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古代罗马建筑
- 格式:ppt
- 大小:29.10 MB
- 文档页数:181
古代罗马建筑(2007-08-25 22:49:44)分类:建筑历史标签:生活记录古罗马建筑图解建筑史古代罗马建筑古罗马建筑直接继承并大大推进了古希腊建筑成就,开拓了新的建筑领域,丰富了建筑艺术手法,在建筑型制、艺术和技术方面的广泛成就,达到了奴隶制时代建筑的最高峰.建筑材料:除砖、木、石外使用了火山灰制的天然混凝土,并发明了相应的支模、混凝土浇灌及大理石饰面技术。
建筑结构:在伊特鲁里亚和希腊的基础上发展了梁柱与拱券结构技术。
种类有:筒拱、交叉拱、十字拱、穹隆(半球)。
创造出一整套复杂的拱顶体系。
罗马建筑的布局方式、空间组合、艺术形式都与拱券结构技术、复杂的拱顶体系密不可分。
建筑艺术:(一)继承古希腊柱式并发展为五种柱式:塔司干柱式、罗马多立克柱式、罗马爱奥尼柱式、科林斯柱式、混合柱式。
(二)解决了拱券结构的笨重墙墩与柱式艺术风格的矛盾,创造了券柱式。
(三)解决了柱式与多层建筑的矛盾,发展了叠柱式,创造了水平立面划分构图形式。
(四)适应高大建筑体量构图,创造了巨柱式的垂直式构图形式。
(五)创造了拱券与柱列的组合,将券脚立在柱式檐部上的连续券。
(六)解决了柱式线脚与巨大建筑体积的矛盾,用一组线脚或复合线脚代替简单的线脚。
建筑成就:古罗马建筑直接继承并大大推进了古希腊建筑成就,开拓了新的建筑领域,丰富了建筑艺术手法,在建筑型制、艺术和技术方面的广泛成就,达到了奴隶制时代建筑的最高峰。
拱券结构是罗马最大成就之一。
建筑空间创造:利用筒拱、交叉拱、十字拱、穹隆和拱券平衡技术,创造出拱券覆盖的单一空间,单向纵深空间,序列式组合空间等多种建筑形式。
重要建筑类型:(1)神庙。
万神庙又叫潘泰翁,罗马宗教膜拜诸神的庙宇, 圆形正殿部分建于120—124年,曾是现代结构出现以前世界上跨度最大的大空间建筑,是单一空间、集中式构图建筑的代表,也是罗马穹顶技术的最高代表。
其平面与剖面内径都是43.3m,顶部有直径8.9m的圆洞。
古罗马建筑古罗马的建筑非常出名,其影响不亚于古希腊的雕刻,在任何讲到古罗马艺术的人都要隆重推出古罗马建筑。
因为罗马艺术表现在建筑方面最为耀眼。
在这一点上罗马艺术的光环终于可以不必处在希腊艺术的遮掩下了。
古罗马建筑分为三个时期:公元前8世纪至前2世纪的伊特鲁里亚时期,在拱券结构方面形成了特色;公元前2世纪的罗马共和国兴盛期,建设成主要在城市街道与引水渠等方面,公元前146年征服希腊后,吸收希腊的建筑成果,建造了剧场、竞技场、浴场、巴西利卡、角斗场等。
公元前30年罗马共和执政官奥古斯都称帝,帝国进入兴盛时期,建造了凯旋门、记功柱、广场、神庙、剧场和浴场等。
古罗马建筑在公元一~三世纪为极盛时期,达到西方古代建筑的高峰。
谈到古罗马的街道建设与引水渠——相比古罗马建筑——当然并不能称得上是如此的宏伟,但是足以给我们以震撼,因为其规整与宽大让我们这些当代人在其相同方面的建设还自愧不如,尤其是在中国。
那青岛做个例子。
说是上世纪90年代初,甚至今天在21世纪,青岛连日暴雨,新城区的下水系统全面瘫痪,而在老城区,德国建筑师一百年前修造的排水系统,却运作正常。
据老一辈人回忆,老城区的下水道非常宽敞,有一人多高。
这是因为百年前的德国建筑师在修建城市下水道系统时,已经充分考虑到青岛的地势和天气因素。
对此,除了感叹,总觉得还应该说点什么。
这是19世纪末德国侵略者的杰作,在那时中国已经落后于德国了,所以我们挨打,但今天遗留在老城区的下水道还在时时在告诫着我们:中国现在在某些方面还远远落后于1898年的德国,这绝不是崇洋媚外,只是一个中国人在历史陈迹面前的沉思,似乎有些跑题,但这正是罗马艺术给我的思考(古罗马建筑影响了整个欧洲,当然包括德国),艺术无法让人只沉醉迷失于美丽的象牙塔。
回归正题吧,让我们看看古罗马建筑的伟大成就。
纵观古罗马的所有建筑,可以看见正是古罗马建筑的拱券结构在很大程度上赋予了古罗马建筑这种宏伟的气魄。
拱券结构在罗马建筑中是最重要的元素与特征,古罗马建筑能满足各种复杂的功能要求,主要依靠水平很高的拱券结构,获得宽阔的内部空间:圆形竞技场,纪念碑式的凯旋门及罗马的水道桥都有拱券结构的使用。
古罗马建筑•••古代罗马建筑是建筑艺术宝库中的一颗明珠,它承载了古希腊文明中的建筑风格,凸显地中海地区特色,同时又是古希腊建筑的一种发展。
古罗马在公元前2世纪成为地中海地区强国,与此同时罗马人也开始了罗马的建设工程。
到公元1世纪罗马帝国建立时,罗马城已成为与东方长安城齐名的世界性城市。
其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已经相对完善,城市逐步向艺术化方向发展。
罗马建筑与其雕塑艺术大相径庭,以建筑的对称、宏伟而文明世界。
•••照片名称:古罗马广场•••简介••古罗马建筑是古罗马人沿习亚平宁半岛上伊特鲁里亚人的建筑技术,继承古希腊建筑成就,在建筑形制、技术和艺术方面广泛创新的一种建筑风格。
古罗马建筑一般以厚实的砖石墙、半圆形拱券、逐层挑出的门框装饰和交叉拱顶结构为主要特点。
照片名称:利克柱式、爱奥尼亚柱式和科林斯建筑特点古罗马建筑的类型很多。
有罗马万神庙等宗教建筑,也有皇宫、剧场、角斗场、浴场以及广场和巴西利卡(长方形会堂)等公共建筑。
居住建筑有内庭式住宅、内庭式与围柱式院相结合的住宅,还有四、五层公寓式住宅。
古罗马世俗建筑的形制相当成熟,与功能结合得很好。
例如,罗马帝国各地的大型剧场,观众席平面呈半圆形,逐排升起,以纵过道为主、横过道为辅。
观众按票号从不同的入口、楼梯,到达各区座位。
人流不交叉,聚散方便。
舞台高起,前有乐池,后面是化妆楼,化妆楼的立面便是舞台的背景,两端向前凸出,形成台口的雏形,已与现代大型演出性建筑物的基本形制相似。
古罗马建筑能满足各种复杂的功能要求,主要依靠水平很高的拱券结构,获得宽阔的内部空间。
古罗马建筑艺术成就很高。
大型建筑物风格雄浑凝重,构图和谐统一,形式多样。
罗马人开拓了新的建筑艺术领域,丰富了建筑艺术手法。
照片名称:古罗马马采鲁斯剧场历史沿革古罗马建筑的三个时期古罗马建筑在公元1~3世纪为极盛时期,达到西方古代建筑的高峰。
古罗马的建筑分为三个时期:一、伊特鲁里亚时期(公元前8-前2世纪),伊特鲁里亚曾是意大利半岛中部的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