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基路面基本结构讲解
- 格式:ppt
- 大小:11.37 MB
- 文档页数:54
公路路面结构识图及施工规范图集一、路面的基本结构路基和路面是公路的主要工程结构物。
路基是在天然地表面按照路线的设计线性(位置)和设计横断面(几何尺寸)的要求开挖或填筑而成的岩土结构物,是路面的基础,承受由路面传来的行车荷载。
路面是在路基顶面的行车部分用各种混合料分层铺筑的供车辆行驶的一种层状结构物。
路床:路面结构层底面以下0.8 m范围内的路基部分称为路床。
路床分为上路床(0~0.3 m)和下路床(0.3~0.8 m)两层。
上路堤:路面结构层底面以下0.8~1.5 m的填方部分称为上路堤。
下路堤:上路堤以下的填方部分称为下路堤。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的路基宽度一般是由车道、中间带和路肩组成的,如图1-1所示。
二、三、四级公路的路基宽度一般是由车道和路肩组成的,如图1-2所示。
【施工规范】高速、一级公路石灰应不低于Ⅱ级,二级公路石灰应不低于Ⅲ级,二级以下公路宜不低于Ⅲ级。
高速、一级公路的基层,宜采用磨细消石灰。
二级以下公路使用等外石灰时,有效氧化钙含量应在20%以上,且混合料强度应满足要求。
一、具有足够的承载力行驶在公路上的汽车,通过车轮把垂直力、水平力以及汽车产生的振动力和冲击力传给路面,使路面结构内部产生应力、应变和位移。
如果路基和路面结构整体或某一组成部分的强度或抵抗变形的能力不足,路面就会出现断裂、沉陷、波浪或车辙等病害,影响路基、路面的正常使用。
【施工规范】高速、一级公路极重、特重交通荷载等级基层的4.75 mm以上粗集料应采用单一粒径的规格料。
在路基和路面交工验收时,一般情况下,柔性材料(如级配碎石、沥青混凝土)用弯沉表示承载力,刚性材料(如水泥混凝土)、半刚性材料(如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用强度表示承载力。
点这免费下载施工技术资料【施工规范】混合料摊铺应保证足够的厚度,碾压成型后每层摊铺厚度宜不小于160㎜,最大厚度宜不大于200㎜。
施工过程的压实度检测,应以每天现场取样的击实结果确定的最大干密度为标准,每天取样的击实试验应符合下列规定:A击实试验应不少于3次平行试验,且相互之间的最大干密度差值应不大于0.02g/cm3;否则,应重新试验,并取平均值作为当天压实度的检测标准。
路基路面基本结构路基路面是道路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由路基和路面两部分构成。
路基是指道路基础部分,主要承受车辆和行人荷载,分为填土路基和石方路基两种形式。
路面是道路的顶层,直接暴露在外,承受车辆行驶和气候变化的作用,主要由路面结构层和路面材料组成。
下面将详细介绍路基和路面的基本结构。
一、路基结构路基是道路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承载和传递路面荷载,同时还能支撑路面,保证道路的整体稳定性和使用寿命。
根据工程需要和地质条件,路基可分为填土路基和石方路基。
1.填土路基填土路基是利用土方工程,在地基上填充一定的土石材料构成的路基。
填土路基可分为下部填筑路基和上部填筑路基两个部分。
(1)下部填筑路基:一般由基底填筑料和背填土组成。
基底填筑料为粗砾石或碎石,用于增加路基的承载能力和排水能力。
背填土是填在基底填筑料上的土石材料,通过压实和调整土壤的含水量和均质性,以提供一定的强度和稳定性。
(2)上部填筑路基:一般由路基填筑料、表层填筑料和路基面垫层组成。
路基填筑料通常为优质河沙或碎石,用于增加路基的厚度和提高承载能力。
表层填筑料为均质土壤或石方料,在路基填筑料上填筑,用于提供路面铺装的基础。
2.石方路基石方路基是指利用石方料构成的路基。
与填土路基相比,石方路基更适合于地质条件复杂、土壤较差的地区。
石方路基在路基填筑料和表层填筑料的选择上与填土路基类似,但填筑的是石方料。
二、路面结构路面是道路工程的顶层部分,直接暴露在外面,承受车辆行驶和气候变化的作用。
路面结构主要由路面结构层和路面材料组成。
1.路面结构层路面结构层分为基层、底基层、粗磨层和面层四个部分。
(1)基层:一般由优质砂砾料和黏土料混合而成,用于承受和分散来自上层结构和路基的荷载。
基层的设计厚度和材料的选择根据路面的使用情况和交通量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2)底基层:一般由石质料或混凝土构成,用于增加路面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底基层的设计厚度和材料的选择根据设计要求和地质条件有所不同。
城市道路的结构组成(一)路基路基的断面型式有:填方路基;路堑;半填半挖路基。
从材料上分,路基可分为土路基、石路基、土石路基三种。
(二)路面绝大部分路面的结构是多层次的;按使用要求、受力状况、土基支承条件和自然因素影响程度的不同,在路基顶面采用不同规格和要求的材料分别铺设垫层、基层和面层等结构层。
1.面层面层是直接同行车和大气相接触的层位,承受行车荷载引起的竖向力、水平力和冲击力的作用,同时又受降水的侵蚀作用和温度变化的影响。
因此面层应具有较高的强度、刚度、耐磨、不透水和高低温稳定性,并且其表面层还应具有良好的平整度和粗糙度。
面层可由一层或数层组成,高等级路面面层可划分为磨耗层、面层上层、面层下层,或称之为上(表)面层、中面层、下(底)面层。
(1)沥青混凝土面层的常用厚度和适宜层位见表1K411012。
(2)热拌、热铺的沥青碎石可用作双层式沥青面层的下层或单层式面层。
作单层式面层时,应加铺沥青封层或磨耗层。
沥青碎石的常用厚度为50~70mm。
(3)沥青贯人式碎(砾)石可做面层或沥青混凝土路面的下层。
作面层时,应加铺沥青封层或磨耗层(4)沥青表面处治主要起防水层、磨耗层、防滑层或改善碎(砾)石路面的作用。
常用厚度为15~30mm城市道路的结构组成1K411012 掌握城市道路的结构组成城市道路主要分为刚性路面和柔性路面两大类,前者以水泥混凝土路面为代表后者以引汤形式的沥青路面为代表。
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基本构造特点将在1K411051 条阐述,这里不再介绍本条主要介绍沥青混凝土(混合料)路面的基本结构、结构性能及材料。
一、路基与路面的性能要求城市道路由路基和路面构成。
路基是在地表按道路的线型(位置)和断面(几何尺寸)的要求开挖或堆填而成的岩土结构物。
路面是在路基顶面的行车部分用不同粒料或混合料铺筑而成的层状结构物。
(一)路基的性能要求路基既为车辆在道路上行驶提供基本条件,也是道路的支撑结构物,对路面的使用性能有重要影响。
1.1路基、路面结构设计1.1.1路基设计(1)路基设计原则路基设计坚持调查研究、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方便施工、利于养护的原则。
路基设计要符合项目总体规划的要求,与城市的发展、沿线地块的开发相协调,选择合理的设计方案,保证工程实施的可行性和经济合理性。
路基设计应根据沿线工程地质、水文地质以及周边环境的具体条件,通过技术、经济等综合比较,选择合理的结构形式与施工方法。
还应该满足城市防洪的要求,结合城市排水系统完善路基路面的排水设计。
路基设计应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
应采用美化、绿化环境的措施,以增强景观效应;并使用环保的材料、选择合理的施工方法,减少对城市造成的危害,努力保护环境。
路基工程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稳定性、耐久性,并能够抵抗各种因素的影响。
路基支挡防护工程和地基处理应根据路段周边的控制条件和环境要求综合考虑,结合地质资料进行必要的检算和论证。
采取必要的挡护工程,减少填方,节约用地。
充分考虑地下水对路基的影响,路床上部应达到干燥或中湿状态。
严格执行现行的有关规范、规程和规定。
(2)一般路基设计路基施工前,先去除表面耕植土碾压达到要求后,再进行路基施工。
路基顶面设计回弹模量:支路≥20MPa。
路基内的树根、草根、垃圾土和埋在地下的木板等必须清除,路基不得用腐殖土、垃圾土或淤泥填筑。
路基压实按《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相应标准进行,采用重型击实标准,压实度不低于下表列数值。
路基填筑材料及压实度要求(3)特殊路基处理由于本次改造,主要为管道开挖后的路面及人行道修复工程,道路路基已成型,仅需对管道开挖道路进行路面恢复,不涉及特殊路基处理位置。
(4)路基边坡防护及加固工程由于道路平面、纵断面、横断面均按照旧路现状设计,路基边坡维持现状边坡形式。
1.1.2路面结构设计(1)路面结构设计原则1)路面设计按照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方便施工、利于养护的原则。
2)路面设计要与周围环境相协调,选择合理的设计方案,保证工程实施的可行性和经济合理性。
第二篇道路路基路面结构第一章概述1路基:路基是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按照路线位置和一定技术要求修筑的带状构造物, 它既是线路的主体又是路面的基础,承受由路面传来的荷载。
其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公路的使用品质。
2 路面:用各种筑路材料,按一定厚度与宽度分层铺筑在路基顶面上,直接承受车辆荷载的层状构造物,亦即供汽车安全、迅速、经济、舒适行驶的公路表面部分,又称行车道。
第一节对路基和路面的基本要求一对路基的基本要求:为保证公路的使用品质,对路基的基本要求有如下两方面:1足够的稳定性在地表上修筑路基,不挖即填,必然改变了原地面的天然平衡状态,原先处于稳定状态的地基,亦有可能由于填筑或开挖的结果引起受力状态的改变,导致路基失稳。
例如,在软土地基上填筑高路堤,或在岩质或土质山坡上开挖路堑时,有可能由于填土的附加应力超过软土地基的承载能力,或是路堑开挖的结果使上侧坡体失去原有的支承,出现路堤的沉陷或坡体的滑坍破坏等,从而导致交通阻断或行车事故。
因此为保证道路的畅通与安全,必须①正确选用路基的断面形式与尺寸;②采取有效的排水、防护和加固等工程措施,确保路基在不利环境条件下具有足够的稳定性。
2足够的强度和刚度路基和路基下的地基,在自重和车辆荷载下会产生变形。
地基软弱、填土不密实或过分潮湿时,所产生的沉陷或固结变形和不均匀变形会使路面结构出现过量变形和应力增大,导致路面过早损坏影响道路使用品质。
因此,①路基要采取选择合适的填料;②进行充分的压实;③改善水温状况;④加固软弱地基等措施,以保证在外力作用下,不致产生超过容许范围的变形。
给路面以坚实的支承,确保其使用寿命和服务水平。
※二对路面的基本要求:为了保证公路与城市道路全年通车,提高行车速度,增强安全性和舒适性,降低运输成本和延长道路使用年限,要求路面具有下述一系列的性能:1 足够的强度和刚度(1)路面强度是指结构整体及其各组成结构层抵抗行车荷载作用产生各种应力、避兔破坏的能力。
公路路面结构识图及施工规范一、路面的基本结构路基和路面是公路的主要工程结构物。
路基是在天然地表面按照路线的设计线性(位置)和设计横断面(几何尺寸)的要求开挖或填筑而成的岩土结构物,是路面的基础,承受由路面传来的行车荷载。
路面是在路基顶面的行车部分用各种混合料分层铺筑的供车辆行驶的一种层状结构物。
路床:路面结构层底面以下0.8 m范围内的路基部分称为路床。
路床分为上路床(0~0.3 m)和下路床(0.3~0.8 m)两层。
上路堤:路面结构层底面以下0.8~1.5 m的填方部分称为上路堤。
下路堤:上路堤以下的填方部分称为下路堤。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的路基宽度一般是由车道、中间带和路肩组成的,如图1-1所示。
二、三、四级公路的路基宽度一般是由车道和路肩组成的,如图1-2所示。
【施工规范】高速、一级公路石灰应不低于Ⅱ级,二级公路石灰应不低于Ⅲ级,二级以下公路宜不低于Ⅲ级。
高速、一级公路的基层,宜采用磨细消石灰。
二级以下公路使用等外石灰时,有效氧化钙含量应在20%以上,且混合料强度应满足要求。
一、具有足够的承载力行驶在公路上的汽车,通过车轮把垂直力、水平力以及汽车产生的振动力和冲击力传给路面,使路面结构内部产生应力、应变和位移。
如果路基和路面结构整体或某一组成部分的强度或抵抗变形的能力不足,路面就会出现断裂、沉陷、波浪或车辙等病害,影响路基、路面的正常使用。
【施工规范】高速、一级公路极重、特重交通荷载等级基层的4.75 mm以上粗集料应采用单一粒径的规格料。
在路基和路面交工验收时,一般情况下,柔性材料(如级配碎石、沥青混凝土)用弯沉表示承载力,刚性材料(如水泥混凝土)、半刚性材料(如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用强度表示承载力。
【施工规范】混合料摊铺应保证足够的厚度,碾压成型后每层摊铺厚度宜不小于160㎜,最大厚度宜不大于200㎜。
施工过程的压实度检测,应以每天现场取样的击实结果确定的最大干密度为标准,每天取样的击实试验应符合下列规定:A击实试验应不少于3次平行试验,且相互之间的最大干密度差值应不大于0.02g/cm3;否则,应重新试验,并取平均值作为当天压实度的检测标准。
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组成
水泥混凝土路面是指由水泥、砂、石和水等材料配合混凝土,经过振捣、养护后形成的路面。
其结构组成一般包括下面几个部分:
1. 路基:路基是指路面下面的基础层,其作用是承受路面的荷载,保证路面的平整度、平稳度和稳定性。
路基材料一般是砂、土、石等,其厚度一般在0.5-1.5米之间。
2. 基层:基层是指路面上面的第一层结构,其作用是承受车辆荷载,分散荷载到路基上,同时又能防止路基材料的破坏。
基层材料一般是碎石、碎石混凝土等,其厚度一般在0.1-0.3米之间。
3. 底层:底层是指路面上面的第二层结构,其作用是承受车辆荷载,分散荷载到基层上,同时又能防止基层材料的破坏。
底层材料一般是碎石、碎石混凝土等,其厚度一般在0.15-0.25米之间。
4. 面层:面层是指路面上面的最上层结构,其作用是保护路面,增加路面的摩擦力和耐久性。
面层材料一般是水泥混凝土,其厚度一般在0.15-0.25米之间。
总体来说,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组成的合理性和质量决定了路面的使用寿命、安全性、舒适性等方面。
因此,在建设和维护路面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结构组成和材料,确保路面的性能指标达到要求。
- 1 -。
市政道路路面结构及路基设计市政道路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路面结构及路基设计则是市政道路建设的重要环节。
良好的路面结构及路基设计可以确保道路的安全、耐久和舒适性,促进交通运输的顺畅,为城市居民提供良好的出行环境。
那么,什么是市政道路路面结构及路基设计呢?本文将就此问题展开介绍和分析。
市政道路路面结构通常指的是道路表层及下层结构的组合,而路基设计则是指为支撑道路结构而设计的地基及基础结构。
对于不同类型的道路,路面结构及路基设计会有所不同。
一般而言,市政道路路面结构包括路基、基层、面层三个部分。
而路基则包括路基填土、路基石料及路基排水系统等。
路基设计是市政道路建设的关键环节。
路基是道路结构的基础部分,直接承受着车辆荷载并分散到路基下部土体中。
良好的路基设计可以保证道路结构的稳定和耐久性。
在进行路基设计时,需要首先进行路堤填筑,对路基进行夯实,确保路基的坚固和平整。
还需要设计合理的排水系统,以防止雨水对路基的侵蚀和破坏。
路基设计还包括对路基填土的选择和处理,以及对路基与地基的界面处理等。
路面结构设计是确保道路平稳、耐久的重要因素。
路面结构通常分为基层、面层两部分。
在进行路面结构设计时,需要首先选择合适的路面材料,比如沥青混凝土、水泥混凝土等。
需要进行路面材料的施工和铺设,确保路面的光滑和平整。
还需要对路面进行合理的厚度设计,以承受车辆荷载和保证路面的使用寿命。
路面结构设计还包括对路面的防水、防腐、防滑等处理措施,以确保路面在各种气候和环境条件下的耐久性和稳定性。
在进行市政道路路面结构及路基设计时,需要考虑道路的使用功能和交通量,选择合适的材料和结构设计方案。
还需要考虑道路的环境条件,比如气候、地质等因素,确保路面结构和路基设计的适应性和稳定性。
还需要进行材料和结构的验收和检测,以确保建设质量和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