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1教育学基础综合参考书
- 格式:xls
- 大小:61.00 KB
- 文档页数:8
311教育学VS333教育综合,参考书书目有不同对于2019准备考教育学的同学们而言,很多同学面对资料选择的时候会买错,不知道333教育综合和311教育综合到底有什么不一样,甚至还有很多同学认为两者资料一样可以通用!其实二者之间还是所区别的311教育学(统考)311教育基础综合是指我们平时说的学术型的教育学统考的专业,是在一张试卷,共300分。
考上教育学考试时间是3个小时。
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涵盖教育学原理、中外教育史、教育心理学和教育研究方法等学科基础课程。
要求考生系统掌握上述教育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参考书:教育学原理:《教育学基础》教育科学出版社十二所重点师范合编《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王道俊、王汉澜教育史:《中国教育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孙培青或《简明中国教育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王炳照《外国教育史教程》人民教育出版社吴式颖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刘儒德、陈琦或《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冯忠良、伍新春教育学方法论:《教育研究方法导论》安徽教育出版社裴娣娜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试卷内容结构(1)必答题为270分,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为教育学原理约100分,中外教育史约100分,教育心理学约40分,教育研究方法约30(2)必选题为30分,考生必须在两道试题中选取一道作答。
第I道题考查教育心理学的内容,第Ⅱ道题考查教育研究方法的内容。
考生若两题都回答,只按第I道题的成绩计入总分。
试卷题型结构单项选择题45小题,每小题2分,共90分辨析题3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简答题5小题,每小题15分,共75分分析论述题3小题,每小题30分,共90分333全日制教育硕士333的教育综合呢是专业型教育学硕士的考试科目专业一,共占150分,考试时间也是三个小时,还有一门是报考专业的专业课。
311教育学基础综合一、教育学基础概述教育学是研究教育活动本质、规律和方法的学科。
随着社会发展和教育现代化进程的推进,教育学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门学科。
教育学基础为日后教育专业的发展打下基础。
教育学基础综合课程主要涉及教育学原理、教育学概论、教育史、教育心理学和教育测量。
(一)教育学原理教育学原理是研究教育活动本质和规律的基本学科。
它主要包括教育学基本原理和教育学核心原理。
教育学基本原理是教育学研究的基础,是指教育活动中的一些基本特征及相应的规律。
它们主要包括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环境等。
教育学基本原理对教育学研究的各个方面都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教育学核心原理则是由教育学的社会实践和理论研究共同形成的全面、系统的教育规律。
其中包括教育目的、教育原则、教育价值、教育规律、教育评价等。
(二)教育学概论教育学概论是教育学的系统性概括,是初步了解教育学原理及其方法的课程。
主要内容包括教育的概念、教育的历史发展、教育的功能、教育的形式、教育体系、教育改革等。
学习教育学概论必须具备基本的学术素养和思维能力,包括批判性思维、逻辑思维、分析问题的能力等。
教育学概论为学生们了解教育学提供了一个全面而又系统的框架。
(三)教育史教育史是研究教育活动史的学科,是教育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教育史主要有教育发展史,教育思想史和中外教育史等。
教育史可以帮助教育者了解教育的发展历史和人类文明的进程。
通过研究教育史,我们可以看到教育思想的发展变化,了解教育制度和教育实践的演进过程,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教育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四)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活动中的心理过程及其规律的学科,重点研究教师和学生的心理特征及教育活动对其心理发展的影响。
教育心理学是教育学中最具科学性的学科之一,它有着广泛的研究领域,主要包括学习理论、发展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等。
教育心理学在实际教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能够帮助教育者更好地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心理状态,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和教学。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311》保分辅导课程介绍:一、适用人群:2015年报考华东师范以下专业的考研同学,需要学习此内部课程提升专业课竞争力,提升复试竞争力,超越本校本专业考生。
教育科学学院:教育学原理、课程与教学论、教育史、教育文化与社会、少年儿童组织与思想意识教育、教育政策学、比较教育学、高等教育学、成人教育学、职业教育学学前教育与特殊教育学院:学前教育学、特殊教育学、言语听觉康复科学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3日语③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二、课程主讲内容:1、院校专业考研介绍: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相关专业报录比专业报录比约为4.5:1,每个专业都有所不同,各科目初试实际要求的分数为国家线,不单独划线,但是会根据排名划定复试名单。
一般要进入复试,分数都会比国家线多10分左右。
进入复试的与录取人数比约为1:1.2—1:1.5,复试并不会歧视非211、985学校的学生,是非常公平的。
教育学专业就业一般都在高校或者中小学做教师,也有从事报社编辑、教研员等工作。
2、专业课资料及知识点串讲:专业课参考书有以下几本:①《教育学基础》教育科学出版社十二所重点师范合编②《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王道俊、郭文安③《中国教育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孙培青④《外国教育史教程》人民教育出版社吴式颖⑤《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刘儒德、陈琦⑥《教育研究方法导论》安徽教育出版社裴娣娜在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的试卷当中,各科所占分数分别是:教育学原理 100分,中外教育史 100分,教育心理学 40分或70分(最后一道论述题是选做题,可以选择教育心理学,也可以选择教育研究方法),教育研究方法 60分或30分。
因此教育学原理就最为重要,它也是统领其他四门学科的,是学习其他几门学科的基础。
复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一、教育学概述(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二)教育学的研究任务(三)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二、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一)教育的概念(二)教育的结构与功能(三)我国关于教育本质问题的主要观点(四)关于教育起源的主要观点(五)教育的发展三、教育与社会发展(一)关于教育与社会关系的主要理论(二)教育的社会制约性(三)教育的社会功能(四)当代社会发展对教育的需求与挑战四、教育与人的发展(—)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及其对教育的制约(三)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五、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一)教育目的(二)培养目标六、教育制度(—)教育制度的概念(二)学校教育制度(三)现代教育制度改革七、课程(一)课程与课程理论(二)课程类型(三)课程编制(四)课程改革八、教学(一)教学概述(二)教学理论及主要流派(三)教学过程(四)教学模式(五)教学原则(六)教学组织形式(七)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八)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九)教学评价及其改革九、德育(一)德育概述(二)我国学校德育的基本内容(三)德育过程(四)德育原则(五)德育方法(六)德育途径(七)德育模式十、教师与学生(一)教师(二)学生(三)师生关系在第一轮复习时主要以书本为主,注重理解,第二轮复习可以根据这些主要的部分适当的做一些笔记或者看大纲解析,并且适当做一些选择题。
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参考书目
1. 311教育学专业参考书:
(1)基础读本——近代史讲授大纲》编写组,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
(2)理论综合——教育心理学》杨新生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
(3)教育学的研究方法——教育社会学研究方法》郑丽英、何正铧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
(4)基础心理学——心理学概论》宋子文、熊林芳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5)历史学——教育史》文武远、刘可心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
(6)当代教育问题——中小学教育改革新思路》张松松、蒋季勤编,上
海教育出版社,2008年;
(7)儿童发展——儿童心理发展》张熙珍等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8)教师教育——教师教育》王朝阳、李更春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年;
(9)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马伯义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
(10)特殊教育——特殊教育学》隋岳芳等著,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
2024年311教育学专业基础考试大纲
2024年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大纲包括以下部分:
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二、教育学的研究任务
三、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1. 教育学的萌芽
2. 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3. 20世纪以来教育学的发展:教育学流派;教育学分支学科;元教育学
四、教育学的理论基础
1. 哲学基础
2. 心理学基础
3. 社会学基础
4. 生理学基础
五、教育学的价值
1. 教育学的理论价值
2. 教育学的实践价值
六、课程与教学论
1. 课程实施
- 课程实施的取向
- 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
-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 教师与课程
2. 课程评价
- 课程评价的含义
- 课程评价的模式与功能
- 课程评价的主要范围
3. 课程改革
- 影响课程改革的主要因素:政治因素;经济因素;文化因素;科技革新;学生发展。
七、德育论
八、教师与学生发展
九、教育管理
十、现代教育技术
十一、中国教育史
十二、外国教育史
十三、教育心理学
十四、教育研究方法
十五、综合考试
以上是2024年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大纲的参考内容,具体考试内容和要求可能会根据不同年份和专业有所调整,建议查阅相关官方网站或咨询相关机构获取最新信息。
快看教育学考研311各个院校的参考书单在这里再也不用东奔西走,这里各个院校教育学考研的参考书都有。
任何考试,从小学到大学,老师一再强调教材的重要性,考研也是一样。
根据多年来从事教育学考研的研究工作以及勤思教育各届高分学员的反馈,现为想要考备考教育学考研的考生整理各个院校的教育学考研参考书目,避免学生们东奔西跑去找。
请各位学员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一定要谨记:教育学是一门科学,无论是哪一种考试形式,想要顺利取得好成绩,必须提前夯实基础。
311参考书(统考):《教育学基础》教育科学出版社十二所重点师范合编《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王道俊、郭文安《当代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刘儒德、陈琦《中国教育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孙培青《外国教育史教程》人民教育出版社吴式颖《教育研究方法导论》安徽教育出版社裴娣娜北京师范大学(740)《教育研究方法导论初探》叶澜上海教育出版社《现代教育论》黄济王策三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教育学基础》教育科学出版社十二所重点师范合编《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王道俊、郭文安《当代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刘儒德、陈琦《中国教育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孙培青《外国教育史教程》人民教育出版社吴式颖《教育研究方法导论》安徽教育出版社裴娣娜首都师范大学(774)(勤思推荐用书)《教育学基础》(第2版)教育科学出版社十二所重点师范合编;《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王道俊、郭文安;《当代教育心理学》北师大出版社陈琦、刘儒德;《中国教育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孙培青;《外国教育史教程》人民教育出版社吴式颖;《教育研究方法导论》安徽教育出版社裴娣娜;《教育研究导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宁虹主编南京师范大学(629)《教育学基础》(第3版)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编写,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
《中国教育史》孙培青,华东师大出版社。
《外国教育史》周采,华东师大出版社。
《教育心理学新编》汪凤炎,暨南大学出版社。
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是教育学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中一项非常重要的科目,包括教育学原理、中外教育史、教育心理学和教育研究方法等内容。
考试时长一般为3个小时,总分300分,题型包括单选、辨析、简答、分析论述四种,单选和辨析每小题2分,简答和论述每小题30分。
考试内容和要求、题型及分值等信息,建议参考教育部发布的《202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大纲》。
此外,该考试大纲将包括教育学原理、中外教育史、教育心理学、教育研究方法等科目内容,具体内容及分值分布如下:1. 教育学原理:占100分,题型包括单项选择题、辨析题、简答题和分析论述题,重点考察考生对教育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教育实践的理解和掌握。
2. 中外教育史:占100分,考试内容主要包括中国古代教育、中国近代教育、外国古代教育、外国近代教育等内容。
3. 教育心理学:占70分,主要考察考生对教育心理学基本概念、理论、方法的理解和掌握。
4. 教育研究方法:占30分,考试内容主要包括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研究设计、数据分析等内容。
在复习备考过程中,考生应该按照大纲要求的知识点和分值比例,合理分配时间。
此外,考试大纲中提到的教育热点问题、最新教学模式问题、关心学生发展问题等,考生也需要在复习过程中引起重视。
首先,你需要对考试大纲有全面的了解,把握重点和难点。
为了提高复习的效率,你需要根据考试大纲制定详细的复习计划。
其次,将时间分成若干个复习周期,每个周期内重点掌握某些章节的内容。
同时,要配合教材和辅导材料进行深入的学习和理解。
建议选择权威的教育学教材作为参考,这些教材通常会对考试的重点和难点进行详尽的阐述。
此外,重视习题的练习也是十分重要的,可以通过做大量的习题,来检验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要了解历年真题的出题规律和题型,做真题是了解考试难度和考试模式的最佳途径。
最后,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的心态是成功的关键。
你可以寻找志同道合的同学,互相鼓励和支持,共同面对考试的压力。
河南师范大学教育学考研专业招生目录及参考书勤思整理河南师范大学是一所建校历史较长的省属重点大学。
学校北依巍巍太行,南滨滚滚黄河,位于京广、太荷铁路交汇处的豫北名城新乡市,坐落在广袤的牧野大地、美丽的卫水之滨。
河南师范大学的前身是创建于1923年的中州大学(原国立河南大学前身)理科,1953年与平原师范学院合并,改称河南师范学院,后更名为新乡师范学院。
1985年始称河南师范大学。
90余年来,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河南师范大学以振兴中国教育事业为已任,坚持以培养人才为中心,筚路蓝缕,艰苦创业,与时俱进,开拓创新,逐步发展成为一所涵盖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农学、历史学、管理学、艺术学等10大学科门类的综合性师范大学。
教育学专业招生目录学院、专业、研究方向代码及名称考试科目复试、同等学力加试科目及其它说明001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040102课程与教学论 01数学教学论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复试:507数学分析与高等代数加试:①505概率论②504常微分方程045104学科教学(数学)(专业学位) 00不区分研究方向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4英语二③333教育综合④803数学教育学复试:507数学分析与高等代数加试:①505概率论②504常微分方程002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040102课程与教学论01物理学习理论与教学设计 02物理实验设计与教学03物理教材和教学方法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复试:516力学与电磁学加试:①518原子物理学②519电动力学代码及名称及其它说明045105学科教学(物理)(专业学位) 01中学物理教学设计02中学物理实验教学03中学物理教材与教法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4英语二③333教育综合④810物理课程与教学论复试:516力学与电磁学加试:①518原子物理学②519电动力学003化学化工学院040102课程与教学论 01化学教学论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复试:816化学课程与教学论加试:①622分析化学②815无机化学B045106学科教学(化学)(专业学位) 00不区分研究方向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4英语二③333教育综合④816化学课程与教学论复试:534普通化学加试:①621无机化学A②811有机化学或812物理化学004生命科学学院040102课程与教学论 01生物教学论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复试:817生物学综合Ⅰ加试:①547细胞生物学②548生物化学045107学科教学(生物)(专业学位) 00不区分研究方向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4英语二③333教育综合④819生物教学论复试:817生物学综合Ⅰ加试:①547细胞生物学②548生物化学005外国语学院040102课程与教学论 01英语教学论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40日语或241俄语或242法语或243德语③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复试:555英语语言学加试:①561综合英语②563英汉翻译与写作045108学科教学(英语)(专业学位) 00不区分研究方向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4英语二③333教育综合④831英语写作与翻译复试:560英语口试加试:①561综合英语②563英汉翻译与写作006体育学院045112学科教学(体育)(专业学位) 00不区分研究方向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4英语二③333教育综合④836学校体育学复试:566体育概论加试:①571运动生理学②572运动训练学007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045102学科教学(思政)(专业学位) 01中学思想政治教学法研究02中学校园文化研究03青少年德育问题研究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4英语二③333教育综合④845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法复试:577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不招同等学力008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040102课程与教学论 01计算机教学论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复试:583C语言上机编程加试:①584数据库原理②585软件工程代码及名称及其它说明009文学院040102课程与教学论 01语文教学论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复试:854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加试:①594中国文学②598写作045103学科教学(语文)(专业学位) 00不区分研究方向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4英语二③333教育综合④854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试:591中国文学基础加试:①594中国文学②598写作010教育与教师发展学院040100教育学01基础教育理论与实践 02德育理论与实践03教育基本理论04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 05教育史06比较教育学07高等教育学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复试:711教育原理加试:①715教育哲学②716教育心理学040102课程与教学论 01课程论02教学论03教学心理学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复试:712课程与教学论加试:①715教育哲学②716教育心理学045101教育管理(专业学位) 00不区分研究方向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4英语二③333教育综合④857教育管理学复试:711教育原理加试:①715教育哲学②716教育心理学045114现代教育技术(专业学位) 01信息技术教育理论与方法02数字微资源开发与应用03新媒体教育应用04教育机器人理论与实践05教育信息化规划与管理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4英语二③333教育综合④856教育技术学复试:714教学系统设计加试:①717信息技术教育应用②718电视教材编导与制作045115小学教育(专业学位) 00不区分研究方向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4英语二③333教育综合④858小学教学论复试:711教育原理加试:①715教育哲学②716教育心理学045118学前教育(专业学位) 00不区分研究方向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4英语二③333教育综合④859学前教育原理复试:711教育原理加试:①715教育哲学②716教育心理学047101教育经济与管理 01教育经济学02教育管理学03教育法律与政策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复试:713教育经济学加试:①715教育哲学②716教育心理学代码及名称及其它说明011历史文化学院045109学科教学(历史)(专业学位) 00不区分研究方向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4英语二③333教育综合④861中国古代史复试:720中国近现代史加试:①719中国历史要籍介绍与选读②721世界近现代史012美术学院045113学科教学(美术)(专业学位) 00不区分研究方向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4英语二③333教育综合④869美术教育基础理论复试:728美术专业技能综合(含素描和色彩)加试:①735艺术概论②664中外美术史014音乐舞蹈学院复试科目746专业主科,具体要求见参考书之后的说明045111学科教学(音乐)(专业学位) 00不区分研究方向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4英语二③333教育综合④871西方音乐史和中国音乐史复试:746专业主科加试:①747视唱练耳②748复调018马克思主义学院040102课程与教学论 01思政教学论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复试:881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加试:①760伦理学②761中国现当代史045102学科教学(思政)(专业学位) 01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教育研究02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4英语二③333教育综合④881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复试:758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加试:①760伦理学②761中国现当代史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参考书:1、《教育学基础》教育科学出版社十二所重点师范合编2、《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王道俊、郭文安3、《当代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刘儒德、陈琦4、《中国教育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孙培青5、《外国教育史教程》人民教育出版社吴式颖6、《教育研究方法导论》安徽教育出版社裴娣娜333教育综合参考书目:1、《教育学》,王道俊、郭文安,人民教育出版社2、《中国教育史》,孙培青,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3、《外国教育史》,张斌贤主编,王晨副主编,教育科学出版社4、《当代教育心理学》,陈琦、刘儒德,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5、《教育心理学》,张大均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如果还有不清楚的详细咨询勤思教育学专业老师。
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的学习建议。
一、 311教育学基础综合参考书目(星号为特别推荐)(一)教育学原理:1、全国12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学基础》(透明推荐)★2袁振国主编的《当代教育学》(透明推荐)★3王道俊王汉澜《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4.叶澜:《教育概论》,人民教育出版社;说明:以上三本综合起来基本包括了全部大纲上的点,而且是公认的最权威的书目之一。
尤其是《当代教育学》,今年大纲新增的地方很多是取自这本书。
但是每本书都不全,而且每本书上都要很多根本用不着看的东西,所以大家要对照大纲,取其精华。
(二)中外教育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的孙培青编著的《中国教育史》(透明推荐)★北京师范大学吴式颖编蓍的《外国教育史教程》程》(透明推荐)★孙吴的这两本书基本上包括了全部知识点,而且标准答案明显是参考的这两本书,所以有这两本书应该是足够了。
如果有时间,以下两本书也可以看看:王炳照等编写的《简明中国教育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王天一等编著的《外国教育史》上下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三)教育心理学:1.北师大出版社出版的陈奇、刘汝德主编的《当代教育心理学》2.吴庆麟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教育心理学》3.冯中良、武新春等编著的《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4.华东师大出版社《教育心理学》5..《认知教学心理学》吴庆麟,上海科技出版社;说明:以上几本内容都不能全部包括大纲,但各和所长,如果全买的话根本不现实,建议选一两本买来看。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有两个版本,都不错。
(四)教育科学研究方法:1.裴娣娜编的《教育研究方法导论》(白皮的,安徽教育出版社)★2.叶澜《教育研究方法论初探》上海教育出版社3.袁振国《教育研究方法》高等教育出版社4.郑金洲,陶保平,孔企平:《学校教育研究方法》,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5.杨小微主编:《教育研究的原理与方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说明:第一本裴娣娜的很详细,和大纲符合的很好,如果有这本的话以这本为主。
311教育综合考试大纲教育综合考试是针对教育学、心理学、教育管理学等多学科知识的综合性评估,旨在测试考生对教育领域内基本理论、实践技能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掌握程度。
以下是一份311教育综合考试大纲的概要内容:一、教育学基础1. 教育的本质和功能- 教育的定义、目的和价值- 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2. 教育的历史与现状- 教育的起源和发展- 当代教育的挑战与趋势3. 教育理论- 古典教育理论- 现代教育理论- 教育改革理论4. 教育制度- 教育制度的类型和特点- 不同国家教育制度的比较5. 教育政策与法规- 教育政策的制定与实施- 教育法规的基本原则二、心理学基础1. 发展心理学- 儿童发展阶段理论- 青少年心理发展特点2. 学习心理学- 学习动机理论- 学习风格与策略3. 教育心理学- 教师角色与学生心理 - 学习环境与学习效果4. 社会心理学- 群体心理与教育- 社会文化对教育的影响三、教育管理学1. 教育管理理论- 教育管理的基本原则 - 教育管理的模式与方法2. 学校管理- 学校组织结构- 学校管理的策略与技巧3. 教育评价- 教育评价的类型与方法 - 教育评价的实施与改进4. 教育领导- 教育领导的理论与实践 - 教育领导的挑战与应对四、教育技术1. 教育技术的概念与应用- 教育技术的定义- 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2. 教育信息化- 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历程 - 教育信息化对教育的影响3. 远程教育- 远程教育的模式与特点 - 远程教育的实施与管理五、教育伦理1. 教育伦理的基本原则- 尊重、公正、责任- 教育伦理的实践问题2. 教师职业道德- 教师职业道德的内涵- 教师职业道德的培养3. 学生权益保护- 学生权益的法律保护- 学校对学生权益的保护措施六、教育研究方法1. 教育研究的类型- 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 教育行动研究2. 教育研究的设计- 研究问题的提出- 研究设计的步骤与方法3. 数据分析与解释- 数据收集与处理- 数据分析的方法与技巧4. 教育研究成果的传播- 教育研究成果的撰写- 教育研究成果的发表与交流通过以上内容的学习和掌握,考生应能够全面理解教育领域的基本理论,掌握教育实践的基本技能,并能够运用相关法律法规指导教育实践。
五、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一)教育目的1.教育目的的概念(1)教育目的的定义①教育目的是指教育要达到的预期结果,反映了教育在人的培养规格、努力方向和社会倾向性等方面的要求。
它主要回答两个问题:①“为谁培养人”;这是关于教育活动的质的规定性;②“培养什么样的人”。
这是关于教育对象的质的规定性。
②教育目的作为教育功能的确定性指向,含有不同层次的目标系列,其结构层次有上下位次之分,依次为:教育功能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等。
教育目的不仅规定着一定社会(国家或地区)对教育培养人的要求,也标示着教育活动的方向和目标,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2)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的关系①联系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在对教育社会性质的规定上具有内在的一致性,都含有“为谁培养人”的规定性,都是一定社会(国家或地区)各级各类教育在其性质和方向上不得违背的根本指导原则。
②区别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两者之间也是有区别的。
表现在:a.教育方针所含的内容比教育目的更多些。
教育目的一般只包含“为谁培养人”和“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
而教育方针除此之外,还含有“怎样培养人”的问题和教育事业发展的基本原则。
b.教育目的在对人培养的质量规格方面要求较为明确,而教育方针则在“办什么样的教育”、“怎样办教育”方面显得更为突出。
2.关于教育目的的主要理论(1)社会本位论与个人本位论①社会本位论a.概述社会本位论是把满足社会需要视为教育的根本价值的教育目的论,其代表人物有德国的纳托普、凯兴斯泰纳,法国的涂尔干等。
b.基本观点第一,教育目的不应从人的本位出发,而应从社会需要出发,根据社会需要来确定。
第二,个人只是教育加工的原料,它的发展必须服从社会需要。
第三,教育的目的在于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符合社会准则的公民,使受教育者社会化,保证社会生活的稳定与延续。
第四,社会价值高于个人价值,个人的存在与发展依赖并从属于社会,评价教育的价值只能以其对社会的效益来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