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 格式:pdf
- 大小:1.59 MB
- 文档页数:2
学术书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袁楠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求将学生培养成为具有良好道德观念、坚 定政治信仰,能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秀人才。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人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应对全球化及互联网高速发展下西方资本主义思潮的威胁,确定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对推动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由赵正文编写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机制研究》,着眼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的视角,对组织领导、队伍建设、激励保障、考核评价等具体问题进行了详尽阐释。
绪论部分宏观探讨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内涵与实践价值,并对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现状及意义进行了研究;第一章从群体认同的角度出发,分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人思想政治理论课与日常思政教育的现状;第二章以美国和英国高校为例,探讨国外高校价值观教育的基本理念与实践经验,总结了对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启示与借鉴意义;第三章探讨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人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机制内涵、目标原则和理论依据;第四章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视角,对其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观念革新、内容拓展、方法改进与教师水平提升进行了详尽阐释;第五章立足网络教育背景,分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意义、原则、路径与教育案例;第六章从社会实践的角度出发,探讨了社会实践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人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实践内容与实践形式;第七章探讨了榜样示范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意义,并指出其作用机制与实现路径;第八章以校园文化建设为研究重点,分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校园文化建设路径;第九章从教育组织管理制度、教育政策保障机制和教师队伍建设体系三个维度出发,探讨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人思想政治教育的激励保障机制;第 十章指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人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价标准、评价原则、评价方法与改进提升策略。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徐柏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首次明确提出的一个科学命题,它包括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这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共同构成辩证统一的有机整体。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它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和根本指针,是全国人民团结奋进的共同思想基础,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灵魂,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指导思想。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第一,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就是坚持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方向。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马克思主义为我们提供了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提供了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只有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正确认识经济社会发展趋势,正确认识社会思想意识中的主流与支流,才能在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中看清本质、明确方向。
江泽民同志指出:“如果动摇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这个精神支柱,动摇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就会导致思想混乱、社会动乱,那将是党、国家和民族的灾难。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第一位的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它始终严格地以客观事实为根据,总是随着时代、实践和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学习马克思主义,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武装大学生的头脑,才能确保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方向。
第二,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就是规定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
思想政治教育原则贯穿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顺利进行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112013年Vol.28No.1南昌教育学院学报思想政治教育收稿日期:2012-12-16作者简介:张喜爱(1980-),女,山西阳泉人,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向的研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我国和谐社会所追求的价值尺度和文化观念。
用核心价值体系武装大学生的头脑,不仅是建设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也是培养一代新人的必由之路。
一、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需要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来固化和引导1.思想道德素质基本形成,但还不够稳定和完善在政治素养上,当代大学生政治热情高涨,部分学生政治觉悟较高,热衷政治理论学习,关心国内外大事,政治视野开阔,关注国家大政方针,对我国未来政治局势、经济形势充满信心,拥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普遍认同,能够理性爱国。
入党积极性较高,入党动机呈多元化趋势。
在思想上,对公民社会的认同感加强,崇尚民主、自由、公正等现代社会理念,社会责任感增强。
改革创新意识被大部分同学认可和接受,并能自觉运动到日常学习和工作中。
在道德观和道德行为上,总体道德水平较高,基本道德观念初步形成,普遍认为大学期间不仅要学好知识,提高能力,还要注重修养,塑造品格,但部分学生的人生价值观带有功利主义倾向,不少学生存在着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脱节、知行不一的现象。
2.非主流文化思潮的逆向作用不容忽视当前我国社会文化领域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各种文化共生共长,构成了我国繁荣的文化景象,但其中不乏一些与社会主义文化发展不相适应的思潮冲击和侵蚀着人们的政治思想和价值观念。
代表性的是民主社会主义思潮、新自由主义思潮、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拜金主义思潮和公共知识分子思潮。
这些思潮或打着“社会主义”的旗号反对社会主义,或直接否定公有制和集体主义,鼓吹极端个人主义,甚至以“重新评价”为名,歪曲历史、否定革命、否定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用庸俗的金钱价值观取代集体主义价值观,极具诱惑性和欺骗性。
固化正确的思想观念、引导有偏差的思想观念、反击和掣肘反马克思主义思潮的逆向影响,都需要加强对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
社会主义价值体系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思考摘要:如何在大学生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如何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
为此,主要有以下几点思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核心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教学体系;以核心价值体系为基础建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教学;以核心价值体系为依托创新高校网络文化;以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引领高校校园文化思潮。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要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这是给全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出的具体要求。
在全国各高校对广大青年学生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该始终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相关内容和要求,培养具备较高思想政治素质和创新意识以及科学文化素质的高端人才,从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标。
同时,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具体工作也正是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主渠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主要结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如何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关内容谈几点思考。
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核心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教学体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主要内容,这四门课程相互衔接,其中《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为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依据,是有效的方法论,为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形成奠定良好基础。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全面阐述和有效论证。
浅析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唐雁四川泸州医学院四川泸州646000摘要:党的十八大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规定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指明了方向。
文章从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入手,从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分析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并从更新观念、开拓思路、坚持原则三个方面探索有益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方式。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是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希望,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一支重要生力军和新生力量。
他们的思想境界和道德水平直接关系着民族未来、国家希望,对大学生进行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引领其建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突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重要地位,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指明了方向。
一、深入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党的十八大报告在谈到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时明确指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提出“三个倡导”是我们党顺应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共同期待、总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经验得出的重要结论,是党中央立足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尤其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实践作出的重大理论创新,对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历史意义。
(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的转型时期,社会结构正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的快速增长及利益格局的调整正催生各种社会思潮。
在这个过程中,必须牢牢把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长的方向,增强他们辨别是非的能力,以抵御腐朽思想的腐蚀,切实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和稳定。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事业的精神内核,十八大据此作出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培养的方向。
思政研究用社会主—核心价值体系指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孙磊(长春大学,吉林长春130022)摘要:新时期,国家和教育部门对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同时出台了多元化的政策加以鼓励和支持。
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涉及多方面内容,如何有针对性地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需要有针对性地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做好融入引导,帮助学生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实现自我思想认识的有效加深。
本文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指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行研究分析。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分析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学生的综合发展和社会发展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应当明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引导作用,并有针对性地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
为了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当明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思想内涵和核心内容,本文阐述了大学生思政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关系,分析了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重要意义,阐述了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的策略。
一、大学生思政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关系(一)明确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紧密联系。
在高校教育过程中,应当明确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作用。
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应当积极围绕爱国主义教育和理念信念教育等,明确学生的思想特点及成长特点,通过培学生社会发展的,学生明确思政教育的重要意义。
当前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合及社会和国家三个层面,更加强调当前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理念和神内涵。
国面,的强民主的国;社会面,应当、自的社会;,应当培的爱国主义和的价值理念。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大学生思政教育提供方向指C#社会发展的,的生、思想及发生了的!信发展,社会及的关系,的,有地信!大学生作为代,乐于和不同的思想,大学生自我意识较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精神动力,也是新时期先进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和根本。
高校应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内容,准确把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意义,增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3)01-0086-02胡锦涛主席曾经指出:“青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
一个有远见的民族,总是把关注的目光投向青年;一个有远见的政党,总是把青年看作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前进的重要力量”。
大学生是现代社会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高素质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而现在高校培养出来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骨干力量,直接关系到未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能否实现,关系到未来中国的发展。
基于此高校应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内容,认识到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并探索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举措,是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和谐社会建设的重大举措,也深刻阐明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内容和前进方向。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精神动力,也是新时期先进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和根本。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在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新概念的同时,还明确提出了其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一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我们深入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提供了依据。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要求及创新发展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要求正在逐渐显现,同时也需要不断创新发展,以适应新形势下学生思想教育的需求。
本文将就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要求及创新发展进行探讨。
1. 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意识形态的基本内容,也是构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保障。
高校要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意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其明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引领社会风尚、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价值取向。
还要通过相关课程、活动等形式,加强对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四个自信”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其成为信仰、自觉实践这一组合的践行者。
2. 强化创新精神教育创新是引领时代发展的动力,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要求之一。
面对新时代的快速发展和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立足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要鼓励学生敢于创新、勇于探索,引导学生主动接触新知识、新技术、新观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使其具备适应社会变化、把握未来发展的能力。
3. 加强法制教育法治是现代社会的基本准则,加强法制教育也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
高校要通过法律课程、法制教育活动等形式,加强学生对法治的理解和认识,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和法律意识,使其自觉遵守法律、规范自己的行为,增强法制观念,成为遵纪守法的公民。
4. 提高国际视野和文化自信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还要求加强对学生的国际视野和文化自信的教育。
要通过开设相关课程、组织国际交流活动等形式,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增强国际竞争意识,培养学生具有国际视野和全球胸怀的国际化精英人才。
2010年第9期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No 19,2010第26卷JO UR NAL O F ED U C AT I O NAL INST ITUT E O F J I L IN PRO VINC EVol 126(总249期)To t a l No 1249收稿日期——作者简介刘尔丹(—),女,黑龙江佳木斯人。
佳木斯大学,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互动刘尔丹(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部,黑龙江佳木斯154000)摘要: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任务是理想信念教育,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强调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任务是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精神教育,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则强调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任务是公民道德教育,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体现了基本的道德规范。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图分类号:G 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0)09—0153—02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把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做出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提高全党思想政治水平的三大任务之一。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担负着在高校统一思想、凝聚力量的重大任务,担负着为国家培育合格人才的重大使命。
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
要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为依托的新要求。
既明确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使命和责任,也指明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前进方向。
(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当代中国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核心部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何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心。
如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好地融入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开展:一、创新课堂教学方式;二、利用校园网络平台,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环境;三、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等。
大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有利于形成积极、健康、团结、奋发的精神纽带,是引导大学生自觉践行中国梦的强大理论指导。
关键词: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在这个系统工程中,包含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客体、内容、手段几个基本因素,这几个因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共同影响着教育的效果。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包括党和国家、学校、家庭;客体是特殊群体的大学生;内容极其丰富,丰富到任何一物、一事、一人、一理都可以在其教育过程中发挥意想不到的作用;手段方法也是多种多样。
这个工程的根本目的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而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是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人,可以说核心价值观的建设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心。
那么,如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好地融入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一、创新课堂教学方式传统的课堂教育与新一代的大学生之间的隔阂比较强,尤其是面对“90后、00后”的大学生,说教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对大学生的吸引有限,较陈旧的教学手段和案例都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而创新教学的方式成为了重要的途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时事的关联性很强,有很强的实效性,因而可以结合当前的热点话题,创新教学方式。
如利用情境还原、多媒体放映、演讲辩论、案例分析、专题研讨等方式进行引导,以全新的课堂模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通过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时代的结合为切入点,运用理论与案例相结合,让学生切身体会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义,通过贴近生活的案例来进行反思总结,从而激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真正使思想政治教育入耳、入脑、入心。
政工研究动态2009年第12期5独家策划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文/周巧艺朱斌安当前,随着金融危机的持续蔓延和深入影响,就业形势更加严峻,大学生在思想观念上不可避免地受到冲击,这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
在我国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在各种思想文化相互交织、相互激荡和国际金融危机爆发的复杂背景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统领,切实加强改进和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要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融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最根本的是解决“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的问题。
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的高度,明确了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形势和任务。
2006年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个科学命题,这是我党在思想文化建设上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可以说是新形势下加强改进和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纲领性文件,具有很强的指导性、针对性和操作性。
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要“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需要。
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德育为先。
因此,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是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四个基本内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指引,并切实将其贯穿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就是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从理论内化为大学生群体的普遍价值标准和自觉意识,就是要引导大学生把内化了的价值观念外化为具体的价值行为,就是要引导大学生将被动、一时的外化行为固化成持续、稳定的自觉行动,从而全面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
新时代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1. 引言1.1 新时代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的重要性在新时代,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全面发展。
新时代下,随着社会变革和科技发展的快速推进,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政治认识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变革,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出更多创新。
新时代的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自我提升,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文化自信和爱国主义情怀。
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和发展特点,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新时代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举措至关重要,对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
1.2 研究背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直是国家教育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的意义。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革,新时代背景下的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随着信息化、全球化的发展,学生接受信息的渠道变得多样化和快速化,思想观念也更加开放多元化。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紧跟时代的步伐,不断创新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以更好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随着社会经济的转型升级,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进一步加大,心理压力也逐渐增加。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发展的全面性,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和职业发展,使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得到全面的关爱和指导。
对新时代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进行研究和探讨,有利于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为高校学生提供更加优质和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服务,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积极贡献。
2. 正文2.1 国家政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国家政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是密切相关的。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大学生思想活跃,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很强,但鉴别力较弱,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思想教育,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和现实意义,可以说赢得这批青年将会赢得未来。
作为一名高校从事学生思政工作的基层教师,既感到光荣自豪,又感到责任重大。
本文将从以下四个方面探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一、要重视学习和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深刻回答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深入阐释了党的十八大精神,丰富发展了党的科学理论,进一步升华了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和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的认识。
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关键是掌握思想精髓,把握讲话中贯穿的坚定信仰追求、历史担当意识、真挚为民情怀、务实思想作风和科学思想方法,更好地用讲话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工作。
结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笔者认为要加强以下方面的教育:第一,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想信念教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中国梦的教育就是共同理想信念教育。
从贯彻2004年16号文件开始,高校就明确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是理想信念教育。
习近平同志把坚定的理想信念称为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正确的理想信念就是“缺钙”。
“打铁还需自身硬”,我们要自觉学习马列主义经典著作、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树立起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共产主义的信念,才有可能搞好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
第二,要弄清全面深化改革与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
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就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这两句话构成一个目标整体。
之所以定这个总目标是因为改革进入了“深水区”“攻坚期”,必须动真格的,有“壮士断腕”的勇气和决心。
同时,要思考怎样革既得利益集团的命?笔者认为,一是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提高觉悟,赶快下楼“接地气”。
二是坚决反腐败,“老虎苍蝇一起打”。
最后落脚到改革、完善政治体制和各项制度。
否则,难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笔者认为,全国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与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间是“体”和“魂”的关系。
要想使我们的制度达到成熟、定型、完善、持久,首先必须有正确的指导思想、正确的的价值取向。
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要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定向导航,制度的整合要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心聚力;制度的评价要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评估判断,制度的修正要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调节规范。
第三,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用以指导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习近平同志“8·19”讲话,深刻阐述了事关宣传思想工作长远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明确了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的目标任务、方针原则和工作要求,是宣传思想工作理论的重大创新。
我们要重点领会贯彻以下几点:一是抓好理论学习,坚定理想信念。
总书记强调宣传思想工作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是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要求全体党员、干部要坚定共产主义信仰,扎扎实实实做好每项工作,为实现党的现阶段的基本纲领而不懈努力。
为此,要加强整理理论学习,把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作为看家本领。
通过坚持不懈学习,能灵活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和解决问题,坚定理想信念。
二是善于总结经验,搞好基层创新。
既要遵循我们党长期积累的丰富经验,又要注意认真总结自己的实践经验,搞好宣传思想工作创新。
重点要抓好理念创新、手段创新和基层工作创新,把创新的重心放在基层一线。
三是融通中外话语,讲好中国故事。
要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又要宣传世界上出现的新事物新情况,各国出现的新思想新观点新知识,“积极借鉴人类文明创造的有益成果。
要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
四是要尽职尽责,成为行家里手。
整个宣传思想工作部门都要尽职尽责做好这项工作,既要自身加强学习、加强实践,真正成为让人信服的行家里手,更要树立大宣传的工作理念,把宣传思想工作同各方面管理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
我们只有既勇于担当又有能力,才能成长为一名优秀高校思政工作者。
二、要关注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质量和实效首先要关心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质量和实效。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弘扬“科学求‘真’、务实求‘效’、真诚求‘信’、扬美求‘和’、开放求‘新’、图强求‘精’”的精神,用真理的力量感召人,用高尚的人格感染人,用真挚的情感打动人,用灵活的形式适应人,用生动的讲解吸引人,用公正的考评折服人,就会使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产生渴求感、激情感、明理感、兴趣感、轻松感、成就感。
对于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质量,培养信仰坚定、求真务实、诚实守信、全面发展、开拓创新、出类拔萃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实效性。
其次要关心并配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搞好教学改革,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和实效。
针对大学生的反映,总书记曾批示要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湖北工程学院新技术学院 李良斌摘 要:社会转型期间在大学生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以此影响他们的思想认识与行为方式,提高高校 思政教育的实效十分必要。
因此,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形势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高校思政教 育创新,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历史性课题。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高校 教育创新文章编号:ISSN2095-6711/Z01-2015-04-0124·124··教育广角·“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编好教材,建设好教师队伍,改革好教学方法”。
要做到这“三好”,我们政工干部也有一定责任:即要引导大学生重视“两课”的学习,帮助他们学会掌握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明辨是非,提高能力和水平;要多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沟通、交流,帮助他们掌握学生思想状况和需求,加强教学针对性;要配合思想政治理论课,积极参与实践环节,使学生的社会实践发挥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收获向课外、校外延伸、巩固、深化、拓展的功能; 支持思想政治理论课一切现代化的教学改革。
三、积极构建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要把加强实践育人作为提高高校教育质量的切入点和突破口,着力做好转观念、重保障、求实效三方面工作,着力构建长效机制,努力推动高校实践育人工作取得新突破。
1.以党建为龙头,构建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的创先争优常态化机制。
大学生社会实践要整合创新,整合大学生社会实践的资源,统一规划、协作配合、提高效益、扩大受益面,是多数学校面临的改革创新的课题。
例如,北京中医药大学、河北农业大学、天津师大等校结合自己实际创造了“文化育人”“太行山道路”“理论课、实践课统一规划、分工实施、统一考核”等实践育人长效机制的先进经验。
我们可以认真学习这些经验,创造自己整合创新的新模式,形成自己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
2.要重视发挥大学生社团的自我教育作用。
将大学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包括大学生课外、校外活动和社团活动纳入学校整体发展规划之中。
课堂教学主要满足学生的共性需求,社团活动、校园文化、则主要能满足学生发展兴趣、爱好,发展个性特长的需求。
只有二者有机结合,才能促进学生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结合、社会化与个性化统一发展,提高学生整体综合素质。
3.要特别关注、重点扶植理论学习研究社团和各种公益性社团。
最能直接体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是大学生各种公益社团,他们是学雷锋的良好载体。
项目化管理、专业化运作,社会化发展,这是一种很好的实践教育人的长效机制,创了品牌。
4.高度重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
种种社会思潮,其核心都是反映一定的价值观。
我们不得不关注社会思潮对大学生的影响情况,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要像整个思想政治教育一样“齐抓共管,形成合力”。
思政专业应当开好“当代社会思潮与青年教育”这门课程。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当结合教学有机联系思潮引导。
班主任、辅导员、政工干部自己要在学好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同时,关注思想理论动态,对几种主要西方思潮有一个科学、正确的认识。
西方多种思潮有一个共性,即从不同学科、角度构建的理论都代表、反映资本主义制度和价值观的要求。
新自由主义是最主要的思潮之一,它渗透、表现在经济、政治、社会、历史、价值观等等方面;从1990年形成“华盛顿共识”开始,它演变为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的主流意识形态。
在经济领域推行私有化、兜售放任自由的市场化;政治上贩卖“宪政民主”、多党制、议会制等;社会领域推销“公民社会”;历史领域大搞历史虚无主义;价值观上主张个人主义。
并把上面这些一揽子称之为“普世价值”。
新自由主义的主张就是:私有化、市场化、自由化、全球一体化;化为全球资本主义。
凡价值观、国家制度都是历史地形成发展变化的,都具有强烈的阶级性、历史性。
没有适合一切阶级、一切国家、永恒的“普世价值观”。
这不是说没有人类共同的文明财富、没有社会公共生活准则、没有各国共同努力解决的全球问题,那是另一回事了。
西方推销“普世价值观”等思潮时还有一个特点是“双重标准”: 如大肆鼓吹“互联网自由”,他们国内还是监控很厉害的。
斯诺登揭露美国中情局对他国的信息监控便很能说明问题。
从思潮引领来看,无疑对我们提出了很高要求。
5.要重视创新创业实践。
从国家到高校都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的培养。
这也是一个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一个实践育人的方式。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作为公民个体层面的基本道德准则,在创新创业实践中能够得到很好的体现、体验。
6.加强大学生诚信制度建设和践诺实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与诚信制度建设是相辅相成的;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确立是诚信等等优良品德和建立诚信制度的思想基础,而诚信制度的建设和执行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的保障和践行的过程。
大学生在贷款、助学金申请、考试、人际交往中都经受着诚信品德的检验,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教育与各项诚信制度建设紧密结合、双轮驱动,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贯彻到高等教育全过程,取得真正实效,促进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更好完成。
四、努力提高媒介素养,推进思政教育的现代化在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政教育队伍必须不断提高媒介素养,与全国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同步伐。
我们要适应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复杂尖锐的新形势,增强阵地意识,提高占领阵地的本领。
为此,一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提高网络素养的全员培训。
关注教育部全国教育信息化中心和各省教育信息化中心有关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进展,尤其要从中学习先进经验来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