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设备:第5章_路由及其工作原理
- 格式:ppt
- 大小:2.54 MB
- 文档页数:159
无线路由的工作原理
无线路由是一种用于将网络连接传输到各种设备的设备。
它通
过使用无线信号来连接电脑、手机、平板电脑和其他设备到互联网。
无线路由器的工作原理包括无线信号传输、数据包转发和网络管理
等多个方面。
首先,无线路由器的工作原理涉及到无线信号的传输。
当设备
连接到无线路由器时,无线路由器会发送无线信号以建立连接。
这
个无线信号是通过无线局域网(WLAN)技术来传输的,它使用无线
电波来在设备之间传输数据。
无线路由器会将互联网连接转换成无
线信号,然后通过天线发送到设备上。
其次,无线路由器的工作原理还包括数据包的转发。
当设备发
送数据包到无线路由器时,无线路由器会接收这些数据包并进行处理。
它会查看目标地址,然后将数据包发送到正确的设备或者通过
互联网传输。
无线路由器会根据设备的MAC地址和IP地址来进行数
据包的转发,确保数据包能够准确地到达目的地。
除此之外,无线路由器的工作原理还包括网络管理。
无线路由
器会管理连接到它的设备,并为它们分配IP地址。
它还会对网络流
量进行管理,确保网络的稳定和安全。
无线路由器还可以通过设置密码、过滤规则和访问控制列表来保护网络安全,防止未经授权的设备连接到网络上。
总的来说,无线路由器的工作原理涉及到无线信号传输、数据包转发和网络管理等多个方面。
它通过使用无线信号来连接设备到互联网,并管理网络流量和设备连接,保障网络的稳定和安全。
无线路由器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人们提供了便捷的无线网络连接。
路由器的工作原理和功能路由器的工作原理和功能一、引言本章主要介绍路由器的工作原理和功能。
路由器是一种网络设备,用于转发数据包,连接不同的网络,并且提供网络间的通信和数据传输。
它在现代网络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路由器的基本原理1.数据转发原理:路由器通过查找数据包中的目标IP地质,并根据路由表中预先配置的路径信息,将数据包传送到下一个网络节点。
这个过程称为数据转发。
2.路由表与路由协议:路由器通过路由表和路由协议来确定数据包的转发路径。
路由表包含了网络地质和对应的出口接口信息,而路由协议则负责更新和维护路由表。
三、路由器的功能1.数据包转发功能:路由器根据目标IP地质将数据包从一个网络转发到另一个网络,实现网络间的通信。
2.路由选择功能:路由器通过路由选择算法选择最佳的路径,以保证数据包能够快速、准确地到达目标网络。
3.NAT功能:网络地质转换(NAT)功能允许将私有IP地质转换为公有IP地质,实现内部网络与外部网络的通信。
4.安全功能:路由器可以提供防火墙、入侵检测和访问控制等功能,保护网络的安全。
5.负载均衡功能:路由器可以根据网络流量情况,在多个路径之间分配数据包,实现负载均衡,提高网络性能。
四、附件本文档不包含附件内容。
五、法律名词及注释1.路由器:一种网络设备,用于转发数据包,连接不同的网络,并且提供网络间的通信和数据传输。
2.IP地质:Internet Protocol Address的缩写,是一种用于标识网络中设备的唯一标识符。
3.路由表:保存了路由器的路由信息,包括网络地质和对应的出口接口信息。
4.路由协议:用于更新和维护路由表的协议,如OSPF、BGP 等。
5.NAT: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的缩写,是一种将私有IP地质转换为公有IP地质的技术。
六、全文结束。
路由器、集线器、交换机的工作原理号称网络硬件三剑客的集线器(hub)、交换机(switch)与路由器(router)一直都是网络界的活跃分子,但让很多初入网络之门的菜鸟恼火的是,它们三者不仅外观相似,而且经常呆在一起,要想分清谁是谁,感觉有点难!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吧!三剑客的工作原理一、集线器1.什么是集线器在认识集线器之前,必须先了解一下中继器。
在我们接触到的网络中,最简单的就是两台电脑通过两块网卡构成“双机互连”,两块网卡之间一般是由非屏蔽双绞线来充当信号线的。
由于双绞线在传输信号时信号功率会逐渐衰减,当信号衰减到一定程度时将造成信号失真,因此在保证信号质量的前提下,双绞线的最大传输距离为100米。
当两台电脑之间的距离超过100米时,为了实现双机互连,人们便在这两台电脑之间安装一个“中继器”,它的作用就是将已经衰减得不完整的信号经过整理,重新产生出完整的信号再继续传送。
中继器就是普通集线器的前身,集线器实际就是一种多端口的中继器。
集线器一般有4、8、16、24、32等数量的rj45接口,通过这些接口,集线器便能为相应数量的电脑完成“中继”功能。
由于它在网络中处于一种“中心”位置,因此集线器也叫做“hub”。
2.集线器的工作原理集线器的工作原理很简单,以图2为例,图中是一个具备8个端口的集线器,共连接了8台电脑。
集线器处于网络的“中心”,通过集线器对信号进行转发,8台电脑之间可以互连互通。
具体通信过程是这样的:假如计算机1要将一条信息发送给计算机8,当计算机1的网卡将信息通过双绞线送到集线器上时,集线器并不会直接将信息送给计算机8,它会将信息进行“广播”--将信息同时发送给8个端口,当8个端口上的计算机接收到这条广播信息时,会对信息进行检查,如果发现该信息是发给自己的,则接收,否则不予理睬。
由于该信息是计算机1发给计算机8的,因此最终计算机8会接收该信息,而其它7台电脑看完信息后,会因为信息不是自己的而不接收该信息。
《网络设备配置与管理》课程教学大纲《网络设备配置与管理》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网络设备的配置与管理课程编码:1103042108学分及学时:2学分 36学时(其中理论学时18学时)适用专业:计算机网络技术开课学期:第三学期开课部门:物联网工程学院先修课程:计算机网络技术、局域网组建考核要求:考试使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交换机/路由器的配置与管理》冯昊、黄治虎,清华大学出版社《CCNA自学指南—Cisco网络设备互连》(第二版),李祥瑞编,人民邮电出版社一、课程性质和任务《网络设备配置与管理》课程是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必修的专业课。
旨在让学生了解常用网络设备的概念,工作原理及工作方式、技术指标和参数,所遵循的网络标准,在网络层中所使用的协议,以及智能型网络设备的管理和无线网络设备的使用。
主要任务是通过学习能够使学生在已有的计算机网络知识的基础上,使学生对计算机网络设备从整体上有一个较清晰的全面、系统的了解,对当前计算机网络设备的主要种类和常用的网络协议有较清晰的概念,掌握如何使用配置网卡、网线、集线器、交换机、路由器和防火墙。
二、教学目的和要求本课程系统而全面地介绍组建局域网和搭建广域网的硬件设备,重点介绍交换机、路由器和防火墙。
本课程还介绍了一些知名网络设备厂家及产品的性能特征。
教学形式采用教学与启发并行,在教学中注重本书知识教学的同时,要适时引入新的教学内容,以适应计算机网络飞速发展的需要,注重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实际应用能力。
考核方法:期终考试占 50%,实验成绩 30%,平时成绩和作业占 20%。
五、教学内容(一)设计交换式局域网1、教学基本内容:局域网技术简介、交换机的分类与性能指标、设计交换式园区网络、交换机/路由器模拟器的使用。
2、教学基本要求: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功能;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常用分类;掌握网络的拓扑结构。
3、教学重点难点:网络的常用分类、拓扑结构。
4、教学建议:建议学生多复习计算机网络的常用基础知识。
无线路由工作原理
无线路由器是一种设备,可以将网络信号无线传输到各个设备,并帮助设备之间进行通信和连接到互联网。
无线路由器的工作原理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步骤:
1. 无线路由器主要由一个接收和发送无线信号的天线、一块用于处理网络数据的主板以及一些连接端口组成。
2. 当用户设备(如电脑、手机等)连接到无线路由器时,设备会发送连接请求,无线路由器会通过其天线接收到这个请求。
3. 无线路由器会将接收到的请求传递给主板,主板会对请求进行处理,并将合适的数据包发送回设备。
4. 主板将接收到的数据包转换成无线信号,并通过天线发送回设备。
这样,设备就能够收到无线路由器发送的数据。
5. 当无线路由器收到其他设备发送的数据时,它会通过天线接收到这个数据,并通过主板进行处理。
6. 主板将接收到的数据包转换成合适的格式,并将其发送到互联网,或者转发给其他设备。
7. 无线路由器还可以根据设备的IP地址和端口号,对数据进
行路由和转发,从而实现设备之间的通信和连接。
通过这种工作原理,无线路由器可以将来自互联网的数据传输
到各个设备,并帮助设备之间进行通信。
同时,无线路由器还可以将设备发送的数据转发到互联网上的其他设备。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课程教案第一章:计算机网络概述教学目标:1. 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功能和发展历程。
2. 掌握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及其分层模型。
3. 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分类和应用场景。
教学内容:1.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功能2.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程3. 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OSI模型和TCP/IP模型4.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5. 计算机网络的应用场景:互联网、物联网、企业网络等教学方法:1. 讲授:讲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互动:提问和讨论,帮助学生理解计算机网络的不同类型和应用。
3.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应用场景,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实际应用。
作业与练习:1. 了解当前互联网的发展状况。
2. 分析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计算机网络应用。
第二章:网络通信协议教学目标:1. 理解通信协议的概念和作用。
2. 掌握常见网络通信协议的特点和应用。
教学内容:1. 通信协议的概念和作用2. 常见网络通信协议:、FTP、TCP、UDP等3. 协议分层:传输层协议、网络层协议、应用层协议等4. 协议的实现:协议栈、协议编码和解码教学方法:1. 讲授:讲解通信协议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 互动:提问和讨论,帮助学生理解不同通信协议的特点和应用。
作业与练习:1. 分析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网络应用所依赖的通信协议。
2. 了解不同通信协议在网络中的位置和作用。
第三章:网络硬件设备教学目标:1. 了解网络硬件设备的功能和作用。
2. 掌握常见网络硬件设备的特点和配置。
教学内容:1. 网络硬件设备的功能和作用2. 常见网络硬件设备:交换机、路由器、网卡、调制解调器等3. 网络设备的配置和管理:命令行界面、图形用户界面等4. 网络设备的工作原理:数据传输、路由选择、交换机转发等教学方法:1. 讲授:讲解网络硬件设备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 互动:提问和讨论,帮助学生理解不同网络硬件设备的特点和配置。
作业与练习:1. 分析网络硬件设备在网络中的角色和作用。
第5章⽹络层教案(计算机⽹络)第5章⽹络层教学⽬标:1、掌握⽹络层功能2、理解IP地址分类3、理解划分⼦⽹的⽅法4、了解路由器的功能5、掌握路由和路由协议的概念6、理解⽹络层协议和功能教学重点:1、IP地址分类2、划分⼦⽹3、路由和路由协议的概念教学难点:⼦⽹的划分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法:讲授法、讲解法、演⽰法、讨论法、练习法教学过程及内容:第5章⽹络层5.2 ⽹络层功能⼀、⽹络层功能:完成数据包寻址和路由的功能⼆、⽹络层地址:1、⽹络层协议定义了识别⽹络中主机的地址2、地址包括⽹络部分和主机部分三、⽹络层协议:在TCP/IP 协议栈中,运⾏在⽹络层的协议主要有:IP (Internet Protocol )协议:负责⽹络层寻址、路由选择、分段及包重组。
? 地址解析协议(ARP ,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负责把⽹络层地址解析成物理地址,⽐如MAC 地址。
逆向地址解析协议(RARP ,Reverse ARP ):负责把硬件地址解析成⽹络层地址。
? Internet 控制信息协议(ICMP,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负责提供诊断功能,报告由于IP 数据包投递失败⽽导致的错误。
Internet 组管理协议(IGMP ,Internet Group Management Protocol):负责管理IP 组播组。
5.3 IP 地址⼀、IP 地址的概念: 1、 IP 地址的结构:IP 地址是32位的⼆进制数。
每个IP 地址被分为两部分,⽹络ID 和主机ID⾛哪⼀条?主机ID⽹络ID2、 IP 地址的表⽰⽅法:在计算机内部,IP 地址是⽤⼆进制数表达的,共32bit 。
例如:11000000 10101000 00000101 01111011;然⽽,使⽤⼆进制表⽰,很不⽅便我们记忆,通常把32位的IP 地址分成四段,每个8个⼆进制为⼀段,每段⼆进制分别转换为我们习惯的⼗进制数。
第五章计算机网络设备习题与答案一、判断题1.(×)集线器上所有的端口独享同一个带宽。
2.(√)三层交换机的主要用于骨干网络和连接子网。
3.(√)路由协议是指路由选择协议,是实现路由选择算法的协议。
二、填空题1.网络适配卡又称网络接口卡,简称(网卡)。
2.网卡属于OSI参考模型中的(数据链路)层设备。
3.网卡按网络类型分类分为(以太网卡)、(令牌环网卡)和(ATM网卡)。
4.连接非屏蔽双绞线的连接头简称(RJ-45 )连接头。
5.按传输速率,目前常用的网卡是(10/100Mbps自适应)网卡。
6.(集线器)是工作在OSI参考模型中物理层的一种连接多用个用户节点的设备。
7.自适应集线器又称(双速)集线器,其中内置了两条总线,分别工作在两种速率下。
8.集线器按可管理性可分为(不可网管集线器)和(可网管集线器)两种。
9.集线器按扩展能力可分为(独立集线器)和(堆叠式集线器)两种。
10.集线器之间的连接方法有(堆叠)和(级联)两种。
11.集线器上的BNC端口用于与(细同轴)电缆连接的端口。
12.集线器上的AUI端口用于与(粗同轴)电缆连接的端口。
13.网桥是工作在OSI参考模型中(数据链路)层的设备。
14.交换机的(帧)交换技术是目前应用最广的局域网交换技术。
15.(交换机)是组成网络系统的核心设备。
16. 交换机是OSI参考模型中(数据链路)层的网络设备。
17.(VLAN )是交换机的重要功能,是建立一个可跨接不同物理局域网、不同类型网段的各站点的逻辑局域网。
18. 三层交换机是工作在OSI参考模型中(网络)层的设备。
19. 路由器是工作在OSI参考模型中(网络)层的设备,主要用于局域网和广域网的互联。
20.路由器的主要功能为(路径选择)、(数据转发)和(数据过滤)。
21.路由器是应用于(网状网)拓扑结构的计算机网络设备。
22.网络互联中常用的路由协议有(RIP )、(OSPF )和(IGRP )三种。
第五章计算机网络设备一、网卡的功能网络适配卡又称网络接口卡,简称网卡。
提供了计算机和网络缆线之间的物理接口。
具有以下功能:(1)实现局域网中传输介质的物理连接和电气连接。
(2)代表着一个固定的地址。
(3)执行网络控制命令。
(4)实现OSI模型中的数据链路层的功能。
(5)对传送和接收的数据进行缓存。
(6)接照OSI协议物理层传输的接口标准,实现规定的接口功能。
二、网卡的工作原理网卡上有一定数目的缓存,当网上传来的数据到达本工作站时,首先被暂时存放在网卡的缓存中。
网卡使用中断请求来通知CPU在某个时候来处理新来的数据,CPU接收到网卡的申请后,会通知主板上的直接存储器访问芯片(DMA),将数据送人内存中,而CPU一旦空闲便会处理网卡上的数据。
三、网卡的类型1.按总线的类型分类网卡按总线类型可分为ISA总线型网卡、PCI总线型网卡、PCMCIA总线型网卡、USB网络适配器。
2.接网络类型分类接网络类型网卡可分为以太网卡、令牌环网卡和ATM网卡等。
3.按网卡的连接头分类(1)BNC连接头。
(2)RJ-45连接头。
(3)AUI连接头。
(4)无线网卡。
(5)光纤网卡。
4.按传输速率分类网卡接其传输速率(即其支持的宽带)分为10Mbps网卡、100Mbps网卡、1000Mbps网卡以及10/100Mbps 自适应网卡,100/1000Mbps自适应网卡。
四、网卡的选择(1)选择性价比高的网卡。
(2)根据组网类型选择网卡。
(3)根据工作站选择合适总线类型的网卡。
(4)根据使用环境选择网卡。
(5)根据特殊要求选择网卡。
一、集线器的功能集线器(Hub)是一种连接多个用户节点的设备,每个经集线器连接的节点都需要一条专用电缆,集线器内部采用电气互连的结构。
集线器工作处于OSI模型中的物理层。
连接到集线器的节点发送信号时,首先通过与集线器相连接的电缆信号送到集线器,集线器将这个信号进行放大、重新定时,然后发送到所有节点;最后,信号到达目标节点,目标节点将发给它的信号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