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建立良性循环的生态农业系统64页PPT
- 格式:ppt
- 大小:3.32 MB
- 文档页数:50
农业循环体系一、循环农业概念循环农业是指以生态规律为基础,以资源高效循环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益为基本特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农业发展模式。
二、循环农业的主要特征包括四个方面:1、遵循循环经济理念的新生产方式,农业经济活动按照“投入品→产出品→废弃物→再生产→新产出品”的反馈式流程组织运行。
2、一种资源节约与高效利用型的农业经济增长方式,提高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的利用效率,开发有机废弃物再生利用的新途径,探索微生物促进资源循环利用新方法。
3、一种产业链延伸型的农业空间拓展路径,实行全过程的清洁生产,使上一环节的废弃物作为下一环节的投入品,在产品深加工和资源化处理的过程中延长产业链条,建立起比较完整、闭合的产业网络。
4、一种建设环境友好型新农村的新理念,遏制农业污染和生态破坏,在全社会倡导资源节约的增长方式和健康文明的消费模式,使农业生产和生活真正纳入到农业生态系统循环中,实现生态的良性循环与农村建设的和谐发展。
三、循环农业遵循的原则——“3R”循环农业发展同样要遵循循环经济的“3R”原则,即减量化原则(Reduce)、再利用原则(Reuse)、再循环原则(Recycle)。
其目的是真正实现农业生产源头预防和全过程治理,其核心是农业自然资源的节约、循环利用,最大限度发挥农业生态系统功能,推进农业经济活动最优化。
一是减量化,实现“九节一减”,即节地、节水、节种、节肥、节药、节电、节柴(节煤)、节油、节粮、减人,最大限度地节省农业投入成本。
二是再利用,对各类农产品、土特产品、林产品、水产品及其初加工后的副产品及有机废弃物进行系列开发、反复加工、深度加工,不断增值。
三是再循环,将农村中的农业废弃物(秸秆)、规模养殖中的畜禽粪便、生活垃圾等,化害为利,变废为宝,再回到农业生态系统中去。
现在农村最可行、最常用的措施是把这些转化为沼气,为农村提供清洁能源,制作有机肥料。
第四节建立良性循环的生态农业系统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思想本节对生态农业系统进行了介绍。
生态农业系统是一种科学的农业生产方式,科技含量较高,在保护环境,充分利用自然资源等方面有重要的意义。
本节设计了一个材料分析类的探究活动,使学生在探究中认识生态农业系统的概念和设计原理。
然后,通过讨论认识良性循环的生态农业系统有哪些特点,发展生态农业的重要意义。
“知识链”则从整体上介绍了生态农业的概念、原理和意义。
“实际用”则具体介绍了几种典型的生态农业系统,从而深化学生对生态农业的认识。
教师在教学时,要针对本节课知识比较抽象的特点使学生首先通过“探究竟”的过程获得关于生态农业系统的感性认识。
在这个基础上,教师以一定的例子解释“知识链”部分对生态农业系统的概念和特点的介绍,从而使抽象的名词变得比较形象,便于理解。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解释建立良性循环的生态农业系统的基本原则。
2.说出设计良性循环生态农业系统的方式和方法。
能力目标提高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
情感目标1.认识生态农业的巨大潜力,激发投身生物学研究的兴趣。
2.使学生认识到人类的各种活动必须尊重生态系统的客观规律。
3.体验与人合作、交流及获取成果的情感。
三、重点难点本节中生态农业充分利用太阳能量的原理比较抽象,是本节的难点。
教师可利用具体的实例加以对比介绍,化抽象为形象,使学生更加容易理解。
四、教学媒体相关图片五、课时建议1课时六、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身边事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生态农业系统么?怎样建立良性的循环的生态农业系统?1.同学们请看教材的106页,根据下面提供的生态农业系统组成图,参照小辞典内容,用箭头表示物质循环的过程。
2.小组交流,看谁连接的更为科学合理。
3.通过交流,请你们找出自己连接的生态农业系统有那些不足,并加以完善。
、学生们回答完后,教师进行总结,首先对学生的出色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并指出还有哪些地方有待改进。
4.请同学们展开讨论,良性循环的生态农业系统有哪些特点?每个小组选一名代表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