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1教育学基础综合参考书
- 格式:xls
- 大小:61.00 KB
- 文档页数:8
311教育学VS333教育综合,参考书书目有不同对于2019准备考教育学的同学们而言,很多同学面对资料选择的时候会买错,不知道333教育综合和311教育综合到底有什么不一样,甚至还有很多同学认为两者资料一样可以通用!其实二者之间还是所区别的311教育学(统考)311教育基础综合是指我们平时说的学术型的教育学统考的专业,是在一张试卷,共300分。
考上教育学考试时间是3个小时。
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涵盖教育学原理、中外教育史、教育心理学和教育研究方法等学科基础课程。
要求考生系统掌握上述教育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参考书:教育学原理:《教育学基础》教育科学出版社十二所重点师范合编《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王道俊、王汉澜教育史:《中国教育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孙培青或《简明中国教育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王炳照《外国教育史教程》人民教育出版社吴式颖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刘儒德、陈琦或《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冯忠良、伍新春教育学方法论:《教育研究方法导论》安徽教育出版社裴娣娜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试卷内容结构(1)必答题为270分,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为教育学原理约100分,中外教育史约100分,教育心理学约40分,教育研究方法约30(2)必选题为30分,考生必须在两道试题中选取一道作答。
第I道题考查教育心理学的内容,第Ⅱ道题考查教育研究方法的内容。
考生若两题都回答,只按第I道题的成绩计入总分。
试卷题型结构单项选择题45小题,每小题2分,共90分辨析题3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简答题5小题,每小题15分,共75分分析论述题3小题,每小题30分,共90分333全日制教育硕士333的教育综合呢是专业型教育学硕士的考试科目专业一,共占150分,考试时间也是三个小时,还有一门是报考专业的专业课。
311教育学基础综合一、教育学基础概述教育学是研究教育活动本质、规律和方法的学科。
随着社会发展和教育现代化进程的推进,教育学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门学科。
教育学基础为日后教育专业的发展打下基础。
教育学基础综合课程主要涉及教育学原理、教育学概论、教育史、教育心理学和教育测量。
(一)教育学原理教育学原理是研究教育活动本质和规律的基本学科。
它主要包括教育学基本原理和教育学核心原理。
教育学基本原理是教育学研究的基础,是指教育活动中的一些基本特征及相应的规律。
它们主要包括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环境等。
教育学基本原理对教育学研究的各个方面都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教育学核心原理则是由教育学的社会实践和理论研究共同形成的全面、系统的教育规律。
其中包括教育目的、教育原则、教育价值、教育规律、教育评价等。
(二)教育学概论教育学概论是教育学的系统性概括,是初步了解教育学原理及其方法的课程。
主要内容包括教育的概念、教育的历史发展、教育的功能、教育的形式、教育体系、教育改革等。
学习教育学概论必须具备基本的学术素养和思维能力,包括批判性思维、逻辑思维、分析问题的能力等。
教育学概论为学生们了解教育学提供了一个全面而又系统的框架。
(三)教育史教育史是研究教育活动史的学科,是教育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教育史主要有教育发展史,教育思想史和中外教育史等。
教育史可以帮助教育者了解教育的发展历史和人类文明的进程。
通过研究教育史,我们可以看到教育思想的发展变化,了解教育制度和教育实践的演进过程,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教育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四)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活动中的心理过程及其规律的学科,重点研究教师和学生的心理特征及教育活动对其心理发展的影响。
教育心理学是教育学中最具科学性的学科之一,它有着广泛的研究领域,主要包括学习理论、发展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等。
教育心理学在实际教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能够帮助教育者更好地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心理状态,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和教学。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311》保分辅导课程介绍:一、适用人群:2015年报考华东师范以下专业的考研同学,需要学习此内部课程提升专业课竞争力,提升复试竞争力,超越本校本专业考生。
教育科学学院:教育学原理、课程与教学论、教育史、教育文化与社会、少年儿童组织与思想意识教育、教育政策学、比较教育学、高等教育学、成人教育学、职业教育学学前教育与特殊教育学院:学前教育学、特殊教育学、言语听觉康复科学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3日语③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二、课程主讲内容:1、院校专业考研介绍: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相关专业报录比专业报录比约为4.5:1,每个专业都有所不同,各科目初试实际要求的分数为国家线,不单独划线,但是会根据排名划定复试名单。
一般要进入复试,分数都会比国家线多10分左右。
进入复试的与录取人数比约为1:1.2—1:1.5,复试并不会歧视非211、985学校的学生,是非常公平的。
教育学专业就业一般都在高校或者中小学做教师,也有从事报社编辑、教研员等工作。
2、专业课资料及知识点串讲:专业课参考书有以下几本:①《教育学基础》教育科学出版社十二所重点师范合编②《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王道俊、郭文安③《中国教育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孙培青④《外国教育史教程》人民教育出版社吴式颖⑤《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刘儒德、陈琦⑥《教育研究方法导论》安徽教育出版社裴娣娜在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的试卷当中,各科所占分数分别是:教育学原理 100分,中外教育史 100分,教育心理学 40分或70分(最后一道论述题是选做题,可以选择教育心理学,也可以选择教育研究方法),教育研究方法 60分或30分。
因此教育学原理就最为重要,它也是统领其他四门学科的,是学习其他几门学科的基础。
复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一、教育学概述(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二)教育学的研究任务(三)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二、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一)教育的概念(二)教育的结构与功能(三)我国关于教育本质问题的主要观点(四)关于教育起源的主要观点(五)教育的发展三、教育与社会发展(一)关于教育与社会关系的主要理论(二)教育的社会制约性(三)教育的社会功能(四)当代社会发展对教育的需求与挑战四、教育与人的发展(—)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及其对教育的制约(三)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五、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一)教育目的(二)培养目标六、教育制度(—)教育制度的概念(二)学校教育制度(三)现代教育制度改革七、课程(一)课程与课程理论(二)课程类型(三)课程编制(四)课程改革八、教学(一)教学概述(二)教学理论及主要流派(三)教学过程(四)教学模式(五)教学原则(六)教学组织形式(七)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八)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九)教学评价及其改革九、德育(一)德育概述(二)我国学校德育的基本内容(三)德育过程(四)德育原则(五)德育方法(六)德育途径(七)德育模式十、教师与学生(一)教师(二)学生(三)师生关系在第一轮复习时主要以书本为主,注重理解,第二轮复习可以根据这些主要的部分适当的做一些笔记或者看大纲解析,并且适当做一些选择题。
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参考书目
1. 311教育学专业参考书:
(1)基础读本——近代史讲授大纲》编写组,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
(2)理论综合——教育心理学》杨新生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
(3)教育学的研究方法——教育社会学研究方法》郑丽英、何正铧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
(4)基础心理学——心理学概论》宋子文、熊林芳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5)历史学——教育史》文武远、刘可心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
(6)当代教育问题——中小学教育改革新思路》张松松、蒋季勤编,上
海教育出版社,2008年;
(7)儿童发展——儿童心理发展》张熙珍等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8)教师教育——教师教育》王朝阳、李更春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年;
(9)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马伯义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
(10)特殊教育——特殊教育学》隋岳芳等著,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
2024年311教育学专业基础考试大纲
2024年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大纲包括以下部分:
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二、教育学的研究任务
三、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1. 教育学的萌芽
2. 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3. 20世纪以来教育学的发展:教育学流派;教育学分支学科;元教育学
四、教育学的理论基础
1. 哲学基础
2. 心理学基础
3. 社会学基础
4. 生理学基础
五、教育学的价值
1. 教育学的理论价值
2. 教育学的实践价值
六、课程与教学论
1. 课程实施
- 课程实施的取向
- 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
-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 教师与课程
2. 课程评价
- 课程评价的含义
- 课程评价的模式与功能
- 课程评价的主要范围
3. 课程改革
- 影响课程改革的主要因素:政治因素;经济因素;文化因素;科技革新;学生发展。
七、德育论
八、教师与学生发展
九、教育管理
十、现代教育技术
十一、中国教育史
十二、外国教育史
十三、教育心理学
十四、教育研究方法
十五、综合考试
以上是2024年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大纲的参考内容,具体考试内容和要求可能会根据不同年份和专业有所调整,建议查阅相关官方网站或咨询相关机构获取最新信息。
快看教育学考研311各个院校的参考书单在这里再也不用东奔西走,这里各个院校教育学考研的参考书都有。
任何考试,从小学到大学,老师一再强调教材的重要性,考研也是一样。
根据多年来从事教育学考研的研究工作以及勤思教育各届高分学员的反馈,现为想要考备考教育学考研的考生整理各个院校的教育学考研参考书目,避免学生们东奔西跑去找。
请各位学员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一定要谨记:教育学是一门科学,无论是哪一种考试形式,想要顺利取得好成绩,必须提前夯实基础。
311参考书(统考):《教育学基础》教育科学出版社十二所重点师范合编《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王道俊、郭文安《当代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刘儒德、陈琦《中国教育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孙培青《外国教育史教程》人民教育出版社吴式颖《教育研究方法导论》安徽教育出版社裴娣娜北京师范大学(740)《教育研究方法导论初探》叶澜上海教育出版社《现代教育论》黄济王策三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教育学基础》教育科学出版社十二所重点师范合编《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王道俊、郭文安《当代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刘儒德、陈琦《中国教育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孙培青《外国教育史教程》人民教育出版社吴式颖《教育研究方法导论》安徽教育出版社裴娣娜首都师范大学(774)(勤思推荐用书)《教育学基础》(第2版)教育科学出版社十二所重点师范合编;《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王道俊、郭文安;《当代教育心理学》北师大出版社陈琦、刘儒德;《中国教育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孙培青;《外国教育史教程》人民教育出版社吴式颖;《教育研究方法导论》安徽教育出版社裴娣娜;《教育研究导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宁虹主编南京师范大学(629)《教育学基础》(第3版)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编写,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
《中国教育史》孙培青,华东师大出版社。
《外国教育史》周采,华东师大出版社。
《教育心理学新编》汪凤炎,暨南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