的巨大变革,成为美国全球战略、霸主战略———文化帝国主义的急先锋。
比起政治残酷的颜色革命和战争的血肉横飞,文化帝国主义拥有更多的隐蔽性,温和的侵略性,和软攻击力,但它的伤害力却是致命的,特别是当它披上了貌似道德和合法的外衣后,普通人就更难以在娱乐和意识形态方面予以区分、辨别和取舍———从欧亚到非洲的颜色革命就是美国文化帝国主义结出的累累硕果。
后经典好莱坞影片集中展现了文化帝国主义的功能、及特征。
在解读影片之前,我们有必要对文化帝国主义的本质及后经典影片中的文化帝国主义的主流价值予以阐释。
一、文化帝国主义的本质文化帝国主义是分娩于帝国主义的魔胎,二战后,随着全世界反帝反殖民运动的兴起,帝国主义开始将赤裸的军事侵略转化为对经济和文化的控制。
所以帝国主义不仅是对政治和经济的统治,也是对文化的统治。
由此文化帝国主义概念应时而生,出现于60年代的学术界。
著名学者赫伯特•席勒认为,二战后新兴的民族国家虽然在政治上摆脱了殖民统治,但在文化与经济方面依然受到西方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的支配。
席勒指出,文化帝国主义是指以核心势力极其价值作为世界系统的中心,并迫使其他国家、组织、社会制度服从于核心势力价值系统的过程。
席勒的文化帝国主义理论是以媒介为中心,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来探讨国际文化生产与流通的不平等结构。
布热津斯基,美国前总统国家安全顾问,他的言论赤裸裸地证明了席勒的论证削弱固有民族国家之主权,强化美国的文化,使之成为所有国家的榜样,进而植入美国意识和文化,这是维持美国霸权的最佳策略。
时间和全球的发展都已证明,美国依托强大的经济和科技实力,对第三世界进行了有效的文化渗透。
所谓“新好莱坞”指的是:从1967年一1976年,这样一段时间。
好莱坞电影在经历了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和民族电影兴起的影响之后;在经历了法国新浪潮的冲击之后,在经历了自身从50年代到60年代的商业影片制作的衰退与电视对电影制作的冲击之后,于酗年代后半期和70年代,开始对近亲繁殖的类型电影从形式到主题进行了「反思」。
而在另一方面,美国社会的动荡与政治的危机;电影旧体制与旧观念的危机,都成为这时期电影革命与演变的主要背景及因素。
一、“新好莱坞电影”的界定1、狭义:“新好莱坞”——20世纪60年代末期到70年代末期的美国电影。
2、广义:从经典好莱坞过渡到新好莱坞的过程是很缓慢的,也具有非确定性。
大致是从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都处于这样一个深刻的变化之中.在这个阶段,好莱坞电影在欧洲各种电影流派的影响下,在超越了自身商业性制作的衰退,并走出了来自电视行业的激烈冲击后,对制片厂的规模性质、体质、体制结构以及影片的形式内容等方面进行了大规模的变革。
这个时期的影片不仅对曾经风靡一时的类型电影的近亲派生进行了从形式到内容的深刻反思,而且,把当时的社会动荡与政治危机、电影旧体制旧观念与新体制新观念此消彼长,作为这个时期电影革命的社会背景及主要表现元素.如果说20世纪30—40年代的好莱坞是造梦工厂,那么这个时期就是变革时代。
二、新好莱坞电影产生的背景新好莱坞诞生在一个“社会动乱,民主危机"的时代,其政治原因和社会原因无法回避。
1、政治原因“麦卡锡主义”的政治迫害在政治上,尤为重要的是二战后,美国政府实施了一项名为“麦卡锡主义的政策",这项政策在美国电影发展史上就像一场噩梦。
所谓的“麦卡锡政策"--二战后美国上层处于对苏联势力上升的担心,国内发动力量加强了对进步力量的打击,右派势力逐渐强盛。
20世纪50年代,来自维斯康星州的共和党议员-麦卡锡在在西弗吉尼亚州的惠林市发表演说,虚构“共产主义威胁”和“共产党渗透”论,并且隐晦地指出美国国务院中充斥着共产党人,因此,其他的行业也有必要检测从业人员的纯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