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病的防控知识讲座
- 格式:docx
- 大小:32.91 KB
- 文档页数:18
布病健康教育讲座布病健康教育讲座一、什么是布病布病是一种由于感染布鲁氏菌引起的传染病,可在人类和动物之间传播。
布鲁氏菌存在于染病动物的血液、尿液、乳汁等分泌物中,人类通过接触这些被污染的物品或直接接触染病动物而感染。
二、布病的症状1. 发热:布病患者常常出现长时间的发热,体温可持续升高并伴有周期性波动。
2. 乏力:患者会感到精力不振、疲劳无力。
3. 头痛和关节痛:布病可引起头痛和关节疼痛,症状类似流感。
4. 夜间出汗:患者常在夜间出汗,有时多到需要更换衣物。
5. 消化系统症状:包括恶心、呕吐、腹泻等。
三、如何预防布病1. 合理饮食:生吃或未煮熟的牛奶和肉类可能是传播布病的途径,要确保食物煮熟煮透。
2. 避免接触患病动物:如牛、羊和病犬等,尽量避免接触其体液和排泄物。
3. 个人防护措施:在接触动物或工作环境可能被污染的场所时,佩戴手套、口罩和护目镜等个人防护设备。
4. 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和治疗患有布病的动物和人。
四、布病的治疗和控制1. 抗生素治疗: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是控制布病的关键,抗生素是主要的治疗药物。
2. 配合治疗:患者应注意休息,补充充足的营养,保持良好的心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五、布病对人类的影响1. 健康影响:布病可致病人长期乏力、营养不良及体质下降。
2. 经济影响:布病对养殖业和农业产生了重大影响,损失巨大。
六、如何增强布病防控意识1. 宣传教育:加强布病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群众的防控意识。
2. 政府监管:加强农场、养殖场的管理,规范养殖和饲养环境。
3. 聚焦高危人群:对经常接触动物的人群,特别是养殖工人进行重点培训和宣传。
七、布病是一种严重的传染病,对人类和动物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预防布病必须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个人防护意识,加强政府监管,并重点关注高危人群。
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有效预防和控制布病的传播。
布病防控知识
嘿,朋友们!咱今儿来聊聊布病防控这档子事儿。
你说这布病啊,就像个调皮的小怪兽,一不小心就可能蹦出来捣乱。
布病可不是啥善茬儿,染上了可不好受。
咱先得知道这小怪兽是咋来的。
一般来说,和那些牛羊等牲畜打交道多了,就容易碰到它。
就好比你去一个满是荆棘的地方,不注意就会被刺到一样。
所以啊,那些养羊养牛的朋友们可得多留神。
那怎么防它呢?首先,咱得注意卫生啊!接触完那些牲畜,得赶紧把手洗得干干净净的,别嫌麻烦。
这就跟咱每天得洗脸刷牙一样,养成习惯就好啦。
还有啊,那些牲畜住的地方,也得打扫干净,别弄得脏兮兮的。
再就是,要是发现牲畜生病了,可别不当回事儿,赶紧找兽医瞅瞅。
这就像咱自己生病了得去看医生一样,不能拖着呀。
要是不小心让病了的牲畜把病菌传给咱了,那可就糟糕了。
咱还得增强自己的抵抗力呢!平时多锻炼锻炼身体,别老是窝在沙发里玩手机。
身体棒棒的,这小怪兽就不容易找上咱。
就好像坚固的城墙,敌人不容易攻进来一样。
咱再说说万一不小心染上了布病会咋样。
哎呀呀,那可能会发烧啊、关节疼啊,浑身不得劲儿。
这可不是开玩笑的,得多难受啊!所以啊,咱得把预防工作做好,别让自己遭这份罪。
想想看,要是因为咱的不小心染上了布病,那多不值得呀!咱每天开开心心地生活多好,可别让这小怪兽给搅和了。
大家都记住了吗?一定要把这些防控知识放在心上啊!别等出了问题才后悔莫及。
让我们一起把布病这个小怪兽拒之门外,开开心心、健健康康地过好每一天!这难道不好吗?咱们可不能让布病在我们的生活里兴风作浪,大家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布病健康教育讲座
布病健康教育讲座
简介
什么是布病
布病,全名为布鲁氏菌病(Brucellosis),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一种传染病。
该疾病主要感染家畜和野生动物,人类是通过接触感染源、摄入污染食品或呼吸感染源动物排泄物引起的。
布病的症状
布病病程较长,潜伏期可长达1个月,通常起病缓慢。
常见的症状包括:
1. 发热:持续性高热,体温达38-40°C;
2. 全身不适:乏力、头痛、肌肉酸痛;
3. 夜间多汗:尤其在重症患者中较为常见;
4. 关节炎:常累及脊椎和髋关节,引起关节疼痛和肿胀;
5. 单个或多个器官受损:如肝脏、脾脏、心脏、肾脏等。
布病的传播途径
布病主要通过以下途径传播:
1. 直接接触:与感染动物的体液、胎盘、脏器等直接接触,如屠宰、剖宫产等;
2. 食物传播:摄入未经充分加热处理的感染动物乳汁、乳制品、肉类等;
3. 空气传播:吸入感染动物鼻液、胎盘、尿液等气溶性微粒。
布病的防控措施
要预防和控制布病的发生,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1. 饮食谨慎:避免食用未经充分加热的动物乳制品和肉类;
2.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经手接触动物或其分泌物后,及时洗手;
3. 避免直接接触感染动物:减少屠宰和剖宫产等操作,如需进行此类操作,应戴好防护手套、口罩等;
4. 动物检疫和免疫:加强对家畜和野生动物的检疫工作,及时发现疑似病例并采取相应措施;
5. 加强宣教:提高公众对布病的认识,增强自我防护意识。
布病的治疗方法
布病的治疗主要依赖于抗生素疗法,常用的抗生素包括多西环素、链霉素等。
病情严重者需住院治疗,并按医生的建议进行抗生素治疗。
布病的健康教育内容布病是由于布鲁氏菌感染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严重威胁人类和动物的健康。
为了预防和控制布病的发生,我们需要进行相关的健康教育,让公众了解布病的危害和预防措施。
一、了解布病的基本知识1. 布鲁氏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细菌,可以感染人类和多种动物,包括家畜、野生动物等。
2. 布病主要通过接触感染途径传播,如饮用未经消毒的生牛奶、接触感染动物的分泌物等。
3. 布病的临床症状多样化,常见的症状包括发热、关节疼痛、头痛、乏力等,严重时可引起心脏、神经系统等器官损害。
二、预防布病的措施1. 饮食安全:饮用生牛奶可能存在布鲁氏菌的感染风险,应选择经过高温处理或消毒的牛奶制品。
2. 动物管理:养殖户应加强动物的管理和饲养条件,定期进行兽医检查和疫苗接种,避免感染动物的分泌物。
3. 个人卫生:接触动物或其分泌物后,及时洗手和消毒,避免将污染物接触到口腔、鼻腔和眼睛等黏膜部位。
4. 定期体检:如果出现发热、关节疼痛等症状,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可能接触过布鲁氏菌,以便进行相关的检查和诊断。
三、如何预防布病的传播1. 教育宣传:加强布病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布病的认识和防控意识,引导大家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2. 加强监测:建立布病的监测系统,及时发现和报告病例,进行疫情分析和溯源调查,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3. 个人防护:在接触动物或其分泌物时,应佩戴口罩、手套等个人防护用品,避免直接接触感染源。
4. 畜禽消毒:定期对养殖环境进行消毒,避免病原菌的存活和传播,减少感染风险。
5. 合理用药:在养殖过程中,合理使用抗生素和疫苗,减少病原菌的传播和耐药性的产生。
四、布病的治疗和监测1. 治疗方法:布病的治疗主要依靠抗生素,如多西环素、链霉素等,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2. 病情监测:治疗期间需定期复查相关指标,如血清学检测、核酸检测等,以评估疗效和判断是否复发。
布病是一种潜伏期长、症状多样化的传染病,预防和控制布病的关键是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公众的防控意识和能力。
布病防治知识
布病,也称为布鲁氏菌病,是一种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传染病。
以下是布病防治的一些知识:
1. 症状:人患布病后,主要症状包括发热、多汗、乏力、关节肌肉酸痛、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睾丸炎等。
这些症状可能与风湿、结核等疾病相混淆,因此当出现不明原因的发热、出汗、乏力、关节肌肉疼痛时,与家畜接触史或食用过病畜肉者,应及时就医确诊并接受规范治疗。
2. 传播途径:布病可以通过直接接触感染,如与感染了布鲁氏菌的家畜密切接触,或者食用被布鲁氏菌污染的食品或水。
此外,通过皮肤、黏膜的直接接触也可能导致感染。
3. 预防措施:
•加强病畜检疫、屠宰、隔离病畜。
•不吃不干净或被病菌污染的食物和奶,家庭食用畜肉应小块煮熟,生熟分放。
•减少人与牲畜的接触,与家畜接触时应做好个人防护,如戴乳胶手套、口罩等。
•对可能被病畜污染的家庭环境、物品、病畜粪便进行消毒处理。
4. 治疗措施:对于布病患者,应做到早发现、早诊断、及时正规治疗。
治疗方法包括抗生素治疗和对症治疗。
患者需要卧床休息,补充水分和营养,使用抗生素治疗等。
总之,布病是一种传染病,需要采取措施来预防和控制其传播。
如果您有任何与家畜接触的经历或在疫情高发区域生活或旅行过,请及时向当地卫生部门报告并接受检查。
同时,采取预防措施也是非常重要的。
布病健康教育讲座布病健康教育讲座什么是布病?布病(BSE),也被称为疯牛病,是一种由于感染了布鲁氏菌而引起的神经系统疾病。
该病最初在牛群中发现,并进一步传播到人类。
这种疾病的特征是中枢神经系统的退化,导致患者出现运动障碍、认知障碍和行为异常等症状。
布病的传播途径人们可以通过食用被感染的畜产品,尤其是牛肉和神经组织,接触到布鲁氏菌。
布鲁氏菌可在牛的肉和乳制品中存在,并且在食品加工过程中可被传播。
垃圾、泥土、尘埃等也可以携带感染源。
布病的症状早期,布病患者通常表现为行为异常,患者可能表现出焦虑、抑郁、多动症等症状。
随着疾病的发展,患者的运动能力和认知能力也会逐渐受到影响,出现肌肉僵硬、行走困难、语言障碍等症状。
布病的预防方法1. 避免食用感染源:尽量避免食用未经煮熟的牛肉和乳制品。
煮熟牛肉破坏布鲁氏菌,并可有效预防传播。
2. 注意食品安全:购买来自可靠渠道的牛肉和乳制品,避免购买没有质量保证的产品。
3. 加强个人卫生: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经常洗手、熟悉食品安全知识等,能有效减少感染布鲁氏菌的机会。
4. 定期进行体检:如果有任何疑似布病的症状,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有可能感染了布鲁氏菌。
布病的治疗方法目前,尚无特效治疗布病的药物。
但一些药物可以帮助减轻症状和延缓疾病的进程。
对于已确诊的患者,他们需要接受综合治疗,并接受康复训练,以提高生活质量。
布病是一种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通过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公众对布病的认知,我们可以更好地预防和控制这一疾病的传播。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和食品安全意识也是预防布病的重要措施。
布鲁氏菌病防控知识培训
布鲁氏菌病是一种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它主要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受感染的动物或其分泌物传播给人类。
以下是布鲁氏菌病防控的一些基本知识:
1.了解布鲁氏菌病的症状和传播途径:布鲁氏菌病的症状包括
发热、乏力、头痛、关节疼痛等。
它可以通过直接接触感染动物的血液、胎盘、流产物、尿液等传播给人类。
2.保持卫生和个人防护:与可能感染布鲁氏菌的动物接触后,
要及时洗手,避免摸眼睛、口鼻等易感染的部位。
避免任何与布鲁氏菌有关的动物产品的直接接触,如生乳、肉制品等。
3.保持家畜和宠物的健康:为了预防和控制布鲁氏菌病的传播,必须确保家畜和宠物的健康,按照兽医建议进行疫苗接种和驱虫等常规操作。
同时,也要避免与疑似感染布鲁氏菌的动物接触。
4.加强食品安全措施:避免食用未熟透的肉类或动物产品,特
别是来自有传染病史的地区或未经检疫的产品。
牧民制作和加工乳制品时要遵循卫生规范和正确的卫生措施。
5.早期发现和治疗:一旦出现可能的症状,应及时就医并告知
医生曾有与受感染动物接触的情况,以便进行相关检查和诊断。
早期发现和治疗有助于提高治愈率。
6.加强宣传和教育:宣传和教育公众对布鲁氏菌病的危害、预
防措施和早期发现的重要性,可以提高公众的防范意识,减少疫情的发生。
以上是布鲁氏菌病防控知识的一些要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布病健康教育讲座布病健康教育讲座简介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一种传染病,其临床特点是发热、全身不适、关节痛等症状。
本次健康教育讲座将为大家介绍布病的预防和控制措施,以提高大家对布病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什么是布病布病又称布鲁氏菌病,是由布鲁氏菌感染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病。
它可以通过食用感染动物的肉或饮用感染动物的乳汁而传播给人类。
布病具有潜伏性、多样性和多器官受累的特点。
临床上常见的症状包括发热、全身不适、关节痛、头痛、肌肉痛等。
布病的传播途径布病主要通过以下几种途径进行传播:1. 食物传播:感染了布鲁氏菌的动物肉类或乳制品是主要传播途径。
因此,食用未经煮熟的感染动物肉类或饮用未经灭菌的感染动物乳汁都可能导致人类感染布病。
2. 接触传播:与感染动物密切接触也可能导致布病感染。
例如,与感染布鲁氏菌的动物接触毛皮、血液、尿液、粪便等都存在感染风险。
3. 空气传播:布鲁氏菌也可以通过呼吸道传播,尤其是在处理感染动物产生的微粒时,或是在一些特殊环境中,例如实验室、养殖场等。
布病的预防和控制为了预防和控制布病的传播,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食品安全:在食用动物肉类时,要确保充分煮熟,以确保乳汁中的布鲁氏菌被杀灭。
避免生食或未经煮熟的牛羊奶制品,特别是来自未经健康检测的动物。
2. 个人卫生:注意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勤换洗衣物,特别是在接触动物、沾染动物血液或体液之后。
3. 动物检疫:定期对家畜进行检疫,及时发现和隔离感染动物,避免其传播布鲁氏菌。
4. 畜牧业管理:加强畜牧业管理,提高养殖场环境的卫生水平,做好动物的防疫工作,减少布鲁氏菌的传播风险。
5. 全面的健康教育:组织广泛的健康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布病的认识和防范意识,加强对布病的监测和报告。
结语布病是一种严重的传染病,给人类健康和畜牧业生产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通过加强预防和控制措施,我们可以有效地减少布病的发生和传播。
希望通过本次健康教育讲座,能够提高大家对布病的认识,做好个人和环境卫生,并积极参与布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从而共同维护自己和公共卫生安全。
布病健康教育讲座什么是布病?布病又被称为布鲁氏菌病,是一种由布鲁氏菌感染引起的人畜共患病。
它主要通过食用未经高温处理的感染动物产品或与感染动物接触传播给人类。
布病的症状布病的症状包括发热、盗汗、关节炎、头痛、乏力等。
在严重病例中,还可能出现心脏炎、肺炎、肝脏问题等。
布病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布病的传播途径布病主要通过粪便、尿液、乳汁、血液等体液传播给人类。
接触感染动物的分泌物、直接接触感染动物的伤口或黏膜,以及食用未经高温处理的感染动物产品都是常见的传播途径。
如何预防布病1. 避免与感染动物接触:减少与可能感染布鲁氏菌的动物(如狗、牛、羊等)的直接接触,特别是避免与其分泌物接触。
2. 做好个人卫生: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尤其是在接触动物、动物产品或相关环境后,要使用肥皂和流动水进行彻底洗手。
3. 食用安全食品:确保食用的肉类、奶类以及其他动物产品经过充分的烹饪,尤其是在处理和食用肉类时要注意加热到适当的温度。
4. 加强动物防疫:对养殖场的动物进行定期的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和控制布鲁氏菌感染。
5. 意识健康教育:加强对布病的宣传和普及,提高公众对该病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布病的治疗方法布病的治疗主要依赖于抗生素。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抗生素治疗。
在治疗期间,患者需要充分休息、合理饮食,配合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
布病的重要性布病是一种潜在的公共卫生威胁,它对人类健康和畜牧业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加强对布病的预防和控制,能够有效减少人畜共患病的发生,并保障公众的健康。
布病的教育和预防非常重要,公众需要了解布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从而降低感染的风险。
政府和相关部门也应该加强布病的监测和防控工作,以保障公众的健康和安全。
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有效控制和消除布病的威胁。
:布病是一种由布鲁氏菌感染引起的人畜共患病,它对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预防布病的关键是避免与感染动物接触、做好个人卫生、食用安全食品、加强动物防疫和加强健康教育。
2023培训课件牛人布病防控演示文稿•牛人布病的基本认知•牛人布病的危害•牛人布病的防治措施目录•总结与展望01牛人布病的基本认知1牛人布病的定义23牛人布病,全称布鲁氏菌病,是一种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严重传染病。
牛人布病定义该病自古以来就存在,但在近年来其发病率和危害程度有增无减。
牛人布病历史发热、多汗、关节痛、睾丸肿痛、精神萎靡等。
牛人布病症状牛人布病的传播途径直接接触传播感染动物与人直接接触,通过皮毛、黏膜等接触而传播。
间接传播病原体污染环境后,通过空气、饮水、食物等传播。
垂直传播母体感染后,病原体可经胎盘垂直传播给胎儿。
牛人布病的预防措施避免接触不接触病畜及其分泌物、排泄物等,不食用生鲜乳及乳制品。
增强免疫力加强锻炼,保证充足的营养和睡眠,增强自身免疫力。
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不喝生水,不吃生食等。
疫苗接种针对易感人群进行疫苗接种,提高人群免疫力。
定期检测对重点人群,如牧区工作人员、屠宰场工作人员等进行定期检测。
02牛人布病的危害布病感染后,患者可能会出现发热、乏力、关节痛、肌肉痛、月经紊乱等症状,严重者甚至可能发展为菌血症、败血症等。
感染者临床表现布病感染可能导致多种并发症,如骨关节病、脊柱炎、肺炎、肝肾损伤等,给患者带来更大的健康危害。
感染者并发症对健康的危害牛产量下降布病感染可能导致母牛流产、死胎,公牛生殖器官感染,从而影响畜牧业生产,降低牛的产量。
畜群感染风险增加布病感染可能导致畜群整体健康状况下降,增加其他疾病感染风险,如口蹄疫、炭疽病等。
对畜牧业的影响对社会的影响影响经济发展畜牧业是很多地区的支柱产业,布病流行可能给当地经济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社会不稳定因素布病的传播可能引起社会恐慌,影响社会稳定。
03牛人布病的防治措施定期清洗牛舍、运动场和饮水设施,并保持干燥,同时对牛舍、牛用具等进行常规消毒。
提高牛群卫生管理定期对牛进行检疫检查,及时发现并隔离具有布病症状的牛。
做好牛群检疫保证饲料的新鲜和清洁,避免使用含有病原体的饲料和水。
2017年×××卫生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布病防控知识健康教育讲座计划健康是人人应当享有的基本权利,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和潜在的动力,为贯彻落实县疾控中心《关于布鲁氏菌病防控知识普及活动的通知》精神,全面做好对布鲁氏菌病的防控工作,提高广大居民和养殖户对“布病”的防控能力,确保人畜安全。
我院积极响应,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等,×××乡卫生院在2017年×月×日开展此次关于布病防控知识健康教育讲座。
此次讲座做了了充分准备和周密部署,首先安排符合我社区居民健康需求的讲座内容,如根据我们乡实际情况,具体安排这次健康讲座活动。
卫生院健康教育活动小组积极参与,有的打印宣传材料、制作张贴宣传海报。
大家以高涨热情为活动做准备,为前来听讲的村民热忱的服务,并发放宣传手册。
整个活动准备十分充分。
分工明确,各司其职。
组长:×××(总体部署)副组长:×××(具体安排)组员:×××(组织会场、发放宣传单、)×××(精心授课)×××(影像拍照、监督签到)×××(临时指导、监督会场秩序)一、讲座时间:2017年×月×日上午9:00:00-10:00二、讲座地点:×××卫生院健教室三、讲座内容:布病的防控知识四、授课人:×××五、参加人员:×××村民六、讲座会序1、参加人员签到2、讲解此次讲座的目的和意义3、讲解讲座内容××××卫生二零一七年×月×日2017年×××卫生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布病的防控知识健康教育讲座的通知通知:生命无价,健康第一,为了进一步提高居民健康观念和防病意识,提高村民自我保健意识,倡导科学合理的健康的社会生活方式,我院为了让我乡村民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丰富他们的身体保健知识将举办一场“《布病的防控知识》健康教育讲座。
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俗称“懒汉病”、“蔫吧病”)是一种由布鲁氏菌侵入机体引起的严重危害人民身心健康和畜牧业发展的人畜共患传染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
本次讲座内容有布病的防控工作,普及布病预防知识等。
具体安排如下:一、讲座时间:2017年×月×日上午9:00:00-10:00二、讲座方式:采取集中方式进行三、讲座对象:全体村民四、讲座内容:布病的防控知识五、讲座地点:×××卫生院健教室六、授课人:×××七、讲座期间注意事项1、讲座参加人员签到2、讲解此次讲座的目的和意义3、讲解讲座内容4、参加人员在听课期间手机调入震动状态,严禁吸烟×××卫生院二零一七年六月九日2017年×××卫生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布病的防控知识健康教育讲座的通知通知:生命无价,健康第一,为了进一步提高居民健康观念和防病意识,提高村民自我保健意识,倡导科学合理的健康的社会生活方式,我院为了让我乡村民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丰富他们的身体保健知识将举办一场“《布病的防控知识》健康教育讲座。
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俗称“懒汉病”、“蔫吧病”)是一种由布鲁氏菌侵入机体引起的严重危害人民身心健康和畜牧业发展的人畜共患传染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
本次讲座内容有布病的防控工作,普及布病预防知识等。
具体安排如下:一、讲座时间:2017年×月×日上午9:00:00-10:00二、讲座方式:采取集中方式进行三、讲座对象:全体村民四、讲座内容:布病的防控知识五、讲座地点:×××健教室六、授课人:×××七、讲座期间注意事项1、讲座参加人员签到2、讲解此次讲座的目的和意义3、讲解讲座内容4、参加人员在听课期间手机调入震动状态,严禁吸烟×××卫生院二零一七年×月×日健康教育活动记录表(健康教育讲座)填表人(签字):×××负责人(签字):×××填表时间:2017年×月×日布病的防控知识讲座(一)主讲人:×××一、什么是布病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性全身传染病,其临床特点为长期发热、多汗、关节痛及肝脾肿大等。
老乡们称之为蔫巴病、千日病、懒汉病。
二、布病的传染源是什么?主要是由患了布病的羊、牛、猪等家畜传染给人的,人与人之间一般不会传染。
三、人们是怎么被传染的?①经皮肤粘膜接触传染直接接触病畜或其排泄物,阴道分泌物,娩出物;或在饲养、挤奶、剪毛,屠宰以及加工皮、毛、肉等过程中没有注意防护。
可经皮肤微伤或眼结膜受染;也可间接接触病畜污染的环境及物品而受染;②经消化道传染食用被病菌污染的食品、水或食生乳以及未熟的肉、内脏而受染;③经呼吸道传染病菌污染环境后形成气溶胶,可发生呼吸道感染。
这三种途径在流行区可两种或三种途径同时发生;④其它如苍蝇携带,蜱叮咬也可传播本病。
但重要性不大。
四、那些人容易患布病?人类对布病普遍易感。
但畜牧业、屠宰业、养殖业、皮毛加工、兽医等行业的人群,是布病的高危人群。
五、得了布病有哪些表现?布鲁氏杆菌侵入人体后,经过1-3周或更长的时间才发病,少数可达数月或一年以上才发病。
发病时全身困倦、四肢乏力,全身肌肉关节游走性疼痛,反复发热,体温可达39-40,午后加重,次日早晨逐渐下降;多汗,特别是晚上或凌晨退热时大汗淋漓,个别人会出现肝脾肿大、淋巴结和睾丸肿大,女性有卵巢发炎、月经不调等妇科疾病的症状。
六、布病有哪些危害?人得了布病后,布鲁氏杆菌可以侵入人体各个部位,引起各器官组织发生病变,影响劳动力和生活质量,严重的可造成终身劳动力丧失。
牲畜患病后,可导致大量母畜不孕、流产,同时患病的牲畜可造成周围环境污染,使得更多的牲畜患病,这不仅严重影响畜牧业的发展,更对乳、肉、皮、毛加工带来无穷危害,而且还会影响人群的健康和当地的经济发展。
七、布病的治疗原则有那些?得了布病不可怕,关键是要早发现,及时治疗。
治疗布病至少要3个疗程,每个疗程21天,必须按医生的要求完成治疗的时间,按时的吃药、打针。
发病后3个月内如果治疗不及时,或者治一治、停一停,一但转成了慢性布病,就很难治愈。
八、如何预防控制布病的流行?布病是一种可防可治的传染病,预防布病的主要措施有:①对饲养的牲畜及时进行疫苗免疫,是预防畜间布病最效、最彻底的方法。
免疫要年年坚持,而且免疫率要高,不能出现空白。
②引进牛羊时,一定要搞好检疫,防止引进患了病的牛羊。
如果牛羊已经得了布病,就要及时进行淘汰、屠宰。
并对病畜用过的棚圈进行严格的消毒,净化。
打扫牛羊圈时,要带口罩,防止吸入了含有布氏菌的灰尘。
③患布病的牛、羊最常见的表现是流产,对牛、羊流产的胎儿、胎盘,要深埋或焚烧,不能随地丢弃,更不能用手直接去拿。
接羔、处理流产胎羔时,要带上胶手套,处理完要用消毒剂洗手,并对流产物污染的地方用生石灰或消毒剂进行消毒。
④皮毛和屠宰病畜所污染的场所,也应严格消毒;加强对水源、粪便、牲畜的管理,避免水源污染。
⑤对布病患者的排泄物、污染物也要进行消毒。
病人的碗筷,也要用开水煮沸消毒。
⑥喝牛奶、羊奶时,要煮沸后饮用。
病畜肉应高温处理,吃涮羊肉时,要把肉煮的熟透了再吃。
⑦饭店、家庭用的菜刀、菜案,要生熟分开;切了生肉的刀、案,也要用热水消毒,避免污染其它餐具。
洗碗用的抹布,如果擦了切肉的刀、案,再去擦碗,就能传染布病。
所以,抹布也要有两块,一块擦生肉刀案,一块擦熟肉刀案。
⑧饲养牛羊、接羔、挤奶时,必须穿工作服,工作服要放在固定的地方,随穿随脱,定时消毒。
挤奶后必须洗手,注意个人卫生。
布病防治知识讲座(二)主讲:×××一、布鲁菌病的流行特点1、病原学布鲁氏菌为革兰氏阴性短小杆菌,初次分离时多呈球状,球杆状和卵圆形,故有人建议称“布鲁氏菌”。
该菌传代培养后渐呈短小杆状,菌体无鞭毛,不形成芽胞,毒力菌株可有菲薄的荚膜。
1985年WHO布鲁氏菌病专家季员会把布鲁氏菌属分为6个种19个生物型,即羊种(生物型1~3),牛种(生物型1~7.9)。
猪种(生物型1~5)及绵羊型副睾种,沙林鼠种,犬种(各1个生物型)。
我国已分离到15个生物型,即羊种(1~3型),牛种(1~7.9型),猪种(1.3型),绵羊副睾种和犬种各1个型。
临床上以羊、牛、猪三种意义最大,羊种致病力最强。
布鲁氏菌在自然环境中生活力较强,在病畜的分泌物,排泻物及死畜的脏器中能生存4个月左右,在食品中约生存2个月。
加热60℃或日光下曝晒10~20分钟可杀死此菌,对常用化学消毒剂较敏感。
2、流行病学本病流行于世界各地,据调查全世界160个国家中有123个国家有布鲁氏菌病发生。
我国多见于内蒙、东北,西北等牧区。
解放前在牧区常有流行,在北方农区也有散发。
解放后国家成立了专门防治机构,发病率也逐年下降。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以家畜流产季节为多。
发病率牧区高于农区,农区高于城市。
流行区在发病高峰季节(春末夏初)可呈点状暴发流行。
患病与职业有密切关系,兽医、畜牧者、屠宰工人、皮毛工等明显高于一般人群。
发病年龄以青壮年为主,男多于女。
牧区存在自然疫源地,但疫区流行强度受布鲁氏菌种、型及气候,人们的生活水平与对牧畜、牧场管理情况的影响。
3、传染源目前已知有60多种家畜、家禽,野生动物是布鲁氏菌的宿主。
与人类有关的传染源主要是羊、牛及猪,其次是犬。
染菌动物首先在同种动物间传播,造成带菌或发病,随后波及人类。
病畜的分泌物、排泄物、流产物及乳类含有大量病菌,如实验性羊布氏菌病流产后每毫升乳含菌量高达3万个以上,带菌时间可达1.5~2年,所以是人类最危险的传染源。
各型布鲁氏菌在各种动物间有转移现象,即羊种菌可能转移到牛、猪,或相反。
羊、牛、猪是重要的经济动物,家畜与畜产品与人类接触密切,从而增加了人类感染的机会。
患者也可以从粪、尿、乳向外排菌,但人传人的实例很少见到。
4、传播途径①经皮肤粘膜接触传染直接接触病畜或其排泄物,阴道分泌物,娩出物;或在饲养、挤奶、剪毛,屠宰以及加工皮、毛、肉等过程中没有注意防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