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学术行为规范讲座 (1)
- 格式:ppt
- 大小:130.50 KB
- 文档页数:29
同济大学研究生学术行为规范第一篇:同济大学研究生学术行为规范同济大学研究生学术行为规范前言为倡导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严谨的治学态度,维护学术道德,保护知识产权,营造优良学风,研究生院针对研究生在校期间所涉及的研究过程和学术成果可能出现的不端行为,组织编写了《同济大学研究生学术行为规范》,旨在从研究程序、学术成果、个人履历撰写等诸方面,阐述在科学研究过程中应遵守的学术行为规范,纠正学术不端行为,提倡严谨、科学、自律的治学态度,净化学术氛围。
希望本规范能给研究生在学期间及今后的科研工作起到指导作用。
研究生院一、总则学术行为规范是研究生教育制度建设中的一项长期任务。
在学术研究活动中,研究生教育应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等有关法律、法规以及教育部《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学术规范(试行)》。
为了加强研究生学术行为教育,倡导良好的学术研究职业道德,本规范从研究程序执行、学术成果获取、个人履历撰写、学术不端行为处理等方面,阐述在科学研究过程中应遵守的学术规范,界定学术不端行为,提倡客观、公正、严谨的科学态度,净化学术氛围。
本规范针对的是研究生在校期间所涉及的研究过程和学术成果,主要涉及到学术论文和学位论文,其它成果类型(包括著作或教材、专利、奖励申报等)可参阅本规范。
如涉及研究生导师的学术行为,按照《同济大学教师学术道德规范》执行。
二、研究程序规范1、开题开题是提出和凝练科学问题、梳理研究思路的过程。
开题者应在认真阅读大量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撰写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应阐述该研究方向的经典理论、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并给予必要评价和分析,包括借鉴他人的学术成果。
开题报告中所列的参考文献必须是阅读过的。
为能提出准确、可行的研究方案,除阅读文献外,开题者一般还需做预实验或调查研究。
开题者应精心制定研究方案(包括研究问题及目标、研究内容、解决的关键技术或难点、预期创新点、研究方案的可行性分析、研究计划等),避免研究目标或题目过大和空泛、缺少实质性的研究内容和提出不可行的研究方法。
摘要:这是王泛森院士写的一篇文章,我觉得对即将读研的同学很有意义,到了研究生阶段,不能再用本科生的思维方式去学习,更应该具备学术研究素质,学会创新,学会主动学习,学会怎样与老师一起进入研究领域,又是人生中的一个新课题。
一、研究生与大学生的区别首先跟大家说明一下研究生和大学生的区别。
大学生基本上是来接受学问、接受知识的,然而不管是对于硕士时期或是博士时期的研究而言,都应该准备要开始制造新的知识,我们在美国得到博士学位时都会领到看不懂的毕业证书,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下,我问了一位懂拉丁文的人,上面的内容为何?他告诉我:“里头写的是恭喜你对人类的知识有所创新,因此授予你这个学位。
”在中国原本并没有博硕士的学历,但是在西方他们原来的用意是,恭贺你已经对人类普遍的知识有所创新,这个创新或大或小,都是对于普遍的知识有所贡献。
这个创新不会因为你做本土与否而有所不同,所以第一个我们必须要很用心、很深刻的思考,大学生和研究生是不同的。
(一)选择自己的问题取向,学会创新你一旦是研究生,你就已经进入另一个阶段,不只是要完全乐在其中,更要从而接受各种有趣的知识,进入制造知识的阶段,也就是说你的论文应该有所创新。
由接受知识到创造知识,是身为一个研究生最大的特色,不仅如此,还要认识到自己不再是个容器,等着老师把某些东西倒在茶杯里,而是要开始逐步发展和开发自己。
做为研究生不再是对于各种新奇的课照单全收,而是要重视问题取向的安排,就是在硕士或博士的阶段里面,所有的精力、所有修课以及读的书里面都应该要有一个关注的焦点,而不能像大学那般漫无目标。
大学生时代是因为你要尽量开创自己接受任何东西,但是到了硕士生和博士生,有一个最终的目的,就是要完成论文,那篇论文是你个人所有武功的总集合,所以这时候必须要有个问题取向的学习。
(二)尝试跨领域研究,主动学习提出一个重要的问题,跨越一个重要的领域,将决定你未来的成败。
我也在台大和清华教了十几年的课,我常常跟学生讲,选对一个领域和选对一个问题是成败的关键,而你自己本身必须是带着问题来探究无限的学问世界,因为你不再像大学时代一样泛滥无所归。
山东农业大学研究生学术道德行为规范山农大办字〔20XX〕12号第一条为弘扬我校实事求是的优良的学风,促进研究生学术创新,杜绝各类学术不端现象,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学术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特制定《山东农业大学研究生学术道德行为规范》(试行)。
第二条本规范适用于山东农业大学全日制研究生、在职申请学位研究生和专业学位研究生。
第三条违反学术道德行为的范围:(一)侵占、抄袭、剽窃、盗用他人学术成果(包括未经发表的研究材料与方法、论文成果、技术报告、软件程序和研究数据等);(二)篡改、伪造研究数据(包括实验数据、调查数据和软件计算结果等);隐瞒不利数据从而用于伪造创新成果和新发现;(三)他人研究成果在自己的论文中不加标注而据为己出;(四)由他人代写或代他人写学术文章;购买学位论文或学术论文;(五)在未参与工作的研究成果中署名;(六)发表学术论文时未经别人同意使用别人署名,或未经项目负责人同意标注资助基金项目;(七)发表学术论文一稿多投;(八)虚开或篡改发表文章接受函;(九)以不正当手段影响研究成果鉴定、奖学金评定、论文评阅、论文答辩和考试成绩等;(十)诽谤、陷害、恐吓、报复、辱骂或恶意攻击领导、指导教师、任课教师、论文(或成果)评审人和有关同学等;(十一)伪造指导教师或专家推荐信及其他评定(或审批)意见;伪造指导教师、领导或专家签名;(十二)盗用、贩卖或擅自传播本课题组技术专利、专有数据、保密资料、有偿使用软件等未公开的技术成果;(十三)发现同学有违犯学术道德的行为不加劝阻和制止,对严重违反者知情而不向学校举报;(十四)对认为本校(或其他单位)有关人员违法、违纪、违反学术道德行为,没有向本校纪检部门或相关管理部门反映举报或举报后未经查证确认,而随意向媒体或公众传播而造成不良后果;(十五)其他违背学术道德的不良行为。
第四条违反学术道德行为的处理程序如下:(一)研究生处负责受理有关研究生违反学术道德行为的举报。
同济大学研究生学术行为规范前言为倡导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严谨的治学态度,维护学术道德,保护知识产权,营造优良学风,研究生院针对研究生在校期间所涉及的研究过程和学术成果可能出现的不端行为,组织编写了《同济大学研究生学术行为规范》,旨在从研究程序、学术成果、个人履历撰写等诸方面,阐述在科学研究过程中应遵守的学术行为规范,纠正学术不端行为,提倡严谨、科学、自律的治学态度,净化学术氛围。
希望本规范能给研究生在学期间及今后的科研工作起到指导作用。
研究生院一、总则学术行为规范是研究生教育制度建设中的一项长期任务。
在学术研究活动中,研究生教育应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等有关法律、法规以及教育部《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学术规范(试行)》。
为了加强研究生学术行为教育,倡导良好的学术研究职业道德,本规范从研究程序执行、学术成果获取、个人履历撰写、学术不端行为处理等方面,阐述在科学研究过程中应遵守的学术规范,界定学术不端行为,提倡客观、公正、严谨的科学态度,净化学术氛围。
本规范针对的是研究生在校期间所涉及的研究过程和学术成果,主要涉及到学术论文和学位论文,其它成果类型(包括著作或教材、专利、奖励申报等)可参阅本规范。
如涉及研究生导师的学术行为,按照《同济大学教师学术道德规范》执行。
二、研究程序规范1、开题开题是提出和凝练科学问题、梳理研究思路的过程。
开题者应在认真阅读大量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撰写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应阐述该研究方向的经典理论、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并给予必要评价和分析,包括借鉴他人的学术成果。
开题报告中所列的参考文献必须是阅读过的。
为能提出准确、可行的研究方案,除阅读文献外,开题者一般还需做预实验或调查研究。
开题者应精心制定研究方案(包括研究问题及目标、研究内容、解决的关键技术或难点、预期创新点、研究方案的可行性分析、研究计划等),避免研究目标或题目过大和空泛、缺少实质性的研究内容和提出不可行的研究方法。
导言科学研究作为人类知识生产的主要途径,从来就是社会的集体事业。
科学知识的获取和交流都是以科学家的诚信为基础的。
然而,在科学发展的过程中,特别是在当代科学研究过程中,科研诚信不断面临新的挑战。
一、科研诚信问题产生的主要背景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人们都相信科学是以诚实为基础的事业,科学家是诚实的人。
人们心目中科学家的典型,是17 世纪英国皇家学会中那些自由而诚实的绅士们。
他们从事科学研究不为任何私利,只是为了探索真理而进行“好奇心驱动的研究”。
1663 年,当英国皇家学会成立时,科学家们形成的基本共识之一是“科学不可干预社会生活”。
当时科学实践为社会所带来的好处十分有限,科学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基本没有产生什么大的影响。
即使在他们的工作中偶尔出现一些错误,科学体系可以进行自我纠正,因为科学共同体是一个有效、民主并能自我纠错的系统;科学活动所受到的严格管制是任何其他活动无法比拟的:实验上误差可以通过重复实验来消除,而以同行评议为核心的科学评价体系足以清除不同形式的欺骗、实验上的误差或研究者的失误,防止和发现自欺行为和偏见。
17 世纪以后,科学知识生产以不同方式逐渐走向职业化,但在较长的历史时期,在科学界处于支配地位的仍是对科学研究有浓厚兴趣并做出重要贡献的科学家,以及富有经验的学者。
科学知识的生产与科学家个人的经济和其他利益并没有直接联系在一起;两者的关系一直被有意或无意地屏蔽着。
科学知识在社会中被作为“公共物品”生产和消费。
科学研究的成果是社会协作的产物,因此它们属于社会所有,科学家获得的是科学共同体内部的承认和个人声望。
至于由此而获得的职位及相关的利益,都只是些微不足道的副产品。
人们相信,利益往往与偏见联系在一起,“真理不会通过有私利的理解、探询或表述而产生”。
“人们被建议检查关于所说的和谁说的之间关系的可能偏见,如果发现了这些利益,事物的真理性就会因而大打折扣。
”[1]这种理想与追求科学知识的客观真实性目标相一致,从而得到推崇、提倡与加强。
研究生学术道德与行为规范学号:14221010772姓名:张参前言前言对编写本书的背景做一个讲解。
首先讲述研究生学习者对比其他学习工作者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如在人才培养、科学进步、社会改革、国家发展几个方面讲述;再讲讲近年来我国研究生在规模(数量、覆盖专业等)上以及在适应社会发展而发生的变化;最后结合本校实际,从药学工作者的特殊性总结说明规范研究生学术道德与行为的重要性。
第一章研究生学术道德与行为规范基本准则(为刚入学的研究生在学术研究活动给予普及和参考。
)第一节学术道德基本准则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准则应包括诚信、严谨、求是、尊重、公开、公正等基本准则。
第二节研究生学术研究规范分学科(包括人文社科、理工科、农科、医学类研究生)从研究课题的选择与申报、课题研究的计划与规划、文献资料的查阅、实验数据与事实的获取、学术成果的形成等方面做一个知识普及或者经验建议性的论述。
第三节研究生学术论文的写作与发表规范逻辑同上,分别从学术论文的标题、作者署名和单位地址、摘要、关键词、引言、论证、参考文献几个方面做一个知识普及或者经验建议性的论述。
第二章强化学术行为规范教育、防治学术不端行为(本章包含学术不端行为的分类、原因、危害以及如何防治学术不端行为等内容。
)第一节学术不端行为的分类主要包括剽窃、抄袭、篡改实验数据,伪造、私自署名、泄密和其他违反学术界公认学术规范的行为。
第二节学术不端行为出现的原因及其危害本节内容将以案例的形式来讲述,首先提出一个案例,然后分析其学术不端行为有哪些、出现的原因、对社会的影响(危害)以及事后的处理。
突出学术不端行为对社会的危害和对当事人的影响。
第三节对学术不端行为的防治紧接第二节,在反思以上案例的同时提出防治学术不端行为的方法。
将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对科研工作者(研究生)自身素质的提高(包括自身的学习和导师的以身作则);2、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解和践行,营造诚实守信的社会风气;3、相关法律法规的健全完善,教育和惩治并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