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谱法研究变性剂对苦荞麦蛋白质构象的影响
- 格式:pdf
- 大小:248.22 KB
- 文档页数:4
不同方法提取苦荞蛋白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作者:何晓兰雷霆雯许庆忠来源:《安徽农业科学》2017年第25期摘要 [目的]研究不同方法提取苦荞蛋白的体外抗氧化活性。
[方法]以贵州威宁种植的苦荞为材料,通过蛋白质含量测定、清除羟基自由基能力测定对碱溶酸沉法提取苦荞粗蛋白和Osborne法分级提取苦荞清蛋白、球蛋白、醇溶蛋白、谷蛋白进行了比较分析。
[结果]通过碱溶酸沉法提取能获得大量的可溶性蛋白,Osborne法提取的蛋白虽然含量较低但获得的种类较多;各种蛋白均具有清除羟基自由基的能力,其清除羟基自由基能力从大到小依次为清蛋白、碱溶酸沉法提取的粗蛋白、谷蛋白、球蛋白、醇溶蛋白。
[结论]碱溶酸沉法和Osborne法提取的苦荞蛋白均具有体外抗氧化能力。
关键词苦荞蛋白;碱溶酸沉法;Osborne法;抗氧化活性中图分类号 TS201.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7)25-0134-02Abstract [Objective] The research aimed to study the antioxidant activity in vitro of tartary buckwheat proteins by different methods. [Method]Tartary buckwheat proteins was prepared by alkalisolution and acidisolation, and albumin, globulin, prolamin and glutelin from tartary buckwheat were obtained by different solubility extraction. The coomassie brilliant blue protein quantitative was used in determination of protein concent and chemical colorimetric method was used to determinate the ability to remove hydroxyl radicals(·OH) of each protein fraction.[Result]The results showed that proteins obtained by alkalisolution and acidisolation methos were the predominant fraction. Proteins extracted by different methods had the ability to remove hydroxyl radicals, and the order of radical scavenging activity was albumin, proteins obtained by alkalisolution and acidisolation methods, glutelin, globulin and prolamin.[Conclusion]Both the alkalisoluble acid precipitation method and the Osborne method have the antioxidant capacity of tartary buckwheat protein.Key words Tartary buckwheat proteins;Alkalisolution and acidisolation method;Osborne method;Antioxidant activity苦荞,又名鞑靼荞麦,属于蓼科荞麦属。
加工工艺对荞麦蛋白热性质和体外模拟消化过程的影响米宏伟;郑宗坤;唐传核;杨晓泉【期刊名称】《食品科学》【年(卷),期】2007(028)012【摘要】本实验研究了加工工艺对荞麦蛋白(BWP)的热性质和体外模拟消化过程的影响.荞麦蛋白有两个变性温度,在80℃和102℃附近,分别对应8S和13S球蛋白的变性.脂肪的存在对荞麦蛋白的变性温度影响不大,但会降低其热焓.在模拟的胃蛋白酶消化过程中,BWP的氮释放量较大豆分离蛋白(SPI)先高后低;而在胰蛋白酶消化过程中,BWP的氮释放量较SPI高.这与其蛋白组成以及SPI中存在活性较高的胰蛋白酶抑制剂有关.荞麦蛋白的球蛋白(13S和8S)易被降解(胃蛋白酶消化阶段),而2S清蛋白的降解主要集中在胰蛋白酶消化阶段.经脱脂处理、超声协助提取的荞麦蛋白(DFU-BWP)和搅拌提取的荞麦蛋白(FM-BWP)的氮释放量在整个胃蛋白酶消化过程中类似,均明显高于超声提取的荞麦蛋白(FU-BWP)(p<0.05),说明胃蛋白酶对BWP的降解过程与其脂肪含量以及加工工艺有关.【总页数】5页(P32-36)【作者】米宏伟;郑宗坤;唐传核;杨晓泉【作者单位】深圳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广东,深圳,518060;深圳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广东,深圳,518060;华南理工大学蛋白工程研究中心,广东,广州,510640;华南理工大学蛋白工程研究中心,广东,广州,51064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S201.21;R151.2【相关文献】1.大豆蛋白的体外模拟消化过程及热处理的影响 [J], 周志红;唐传核;杨晓泉2.不同烹饪方式及体外模拟消化环境对鲟鱼蛋白质氧化及消化性的影响 [J], 胡吕霖;任思婕;沈清;陈健初;叶兴乾3.体外模拟消化对大米谷蛋白结构及水解产物生物活性的影响 [J], 石嘉怿;张太;梁富强4.体外模拟消化对酸枣仁蛋白酶解产物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J], 韩荣欣;张红印;周光鑫;王海东;肖凤琴;李光哲;严铭铭5.川明参多糖在体外模拟消化过程中的结构变化及对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J], 高涛;罗黄洋;吴韧;阎睿;贺灵芝;程飞;唐华丽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采用红外光谱法研究改性蛋白对小麦面浆糊化的影响范大明;陈卫;庞珂;唐帅坤;顾小红;赵建新;张灏【期刊名称】《食品与发酵工业》【年(卷),期】2011(037)008【摘要】钙结合11S蛋白作为可微波预油炸脆性剂已有研究,为探讨钙结合11S 蛋白的增脆机理,文中运用红外光谱法考察钙结合11S蛋白在面食品糊化过程中对体系产生的影响。
采用全反射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法(ATR—FTIR)结合二阶导数峰位拟合处理,表明预混阶段改性蛋白的添加明显增加体系蛋白质的水合特征。
糊化阶段改性蛋白的添加使预混体系中蛋白的高水平水合降至同一水平,且相较空白多降低体系淀粉结晶度10%以上。
由此说明钙结合蛋白能有效提高体系对水的二次分配能力,使糊化后淀粉重结晶能力下降,体系趋于稳定。
【总页数】6页(P26-31)【作者】范大明;陈卫;庞珂;唐帅坤;顾小红;赵建新;张灏【作者单位】江南大学食品学院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无锡214122;江南大学食品学院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无锡214122;无锡华顺民生食品有限公司,江苏无锡214218;江南大学食品学院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无锡214122;江南大学食品学院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无锡214122;江南大学食品学院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无锡214122;江南大学食品学院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无锡21412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S958.44【相关文献】1.挤压改性糙米-小麦混合粉糊化特性与面条品质关系研究 [J], 杨庭;吴娜娜;王娜;朱科学;谭斌;汪丽萍;田晓红;刘艳香;刘明2.不同筋力面筋蛋白对小麦淀粉糊化特性的影响 [J], 陈建省;田纪春;吴澎;邓志英;郭启芳;刘金栋3.添加面筋蛋白对小麦淀粉糊化特性的影响 [J], 陈建省;邓志英;吴澎;田纪春;谢全刚4.在普通小麦中Wx—Al、Wx—B1和Wx—D1蛋白质缺乏对直链淀粉含量和淀粉糊化特性的不同影响[J], Yamamori,M;Quynh,N·T5.沼液追施量对小麦蛋白组分、面团流变学和淀粉糊化特性的影响 [J], 冯伟;邱记东;管涛;王晨阳;郭天财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苦荞麦抗肿瘤蛋白的分离纯化及结构分析郭晓娜;姚惠源【期刊名称】《食品科学》【年(卷),期】2007(028)007【摘要】本研究采用硫酸铵分级沉淀、DEAE-Sepharose FF离子交换色谱、Sephadex G-100凝胶过滤色谱和SephacrylS-200凝胶过滤色谱对苦荞麦水溶性蛋白质(TBWSP)逐步分离纯化,并结合细胞实验,筛选出苦荞麦水溶性蛋白质中体外抗肿瘤活性的有效组分TBWSP31.体外抗肿瘤活性实验表明,TBWSP31对人乳腺癌细胞株Bcap37细胞有明显的增殖抑制作用,并且存在时间效应和剂量效应.SDS-PAGE表明,TBWSP31为单一组分,其亚基的相对分子质量为57000.CD分析表明,TBWSP31的α-螺旋的含量为33.9%,β-折叠的含量为22.8%,β-转角的含量为11.3%,无规卷曲的含量为32.0%.【总页数】4页(P462-465)【作者】郭晓娜;姚惠源【作者单位】江南大学食品学院,食品科学与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苏,无锡,214036;江南大学食品学院,食品科学与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苏,无锡,21403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17【相关文献】1.小麦胚芽抗肿瘤活性蛋白的分离纯化及抗肿瘤活性研究 [J], 周会会;朱科学;郭晓娜;周惠明2.骆驼蓬种子中一种具抗肿瘤活性蛋白的分离纯化及鉴定 [J], 马晓瑾;吴婷;罗晶晶;王燕;李阳;刘东亮;孙素荣3.菜籽蛋白水解物的分离纯化及抗肿瘤活性研究 [J], 姚轶俊;袁强;鞠兴荣;王立峰4.皖南尖吻蝮蛇蛇毒中抗肿瘤活性蛋白分离纯化及其活体外性研究 [J], 潘学兵;陈冬云;怀建国;吉兆宁5.香菇C_(91-3)菌丝发酵液中蛋白的分离纯化及其抗肿瘤机理研究 [J], 武永红;黄敏;曹励民;李萍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不同苦荞蛋白酶解产物抗氧化活性研究吴伟菁;纪美茹;李再贵【期刊名称】《粮油食品科技》【年(卷),期】2018(026)005【摘要】以苦荞蛋白作为底物,采用碱性蛋白酶Alcalase 2.4 L、木瓜蛋白酶、胃蛋白酶、胰蛋白酶以及胃蛋白酶加胰蛋白酶模拟体内蛋白消化,制备苦荞麦蛋白水解物.采用DPPH及ABTS+·法比较不同的蛋白水解物与水解前苦荞蛋白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不同蛋白酶水解产物水解度由高到低的顺序为:碱性蛋白酶>胃蛋白酶+胰蛋白酶>胃蛋白酶>木瓜蛋白酶>胰蛋白酶,其中碱性蛋白酶水解苦荞蛋白水解度达29.95%.苦荞蛋白本身具有一定的抗氧化能力,其中DPPH清除率及ABTS+·清除率最高分别达71.91%及11.25%,但均显著低于阳性对照Vc.随着水解程度的增加,苦荞蛋白水解产物抗氧化能力逐渐增强.其中,以碱性蛋白酶酶解产物抗氧化活性最高,其DPPH清除率及ABTS+·清除率最高分别为91.65%(0.5mg/mL)及16.67%(1 mg/mL),均显著高于原苦荞蛋白.其中,碱性蛋白酶水解产物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在高浓度(>0.5 mg/mL)条件下,与阳性对照Vc持平.同时碱性蛋白酶酶解产物抗氧化性(DPPH清除率及ABTS+·清除率)显著优于其他蛋白酶解产物.因此,苦荞麦蛋白采用碱性蛋白酶解制备苦荞水解产物可作为天然的抗氧化剂.【总页数】5页(P6-10)【作者】吴伟菁;纪美茹;李再贵【作者单位】厦门医学院,福建厦门 361023;中国农业大学,北京 100083;厦门医学院,福建厦门 361023;中国农业大学,北京 10008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S210.1【相关文献】1.不同方法提取苦荞蛋白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 [J], 何晓兰;雷霆雯;许庆忠;王筑婷;莫晓川;李红梅2.木瓜蛋白酶和碱性蛋白酶分步水解玉米蛋白酶解产物抗氧化活性研究 [J], 胡二坤;郭兴凤;吴欣欣;崔会娟3.苦荞蛋白酶解产物的抗氧化活性研究 [J], 陈花;张海悦;王鹏4.苦荞蛋白质的低消化性研究Ⅱ——酶解产物的超微结构分析和分子量分布 [J], 郭晓娜;姚惠源;陈正行5.低海拔地区黑苦荞酚类物质含量、组成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J], 孙坤坤; 侯泽豪; 魏淑东; 方正武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不同方法提取苦荞蛋白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何晓兰;雷霆雯;许庆忠;王筑婷;莫晓川;李红梅【摘要】[目的]研究不同方法提取苦荞蛋白的体外抗氧化活性.[方法]以贵州威宁种植的苦荞为材料,通过蛋白质含量测定、清除羟基自由基能力测定对碱溶酸沉法提取苦荞粗蛋白和Osborne法分级提取苦荞清蛋白、球蛋白、醇溶蛋白、谷蛋白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通过碱溶酸沉法提取能获得大量的可溶性蛋白,Osborne法提取的蛋白虽然含量较低但获得的种类较多;各种蛋白均具有清除羟基自由基的能力,其清除羟基自由基能力从大到小依次为清蛋白、碱溶酸沉法提取的粗蛋白、谷蛋白、球蛋白、醇溶蛋白.[结论]碱溶酸沉法和Osborne法提取的苦荞蛋白均具有体外抗氧化能力.%[Objective] The research aimed to study the antioxidant activityin vitro of tartary buckwheat proteins by different methods.[Meth-od] Tartary buckwheat proteins was prepared by alkali-solution and acid-isolation, and albumin, globulin, prolamin and glutelin from tartary buckwheat were obtained by different solubility extraction.The coomassie brilliant blue protein quantitative was used in determination of pro-tein concent and chemical colorimetric method was used to determinate the ability to remove hydroxyl radicals( · OH) of each protein fraction. [ Result]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proteins obtained by alkali-solution and acid-isolation methos were the predominant fraction.Proteins extrac-ted by different methods had the ability to remove hydroxyl radicals, and the order of radical scavenging activity was albumin, proteins ob-tained by alkali-solution and acid-isolation methods, glutelin, globulin and prolamin.[ Conclusion] Both the alkali-soluble acid precipitation methodand the Osborne method have the antioxidant capacity of tartary buckwheat protein.【期刊名称】《安徽农业科学》【年(卷),期】2017(045)025【总页数】3页(P134-135,163)【关键词】苦荞蛋白;碱溶酸沉法;Osborne法;抗氧化活性【作者】何晓兰;雷霆雯;许庆忠;王筑婷;莫晓川;李红梅【作者单位】贵州省人民医院病理科,贵州贵阳550002;贵州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贵州贵阳550025;贵州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贵州贵阳550025;贵州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贵州贵阳550025;贵州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贵州贵阳550025;贵州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贵州贵阳55002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S201.2+1苦荞,又名鞑靼荞麦,属于蓼科荞麦属。
281基于近红外光谱荞麦淀粉、蛋白质和总黄酮含量测定方法研究王凤花1,朱海龙2,杨菊1,席志勇1(1.昆明理工大学现代农业工程学院,云南昆明650500;2.昆明理工大学工程训练中心,云南昆明650500)摘要:淀粉、蛋白质和总黄酮是荞麦中重要的营养成分和药理保健功能因子,实现对荞麦内部成分的快速检测对荞麦资源开发、育种和加工等环节具有重要的理论研究意义和应用价值。
选用来自不同产地的40个荞麦样品,测定其淀粉、蛋白质和总黄酮含量,采用FieldSpec 3光谱仪采集了其光谱信息。
将40个样本随机分成了预测集和验证集,其中预测集30个,验证集10个。
通过比较不同预处理方法,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和人工神经网络相结合的方法分别建立了荞麦淀粉、蛋白质和总黄酮含量的预测模型,并进行了验证。
结果表明,首先经平滑与多元散射校正预处理,再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和人工神经网络相结合的方法分别建立的荞麦淀粉含量的预测模型预测值和测量值相关性高,相关度为0.8719,相对误差小,为1.82%,说明该方法预测荞麦淀粉含量是可行的。
但对荞麦蛋白质和总黄酮含量的预测并不理想,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近红外光谱,荞麦淀粉,蛋白质,总黄酮,人工神经网络Research on determination method of starch ,protein andtotal flavonoids content in buckwheat by Near -infrared spectroscopyWANG Feng -hua 1,ZHU Hai -long 2,YANG Ju 1,XI Zhi -yong 1(1.Faculty of Modern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Kunm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Kunming 650500,China ;2.Engineering Training Center ,Kunm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Kunming 650500,China )Abstract :Starch ,proteins and total flavonoids were the vital nutrients and pharmacological function factor in buckwheat ,to achieve the fast detection of the buckwheat internal composition had an important theoretical significance and application value for buckwheat breeding ,processing and other steps .Forty buckwheat samples from different origins had been selected .The starch ,proteins and total flavonoids content of buckwheat were determined ,and the near -infrared spectrum of buckwheat had been obtained using FieldSpec 3near -infrared spectroscopy .Forty sample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prediction set and validation set with 30and 10samples respectively .Compared with different pre -processing methods ,the prediction models of buckwheat starch proteins and total flavonoids content had been established using the combination method of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and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finally the models had been verifi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between the prediction value and measurement value of buckwheat starch content was 0.8719,and the relative error was smaller and its mean value was 1.82%,the method of the buckwheat starch content prediction was feasible .But the prediction for buckwheat protein and total flavonoids content was not ideal ,need to be further studied .Key words :Near -infrared spectroscopy ;buckwheat starch ;protein content ;total flavonoids ;BP Neural Network 中图分类号:TS2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0306(2014)05-0281-04收稿日期:2013-07-11作者简介:王凤花(1980-),女,博士,讲师,研究方向:农产品品质无损检测方法的研究。
苦荞过敏蛋白TB22kDa的cDNA片断克隆、原核表达及初步纯化【摘要】:荞麦具有较高营养品质和药用价值,并富含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在防治现代文明病诸如糖尿病、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疾病和风湿性关节炎等方面有一定的功效。
然而荞麦中含有的过敏性成份又使许多接触或食用它的人产生过敏症状。
近些年来,一些国外的科学家对甜荞(commonbuckwheatCB)中的过敏成分进行了研究。
但在苦荞(tartarybuckwheatTB)过敏成分研究方面的报道却不多,有关苦荞过敏蛋白的基因克隆及表达调控的研究尚属空白。
TB22kDa蛋白是苦荞中的主要过敏蛋白,对此蛋白中抗原决定簇免疫学和分子遗传学的深入研究,将有助于了解过敏反应机制并设计抑制荞麦过敏蛋白的表达或使患者脱敏的方法。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分离克隆苦荞中的主要过敏蛋白(TB22kDa)基因,并表达纯化出其结构基因编码的蛋白。
从而为进一步研究过敏蛋白TB22kDa的结构与功能,寻找其中的抗原决定簇,探讨过敏原与其相应抗体相互作用机理提供依据。
本研究根据先前分离纯化所得天然TB22kDa蛋白经MALDI-TOF-MS(质谱法)测得的氨基酸序列和文献报道的过敏蛋白核苷酸序列设计引物,扩增克隆了该过敏蛋白结构基因的编码序列;根据测得的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并利用3’-RACE方法结合巢式PCR扩增得到基因的3’末端;依据同源性比较的结果选用一段保守序列为5’引物,并根据结构基因内部序列设计3’特异性引物,进一步获得了该基因5’端的部分序列。
已得到的基因序列长度为1311bp。
从已有的5’部分序列到该过敏蛋白编码区为543bp,编码181个氨基酸。
开放阅读框588bp,包括编码区的585bp及一个终止密码,可编码一个由195个氨基酸组成的功能蛋白。
3’端非编码区包括180个碱基,富含AT(70%)。
采用上述方法获得的TB22kDa核苷酸序列与甜荞过敏性贮藏蛋白及豆球类蛋白的同源性分别达到94%和90%;氨基酸序列与来自甜荞中的球蛋白,刀豆蛋白有93%-83%同源性。
苦荞过敏蛋白全长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免疫学活性研究张昕;崔晓东;李玉英;张德梅;王转花【期刊名称】《食品科学》【年(卷),期】2009(030)001【摘要】荞麦属于一种常见的植物性过敏原.本实验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以苦荞种子总RNA为模板,通过RT-PCR和5'-RACE等方法,扩增、克隆获得苦荞过敏蛋白全长cDNA序列.分析表明,该序列编码一个由515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功能蛋白,并与甜荞过敏性贮藏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达到90%以上.经原核表达及一步亲和纯化后得到纯度较高的重组苦荞过敏蛋白(rTBt).采用竞争性ELISA对其免疫活性分析显示,目的蛋白与荞麦过敏病人血清中的IgE抗体可以特异结合.【总页数】4页(P203-206)【作者】张昕;崔晓东;李玉英;张德梅;王转花【作者单位】化学生物学与分子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山西大学生物技术研究所,山西,太原,030006;化学生物学与分子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山西大学生物技术研究所,山西,太原,030006;化学生物学与分子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山西大学生物技术研究所,山西,太原,030006;太原市红十字血液中心,山西,太原,030001;化学生物学与分子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山西大学生物技术研究所,山西,太原,0300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78;R392【相关文献】1.苦荞中查尔酮合成酶全长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J], 刘凯;胡耀辉;王冠;于寒松2.苦荞中查尔酮合成酶全长基因的克隆及其序列分析 [J], 胡耀辉;王冠;刘凯;于寒松3.苦荞类过敏原的原核表达及多克隆抗体制备 [J], 李学俊;郭彦飞;闫倩;陈鹏4.苦荞过敏原TBa和TBb基因的共表达及其包涵体复性的研究 [J], 贺东亮;张政;任晓霞;崔晓东;李玉英;王转花5.一种苦荞主要过敏原基因cDNA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J], 侯晓军;畅文军;陈立钊;张政;刘知学;王转花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近红外光谱结合主成分分析和灰色关联分析的苦荞产地溯源张智峰; 韩小平; 秦刚; 宋海燕【期刊名称】《《食品与发酵工业》》【年(卷),期】2019(045)019【总页数】4页(P266-269)【关键词】近红外光谱; 主成分分析; 灰色关联分析; 苦荞; 产地溯源【作者】张智峰; 韩小平; 秦刚; 宋海燕【作者单位】山西农业大学工学院山西太谷 030800【正文语种】中文苦荞麦是一种食药两用的小杂粮,素有五谷之王的美称,在我国各地都有广泛的栽培种植,主要集中在云南、四川、贵州、陕西、山西、内蒙古等高寒地区,其籽粒含有高营养价值和多种保健功能的蛋白质、膳食纤维、抗性淀粉、生物类黄酮、不饱和脂肪酸(如亚油酸和亚麻酸)、维生素以及丰富的钙、磷、铁、锌、铜、镁、硒等人体所必需的矿物质[1]。
已有研究证实,荞麦富含 18 种氨基酸,其中8种必需氨基酸的组成比例较好[2-3]。
芦丁是荞麦独有的生物类黄酮主要成分,具有较高的营养和医用价值,近年来得到了人们广泛的关注。
近红外光谱定量分析技术具有样品制备简单,分析速度快,可以同时进行多组分测定,实现无损和在线检测,被广泛应用[5-6]。
马续莹等[7]应用近红外光谱漫反射技术,采用偏最小二乘法和留一全交叉验证方法对燕麦和苦荞样品中膳食纤维的含量进行预测,相关系数达到0.927 2。
结果表明,采用近红外光谱漫反射方法能够对燕麦、苦荞等产品中膳食纤维含量进行快速定量或半定量分析。
席志勇[8]采用近红外光谱技术结合主成分分析和神经网络分别建立荞麦蛋白质、淀粉和总黄酮含量预测模型,其中总黄酮相关度较高,能够达到荞麦总黄酮含量预测的目的。
张晶等[9]采集其近红外漫反射光谱图,结合化学计量学软件对光谱进行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 PCA),可明显区分甜荞粉、苦荞粉、小麦粉和燕麦粉;利用偏最小二乘(partial least squares,PLS) 模型可以半定量判别荞麦粉掺假。
苦荞麦的薄层色谱鉴别彭镰心;赵钢【摘要】以β-谷甾醇为对照品,采用薄层层析法对样品进行分离,建立苦荞麦β-谷甾醇薄层色谱检测方法.结果表明,β-谷甾醇对照品及苦荞麦在相对应位置上显现相同颜色斑点,建立的检测方法专属性强、重复性好.【期刊名称】《成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0(029)004【总页数】2页(P285-286)【关键词】薄层色谱;苦荞麦;β-谷甾醇【作者】彭镰心;赵钢【作者单位】成都大学,生物产业学院,四川,成都,610106;成都大学,生物产业学院,四川,成都,6101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4.20 引言苦荞麦是一种药食两用的植物,含有黄酮、多酚、甾体化合物等功能性成分[1],具有抗衰老、降脂降糖等功效[2].β-谷甾醇是植物甾醇类成分之一,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各种植物油与植物种子中,也存在于某些药用植物中,其分子结构式见图1.图1 β-谷甾醇分子结构目前,β-谷甾醇以其特有的生物学特性和物理化学性质被广泛应用于医药行业中[3].苦荞麦植物油中总甾醇含量是高粱、玉米油中的两倍,是大豆油中的10倍,而β-谷甾醇在总甾醇中含量较高[4],且具有多种功效.目前,未见苦荞中β-谷甾醇的薄层检测的报道,因此,建立苦荞麦β-谷甾醇的检测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 材料与方法1.1 仪器与试药实验所用的仪器与试药包括:硅胶G(购自青岛海洋化工有限公司)板为手工铺制,玻璃板为普通板,苦荞麦为川荞1号(自行栽培),β-谷甾醇由西南民族大学化学与环境保护学院提供;石油醚、乙醚、氯仿均为国产分析纯.1.2 方法1.2.1 对照品溶液配制.称取β-谷甾醇对照品适量,加入氯仿溶解,配制成0.1 mg/mL的对照品溶液.1.2.2 供试品溶液配制.称取苦荞麦粉约1.5 g加入25 mL氯仿溶液,超声提取30 min,过滤,取10 mL滤液,蒸发皿上蒸干,用氯仿溶解并定容至2 mL.1.2.3 薄层鉴别.吸取供试液、对照品溶液10μL分别点于同一含0.3%羧甲基纤维素钠为粘贴剂的硅胶G板上,以石油醚—乙醚(7∶3)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硫酸溶液,105℃烘干至斑点显色,日光检视.2 结果与分析苦荞麦的薄层色谱图如图2所示.图2 苦荞的薄层鉴别色谱图a为β-谷甾醇对照品,b、c为苦荞籽提取物, d、e为苦荞麸皮提取物.从图2中可发现,β-谷甾醇与其他成分能较好地分离,对照品与苦荞样品对应位置上显示相同颜色的斑点,显色效果明显.同时,在实验中,我们做了5次重复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此方法重复性良好.3 讨论在实验中,我们比较了石油醚—氯仿、石油醚—乙酸乙酯、石油醚—乙醚3种展开系统,结果以石油醚—乙醚(7∶3)效果最好.显色剂比较了10%硫酸溶液、10%硫酸乙醇溶液,结果以10%硫酸溶液效果较好.从实验结果来看,本文建立的苦荞麦薄层色谱鉴别方法具有快速、重复性好的特点,适用于苦荞麦品种的质量控制.参考文献:[1]包塔娜,彭树林,周正质,等.苦荞粉中的化学成分[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03,15(1):24-26.[2]朱瑞,高南南,陈建民.苦荞麦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J].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03,22(2):7-9.[3]胡一冰,杨敬东,邹亮,等.苦荞麦药理研究及临床应用概况[J].成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5(4):271-275.[4]魏金婷,刘文奇.植物药活性成分β-谷甾醇研究概况[J].莆田学院学报,2007,9(2):38-40.[5]Horbowiczt M,Obendorf RL.Changes in Sterols and Fatty Acids of Buckwheat Endosperm and Embryo during Seed Development [J].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1992,40(1): 745-750.。
苦荞苦荞,又称鞑靼荞麦,营养极其丰富,也是有较好药用价值的药用作物。
苦荞中的蛋白质主要是谷蛋白,水溶性清蛋白和盐溶性球蛋白等。
其氨基酸总含量为107%,18种氨基酸齐全。
苏氨酸0.4178,缬氨酸0.5093,蛋氨酸0.1834,亮氨酸0.7570,赖氨酸0.6884,色氨酸0.1376,异亮氨酸0.4542,苯丙氨酸0.5413,均高于小麦粉、大米和玉米。
苦荞的脂肪中含9种脂肪酸,其中油酸和亚油酸含量很高,占脂肪总含量的80%,亚油酸是人体最重要的必需脂肪酸,体内不能合成,被称为VF,对幼儿有促进生长发育作用,对成年人具有降低血压和胆固醇的作用,也可防治冠心病和高血压。
根据上述资料比较,苦荞的氨基酸含量特高,赖氨酸、色氨酸含量均高于甜荞。
苦荞中含有苦味素,苦味素有清热解毒作用。
苦荞中含有很高的药用成份-生物类黄酮,可治疗糖尿病和因糖尿病引起的视网膜病、脑内出血、胃出血、溃疡等多种疾病。
苦荞中含芦丁较高。
甜荞一般在0.02--0.798%之间,苦荞在1.08--6.6%之间,苦荞所含芦丁因品种、地区而异。
山西灵丘县苦荞芦丁含量达4PPM。
芦丁用于治疗毛细血管脆弱引起的出血病,并用作高血压辅助疗剂。
我国古籍中有很多关于苦荞防病治病的记载,《齐民要术》有"头风畏冷者,以面汤和粉为饼,更令罨出汗,虽数十年亦愈。
"《图经本草》有"实肠胃,益气力"的记载。
《本草纲木》有"降气宽肠磨积滞,消热肿风痛,除白浊血滞,积泄泻"的论述。
近代医学证明,苦荞有治疗糖尿病、高血压及其引起视网膜炎及羊毛疗的效果,此外可作滋补强壮药。
北京市同仁医院等的动物试验和临订观察表明,食用苦荞粉对控制和治疗糖尿病有显著效果。
以高血压引起的脑血管硬化、心血管病和高血压也有较好治疗、预防作用,还可达到健胃消食,增强机体免疫和抗炎防癌作用。
苦荞降糖茶是以灵丘特产苦荞为主要原料,并配以其它天然植物精制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