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收票据贴现的核算
- 格式:ppt
- 大小:296.00 KB
- 文档页数:28
会计实务优秀获奖文档首发!
应收票据的贴现【会计实务精选文档首发】
(一)票据贴现的概念
企业持有的应收票据在到期前,如果出现资金短缺,可以持未到期的商业汇票向其开户银行申请贴现,以便获得所需要的资金。
贴现就是指汇票持有人将未到期的票据在背书后送交银行,银行受理后从票据到期值中扣除按银行贴现率计算确定的贴现息,然后将余款付给持票人,作为银行对企业的短期贷款。
票据贴现,实质上是企业融通资金的一种形式,银行要按照一定的利率从票据价值中扣除自借款日起至票据到期日止的贴现利息。
背书的应收票据是此项借款的担保品,当票据到期,付款人无力支付票款时,银行有权向贴现企业索要票款。
(二)票据贴现的会计处理
应收票据的贴现要计算贴现息和贴现净额(或称贴现所得额),并据以登记有关账户。
贴现息=票据到期价值×贴现率×贴现期
贴现净额=票据到期价值贴现息
上式中,票据到期价值是指票据到期时可收回的全部金额。
对无息票据来说,到期价值就是票据面值;对带息票据来说,到期价值则是票据面值与票据利息之和。
贴现期是指从票据贴现日到票据到期前一日的时间间隔。
贴现率又称折现率,指今后收到或支付的款项折算为现值的利率,企业所有的应收票据,在到期前需要资金周转时,可用票据向银行申请贴现或借款,银行同意时,按一定的利率从票据面值中扣除贴现或借款日到票据到。
应收票据的核算方法应收票据不仅仅按面值入账(股份制企业采用),不涉及应收利息账户,应收票据账户登记面值及已计提的利息。
将上述会计分录中“应收利息”替换为“应收票据”即可。
票据是商品经济不断发展的产物,现已成为资金融通和结算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工具。
在生活中,汇票被广泛使用,在银行开立存款账户或者其他组织之间,只要具有真实的交易关系或债权债务关系,都能使用汇票。
今天,就带大家来看看▲应收票据的核算方法。
▲一、应收票据取得的核算取得应收票据时,无论是商业承兑汇票还是银行承兑汇票,无论是带息商业汇票还是不带息商业汇票,均应按其面值入账。
其账务处理为:1、因债务人抵偿前欠货款而取得的应收票据时:借:应收票据【票据的面值】贷:应收账款2、因销售商品而收到的应收票据时:借:应收票据【票据的面值】贷:主营业务收入【不含增值税的收入】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二、到期收回应收票据的核算1、应收票据到期值的计算不带息应收票据到期值=票据面值带息应收票据到期值=票据面值+票据面值×票面利率×票据期限下面我们主要分析带息应收票据到期值中票据期限的计算问题。
应收票据期限有两种表示方式:一是以“天数”表示。
即采用票据签发日与到期日“算头不算尾”或“算尾不算头”的方法,按实际天数计算到期日。
二是以“月数”表示。
即票据到期日以签发日数月后的对日计算,而不论各月是大月还是小月。
例如:4月16日签发,3个月到期的商业汇票,到期日为7月16日。
如果票据签发日为月末的最后一天。
例如1月31日签发,1个月到期的商业汇票,到期日为2月28日或29日;若2个月到期的商业汇票,到期日为3月31日;若3个月到期的商业汇票,到期日为4月30日,以此类推。
2、到期收回应收票据的会计处理若为不带息商业汇票,到期收回时:借:银行存款【到期值】贷:应收票据【票据面值】若为带息商业汇票,到期收回时:借:银行存款【到期值】贷:应收票据【票据面值】财务费用【票据面值×票面得率×票据期限】▲三、应收票据贴现的核算应收票据贴现的计算过程可概括为以下四个步骤:第一步:计算应收票据到期值第二步:计算贴现利息贴现利息:到期值×贴现率÷360×贴现日数其中:贴现日数=票据期限-已持有票据期限第三步:计算贴现收入贴现收入=到期值-贴现利息第四步:编制会计分录借:银行存款【贴现收入】财务费用【贴现收入小于票据面值的差额】贷:应收票据【票据面值】财务费用【贴现收入大于票据面值的差额】▲应收票据的核算方法即是包括了不同种类的汇票核算和贴现的核算以及到期的应收汇票核算,不同的情况对应了不同的核算方法也有不同的核算基础。
应收票据贴现的核算
三、应收票据贴现的核算
应收票据贴现的计算过程可概括为以下四个步骤:
第⼀步:计算应收票据到期值
第⼆步:计算贴现利息
贴现利息=到期值×贴现率÷360×贴现⽇数
其中:贴现⽇数=票据期限-已持有票据期限
第三步:计算贴现收⼊
贴现收⼊=到期值-贴现利息
第四步:编制会计分录
借:银⾏存款【贴现收⼊】
财务费⽤
【贴现收⼊⼩于票据⾯值的差额】
贷:应收票据【票据⾯值】
财务费⽤
【贴现收⼊⼤于票据⾯值的差额】
例如:2001年4⽉30⽇以4⽉15⽇签发60天到期、票⾯利率为10%、票据⾯值为600000元的带息应收票据向银⾏贴现,贴现率为16%。
计算过程如下:
(1)票据到期值=600000+600000×10%÷360×60=10000(元)
(2)计算贴现利息
先计算到期⽇:4⽉15⽇签发,60天到期,到期⽇为6⽉14⽇。
计算过程为:
4⽉:30-15+1=16天
5⽉:31天
6⽉:13天
合计:60天
再计算贴现天数:从贴现⽇4⽉30⽇⾄到期⽇6⽉14⽇,共计45天,计算过程如下:
4⽉:30-30+1=1天
5⽉:31天
6⽉:13天
合计:45天
贴现利息=610000×16%÷360×45=12200(元)
(3)贴现收⼊=610000-12200=597800(元)
(4)会计分录:
借:银⾏存款597800
财务费⽤2200
贷:应收票据600000。
企业应收票据贴现的会计核算在贴现中,企业付给银行的利息称为贴现利息,银行计算贴现利息的利率称为贴现率,企业从银行获得的票据到期值扣除贴现利息后的货币收入,称为贴现所得。
贴现利息和贴现所得的计算公式如下: 贴现所得=票据到期值-贴现利息 贴现利息=票据到期值×贴现率×贴现期 贴现期=票据期限-企业已持有票据期限 带息应收票据的到期值是其面值加上按票据载明的利率计算的票据全部期间的利息;不带息应收票据的到期值就是其面值。
在会计处理上发生附追索权应收票据贴现时,可设置“短期借款”科目,等票据到期,当付款人向贴现银行付清票款后,再将“短期借款”账户转销。
如果是用银行承兑汇票贴现,由于票据到期应由银行负责承兑,企业不会发生或有负债,因此在会计处理上可直接冲转“应收票据”账户。
现将应收票据贴现的核算举例说明如下。
【例】某工业公司将一张180天到期,年利率为8%的票据计10000元,向银行申请贴现。
该票据的出票日是6月1日,申请贴现日是8月30日,银行年贴现率为9%,其计算及会计分录如下。
1.计算 (1)票据到期值=票面额×(1+利率×票据时间)=10000×(1+8%×180天/360天) =10400(元)(2)贴现天数=8月30日至11月28日=90(天) (3)贴现利息=票据到期值×贴现率×贴现时间=10400×9%×90天/360天=234(元)(4)贴现所得=票据到期值-贴现利息=10400-234=10166(元)(5)利息收入或支出=票据贴现所得-票面额=10166-10000=166(元)2.会计分录 (1)8月30日贴现时: 借:银行存款10166 贷:短期借款10000 财务费用——利息166 (2)11月28日票据到期,当出票人向银行兑付票据和利息时,其会计分录如下: 借:短期借款10000 贷:应收票据10000 (3)11月28日票据到期,如出票人未能按期支付票据的本金和利息,拖欠债务,则企业应承担这笔或有负债,以银行存款偿付给贴现银行。
应收票据贴现教案章节:一、应收票据贴现概述二、应收票据贴现的计算三、应收票据贴现的会计处理四、应收票据贴现的风险管理五、应收票据贴现的案例分析一、应收票据贴现概述1. 讲解应收票据贴现的定义和作用2. 介绍应收票据贴现的类型和贴现市场3. 解释应收票据贴现与应收账款融资的区别4. 通过案例分析应收票据贴现的实际应用场景二、应收票据贴现的计算1. 讲解应收票据贴现的计算公式和方法2. 介绍贴现利率和贴现期限的确定方式3. 解释贴现利息和实际贴现金额的计算方法4. 通过案例计算应收票据贴现的具体金额和利息三、应收票据贴现的会计处理1. 讲解应收票据贴现的会计分录和账务处理2. 介绍贴现收益和贴现费用的会计确认和计量3. 解释应收票据贴现对财务报表的影响4. 通过案例分析应收票据贴现的会计处理过程四、应收票据贴现的风险管理2. 介绍应收票据贴现的风险控制和防范措施3. 解释应收票据贴现的风险评估和监测指标4. 通过案例分析应收票据贴现的风险管理实践五、应收票据贴现的案例分析1. 分析应收票据贴现的案例背景和业务流程2. 讲解案例中应收票据贴现的计算方法和会计处理3. 探讨案例中应收票据贴现的风险管理和控制措施4. 总结案例经验,提出改进应收票据贴现业务的建议六、应收票据贴现的法律法规1. 介绍应收票据贴现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2. 讲解应收票据贴现的法律风险和合规要求3. 解释应收票据贴现合同的主要条款和法律规定4. 通过案例分析应收票据贴现的法律问题和解决方案七、应收票据贴现的市场分析1. 分析应收票据贴现市场的现状和发展趋势2. 讲解应收票据贴现市场的参与主体和交易方式3. 解释应收票据贴现市场的利率机制和价格变动4. 通过案例分析应收票据贴现市场的机遇和挑战八、应收票据贴现的策略选择1. 讲解应收票据贴现的策略类型和选择原则2. 介绍应收票据贴现的定价策略和风险管理策略4. 通过案例分析应收票据贴现的策略应用和效果评估九、应收票据贴现的信息化管理1. 讲解应收票据贴现信息化的意义和作用2. 介绍应收票据贴现信息系统的功能和架构3. 解释应收票据贴现信息化的实施步骤和注意事项4. 通过案例分析应收票据贴现信息化的实际应用和效益提升十、应收票据贴现的培训与指导1. 讲解应收票据贴现的培训内容和目标2. 介绍应收票据贴现的培训方法和教学工具3. 解释应收票据贴现的培训效果评估和反馈机制4. 通过案例分析应收票据贴现的培训经验和改进措施十一、应收票据贴现的税务处理1. 介绍应收票据贴现涉及的税务法规和政策2. 讲解应收票据贴现的税务影响和计算方法3. 解释应收票据贴现相关的税收优惠和税务申报4. 通过案例分析应收票据贴现的税务处理和筹划策略十二、应收票据贴现的国际视角1. 分析国际应收票据贴现市场的特点和差异2. 讲解国际应收票据贴现的常用术语和交易规则3. 解释国际应收票据贴现的风险管理和监管要求4. 通过案例分析国际应收票据贴现的业务流程和挑战十三、应收票据贴现的绿色金融1. 介绍应收票据贴现在绿色金融中的作用和意义2. 讲解绿色金融对应收票据贴现的要求和影响3. 解释绿色应收票据贴现产品的特点和优势4. 通过案例分析绿色应收票据贴现项目的实施和效果十四、应收票据贴现的未来趋势1. 探讨应收票据贴现行业的发展趋势和机遇2. 讲解新兴技术在应收票据贴现中的应用前景3. 解释应收票据贴现行业的发展挑战和应对策略4. 通过案例分析应收票据贴现未来的创新方向和变革路径十五、应收票据贴现的综合案例分析1. 分析综合案例中应收票据贴现的业务背景和目标2. 讲解案例中应收票据贴现的计算过程和会计处理3. 探讨案例中应收票据贴现的风险评估和管理措施4. 总结案例中应收票据贴现的成功经验和改进空间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主要介绍了应收票据贴现的相关知识和实践应用,涵盖了应收票据贴现的概述、计算、会计处理、风险管理、法律法规、市场分析、策略选择、信息化管理、培训与指导、税务处理、国际视角、绿色金融、未来趋势以及综合案例分析等内容。
应收票据贴现的核算举例说明
应收票据贴现的核算举例说明
【例】某工业公司将一张180天到期,年利率为8%的票据计10000元,向银
行申请贴现。
该票据的出票日是6月1日,申请贴现日是8月30日,银行年贴现率为9%,其计算及会计分录如下。
1.计算
(1)票据到期值=票面额x(1+利率x票据时间)=10000x(1+8%x180天/360天)
=10400(元)
(2)贴现天数=8月30日至11月28日=90(天)
(3)贴现利息=票据到期值x贴现率x贴现时间=10400x9%x90天/360天=234(元) (4)贴现所得=票据到期值-贴现利息=10400-234=10166(元)
(5)利息收入或支出=票据贴现所得-票面额=10166-10000=166(元)
2.会计分录
(1)8月30日贴现时:
借:银行存款10166
贷:短期借款10000
财务费用利息166。
新金融工具准则下应收票据背书转让、贴现的会计处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在新金融工具准则下,应收票据的背书转让和贴现是金融机构和企业日常业务活动中常见的财务处理方式。
背书转让是指将应收票据的权利转让给他人,而贴现则是将应收票据提前出售给金融机构,以获取资金。
这两种方式在会计处理上都有一定的规定和要求。
本文将对新金融工具准则下的应收票据背书转让和贴现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详细探讨。
首先,我们将介绍这些准则的背景,以了解其制定的背景和目的。
然后,将重点关注准则要点,包括什么情况下可以进行背书转让和贴现,以及进行这些操作的要求和限制。
在讨论了背书转让和贴现的准则要点后,我们将进一步探讨其会计处理方法。
分析应收票据背书转让和贴现的会计处理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和方法。
同时,我们还将比较和分析背书转让和贴现的异同点,以及这些不同会计处理方法带来的影响和应对措施。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将总结新金融工具准则下应收票据背书转让和贴现的会计处理方法,以及对这些处理方式的研究意义。
最后,展望未来,在新金融工具准则的指导下,我们期待对应收票据背书转让和贴现的会计处理方法有更深入的理解和应用。
1.2 文章结构本文总共分为三个部分:引言、正文和结论。
引言部分主要包括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
首先,我们会概述新金融工具准则下的应收票据背书转让和贴现的背景和重要性。
然后,对本文的结构进行介绍,说明各个部分的内容和组织方式。
最后,明确本文的目的,即通过比较和分析不同准则下的会计处理方法,探讨其对企业的影响和应对策略。
正文部分包括三个小节,分别讨论新金融工具准则下的应收票据背书转让、应收票据贴现以及二者之间的比较与分析。
在2.1小节中,我们会介绍背书转让的背景,并重点阐述新准则下的准则要点和相关的会计处理方法。
2.2小节会对应收票据贴现进行背景介绍,并详细讨论新准则下的准则要点和会计处理方法。
在2.3小节中,我们将比较和分析背书转让与贴现的异同,并探讨其对会计处理的差异以及企业的影响和应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