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学期课程纲要
- 格式:doc
- 大小:163.00 KB
- 文档页数:12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期课程纲要课程名称:初中八年级语文下课程类型;必修课程教学材料:人民教育出版社授课时间:79课时授课教师:八年级语文组老师授课对象:八年级全体学生一、课程目标:1、借助工具书及课下注释能读准字音、能记住重要词语的含义。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通过反复读课文,在整体把握课文的基础上,能概括文本主旨,体味推敲作者的思想感情,坚定自己对人生的希望和信念。
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能说出或者写出自己感悟。
4、仔细读课文,揣摩个别词语及语句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含义,能说出并能简单运用文本中体现出的语言特色及写作技巧进行作文训练。
5、能阅读浅显的文言文,并借助课下注释及工具书,串通全文,识记重要的文言实词及虚词,能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
6、根据综合活动课的主题要求,能收集、筛选、整理自己需要的资料,并结合社会生活现实,办出与主题要求有关的手抄报或者作文训练。
二、课程内容及课时安排:导言课:整体把握教材,与学生分享课程纲要(1课时)三、课程实施建议(一)教、学方式:1) 导学式。
根据教材内容及学情,在学习新文本之前发放精心编制的导学案,使导学案起到导学、导教、导测的作用,(指导学生课前预习、课堂探究,课后巩固),尤其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针对散文诗,诗词之类朗读课文,要及时指导学生该怎么读(高、低、快、慢、低沉、高昂等),培养语感。
2).启发式、讨论式。
尤其是针对文本主题探讨过程中要鼓励学生运用小组合作探究性的学习方式.。
指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发展他们的观察、记忆、思考、联想和想象的能力,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通过课堂探究及时跟踪,反馈导学案的使用情况及发现的问题。
3).创设情景式。
针对综合性学习的教学,要沟通课本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拓宽学习渠道,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尤其是作文教学,要贴近生活实际,富有生活气息尝试互批共批,以改促写,有效提高作文水平。
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课程纲要◆课程名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程类型:必修课程◆适用年级:八年级◆总课时:80课时左右◆授课对象:八年级3班、4班学生◆设计教师:赵永桂◆课程目标:1、在阅读和语言实践中复习巩固已学过的汉字,会写本册要求书写的100个生字。
继续学习用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
2、继续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联系情感积累和知识积累,在读中理解内容、体会感情,在体悟中促进朗读表达。
继续练习默读,养成一边默读,一边思考的习惯。
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
3、说明性文章,能抓住关键词句抓住要点,抓住典型例子了解常见说明方法(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的特点,初步体会其好处。
4、阅读,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
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
5、阅读中根据课文内容及文体特点,利用导语、课后题或其他方法,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或要点;继续学习抓住关键词句、重点句段理解课文内容,能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6、在阅读中能抓住关键词句,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时间顺序、倒叙、插叙等),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如前后照应、首尾连贯,详略得当,围绕中心论点论述,以小见大、叙议结合,修辞方法,对比、映衬、暗示等写法,以及标点符号的特殊用法等),并能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说出自己的感受,做出自己的判断,有自己的见解。
,7、能背诵教材规定的优秀古诗词。
8、能根据需要搜集信息,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
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0万字。
9、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能根据表达和交流的需要写作。
能写较复杂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课内习作10次,45钟能完成600字习作。
八年级语文(下)课程纲要课程类型:义务教育必修课程教学材料:《语文》八年级下册(人教版)设计教师:授课时间:100课时左右授课对象:八年级学生一、学生、教材及其他资源背景分析:经过过去一年半的学习,学生对初中语文的学科特点和学习方法都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学生中也存在两极分化的倾向,因而教学重要关注这一情况。
本期教材的文言文容量加大,在中招考试中也是作为重点出现的,因此,在这两单元的文言文教学中一定要强调学生的理解和背诵,并尽量做到课课清、人人过,为中招总复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另外,在“道德课堂”这一大的背景下,教师也要积极改进教学方法,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这也是教师在今后教学中需要关注的重点。
课本以外的丰富的语文课程资源也应当在日常教学中得到充分的发掘和应用。
二、课程目标1、借助阅读第一单元,你能继续了解叙事性作品的文体特征,把握作品所抒发的真挚情感,学习到叙事、抒情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2、通过第二单元的学习,你能了解戏剧的相关知识和散文诗优美的语言,学会通过寻常事物来展示自己的心灵之声。
3、通过学习科学文艺作品,你将能熟悉科学文艺作品的文体特点,掌握住把握文章基本观点的方法,并会引发你对生存环境的忧虑与思考。
4、通过学习第四单元,你将能了解民间文化,感受到美好的民风民俗,学会欣赏比较复杂的记叙类文章。
5、通过写作训练,你将能借助讴歌亲情,做到写的充实;借助锤炼思想,做到写的有文采;借助注重创新,做到写的新颖。
6、通过文言文的学习,你能提高自己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能积累一些古代诗词,提升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四、课程实施1、从语文学科的特点和社会发展对语文的新要求出发,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提高思想认识,陶冶道德情操,培养审美情趣。
2、语文学习中注重知识之间,能力之间以及知识、能力、情意之间的联系,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致力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语文〔八年级下册〕课程纲要课程名称:中学语文课程类型:必修教材来源: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适用年级:初中八年级第二学期授课课时:90课时设计者:白丽华背景本学期记叙类文本增加了科学环保和民俗文化的相关内容;文言文篇幅长度增加,理解难度增大;诗歌单元增加了宋词和元曲。
这些变化,有助于学生思考语文与生活、与科学与传统文化的联系,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
八年级下学期,绝大局部学生已能比拟准确的概括文本内容,评析人物形象;能借助工具书和注释读懂浅易古诗文的大意;书面表达能做到叙事完整,并能初步运用记叙、描写、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
但在品味语言的含义及妙处,评析文本的思想内涵,赏析文本的艺术手法,理解、鉴赏相对复杂的古诗文等方面的能力有待提高,对古诗文学习的兴趣尚需激发和培养;根据表情达意的需要恰当运用多种表达方式的能力和写作兴趣也有待提高。
目标1、能准确认读本册教材“读一读写一写〞中出现的字词并正确、标准地书写;2、能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和文本类型选用朗读、默读、浏览、略读、精读等阅读方式;朗读做到流畅自然,并能通过恰当的语气语调传达出语言背后的情味。
课外总阅读量不少于80万字3、在通读文本、梳理文章内容构造的根底上,能针对课文内容和表达方面不易理解之处发表自己的看法,并通过有效的合作解决疑难问题,开展独立阅读能力与合作学习能力。
4、通过研读文本,能辨析和鉴赏表达、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和常用修辞手法,能对作品中感人的情景和形象有所体验,对自然、社会、人生、传统文化等有正确的认识。
5、能在读懂古诗文大意的根底上,累计本册教材中出现的常见文言词语,客观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初步欣赏古人写景、叙事、议论的艺术。
至少背诵优秀古诗文27偏〔首〕。
6、能在45分钟内完成600字左右的记叙文;能根据需要恰中选用多种表达方式,做到内容具体充实。
口语交际中,能有中心、有根据、有条理地表达看法。
能运用知识积累和生活经历完成综合性学习活动内容和实施评价一、评价方式1.过程评价〔30分〕〔1〕课堂学习状态〔10分〕。
案例三: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学期《课程纲要》课程名称: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适用年级:八年级总课时:75课时左右课程类型:必修课程课程目标:1、积累并默写生字新词,能复述课文大意,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背诵名篇名段。
2、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探讨并说出对生活,对自然,对民俗,对社会的看法。
3、通过开展综合性实践活动,让学生搜集资料,大胆创新、展示成果,交流心得.4、积累文言词语,背诵一定量的文言实词,表述诗歌意境,让作出简单的赏析和评价.5、每周至少两次练笔(读书笔记,作文),通过作文指导课,学生知道“写什么"和“怎么写”。
课程内容:根据普通《中学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的要求,采用人民教育出版社《八年级语文下册》课程内容进行教学。
其课程内容包括:第一单元:(共11课时)1、藤野先生(3课时)2、我的母亲(3课时)3、我的第一本书(1课时)4、列夫.托尔斯泰(2课时)5、再塑生命(1课时)综合性学习:献给母亲的歌(2课时)第二单元:(共12课时 )6、雪(3课时)7、雷电颂(2课时)8、短文两篇(2课时)9、海燕(2课时)10。
组歌(2课时)综合性学习:寻觅春天的足迹(2课时)第三单元:(共10课时)11、敬畏自然(3课时)12、罗布泊,消失的仙湖(1课时)13、旅鼠之谜(1课时)14、大雁归来(1课时)15、喂——出来(2课时)综合性学习:科海泛舟(2课时)第四单元:(共11课时)16、云南的歌会(3课时)17、端午的鸭蛋(2课时)18、吆喝(2课时)19、春酒(1课时)20、俗世奇人(2课时)综合性学习:到民间采风去(2课时)第五单元: (共14课时)21与朱元思书(2课时)22、五柳先生传(2课时)23、马说(2课时)24、送东阳马升序(3课时)25、诗词曲五首(3课时)综合性学习:古诗苑漫步(2课时)第六单元:(共14课时)26、小石潭记(2课时)27、岳阳楼记(3课时)28、醉翁亭记(3课时)29、满井游记(2课时)30、诗五首(2课时)综合性学习:背起行囊走四方(2课时)课程实施:1、通过朗读、速读、默读学生能迅速抓住课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梗概。
八年级下学期语文课程纲要姓名:常泉英孙国义郭伟利课程类型:必修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的《语文》八年级下册授课时间:72课时设计:八年级语文组授课对象:孟庄一中2010—2011学年下学期八年级全体学生教材总目标通过本册教材的学习我们要1、提高阅读记叙文、抒情文、科学文艺作品和浅易文言文能力;2、增强语言表达能力和语文实践能力;3、提升人文素养,养成良好习惯。
内容标准与教学安排第一单元:中外诗歌,主要学习自由体诗内容标准:学习新诗,要关注诗中包含着诗人思想感情的具体形象。
反复朗读课文,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教学安排:【课时1】第一课:藤野先生第一课时:文章结构【课时2】第一课:藤野先生第二课时:人物性格【课时3】第一课:藤野先生第三课时:爱国精神【课时4】第二课:我的母亲第一课时:文章结构【课时5】第二课:我的母亲第一课时:作者感情【课时6】第三课:我的第一本书:重点语句【课时7】第四课:列夫托尔斯泰艺术手法【课时8】第五课:再塑生命思想内容【课时9】作文:感受母爱【课时10】写作练习【课时11】习题讲评第二单元以心灵之声为专题(散文诗内容标准1、学习文章使用联想和想象的方法,能区别出联想和想象的语句2、能说出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两种表达方式的不同,3、说出抒情性语言所表达出的作者情感。
4、加强诵读,背诵优美的语段和名言警句。
5、能说出作者的思路和语路,6、能解释说明文章如何使用托物言志或借物寄情等方法来歌颂和赞美大自然,寄寓深情厚意。
教学安排【课时12】《雪》第一课时【课时13】《雪》第二课时【课时14】《雷电颂》第一课时【课时15】《短文两篇》第一课时【课时16】《海燕》第一课时【课时17】《海燕》第二课时【课时18】《组歌》第一课时【课时19】综合性学习:寻觅春天的足迹【课时20】作文写作【课时21】单元测试【课时22】习题讲解第三单元:以人与自然环境为主题的科学文艺作品单元内容标准:1、通过熟读课文,会正确读写课文中的生字词2、通过阅读课文,能够说出课文大致内容及观点3、通过查找资料,能说出科学文艺作品的体裁特点4、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够树立环保意识并落实在行动中5、有条件可组织学生开展写作、口语交际和科技活动,能够在实践中思考自然对人类的启示。
初中语文课程纲要(八年级)设计者:史利涛●课程名称:初中语文●课程类型:基础型课程●授课对象:孟庄镇二中全体八年级学生●教学材料: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语文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年11月第1次印刷)●适用年级:初中八年级第二学期●授课时间:现代文22课时文言文12课时古诗诵读8课时综合性练习14课时作文16课时机动10课时总计82课时课程目标1、在阅读和语言实践活动中复习巩固已学过的汉字;继续学习350个左右的生字,要求读准字音,了解在语言环境里的意思。
2、能熟记教材规定的名句,能背诵全部古诗,能背诵部分文言文,积累课文中的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和段落。
3、提高阅读记叙文,抒情文,科学文艺作品和浅显文言文的能力。
4、增强语言表达能力和语文实践能力。
5、学习多种文章的写作方法。
6、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升人文素养。
课程内容单元序号单元专题训练重点学习目标课文题目课时安排1 人生历程朗读课文正确流利1、在阅读中认识生字,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通过诵读,能总结各篇的思想内涵。
4、能准确说出叙事性作品的文体特征。
5、通过诵读,能说出重点语句的含1藤野先生2 我的母亲*3 我的第一本书4 列夫·托尔斯泰5 再塑生命15义。
2 心灵之声(散文诗) 1、学习文章使用想象和联想的方法,能区别出联想和想象的语句。
2、能说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方式的不同。
3、加强诵读,背诵优美的语段和文章。
4、学习文章的写作手法,来歌颂和赞美大自然。
6 雪*7雷电颂*8短文两篇9 海燕*10 组歌153 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预习课文1、在阅读中认识生字,积累词语2、学习预习课文,划出不理解的词句,自己想办法解决或向别人请教。
3、通过熟读课文,学习科学文艺作品的题材特点。
4、通过对课文的理解,树立环保意识和并落实在行动上。
5、组织开展口语交际科技活动,在实践中思考自然对人类的启示。
11 敬畏自然*12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13旅鼠之谜*14大雁归来15 喂——出来154 民风民俗1、在阅读中认识生字,积累词语。
人教版语文学科八年级下学期第四单元《课程纲要》学校名称课程类型必修课程设计教师适用年级八年级总课时12课时设计日期学生、教材及其他资源背景分析本单元是八年级下册的第四单元。
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文明史,丰富深厚的民俗文化始终与民族文化相伴随。
一个民族或群体的民俗,实际上是指该民族或该群体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
任何发达的或发展中的民族或群体,都毫无例外地生活在一定的民俗中。
学习中华民族的民俗文化,可以加深对我们民族的了解和感情。
所选文章语言更加本色,华美绚烂的语言逐渐让位于平实本色的语言,语言的水准提高了,语言的水准提高了,欣赏学习的难度也相应增加了。
欣赏学习的难度也相应增加了。
欣赏学习的难度也相应增加了。
几位作者都是几位作者都是现、当代成就较高的作家,当代成就较高的作家,所选文章均属文质兼美之作。
所选文章均属文质兼美之作。
所选文章均属文质兼美之作。
文章在思想内文章在思想内容上也较为含蓄深刻,同时增加了较多的人生意蕴,需要学生在阅读时调动一定的人生体验和积累。
另外,文章在结构安排上也相对复杂了,虽然文章篇幅不长,但层次、线索都有所丰富。
如《云南的歌会》中的几个场面,《吆喝》中写“吆喝”的几个层次,《端午的鸭蛋》《春酒》等文章都写得血肉丰满,等文章都写得血肉丰满,立体可感。
立体可感。
但这一切,但这一切,又都是符合初中学生的又都是符合初中学生的知识水准和认知特点的;无论文章的内容还是形式,也都是学生喜闻乐见或能够欣赏的。
课程目标1、结合课文引导学生感受美好的民风民俗,感受日常生活中蕴涵的诗意,感受普通百姓内心中人性的光辉;2、学习本单元多角度、多手法描写事物的手法,学习欣赏比较复杂的记叙类文章;3、学习揣摩体会含义幽微的词语句子,细心揣摩课文中的精彩段落和关键词句,体会汉语丰富的表现力,培养基本的语感。
课程内实施内容课时安排《云南的歌会》两课时《端午的鸭蛋》两课时《吆喝》两课时《春酒》一课时容程实施《俗世奇人》一课时口语交际《到民间采风》两课时整理与复习两课时(一)教学方式充分利用班班通资源,充分利用班班通资源,采用直观演示、采用直观演示、采用直观演示、启发讲解、启发讲解、启发讲解、师生互动交师生互动交流、讲练结合等方式进行教学(二)学习方式1.认真反复地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提高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和品位。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程纲要课程名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程类型:校本课程•人文素养教学材料:《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本教学时数:60课时授课教师:王桂英适用对象:八年级课程目标(一)识字与写字能熟练地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会用多种检字方法。
累计认识常用汉字1500个,其中1000个左右会写。
(二)阅读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2.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
3.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拓展自己的视野。
4.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5.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6.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7.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8.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背诵优秀诗文20篇。
9.了解基本的语法知识,用来帮助理解课文中的语言难点;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
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
10.能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
11.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0万字,本学期阅读两三部名著。
(三)写作1.写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
2.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3.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
4.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
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语文(八年级下册)课程纲要
课程名称:中学语文
课程类型:必修
教材来源: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适用年级:初中八年级第二学期
授课课时:90课时
设计者:白丽华
背景
本学期记叙类文本增加了科学环保和民俗文化的相关内容;文言文篇幅长度增加,理解难度增大;诗歌单元增加了宋词和元曲。
这些变化,有助于学生思考语文与生活、与科学与传统文化的联系,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
八年级下学期,绝大部分学生已能比较准确的概括文本内容,评析人物形象;能借助工具书和注释读懂浅易古诗文的大意;书面表达能做到叙事完整,并能初步运用记叙、描写、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
但在品味语言的含义及妙处,评析文本的思想内涵,赏析文本的艺术手法,理解、鉴赏相对复杂的古诗文等方面的能力有待提高,对古诗文学习的兴趣尚需激发和培养;根据表情达意的需要恰当运用多种表达方式的能力和写作兴趣也有待提高。
目标
1、能准确认读本册教材“读一读写一写”中出现的字词并正确、规范地书写;
2、能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和文本类型选用朗读、默读、浏览、略读、精读等阅读方式;朗读做到流畅自然,并能通过恰当的语气语调传达出语言背后的情味。
课外总阅读量不少于80万字
3、在通读文本、梳理文章内容结构的基础上,能针对课文内容和表达方面不易理解之处发表自己的看法,并通过有效的合作解决疑难问题,发展独立阅读能力与合作学习能力。
4、通过研读文本,能辨析和鉴赏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和常用修辞手法,能对作品中感人的情景和形象有所体验,对自然、社会、人生、传统文化等有正确的认识。
5、能在读懂古诗文大意的基础上,累计本册教材中出现的常见文言词语,客观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初步欣赏古人写景、叙事、议论的艺术。
至少背诵优秀古诗文27偏(首)。
6、能在45分钟内完成600字左右的记叙文;能根据需要恰当选用多种表达方式,做到内容具体充实。
口语交际中,能有中心、有根据、有条理地表达看法。
能运用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完成综合性学习活动内容和实施
评价
一、评价方式
1.过程评价(30分)
(1)课堂学习状态(10分)。
根据课堂听、说、读、写、互动合作等表现是否积极、效果是否良好分为四个等级,A等级8~10分,B 等级5~7分,C等级3~4分,D等级(1~2)分。
评价主体为学生本人、小组成员、教师。
评价量表有师生共同制定,张贴于班级教室内。
(2)作业完成情况(10分)。
根据上交是否及时、书写是否认真、正确率是否高(表现性作业是否质量高、有创意)、有无抄袭现象分四个等级,等级及赋分同 4.评价主体为小组长、课代表、教师。
评价量表有师生共同制定,张贴于班级教室内。
(3)单元检测及期中测试(10分)。
评价主体为教师,折算方案有师生共同商定。
2.期末考试(70分)
计分方法为原始得分÷120×100×70%,换算之后的得分计入本学科学期量化分。
3.学期语文学业总评(100分)
总评成绩=过程评价成绩+期末考试成绩。
二、评价结果处理
总评成绩85分及以上为优秀,75~84分为良好,65~74分为达标,55~64为准达标,54分及以下为未达标。
未达标者在新学期开学补考。
根据学生学期语文学业总评结果,教师给予针对性的评语及改进建议,学生作品、评价结果、教师建议等放入学生语文学习成长记录袋,便于学生及家长了解学业成长情况。
语文(八年级下册)课程纲要回郭镇一初中
八年级语文教研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