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写景作文方法指导
- 格式:doc
- 大小:57.50 KB
- 文档页数:3
写一处景物的初中作文篇一:作文指导九:写一处景物【习作要求】这次作文训练,是记一处景物,目的是训练观察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要求先选定一处景物进行有顺序地、仔细地观察,然后把观察得最细致、印象最深刻的地方按照一定的顺序具体地写下来。
【习作指导】景物,是指可供欣赏的景致和事物,即一定地区范围内的山水、花草、树木、建筑物以及某些自然现象,如风、雷、雨、雪等形成的景象景物描写是记叙文的重要组成部分。
写景的目的最终是为了表现人物和文章的主题,要写好景物,首先要留心观察,对所写景物有明确、具体的了解。
在具体描写上,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一、要注意景物的时令特征和地方特征。
一年四季,春夏秋冬;一日之内,昼夜早晚;不同季节,不同时间,景色是不一样的。
不同的地方,景色也不同,我们在观察、描写景物时,就要注意这两方面的特征。
二、要注意景物的静态、动态、颜色、大小、数量的描写。
静态描写是指对景物静止状态的描写,动态描写是指对景物运动状态的描写。
写景物的颜色,就是色泽的描写。
三、要注意景物描写的立足点和先后次序。
人的立足点不同,角度不一样,同样的景物,写出来就会有较大的差别。
因此,观察描写景物就要先选好立足点。
写景物首先要按一定的顺序,要细致,有重点地观察。
可由远而近,由上而下,从左及有,从前及后;还可以先整体后部分;还可以按照景物出现的时间先后顺序来写。
“一处”的范围不要过大。
可写公园一角,校园一景,门前的小院,公园的喷水池,校园的小花坛,假山等。
四、要注意发挥联想、想象,把自己的感情写出来,借景抒情,使文章写得生动,有趣。
【习作提示】▲《初冬的早晨》提示:仔细观察初冬早晨的公园的景色,以时间为顺序按下面的提纲写一篇短文。
(1)初冬的早晨来临了;(2)晨风中的树叶;(3)雾中的湖面;(4)早晨的空气;(5)人们的活动;(6)太阳升起来了;(7)赞美初冬的早晨。
▲《我们的校园》提示:本文要求写出自己学校的美丽可爱。
作文前要作好仔细观察,可以从学校大门开始,一一描写学校的各个景点,同时表达自己热爱学校的思想感情。
作文写景开篇的技巧在文章的开头,运用景物描写,为文中所写的人和事渲染环境、提供背景,能给人以美好清新的印象。
写景的内容,可以是天气情况、自然风光、建筑设施,可以是动景静景、远景近景、美景劣景、大景小景等。
小朋友们都爱好景物,也最喜欢写景,这种开头,会一下子抓住读者,有助于增强读者的阅读兴趣。
本文特意推荐了以下写景开篇法。
一、写景的六个技巧1、写景要按方位顺序,由近及远,由远及近,由上而下,由下而上,由里到外,由外到里,或由中间到四周等等有次序地描写,要主次分明,详略得当。
2、可以按景物的类别来写,如山、水、花、鸟;瀑、石、峰、洞;亭、台、楼阁等。
要写出景物的光、色、味;既要写它的静态,也要写它的动态,还可以写出它的环境气氛。
3、要仔细观察,抓住在不同季节里景物的不同特点进行描写,不要硬编乱造,凭自己的想象来写。
4、写景中也可以具体地写些人和事,若让人、景、事三者交融一体来写,可以使作文更为感人。
5、写景物时不要忘掉自己与景物之间的关系,要有意识地把自己的感情、感受写进去,这样使人读了会产生一种身临其境之感。
叶圣陶老爷爷写的《记金华的双龙洞》不是具有这样的特点吗?6、适当地、正确地引用前人描写景物的诗词歌赋,也可以为作文增色。
这就需要你平时多加阅读和积累,别等用时再去找。
二、六个写景作文开篇法1.起因开篇法例文:北戴河海滨晚霞今年夏天,我们来到了北戴河海边。
这里的一切是那样清新、明朗。
我和同学们唱着夏令营歌,趟着碧蓝的海水,欢乐的向四周张望。
啊!你们瞧,那不是美丽的晚霞吗?真实令人陶醉。
家乡美丽的山河土生土长在无锡的人大都能背出无锡的山水名胜。
在他们看来惠山最奇,五里湖最美。
可生长在长广的人们却认为龙王山才算无锡的奇山,长广溪才算无锡最美的一条河。
在一个春光明媚的早晨,公共汽车带我进入了长广,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那巍峨的龙王山。
起因开篇法提示:起因是把事情产生的原因作为开篇的一种方法。
使用这种方法,能使事情因果分明,脉络清楚。
初中写景作文修改辅导教案
课时:1课时
年级:八年级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掌握写景作文的基本技巧,如观察方法、描写手法等。
2. 培养学生对景物的敏感度,发现生活中的美。
3. 学会如何修改自己的作文,提高写作能力。
教学内容:
1. 写景作文的基本技巧
2. 修改作文的方法与步骤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写景作文的基本技巧,如观察方法、描写手法等。
2. 提问:你们在写作过程中,有没有遇到过不知道如何修改作文的情况?
二、讲解写景作文的基本技巧(15分钟)
1. 观察方法:从远近、高低、角度等方面进行观察,发现景物的特点。
2. 描写手法: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丰富作文语言。
3. 细节描写:抓住景物的细节,如颜色、形状、声音等,使作文更具生动性。
三、修改作文的方法与步骤(15分钟)
1. 找出作文中的不足之处,如观察不细、描写不生动等。
2. 针对不足之处进行修改,如增加细节描写、调整句子结构等。
3. 反复阅读,确保修改后的作文通顺、连贯、有逻辑性。
四、学生练习与修改(15分钟)
1. 学生互相交换作文,互相评价,找出对方的不足之处。
2. 学生根据评价结果,进行作文修改。
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
1. 教师总结本次课程的重点内容,强调修改作文的重要性。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练笔,提高写作能力。
教学评价:
1. 学生对写景作文基本技巧的掌握程度。
2. 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
3. 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和积极性。
写景作文的教案初中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写景作文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2.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发现美的能力。
3. 提高学生运用语言表达景物的能力。
教学重点:1. 写景作文的基本结构。
2. 描写景物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难点:1. 如何使景物描写富有动态感。
2. 如何在景物描写中融入情感。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写景作文范文。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曾经游览过的美景,激发学生对写景作文的兴趣。
2. 提问:你们觉得一篇优秀的写景作文应该具备哪些特点?二、讲解写景作文的基本结构和技巧(15分钟)1. 教师讲解写景作文的基本结构:导入语、总起句、分述句、总结句。
2. 举例示范:以一篇范文为例,分析其结构特点和表达手法。
3. 引导学生关注描写景物的方法和技巧,如:动静结合、由远及近、由高到低等。
三、景物描写练习(15分钟)1. 教师给出一个景物主题,如:“校园一角”,要求学生进行景物描写。
2. 学生现场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3. 学生互相交流、分享,教师点评并指导改进。
四、情感融入(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在描写景物时,如何融入自己的情感?2. 举例分析:以一篇范文为例,分析其如何通过景物描写表达情感。
3. 学生尝试在景物描写中融入情感,并进行交流分享。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次课的收获。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3. 教师对本次课进行小结,强调景物描写在写作中的重要性。
教学延伸:1. 课后布置写作任务:以“家乡的四季”为主题,写一篇景物描写作文。
2. 鼓励学生多观察生活,发现美的景物,提升写作水平。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写景作文的基本结构和技巧,以及景物描写的方法和技巧,让学生掌握了写景作文的基本要点。
在实践练习中,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景物描写,并在描写中融入自己的情感。
但仍有部分学生对景物描写的动态感和情感融入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加强指导。
写景作文技巧:观察景物的形状_初中作文指导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观察景物的形状,是观察的最基本的内容。
包括大小、宽窄,长短、厚薄、圆的、方的、长的、短、粗的、细的等等。
只有细致地观察了景物的形状,才能在描写景物的时候,生动传神地描绘出景物的特点。
一个小朋友是这样观察湖中荷花的形状的:我们上了渔民的小划子,划进了荷花丛。
荷叶像倒扣着的草帽,有的探出水面,站在水中,像个上岗的哨兵,守候在荷花的身旁;有的漂在水面上,像一个个碧绿的瓷盘,为荷花收集着雨露。
高高矮矮、大大小小的荷花,点缀在荷叶中间,随着清风飘荡,真好像一幅无与伦比的风景画。
走近一看,荷叶丛中偶尔可见大大小小的莲蓬,它们仿佛对我们诉说着荷花淀夏天的美丽的景色。
碧绿的荷叶挨挨挤挤,大小不一,大的象一把撑开的小绿伞,亭亭玉立在水中,小的只有几厘米大。
在这碧绿的荷叶中,无数艳丽多姿的荷花争芳都艳,謦香四溢。
那含苞欲放的花蕾更富有一番迷人的情趣,活象一个熟透了的大鲜桃,使人垂涎欲滴。
这时,一条鲤鱼跃出水面,溅起无数水珠撒落荷叶上。
那小水珠,在微风吹拂下象颗颗珍珠调皮地在翠玉盘上来回滚动。
这个小朋友观察的是多么细致啊──“荷叶像倒扣着的草帽,”“像一个个碧绿的瓷盘,”“碧绿的荷叶挨挨挤挤,大小不一,大的象一把撑开的小绿伞,亭亭玉立在水中,小的只有几厘米大。
”“含苞欲放的花蕾”“活象一个熟透了的大鲜桃,”使人垂涎欲滴。
在小朋友的笔下,荷叶的形状描写的是多么形象啊。
有个小朋友观察了春雨的形状──霏霏春雨,像落叶一样轻,像针尖一样细,像线一样长。
雨丝来自天际,在那广阔无垠的天宇中好像有无数个蚕茧,地上好像有无数双手在忙碌地抽丝。
那雨丝也怪,竟抽之不尽。
雨丝带着清爽和迷蒙来到人间。
雨无声地落在水面上,粹然溅开,形成簇簇素色的花朵,花瓣清亮透明。
如何在作文中描写景物一、名师说法绘得眼前景写得心中情——如何在作文中描写景物春灿烂,夏热烈,秋萧瑟,冬凛冽,春夏秋冬各有其美;泰山雄伟,黄山秀奇,大海汹涌澎湃,沙漠浩渺广阔……大自然美丽的风景时刻吸引着我们的目光,也常常牵动着我们的情思。
但是,赏心悦目的美景一到我们笔下,常常变得十分平淡乏味,甚至难以卒读。
那么我们怎样运用生花妙笔将美景展现在文章之中呢?这就要求我们掌握一定的描写方法。
一、分解描写,具体形象许多同学观察笼统而不细致,描写概括而不具体,写景状物粗制滥造,这样的文章当然谈不上完美地表现自己的思想感情。
要克服这样的毛病,首先应该学会“分解”,即在整体观察与写作的基础上学会分解观察与分解描写。
【例1】这黄色的小花,着实可爱。
翠绿的花蒂,高擎着谈黄的花瓣。
花瓣的中心是洁白的世界,叫人敢望而不敢碰。
花边弯弯曲曲的,将六个花瓣连成一个整体。
靠近花心的地方,黄色转变为白色。
花瓣的表层,嫩嫩的,仿佛用手指一戳就要破似的;对着阳光看它,就更加神奇了。
一道道花纹,就像天空火星上的灌溉水渠一样,牵牵连连,纵横交错;似乎还有高低不平的陆地与大海。
其实是花瓣身体中的动脉与静脉,里面流淌着她的血液,荡漾着她的情思。
例1首先把水仙分为花、叶、干、根四部分,把花分为花瓣、花心、花蒂三部分,把花瓣分为边上、面部、底部三部分,把花瓣的面部分为质地与花纹,把花瓣的花纹分为形状与液体,进行如此分解描写,水仙花就十分生动形象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了。
【例2】我每次回到家,第一眼都要瞅一下可爱的它:美丽的水仙,哪里是凌波仙子?分明是窗户的玻璃上的一幅剪纸,高山巅上的一簇剪影,蓝天中的一团绿色的云彩,云天横峰画图的一片生气,一点情调。
我会连忙来到阳台上,打开窗帘:“久违了,可爱的仙子!”高挑挑的个儿,洁白的身子,绿色的叶子,纯洁高雅,娇美动人。
我把窗子打开,一阵微风传来,个个仙子临风飘举,婀娜多姿,令人想起曹子健的“飘若惊鸿,宛若游龙”。
初中写景作文教案设计怎样能使自己的表达力求生动、形象、具体呢?我们一定要不遗余力地去使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这样才能把所描绘的事物写得灵动、鲜活。
以下内容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初中写景作文教案设计,欢迎参考!初中写景作文教案设计篇一习作题目:(自拟题目)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细致观察景物的能力。
2、让学生掌握定点观察和移步换景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明确立足点,明确景物的方位和写景的顺序。
教学难点:明确中心,突出景物的特点,写出自己的感受,作到有景有情。
课型结构:课堂习作课时按排:一课时教学方法:创设情景启发引导合作讨论细致表达课前准备:演示文稿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谈话导入:1、同学们,又是一年春始时,不知不觉中,我们又步入了春了怀抱中。
北方的春脚步虽然迟缓一点,但却怎么也阻挡不了春的消息,想必细心的同学们一定早就捕捉到了星星点点的春的影子了。
2、看得出同学已是迫不及待地想汇报自己眼睛里的春的气息了,我们一起来分享一下吧。
3、学生自由汇报。
教师和其他作出及时的评价与反馈。
4过渡:自己的心中既然承载了这么多的美好,我们是不是要把它们表达出来呢,那么就让我们大胆地来“我手写我心。
”二、巧设案例,抛砖引玉:1、老师和同学们一样,看到美好的事物,总会心存感动,然后想把这些话表达出来,写成文章。
下面老师就展示一下自己的成果,请同学们大胆踊跃的鼓励或者提出建议。
2、屏幕出示例文,引导学生集体评议,从而能够感悟优点,并指出缺点,由此复习已知的习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3、老师和学生集体反馈,并再次明确写景文章的注意事项:如,书写不够工整;表达缺乏条理性;不够生动具体,以及标点使用不当等,从而提请学生注意加强对文章的反复修改。
4、回忆写景文章要求:既然同学们已经练过写景作文,下面请同学们共同回忆一下写景作文给我们提出了哪些要求?(自由讨论)按一定顺序5、分析: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就把这一定的顺序搞清楚了,那么按一定顺序描写有什么好处呢?板书:脉络清楚6、过渡回忆:除了按一定的顺序来写外,我们还要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绘,哪些属于景物的特点呢?板书:颜色形态气味声音大小……7、讨论:在抓住景物特点之后,最犯愁的是什么?生动板书:形象具体8、怎样能使自己的表达力求生动、形象、具体呢?我们一定要不遗余力地去使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这样才能把所描绘的事物写得灵动、鲜活。
写景作文的六个写作技巧在文章的开头,运用景物描写,为文中所写的人和事渲染环境、提供背景,能给人以美好清新的印象。
写景的内容,可以是天气情况、自然风光、建筑设施,可以是动景静景、远景近景、美景劣景、大景小景等。
小朋友们都爱好景物,也最喜欢写景,这种开头,会一下子抓住读者,有助于增强读者的阅读兴趣。
本文特意推荐了六大写景开篇法。
写景六大技巧一、写景的六个技巧1写景要按方位顺序,由近及远,由远及近,由上而下,由下而上,由里到外,由外到里,或由中间到四周等等有次序地描写,要主次分明,详略得当。
2可以按景物的类别来写,如山、水、花、鸟;瀑、石、峰、洞;亭、台、楼阁等。
要写出景物的光、色、味;既要写它的静态,也要写它的动态,还可以写出它的环境气氛。
3要仔细观察,抓住在不同季节里景物的不同特点进行描写,不要硬编乱造,凭自己的想象来写。
4写景中也可以具体地写些人和事,若让人、景、事三者交融一体来写,可以使作文更为感人。
5写景物时不要忘掉自己与景物之间的关系,要有意识地把自己的感情、感受写进去,这样使人读了会产生一种身临其境之感。
叶圣陶老爷爷写的《记金华的双龙洞》不是具有这样的特点吗?6适当地、正确地引用前人描写景物的诗词歌赋,也可以为作文增色。
这就需要你平时多加阅读和积累,别等用时再去找。
二、六个写景作文开篇法1.起因开篇法例文:北戴河海滨晚霞今年夏天,我们来到了北戴河海边。
这里的一切是那样清新、明朗。
我和同学们唱着夏令营歌,趟着碧蓝的海水,欢乐的向四周张望。
啊!你们瞧,那不是美丽的晚霞吗?真实令人陶醉。
家乡美丽的山河土生土长在无锡的人大都能背出无锡的山水名胜。
在他们看来惠山最奇,五里湖最美。
可生长在长广的人们却认为龙王山才算无锡的奇山,长广溪才算无锡最美的一条河。
在一个春光明媚的早晨,公共汽车带我进入了长广,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那巍峨的龙王山。
起因开篇法提示:起因是把事情产生的原因作为开篇的一种方法。
使用这种方法,能使事情因果分明,脉络清楚。
写景作文写作技巧在我们作文中,不管是写人,记事,也常常会有景物描写。
那么写景应注意什么呢?⒈写景要按方位顺序,由近及远,由远及近,由上而下,由下而上,由里到外,由外到里,或由中间到四周等等有次序地描写,要主次分明,详略得当。
⒉可以按景物的类别来写,如山、水、花、鸟;瀑、石、峰、洞;亭、台、楼阁等。
要写出景物的光、色、味;既要写它的静态,也要写它的动态,还可以写出它的环境气氛。
⒊要仔细观察,抓住在不同季节里景物的不同特点进行描写,不要硬编乱造,凭自己的想象来写。
⒋写景中也可以具体地写些人和事,若让人、景、事三者交融一体来写,可以使作文更为感人。
⒌写景物时不要忘掉自己与景物之间的关系,要有意识地把自己的感情、感受写进去,这样使人读了会产生一种身临其境之感。
叶圣陶老爷爷写的《记金华的双龙洞》不是具有这样的特点吗?⒍适当地、正确地引用前人描写景物的诗词歌赋,也可以为作文增色。
这就需要你平时多加阅读和积累,别等用时再去找。
写景作文写作要点景物描写在记叙文写作中往往是必不可少的。
可是许多同学在写作中不懂得景物描写的特点,有的描写模糊不清,有的分不清主次,有的缺乏情感,出现了许多不应有的败笔。
那么,在记叙文的写作中应该怎样去描写自然景色呢?具体来说,景物描写应注意以下三个问题:1、写景要有顺序。
人们观赏景物都有一定的规律:或定点环顾,或边走边看。
描写时也应该“顺其自然”。
例如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一文,描写济南城周围的环境时写道:“小山把济南整个儿围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点口儿。
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
”景物描写与作者的定点鸟瞰相吻合,自然清晰,形象准确。
又如凡妮的《野景偶拾》一文,按照沿途所见,依次描写绕村的溪流,山梁的小路、盆地的高粱、山坡的谷穗、旷野的幽静、落日的霞光、宛如绸带的河流和公路、华美如贝雕的田野和山林。
移步换形,有如移舟前进,时过景迁,景观随之改换,给人一种身临其境之感。
分析写景顺序写景状物类散文往往能让读者不自觉地放松心灵,有一种回归自然的超脱,感悟到人生哲理。
它较好的体现了《初中语文新课标》中提出的“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这一相关理念。
因此,这类文章近年来频现于各地中考试卷中。
要在考试有限的时间内,快速把握写景文章的主要内容,就得理清写景顺序。
【技法点拨】写景文章中的“景”,是作者观察所得,常见的观察方法有定点观察法和移步换景观察法。
写景必须按照一定的观察顺序来写,常见的写景顺序有:空间顺序、观察顺序、时间顺序、景物类别顺序、逻辑顺序五种。
空间顺序:空间顺序有从中间到四周或四周到中间,由左至右或由右至左,由上到下或由下到上,由外到内或由内到外,由前至后或由后到前,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或是东南西北等等。
观察顺序:采用这种顺序的文章是以参观游览的行进顺序落笔写景,一般有两种情况。
一是按照对同一景物的不同角度、不同位置观察所得来写。
例如观察瀑布,可以远观,可以近看,可以仰视,可以俯视……观察点或者角度变了,笔下的景物自然会呈现不同的情状。
二是对不同景物做移动观察。
即是边走边看,人的脚步在移动,看到的景物也在变化。
碧野的《天山景物记》“雪峰、溪流、森林、野花”这一节就采用的是这种顺序,作者“进入天山--再往里走---再往里走”,随着行踪的变化,依次描绘了雪峰、溪流、森林、野花等美景,条理清楚。
时间顺序:按照时间推移的顺序着笔,随着时间的变化,所写景物也随着发生变化。
《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是按照一年春夏秋冬四季时间变化来写的。
像峻青的《海滨仲夏夜》,就是按照“夕阳落山不久”“西夕逐渐西沉”“夜色加浓”的时间顺序进行。
景物类别顺序:按照所写景物的不同类型,不同方面来写。
如《桂林山水》第二段中,就分别写了漓江水的静、清、绿,层次分明。
有些文章,作者由眼前的景物发生联想、想象,那顺序就是由现实到想象了。
逻辑顺序:这种顺序常见的有整体到局部或者局部到整体。
写景作文怎么构思构思的三个方面(一)、按季节构思。
在写景时,学生觉得无话可写,难以下笔,造成这种原因的关键在于写前没有构思。
为了解决学生写作的温饱问题,在写景中,可按一年四季来构思。
在指导学生写《家乡的景色》、《校园的景物》、《田园景物》等这类内容时,把“家乡”、“校园”、“田园”分别按春、夏、秋、冬的季节来构思,因为这些地方是随着季节的变化,周边的景色也是各不相同的,学生只有掌握了这种方法,才会感到有话可说,有句可写了。
(二)、按时间构思。
写景可按时间的顺序来构思,它是写好景物的一种重要的构思方法。
而这里的时间顺序,就是按时间的早上、中午、晚上、傍晚来进行构思。
如在指导学生写《家乡的景色》、《校园的景物》、《田园景物》、《秋天》等这类内容的习作时,除了按上述的季节构思外,还可按时间的顺序来构思。
因为一天内的时间不同,景物、景色也是不同的,如早晨的景物与傍晚的景物在不同环境的衬托下是有明显的差异,所以同类的题目,可根据学生的写作特长来选择不同的构思方法。
(三)、按方位构思。
方位构思法,它是指学生去过的旅游景点,并把这些景点按可按前、中、后、左、右等方位来构思。
学生掌握了这种方法,就会感到写景有写不完的材料。
如:在写《游瓜渚湖》、《美丽的公园》等这方面题目的内容时,学生可把湖、公园的前面、中间、左边、右边、上面、里面等的方位顺序来组织材料。
但按方位构思,也不是固定不变的,有时也要按景点的不同,来进行灵活应用的。
如写《游杭州动物园》、《游长城》等这方面题目的景点时,也可按游览的前后顺序来构思。
如写去某个地方只有一个景点,就要按景点的层次级别来构思。
作者:陶茂江。
写景方法:
(一)写景两方面内容:一是对自然环境的描写,二是对社会环境的描写。
自然环境除了指花草山水、四季景色之外,还有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比如房间
陈设、会场环境、商店橱窗等等;社会环境是指不同阶层的人物会有反映其不同
身份的环境,不同的社会制度和不同的时代等。
(二)景物描写的文章有两种情况:一是全篇写景,因为鹦鹉具有观赏价值,通
过写景可以表现祖国山河的壮丽,抒发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二是局部写景,
也就是在写人记事中写景。在写人中写景,有表现人物所处的环境、烘托人物心
情、抒发人物感情这三方面作用,这三种作用常常融为一体。
(三)写景要注意:
一、要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征,要注意时间、地点、气候等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
不同,景物特点也就不同。
二、要服从文章中心,为主题服务,不能为写景而写景;“一切景语皆情语”,写
景要为表达感情服务,通过写景,或直抒胸臆,或寄情于景。
三、要安排恰当的顺序,空间顺序是指景物的排列顺序,时间顺序往往是根据所
见到的景物的先后排列。
1、时移写景法:
随着时间(时令)的推移,抓住景物在时间上所显示的不同特定进行描写的写作
方法。写景离不开具体的时间,时间要素和我们要写的景物以及景物所显示的特
征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
如优秀作文《家乡的四季》:
早春,细雨如丝,几场春雨过后,山腰渐渐透出几分绿意,一棵棵长满荆棘
的龙芽树上,绽出了一个个芽苞。再过几天,龙芽悄悄从芽苞中探出头来,这时,
你就可以踏着布谷鸟的叫声去采龙芽了。
暮夏,走进树林,抬头仰望古木参天,数不清的圆枣藤盘绕在树上。透过树
缝,可以看见藤上缀满了玛瑙似的圆枣子,城里人管它叫猕猴桃。它们一个个圆
溜溜、绿莹莹,迎风晃动。你攀藤而上,摘一个放在嘴里,那甜津津的味道哟……
初秋,不等晨雾散尽,你踏入树林,就会发现像夏天夜空中的繁星一样多的
蘑菇:小伞似的松树蘑,胖乎乎的大腿蘑,低头一看,踢倒的却是珍贵的鸡蛋蘑。
它嫩白的外皮裹着一层红皮儿,恰似一个剥去皮的茶叶蛋,大概它就是因此而得
名的吧!看着这些又肥厚又鲜嫩的蘑菇,谁能不心动呢!
隆冬,若在山间穿行,不知什么时候,就会从你脚下“扑棱棱……”飞起一
群野鸡,惊得你的心狂跳不已。而被夏季的青草、秋季的野果养得胖墩墩的獾猪,
也会突然在你脚下出现。它圆滚滚的肚子拖到地面,短短的四条腿,吃力地迈动
着,行走迟缓。每年冬天,从腊月大雪封山,一直到来年三四月冰消雪化,小半
年的时间内,獾猪就在洞里冬眠,那时您可以熏獾子了。獾肉能吃,獾油是治烫
伤的良药。
这篇习作,作者运用了“时移写景法”,抓住了四季景物的特征,对家乡不同时
令的景物描写突出了它们不同的特色。
2、定格写景法:
相当于摄像时拍摄静止的静态景物,将其定格成照片的写景方法。特点是:在进
行景物描写时所采取的观察景物的“视点”是固定的,所描绘的景物也是相对
稳定的,多呈现出静态,景物画面没有大的动荡,一般也不变换。
如优秀作文《我爱你,家乡的水库》:
万洞水库的水域宽阔,波澜不兴,水平如镜。明净如镜的水面照映蓝天白云
和柳树姑娘的倩影,那颜色奇异、姿态万千的野花妹妹簇拥着柳树大姐,把她烘
托得分外妖娆。早晨大雾弥漫的时候,整个水库沉浸在白茫茫之中。迷茫笼罩下
的水库有一种朦胧美。不一会儿,乳白色的浓雾流动着,也减退着,浓雾薄了,
透过薄雾的轻纱,水库中间的小岛便隐约可见了。阳光洒满水面时,波光粼粼的
水面上偶尔会有几艘渔船往返行驶,船桨荡起的涟漪在阳光的照射下,闪烁着晶
莹的珠光,近处的水呈嫩蓝色,远一点的呈深蓝色,再远一点儿的便是水天相接
了。
水中,树木倒映,让个人觉得仿佛有几个哨兵正在守卫祖国的南大门呢。
水中,那活泼的鱼儿前呼后拥,挨挨挤挤,追逐嬉戏。
3、化静为动法:
把静态写成动态,使静物给人以动感的写作方法。世上的静物变幻多姿,各有其
独特的面貌区别于其他景物。但为了增强描写的生动性,要通过各种方法,把静
态的景物写成动态。 那么,怎样才能把静态的景物写成动态呢?以下五种方
法:
1、在景物描写中使用动感很强的动词。《海滨仲夏夜》中对“晚霞”的描写:“夕
阳落山不久,西方的天空,还燃烧着一片橘红色的晚霞。”这里由于使用了“燃
烧”这个动感很强的动词,从而使静态景物变成了动态。
2、色彩的变幻,赋予静景以动感。如《雨中登泰山》对“云”的描写:“于是阳
光掠过,云海的银涛像镀了金,又像着了火,烧成灰烬,不知去向,露出大
地的面目。”这里的描写,抓住了云彩的色彩的变幻:银(白)、金(黄)、红
黑,从而给景物增添了很强的动感。
3、动静结合,使静景变为动景。《海滨仲夏夜》中:“每当一排排波浪涌起的时
候,那映照在浪峰上的霞光…闪烁着,消失了。”“霞光”是静的,“波浪涌起”
是动态,将两者结合起来写,使本来是静态的霞光也动了起来。
海滨仲夏夜
峻青
夕阳落山不久,西方的天空,还燃烧着一片橘红色的晚霞。大海,也被这霞
光染成了红色,而且比天空的景色更要壮观。因为它是活动的,每当一排排波浪
涌起的时候,那映照在浪峰上的霞光,又红又亮,简直就像一片片霍霍燃烧着
的火焰,闪烁着,消失了。而后面的一排,又闪烁着,滚动着,涌了过来。
天空的霞光渐渐地淡下去了,深红的颜色变成了绯红,绯红又变为浅红。最
后,当这一切红光都消失了的时候,那突然显得高而远了的天空,则呈现出一片
肃穆的神色。最早出现的启明星,在这深蓝色的天幕上闪烁起来了。它是那么大,
那么亮,整个广漠的天幕上只有它在那里放射着令人注目的光辉,活像一盏悬挂
在高空的明灯。
夜色加浓,苍空中的“明灯”越来越多了。而城市各处的真的灯火也次第亮
了起来,尤其是围绕在海港周围山坡上的那一片灯光,从半空倒映在乌蓝的海面
上,随着波浪,晃动着,闪烁着,像一串流动着的珍珠,和那一片片密布在苍穹
里的星斗互相辉映,煞是好看。
在这幽美的夜色中,我踏着软绵绵的沙滩,沿着海边,慢慢地向前走去。海
水,轻轻地抚摸着细软的沙滩,发出温柔的刷刷声。晚来的海风,清新而又凉爽。
我的心里,有着说不出的兴奋和愉快。
夜风轻飘飘地吹拂着,空气中飘荡着一种大海和田禾相混合的香味,柔软的
沙滩上还残留着白天太阳炙晒的余温。那些在各个工作岗位上劳动了一天的人
们,三三两两地来到了这软绵绵的沙滩上,他们浴着凉爽的海风,望着那缀满了
星星的夜空,尽情地说笑,尽情地休憩。愉快的笑声,不时地从这儿那儿飞扬开
来,像平静的海面上不断地从这儿那儿涌起的波浪。
我漫步沙滩,徘徊在我的乡亲朋友们中间。
我看到,在那边,在一只底儿朝上反扣在沙滩上的木船旁边,是一群刚从田
里收割麦子归来的人们,他们在谈论着今年的收成。今春,雨水足,麦苗长得旺,
收成比去年好。眼下,又下了一场透雨,秋后的丰收局面,也大体可以确定下来
了。人们为这大好年景所鼓舞着,谈话中也充满了愉快欢乐的笑声。
月亮上来了。
是一轮灿烂的满月。它像一面光辉四射的银盘似的,从那平静的大海里涌了
出来。大海里,闪烁着一片鱼鳞似的银波。沙滩上,也突然明亮了起来,一片片
坐着、卧着、走着的人影,看得清清楚楚了。啊!海滩上,居然有这么多的人在
乘凉。说话声、欢笑声、唱歌声、嬉闹声,响遍了整个的海滩。
月亮升得很高了。它是那么皎洁,那么明亮。
夜已经深了。
沙滩上的人,有的躺在那软绵绵的沙滩上睡着了,有的还在谈笑。凉爽的风
轻轻地吹拂着,皎洁的月光照耀着。让这些英雄的人们,在这自由的天幕下,干
净的沙滩上,海阔天空地尽情谈笑吧,酣畅地休想吧。
4、摹色描写法:
通过语言文字来描绘景物斑斓的色彩的方法。不同景物有不同色彩,即使同一景
物色彩也是会有变化的。描绘景物色彩,可以采用比较描写的手法。如写“绿”:
“飞来峰上层层叠叠的树木,有的绿得发黑,深极了,浓极了;有的绿得发蓝,
浅极了,亮极了。”作者宗璞抓住由于光线投射的强弱形成的色彩的反差,写出
夏荫之浓密,从不同角度展现绿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