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物质性练习题
- 格式:doc
- 大小:669.50 KB
- 文档页数:2
1.日常生活中的下列变化,其中一种与其余三种类别不同的是()A.水结成冰B.湿衣服晾干C.菜刀生锈D.开水沸腾2.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A.压缩天然气做燃料B.金属铜用于制导线C.氮气用于食品防腐D.石灰中和酸性土壤3.日常生活的下列放热现象中,与其他三种有本质区别的一种是()A.天然气燃烧放热B.电灯泡通电发热C.生石灰与水混合放热D.镁与盐酸反应放热4.下列变化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A.冰雪融化B.食物腐烂C.金桂飘香D.尘土飞扬5.下列现象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湿衣服晾干B.钢铁生锈C.纸张燃烧D.食物霉变6.生活中的下列现象,其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A.玻璃破碎B.酒精挥发C.食物变馊D.石蜡熔化7.判断“达菲”的治疗机理中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其依据是()A.病毒的大小是否改变B.病毒的形状是否变化C.病毒是否离开宿主细胞D.是否有新物质生成8.下列家庭实验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用少量食醋除去水壶中的水垢B.用糯米、酒曲和水制甜酒酿C.用75%的酒精杀菌消毒D.用木炭除去冰箱中的异味9.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干冰升华B.电解水制氢气和氧气C.汽油挥发D.海水通过高分子分离膜制淡水10.婴幼儿食用添加三聚氰胺的奶粉易患肾结石。
下列描述属于三聚氰胺化学性质的是()A.白色粉末B.无味C.微溶于水D.呈弱碱性11.我国《食品安全法》于今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国家相关执法部门要对食品和饲料添加剂要进行全面检查,以维护食品安全。
三聚氰胺是一种含氮.有机化合物,重要的化工中间产品,化学式为C3N6H6。
它是一种白色晶体,微溶于水,低毒,常温下稳定,高温可分解放出剧毒的氰化物。
动物长期摄入会造成泌尿系统的损害。
曾有不法分子将三聚氰胺添加到奶制品和饲料中以提高产品含氮量。
有关三聚氰胺的描述正确的是()A.三聚氰胺的物理性质是:它是一种白色晶体,微溶于水,低毒,高温可分解。
第四课第一框《世界是物质的》练习题1、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下列都属于物质范畴的是A、中国共产党、万有引力、香蕉B、黄河、《英汉词典》、科学发展观C、桌子、克隆技术、美国D、宗教、电脑显示器、物质资料生产方式2、列宁说:“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①物质具有客观性和可知性②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存在性③物质是客观物质形态的主观映象④物质概括了宇宙间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3、恩格斯说:“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以下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观的是①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②物质是世界上万事万物的共同属性③世界是一团永恒运动的活火④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4、物质和物质具体形态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其联系表现在( )A、没有物质具体形态,就没有物质B、没有物质就没有物质具体形态C、物质是永恒的,物质具体形态是暂时的D、物质概括的是物质具体形态的共同属性,而物质具体形态除了有这种共同属性之外,还有自己的个别属性5、下列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物质范畴的认识正确的有①物质是自然界、人类社会中各种物质具体形态的集合②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③物质概括了宇宙间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④物质撇开了事物的具体形态,是抽象的、不可捉摸的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6、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物质的。
”对这个“物质”的理解,下列观点正确的是A、世界上存在的一切事物和现象B、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C、一切具体物质形态的总和D、除了人脑以外的客观存在7、“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可见,哲学上的物质概念是指A、宇宙间存在的各种具体物质形态B、无法被人的意识感知的客观实在C、人们能够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D、在意识之外客观存在的客观实在8、1928年,理论物理学家狄拉克预言:宇宙中每一个基本费米粒子必然有对应的反粒子,1937年,理论物理学家埃拖雷马约拉纳猜测有正反同体的粒子存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哲学部分思考与练习[附辅导讲义·选择题答案]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第一节物质世界和实践(单选)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的不同回答构成了[c]A.一元论和二元论的对立B.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D.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多选)下列说法中,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有[cd]A.万物皆备于我B.吾心即宇宙C.理在事先D.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感觉、观念作为世界的本原贝克莱:“存在即被感知”康德:“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笛卡尔:“我思故我在”陆九渊:“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王守仁:“心外无物”……客观唯心主义:把某种神化了的精神说成是世界的本原柏拉图:“理念创造一切”黑格尔:“绝对观念外化为万事万物”老子:“道生万物”朱熹:“理在事先”……(多选)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哲学史上所实现的革命变革,表现在[acd]A.它以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为研究对象,是彻底的唯物主义B.它是科学的世界观,是科学之科学C.它公然申明为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服务D.它使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有机结合(多选)根据列宁的物质定义,在下列现象中,属于物质现象的有[ac]A. 生产关系B. 科学C. 场D.法律判断正误1、哲学就是世界观,是科学的世界观。
2、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谁是第一性的问题。
3、一言兴邦、一言丧邦,是主观唯心主义的。
4、“左”容易导致唯心主义,右容易导致形而上学。
5、唯物主义是辩证法,唯心主义是形而上学。
6、唯心主义是生长在人类认识之树上的一朵不结果实的花。
7、世界统一于存在。
8、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在本质上是多样性的物质统一。
9、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因而物质就是运动,运动就是物质。
10、静止也是运动。
11、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12、否认时空的绝对性,是唯心主义时空观;否认时空具体特性的相对性,是机械唯物主义时空观。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一、单项选择题1.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三()A .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B .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C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D .关于人的本质问题2 .划分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根据是()A .是否承认社会历史的规律性B .是否承认阶级斗争C .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D .是否承认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3 .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A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界定的B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C .主体和客体的关系界定的D .一般和个别的关系界定的4 .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A .实践性B .运动性C .物质性D .客观性5 .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一著名诗句包含的哲理是( )A .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B .物质运动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C .时空的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D .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6 . “旧唯物主义是半截子的唯物主义”,这是指()A .旧唯物主义是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B .旧唯物主义在社会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C .旧唯物主义是机械唯物主义D .旧唯物主义是割裂了运动与静止的辩证法7 .既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分化统一的历史前提,又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A .运动B .实践C .精神生产D .物质生产8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发展的规律是()A .思维对事物本质的概括和反映B .用来整理感性材料的思维形式C .事物内在的本质和稳定的联系D .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9 .有一首描述在战争中缺了钉子的马掌会导致国家灭亡的童谣:“钉子缺,蹄铁卸,战马撅;战马撅,骑士绝;骑士绝,战事折;战事折,国家灭。
”这首童谣包含的哲学原理是()A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B .事物是变化的C .事物的现象是本质的表现D .事物的量变引起质变10.“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分子和原子基础知识点复习试题及答案分子和原子自主梳理一、物质的构成物质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微小粒子构成的。
答案:分子原子二、分子的基本性质1.分子的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都很小,我们看不见,摸不着,需要通过扫描隧道显微镜等设备来观察。
2.分子总是在不断____________________着,在受热情况下,分子能量__________________,运动速率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子间有__________________,气体分子的间隔__________________,而固体和液体分子之间的间隔__________________,所以水变成水蒸气时,分子间的间隔__________________,而不是分子本身的体积变大。
4.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__________________,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__________________。
1.答案:体积质量2.答案:运动增大增加3.答案:间隔较大较小变大4.答案:相同不同三、分子与原子的关系1.分子是由______________构成的,如1个水分子由1个______________和2个____________构成;1个氢分子由2个__________________构成;1个氧分子由2个____________构成。
2.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成更小的粒子——_______________,又重新组合成__________,在此过程中,发生变化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没有发生变化,因此,__________________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1.答案:原子氧原子氢原子氢原子氧原子2.答案:原子原子新的分子分子原子原子四、用分子的知识解释1.混合物与纯净物(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混合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构成的物质。
第一章练习题及参考答案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一、单项选择题(在下面各题的选项中,请选出最符合题意的1项,并将代表正确选项的字母写在题干的括号内。
)1.哲学是 ( )A.关于自然界和社会一般发展的科学B.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C.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D.革命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世界观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在世界统一性问题上的根本分歧是 ( )A.肯定世界的统一性还是否认世界的统一性B.认为世界统一于运动还是统一于静止C.认为世界统一于主体还是统一于客体D.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还是统一于精神3.“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说的是()A. 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B. 物质和运动的统一C. 形而上学和诡辩论的统一D. 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4.哲学上两大对立的基本派别是()A.辩证法和形而上学B.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D.一元论和二元论5.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基石是( )A.物质范畴B. 实践范畴C.运动范畴D.意识范畴6.哲学上的两种对立的发展观指的是()A.唯理论和经验论B.唯物论和唯心论C.辩证法和形而上学D.世界观和方法论7.爱因斯坦说:“哲学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之母”,这说明( )A.哲学是“科学之科学”B.哲学对自然科学的研究有指导意义C.哲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D.哲学是自然科学的概括8.一切物质在本质上都具有类似感觉的反映特性是( )A.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B.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C.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D.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9.矛盾具有两个基本属性,其中一个是同一性,另一个是()A.普遍性 B.特殊性 C.斗争性D.客观性10.“居安思危”这名话体现的哲学道理是()A.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B.矛盾既具有普遍性又具有特殊性C.内因和外因相结合推动事物发展 D.事物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11.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和黑格尔黑格尔的辩证法的根本区别在于()A.论前者承认可知论,后者否认可知论B.前者承认一元,后者承认二元论C.前者承认唯物论,后者承认唯心论 D.前者承认事物内部的矛盾,后者否认事物内部的矛盾12.事物发展的动力是()A.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单独性起作用B.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同时起作用C.矛盾的同一性 D.矛盾的斗争性13.总的量变过程中的阶段性部分质变是指()A.事物的全局未变,局部发生了变化B.事物的质变过程中有量的扩张C.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 D.事物的本质未变,但非本质属性发生了变化14.否认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会导致两种错误,一种是直线论,另一种是()A.激变论 B.循环论C.庸俗进化论 D.庸俗唯物论15.在唯物辩证法的科学体系中,揭示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的规律是()A.对立统一规律B.质量互变规律C.否定之否定规律D.内容与形式相互作用规律16.“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着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必然灭亡的理解。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练习题参考答案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一、名词解释(1)哲学(2)马克思主义哲学(3)世界观(4)方法论(5)唯物主义(6)辩证法(7)唯心主义(8)形而上学二、单项选择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C)。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关系问题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关系问题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D世界是否可知的问题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之所以成为哲学基本问题,这是由( B )院A.哲学是各门具体科学的理论指导决定的 B. 哲学作为世界观的性质和特点决定的kaoya ntjC.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决定的D.哲学能够使人认识自身的本质决定的kaoya ntj3.任何一种范畴都是主观和客观的辩证统一,物质范畴反映的是客观存在的物质实体,那么,物质范畴与物质关系是( A )院A.思维与存在的关系B.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C.抽象与具体的关系D.整体与部分的关系4.由于自然界物质运动的形式及结构功能不同,物质形态是无限多样的。
因此,对物质和物质形态的关系正确的表述是( B )院A.第一性和第二性的关系B.共性和个性的关系C.整体和部分的关系D.具体和抽象的关系5.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方法是(D)。
A逐字逐句地熟读马克思主义著作B牢牢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结论C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去检验各种事物D理论联系实际E急用先学,立竿见影6.对于实践的唯物主义者即共产主义者来说,全部问题在于(C )院A.坚决地反对唯心主义和形而上系的错误观点B.坚决地以阶级分析方法来认识和改造世界C.使现存世界革命化,实际地反对并改变现存的事物D.承认世界是多样性的统一和统一的多样性7.马克思主义是科学,从根本上说在于它(B )院A.以世界的一般规律为研究对象B.始终严格地以客观事实为根据C.提供了普遍适用的客观真理D.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8.中国古代哲人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这是(D)A宿命论观点B唯意志论观点C机械唯物主义观点D朴素唯物主义观点9.马克思主义哲学直接的理论来源是(A)A德国古典哲学B古希腊哲学C中国古代哲学D近代形而上学唯物论10.不可知论的代表人物有(A)A康德与休谟B马克思与恩格斯C尼采与叔本华D黑格尔与费尔巴哈11.唯心论的基本形态有(B)A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B客观唯心论与主观唯心论C教条主义与经验主义D相对主义与绝对主义12.“唯心论是人类认识这棵活生生的大树上开出的不结果实的花”的观点是(A)A辩证唯物论的观点B主观唯心论的观点C客观唯心论的观点D朴素唯物论的观点13.之所以说唯心主义哲学是“生长在人类认识之树上的一朵无实花”,强调“无实”是因为(A )336 26A.唯心主义在认识论上做出了贡献B.唯心主义否认意识的能动性C.唯心主义不可能正确认识客观世界D.唯心主义否认世界的可知性14.“飞鸟之景,未尝动也”的观点属于(C)A朴素唯物论 B朴素辩证法 C形而上学 D唯心论15.下列观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是(C)A物是感觉的复合,存在就是被感知B心外无理,心外无事C生死由命,富贵在天D宇宙即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16.被誉为辩证法大师的唯心主义哲学家是(A)A黑格尔B费尔巴哈C亚里士多德D狄德罗17.水是万物本原的观点属于( D )院济A.唯心主义观点B.主观唯心主义观点C.机械唯物主义观点D.朴素唯物主义观点18.“劳动过程结束时的结果,在劳动过程开始时就已经在劳动者的表象中存在着”,这是(C )院同济A.客观唯心主义观点B.主观唯心主义观点正门C.辩证唯物主义观点D.宿命论观点112室19.物质的唯一特性是(D )A可知性 B实物性 C运动性 D客观实在性20.世界的统一性在于(C )A可知性 B主观性 C物质性 D存在性21.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在本质上是:( B )院A.各种物质实体的总和B.多样性的物质统一C.物质和精神的统一D.主体和客体的统一22.“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
A.唯心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B.唯物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C.全部哲学的基本问题D.一部分哲学的基本问题2、列宁的物质定义揭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A.运动 B..可知性C.存在性D.客观实在性3、否认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必然导致( )。
A.绝对主义B.唯物主义C.不可知论D.唯心论4、哲学上的两大基本派别是( )。
A.一元论和二元论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C.唯物论和唯心论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5、划分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的标准是( )。
A.如何回答人和自然的关系问题B.如何看待现实和理想的关系问题C.如何回答思维和存在谁是第一性的问题D.如何回答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6、在意识的产生和发展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
A.动物心理的形成B.语言的产生C.劳动D.人脑的进化7、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是指 ( )。
A.意识是沟通主观和客观的桥梁B.意识是客观精神和主观感觉的产物C. 意识的形式是客观的,而它的内容是主观的D.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而它的形式是主观的8、“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脑并在人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这个观点表明()。
A.意识是人脑中特有的物质B.人脑是意识的源泉C.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D.意识是主观世界的客观映象9、爱因斯坦说:“哲学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之母”。
这说明()。
A.哲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B.哲学是对自然科学理论的概括和总结C.哲学是一切科学之科学D.哲学对自然科学的研究有指导作用10、中国古代思想家荀子说:“心不使焉,则白黑在前而目不见,雷鼓在侧而耳不闻。
”这段话表明人的意识具有()。
A.客观性B.能动性C.任意性D.对象性11、物质的根本属性是()。
A.运动B.层次性C.结构性D.客观实在性12、“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和“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这两种观点( )。
第二章物质世界的尺度、质量和密度一、选择题1.在“使用托盘天平称物体质量”的实验中,下列各项操作中不妥当的是()A. 使用天平时,应将其放在水平工作台上B. 调节横梁平衡时,应先将游码移至横梁标尺左端“0”刻度线处C. 判断天平横梁是否平衡时,一定要等指针完全静止下来D. 称量时左盘应放置被称量的物体,右盘放置砝码2.下列估测中.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 )A.中学生的质量约500 kgB.松原5月份的平均气温约50℃C.教室课桌的高度约0.8mD.中学生跑完50 m用时约3s3.甲、乙两物体质量之比为3:1,体积之比为1:3,甲、乙两物体密度之比为()A. 1:1B. 1:3C. 9:1D. 1:94.清华大学的研究人员发明一种新型陶瓷,既可以像海绵一样变形,也能像陶瓷一样隔热、绝缘,同时具有超轻、高韧性等特点这种材料适合用来制造下列哪种物品()A.自行车的车架B.新型消防服C.输电导线D.便携式水果刀5.三个相同的杯子中装有部分水,把质量相同的实心铜块、铁块、铝块依次放入甲、乙、丙三个杯中,水面恰好相平,则原来装水最多的杯子是(ρ铜>ρ铁>ρ铝)()A. 甲杯B. 乙杯C. 丙杯D. 原来装水一样多6.对于被“嫦娥三号”从地面带入太空的照相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质量减小,密度不变B. 质量和密度都不变C. 质量和密度都减小D. 质量不变,密度都减小7.用一把刻度尺测某一物体长度时,一般要测三次或更多次,这样做的目的是()A. 减小观察刻度时,由于视线不垂直而产生的误差B. 减小由于刻度尺不精密而产生的误差C. 减小由于读数时,估计偏大或偏小而产生的误差D. 避免测量中可能出现的错误8.A、B两种液体的质量之比为1:2,密度之比为5:4,则它们的体积之比为()A. 5:2B. 2:5C. 1:2D. 2:19.小强在用天平和量筒测量石块的密度时,设计了如下步骤:①在量筒内倒入适量的水,读出水的体积记为V1;②用天平称出石块的质量,记为m;③将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调节天平平衡;④把石块浸没在水中,读出水面对应的刻度记为V2.你认为最合理的实验顺序是()A. ①④②③B. ①④③②C. ②③①④D. ③②①④10.要测量一根大头针的质量,下列测量方法中正确的是()A. 把一根大头针放在天平左盘中仔细测量B. 将一根大头针放在容器里测出总质量,再减去容器质量C. 测出100根大头针的质量,然后求平均值D. 多次测量同一根大头针的质量,然后求平均值11.天平、温度计、刻度尺、电压表是我们实验中常用的基本测量仪器.如选项图中是一些同学对这四种仪器的操作和使用情况(请仔细观察).其中不正确的是()A. 调节天平横梁平衡B. 观察物体长度C. 测量水温D. 测量电源电压12.小岩同学利用天平和量筒测酸奶的密度,下列操作步骤中多余的是()A. 用天平测量空烧杯的质量B. 将酸奶倒入烧杯中,用天平测量烧杯和酸奶的总质量C. 将烧杯中的酸奶倒入量筒中一部分,测出量筒中酸奶的体积D. 用天平测量烧杯和剩余酸奶的总质量二、填空题13.完成下列单位间的换算25mg=________㎏;6.8t=________g350㎏=________t;5.4g=________mg.14.某人测得一本书正文200页厚度为8.0mm,则该书正文每张纸厚度为________mm.15.中国赠送给联合国的“世纪宝鼎”质量是1.6t,由中国运送抵达联合国总部后,质量为________ kg。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
A.唯心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 B.唯物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C.全部哲学的基本问题 D.一部分哲学的基本问题2、列宁的物质定义揭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A.运动 B..可知性 C.存在性D.客观实在性3、否认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必然导致( )。
A.绝对主义B.唯物主义C.不可知论D.唯心论4、哲学上的两大基本派别是( )。
A.一元论和二元论 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C.唯物论和唯心论 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5、划分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的标准是( )。
A.如何回答人和自然的关系问题B.如何看待现实和理想的关系问题C.如何回答思维和存在谁是第一性的问题D.如何回答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6、在意识的产生和发展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
A.动物心理的形成 B.语言的产生C.劳动 D.人脑的进化7、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是指 ( )。
A.意识是沟通主观和客观的桥梁B.意识是客观精神和主观感觉的产物C. 意识的形式是客观的,而它的内容是主观的D.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而它的形式是主观的8、“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脑并在人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这个观点表明()。
A.意识是人脑中特有的物质 B.人脑是意识的源泉C.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 D.意识是主观世界的客观映象9、爱因斯坦说:“哲学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之母”。
这说明()。
A.哲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B.哲学是对自然科学理论的概括和总结C.哲学是一切科学之科学 D.哲学对自然科学的研究有指导作用10、中国古代思想家荀子说:“心不使焉,则白黑在前而目不见,雷鼓在侧而耳不闻。
”这段话表明人的意识具有()。
A.客观性B.能动性C.任意性 D.对象性11、物质的根本属性是()。
A.运动 B.层次性 C.结构性 D.客观实在性12、“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和“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这两种观点(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练习题参考答案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一、名词解释(1)哲学(2)马克思主义哲学(3)世界观(4)方法论(5)唯物主义(6)辩证法(7)唯心主义(8)形而上学二、单项选择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C)。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关系问题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关系问题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D世界是否可知的问题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之所以成为哲学基本问题,这是由( B )院A.哲学是各门具体科学的理论指导决定的 B. 哲学作为世界观的性质和特点决定的kaoyantjC.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决定的D.哲学能够使人认识自身的本质决定的kaoyantj3.任何一种范畴都是主观和客观的辩证统一,物质范畴反映的是客观存在的物质实体,那么,物质范畴与物质关系是( A )院A.思维与存在的关系B.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C.抽象与具体的关系D.整体与部分的关系4.由于自然界物质运动的形式及结构功能不同,物质形态是无限多样的。
因此,对物质和物质形态的关系正确的表述是(B )院A.第一性和第二性的关系B.共性和个性的关系C.整体和部分的关系D.具体和抽象的关系5.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方法是(D)。
A逐字逐句地熟读马克思主义著作B牢牢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结论C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去检验各种事物D理论联系实际E急用先学,立竿见影6.对于实践的唯物主义者即共产主义者来说,全部问题在于(C )院A.坚决地反对唯心主义和形而上系的错误观点B.坚决地以阶级分析方法来认识和改造世界C.使现存世界革命化,实际地反对并改变现存的事物D.承认世界是多样性的统一和统一的多样性7.马克思主义是科学,从根本上说在于它(B )院A.以世界的一般规律为研究对象B.始终严格地以客观事实为根据C.提供了普遍适用的客观真理D.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8.中国古代哲人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这是(D)A宿命论观点B唯意志论观点C机械唯物主义观点D朴素唯物主义观点9.马克思主义哲学直接的理论来源是(A)A德国古典哲学B古希腊哲学C中国古代哲学D近代形而上学唯物论10.不可知论的代表人物有(A)A康德与休谟B马克思与恩格斯C尼采与叔本华D黑格尔与费尔巴哈11.唯心论的基本形态有(B)A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B客观唯心论与主观唯心论C教条主义与经验主义D相对主义与绝对主义12.“唯心论是人类认识这棵活生生的大树上开出的不结果实的花”的观点是(A)A辩证唯物论的观点B主观唯心论的观点C客观唯心论的观点D朴素唯物论的观点13.之所以说唯心主义哲学是“生长在人类认识之树上的一朵无实花”,强调“无实”是因为(A )336 26 A.唯心主义在认识论上做出了贡献B.唯心主义否认意识的能动性C.唯心主义不可能正确认识客观世界D.唯心主义否认世界的可知性14.“飞鸟之景,未尝动也”的观点属于(C)A朴素唯物论 B朴素辩证法 C形而上学 D唯心论15.下列观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是(C)A物是感觉的复合,存在就是被感知B心外无理,心外无事C生死由命,富贵在天D宇宙即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16.被誉为辩证法大师的唯心主义哲学家是(A)A黑格尔B费尔巴哈C亚里士多德D狄德罗17.水是万物本原的观点属于( D )院济A.唯心主义观点B.主观唯心主义观点C.机械唯物主义观点D.朴素唯物主义观点18.“劳动过程结束时的结果,在劳动过程开始时就已经在劳动者的表象中存在着”,这是( C )院同济A.客观唯心主义观点B.主观唯心主义观点正门C.辩证唯物主义观点D.宿命论观点112室19.物质的唯一特性是(D )A可知性 B实物性 C运动性 D客观实在性20.世界的统一性在于(C )A可知性 B主观性 C物质性 D存在性21.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在本质上是:( B )院A.各种物质实体的总和B.多样性的物质统一C.物质和精神的统一D.主体和客体的统一22.“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练习题1、下列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A.蜡烛燃烧B.花生霉变C.瓷碗破碎D.火药爆炸2、下列四个短语,其原意一定包含化学变化的是()A、花香四溢B、海市蜃楼C、蜡炬成灰D、木已成舟3、宣纸是中国文房四宝之一,其制作工艺被列入我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下列关于宣纸的传统制作工序中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挑选原料 B.加碱燕煮C.竹帘捞纸D.剪裁纸张4、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发生下列变化,其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木材燃烧B、瓷碗破碎C、酒精挥发D、石蜡熔化5、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 )A.食物腐烂B.钢铁生锈C.湿衣服晒干D.蜡烛燃烧6、下列变化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A.用燃烧法区别羊毛和合成纤维B.气球充气过多爆炸C.以大米、高粱、小麦等粮食为原料酿酒 D.铜制品在潮湿的空气中变成铜绿7、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有()A.颜色的改变B.气体放出C.新物质生成D.发光、放热现象8、下列典故中,从物质变化的角度分析,主要体现化学变化的是()A.司马光砸缸B.凿壁偷光C.火烧赤壁D.铁杵磨成针9、2010上海世博会开幕式上的精彩表演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焰火表演B.霓虹灯表演C.音乐喷泉D.气球升空10、铜能够制成铜片或拉成铜丝,是因为铜具有良好的()A.导热性B.导电性C.延展性D.金属活动性11、下列物质的用途中,主要是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A.用铜丝作导线B.用石墨作铅笔芯C.用粮食酿造酒D.用干冰作制冷剂12、铁的下列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有良好的延展性 B.在潮湿空气中容易生锈 C.能导电 D.能导热13、将少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硫酸铜溶液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A、有无色气体生成B、有蓝色沉淀生成C、有白色沉淀生成D、发出耀眼白光14、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关系()A、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一定伴随化学变化B、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是一定伴随物理变化C、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可能伴随物理变化D、二者之间没有任何关系15、下列诗句描述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千里冰封、万里雪飘B、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C、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D、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16、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牛奶变酸B.灯泡通电C.酒精挥发D.蜡烛燃烧17、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木炭燃烧B.食物腐烂C.矿石粉碎D.火药爆炸18、古诗词是古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
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练习题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一、单项选择1、施达克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划分表明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应该是对下列问题的不同回答()。
A 追求物质享受还是追求理想信念的问题B思维和存在何为世界本原的问题C哲学基本问题D思维和存在的统一性问题2、泰勒士提出“水是世界的本原”,这表明他是()。
A 唯物主义者B机械唯物主义者C 朴素唯物主义者D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者3、关于道德的起源问题,《管子》提出“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这一思想表明管子具有()A 唯心主义观点B唯物主义观点C朴素的辩证法思想D形而上学的观点4、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最高代表是()A 王夫之的元气说B中国古代的五行说C德谟克利特原子说D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5、赫拉克利特说:“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这是辨证法的观点,它强调了()A矛盾B运动C 联系D 全面6、黑格尔说:“割下来的手就不是真正的人手了”。
这是()观点。
A承认世界物质统一性B 承认联系的辩证法C 否认事物矛盾的形而上学D 承认运动的辩证法7、解决其他一切哲学问题的前提和基础是()A 确立辨证唯物的世界观B确立正确的实践观C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回答D确立正确的物质观8、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的是()A宇宙即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B 存在就是被感知C绝对理念是世界的本原D人是机器9、物质的唯一特性是()A运动B客观实在性C矛盾D可知性10、承认思维和存在同一性的的观点属于()A.主观唯心主义B.辩证法C.客观唯心主义D.可知论11、“狼孩”的故事说明,在意识的产生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A 人脑的形成B语言的产生C社会劳动D直立行走12、之所以说“旧唯物主义是半截子的唯物主义”,是因为()A.旧唯物主义是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B.旧唯物主义在社会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C.旧唯物主义是机械唯物主义D.旧唯物主义是割裂了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13、物质的根本特性是()A 矛盾B运动C联系D发展14、“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脑并在人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是( )。
专题01 物质的变化、性质及用途1.(2022·天津)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纸张燃烧B.海水晒盐C.铁丝弯曲D.玻璃破碎2.(2022·辽宁大连)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干冰升华B.石蜡熔化C.食物腐烂D.矿石粉碎3.(2022·湖南怀化)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引下,怀化利用区位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产业。
下列土特产的制作过程中,主要发生物理变化的是()A.辰溪酸萝卜B.溆浦枕头粽C.新晃风干牛肉D.靖州杨梅酿制酒4.(2022·河南)《天工开物》中记载了古法造纸工艺。
下列步骤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A.煮楻足火B.斩竹槌洗C.日晒成干D.覆帘压纸5.(2022·青海)化学就在我们身边。
下列活动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A.昆仑玉制作玉器B.西瓜榨汁C.点燃蜡烛照明D.将废纸盒折叠后放入可回收垃圾箱中6.(2022·四川达州)下列具有达州特色的农副产品的加工过程,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酿“苞谷烧”酒B.编制竹蒌C.采摘“巴山雀舌”茶D.包装“灯影牛肉”7.(2022·江苏连云港)《天工开物》记载的下列造物过程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棉线织布B.粮食酿酒C.楠木制舟D.沙里淘金8.(2022·四川南充)变化观念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之一。
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研碎胆矾B.蔗糖溶解C.对干冷玻璃片哈气D.红磷燃烧9.(2022·云南)“宋有青瓷、元有青花、明有粗陶、清有紫陶”。
云南建水人早在3500多年前就攀握了制陶技术。
下列陶瓷制作过程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镇浆制泥B.拉坯造型C.高温烧制D.磨光上釉10.(2022·重庆)成语蕴含丰富的中华文化。
下列成语的本义一定体现化学变化的是()A.盲人摸象B.南辕北辙C.火中取粟D.绳锯木断11.(2022·山东泰安)化学的发展为人类提供了更多的生活、生产资料。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一、单项选择题1.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A.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B.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D.关于人的本质问题2.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根据是( )A.是否承认社会历史的规律性 B.是否承认阶级斗争C.是否承认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D.是否承认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3.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 )A.实践性 B.运动性 C.物质性 D.客观性4.“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一著名诗句包含的哲理是( ) A.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B.物质运动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C.时空的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D.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5.既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分化的历史前提,又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 )A.运动 B.实践 C.精神生产 D.物质生产6.有一首描述在战争中缺了钉子的马掌会导致国家灭亡的童谣:“钉子缺,蹄铁卸,战马蹶;战马蹶,骑士绝;骑士绝,战事折;战事折,国家灭。
”这首童谣包含的哲学原理是( )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B.事物是变化的C.事物的现象是本质的表现 D.事物的量变引起质变7.“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这两句诗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B.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8.中国古代哲学家公孙龙“白马非马”之说的错误在于割裂了( )A.内因和外因的关系B.矛盾统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C.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D.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9.辩证法的否定即“扬弃”,它的含义是指( )A.抛弃 B.事物中好的方面和坏的方面的组合C.纯粹的否定 D.既克服又保留10.对于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映,这说明( )A.意识是主体的自由创造 B.意识不受客体影响C.意识受主体状况的影响 D.意识的内容是主观的11. 有一则箴言:“在溪水和岩石的斗争中,胜利的总是溪水,不是因为力量,而是因为坚持。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练习题1.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水变水蒸气B.氢气燃烧C.煤燃烧D.铁生锈2.前者是物理变化,后者是化学变化的一组是()。
A.蜡烛燃烧;蜡烛熔化B.酒精挥发;酒精燃烧C.空气液化;液态空气汽化D.铁生锈;铁被酸腐蚀3.下列物质的用途,只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A.氢气用于冶炼金属B.稀硫酸用于除铁锈C.干冰用于人工降雨D.熟石灰用于改良酸性土壤4.判断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的根本依据是()。
A.变化中火星四射B.有发光现象C.有大量热放出D.有黑色固体生成5.下列说法中,不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
A.氧气具有氧化性B.氢气具有还原性C.浓盐酸具有挥发性D.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6.初中化学教材中常用下列词语描述物质的性质:a.氧化性,b.还原性,c.可燃性,d.毒性,e.吸水性,f.溶解性,g.酸碱性,h.腐蚀性。
请选择合适的代号(a~h),填写下列空格(每空只填一个代号):(1)浓硫酸通常用做干燥剂,是因为它有。
(2)氢气可用做高能燃料,是因为它有。
(3)氧气在燃烧反应中一般表现出。
(4)用一氧化碳冶炼铁,是利用它的。
(5)石蕊试液和酚酞试液可用来检验溶液的。
(6)硫酸和氢氧化钠对人的皮肤有。
7.1806年,英国化学家戴维用电解法从苏打中得到一种新的金属,它对新的金属做了以下试验:取一块金属,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投入水中,它浮于水面与水发生剧烈反应。
它在水面急速转动,发出嘶嘶声,立刻熔化成一个闪亮的银白色小球,并逐渐缩小,最后完全消失。
根据本段叙述,归纳出这种金属的物理性质:(1)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点拨与辨析: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后,应无新物质生成。
由此分析B、C、D分别发生了氧化反应,生成各种不同的氧化物,而C只是水发生的状态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北师大版初二上册物理章节练习题:第二章物质世界的尺度、质量和密度一、选择题1.以下估测中最接近事实的是()A.一张课桌桌面的宽度是5mB.某同学正常的体温是47℃C.人步行的速度是1.2m/sD.一个乒乓球的直径是4dm2.下列对物体的质量估算不合理的是()A.一枚一元硬币的质量约为50gB.一名中学生的质量为50kgC.一本八年级物理课本的质量约为200gD.一个苹果的质量约为150g3.关于水银体温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水银体温计能够测量冰水混合物的温度B.当水银体温计示数变大时,水银的密度变小C.当水银体温计示数变小时,水银的质量变小D.用水银做体温计的工作物质,是因为水银的沸点低于42℃4.一只钢笔的高度最接近于()A.1mB.1dmC.1cmD.1mm5. 物理知识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例如:①用水对汽车发动机进行循环散热;②用泡沫塑料作为救生衣材料;③用塑料制造插座和开关的外壳;④用盐水进行农业选种.其中,运用了密度性质的是()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6.将100mL的量筒注满水后倒置在水槽中,用排水法收集某气体A,并测量A气体的体积,若反应停止时液面处的读数为V,则量筒中还存在的水的体积为()A.一定大于VmLB.等于VmL C.等于(100﹣V)mLD.一定大于(100﹣V)mL7.如图所示,甲、乙、丙三只相同的杯子,盛有质量相同的水、酒精和盐水,则甲、乙、丙杯子里盛的分别是()(ρ盐>ρ水>ρ酒)A.水、盐水、酒精B.盐水、酒精、水C.酒精、水、盐水 D.水、酒精、盐水8.如图是小明用刻度尺测量一条形金属片长度的情形,该刻度尺的分度值和金属片的长度分别是()A. 1 cm、5.50 cmB. 1 cm、8.30 cm C. 1 mm、8.30 cm D. 1 mm、2.80 cm9.在“测定液体密度”的实验中,液体的体积(V)及液体和容器的总质量(m总)可分别由量筒和天平测得.某同学通过改变液体的体积得到几组数据,画出有关图线,在如图中能正确反映液体和容器的质量跟液体的体积关系的是()A.B.C.D.10.用一把刻度尺测某一物体长度时,一样要测三次或更多次,如此做的目的是()A.减小观看刻度时,由于视线不垂直而产生的误差B.减小由于刻度尺不周密而产生的误差C.减小由于读数时,估量偏大或偏小而产生的误差D.幸免测量中可能显现的错误11.对密度定义式的下列几种明白得中,正确的是()A.密度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 B.密度与物体的体积成反比C.密度与物体的体积成正比 D.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无关12.如图所示的是A、B两种物质的质量m与体积V的关系图像。
第四课 第一框世界的物质性
1.2010年入夏后,我国南方地区发生了系列洪涝灾害,给人民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严重的影响。这说明了( ) A.自然界的物质性 B.人在自然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C.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可知性 D.自然界是不可认识的 2.“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列宁的这段论述说明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 A.可知性 B.客观实在性 C.运动 D.物质 3.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这里的“客观实在”是 A.自然界中客观事物的共同属性 B.世界上万事万物的总和 C.万事万物共同的属性 D.所有有形的物体 4.下列概念中属于物质范畴的有 ①人脑 ②基本路线 ③生产关系 ④思想观念 ⑤国家 ⑥辩证唯物主义 A.①③⑤ B.③⑤⑥ C.②③⑤ D.②④⑥ 5.(2010安徽合肥一中阶段测试)19世纪中叶,当人们还未发现珠峰是最高峰的时候,珠峰已经作为世界之巅屹立于蓝色星球上。这说明物质 A.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 B.能为我们的感觉所反映 C.是自然现象的共同本质 D.是万事万物的共同属性 知识点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6.(2010安徽合肥一中阶段测试)大量化石和文化遗物证明,人类起源于动物界,人类的进化演变过程是从古猿、直立人、智人到现代人。这表明 A.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相互依存 B.人类产生前的自然界才具有客观性 C.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是有区别的 D.人类社会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7.(2010浙江台州中学期中)我们说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能够集中体现人类社会物质性的客观物质要素有 ①客观实在 ②生产方式 ③地理环境 ④人口因素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8.(2010安徽合肥一中阶段测试)21世纪的知识化、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系统集成化和时空一体化的先进生产力是古代人不可想象的。人不能随心所欲地选择生产力,说明生产力具有 A.实践性 B.辩证性 C.物质性 D.社会性 9.2010年6月7日《楚天金报》消息,5月31日,危地马拉因飓风“阿加莎”的影响,出现了一个约61米的巨坑,让世人震惊。近日,成都大邑新场镇、崇州怀远镇、浙江高速、广西来宾、江西南昌也相继出现“天坑”。材料告诉我们 A.人与自然界是难以和谐相处的 B.人在自然界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C.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D.人类是
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10.从哲学角度看,漫画中这个人的错误在于
① 没有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②没有看到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
③没有认识到自然界是可以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
④认为水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1.(2010山西大学附中模块专项练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这样认识物质
的( )
①它是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的客观实在 ②它是实实在在存在的实物
③它是世界的本质 ④它是抽象的、虚幻的东西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④
12.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这里的“客观实
在”是
①世界上万事万物的总和 ②物质的具体形态
③世界万物的共同属性 ④物质的唯一特性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能力点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13.(2010山西大学附中模块专项练习)据英国媒体2009年12月19日报道,美
国科学家近日宣称,已经在一个废弃的地下铁矿中捕获到暗物粒子。几十年来,暗
物质一直是困扰科学界的一个难解之谜。普遍的理论认为,在宇宙中只有四分之一
的物质是可见的,而那四分之三的不可见神秘物质就是所谓的暗物质。如果这一发
现最终得到证实,它将成为近百年来物理学领域最重要的发现之一。从哲学上看,
暗物质的存在再次证明
A.世界的本质并非是物质
B.不同事物具有相同的物质结构
C.物质世界是永恒不变的
D.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14.(2010福建厦门六中期中)坚持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长期稳定以家庭承包经
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这是由我国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这
表明( )
A.社会是客观世界发展的必然结果
B.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客观的
C.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D.生产力的发展是客观存在的
15.2009年是达尔文诞辰200周年,他发表于1859年的《物种起源》至今深
刻影响着人们对生命起源和进化历程的认识,尽管人们对其进化假说一直存在争议,
但他的基本观点还是闪烁着真理的光彩,不断被科学的发展所证实,例如
①生物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不是神的意志的产物 ②生物进化的自然选
择说揭示了生物进化的根本内因 ③人类的起源是生物进化的结果,否定了上帝造
人说 ④劳动在从古猿到人的转化过程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6.(2010浙江宁波云龙中学期中)有人断言:“更大的神只要一想就能把人创
造出来。”这种观点( )
①认为生物的产生和进化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
②属于神创论的观点,是极其荒谬的
③否认了人类的产生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
④否认了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属于唯心主义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7题
材料 某村位于半干旱山区,长期以来,这里干旱少雨u,条件严酷,群众吃水困难、
发展难的问题比较突出。2003年,该村开始实施“母亲水窖”项目工程,解决了群
众吃水难的问题。此后该村以“母亲水窖”项目为核心,发展庭院经济、果园“一
室六配套和养殖业。2012年底,该村人均村收入从2002年的960元提高10036元。
上述材料是怎样体现世界的物质性原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