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彩颜色的搭配使用 详细教程
- 格式:docx
- 大小:19.43 KB
- 文档页数:5
水彩画颜色的调配技巧(1)混合法:把不同色相的颜料在色盘中用水调和,可不完全调匀,画到画面上去,使其趁湿混合形成需要的色彩。
但必须注意调色种类不宜太多,否则色性和色度会减弱和浑浊,色性冷暖不同;对比色颜色互相调和时,不要等量相调(2)融合法:将颜色在画面上直接调配,使之相互渗透或融合,获得所需的色彩。
这种调色比较生动,色彩鲜明,一般适合于画大面积的色块,如天空、背景等。
(3)重置法:在画面画上一遍底色后,再在上面加上别的颜色。
第一遍颜色可有意识地画暖一些,待干透后使用较冷的颜色轻轻罩上一层,使其冷色中透出一些暖色。
也可先画冷色,再罩上一层暖色,根据实际情况而定,这样可使色彩丰富有变化。
如画阳光下的天空,为了能表现一定的阳光感和空气感,避免把天空画成单调的蓝色,不妨用用这种方法。
画人的皮肤也可用此法。
(4)并置法:将不同色相的颜色,经水调和直接运用色点和小色块并置在画面上。
整体看时可得出另外的一种色彩,如黄色与蓝色并置,从视觉上可得出绿色。
这种方法可使画面色彩更为鲜明、活泼,产生一种闪烁跳动的感觉。
水彩颜料调色表熟褐色=柠檬黄+纯黑色+玫瑰红粉玫瑰红=纯白色+玫瑰红朱红色=柠檬黄+玫瑰红深红色=玫瑰红+纯黑色紫红色=纯紫色+玫瑰红赭石红=玫瑰红+柠檬黄+纯黑色粉蓝色=纯白色+天蓝色海洋绿=草绿色+天蓝色灰蓝色=天蓝色+纯黑色浅灰蓝=天蓝色+纯黑色+纯紫色粉绿色=纯白色+草绿色黄绿色=柠檬黄+草绿色墨绿色=草绿色+纯黑色粉紫色=纯白色+纯紫色啡色=玫瑰红+纯黑色粉柠檬黄=柠檬黄+纯白色藤黄色=柠檬黄+玫瑰红桔黄色=柠檬黄+玫瑰红土黄色=柠檬黄+纯黑色+玫瑰红玫红色+黄色=大红(朱红、桔黄、藤黄)朱红色+黑色少量=啡色天蓝色+黄色=草绿、嫩绿天蓝色+黑色+紫=浅蓝紫草绿色+少量黑色=墨绿天蓝色+黑色=灰蓝天蓝色+草绿色=海洋绿(蓝绿)白色+红色+黑色少量=禇石红天蓝色+黑色(少量)=墨蓝白色+黄色+黑色=赭石玫红色+黑色(少量)=深红(暗红)红色+黄+白=人物的皮肤颜色玫红色+白色=粉玫红蓝色+白色=粉蓝黄色+白色=米黄。
水彩上色教程水彩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绘画的绘画材料,它以其鲜明的色彩和透明的质感而备受青睐。
水彩的上色技巧对于初学者来说可能略显复杂,但只要掌握了基本的技巧和方法,就能够轻松上手。
在这篇教程中,我将向您介绍一些水彩上色的基本步骤和技巧。
首先,准备您的画纸和水彩颜料。
画纸可以选用专门的水彩纸,其特点是吸水性好,不易起皱。
水彩颜料可选择多种颜色,并可以根据您的需要混合使用。
接下来,我们开始上色。
首先,将画纸铺在一个平整的桌面上,确保画纸不会移动。
使用一支干净的毛笔将纯净的水涂抹在画纸上,这将有助于颜料更好地渗透画纸。
接下来,用另一支毛笔将所需颜料蘸入水中。
蘸取适量的颜料,并将其轻轻涂抹在画纸上。
在上色时,要注意控制颜料的浓稠度,以免颜色过于淡或过于浓。
如果颜色过于淡,可以适量地添加颜料;如果颜色过于浓,可以使用干净的毛笔蘸取水,然后涂抹到过浓的颜料上,以稀释颜色。
当需要在绘画中使用不同的颜色时,可以用清水清洗毛笔,以避免颜色的混合。
或者,您也可以使用不同的毛笔来应用不同的颜色。
在上色过程中,可以尝试不同的技巧和效果来增加画面的层次感。
例如,可以使用湿水彩技法,即用湿的毛笔涂抹到已经涂上彩色的画纸上,以在画面上制造迷雾效果。
也可以使用涂抹和柔化的方法来使颜色更加均匀和渐变。
此外,在上色时还要注意将不同的部分分开。
例如,在绘制花朵时,可以先画出花瓣的轮廓,然后再上色。
这样可以更好地保持不同部分之间的分离,以展现颜色的鲜明和层次感。
当您完成上色后,可以等到画面完全干燥后,再涂上适量的透明夹胶来保护画面。
透明夹胶能使画面更加亮丽,并保护画面免受污损。
总结一下,水彩上色是一项需要耐心和技巧的过程。
通过掌握上述步骤和技巧,您可以创作出令人叹为观止的水彩画作。
希望这篇教程能对您有所帮助,祝您绘画愉快!。
水彩画常用用色方法
水彩画常用的用色方法有:
1. 平涂法:使用平头笔,直接均匀涂色,注意避免二次调色造成色差。
2. 叠加涂色:等先涂的颜色干了后,再涂第二种颜色,叠加的部分会出现第二种颜色下面透出第一种颜色。
也可以在前一种颜色未干时涂第二种颜色,由于水份,两种颜色自然晕染融合。
3. 渐变涂色:单色渐变,一种颜色涂上后,用清水笔趁湿顺着颜色底边涂抹,颜色淡淡扩散,形成由浓到浅的渐变。
多色渐变,一种颜色涂上后,趁湿再涂另一种颜色,两色自然过度融合,形成渐变。
4. 留白法:需要留白的面积比较大时,可直接留白。
也可以用白色蜡笔或留白液涂抹需要留白的地方,然后上色。
5. 湿罩湿涂色:先用清水打湿画纸,参照照片用湿罩湿的方式给某些区域涂色,这些颜色会在画纸上混合产生柔和的边界。
以上是水彩画常用的几种用色方法,具体用哪种可根据实际情况来决定。
如果想要了解更多水彩画的技巧和方法,建议请教资深画师或查阅相关的专业书籍。
水彩画的渐变与叠加技巧水彩画是一种广泛运用于绘画领域的绘画材料,它以水作为溶剂,具有鲜艳的颜色和独特的质感效果。
在水彩画创作中,掌握渐变和叠加技巧是非常重要的,这能够帮助艺术家创造出更生动、丰富的形象和画面效果。
本文将介绍水彩画渐变和叠加技巧的具体方法。
一、渐变技巧1. 湿润渐变法湿润渐变法是最常见的渐变技巧之一,它通过调节色彩的浓稠度来实现色彩的逐渐由浓到淡的过渡效果。
首先,在调色盘或者调色板上将想要的颜色经水稀释后准备好,然后在绘画纸上涂抹用水稀释过的颜料。
接下来,在绘画纸上快速上色,让混合颜料自然地呈现出渐变效果。
2. 干湿交叠法干湿交叠法是利用湿润和干燥的水彩颜料之间的相互作用来实现渐变效果的一种技巧。
首先,涂抹一层水渍于绘画纸上,在水渍未完全干燥的情况下,迅速涂抹带有颜色的水彩粉末或者颜料。
由于湿润的水渍与水彩颜料之间的相互渗透,颜色能够逐渐在绘画纸上呈现出渐变的效果。
3. 橱窗显示法橱窗显示法是一种通过调整色彩的浓稠度和笔触的变化来实现渐变效果的技巧。
首先,在绘画纸上涂抹一层较浓的颜料;然后,用干净的画笔沾取水,以湿度较大的笔触在颜料上轻轻刷过,使颜色呈现出逐渐由浓到淡的效果。
二、叠加技巧1. 干叠加法干叠加法是通过在干燥的彩色层上再次上色来实现颜色叠加效果的技巧。
首先,待底层颜料完全干燥后,在其上方涂抹另一层颜色。
由于底层颜料干燥,上层颜料不会与其混合,而是形成一种叠加效果,更加丰富和饱满。
2. 湿叠加法湿叠加法是通过在湿润的颜料上叠加另一层颜色来实现颜色叠加效果的技巧。
首先,在绘画纸上涂抹一层颜色,使其保持湿润状态,然后立刻在上方迅速涂抹另一种颜色。
由于两种颜色之间的相互渗透和融合,形成了一种柔和和谐的颜色过渡效果。
3. 干湿混合法干湿混合法是将干燥和湿润的颜料同时使用,以实现更加细腻的颜色过渡效果的技巧。
首先,在底层干燥的颜料上涂抹一层湿润的颜料,然后在上层湿润颜料未完全干燥之前,再次涂抹另一层较干燥的颜色。
水彩画调色技巧|水彩教程好玩、不贵、没有气味的水彩可以提供的多种多样的可能当颜料纸上滑过,水彩画像是有了自己的生命和思想本节教程关于水彩调色颜料的特征基本色是不能通过混合色环上其他颜色而得到的。
由于所使用的品牌不同,颜色的名称和色调会有所变化,因此并没有全世界统一的红、黄、蓝三原色。
12色体系的色环上的基本色、次生色和三次色透明色和不透明色水彩颜料多少都有些透明,在调水彩颜色的时候,将透明色与水调和在一起,会得到更加透明的颜色。
在水彩纸上用防水的黑色马克笔画一条线,让这条线变干然后在这条线上涂上颜色的样本。
你能看到的黑色越多,颜色越透明。
着色力用清水和硬画笔尝试擦掉颜色来测试颜料的着色力。
褐色是比较容易清掉的颜色,比较方便纠错。
调色用调色板调色用这种方式调色颜色往往比较均匀。
可以将两种颜料不完全混合从而使色彩富于变化。
用湿罩湿的方式调色这种方式调出的颜色一定是富有变化的。
在这个紫色的区域,可以清晰地看到混合前的蓝色和红色。
用层涂的方式调色这种技巧会使你对最终产生的颜色效果有更多的可控性,产生比较明亮鲜艳的颜色。
色彩理论基础基本的色彩系是相似色系、互补色系、分裂互补色系和三色系。
相似色系相似色系是使用三种或三种以上在色相环上相邻的色。
其中一种颜色为主色,其他颜色为强调色。
相似色系会产生非常和谐的配色效果。
互补色系互补色系使用色相环上呈180°对比的颜色。
其中一种颜色为主色,另一种颜色为强调色。
使用互补色系可以创作出具有高度对比和活力的绘画作品。
分裂互补色系分裂互补色系与互补色系相似。
除了相互补的两个主要颜色外,这两个主要颜色两侧相邻的另外两个颜色也被使用。
三色系三色系中使用在色相环中呈120°均匀分布的三个颜色,也就是每隔三个颜色选一种颜色使用。
避免泥巴色泥巴色是那些失去了光泽和透明度的颜色。
避免泥巴色的方法:不要使用两种或三种以上的颜色来混合出一种新色。
调出灰色调出灰色最简单的方法是将两种互补色混到一起深茜红和铬绿互补配色得到的灰色。
水彩的使用方法
水彩是一种常见的绘画材料,它是由颜料、水和胶凝剂混合而成的。
下面是水彩的使用方法:
1. 准备工作:将水彩颜料挤在调色盘中,根据需要添加水或胶凝剂,并准备好画笔、水、毛巾等工具。
2. 涂抹颜料:用画笔蘸取颜料,根据需求涂抹在纸张上。
可以使用不同大小的画笔来达到不同的效果。
3. 控制水分:水彩绘画需要控制水的使用量,过多的水会导致颜色变淡,过少的水则会导致颜料难以涂抹。
建议在颜料中加入适量的水,然后在调色盘中调整。
4. 叠加颜色:可以在颜料未完全干透时,叠加不同的颜色,从而创造出更多的效果。
但是需要注意,不同颜色相互叠加时,可能会产生意外的颜色变化。
5. 制造光影效果:可以利用水彩的透明性制造出光影效果。
例如,在颜料未完全干透时,可以在上面涂上另一种颜色,以产生透光的效果。
6. 清洗画笔:使用水彩时,需要经常清洗画笔,以防止颜色混淆。
可以用清水将画笔浸泡并轻轻揉搓,然后再用毛巾擦干。
总之,水彩给人们带来了无尽的想象空间和创造力,可以在绘画中体现出多种表现形式。
了解和掌握正确的水彩使用方法,可以使绘画更加出色。
- 1 -。
水彩画的色彩搭配水彩画是一种以水溶性颜料为主要材料的绘画技法,其独特的色彩效果和柔和的质感使其成为艺术家们喜爱的绘画媒介之一。
在水彩画中,色彩搭配是非常重要的,它直接影响着作品的表现力和视觉效果。
本文将探讨水彩画的色彩搭配技巧,帮助读者更好地运用色彩来表达自己的创意和情感。
一、色彩基础知识在开始讨论色彩搭配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些基础的色彩知识。
色彩由三个基本属性组成:色相、明度和饱和度。
色相指的是颜色的种类,如红、黄、蓝等;明度指的是颜色的明暗程度,从浅到深;饱和度指的是颜色的纯度,从鲜艳到灰暗。
二、色彩搭配原则1.对比原则对比是一种常用的色彩搭配技巧,通过将互补色、对比色或相邻色放在一起,可以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互补色是指位于色相环上互相对立的两种颜色,如红绿、黄紫、蓝橙等;对比色是指位于色相环上相隔一个颜色的两种颜色,如红绿、黄紫、蓝橙等;相邻色是指位于色相环上相邻的两种颜色,如红橙、黄绿、蓝紫等。
通过运用对比原则,可以使作品更加生动有趣。
2.色彩渐变原则色彩渐变是指将不同明度或饱和度的颜色逐渐过渡,形成柔和的色彩过渡效果。
在水彩画中,可以通过混合不同浓度的颜料或使用湿画法来实现色彩渐变。
色彩渐变可以使作品更加立体和细腻。
3.色彩平衡原则色彩平衡是指在作品中合理地分配和运用不同的颜色,使整个作品呈现出和谐的色彩效果。
在水彩画中,可以通过运用冷暖色调的平衡、明暗对比的平衡以及大面积色彩的平衡来实现色彩平衡。
色彩平衡可以使作品更加稳定和统一。
三、色彩搭配技巧1.冷暖色调的运用冷色调和暖色调是水彩画中常用的色彩搭配技巧。
冷色调包括蓝、绿、紫等颜色,给人以清凉、安静的感觉;暖色调包括红、黄、橙等颜色,给人以温暖、活泼的感觉。
通过运用冷暖色调的对比或平衡,可以使作品更加丰富和有趣。
2.明暗对比的运用明暗对比是指在作品中运用明亮和暗淡的色彩来产生强烈的对比效果。
通过运用明暗对比,可以使作品更加立体和有层次感。
水彩的使用流程与注意事项1. 准备工作在使用水彩绘画之前,需要做一些准备工作,确保绘画过程顺利进行。
•准备画纸:选择适合水彩的纸张,最好是专用的水彩纸,其纹理可以更好地吸附水彩颜料。
•准备调色板:选择适合水彩调色的调色板,最好是带有混合区域的调色板,方便调配颜色。
•准备刷子:选择不同尺寸和形状的刷子,以满足不同绘画效果的需要。
•准备颜料:选择质量好的水彩颜料,最好选择专业级别的水彩颜料,颜色饱满且不易褪色。
2. 水彩的使用流程步骤一:混合颜料在使用水彩之前,需要将颜料与水混合,以获得所需的颜色和浓度。
1.将所需的颜料挤出到调色板上,每种颜色单独挤出,避免混淆。
2.使用刷子或滴管,加入适量的清水到每种颜料上,开始混合。
可以根据需要调整水的量,以获得理想的颜料浓度。
3.使用刷子在调色板上反复混合,直到颜料和水充分融合,达到所需的颜色和浓度。
步骤二:画布的涂抹在混合颜料完成后,可以开始将颜料涂抹到画纸上。
1.使用大号刷子或海绵,将清水均匀地涂抹在画纸上。
2.取一定量的水彩颜料,用刷子从上到下或从左到右地涂抹在画纸上。
可以根据需要调整颜料的浓度和涂抹的区域。
3.涂抹时可以使用不同的色彩和渐变效果,以增加画作的层次和细腻度。
步骤三:绘画技巧在涂抹颜料后,可以使用一些绘画技巧来增加画作的表现力和质感。
1.湿拓染:在画纸上涂抹颜料后,可以利用湿拓染的技法,用湿的刷子在湿的颜料上晕染,产生柔和的渐变效果。
2.落水法:在湿的画纸上加入较浓的颜料,然后用湿的刷子或海绵轻拍画纸,使颜料产生扩散效果。
3.刮白法:使用刮刀或硬质刷子在干燥的颜料上刮出白色或浅色的效果,增加画作的质感和层次感。
3. 注意事项•遵循透明性原则:水彩颜料具有透明性,在绘画时要注意颜色的叠加和透明度的掌握,以获得更好的效果。
•控制湿度:水彩绘画需要控制画纸的湿度,湿度过高会使颜料扩散过快,而湿度过低则会让颜料难以融合。
需要根据需要控制湿度。
•注意干燥时间:水彩绘画在涂抹颜料后需要等待颜料完全干燥才能进行下一步骤,否则会造成颜料之间的混合和模糊。
水彩的基本技法与色彩运用方法水彩画是一种古老而优雅的艺术形式,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和惊人的透明感。
在学习水彩画的过程中,掌握基本技法和色彩运用方法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水彩画的基本技法和色彩运用方法,帮助您在创作中获得更好的表现效果。
一、基本技法1. 湿润技法湿润技法是水彩画的基础,通过在画纸上涂抹清水或湿润画笔,使颜料更容易在画纸上扩散和融合。
这种技法适用于创造丰富的色彩渐变效果和柔和的过渡。
2. 干画技法干画技法是指在画纸表面直接涂抹颜料,不使用清水或湿润画笔。
这种技法适用于描绘细节和线条,可产生强烈的对比和纹理效果。
3. 湿脱技法湿脱技法是在干画技法的基础上,利用湿润的画笔或湿海绵轻轻画在已经涂有颜料的画面上,以达到模糊和脱色的效果。
这种技法适用于描绘远处景物和创造神秘的氛围。
4. 干刷技法干刷技法是指使用画笔较硬的一侧,在干燥的画纸上迅速刷上颜料。
这种技法适用于描绘粗糙的纹理和打造有质感的表面效果。
二、色彩运用方法1. 融合与渐变水彩画独特的特点是色彩的融合与渐变。
在绘画过程中,可以通过将颜料融合在画纸上,创造各种渐变效果。
可以尝试将不同颜色的颜料直接涂在画纸上,然后用湿润的画笔轻轻刷开,观察颜色如何融合和渐变。
2. 对比与饱和度颜色的对比可以增强画面的视觉效果和吸引力。
在创作过程中,可以尝试使用互补色或对比强烈的颜色,以强调画面中的重要元素。
此外,控制颜料的饱和度也是重要的技巧。
可以逐渐加入较浓烈的颜色,以突出画面中的亮点和重点。
3. 分层和透明效果水彩画的透明感是其独特之处,也是其魅力所在。
通过在不同颜色的上方涂抹透明的颜料,可以创造出分层和透明的效果。
可以先绘制背景层,然后逐渐添加前景和细节,以增加画面的深度和立体感。
4. 干画和细节在水彩画中,干画可以用于描绘细节和线条。
可以使用细小的画笔和较浓的颜色,来勾勒出画面中的细微纹理和特征。
同时,也可以运用干画技巧来创造有趣的纹理和图案。
水彩画是用水彩颜色来表现物体的明暗、立体感和空间感及画面的气氛的。
所以我们画水彩画一定要具有色彩学的知识。
我们要研究各种色彩的调配法,首先要懂得各种色彩产生的原因。
色彩的种类不下几千种,但一切色彩都是从红、黄、蓝三种最基本颜色混合产生出来的。
这二种颜色不能用任何颜色调配出来。
我们称它为原色或三原色。
我们将两种原色混合,所产生的颜色称为间色。
例如红与黄混合便产生橙黄色,红与蓝混合便产生紫色,黄与蓝混合便产生绿色。
两原色混合时,由于用量不相等,产生的间色便有所偏差,如红与蓝混合,红色用量多于蓝色,所产生的紫色偏于红,即紫红色;相反则偏于蓝色,称为紫蓝色。
红与黄混合成橙色,如果红的用量多于黄则变成橙红色;如果红的用量少于黄则变成金黄色了。
又黄与蓝混合成绿色,如果黄色的用量多于蓝色,结果产生出苹果绿;如果黄色的用量少于蓝色,产生深绿色了。
这是大概的情形。
从上面的解说,我们可以了解用色的分量多少不同,便可产生不同的颜色。
我们在调色之前一定要小心观察物体的颜色组成及差异,然后才可以调出准确的颜色。
再从三原色的混合来谈。
红、黄、蓝用量相等的混合,看来变成一种灰黑色,但是它的变化却比中间色还多。
如果红的用量多于黄,黄的用量多于蓝,结果产生猪肝红色。
相反的,如果红的用量少于黄,黄的用量又少于蓝却变成橄榄绿色。
如果你能善于掌握色的用量变化,便可以调出许多不同的色彩,使画面的色彩产生很多的变化。
水彩颜色的使用,上面已谈过色的调配,可用两种或两种以上。
但还有一种方法是浓淡的区别。
不论原色、间色或复色都可用水混合,区别浓淡。
例如红色愈淡则接近玫瑰红色,红色越深则接近暗红色。
间色和复色的浓淡,由于本身色彩繁多,加上浓淡的区别就说不尽了,色相也很难用文字来表达,只能从经验感觉来判断。
我们的调色方法有三种:第一种是在调色盒调好色才画至纸上,这种方法较易掌握。
第二种是两种颜色在色盒上略为调剂,所谓半生熟色,立即画在纸上,可避免颜色灰暗,失去透明感。
水彩画的色彩搭配水彩画作为一种常见的绘画形式,以其柔和、透明、清新的特点受到广泛喜爱。
在水彩画创作中,色彩搭配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影响着作品的整体效果和表现力。
正确的色彩搭配可以使画面更加生动、立体,增强视觉冲击力,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水彩画的色彩搭配技巧。
首先,要了解色彩的基本知识。
在水彩画中,色彩是由三原色(红、黄、蓝)和它们的混合色组成的。
掌握好三原色的搭配关系,可以更好地运用色彩。
红色、黄色、蓝色是最基本的三原色,它们可以相互混合生成其他颜色。
比如红色和黄色混合可以生成橙色,红色和蓝色混合可以生成紫色,黄色和蓝色混合可以生成绿色。
在水彩画中,通过混合不同比例的三原色,可以得到各种丰富多彩的颜色,因此熟练掌握三原色的搭配是色彩搭配的基础。
其次,要注意色彩的明暗对比。
在水彩画中,明暗对比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增加画面的层次感和立体感。
通过在画面中运用明暗对比,可以使画面更加生动有趣。
一般来说,画面的主体部分可以使用明亮的色彩,而背景部分则可以运用较深的色彩,这样可以使主体更加突出。
同时,在绘制物体的阴影部分时,可以运用较深的色彩,使得物体看起来更加立体。
另外,要注意色彩的冷暖搭配。
在水彩画中,冷色调和暖色调的搭配也是非常重要的。
冷色调(如蓝色、绿色、紫色)给人以清凉、深远的感觉,而暖色调(如红色、黄色、橙色)则给人以温暖、活泼的感觉。
在画面中合理运用冷暖色调的搭配,可以使画面更加丰富多彩。
比如可以运用冷色调来表现远处的景物,暖色调来突出前景的物体,这样可以使画面更加和谐统一。
此外,要注意色彩的饱和度搭配。
色彩的饱和度是指色彩的纯度和鲜艳程度,不同的饱和度会给人不同的感受。
在水彩画中,可以通过调节色彩的饱和度来表现画面的氛围和情绪。
一般来说,饱和度高的色彩会显得更加鲜艳、生动,适合表现欢快、活泼的场景;而饱和度低的色彩则显得更加柔和、深沉,适合表现安静、神秘的氛围。
因此,在进行色彩搭配时,要根据画面所要表达的情感和主题来选择合适的色彩饱和度。
水彩画中的色彩平衡与统一技巧水彩画是一门古老而又魅力无穷的绘画艺术。
在水彩画中,色彩的运用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色彩的平衡与统一。
本文将介绍一些关于水彩画中如何实现色彩平衡与统一的技巧与方法。
1. 色彩理论的初步了解在探讨色彩平衡和统一之前,我们需要对色彩理论有一定的了解。
在水彩画中,常用的色彩理论有三原色、互补色、对比色等概念。
三原色指的是红、黄、蓝这三种基本颜色。
通过它们的混合可以得到其他各种颜色。
这对于我们在选择调色板时很有帮助。
互补色是指位于色轮上互相对立的两种颜色。
比如红绿、蓝橙、黄紫等。
互补色之间的对比产生了鲜明而有趣的效果。
对比色是指对比强烈、互相区别明显的两种颜色。
通过对比色的使用,可以使画面更加生动有趣,增强观赏性。
2. 利用冷暖色调实现平衡冷暖色调是指颜色所给人感觉上的冷热程度。
通过巧妙运用冷暖色调可以实现画面的平衡。
在水彩画中,我们可以利用冷暖色调来区分前景与背景。
通常情况下,背景可以使用较暖的颜色来表示,而前景则可以使用较冷的颜色来突出。
这样做可以使前景和背景相互衬托,增强层次感和透视效果。
同时,在整个作品中适度呈现冷暖交替也是一个重要考虑点。
通过正确运用冷暖交替,可以使整体作品更具动态感和鲜明度。
3. 透明度与层次感的掌握水彩画与其他绘画媒材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其透明性。
利用透明性可以轻松实现丰富多样的层次感。
在绘制水彩画时,我们需要注意远近物体之间透明度与遮挡关系。
通常情况下,远处物体应该显得更加模糊和淡化,近处物体则应该更加清晰和鲜明。
通过合理控制颜料的稀稠程度和笔触厚薄,可以达到这一效果。
由于水彩画是分层次进行绘制的,我们还可以通过不断叠加颜料来增强层次感和立体感。
在叠加过程中,要注意避免颜料过于浓重而造成失真或者变成泥浆状。
4. 色温过渡与过程掌握过渡是指颜色之间由明到暗或由深到浅进行平滑过渡的效果。
在水彩画中,良好的过渡能够使颜色更加自然,增强整体效果。
要实现良好的过渡效果,我们需要掌握干湿过渡和渐变过程。
水彩画中的色彩平衡与统一技巧在创作水彩画时,色彩是艺术作品中最吸引眼球的元素之一。
如何在水彩画中实现色彩的平衡和统一是每位艺术家都面临的挑战。
通过合理运用色彩,可以使画面更加和谐美观,表达出作品独特的魅力。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探讨一些在水彩画中实现色彩平衡和统一的技巧。
1.选择主色调在绘制水彩画时,首先要确定作品的主色调。
主色调是整幅画作中最突出的颜色,可以帮助界定整体的氛围和情绪。
选择一个合适的主色调有助于确定画面的整体色调,为后续的配色打下基础。
2.色彩搭配的方法色彩的搭配是实现色彩平衡和统一的关键。
一种常用的方法是通过色彩的对比来突出重点,比如冷暖色彩的搭配、明暗对比和色彩的鲜艳程度等。
在画面中适当地加入对比色,可以使画面更加生动有趣。
3.色彩过渡的处理要实现色彩的统一,艺术家需要善于处理色彩的过渡。
在水彩画中,色彩的过渡可以通过渐变、混合、叠加等技巧来实现。
通过细致的色彩过渡,可以打破单一色块的单调感,使画面更具层次和立体感。
4.注意色彩的饱和度和明度除了色彩的选择和搭配,饱和度和明度也是影响画面效果的重要因素。
在水彩画中,通过调整色彩的饱和度和明度,可以使画面更具动态和立体感。
合理控制色彩的明度和饱和度,可以使画面更加丰富多彩。
5.利用补色原理在处理色彩平衡时,可以运用补色原理来调整画面的色彩。
补色是指在色轮上互为对立的颜色,它们的搭配可以产生强烈的对比效果,也有利于调整画面的整体平衡。
在水彩画中,合理运用补色原理可以使画面更加生动和有趣。
通过以上几点技巧的运用,可以帮助艺术家在水彩画中实现色彩的平衡和统一,创作出更加吸引人眼球的作品。
在绘画过程中,不断探索和实践是提升自己水平的有效途径。
愿每位热爱艺术的朋友都能创作出充满色彩魅力的水彩作品!希望大家在创作水彩画时能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勇于尝试各种色彩搭配和技巧,打造出独具个性和魅力的作品。
让色彩在画布上自由流动,展现出绚丽多彩的艺术风采!。
水彩颜料怎么用
使用水彩颜料需要准备以下材料:
1. 水彩颜料盘或者水彩颜料管
2. 艺术画笔(平头或者圆头)
3. 水彩纸或者其他适合水彩的表面
4. 水桶或者水杯
5. 毛巾或者纸巾
下面是水彩颜料的使用步骤:
1. 准备工作:
- 将水彩颜料盘或者水彩颜料管打开,并将颜料涂抹在颜料盘的凹槽中。
如果使用水彩颜料管,可以挤一小滴颜料在调色盘上。
- 准备好水桶或者水杯,用于清洗画笔。
2. 调节颜色:
- 如果需要混合颜色,在调色盘上将不同颜色的颜料混合在一起。
使用画笔将颜料混合,直到获得所需颜色。
- 如果需要调节颜色的深浅,在调色盘上添加水来稀释颜料,可以获得较浅的颜色。
3. 使用画笔:
- 从调色盘中取一些颜料到画笔上,可以调节画笔上颜料的多少。
- 将画笔轻轻触碰到纸上,开始绘画。
可以使用不同的画笔技巧和笔触来表现不同的效果。
4. 清洗画笔:
- 当需要换颜色或者完成绘画后,将画笔放入清水中,轻轻摆动画笔,使颜料溶解在水中,直到画笔干净无色。
- 用毛巾或者纸巾轻轻拭干画笔,将画笔放在画笔架上或者水平放置,保持其形状。
5. 为作品干燥:
- 等待作品自然干燥,避免使用吹风机或者其他加热工具,以免影响颜料的效果。
以上是水彩颜料的基本使用方法,可以根据个人的创作需求和喜好进行变化和发展。
水彩颜料怎么用水彩颜料是一种美丽而多样化的绘画媒介,可以用于创作各种艺术作品。
以下是使用水彩颜料的一般步骤和技巧:1. 准备材料:- 水彩颜料:选择你喜欢的颜色,并确保它们是高质量的水彩颜料。
- 水彩纸:使用专门设计的水彩纸,因为它可以更好地吸收水彩颜料。
- 笔刷:选择不同形状和大小的水彩笔刷,以适应不同的绘画需求。
- 水:准备两杯水,一杯用于清洗笔刷,另一杯用于混合颜色。
2. 准备工作区:在干净的工作区上铺上旧报纸或绘画布,以防止颜料弄脏桌面。
确保有足够的光线来观察颜料的色彩。
3. 混合颜色:- 使用混色盘或水彩调色板来混合颜色。
将所需的颜色滴在混色盘的小格中。
- 使用一支湿的笔刷将颜料取出并在混色盘中混合。
你可以通过混合不同颜色来创造新的色彩。
4. 调整水的用量:- 在混色后,你可以调整水的用量来改变颜料的浓度。
较多的水会使颜色变得透明,较少的水会增加颜色的浓度。
5. 应用颜色:- 在绘画之前,你可以使用铅笔或淡色的水彩颜料进行草图。
- 从最远的背景开始,用轻拂的笔触涂抹颜料。
等每层颜料干燥后再涂抹新的颜色,以避免颜色混合。
- 使用不同大小和形状的笔刷来实现不同的效果,例如细节和纹理。
6. 控制水流:- 了解如何控制水的流动对于水彩绘画至关重要。
你可以使用不同湿度的笔刷和纸张来实现不同效果。
- 使用湿笔在湿纸上涂颜料,可以实现柔和的渐变效果。
- 使用湿笔在干燥的纸上涂颜料,可以实现更锐利的边缘。
7. 实验和练习:- 水彩颜料需要练习和耐心,因此不要害怕犯错。
实验不同的技巧和方法,以找到适合你的风格。
8. 完成作品:- 等待作品完全干燥后,可以考虑添加细节或修复错误。
如果需要,可以使用白色水彩颜料或水彩铅笔进行修正。
使用水彩颜料需要练习和耐心,因为它是一种具有挑战性但充满创意的绘画媒介。
继续探索不同的技巧和方法,发现自己的绘画风格,并享受创作过程。
用水彩画花瓶配色方案水彩画花瓶的配色方案可以根据个人喜好和所要表达的意境来确定,以下是一种常见的水彩画花瓶配色方案,以使画作更加鲜艳、生动。
首先,确定画作主题以及所要表达的情感。
花瓶是一个常见的静物,可以用来传达安静、平和、自然等情感。
因此,可以选择柔和而适当鲜艳的颜色。
在画花瓶时,选择一个适当的背景色。
可以选择淡蓝色、淡紫色或淡黄色等柔和的颜色来使画面更加清新和宁静。
背景的色彩应该是均匀的,以平衡主题花瓶的突出。
接下来,确定花瓶的颜色。
一般来说,花瓶的颜色可以选择水蓝色、粉红色、淡黄色等能与背景色相互衬托的颜色。
选取深浅不同的同色系颜色来描绘花瓶的细节。
可以用水蓝色作为主体,再用深蓝色描绘花瓶的阴影部分,用白色或浅蓝色描绘花瓶的光影部分,使画面更加立体。
在选择花朵的颜色时,可以考虑使用鲜艳的色彩来吸引观众的目光。
可以选择红色、橙色、紫色等暖色调的花朵,使画面更加生动。
花朵的颜色可以渐变,从暖色到冷色,或者是从浅到深。
可以用不同的色块或层叠的颜色来描绘出花朵的形状和光影效果。
另外,考虑花瓶中的叶子。
可以使用绿色来描绘叶子的颜色,可以选择不同的绿色进行层叠,营造出丰富的质感。
也可以在花瓶中加入一些其他的植物元素,如枝条、小草等,以增加画面的层次感。
最后,根据画作的整体效果,可以适当地增加一些细节和修饰。
可以在花朵和叶子上加入一些水滴或光斑,增加画面的细腻程度。
可以使用白色或浅色的颜料来描绘花瓶的边缘和光影部分,使画面更加丰富和立体。
以上是一种常见的水彩画花瓶配色方案。
当然,配色方案可以因个人喜好和创作目的不同而有所变化。
总之,水彩画花瓶的配色要根据主题和意境来确定,以使画作更加鲜艳、生动和具有视觉冲击力。
水彩的运用技巧水彩画作为一种传统的绘画媒介,因其色彩鲜艳、透明度高等特点,一直备受艺术家和爱好者的喜爱。
水彩画的运用技巧非常重要,它直接影响着作品的质量和效果。
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来探讨水彩画的运用技巧。
一、涂抹技巧涂抹技巧是水彩画中最常用的技巧之一,也是初学者入门的基础。
涂抹主要有干毛笔、湿毛笔、湿滩水等方法。
1. 干毛笔涂抹:使用较硬的毛笔,将颜料直接刷在宣纸上,用干毛笔轻轻涂抹,使颜料均匀透明。
这种涂抹技巧适合表现较为平整的色块。
2. 湿毛笔涂抹:先将毛笔蘸湿,然后轻轻涂抹在宣纸上,使颜料溶解和扩散。
这种涂抹技巧适合表现颜色的柔和过渡和层次感。
3. 湿滩水涂抹:在宣纸上用清水湿润一个区域,然后把颜料直接滴在湿滩水上,颜料会在湿滩水中扩散和渗透。
这种涂抹技巧适合表现水彩画的独特“水”感。
二、水的运用水是水彩画中不可或缺的元素,正确运用水的技巧可以使画面更生动、透明。
1. 控制水的用量:水彩画需要用水调和颜料,但是水的多少会直接影响到颜料的流动性和渗透性。
在控制水的用量时,要根据需要调整水的多少,以便达到画面效果所需的效果。
2. 使用渐变水:渐变水是指不同浓度的水混合而成的水。
通过使用渐变水,可以调整颜料的浓度和颜色的过渡,使画面效果更加自然。
3. 运用水流:在水彩画中,可通过改变水的流动方向和速度,产生各种不同的效果。
比如,顺着纸面流动的水会产生柔和的效果,而逆着纸面流动的水则会产生颜料的集聚效果。
三、色彩的运用色彩的运用是水彩画中最重要的技巧之一。
通过巧妙地运用色彩,可以使画面充满活力和表现力。
1. 色彩搭配:在水彩画中,色彩的搭配非常重要。
要通过合理的色彩搭配来表达画面的主题和情感。
常见的色彩搭配有冷暖搭配、对比搭配等。
2. 增强色彩的透明感:水彩画的透明效果是其独特之处,要增强色彩的透明感,可以适当稀释颜料,通过层次渲染和重复上色来达到效果。
3. 利用白色空白:水彩画中的白色空白往往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水彩画是用水彩颜色来表现物体的明暗、立体感和空间感及画面的气氛的。
所以我们画水彩画一定要具有色彩学的知识。
我们要研究各种色彩的调配法,首先要懂得各种色彩产生的原因。
色彩的种类不下几千种,但一切色彩都是从红、黄、蓝三种最基本颜色混合产生出来的。
这二种颜色不能用任何颜色调配出来。
我们称它为原色或三原色。
我们将两种原色混合,所产生的颜色称为间色。
例如红与黄混合便产生橙黄色,红与蓝混合便产生紫色,黄与蓝混合便产生绿色。
两原色混合时,由于用量不相等,产生的间色便有所偏差,如红与蓝混合,红色用量多于蓝色,所产生的紫色偏于红,即紫红色;相反则偏于蓝色,称为紫蓝色。
红与黄混合成橙色,如果红的用量多于黄则变成橙红色;如果红的用量少于黄则变成金黄色了。
又黄与蓝混合成绿色,如果黄色的用量多于蓝色,结果产生出苹果绿;如果黄色的用量少于蓝色,产生深绿色了。
这是大概的情形。
从上面的解说,我们可以了解用色的分量多少不同,便可产生不同的颜色。
我们在调色之前一定要小心观察物体的颜色组成及差异,然后才可以调出准确的颜色。
再从三原色的混合来谈。
红、黄、蓝用量相等的混合,看来变成一种灰黑色,但是它的变化却比中间色还多。
如果红的用量多于黄,黄的用量多于蓝,结果产生猪肝红色。
相反的,如果红的用量少于黄,黄的用量又少于蓝却变成橄榄绿色。
如果你能善于掌握色的用量变化,便可以调出许多不同的色彩,使画面的色彩产生很多的变化。
水彩颜色的使用,上面已谈过色的调配,可用两种或两种以上。
但还有一种方法是浓淡的区别。
不论原色、间色或复色都可用水混合,区别浓淡。
例如红色愈淡则接近玫瑰红色,红色越深则接近暗红色。
间色和复色的浓淡,由于本身色彩繁多,加上浓淡的区别就说不尽了,色相也很难用文字来表达,只能从经验感觉来判断。
我们的调色方法有三种:第一种是在调色盒调好色才画至纸上,这种方法较易掌握。
第二种是两种颜色在色盒上略为调剂,所谓半生熟色,立即画在纸上,可避免颜色灰暗,失去透明感。
第三种方法是让两种颜色借着水作媒介,在纸上互相渗化。
这种方法使得颜色鲜艳透明。
但较难掌握。
初学水彩的人,在调色时可能出现下面几种缺点:第一种由于辨别色相的能力未准确,所以在调色时,搅拌时间过长,使颜色在色盒中产生气泡或沉淀,而损害了色彩的透明感。
第二种由于用三种以上的颜色混合在一起,结果也使颜色失去透明感或产生沉淀。
第三种调色用的水,用久了,便会污浊。
应换清水,以免20影响颜色的透明感。
在水彩画中关于白色和黑色的应用,有好处也有害处。
白和黑含粉质多,不透明,白色有寒冷感,为了避免浓厚,浑浊,枯燥,灰暗,所以不宜多用。
如果用稀薄的白色与其他色混合,可得出一种柔和的色调,更可加强物体质感的表现。
黑色也有它的好处,如果用少许黑色和较多的朱红色混合,则产生土红色,可免除三原色混合的麻烦。
青年学生初学水彩画时应暂时不用白色和黑色。
等待技巧提高了,然后适量应用。
当你要表现任何明亮部分,要尽量利用画纸的白色,前面也谈过,颜色的浓淡,不用白色来调配,而是依靠水分来减薄颜色的分量。
色彩的性能画家能动作迅速而熟练地在调色盒中蘸色,是因为对每一块颜色的性能,都有非常透彻的了解。
这种深切的理解,既有长期实践所积累起来的感性认识,又有理性的依据,使其作画时如鱼得水,得心应手。
所以认识色彩的第一个基本功,就是从了解每一块颜色的性格、脾气着手。
下面就市面上有售的水彩画颜料性能概述于下:1.黄色柠檬黄:也称柠黄,三原色之一。
黄色颜料中最明亮的一种。
暖中偏冷,有绿味,较透明。
和红、蓝调和成的橙与绿,色泽鲜明。
中铬黄:温暖、亮堂有光感。
黄中偏橙,是黄色中最暖的颜色。
和蓝调成的绿浓郁深厚。
黄色系统给人的感觉是温暖、响亮、亲切,象征着权威、光明、饱和、富有。
土黄:黄色中较深的一种。
黄中带黑,色泽温文雅静,不很透明。
调和其他色时,极易谐调。
也是绘画上不可缺少的常用色。
桔黄:又称橙。
黄中偏红,色彩温暖明亮,是红与黄调和间色。
有极强的动感和亮度。
桔黄与普蓝相混合,能调出沉着而有分量的绿色。
给人的感觉是华丽、兴奋、温暖,象征着健康、活跃、明朗。
比黄色更有甜味感。
2.红色朱红:色泽鲜明、温暖,带黄味。
色性和大红相似,是红色中最亮的一种。
加白调成的粉红,略灰,不及玫瑰红调成的粉红那么鲜丽。
朱红调和成的紫色呈灰暗,因为朱红中有黄的成分。
大红:色彩艳丽,比朱红略深。
在冷暖、明暗度上,是红色中处于中间的层次。
曙红:又名西洋红,三原色之一。
色相比大红略深,偏冷,沉着、艳丽。
被白色冲淡后是极为亮丽的粉红。
以曙红为主调成的肉色,暖中带冷,感觉稚嫩,适宜表现妇女、孩子的肌肤。
玫瑰红:是红色系统中最冷的色。
比曙红略深,透明。
和湖蓝或群青相混合,调成极漂亮的紫色。
和它色混合后要泛色,所以,以玫瑰红为主画成的浓色调比浅色调容易掌握。
红色虽不及黄色那么明亮,但它的光辉不易消失,并带有相当的强度和力度。
它给人的感觉是温暖、热情、兴奋、膨胀、前突,象征着吉祥、喜庆、健康、革命。
3.褐色赭石:矿物颜料,是褐色类中最浅的颜色。
偏红,不很透明。
和群青或深蓝调和,能混成漂亮的灰紫色。
调入绿色后,有“焦火”气,须谨慎使用。
熟褐:俗称咖啡色,不很透明,明度比赭石深,有黑味。
色彩颇为沉静。
和蓝、绿调和,能得到极为沉着、苍劲的蓝、绿色调。
调粉后,又是极为雅致的灰色调。
是调色盒内不可缺少之色。
4.绿色淡绿:绿中偏黄,色彩明亮、艳丽,是绿色调中最暖最跳跃的。
纯度较强。
粉绿:色彩鲜艳,偏冷,其色相是绿调中最鲜嫩的,调粉后艳而不俗。
不透明。
翠绿:绿中偏蓝,是浓绿中最艳丽,最鲜亮之色。
色相偏冷,比深绿略浅,不宜单独使用。
色彩透明。
深绿:明度较暗,绿中带青,比翠绿暖。
色彩沉静,不跳跃。
和桔黄或褐色混合,能调出浓郁厚实的暗绿。
绿色是稳重的颜色。
给人以清新、生机勃勃和富于青春活力的感觉。
象征着春天、希望、和平、新生。
5.蓝色钴蓝:可由群青和白粉调和而成。
是蓝中明度较亮之色。
鲜明雅致,偏红味,易和它色调和。
画蓝天或暗部常用之。
湖蓝:冷中偏暖,带绿味。
色彩艳丽明亮,明度和钴蓝差不多,略有透明。
湖蓝和柠檬黄调和之绿,比其他蓝色调成的绿要鲜明。
接近三原色中的蓝。
群青:蓝中偏紫,偏暖。
明度比普蓝淡,较透明。
群青和土红、赭石调和,作暗部色和阴影色,浓而透明,风景画上常用及。
普蓝:原名普鲁士蓝,是蓝中最深最稳定的颜色。
偏黑,色相稳重沉着,用途广泛。
普蓝冲粉调和的淡蓝,要比其他淡蓝沉静温和。
以普蓝调和深绿,也是最沉幽深邃的绿。
如果说红是积极的前进的,膨胀的,蓝则是内向的,后缩的,冷的。
它是莫测高深而严肃的颜色,给人的感觉是沉思,冷静、开阔。
象征着理智、凉爽、清静、大海。
6.紫色青莲:也称紫色。
色相温文典雅,冷中偏暖,使用得当极为华丽。
有泛色性能,要控制使用。
以群青、玫瑰红调成的紫,可以替代青莲。
紫色给人的感觉是优雅、沉静、高贵。
象征着庄重、神秘、温情脉脉。
7.中性色黑:中性色,比白色略暖。
在理论上,它是由红、黄、蓝三原色相混而成,因之它可以和其他所有的色彩相谐调,和暖色调的色彩调和效果更佳。
黑色调粉后也易泛色,变深。
初学者开始练习绘画色彩时,可以暂缓使用黑色。
黑给人的感觉是高贵、沉默、安静、莫测高深。
象征着稳定、严肃、死亡……白:中性色,色相柔和,比黑色稍冷。
和它色混合,能提高色彩明度。
白色渗合愈多,色彩的力度愈弱。
易于和蓝、绿、青绿等冷色谐调。
不透明,但和水粉白色比,遮盖力还是差。
白色是纯洁无邪的体现。
有很强的膨胀感,给人感觉是洁白、光亮、朴素、平静。
象征着纯洁、高尚、和平、希望。
白为万色之母,黑为万色之王。
黑白两色以其一浓一淡,一阴一阳,互相交合,互相依存的极色光辉,产生出无比完美的艺术效果。
调子调子,又称色调,是画面统一的色彩倾向。
调子是色彩问题中最主要的要素之一。
调子,无处不在,无所不包。
清晨,太阳刚刚露出头来,空气中尚迷漫着湿漉漉的水气,光照朦胧,用暖而亮的灰调;午间,浓荫蔽日,蓝天白云,用响亮的对比色调;黄昏,光影摇曳,落日余辉,用偏橙红的暖灰调。
作画时,务必有这种明确的调子意识。
形成调子的主要因素是光源色。
光源色的强弱、明暗、冷暖、色相决定了画面基本色调的强弱、明暗、冷暖、色相。
在薄云蔽日,光源色处于平光的状态下,才是明显呈现物体固有色的时候,那么,此时调子就以固有色为转移了。
调子,通常可以分为调和为主的色调调和调,和以对比为主的色调——对比调。
前者是大调和小对比,后者则是大对比小调和。
调和调的色彩大倾向比较明显,主要色块占据画面的十分之七八以上。
色块间的明暗对比反差较弱,次要的近似色尽量向主色调靠拢,大色块包围极小的对比色块。
画面追求宁静的、含蓄的、内在的美。
对比调画面的色块间,充满着各种不同的明暗、强弱、冷暖、大小、轻重的对比。
色彩强烈、动荡,有刺激感。
有时候主色调不一定很明确,也不一定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
但重要的是如何使画面色彩相互间协调起来,务求在纷乱的色彩间找出共同的冷暖倾向。
在不同中求同,或者某几块主要色块反复地、节奏地出现,使其处于统领的地位。
对比调的画面追求强劲的,明朗的,深厚的美。
大色块的组合初学者作画,往往是看一眼,画一笔,看什么,画什么,缺乏整体观察的意识。
艺术家作画则自始至终是从整体上来把握感觉的,他们常常眯着眼睛看对象,是为了观察大貌的需要。
把整幅画面的色彩,理解为几块大色块的组成,是认识上很重要的一个环节。
把客观物象看成由几块大色块所组成的概念,既是理解的方法,又是观察和作画的方法。
优点是调子明确,主体突出,将杂乱零碎的色彩归纳为几块大色块。
明度上的六种基调,实际上也就是大色块的简明组合。
在具体掌握黑、白、灰的分寸时须从画面实际需要出发。
浅灰的背景,不能过于深而闷,影响整幅画面的气韵。
浓浓的叶子宁深勿浅,鲜花则宁浅勿深,一深一浅,对比照应,生机勃发。
对比与调和色彩的对比调和,是绘画色彩的永恒主题。
色彩的对比,是指色与色之间的差异与比较。
如强弱、黑白、红绿、冷暖、轻重、大小……差异愈强,对比愈强,反之则弱。
色彩对比,目的是为了突出主体,追求跳跃、动荡、刺激、前突的艺术效果。
黑白并列,一明一暗,是明度上最最强烈的对比。
红白并列,虽有色相的对比,但在明度上不及黑白对比那么明显、跳跃。
黄白并列,色彩对比平弱,趋于调和了。
说明一块颜色,放在什么位置,和什么色作对比,效果是截然不同的。
一块大红色,鲜艳而刺激,但和褐色并列时,则顿时失却了它原有红色的光辉,这是因为褐色吸收较多红色素之故。
如果把褐色换了煤黑色,则同样这个红,又恢复了其原有的艳丽与光辉。
对比,主要是色相、明度、纯度、大小的比较。
而且这四类对比总是相辅相成,互为依托。
如蓝与橙两色并列,既是补色的色相对比,也是明度上的明暗对比。
为了阐述的条理化,系统化,本书把对比调和两个条目的概念、意义、方法分开叙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