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基于乡土的地理课程资源开发案例

基于乡土的地理课程资源开发案例

基于乡土的地理课程资源开发案例
基于乡土的地理课程资源开发案例

基于乡土的地理课程资源开发案例

贵州顶效开发区中学李和勇

摘要:本文在深入研究湘教版高中地理教材基础上,立足乡土,通过乡土化案例,开发既符合新地理课程标准、又符合学生、学校实际的乡土地理课程资源,让乡土融进课堂,让课堂变成开放的课堂,教材变成开放的教材。

课程资源,指有利于课程目标实现的所有因素与条件总和。地理分校内和校外两大类:校内主要有教师编写的校本教材、讲义、导学案、课件、地理实验室、多媒体网络教室、图书室等;校外指学校附近、学生家乡可进行地理课外教学活动的场所,有旅游景区、自然保护区、博物馆、主题(地质、湿地、森林)公园、工厂、地质气象科普教育基地、现代农业基地等。新地理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尤当重视乡土地理课程(校本课程)建设,充分发挥当地和学校的课程资源优势。

一、基于乡土的地理课程资源观

早在《奏定中小学堂章程》的“地理要义”中写道:“尤当先讲与乡土有关之地理,以养成其爱乡土之心,先自学校附近指示其方向子午、步数多少、道里远近,次及于附近之先贤祠墓、近处山水,间亦带领小学生寻访古迹为之解说,俾其因故事而记地理……”。

德国著名地理学家阿尔夫雷德·赫特纳在他的代表作《地理学——它的历史、性质和方法》一书中,强调“地理课程应该从乡土志开始”。我国近代地理学奠基人竺可桢,1929年在他所发表的《地理教学法》中指出:“凡教学地理,必须自己知至未知,自儿童日常所惯于见闻之物,而推至于未睹未闻,自个人所受环境之影响,而推广及于社会全体,是故教学地理,开始必自本土地理着手。”

新地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第一、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第二、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第三、改变地理学习方式。第四、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乡土地理调查活动既能很好地体现现代地理课程的理念,又能使地理课堂真正精彩。

《贵州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验教学实施指导意见(试行)》的指导思想:普通高中地理课程实施要着眼于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两个转变;课程实施建议:地理教师要在深入专研教材的基础上,多角度、多途径地开发地理课程资源,要改变把地理教材作为唯一的地理课程资源的观念,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必修Ⅰ

ⅠP77活动-实践调查你的家乡是否存在生态环境问题,必修ⅠP90活动-探究举例说明你所在地区的聚落分布特点,必修ⅡP3活动-思考你认为有哪些因素影响你们家乡的人口增长?必修ⅡP69活动-探究以家乡一个工厂为例,分析其发展优势、限制性因素和改进措施,必修ⅢP49活动-探究说一说,你的家乡有哪些重要的工业部门?选修ⅢP23活动-探究调查学校所在地区的旅游资源,对当地旅游资源提出开发与保护建议等。

二、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开发案例有利构建“三生”课堂(借鉴余庆县凉水中学“631”创新课堂教学模式)

(一)生成课堂

生成是一个师生互动、开发、多元的教学形式,课堂只有开始,没有结束,生成的一是知识和能力,不是靠老师一贯制的说教和传授;二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习方法;三是生成新的问题、如对照教材融进乡土去进一步探究的问题。

(二)生活课堂

即课堂教学的内容、方法、手段等都都要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特别是地理课堂更要接地气。

(三)生态课堂

教师要千方百计、想方设法、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开发丰富多彩的学习资源,改进教学方式,激发兴趣,唤醒学生,使之成为课堂的主人。课堂是学堂,不是讲堂。课堂因熟悉而惊醒,因陌生而犯困。教材设置活动、阅读材料是有限的,陌生的、甚至是过时的,用乡土新闻阅读材料、图片、视频导入课堂,有利调动学生辩论、倾听、观察。教师讲得精彩不如学生学得主动。

三、通过乡土地理调查案例开发乡土地理课程资源

把教材设置的活动实践和探究整合成学生容易收集资料的若干乡土地理调查案例布置成学生喜欢的寒(暑)假作业,比让学生完成几套试卷试题练习感兴趣。让班上的每个学生都去对自己家乡进行相关调查活动。通过网络途径、查阅报刊、访谈村干部、厂长、基地负责人等多种形式收集资料,养成用地理的眼光看身边世界,用心收集整理乡土资料的习惯,懂的地理学科的研究方法、提升地理学科素养,每个学生的调查结果在课堂上展示交流分享,观点在课堂上辩论,或以调查报告或论文形式在校园内展示,使教材和乡土课程资源互补。案例1 家乡的河流调查

案例2 家乡现代农业(粮食、花卉、果蔬、养殖)基地区位条件参观调查

案例3 家乡工业园区工业区位及环境影响参观调查

备注:①类型指按主导区位因素分类如原料指向、动力指向、廉价劳动力指向型等②劳动力需求指供需状况(提供的就业岗位人数,现有职工,短缺人数)。

案例4 家乡少数民族村寨(聚落)分布与文化特点访谈调查

案例5 家乡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调查

案例7 家乡农村生态环境问题调查

案例8 家乡生活(街道社区、集市、小区、乡村)环境和交通问题调查

案例9 家乡居民的旅游行为调查

备注:旅游类型A、享受型:游山玩水、休闲度假、娱乐消遣 B、挑战型:运动健身徒步探险C、求知型:学习(地理、历史、文化科考)考察寻访古迹开阔视野、增长见识体验异地生活

四、实践反思

乡土案例还有很多,如家乡城市化发展调查、家乡外出(来)务工人员调查等。

我们在实施过程中尽管做了很多大胆的尝试,如在老师的指导下成立地理兴趣小组、统一组织下开展乡土地理调查、参观、考察活动,但参与的学生不多,能够每个班,每一届学生、每个老师都去做很困难,首先是师生都缺乏足够的地理激情和学科专业素养。其次地理走出课堂、走进乡土的困难多,有学生安全的担忧,二是学校条件不够,如地理实验、上网查阅图书收集资料,外出考察交通、专业地理师资、课时等条件不够。

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过程就是师生的备课过程,开发主体不仅仅靠老师,更要发动学生。师生都不缺课堂上的理论知识,缺实践。有理念,没有实践,地理教学活动任然困在教室;教师摆脱不了对教材、教参、教辅的依赖。若有学校制度为校外活动安全、经费、交通提供保障,完善多媒体网络教室办学条件,积极建立一批校外活动教学实践基地,让师生开展校内外地理教学活动像走进教室一样便利,打破传统课堂,地理课堂一定会因乡土而精彩!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