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学)第4章(修)
- 格式:ppt
- 大小:2.09 MB
- 文档页数:58
专题强化动力学中的连接体问题[学习目标] 1.知道什么是连接体,会用整体法和隔离法分析动力学中的连接体问题(重难点)。
2.进一步熟练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解题(重点)。
连接体: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作用的物体组成的具有相同运动状态的整体叫连接体。
如几个物体叠放在一起,或并排放在一起,或用绳子、细杆等连在一起,在求解连接体问题时常用的方法为整体法与隔离法。
一、加速度和速度都相同的连接体问题例1如图所示,光滑水平面上A、B两物体用不可伸长的轻绳相连,用力F拉A使A、B 一起运动,A的质量为m A、B质量为m B,求A、B两物体间绳的拉力F T的大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连接体问题的解题方法1.整体法:把整个连接体系统看作一个研究对象,分析整体所受的外力,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求解。
其优点在于它不涉及系统内各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2.隔离法:把系统中某一物体(或一部分)隔离出来作为一个单独的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列方程求解。
其优点在于将系统内物体间相互作用的内力转化为研究对象所受的外力,容易看清单个物体(或物体的一部分)的受力情况或单个过程的运动情形。
(b)第4章 运动分析基础4-1 小环A 套在光滑的钢丝圈上运动,钢丝圈半径为R (如图所示)。
已知小环的初速度为v 0,并且在运动过程中小环的速度和加速度成定角θ,且 0 < θ <2π,试确定小环A 的运动规律。
解:Rv a a 2nsin ==θ,θsin 2R v a =θθtan cos d d 2tR v a tv a ===,⎰⎰=t v v t R vv 02d tan 1d 0θ t v R R v t s v 00tan tan d d -==θθ⎰⎰-=t s t t v R R v s 0000d tan tan d θθtv R R R s 0tan tan ln tan -=θθθ4-2 已知运动方程如下,试画出轨迹曲线、不同瞬时点的 1.⎪⎩⎪⎨⎧-=-=225.1324tt y tt x , 2.⎩⎨⎧==t y t x 2cos 2sin 3解:1.由已知得 3x = 4y (1) ⎩⎨⎧-=-=t y t x3344 t v 55-=⎩⎨⎧-=-=34y x5-=a 为匀减速直线运动,轨迹如图(a ),其v 、a 图像从略。
2.由已知,得2arccos 213arcsin y x =化简得轨迹方程:2942x y -=(2)轨迹如图(b ),其v 、a 图像从略。
4-3 点作圆周运动,孤坐标的原点在O 点,顺钟向为孤坐标的正方向,运动方程为221Rt sπ=,式中s 以厘米计,t 以秒计。
轨迹图形和直角坐标的关系如右图所示。
当点第一次到达y 坐标值最大的位置时,求点的加速度在x 和y 轴上的投影。
解:Rt s v π== ,R v a π==t ,222n Rt Rv a π==y 坐标值最大的位置时:R Rt s 2212ππ==,12=∴tR a a x π==t ,R a y 2π-=4-4 滑块A ,用绳索牵引沿水平导轨滑动,绳的另一端绕在半径为r 的鼓轮上,鼓轮以匀角速度ω转动,如图所示。
力学(第二版)漆安慎习题解答第四章动能和势能第四章 动能和势能 一、基本知识小结1、功的定义式:⎰⋅=2112r r rd F A直角坐标系中:⎰⎰+==221121,,1212y x y x yxx x x dy F dx F A dx F A ,自然坐标系中:⎰=2112s s ds F A τ极坐标系中: ⎰+=2211,,12θθθθr r rrd F dr F A2、⎰⋅-=-=b ap p k r d F a E b E mv E 保势能动能)()(,212重力势能m g y y E p =)(弹簧弹性势能 2)(21)(l r k r E p -=静电势能 rQqr E p πε4)(=3、动能定理适用于惯性系、质点、质点系 ∑∑∆=+k E A A 内外4、机械能定理适用于惯性系 ∑∑+∆=+)p k E E A A (非保内外5、机械能守恒定律适用于惯性系若只有保守内力做功,则系统的机械能保持不变,C E E p k =+6、碰撞的基本公式接近速度)(分离速度(牛顿碰撞公式)动量守恒方程)e v v e v v v m v m v m v m =-=-+=+)((2010122211202101对于完全弹性碰撞 e = 1 对于完全非弹性碰撞 e = 0对于斜碰,可在球心连线方向上应用牛顿碰撞公式。
7、克尼希定理 ∑+=22'2121i i c k v m mv E绝对动能=质心动能+相对动能应用于二体问题 222121u mv E c k μ+=212121m m m m m m m +=+=μ u 为二质点相对速率二、思考题解答4.1 起重机起重重物。
问在加速上升、匀速上升、减速上升以及加速下降、匀速下降、减速下降六种情况下合力之功的正负。
又:在加速上升和匀速上升了距离h 这两种情况中,起重机吊钩对重物的拉力所做的功是否一样多?答:在加速上升、匀速上升、减速上升以及加速下降、匀速下降、减速下降六种况下合力之功的正负分别为:正、0、负、正、0、负。
第4章影响线1.【解】 (1)图4-22(2)图4-231M 的影响线A F 的影响线SA M 的影响线C F 的影响线SC(3)图4-24(4)图4-25(1)图4-26M CF SC(2)图4-273. 【解】(1)图4-28判别60kN 和20kN 是否为临界荷载403<60+20+309 40+603>20+309所以60kN 是临界荷载40+603>20+309 40+60+203>309所以20kN 不是临界荷载C 0.752.251.751.25M CC0.250.750.5830.417F SCC0.0830.750.523F SC0.250.25M Cmax =40×0.75+60×2.25+20×1.75+30×1.25=237.5kN ·mF SCmax =40×0.75+60×0.583+20×0.417+30×0.25 =80.82kN ·mF SCmin =−60×0.083−20×0.25+30×0.583 =−9.16kN ·m判别478.5kN 是否为临界荷载03<478.5+324.5+324.59 478.53>324.5×29所以478.5kN 是临界荷载判别左边324.5kN 是否为临界荷载478.53>324.5×29 478.5+324.53>324.59所以324.5kN 不是临界荷载C2.251.88750.6875C0.750.250.25M CF SCF SCC0.750.6290.2294. 【解】 (1)图4-30①求使跨中截面C 发生最大弯矩的临界荷载 判别左边324.5kN06<324.5+324.56 324.56≥324.56所以第一个324.5kN 是临界荷载1.2m4.8m0.636m②求临界载荷的位置因为对称,右边集中力也为临界荷载,产生相同大小的跨中弯矩合力F =629kN ,所以 x =l 2−a 2=122−2.42=4.8m③求绝对最大弯矩M Cmax =478.5×2.25+324.5×1.8875+324.5×0.6875 =1912.21kN ·mF SCmax =478.5×0.75+324.5×0.629+324.5×0.229 =637.296kN ·mF SCmin =−324.5×0.25 =−81.125kN ·mM Cmax =324.5×3+324.5×0.6 =1168.2kN ·m(2)图4-31①求使跨中截面C 发生最大弯矩的临界荷载06≤120+606 1206≥60+206所以120kN 是临界荷载2m4m136m②求临界载荷的位置因为对称,右边集中力也为临界荷载,产生相同大小的跨中弯矩合力F =200kN ,因为 200∙x ′=60×4+20×8 所以 x ′=2m =a x =l2−a2=122−22=5m ,此时20kN 不在范围内重新计算合力F =120+60=180kN ,因为 180∙x ′=60×4 所以 x ′=1.333m =ax =l 2−a 2=122−1.3332=5.334m ③求绝对最大弯矩5. 【解】①自重下的弯矩图kN·mM Cmax =120×3+60×1=420kN ·m②各截面弯矩影响线及相应不利荷载的位置M 1的影响线M 2的影响线M 3的影响线单位:kN·m移动荷载下弯矩包络图③叠加①和②的弯矩图450706.7706.7450单位:kN·m0.5m0.5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