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计算机网络安全
- 格式:ppt
- 大小:84.50 KB
- 文档页数:40
计算机网络安全基础知识计算机网络安全是指保护计算机网络的完整性、可用性和机密性,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破坏和窃取敏感数据的活动。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日益突出。
了解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基础知识对于保护个人隐私和信息安全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基础知识,包括网络安全威胁、常见的安全漏洞和保护网络安全的措施。
一、网络安全威胁1. 黑客攻击:黑客是指利用计算机技术破解系统安全的人。
他们通过各种手段入侵计算机网络系统,从而获取系统的控制权或者窃取、破坏系统中的信息。
黑客攻击可以导致个人隐私泄露、财产损失等严重后果。
2. 病毒和恶意软件:病毒和恶意软件是计算机系统中最常见的网络安全威胁之一。
病毒和恶意软件可以通过电子邮件附件、下载文件或者恶意网站等途径感染计算机系统。
它们可以破坏系统文件、窃取个人信息、拦截网络通信等。
3. 数据泄露:数据泄露是指未经授权的个人数据或机构敏感数据的意外或故意曝露。
数据泄露可能是由于系统漏洞、内部员工行为不慎或者黑客攻击所导致。
数据泄露会严重影响个人隐私和商业机密。
二、常见的安全漏洞1. 密码弱:弱密码是很多计算机网络系统面临的常见安全漏洞。
使用简单的、容易猜测的密码容易被黑客破解。
为了保障网络安全,用户应该选择复杂的密码,包括字母、数字和符号的组合,并定期更改密码。
2. 系统漏洞:系统漏洞是指在设计、实施或者维护计算机系统时存在的错误或者弱点。
黑客可以通过利用系统漏洞来入侵系统或者窃取敏感数据。
为了保护系统安全,管理员需要及时修补系统漏洞并保持系统更新。
3. 社会工程学:社会工程学是指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来获得机密信息。
黑客可以通过电话诈骗、钓鱼邮件等手段欺骗用户,从而获取用户的账户密码、银行卡信息等。
为了预防社会工程学攻击,用户需要提高警惕,警惕来自陌生人的信息请求。
三、保护网络安全的措施1. 防火墙:防火墙是一种网络安全设备,用于监控和控制网络流量,以阻止未经授权的访问和恶意数据包的传输。
网络通讯及安全本栏目责任编辑:代影浅谈计算机网络安全防护技术在法院工作中的有效应用戚巍(河南省上蔡县人民法院,河南驻马店463800)摘要:为了进一步了解计算机网络使用过程中所存在的隐患与风险,使其能够更好地服务于法院各项工作的开展,就必须要借助计算机网络安全防护技术提高网络的安全性能。
基于此,本文立足法院工作实际,以法院计算机网络安全风险为切入点,分析了法院各项工作开展中可能存在的网络风险,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以期能够推动法院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法院;安全防护技术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9)26-0059-02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法院作为我国重要的司法审判机关,业务量较大,对于工作中各项文件、案件信息的保密度要求较高。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在法院工作中的广泛应用,加快了法院办公无纸化建设的进程,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办公效率。
但是,由于计算机网络的开放性,自身存在诸多不稳定因素,使得计算机网络运行风险增加,令法院计算机网络安全隐患加剧。
因此,在享受计算机网络所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必须要提高警觉性,尽可能借助安全防护技术来抵御网络风险,进一步提高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1法院计算机网络存在的安全风险分析1.1拒绝服务攻击导致的访问风险随着司法公开工作在法院中的持续推进,越来越多的法院选择借助互联网搭建起与广大群众联系的桥梁,因此越来越多的法院信息通过互联网进行发布。
这也就使得法院工作面临着更多的外部威胁。
在工作中,我们常常会遇到网络无法访问、服务器宕机等情况,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拒绝服务攻击。
拒绝服务攻击有三种类型:拒绝服务(DOS )攻击、分布式拒绝服务(DDOS )攻击以及分布反射式决绝服务(DRDOS )攻击[1]。
这三种攻击形式均是利用了TCP 协议三次握手的原理,因此这三种攻击在防护手段上差异不大。
第一章网络安全管理概述1计算机网络安全(Computer Network Security,简称网络安全)是指利用网络管理控制和技术措施,保证网络环境中数据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和可审查性受到保护。
保证网络系统的硬件、软件及其系统中的数据资源得到完整、准确、连续运行和服务不受干扰破坏和非授权使用。
2网络安全包括两方面:网络的系统安全和信息安全3网络管理的实质是对各种网络资源进行监测、控制、协调、报告故障等。
4什么是网络管理狭义的网络管理主要指对网络设备、运行和网络通信量的管理。
现在,网络管理已经突破了原有的概念和范畴。
其目的是提供对计算机网络的规划、设计、操作运行、管理、监视、分析、控制、评估和扩展的手段,从而合理地组织和利用系统资源,提供安全、可靠、有效和友好的服务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是信息安全的基本要求。
5 ISO定义网络管理(Network Management) 是规划、监督、组织和控制计算机网络通信服务,以及信息处理所必需的各种活动。
6网络信息安全管理的任务是保证网络信息的使用安全和信息载体的运行安全7,网络安全管理涉及到策略与规程、安全缺陷和防护所需的资源、防火墙、加密问题、鉴别与授权、客户机/服务器认证系统、报文传输安全、服务与协议以及对病毒防范及攻击的保护等方面的管理8网络安全管理主要包括安全设备管理、安全策略管理、安全风险控制、安全审计等几个方面。
9信息系统的安全管理部门应根据管理原则和系统处理数据的保密性,制订相应的管理制度、采用相应的规范。
10网络安全管理的基本任务包括:1) 评估网络安全,掌握安全状况,确定安全等级;2) 根据等级要求,确定安全管理范围、职责和权限等;3) 健全完善网络中心及重要机房人员出入管理制度;4) 健全操作规程和策略;5) 建立健全系统维护制度,采用加密机制及密钥管理;6) 制订具体的应急及恢复的措施、技术和方法;7) 集中监控和管理所有安全软硬件产品;8) 集中补丁下载、分发、升级和审计;9) 加强系统监控,及时发现异常流量,并及时分析处理。
网络安全技术大纲第1章网络脆弱性的原因1.开放性的网络环境2.协议本身的脆弱性3.操作系统的漏洞4.人为因素网络安全的定义网络安全是指网络系统的硬件、软件和系统中的数据受到保护,不因偶然的或者恶意的攻击而遭到破坏、更改、泄露,系统联系可靠正常地运行,网络服务不中断。
网络安全的基本要素1.保密性2.完整性3.可用性4.可控性5.不可否认性课后习题选择题1.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是指网(络中信息的安全)。
2.嘻嘻风险主要是指(信息存储安全、信息传输安全、信息访问安全)。
3.以下(数据存储的唯一性)不是保证网络安全的要素。
4.信息安全就是要防止非法攻击和病毒的传播,保障电子信息的有效性,从具体的意义上来理解,需要保证以下(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可控性、不可否认性)几个方面5.(信息在理解上出现的偏差)不是信息失真的原因。
6.(实体安全)是用来保证硬件和软件本身的安全的。
7.黑客搭线窃听属于信息(传输安全)风险。
8.(入网访问控制)策略是防止非法访问的第一档防线。
9.对企业网络最大的威胁是(内部员工的恶意攻击)。
10.在网络安全中,中断指攻击者破坏网络系统的资源,使之变成无效的或无用的,这是对(可用性的攻击)。
11.从系统整体看,“漏洞”包括(技术因素、认得因素、规划,策略和执行该过程)等几方面。
问答题网络本身存在哪些安全缺陷?1.伤害身体2.心理方面3.易惹是非4.影响学业5.安全问题6.网络内容的伤害7.社会角色及观念的改变黑客入侵攻击的一般过程1.确定攻击目标2.收集被攻击对象的有关信息3.利用适当的工具进行扫描4.建立模拟环境,进行模拟攻击5.实施攻击6.清除痕迹7.创建后门扫描器的作用1.检测主机是否在线2.扫描目标系统开放的端口3.获取目标操作系统的敏感信息4.扫描其他系统的敏感信息常用扫描器1.Nmap2.ISS3.ESM4.流光(fluxay)5.X-scan6.SSS7.LC网络监听的一个前提条件是将网卡设置为混杂模式木马的分类1.远程访问型木马2.键盘记录木马3.密码发送型木马4.破坏型木马5.代理木马6.FTP木马7.下载型木马木马的工作过程1.配置木马2.传播木马3.启动木马4.建立连接5.远程控制拒绝服务攻击的定义拒绝服务攻击从广义上讲可以指任何导致网络设备(服务器、防火请、交换机、路由器等)不能正常提供服务的攻击。
《网络安全》教学大纲(Network Security)制定单位:信息科学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制定人:孙晓彦审核人:冯国富(课程组长)编写时间:2011年12月15日第一部分课程概述一、基本信息(一)课程属性、学分、学时专业课, 3学分,48学时(理论32+实验16)(二)适用对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生(三)先修课程与知识准备计算机程序设计、数据结构与算法、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等二、课程简介信息网络的大规模全球互联趋势,以及人们的社会与经济活动对计算机网络的依赖性与日俱增,使得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性成为信息化建设的一个核心问题。
在信息学科的专业教育中开设网络安全课程,旨在让学生们从学习网络技术时就树立建造安全网络的观念,掌握网络安全的基本知识,了解设计和维护安全的网络体系及其应用系统的基本手段和常用方法,为从事信息网络的研究和开发打下良好基础。
本课程较全面的介绍了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基本理论和关键技术,并对当前常见的网络安全技术的原理和应用进行了详细的讲解。
内容主要包括计算机硬件与环境安全、操作系统安全、计算机网络安全、应用系统安全、应急响应与灾难恢复、计算机系统安全风险评估、计算机安全等级评测与安全管理等内容。
这门课程对于培养具有基本信息安全技术应用能力的工程人员有着重要意义。
The trend that information nets worldwide being connecting to one another, alone with the more and more dependences on computer net by people's social and economical activities, makes the security of the computer net a kernel problem. This course means to bring up the students' notion about the net security in the mean time when they learn the net technology, to let them understand the basic knowledge of net security, and to offer them a chance to understand the common way to design and maintain a secure net system or its application system. By taking the course, it can therefore give the students a good preparation for their research in information net.The course gives a global introduction on the basic theories and kernel technologies of the network security, as well as explanation on the concept andapplication of the commonly used network security technology. The main contents of this course include the following sections: security of computer hardware and environmental, operating system security, computer network security, application security, emergency response and disaster recovery, computer system security risk assessment, computer level of security evaluation and security management and so on.This course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for training the engineering staff with the basic information security technology application ability.三、教学目标本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理解密码学等网络安全的相关安全原理,掌握计算机系统可能存在的安全问题和普遍采用的安全机制,了解当今主要的网络系统安全设置、安全漏洞、安全协议,并能够胜任一般网络安全的基本技术和操作,提高信息安全防护意识与安全防护能力。
计算机网络安全试题计算机网络安全试题第一章概论1. 安全法规、安全技术和安全管理,是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的三大组成部分。
答案:Y 难度:A2. 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基本组成是:计算机实体、信息和()。
A(网络B(媒体C(人D(密文答案:C 难度:C3. 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包括实体安全、信息安全、运行安全和人员安全等部分。
答案:Y 难度:B4. 从系统工程的角度,要求计算机信息网络具有()。
A(可用性、完整性、保密性B(真实性(不可抵赖性)C(可靠性、可控性D(稳定性答案:ABC 难度:B5. 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安全威胁同时来自内、外两个方答案:Y 难度:A6. 计算机信息网络脆弱性引发信息社会脆弱性和安全问题。
答案:Y难度:A7. 实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的措施包括:( ) 。
A(安全法规B、安全管理C(安全技术D(安全培训答案:ABC 难度:B8. 对全国公共信息网络安全监察工作是公安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答案:Y 难度:A9( 为了保障信息安全,除了要进行信息的安全保护,还应该重视提高系统的入侵检测能力、系统的事件反应能力和如果系统遭到入侵引起破坏的快速恢复能力答案:Y 难度:C10(OSI 层的安全技术来考虑安全模型( )A(物理层B(数据链路层C(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D(表示层、应用层答案:ABCD 难度:C11( 数据链路层可以采用()和加密技术,由于不同的链路层协议的帧格式都有区别厂所以在加密时必须区别不同的链路层协议。
A(路由选择B(入侵检测C(数字签名D。
访问控制答案:B 难度:C12(网络中所采用的安全机制主要有:()。
A(区域防护B(加密和隐蔽机制; 认证和身份鉴别机制; 审计;完整性保护C(权力控制和存取控制; 业务填充; 路由控制D(公证机制; 冗余和备份答案:BCD 难度:D 13(公开密钥基础设施(PKl)由以下部分组成:()。
A(认证中心; 登记中心B(质检中心C(咨询服务D(证书持有者; 用户; 证书库答案:AD 难度:C 14(公安机关在对其他国家行政机关行使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管时,其双方的法律地位是对等的答案:N 难度:B15(人民警察在行使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监管权时是代表国家的,所以是行政主体。
计算机网络安全教材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
计算机网络安全是指保护计算机系统不受侵害,保证网络服务正常运行,以及防止未经授权的入侵和破坏。
本文将介绍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和防护措施。
一、计算机网络安全的概念计算机网络安全是指保护计算机系统不受侵害,保证网络服务正常运行,以及防止未经授权的入侵和破坏。
它包括硬件、软件和数据的保护,以及网络服务的安全。
二、计算机网络安全防护措施1、防火墙防火墙是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基础设施,它可以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和数据泄露。
它可以根据企业的安全策略来控制网络流量,并可以与入侵检测系统(IDS)结合使用,及时发现并报告安全事件。
2、加密技术加密技术是保护数据安全的重要手段,它可以防止敏感信息在网络传输过程中被窃取或篡改。
加密技术包括对称加密和公钥加密两种类型,其中对称加密使用相同的密钥进行加密和解密,而公钥加密则使用不同的密钥进行加密和解密。
3、虚拟专用网(VPN)VPN是一种可以在公共网络上建立加密通道的技术,它可以保护远程用户访问公司内部网络时数据的安全性。
VPN可以通过验证用户身份、加密数据等方式来确保数据的安全性。
4、入侵检测系统(IDS)IDS是一种可以检测网络中是否存在未经授权的访问或攻击的系统。
它可以通过监控网络流量、分析数据包等方式来发现攻击行为,并及时报告给管理员进行处理。
5、安全审计和日志安全审计和日志是计算机网络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可以记录网络中发生的一切活动,包括用户行为、系统操作等。
通过分析日志和审计记录,管理员可以及时发现异常行为,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
三、总结计算机网络安全是当前社会的焦点之一。
为了保护计算机系统的安全,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安全防护措施,如防火墙、加密技术、VPN、IDS以及安全审计和日志等。
这些措施可以有效地防止未经授权的入侵和破坏,保护我们的计算机系统和数据的安全性。
计算机网络安全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网络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保证。
计算机网络安全期末复习资料一、单选题1、网络安全5个基本要素包括:机密性、完整性、( B )、可控性、可审查性。
A.可塑性B.可用性C.可选性D.可靠性2、身份鉴别威胁主要包括4个方面:口令圈套、( C )、算法考虑不周、编辑口令。
A.不安全服务 B.窃听 C.口令破解.D.逻辑炸弹.3、安全隔离技术经过的5个发展阶段有:完全隔离、硬件卡隔离、( A )、空气开关隔离、安全通道隔离。
A.数据转播隔离B.网络分段C.访问控制D.数据加密4、蜜罐可以分为牺牲型蜜罐、( B )、测量型蜜罐三种基本类型。
A.软件型B.外观型蜜罐C.综合型D.硬件型5、信息安全的三个基本要素是人、技术和(C )。
A.协议B.设备C.管理D.软件6、网络安全的5个基本要素不包括以下(D )。
A.机密性B.完整性C.可用性D.可复制性7、病毒属于( C )威胁。
A.物理B.系统漏洞C.有害程序D.身份鉴别8、TCSEC评估准则中以下安全级别最高的是(D )级。
A.DB.C2C.B3D.A9、( A )型蜜罐主要是用于研究攻击的特征和发展趋势,对攻击行为进行追踪和分析,了解攻击者所使用的攻击工具和方法,帮助安全组织研究系统所面临的威胁,以便更好地抵抗这些威胁。
A.研究B.产品C.白帽D.黑帽10、数字签名能够提供身份认证、数据完整性和( D )等安全服务。
A.访问控制B.校验C.加密D.不可抵赖11、非法接收者在截获密文后试图从中分析出明文的过程称为( B )。
A.攻击B.破译C.解密D.加密12、关于DES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B )。
A.采用64位的分组长度B.是由ISO设计的数据加密标准。
C.密钥长度为64位,实际使用56位D.是一个遵循Feistel密码结构的分组密码算法13、以下不属于一个保密体制或保密系统组成部分的是CA.明文、密文B.密钥C.间谍软件D.加密算法和解密算法14、下列不属于数字签名需要满足的要求的是BA.发送者事后不能否认对报文的签名B.接收者可以对发送者的报文进行修改C.接收者能够核实发送者发送的报文签名D.接收者不能伪造发送者的报文签名15、“在因特网上没有人知道对方是一个人还是一条狗”这个故事最能说明( C )。
计算机网络安全基础知识计算机网络安全是指保护计算机网络和网络通信系统免受未经授权访问、攻击和损坏的能力。
了解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基础知识对于保护个人和组织的敏感数据、防止信息泄露和网络犯罪具有重要意义。
1. 身份认证与授权:身份认证是验证用户或设备的身份和权限的过程,通常通过用户名和密码、生物识别技术等方式进行。
授权则是分配不同用户或设备的权限,确保其只能访问其授权范围内的资源。
2. 防火墙:防火墙是计算机网络安全的第一道防线,通过监视和控制进出网络的数据流量,阻止潜在的威胁进入网络或离开网络。
3. 加密与解密:加密是将数据转换为密文的过程,以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者读取或修改数据。
解密则是将密文还原为原始数据的过程。
4. 安全协议:安全协议是网络通信中使用的加密和身份认证机制,例如SSL/TLS协议用于保护Web通信的安全性。
5. 恶意软件防范:恶意软件包括计算机病毒、间谍软件、广告软件等有害程序。
使用杀毒软件和防火墙等工具可以有效防范恶意软件的入侵。
6. 网络监控与日志记录:通过实时监控网络流量和记录事件日志,可以及时检测异常活动并进行安全事件的溯源分析。
7. 社会工程学:社会工程学是以欺骗和操作人为目标的攻击手段。
安全意识培训和警惕性可以帮助人们识别和防范社会工程学攻击。
8. 虚拟专用网络(VPN):VPN通过加密和隧道技术为远程用户提供安全的访问网络和保护数据隐私。
9. 强密码策略:使用强密码是保护个人和组织账号安全的重要措施。
强密码应包含字母、数字和特殊字符,并定期更新。
10. 多因素身份验证:多因素身份验证结合两个或多个不同的验证要素(如密码、指纹、短信验证码)来提高身份认证的安全性。
11. 安全更新和漏洞修复:定期进行安全更新和漏洞修复是防止网络攻击的重要步骤。
及时安装系统和应用程序的更新补丁可以修复已知的漏洞。
12. 数据备份与恢复:定期备份数据可以帮助防止重要数据的丢失,并在发生安全事件时进行有效的恢复。
网络安全管理制度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制度第一章计算机基础设备管理1.各部门应为每台计算机指定保管人,共享计算机由部门指定人员保管。
保管人对计算机软、硬件有使用、保管责任。
2.公司计算机只有网络管理员进行维护时有权拆封,其它员工不得私自拆开封。
3.计算机设备不使用时,应关掉设备的电源。
人员暂离岗时,应锁定计算机。
4.计算机为公司生产设备,不得私用、转让或借出。
除笔记本电脑外,其它设备严禁无故带出办公生产工作场所。
5.按正确方法清洁和保养设备上的污垢,保证设备正常使用。
6.计算机设备老化、性能落后或故障严重,不能应用于实际工作的,应报计算机管理人员处理。
7.计算机设备出现故障或异常情况(包括气味、冒烟与过热)时,应当立即关闭电源开关,拔掉电源插头,并及时通知计算机管理人员检查或维修。
8.公司计算机及周边设备、计算机操作系统和所装软件均为公司财产,计算机使用者不得随意损坏或卸载。
第二章计算机系统应用管理9.公司电脑的IP地址由网络管理员统一规划分配,员工不得擅自更改,更不得恶意占用他人的地址。
10.计算机保管人对计算机软硬负保管之责,使用者如有使用不当,造成毁损或遗失,应负赔偿责任。
11.计算机保管人和使用人应对计算机操作系统和所安装软件口令严格保密,并至少每180天更改一次密码。
密码应满足复杂性原则,长度应不低于8位,并由大写字母、小写字母、数字和标点符号中至少3类混合组成。
对于因软件自身原因无法达到要求的,应按照软件允许的最高密码安全策略处理。
12.重要资料、电子文档、重要数据等不得放在桌面、我的文档和系统盘(一般为C:盘)以免系统崩溃导致数据丢失。
与工作相关的重要文件及数据保存两份以上的备份,以防丢失。
公司设立文件服务器,重要文件应及时上传备份,各部门专用软件和数据由计算机保管人定期备份上传,需要信息技术部负责备份的应填写《数据备份申请表》,数据中心信息系统数据应按备份管理相关要求备份。
13.正确开机和关机。
一、名词解释黑客(P103)木马(P163)网络后门和网络隐身(P6)恶意代码(P185)VNP(p307)防火墙(P275)入侵检测系统(P288) DDOS(p146)ICMP协议:ICMP是(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Internet控制报文协议。
它是TCP/IP协议族的一个子协议,用于在IP主机、路由器之间传递控制消息。
二、问答题1.TCP和UDP的不同。
(p42)TCP---传输控制协议,提供的是面向连接、可靠的字节流服务。
当客户和服务器彼此交换数据前,必须先在双方之间建立一个TCP连接,之后才能传输数据。
TCP提供超时重发,丢弃重复数据,检验数据,流量控制等功能,保证数据能从一端传到另一端。
开销大,传输速度慢。
UDP---用户数据报协议,是一个简单的面向数据报的运输层协议。
UDP不提供可靠性,它只是把应用程序传给IP层的数据报发送出去,但是并不能保证它们能到达目的地。
由于UDP在传输数据报前不用在客户和服务器之间建立一个连接,且没有超时重发等机制,故而传输速度很快。
2.计算机病毒的特征:可执行性。
计算机病毒与其他合法程序一样,是一段可执行程序,但它不是一个完整的程序,而是寄生在其他可执行程序上,因此它享有一切程序所能得到的权力。
传染性。
计算机病毒通过各种渠道从已被感染的计算机扩散到未被感染的计算机,在某些情况下造成被感染的计算机工作失常甚至瘫痪。
破坏性。
所有的计算机病毒都是一种可执行程序,会降低计算机系统的工作效率,占用系统资源。
潜伏性。
计算机病毒程序进入系统之后一般不会马上发作,可以在几周或者几个月内甚至几年内隐藏在合法文件中,对其他系统进行传染,而不被人发现。
隐蔽性。
病毒一般是具有很高编程技巧,短小精悍的程序。
通常附在正常程序中或磁盘较隐蔽的地方,也有个别的以隐含文件形式出现,与正常程序是不容易区别开来的。
针对性。
计算机病毒一般针对于特定的操作系统。
《计算机网络安全》在当今数字化的时代,计算机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我们通过网络进行交流、购物、学习和娱乐,但与此同时,网络安全问题也日益凸显。
计算机网络安全就像是一道守护我们数字世界的屏障,如果这道屏障出现漏洞,我们的个人信息、财产安全甚至国家安全都可能受到威胁。
那么,什么是计算机网络安全呢?简单来说,它是指保护计算机网络系统中的硬件、软件和数据不因偶然或恶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坏、更改、泄露,保障系统连续可靠正常地运行,网络服务不中断。
网络安全面临的威胁多种多样。
首先是病毒和恶意软件。
病毒就像是数字世界的传染病,它可以自我复制并传播到其他计算机,破坏文件、窃取信息或者导致系统崩溃。
恶意软件则包括间谍软件、广告软件、勒索软件等,它们有的会偷偷收集用户的个人信息,有的会不断弹出广告骚扰用户,还有的会直接锁住用户的重要文件并索要赎金。
其次是网络攻击。
黑客可以通过各种手段入侵计算机系统,比如利用系统漏洞、进行 DDoS 攻击(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等。
系统漏洞就像是网络世界的“后门”,黑客一旦发现,就能轻易地进入系统。
DDoS 攻击则是通过大量的无效请求让服务器瘫痪,使得正常用户无法访问网站或服务。
再者是网络诈骗。
不法分子会通过网络钓鱼等手段,骗取用户的账号密码、银行卡信息等,从而造成财产损失。
网络钓鱼通常是通过伪装成合法的网站或电子邮件,诱导用户输入敏感信息。
另外,人为疏忽也是导致网络安全问题的一个重要因素。
比如设置过于简单的密码、随意连接不安全的无线网络、在不安全的网站上输入个人信息等。
为了保障计算机网络安全,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加强用户的安全意识至关重要。
用户要了解网络安全的基本知识,比如不轻易点击来路不明的链接、不随意下载未知来源的软件、定期更新密码等。
其次,安装可靠的杀毒软件和防火墙也是必不可少的。
杀毒软件可以实时监测和清除病毒和恶意软件,防火墙则可以阻止未经授权的访问。
选择题部分:第一章:(1)计算机网络安全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管理控制和技术措施,保证在网络环境中数据的、完整性、网络服务可用性和可审查性受到保护。
A.保密性(2)网络安全的实质和关键是保护网络的安全。
C.信息(3)实际上,网络的安全问题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二是网络的信息安全。
D.网络的系统安全(4)在短时间内向网络中的某台服务器发送大量无效连接请求,导致合法用户暂时无法访问服务器的攻击行为是破坏了。
C.可用性(5)如果访问者有意避开系统的访问控制机制,则该访问者对网络设备及资源进行非正常使用属于。
B.非授权访问(6)计算机网络安全是一门涉及计算机科学、网络技术、信息安全技术、通信技术、应用数学、密码技术和信息论等多学科的综合性学科,是的重要组成部分。
A.信息安全学科(7)实体安全包括。
B.环境安全、设备安全和媒体安全(8)在网络安全中,常用的关键技术可以归纳为三大类。
D.预防保护、检测跟踪、响应恢复第二章:(1)加密安全机制提供了数据的______.D.保密性和完整性(2)SSI.协议是______之间实现加密传输协议。
A.传输层和应用层(3)实际应用时一般利用_____加密技术进行密钥的协商和交换.利用_____加密技术进行用户数据的加密。
B.非对称对称(4)能在物理层、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和应用层提供的网络安全服务是。
B.数据保密性服务(5)传输层由于可以提供真正的端到端链接,因此最适宜提供安全服务。
D.数据保密性及以上各项(6)VPN的实现技术包括。
D.身份认证及以上技术第三章:(1)网络安全保障包括信息安全策略和。
D.上述三点(2)网络安全保障体系框架的外围是。
D.上述三点(3)名字服务、事务服务、时间服务和安全性服务是提供的服务。
C.CORBA网络安全管理技术(4)一种全局的、全员参与的、事先预防、事中控制、事后纠正、动态的运作管理模式是基于风险管理理念和。
A.持续改进模式的信息安全运作模式(5)我国网络安全立法体系框架分为。
1。
1计算机网络安全的概念是什么?计算机网络安全网络安全有哪几个基本特征?各个特征的含义是什么?概念:网络安全指网络系统的软件、硬件以及系统中存储和传输的数据受到保护,不因偶然的或者恶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坏、更改、泄露,网络系统连续可靠正常地运行,网络服务不中断。
网络安全的属性(特征)(CIA三角形)机密性(Confidentiality )保证信息与信息系统不被非授权的用户、实体或过程所获取与使用完整性(Integrity )信息在存贮或传输时不被修改、破坏,或不发生信息包丢失、乱序等可用性(Availability))信息与信息系统可被授权实体正常访问的特性,即授权实体当需要时能够存取所需信息.可控性对信息的存储于传播具有完全的控制能力,可以控制信息的流向和行为方式。
真实性也就是可靠性,指信息的可用度,包括信息的完整性、准确性和发送人的身份证实等方面,它也是信息安全性的基本要素。
1。
2 OSI安全体系结构涉及哪几个方面?OSI安全体系结构主要关注:安全性攻击任何危及企业信息系统安全的活动.安全机制用来检测、阻止攻击或者从攻击状态恢复到正常状态的过程,或实现该过程的设备。
安全服务加强数据处理系统和信息传输的安全性的一种处理过程或通信服务。
其目的在于利用一种或多种安全机制进行反攻击。
1。
3OSI的安全服务和安全机制都有哪几项?安全机制和安全服务之间是什么关系?安全服务OSI安全体系结构定义了5大类共14个安全服务:1 鉴别服务who鉴别服务与保证通信的真实性有关,提供对通信中对等实体和数据来源的鉴别。
1)对等实体鉴别:该服务在数据交换连接建立时提供,识别一个或多个连接实体的身份,证实参与数据交换的对等实体确实是所需的实体,防止假冒。
2)数据源鉴别:该服务对数据单元的来源提供确认,向接收方保证所接收到的数据单元来自所要求的源点.它不能防止重播或修改数据单元2 访问控制服务包括身份认证和权限验证,用于防治未授权用户非法使用系统资源。
计算机网络安全电子书计算机网络安全是一个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的话题。
在数字化时代,我们的生活几乎离不开计算机和互联网。
无论是个人用户还是企业组织,安全问题都是非常重要的。
本电子书将介绍计算机网络安全的相关知识以及一些常见的安全威胁和防范措施。
第一章:计算机网络安全基础在这一章中,我们将介绍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包括认证、加密和防火墙等。
我们将解释各种安全协议的工作原理以及如何建立安全连接。
第二章:密码学与加密算法密码学和加密算法是保护计算机网络安全的重要工具。
在这一章中,我们将详细介绍对称加密和非对称加密的基本原理,并对常见的加密算法进行分析。
同时,我们还将讨论密码长度和密钥管理等相关问题。
第三章:网络攻击与威胁网络攻击是计算机网络安全中的主要威胁之一。
在这一章中,我们将介绍常见的网络攻击类型,包括黑客入侵、病毒攻击和拒绝服务攻击等。
我们还将讨论如何检测和防范这些攻击,并介绍一些网络安全工具的使用方法。
第四章:网络安全管理网络安全管理是保护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关键。
在这一章中,我们将解释网络安全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以及网络安全风险评估和应急响应措施。
我们还将介绍一些网络安全管理框架和最佳实践。
第五章:移动网络安全随着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普及,移动网络安全越来越重要。
在这一章中,我们将介绍移动网络的安全性问题,包括无线网络的安全性和移动应用程序的安全性。
我们还将讨论手机病毒和钓鱼攻击等移动网络安全威胁,并提供相应的防范方法。
第六章:云计算安全云计算的兴起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但也带来了新的安全威胁。
在这一章中,我们将介绍云计算的安全性问题,包括云存储和云服务的安全性。
我们还将讨论云计算中的数据隐私和合规性问题,并介绍一些云计算安全的最佳实践。
第七章:网络安全法律与道德在这一章中,我们将介绍网络安全法律和道德问题。
我们将讨论网络犯罪的法律责任和处罚,以及网络隐私和数据保护的法律要求。
同时,我们还将讨论网络伦理和道德问题,包括网络欺诈和网络侵犯等。
计算机网络安全电子书计算机网络安全引言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愈发严重。
每天都有大量的计算机遭受黑客攻击、病毒感染、数据泄露等安全威胁。
保护计算机网络安全变得至关重要。
本电子书将介绍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常见威胁和防护措施。
一、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1.1 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定义计算机网络安全是指保护计算机网络系统(包括网络设备、通信系统、数据系统)免受未经授权的访问、使用、修改、破坏以及未经授权的数据泄露和滥用的一种整体安全状态。
1.2 计算机网络安全的重要性计算机网络安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一旦网络安全受到威胁,个人隐私泄露、财产损失和业务停顿等问题都会产生严重后果。
因此,保护计算机网络安全是确保信息安全和保障网络经济发展的基础。
二、常见的计算机网络安全威胁2.1 黑客攻击黑客攻击是指未经授权访问计算机网络的活动。
黑客使用各种技术和手段,通过破解密码、漏洞利用等方式侵入计算机系统,从而获取敏感信息、控制系统等。
2.2 病毒感染病毒是指一种可以在计算机系统中自我复制和传播的程序。
病毒可以通过电子邮件、下载链接等方式传播,并且会破坏和盗取计算机系统中的数据。
2.3 数据泄露数据泄露是指未经授权的个人或机构数据被非法获取和披露。
数据泄露可能导致个人、企业和国家的敏感信息暴露,威胁到隐私和安全。
三、计算机网络安全的防护措施3.1 强密码的使用使用强密码是防止黑客攻击的重要措施。
强密码应该包含字母、数字和符号,并且长度较长,以增加破解密码的难度。
3.2 安装防火墙和杀毒软件防火墙和杀毒软件是防止病毒感染的重要工具。
防火墙可以监控和过滤网络流量,杀毒软件可以扫描和清除恶意软件。
3.3 定期备份重要数据定期备份重要数据可以防止数据丢失和数据泄露。
备份的数据应存储在不同地点,以防止物理损坏和灾害。
3.4 加密通信加密通信可以防止数据泄露和窃听。
使用SSL/TLS协议和加密算法对通信进行加密是保护通信安全的重要手段。
计算机网络安全教程计算机网络安全是指保护计算机网络系统免受未经授权的访问、破坏、更改或泄漏的一系列措施和技术。
在当今信息时代,网络安全问题变得尤为重要。
本教程将介绍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常见威胁和攻击方式,以及一些常用的网络安全保护措施。
第一部分:计算机网络安全概述计算机网络安全是保护计算机网络系统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
机密性指的是确保信息只能被授权的人访问,完整性指的是确保信息在传输和存储过程中不被篡改,可用性指的是确保网络系统能够正常运行。
第二部分:常见的网络威胁和攻击方式1. 病毒和恶意软件:病毒是一种能够自我复制并传播的恶意软件,它可以破坏计算机系统的正常运行。
恶意软件包括病毒、蠕虫、木马等,它们可以窃取用户的个人信息、密码等敏感数据。
2. 黑客攻击:黑客通过非法手段获取系统的访问权限,并对系统进行破坏、篡改或者盗取数据。
黑客攻击的方式包括密码破解、拒绝服务攻击、SQL注入等。
3. 网络钓鱼:网络钓鱼是一种通过伪装成合法机构或个人的方式,诱骗用户提供个人敏感信息的攻击手段。
常见的网络钓鱼方式包括仿冒网站、钓鱼邮件等。
4. DDoS攻击: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是指攻击者通过控制大量僵尸计算机向目标服务器发送大量请求,从而导致服务器瘫痪。
DDoS攻击能够造成网络系统的长时间不可用。
5. 数据泄露:数据泄露是指未经授权地将敏感数据泄露给第三方。
数据泄露可能导致个人隐私泄露、商业机密泄露等问题。
第三部分:网络安全保护措施1. 防火墙:防火墙是一种位于计算机网络与外部网络之间的安全设备,它可以监控和控制网络流量,阻止未经授权的访问和攻击。
2. 加密技术:加密技术可以将敏感数据转化为密文,在传输和存储过程中保证数据的机密性。
常见的加密技术包括对称加密和非对称加密。
3. 访问控制:访问控制是指根据用户身份和权限,对系统资源的访问进行控制和限制。
访问控制可以通过密码、指纹识别、双因素认证等方式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