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劝学》《岳飞传》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12.50 KB
- 文档页数:1
《孙权劝学》阅读题答案(优秀)在学习、工作中,我们或多或少都会接触到阅读答案,通过对照阅读答案可以有效检验我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一份好的阅读答案都具备什么特点呢?记得网的精心为您带来了4篇《《孙权劝学》阅读题答案》,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朋友、小朋友们。
课内语段阅读题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乃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解释加点字。
(1)卿今当涂掌事当涂: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但当涉猎涉猎: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见往事耳往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卿今者才略才略: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博士”在文中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翻译文言句子。
(1)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文中流传至今的两个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吕蒙的变化给你什么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1)当道,当权。
《孙权劝学》中考题一、阅读下列两则文言文,完成1—5题。
炳烛①夜读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②安敢戏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炳烛之明,孰与昧行③乎?”平公曰:“善哉!”【注释】①炳烛:点烛。
②盲臣:师旷为盲人,故自称为盲臣。
③昧行:在黑暗中行走。
孙权劝学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议论,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下面句子中的“于”和“晋平公问于师旷”的“于”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指通豫南,达于汉阴B.于厅事之东北角C.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D.游于是乎始2、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
⑴恐已暮.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盲臣安.敢戏君乎______________⑶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________⑷及鲁肃过.寻阳________________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⑴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晋平公担心学不好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吕蒙不愿学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每处所填不超过5字)5、两文都是谈学习的,共涉及四个人,读完后你得到什么启发?二.阅读下面两篇短文,完成1——5 题。
【古诗文阅读】《孙权劝学》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孙权劝学一开始,全说吕蒙说:你今天应该向屠师傅学习!蒙古从军队辞职。
你想治愈邪恶吗!但当你涉猎时,你看到了过去。
国务卿有很多话要说。
谁孤独?我经常读书,认为我能收获很多。
莫奈开始上学。
鲁肃去找杨,和蒙古商量。
他很惊讶地说:你们的天赋和策略不是要恢复下吴阿蒙!孟说:在三天的告别之后,你会更加印象深刻。
为什么这么晚了,大哥!然后,苏敬拜了母亲,交了朋友,然后离开了。
《资治通鉴》9.以下句子中添加一些单词的解释不正确a.但当b.见往事耳(了解)涉猎(应当)c、我认为这是非常有益的。
D.吴霞·阿蒙(恢复)未恢复(福利)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她不是一个寡妇,一个软弱的妻子和一个孤独的儿子b.蒙乃久而乃和始就学c、你不能既有天赋又有策略d.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在乎山水之间也11.以下对本文内容的分析是不正确的a.刮目相看指用新的眼光来看待,吴下阿蒙比喻人学识尚浅。
这两个成语均出自本文。
b、在文章中,孙权的话很严肃,很有说服力,而鲁肃和吕蒙的话有嘲笑的味道,他们的语气也不同。
c.本文通过写鲁肃、吕蒙的对话,表明在孙权劝说下,吕蒙就学的结果,从正面表现了吕蒙的学有所成。
d、鲁肃之所以主动与吕蒙交朋友,是因为鲁肃对吕蒙的才能和策略深信不疑,愿意与他交朋友,表明鲁肃尊重和热爱人才。
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1)蒙古从军队辞职。
(3分)译文:(2)我不想让你把经典当成医生!(3分)译文:广西百色市初中毕业考试2022题试题[参考答案]9.D(应重新进行)10.a(a项两个若均译为如或比得上;b项第一个乃译为于是,第二个乃译为才;c 项第一个者附在时间词后,译为的时候,第二个者附在数词后,译为个、样、种;d项第一个乎是感叹语气,译为啊,第二个乎是介词,相当于于)11.C(正面不正确,应为侧面)12.(6分)(1)(3分)吕蒙以军队事务为由拒绝(委托)。
《孙权劝学》2004-2011年中考真题阅读试题1(永州市·201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3题。
(13分)《论语》十则(节选)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孙权劝学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温故而知新新:新的理解和体会B.学而不思则罔罔:迷惑C.及鲁肃过寻阳过:到D.但当涉猎涉猎:全面广泛地阅读10.对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用法和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2分)①择其善者而从之③结友而别②安陵君其许寡人④攻大泽乡,收而攻蕲A. ①②不同,③④也不同B.①②相同,③④也相同C. ①②不同,③④相同D.①②相同,③④不同11.请你至少写出出自以上选文的三个成语。
(2分)12.用现代汉语说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4分)(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蒙辞以军中多务。
13.孔子提倡学习要与思考相结合,孙权认为,学习“但当涉猎”。
关于学习,你又有怎样的体验?请简要述说你的观点及理由。
(3分)答案:9.D(粗略地阅读) 10.C 11.不亦乐乎温故知新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善而从吴下阿蒙士别三日,刮目相看(待)(写出“刮目相看”也可)12.( “愠”1分,省略成分补出1分) 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恨,不也是君子吗?(“辞”1分,句式1分)吕蒙拿军中事务繁多为理由加以推辞。
文言文《孙权劝学》练习题含答案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卿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浔阳,与蒙议论,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傅永,字脩期,清河人也。
幼随叔父洪仲与张幸自青州入魏,寻复南奔。
有气干,拳勇过人,能手执鞍桥,倒立驰骋。
年二十余,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请洪仲,洪仲深让①之而不为报。
永乃发愤读书,涉猎经史,兼有才干。
《北史.傅永列传》注:①[让]责备。
1.下列加粗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A.蒙辞以军中多务不辞而别B.及鲁肃过浔阳拳勇过人C.自以为大有所益精益求精D.涉猎经史,兼有才干品学兼优2.下列“之”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大兄何见事之晚乎B.洪仲深让之而不为报C.或以钱币乞之D.借旁近与之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根据文章的意思,任选一题,用自己的话回答下列问题。
(1)吕蒙在短时间内才略惊人长进的原因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傅永为什么能够“发愤读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找一找吕蒙、傅永这两个人物身上有哪些共同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请结合自己的体会,说说吕蒙、傅永的`故事给你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D2.A3.(1)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上海中考或上海一模、二模原题《孙权劝学》一、文学常识类题目。
答案:司马光;资治通鉴。
二、字词理解类题目。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当涂:当道,当权。
B. 辞:推托。
C. 治经:研究儒家经典。
D. 见往事:了解历史。
答案:D。
解析:“见往事”应解释为“了解历史,知道过去的事情”,重点在于“见”在这里是“了解”的意思。
A选项“当涂”解释为“当道,当权”是正确的;B选项“辞”解释为“推托”,符合语境;C选项“治经”解释为“研究儒家经典”也是准确的。
所以答案选D。
3.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蒙辞以军中多务以:______(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邪:______答案:(1)用(2)语气词,同“耶”,表示反问语气。
解析:(1)“蒙辞以军中多务”中“以”是介词,解释为“用”,表示吕蒙用军中事务多来推辞。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中“邪”是语气词,同“耶”,用于句末表示反问语气。
三、句子翻译类题目。
4. 翻译下列句子。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译文:______(2)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译文:______答案:(1)你现在当权管事了,不可不学习!(2)读书人分别多日,就要重新用新的眼光看待,长兄你认清事物怎么这么晚呢!解析:(1)“卿”是古代君对臣或朋友之间的爱称,这里可译为“你”;“当涂”是“当权”的意思;“掌事”即“管事”。
(2)“士”指读书人;“更”是“重新”的意思;“刮目相待”就是用新的眼光看待;“见事”指认清事物。
四、内容理解类题目。
5. 孙权劝吕蒙学习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语句回答)。
答:______答案: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解析:孙权认为吕蒙现在当权管事,所以需要通过学习来提升自己,因此以“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来劝说吕蒙学习。
6. 吕蒙在孙权的劝说下有了怎样的变化?这给我们什么启示?答:变化:______启示:______答案:变化:吕蒙由原来的“辞以军中多务”,即不重视学习,到后来“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才略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人。
世力农。
父和,能节食以济饥者。
有耕侵其地,割而与之;贳其财者不责偿。
飞生时,有大禽若鹄,飞鸣室上,因以为名。
家贫力学。
尤好《左氏春秋》、孙吴《兵法》。
拾薪为烛,调习达旦,不寐。
未冠,挽弓三百斤,弩八石。
飞学射于周同,尽其术,能左右射。
同死,朔望设祭于其家。
父义之,曰:“汝为时用,其徇国死义乎。
”四年,兀术攻常州,宜兴令迎飞移屯焉。
盗郭吉闻飞来,遁入湖,飞遣王贵、傅庆追破之,又遣辩士马皋、林聚尽降其众。
有张威武者不从,飞单骑入其营,斩之。
避地者赖以免,图飞像祠之。
金人再攻常州,飞四战皆捷;尾袭于镇江东,又捷;战于清水亭,又大捷。
兀术趋建康,飞设伏牛头山待之。
夜,令百人黑衣混全营中扰之,金兵惊,自相攻击。
兀术次龙湾,飞以骑三百、步兵二千驰至新城,大破之。
兀术奔淮西、遂复建康。
飞奏:“建康为要害之地,宜选兵静守,仍益兵守淮,拱护腹心。
”帝嘉纳。
兀术归,飞邀击于静安,败之。
(选自《宋史·岳飞传》,有删改)7、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尤好.《左氏春秋》(喜爱)B.父义.之(认为……合乎正义)C.宜兴令迎飞移屯.焉(驻扎)D.仍益.兵守淮(更加)8、下列句中加点的“以”与“能节食以济饥者”中的“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 分)A.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B.不以物喜C.策之不以其道D.徐以杓酌油沥之9、翻译下列句子。
(6 分)(1)飞学射于周同,尽其术。
(3 分)(2)元术奔淮西,遂复建康。
(3 分)10、有学者称,无锡宜兴是岳飞的“第二故乡”,是“岳家军”的发祥地。
宜兴还有岳飞的衣冠冢,有关部门拟在衣冠冢旁设立四个彰显岳飞形象的宣传栏,第一栏取名为“出生神奇”。
请依据选段,拟写另外三个栏目的名称。
(3 分)参考答案:7、D8、A9、(1)岳飞向周同学习射箭,完全学会了他的射箭技艺。
(2)兀术逃跑到淮西,(岳飞或宋军、我军)于是收复(或恢复)建康。
岳飞传阅读及答案岳飞传阅读及答案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人。
少负①气节,沉厚寡言。
天资敏悟,强②记书传,尤好《左氏春秋》及孙吴兵法。
家贫,拾薪为烛,诵习达旦,不寐。
生有神力,未冠,能挽弓三百斤。
学射于周同。
同射三失,皆同中,以示飞。
飞引弓一发,破其筈③;再发,又中。
同大惊,以所爱良弓赠之。
飞由是益自练习,尽得同术。
【注释】①负,具有。
②强:擅长于。
③筈(ku):箭的尾部。
7.选文的观点对你的成长有何启示?(2分)8.以下加点词意义不同的一项为哪一项(2分)A.尤好《左氏春秋》及孙孙昊兵法好读书,不求甚解B.再发,又中一鼓作气,再而衰C.以所爱良弓赠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D.飞由是益自练习益慕圣贤之道9.翻译下面的。
(2分)家贫,拾薪为烛,诵习达旦,不寐。
10.结合选文岳飞为什么能成为一代名将。
(2分)答案7.只有经受住艰辛磨炼,才能有所作为,否那么将一事无成(说明:此题2分。
)8.C(说明:此题2分。
)9.家里,捡拾柴禾当作灯烛来照明,背诵学习到天亮,不睡觉。
(说明:此题2分。
)10.少有大志,而勤学苦练不止。
(说明:此题2分。
)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人。
世为农。
父和,能节食以济饥者。
飞生时,有大禽假设鹄,飞鸣室上,因以为名。
未弥月,河决内黄,水暴至,母姚抱飞坐瓮中,冲涛及岸得免,人异之。
少负气节,沈厚寡言,家贫力学,尤好《左氏春秋》、孙吴兵法。
生有神力,未冠,挽弓三百斤,弩八石。
学射于周同,尽其术,能左右射。
同死,朔望设祭于其冢。
父义之,曰:汝为时用,其徇国死义乎!康王(赵构)至相,飞因刘浩见,补承信郎。
以铁骑三百往李固渡尝敌,败之。
从浩解东京围,与敌相持于滑南,领百骑习兵河上。
敌猝至,飞麾其徒曰:敌虽众,吾虚实,当及其未定击之。
乃独驰迎敌。
有枭将舞刀而前,飞斩之,敌大败。
迁秉义郎,隶留守宗泽。
战开德、曹州皆有功,泽大奇之,曰:尔勇智才艺,古良将不能过,然好野战,非万全计。
因授以阵图。
康王即位,飞上书数千言,欲复中原。
篇一:岳飞传阅读答案读《宋史·岳飞传》(有节选),完成8-11题.(14分)或问:“天下何时太平?”飞曰:“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师每休舍①,俄而课②将士注坡跳壕③,皆重铠以习之.卒有取民麻一缕以束刍④者,立斩以徇⑤.卒夜宿,民开门愿纳,无敢入者.军号“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卒有疾,躬为调药.诸将远戍,飞遣妻问劳⑥其家;死国者,则育其孤.凡有颁犒,均给军吏,秋毫不私.善以少击众.凡有所举,尽召诸统制⑦与谋,谋定而后战,故有胜无败.敌为之语曰:“撼山易,撼岳家军难.”每调军食,必蹙额⑧曰:“东南民力竭矣!”好贤礼士,恂恂如儒生,每辞官,必曰:“将士效力,飞何功之有?”【注释】①舍:驻扎休息.②课:督促.③注坡跳壕:从山坡上急驰而下,从壕沟低处向上跳.此处指练兵.④束刍:捆扎喂牲口的草料.⑤徇:示众.⑥劳:慰劳. ⑦统制:武官名.⑧蹙额:皱眉,表示忧虑.8.⑴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4分)①皆重铠以习之()②死国者,则育其孤()③尽召诸统制与谋()④恂恂如儒生()⑵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a.或王命急宣 / 或问:“天下何时太平?” b.为天下唱 / 躬为调药 c.以咨诹善道 / 善以少击众d.弗之怠 / 何功之有 9.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一处朗读停顿.(2分)俄而课将士注坡跳壕10.翻译下列句子.(4分)⑴凡有颁犒,均给军吏,秋毫不私.译:⑵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出师表》)译: 11.结合语段相关内容,谈谈你对岳飞其人的认识.(4分)参考答案:8.⑴①穿上重重的铠甲②为……而死③全,都④小心谨慎的样子⑵b9.俄而 / 课 / 将士注坡跳壕10.⑴凡是有犒赏,都分给下属官吏,一点不占为己有.⑵升降官吏,评论人物,不应因在宫中或府中而异.11.(1)治军有方:严明军纪(卒有取民麻一缕以束刍者,立斩以徇;卒夜宿,民开门愿纳,无敢入者).爱护士卒:(遣妻问劳其家,凡有颁犒,均给军吏.卒有疾,躬为调药.).军事谋略:善以少击众. 谋而后战.礼贤下士,谦虚,不居功自傲:每辞官,必曰:“将士效力,飞何功之有?”(答到 2点即可,评价2分,依据2分)【参考译文】有人问:“天下什么时候太平?”岳飞说:“文臣不喜欢钱财,武将不怕死,天下就太平了!”每当军队驻扎休整,不久他就督促将士练兵,都穿上重重的铠甲来训练他们.士兵中有私拿老百姓一根绳子捆扎草料的,就立即斩首来示众.士兵晚上住宿,百姓开门希望他们进屋,没有人敢进去.军队号令“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士兵有人生病,岳飞亲自为他配药.(对)远离家乡卫戍边疆的各位将领,派他(指岳飞)妻子慰问他(指戍将)的家人;(对)为国而死的将领,就养育他们的遗孤.凡是有犒赏,都分给下属官吏,一点不占为己有.(岳飞)擅长以少击多.凡是有进攻(之事),就召集所有的官员一起谋划,制定策略后再进攻,因此从未有过失败.敌人因此议论说:“摇动山容易,摇动岳家军难.”每次筹集军粮,(他)一定皱着眉说:“东南百姓民力枯竭了!”(岳飞)爱惜贤能,礼遇士人,谨慎谦和,极具儒将风度,每次辞谢升官,必定说:“将士效力,我有什么功劳呢?”篇二:岳飞传阅读答案篇三:岳飞传阅读答案篇四:岳飞传阅读答案内容简介:岳飞(1103-1142)字鹏举,汉族。
一、孙权劝学(12分)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2分)①蒙辞以军中多务()②见往事耳()③蒙乃始就学()④卿今者才略()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①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译:②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译:③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译:④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译:16、文章中隐含的两个成语是(2分)17、孙权是用什么方法劝吕蒙学习的?(2分)18、谈谈你对“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这句话的理解。
(2分)答案:14.①借口②了解,知道③从师学习④才干和谋略15、①你如今执掌大权,管理政事,不可以不学习!②我经常读书,自认为(读书对我)大有教益。
③你如今的才干与谋略,已不再是当初那个吴县人吕蒙了!④人分别了一些时日,就应该重新刮目相待,兄长怎么认识事物这么晚呢?16、刮目相待,吴下阿蒙。
17、答:用自己读书的切身体会来劝吕蒙学习的。
18、这句话的意思是:我难道是要你去研究儒家经典当博士吗?我只不过是叫你应当多读点书,了一些历史罢了。
这句话写出了孙权对读书目的的看法,揭示了读书并不仅仅是为了求取功名,更重要的是为增长见识阅历。
二、2017年湖北省襄阳市中考题【甲】孙权劝学司马光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孙权劝学》试题汇编炳烛①夜读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②安敢戏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炳烛之明,孰与昧行③乎?”平公曰:“善哉!”【注释】①炳烛:点烛。
②盲臣:师旷为盲人,故自称为盲臣。
③昧行:在黑暗中行走。
孙权劝学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议论,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9、下面句子中的“于”和“晋平公问于师旷”的“于”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A.指通豫南,达于汉阴B.于厅事之东北角C.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D.游于是乎始20、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
(4分)⑴恐已暮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盲臣安敢戏君乎______________⑶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________ ⑷及鲁肃过寻阳________________2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6分)⑴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经:指儒家经典。
博士:指当时专掌经学传授学官,可不译。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晋平公担心学不好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吕蒙不愿学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孙权劝学》试题及解题指导(附答案)学生:戴长安课文快览: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弧?孤常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于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凡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1,选择题:(15分)a、请选出注音正确的一项()(3分)A、卿.(jǐ)今当图掌事B、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yá)C、即更.(gèng)刮目相待D、肃遂.(suì ) 拜蒙母b、下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邪:表示反问语气,可译为“吗”。
B、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耳:表示陈术的语气,可译为“罢了”。
C、卿言多务,孰若孤...?孰若孤:谁像我(事务多)?反问语气。
D、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乎:表示感叹语气,可译为“啊”c、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3分)A、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B、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C、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D、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d、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蒙辞/以军中多务B、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C、自以为/大有所益D、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议论e、对“蒙辞以军中多务”一句的译写,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吕蒙推托,因为军中事务繁多B、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为借口来推托C、吕蒙推托军中事务繁多D、吕蒙推托,因为军中事务繁多2,文学常识填空。
(9分)(1)《孙权劝学》选自《》,该书是(朝代)政治家、家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一句的“经”指《易》《》《》《礼》《》等书。
(3)出自本文的两个成语是什么?3、解释画线的字:(12分)a.卿今当涂掌事()b.蒙辞以军中多务()c.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d.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e.但当涉猎()f.见往事耳()g.孰若孤()h.蒙乃始就学()i.及鲁肃过寻阳()()j.卿今者才略()l.肃遂拜蒙母()4,解释人称的用法。
1. 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A. 涉猎B. 治经C. 博士D. 才略2. 下列对《孙权劝学》这篇文章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 文章通过孙权劝吕蒙学习的故事,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
B. 文章中孙权劝说吕蒙学习的理由是吕蒙不学无术。
C. 文章通过鲁肃对吕蒙的惊叹,突出了吕蒙学习后的变化。
D. 文章最后以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好友,展现了他们深厚的友谊。
3. 下列对《孙权劝学》中人物形象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 孙权:善于劝导,关心部下,重视学习。
B. 吕蒙:虚心接受劝告,勤奋好学,勇于改过。
C. 鲁肃:忠诚正直,重视友情,善于发现人才。
D. 诸葛亮:足智多谋,忠心耿耿,鞠躬尽瘁。
二、填空题1. 《孙权劝学》这篇文章选自《 __________ 》。
2. 文章中,孙权劝吕蒙学习时说:“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 __________ ,见往事耳。
”3. 文章中,鲁肃对吕蒙说:“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 __________ 。
”三、简答题1. 简述《孙权劝学》这篇文章的主题。
2. 简析孙权劝吕蒙学习的原因。
3. 简述鲁肃对吕蒙变化的评价。
四、论述题1. 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学习重要性的认识。
2. 请结合实际,谈谈你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时,如何克服困难,努力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
要求:不少于500字。
答案:一、选择题1. B2. B3. D二、填空题1. 资治通鉴2. 涉猎3. 阿蒙三、简答题1. 《孙权劝学》这篇文章的主题是强调学习的重要性,通过孙权劝吕蒙学习的故事,告诫人们要勤奋好学,不断充实自己。
2. 孙权劝吕蒙学习的原因是吕蒙不学无术,导致众臣不服。
孙权认为吕蒙作为大将,应该具备丰富的知识,以便更好地为国家效力。
3. 鲁肃对吕蒙变化的评价是:“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鲁肃惊叹吕蒙学习后的才干和谋略,已经不再是过去的那个吕蒙了。
四、论述题1. 学习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学习可以增长知识,提高个人素质;其次,学习可以增强自己的竞争力,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最后,学习可以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丰富人生。
湖南衡阳历年中考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截至2020年)【甲】孙权劝学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別。
【乙】王冕僧寺夜读(节选)王冕者,诸暨人。
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
暮归,忘其牛。
或牵牛来责蹊①田者。
父怒,挞②之,已而复如初。
母曰:“儿痴如此,曷③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
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
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④若不见。
安阳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
【注】①蹊xī:踩踏,践踏。
②挞tà:用鞭子或棍子打。
③曷hé:为什么。
④恬:安静、平静。
12.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A.但当涉猎,见往事耳(耳:而已,罢了)B.安阳韩性闻而异之(异:不同)C.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复:又)D.冕小儿,恬若不见(若:好像)1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即更刮目相待是日更定矣B.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每至晴初霜旦C.冕因去,依僧寺以居策之不以其道D.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予尝求古仁人之心14.请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2分)(2)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2分)15.下列对选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 分)A.【甲】文中孙权善劝,向吕蒙指出学习的必要性,并且现身说法,使吕蒙无可推辞。
B.【甲】文中鲁肃与吕蒙的对话,既从侧面表现出孙权劝学的显著效果,又进一步告诉人们读书、学习的重要性。
C.【乙】文中王冕幼时读书专心致志,好学不倦,并且达到痴迷的程度。
岳飞传古文阅读附答案岳飞传古文阅读附答案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人。
世为农。
父和,能节食以济饥者。
飞生时,有大禽假设鹄,飞鸣室上,因以为名。
未弥月,河决内黄,水暴至,母姚抱飞坐瓮中,冲涛及岸得免,人异之。
少负气节,沈厚寡言,家贫力学,尤好《左氏春秋》、孙吴兵法。
生有神力,未冠,挽弓三百斤,弩八石。
学射于周同,尽其术,能左右射。
同死,朔望设祭于其冢。
父义之,曰:汝为时用,其徇国死义乎!康王(赵构)至相,飞因刘浩见,补承信郎。
以铁骑三百往李固渡尝敌,败之。
从浩解东京围,与敌相持于滑南,领百骑习兵河上。
敌猝至,飞麾其徒曰:敌虽众,吾虚实,当及其未定击之。
乃独驰迎敌。
有枭将舞刀而前,飞斩之,敌大败。
迁秉义郎,隶留守宗泽。
战开德、曹州皆有功,泽大奇之,曰:尔勇智才艺,古良将不能过,然好野战,非万全计。
因授以阵图。
康王即位,飞上书数千言,欲复中原。
书闻,以越职夺官归。
诣河北招讨使张所,所待以国士,借补修武郎,充中军统领。
命从王彦渡河,至新乡,金兵盛,彦不敢进。
飞独引所部鏖战,夺其纛而舞,诸军争奋,遂拔新乡。
翌日,战侯兆川,身被十余创,士皆死战,又败之。
夜屯石门山下,或传金兵复至,一军皆惊,飞坚卧不动,金兵卒不来。
食尽,走彦壁乞粮,彦不许。
飞自知与彦有隙,复归宗泽,为留守司统制。
泽卒,杜充代之,飞居故职。
杜充将还建康,飞曰:中原地尺寸不可弃,今一举足,此地非我有,他日欲复取之,非数十万众不可。
充不听,遂与俱归。
时命充守建康,金人与成合寇乌江,充闭门不出。
飞泣谏请视师,充竟不出。
金人遂由马家渡渡江,充遣飞等迎战,王燮先遁,诸将皆溃,独飞力战。
会充已降金,诸将多行剽掠,惟飞军秋毫无所犯。
兀术趋杭州,飞要击至广德境中,六战皆捷,擒其将王权,俘叛军首领四十余。
察其可用者,结以恩遣还,令夜斫营纵火,飞乘乱纵击,大败之。
驻军钟村,军无见粮,将士忍饥,不敢扰民。
金所籍兵相谓曰:此岳爷爷军。
争来降附。
飞数见帝,论恢复之略。
飞方图大举,会秦桧主和。
《孙权劝学》2004-2011年中考真题阅读试题1(永州市·201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3题。
(13分)《论语》十则(节选)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孙权劝学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温故而知新新:新的理解和体会B.学而不思则罔罔:迷惑C.及鲁肃过寻阳过:到D.但当涉猎涉猎:全面广泛地阅读10.对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用法和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2分)①择其善者而从之③结友而别②安陵君其许寡人④攻大泽乡,收而攻蕲A. ①②不同,③④也不同B.①②相同,③④也相同C. ①②不同,③④相同D.①②相同,③④不同11.请你至少写出出自以上选文的三个成语。
(2分)12.用现代汉语说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4分)(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蒙辞以军中多务。
13.孔子提倡学习要与思考相结合,孙权认为,学习“但当涉猎”。
关于学习,你又有怎样的体验请简要述说你的观点及理由。
(3分)答案:(粗略地阅读)11.不亦乐乎温故知新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善而从吴下阿蒙士别三日,刮目相看(待)(写出“刮目相看”也可)12.( “愠”1分,省略成分补出1分) 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恨,不也是君子吗(“辞”1分,句式1分)吕蒙拿军中事务繁多为理由加以推辞。
宋史·岳飞传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人。
世力农。
飞生时,有大禽若鹄,飞鸣室上,因以为名。
未弥月,河决内黄,水暴至,母姚抱飞坐瓮中,冲涛及岸得免,人异之。
少负气节,沈厚寡言,家贫力学,尤好《左氏春秋》、孙武《兵法》。
生有神力,未冠,挽弓三百斤,弩八石,学射于周同,尽其术,能左右射。
同死,朔望设祭于其冢。
父义之,曰:“汝为时用,其徇国死义乎!”宣和四年,真定宣抚刘韐募敢战士,飞应募。
遣百人伏山下,自领数十骑逼贼垒。
贼出战,飞阳北,贼来追之,伏兵起,先所遣卒擒俊及进和以归。
从浩解东京围,与敌相持于滑南,领百骑习兵河上。
敌猝至,飞麾其徒曰:“敌虽众,未知吾虚实,当及其未定击之。
”乃独驰迎敌。
有枭将舞刀而前,飞斩之,敌大败。
迁秉义郎,隶留守宗泽。
战开德、曹州皆有功,泽大奇之,曰:“尔勇智才艺,古良将不能过,然好野战,非万全计。
”因授以阵图。
飞曰:“阵而后战,兵法之常。
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泽是其言。
七年,入见,帝从容问曰:“卿得良马否?”飞曰:“臣有二马,日啖刍豆数斗,饮泉一斛然非精洁则不受介而驰初不甚疾比行百里始奋迅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褫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
此其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
不幸相继以死。
今所乘者,日不过数升,而秣不择粟,饮不择泉,揽辔未安,踊踊疾驱,甫百里,力竭汗喘,殆欲毙然。
此其寡取易盈,好逞易穷,驽钝之材也。
”帝称善,曰:“卿今议论极进。
”拜太尉,继除宣抚使兼营田大使。
(节选自《宋史·岳飞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饮泉一斛/然非精洁则不受介/而驰初不甚疾/比行百里/始奋迅/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褫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
B.饮泉一斛/然非精洁则不受/介而驰/初不甚疾/比行百里始奋迅/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褫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
C.饮泉一斛/然非精洁/则不受介/而驰初/不甚疾比/行百里始/奋迅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褫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
(二)文言文阅读(10分)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
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孙权劝学》
【乙】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人。少负①气节,沉厚寡言。天资敏悟,强②记书传,尤好《左
氏春秋》及孙吴兵法。家贫,拾薪为烛,诵习达旦,不寐。生有神力,未冠,能挽弓三百斤。
学射于周同。同射三矢,皆同中,以示飞。飞引弓一发,破其筈③,再发又中。同大惊,以所
爱良弓赠之。飞由是益自练习,尽得同术。
——《宋史 岳飞传》
【注释】:①负:具有。②强:擅长于。③筈(kuò):箭的尾部。
1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2分)
①与蒙论议 论议②以所爱良弓赠之 之
12.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蒙/辞以/军中多务 B.肃/遂拜/蒙母
C.尤好/《左氏春秋》及孙吴/兵法 D.飞/由是/益自练习
1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家贫,拾薪为烛,诵习达旦,不寐。
14.同样是关于读书学习,甲文采用了描写的方式,乙文采用的是描写方式;“卿今者才略,
非复吴下阿蒙!”一句表明鲁肃(2分)
15.结合选文说说吕蒙和岳飞为什么能成为一代名将。(2分)
答案:
11、①谈论议事。②代词,指岳飞。(2分)
12、C (2分)
13、家里很贫穷,捡柴火点亮做蜡烛照明,通宵达旦的诵读学习,不睡觉。(2分)
14、侧面(分);正面(分);对吕蒙情不自禁的赞叹,从侧面说明吕蒙变化之大,因“学”
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长进(1分)。(共2分)
15、吕蒙通过孙权的劝说,意识到读书学习的重要性,端正态度,刻苦努力;岳飞少有大志,
而勤学苦练不止,所以两人能成为一代名将。(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