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热点针对练找变量设对照解答酶的相关实验题新人教
- 格式:doc
- 大小:260.00 KB
- 文档页数:7
酶的研究与应用1.(2020四川绵阳综合测试)桃子味道酸甜,维生素C含量丰富,以桃果实为原料,制成的果汁及经发酵制成的果酒维生素C含量较高。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制作果汁时常加入果胶酶,因为果胶酶能将果胶分解成可溶性的,从而提高果汁的出汁率和澄清度。
由于溶液中的酶很难回收,为了降低成本,使果胶酶能被再次利用,一般采用物理吸附法或将其固定,固定化酶一般不采用包埋法,原因是。
(2)分离产果胶酶的微生物时,可从富含有机质的土壤中取样,将土壤滤液加入含有果胶的液体培养基中进行选择培养,选择培养的目的是。
通过酶解法和吸水涨破法制得果胶酶粗提取液,为进一步纯化分离果胶酶,可将样品加入中进行洗脱、收集,最先洗脱出来的是样品中分子量(填“较大”或“较小”)的蛋白质分子。
(3)判断纯化的果胶酶是否达到要求,需要进行蛋白质纯度的鉴定。
在鉴定的方法中,使用最多的是。
2.(2020广西钦州模拟)葡萄糖异构酶经固定化后,可用于工业化生产高果糖浆。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筛选产乳糖酶的微生物时,宜用作为培养基中的唯一碳源。
培养基中琼脂的作用是作为剂。
从功能上讲这种培养基属于。
培养产乳糖酶的微生物前对培养皿进行灭菌宜采用法。
(2)戊二醛是一种化学交联剂,能与葡萄糖异构酶通过化学键交联。
将酶液、戊二醛溶液先后加入到海藻酸钠溶液中搅拌均匀,用注射器将混合液注入到溶液中可得到凝胶珠粒,此过程所用的固定化酶方法为。
(3)1个葡萄糖异构酶活力单位常定义为每分钟产生1 μmol所需的酶量。
下图是温度对葡萄糖异构酶的固定化酶和游离酶活力的影响曲线,该曲线表明固定化酶和游离酶的最适温度(填“相同”或“不同”);低于或高于最适温度时,固定化酶的酶活力(填“低于”“等于”或“高于”)游离酶。
(4)在用葡萄糖异构酶凝胶反应柱生产高果糖浆时,若糖液在1次流经反应柱后果糖的浓度低于产品标准,对此你提出的改进方案是(答出2点)。
3.(2021广西桂林月考)枯草芽孢杆菌产生的蛋白酶在医药和化工等领域具有重要的价值。
与酶相关的实验探究(实验6)小题对点练1.下列有关酶的实验设计思路正确的( ) A.利用过氧化氢和过氧化氢酶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B.利用淀粉、蔗糖、淀粉酶和碘液验证酶的专一性C.利用过氧化氢、新鲜的猪肝研磨液和氯化铁溶液研究酶的高效性D.利用胃蛋白酶、蛋清和pH分别为3、7、11的缓冲液验证pH对酶活性的影响解析因为过氧化氢不稳定,在高温下会自行分解成水和氧气,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故其不适合用来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利用淀粉、蔗糖、淀粉酶验证酶的专一性,可用斐林试剂鉴定,根据是否有砖红色沉淀来判断淀粉酶是否对二者都有催化作用;胃蛋白酶的最适pH小于3,验证pH对酶活性的影响应设置在最适pH左右。
答案 C2.下列能够证明某种酶的化学本质是RNA的实验设计组合是( ) 组别实验处理①待测酶液+吡罗红染液→是否呈现红色②待测酶液+双缩脲试剂→是否出现紫色③已知RNA溶液+吡罗红染液→出现红色④已知蛋白液+双缩脲试剂→紫色反应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解析对于酶本质的验证,需要设置对照组,即第③组,此外检测RNA利用吡罗红染液。
答案 C3.食虫植物猪笼草的分泌液能将昆虫消化并吸收。
下列有关探究猪笼草分泌液中是否含有蛋白酶的实验设计方案示意图及其叙述,不正确的是( )A.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加入等量的猪笼草分泌液和清水B.实验较简单的设计是试管中的底物为固体蛋白块C.实验组和对照组反应后必须加入双缩脲试剂进行检测D.该实验设计的原理是利用酶具有专一性的特点解析1、2号试管可分别加入猪笼草分泌液和清水,分别作实验组和对照组,试管中底物为同种蛋白质(最直观的为加入同种固体蛋白块)。
蛋白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而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因此不能通过加入双缩脲试剂来探究猪笼草分泌液中是否有蛋白酶存在。
该实验的实验原理为酶具有专一性,即蛋白酶能催化蛋白质水解。
答案 C4.在下列实验中,试管内容物一定变成蓝色的是( ) 试管号试管内容物条件检验1 2 mL糨糊+2 mL纯唾液37 ℃,10 min 3滴碘液2 2 mL糨糊+2 mL清水37 ℃,10 min 3滴碘液2 mL糨糊+2 mL稀释10倍的唾37 ℃,10 min 3滴碘液3液4 2 mL糨糊+2 mL纯唾液0 ℃,10 min 3滴碘液2 mL糨糊+2 mL纯唾液+2滴37 ℃,10 min 3滴碘液5浓HClAC.3、4、5 D.2、4、5解析1、3号试管中糨糊被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水解,加入碘液不会变蓝;2号试管中加入清水,淀粉不会被分解,加入碘液变蓝;4号试管在0 ℃条件下,淀粉酶活性较低,淀粉几乎不被分解,加入碘液变蓝;5号试管中淀粉酶在强酸的作用下失活,淀粉不被分解,加入碘液变蓝。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1.(2010·全国重点中学模拟)某学生进行“加酶洗衣粉和普通洗衣粉的洗涤效果”的课题研究。
他的实验设计如下:①设置2组实验,分别使用蛋白酶洗衣粉和复合酶洗衣粉②2组实验的洗衣粉用量、被洗涤的衣物量、衣物质地、污染物性质和量、被污染的时间、洗涤时间、洗涤方式等全部设置相同③根据污渍去除程度得出结果对这个实验的评价,正确的是( )。
A.未设置对照实验B.无关变量设置太多C.没有自变量D.因变量不能描述解析实验课题是“加酶洗衣粉和普通洗衣粉的洗涤效果”,因此设置的2组实验应该是:一组用普通洗衣粉作对照组,另一组用加酶洗衣粉作实验组。
如果设置3组也正确,一组用普通洗衣粉作对照组,实验组设置使用蛋白酶洗衣粉和复合酶洗衣粉。
答案 A2.关于探究果胶酶最适用量的实验,叙述错误的是( )。
A.配制不同浓度的果胶酶溶液,并在各组中加入等量的该溶液B.调节pH,使各组中的pH相同而且处于适宜状态C.用玻璃棒搅拌加酶的果泥,搅拌时间可以不同D.在相同且适宜的温度条件下进行实验解析探究果胶酶最适用量的实验是一个对照实验,必须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和等量原则。
唯一的变量是果胶酶的用量,其余无关变量如pH、温度、搅拌时间、反应时间都应相同。
答案 C3.下列有关生物技术在实践中的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酶制剂和固定化酶的优点是易与产物分离B.使用加酶洗衣粉的洗衣效果总是比普通的洗衣粉好C.凝胶色谱法是根据不同蛋白质所带电荷的不同而分离蛋白质的D.固定化酵母细胞分解葡萄糖的速度要比游离酵母细胞慢解析固定化酶的优点是易与产物分离,并且可以重复利用,非固定化的酶制剂不具有这样的优点;洗衣粉中的酶具有专一性,且其催化效果受温度、pH的影响,因此并不是在任何情况下洗涤效果都好;凝胶色谱法是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分离蛋白质的有效方法。
酵母细胞固定后不利于与底物充分混合,因此分解底物的速度要慢。
酶的研究和应用一、对点练小题,落实主干知识1.用加酶洗衣粉洗涤衣物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可用加酶洗衣粉洗涤毛料衣服B.一般先用热水泡开,然后调至适宜温度C.水温太低,洗衣粉中的酶丧失活性后不能再恢复D.使用添加了碱性蛋白酶的洗衣粉洗衣服后应立即冲洗双手解析:选D 毛料衣服的主要成分为蛋白质,加酶洗衣粉中的蛋白酶会损坏衣服;高温会使酶失活,而低温抑制酶的活性,但不会使酶变性;皮肤中的蛋白质也会被加酶洗衣粉中的蛋白酶水解,从而损伤皮肤。
2.如图表示某研究小组在探究果胶酶的用量的实验结果。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在ab段限制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酶的用量B.在bc段限制反应速率的因素可能是温度、pH、反应物浓度等C.在ab段增加反应物浓度,可以明显加快反应速率D.在该实验给定条件下,果胶酶的最佳用量是b点对应的值解析:选C 本题应从酶的浓度和活性、底物的浓度两方面进行分析。
由曲线图可以看出,在ab段,随着酶的用量的增大,酶促反应速率加快,说明此阶段限制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酶的用量,此时增加反应物浓度,反应速率不会明显加快。
在bc段,随着酶的用量的增大,酶促反应速率不再加快,此时反应物浓度成为限制反应速率的因素之一,增加反应物浓度,反应速率会加快。
3.下列有关酶的制备和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酶解法和吸水涨破法常用于制备微生物的胞内酶B.透析、电泳和酸解等方法常用于酶的分离与纯化C.棉织物不能使用添加纤维素酶的洗衣粉进行洗涤D.多酶片中的胃蛋白酶位于片剂的核心层解析:选A 酶解法可利用酶的专一性去除微生物的细胞壁,再通过吸水涨破法使细胞内的物质释放出来,然后提取其中的胞内酶;透析和电泳可用于酶的分离和纯化,但酸解会导致酶结构的破坏;棉织物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用添加了纤维素酶的洗衣粉进行洗涤会使棉织物蓬松,有利于污物的洗涤,纤维素酶还能去除掉棉织物表面的浮毛,平整棉织物表面,使洗涤后的棉织物柔软、蓬松,花纹清晰,色泽更加鲜艳,穿着更加舒适;多酶片中的胃蛋白酶应位于片剂核心层的外层,而片剂的核心层是在小肠中发挥作用的胰蛋白酶等消化酶。
2022届 新高考 一轮复习 人教版 微专题一 酶的有关实验 学案( 一 用“对比实验法”探究或验证酶的高效性、专一性 1.验证酶的高效性实验中自变量是无机催化剂和酶,因变量是反应速率。
⎩⎨⎧对照组:反应物+无机催化剂→反应速率慢;实验组:反应物+等量酶溶液→反应速率快。
2.探究酶的专一性自变量可以是不同反应物,也可以是不同酶溶液,因变量是反应物是否被分解。
(1)方案一:用同一种酶催化两种不同物质淀粉(非还原糖)――→淀粉酶麦芽糖(还原糖)+斐林试剂―――――――→50~65 ℃水浴砖红色沉淀 蔗糖(非还原糖)――→淀粉酶蔗糖+斐林试剂――――――――→50~65 ℃水浴无砖红色沉淀 注意:不能用碘液检测,因为碘液只能检测淀粉是否被水解,但无法检测蔗糖是否发生了水解。
(2)方案二:用两种不同酶催化同一种物质①⎩⎨⎧淀粉(非还原糖)――→淀粉酶麦芽糖(还原糖)淀粉(非还原糖)――→蔗糖酶淀粉②再用斐林试剂或碘液鉴定,从而探究酶的专一性。
1.为了证明酶的作用具有专一性,某同学设计了如下5组实验,分别选择一定的试剂进行检测,合理的实验方案是( ) 组别 ① ② ③ ④ ⑤ 酶蛋白酶蛋白酶淀粉酶淀粉酶淀粉酶B.②和④对比,用碘液检测C.④和⑤对比,用斐林试剂检测D.③和④对比,用斐林试剂检测答案 B解析由于蛋白酶本身是蛋白质,遇双缩脲试剂呈现紫色,不能判断蛋白质是否被分解,A错误;淀粉酶能催化淀粉的水解,蛋白酶不能催化淀粉的水解,用碘液检测,颜色反应不同,B正确;麦芽糖是还原糖,用斐林试剂不能判断麦芽糖是否水解,C错误;斐林试剂不能判断蛋白质是否水解,D错误。
2.在甲、乙、丙三支试管中加入下列物质并保温一段时间后,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B.加入斐林试剂后水浴加热,溶液呈现砖红色的有甲试管和丙试管C.加入双缩脲试剂后,三支试管中的溶液均变蓝色D.温度、pH在本实验中均属于无关变量答案 C解析甲试管中,产物为麦芽糖,乙试管中不能进行反应,丙试管中的最终产物为葡萄糖,因此,加入碘液溶液变蓝的为乙试管,加入斐林试剂后水浴加热,有砖红色沉淀的为甲试管和丙试管,A、B正确;反应完成后,淀粉酶、麦芽糖酶制剂仍留在试管中,故加入双缩脲试剂后,三支试管中的溶液均变紫色,而不是蓝色,C错误;本实验的自变量为酶的种类,因此温度、pH均属于无关变量,D 正确。
【创新方案】2022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四讲酶的研究与应用训练新人教版选修1一、果胶酶在果汁生产中的作用1.果胶酶的组成及作用果胶酶包括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果胶分解酶和果胶酯酶,能使果胶分解成可溶性的半乳糖醛酸,瓦解植物细胞壁和胞间层。
2.酶的活性及影响酶活性的因素1酶的活性:指酶催化一定化学反应的能力,可用反应速度来表示。
2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温度、o/L的CaC2溶液↓配制海藻酸钠溶液↓海藻酸钠溶液与酵母细胞混合↓固定化酵母细胞[知识体系构建]①多聚半乳糖醛酸酶②酶的专一性和高效性③包埋法④分解果胶⑤活化酵母细胞⑥配制海藻酸钠溶液果胶酶在果汁生产中的作用12022·威海一模T34用苹果加工成果汁的过程中,为了提高苹果的出汁率并使果汁变得澄清,在预处理时需要加入果胶酶;同时为了使其得到充分利用,节约成本,需要控制好酶的用量。
√22022·淮安二模在探究果胶酶用量实验中,虽然实验的变量发生了变化,但通过设置梯度来确定最适值的思想方法是不变的。
√32022·淮安二模通过测定滤出的苹果汁的体积大小无法来判断果胶酶活性的高低。
×42022·南京四校月考为了使果胶酶能够充分地催化反应,应用玻璃棒不时地搅拌反应混合物。
√1.探究影响果胶酶活性因素实验的分析1实验原则: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对照原则,严格控制变量,尽量减少无关变量的影响。
2实验原理:果胶酶活性受温度、10℃in如上图甲所示。
Ⅱ:将步骤Ⅰ处理后的果胶酶和苹果泥混合,再次在10℃水浴中恒温处理10 min如上图中乙所示。
Ⅲ:将步骤Ⅱ处理后的混合物过滤,收集滤液,测量果汁量。
如上图中丙所示。
Ⅳ:在不同温度条件下重复以上实验步骤,并记录果汁量。
根据上述实验,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果胶酶能破除细胞壁,是因为果胶酶可以分解细胞壁中的果胶,产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什么该实验能够通过测定滤出的苹果汁的体积大小来判断果胶酶活性的高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惑练2光呼吸和光抑制1.光呼吸光呼吸是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在光照和高氧低二氧化碳情况下发生的一个生化过程。
该过程以光合作用的中间产物为底物,吸收氧、释放二氧化碳。
其生化途径和在细胞中的发生部位也与一般呼吸(也称暗呼吸)不同。
(1)光呼吸的起因Ⅰ.植物体为什么会发生光呼吸呢?主要原因是在生物体的进化过程中产生了一种具有双功能的酶,这个酶的名字叫作RuBP羧化/加氧酶,就是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加氧酶,这个酶可以缩写为Rubisco。
核酮糖-1,5-二磷酸(RuBP)就是卡尔文循环中的C5。
Ⅱ.二氧化碳和氧气竞争性与Rubisco结合,当二氧化碳浓度高时,Rubisco催化RuBP与二氧化碳形成两分子3-磷酸甘油酸(PGA),就是卡尔文循环中的C3,进行卡尔文循环;当氧气浓度高时,Rubisco催化RuBP与氧气形成1分子PGA(C3)和1分子磷酸乙醇酸(C2),其中PGA 进入卡尔文循环,而磷酸乙醇酸脱去磷酸基团形成乙醇酸,乙醇酸就离开叶绿体,走上了光呼吸的征途,这条路艰难而曲折,有害也有利。
基本过程见下图。
(2)光呼吸的过程Ⅰ.发生光呼吸的细胞需要三个细胞器的协同作用才能将光呼吸起始阶段产生的“次品”修复,耗时耗能。
这也是早期光呼吸被人们称作“卡尔文循环中的漏逸”,“Rubisco的构造缺陷”的原因。
Ⅱ.下图展示了卡尔文循环和光呼吸的详细过程。
(3)光呼吸的危害如果在较强光下,光呼吸加强,使得C5氧化分解加强,一部分碳以CO2的形式散失,从而减少了光合产物的形成和积累。
其次,光呼吸过程中消耗了ATP和NADPH,即造成了能量的损耗。
(4)光呼吸的意义其实光呼吸和卡尔文循环是一种动态平衡,适当的光呼吸对植物体有一定积极意义,这也许是进化过程中形成光呼吸的原因。
光呼吸的主要生理意义如下:Ⅰ.回收碳元素。
就是2分子的C2形成1分子的C3和CO2,那1分子C3通过光呼吸过程又返回到卡尔文循环中,不至于全部流失掉。
活页作业(八) 酶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酶特性实验设计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验证酶的专一性时,自变量是酶的种类B.验证酶的高效性时,自变量是酶的浓度C.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时,自变量是温度D.探究酶催化作用的最适pH时,应设置过酸、过碱、中性三组解析:验证酶的专一性时,自变量是底物种类或酶的种类;验证酶的高效性时,自变量是催化剂的种类;因酶的最适pH不一定是中性,故探究酶催化作用的最适pH时,应在由过酸到过碱之间,按一定的梯度设置多组实验进行对照。
答案:C2.地沟油是废弃的动植物油脂,利用生物酶技术可以将地沟油转化为生物柴油,最适用于该过程的酶是( )A.蛋白酶B.淀粉酶C.脂肪酶D.解旋酶解析:地沟油的主要成分是动植物油脂,故最适用于题中所述过程的酶是脂肪酶。
答案:C4.如图表示酶活性受温度影响的曲线,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图中a和c点处酶的结构相同B.b点表示该酶的最大活性C.d点表示该酶的最适温度D.同一种酶在不同温度下可能具有相同的催化效率解析:低温能抑制酶的活性,但不会使酶的结构发生改变,高温使酶结构遭到破坏而变性失活,故A项错误。
b点是曲线的最高点,表示该酶的最大活性,故B项正确。
d点位于横坐标上,表示该酶的最适温度,故C项正确。
虽然a、c点对应的温度不同,但酶促反应速率相同,故D项正确。
答案:A5.生命活动中,酶是不可缺少的生物催化剂,以下五种酶的作用对象分别是( )①肽酶②解旋酶③纤维素酶④ATP水解酶⑤DNA连接酶A.碱基间氢键、肽键、植物细胞壁、磷酸基团、磷酸基团B.肽键、碱基间氢键、植物细胞壁、高能磷酸键、磷酸二酯键C.肽键、碱基间氢键、原生质层、NADPH、氢键D.R基、脱氧核苷酸、细胞膜、ATP、磷酸基解析:肽酶破坏的是肽键,解旋酶破坏的是碱基间氢键,纤维素酶破坏植物细胞壁(植物细胞壁由纤维素和果胶组成),ATP水解酶破坏高能磷酸键,高能磷酸键断裂释放化学能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DNA连接酶连接被限制酶切开的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形成重组DNA分子。
微专题一实验技能专题一、实验设计遵循的原则1.科学性原则(1)选材科学性:如鉴定还原糖的实验中不能以西瓜汁为实验材料,因为西瓜汁的红色会干扰颜色反应。
(2)实验方法科学性:如使用双缩脲试剂时应先加入A液,再加入B液。
2.单一变量原则和等量原则二者是完全统一的,只不过强调的侧重点不同,前者强调的是自变量的单一性即实验组和对照组相比只能有一个变量,而后者强调的是除了自变量之外的一切对实验结果有影响的无关变量,必须严格控制在适宜且等量条件下,以平衡和消除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3.平行重复原则为减小实验误差应进行多次实验,如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动态变化的实验中,每次计数都要重复至少3次。
4.对照原则(为使实验结果更有可信度,需设置对照组)(1)空白对照:即对照组不做任何变量处理。
如探究胰岛素的生理作用实验中,对小鼠进行饥饿处理后,注射胰岛素的为实验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的为对照组。
(2)自身对照:即对照组和实验组在同一实验对象上进行,不再设置新的对照组,如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实验中,质壁分离状态与自然状态形成对照。
(3)条件对照:即给对照组施加变量处理,但这种处理不是实验假设所定的。
如探究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实验中,实验组为饲喂甲状腺激素,空白对照为饲喂等量生理盐水,可以再增加一组对照组,饲喂甲状腺激素抑制剂,即条件对照,这样可以增加实验的说服力。
(4)相互对照:即不单独设对照组,而是几个实验组之间相互进行对照。
如探究温度、pH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中,各组既是实验组,又是其他组的对照组。
二、实验设计的基本方法实验设计程序:明确实验目的→选择实验原理→确定实验思路→设计实验步骤→预期实验结果→得出实验结论。
1.实验目的(1)验证性实验:寻找题干信息,一般写有“验证……”即为该实验的实验目的。
(2)探究性实验:首先分析实验的自变量和因变量。
此类实验的实验目的一般书写为“探究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探究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关系”“探究自变量的作用”等等。
2011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作业:选修1 专题3 酶的应用一、选择题1.(2010·全国重点中学模拟)某学生进行“加酶洗衣粉和普通洗衣粉的洗涤效果”的课题研究。
他的实验设计如下:①设置2组实验,分别使用蛋白酶洗衣粉和复合酶洗衣粉②2组实验的洗衣粉用量、被洗涤的衣物量、衣物质地、污染物性质和量、被污染的时间、洗涤时间、洗涤方式等全部设置为相同③根据污渍去除程度得出结果对这个实验的评价是,正确的是()A.未设置对照实验B.无关变量设置太多C.没有自变量D.因变量不能描述解析:实验课题是“加酶洗衣粉和普通洗衣粉的洗涤效果”,因此设置的2组实验应该是:一组用普通洗衣粉作对照组,另一组用加酶洗衣粉作实验组。
如果设置3组也正确,一组用普通洗衣粉作对照组,实验组设置使用蛋白酶洗衣粉和复合酶洗衣粉。
答案:A2.关于探究果胶酶最适用量的实验,叙述错误的是()A.配制不同浓度的果胶酶溶液,并在各组中加入等量的该溶液B.调节pH,使各组中的pH相同而且处于适宜状态C.用玻璃棒搅拌加酶的果泥,搅拌时间可以不同D.在相同且适宜的温度条件下进行实验解析:探究果胶酶最适用量的实验是一个对照实验,必须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和等量原则。
惟一的变量是果胶酶的用量,其余无关变量如pH、温度、搅拌时间、反应时间都应相同。
答案:C二、非选择题3.葡萄酒、葡萄汁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一类饮料。
在呈酸性的果汁发酵液中,红葡萄皮的色素也会进入发酵液中,且有酸碱指示剂的作用。
据某些医学研究机构调查表明,适量饮用红葡萄酒、葡萄汁,对人体有非同小可的意义。
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内红葡萄酒、葡萄汁的产、销量均逐年增长。
请根据有关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在葡萄酒的自然发酵过程中,菌种的来源主要是附着在葡萄皮上的野生型酵母菌。
为提高果酒的品质,可以直接在果汁中加入人工培养的纯净酵母菌,要筛选得到纯净的酵母菌种,通常使用的培养基按功能来分称为________,如在培养基中加入________可从细菌和酵母菌的混合液中分离酵母菌。
酶的应用基础巩固练]——学业水平一、二点一酶活力测定的一般原理和方法.在果汁生产中运用果胶酶的作用是( ).提高水果的出汁率并使果汁变得澄清.使大分子物质分解为小分子物质便于人体汲取.解决人体不能利用纤维素的问题.进一步提高水果的养分价值点二酶在食品制造和洗涤等方面的应用.[2024·江苏卷改编]下列关于加酶洗衣粉的叙述,正确的是( ).洗衣粉中添加的酶通常是由微生物发酵生产而来的.洗衣粉中的蛋白酶通常会将添加的其他酶快速分解.在50℃热水中用加酶洗衣粉洗衣时,其中的酶会快速失活.加酶洗衣粉受潮后重新晾干保存,不会影响其中酶的活性.[2016·江苏卷改编]为了使牛仔裤呈现“穿旧”效果,在工业洗衣机中用酶洗代替传统的浮石擦洗,是目前重要的生产手段(工艺流程见下图)。
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纤维素酶在仿旧中的作用机理与其在洗衣粉中去污的机理相像.在上述工艺中,不宜用包埋法固定化纤维素酶.在上述工艺中,通过调整温度、酸碱度、处理时间可限制仿旧颜色的深浅.纤维素酶通过催化葡萄糖残基间磷酸二酯键的水解来分解纤维素.下面是探讨人员以洗衣粉为材料进行探讨的结果,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本探讨的主要目的是探究温度对加酶洗衣粉去污力的影响.试验所用污布上污染物种类、污染程度等均会影响试验结果.试验结果表明,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温度以40~50℃为宜.当温度高于60℃时,加酶洗衣粉中的酶制剂会失去催化活性点三制备和应用固定化酶.下列关于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固定化细胞技术在多步连续催化反应方面优势明显.固定化酶的应用中,要限制好pH、温度.利用固定化酶降解水体中有机磷农药,不需供应相宜的养分条件.固定化细胞不能用于生产胞外酶.[2024·无锡调研]科研人员比较了单独固定的云微藻和与芽孢杆菌混合固定的云微藻的增殖变更,结果如图。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试验中固定云微藻和芽孢杆菌的常用方法是包埋法.混合固定时云微藻增殖快,与芽孢杆菌线粒体产生CO2有关.试验时间内混合固定后云微藻增长较快,可呈“J”型增长.第八天,混合固定的每个颗粒中含藻细胞数约为8×107个提能强化练]——学业水平三、四.[2024·拉萨月考]20世纪50年头,酶已经大规模地应用于各个生产领域,到了20世纪70年头,人们又独创了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技术。
17 找变量,设对照,解答酶的相关实验题1.(2017·常州诊断)某同学欲通过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探究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的实验,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滤纸片上需附有过氧化氢酶B.酶促反应速率可用滤纸片从烧杯底部到浮出液面的时间(即t3-t2)来表示C.可通过设置不同pH的过氧化氢溶液来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D.为了提高实验的准确性,每个烧杯中需放多个滤纸片2.下列是有关某种淀粉酶的实验,处理方式及结果如下表及图所示。
根据结果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试管编号试管Ⅰ试管Ⅱ试管Ⅲ相关操作pH 8 8 7温度60 ℃40 ℃40 ℃淀粉酶 1 mL 1 mL 1 mL淀粉 1 mL 1 mL 1 mLA.甲物质是淀粉酶抑制剂B.此种淀粉酶较适合在40 ℃的环境下起作用C.此种淀粉酶在中性环境中的作用速率比在碱性中的快D.此种淀粉酶在作用35 min后便会失去活性3.(2017·江苏四校联考)乳糖酶催化乳糖水解。
有两项与此相关的实验,其他实验条件均设置为最适条件,实验结果如下表,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实验一(乳糖浓度为10%)酶浓度0% 1% 2% 4% 5%相对反应速率0 25 50 100 200 实验二(酶浓度为2%)乳糖浓度0% 5% 10% 20% 30%相对反应速率0 25 50 65 65A.实验一增加乳糖浓度,相对反应速率将降低B.实验二若继续增大乳糖浓度,相对反应速率不再加大C.实验一如果继续增加酶浓度,相对反应速率不再加大D.实验二若温度升高10 ℃,相对反应速率将增大4.20世纪60年代后,医院开始用淀粉酶代替酸分解淀粉,如图为某同学探究不同pH条件下淀粉酶对淀粉分解作用的实验结果。
据图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应先将各组试管溶液pH分别调到设定数值再混合B.pH为3和9的两支试管中的淀粉酶的活性相同C.pH为13的试管调到pH为7后淀粉含量基本不变D.淀粉酶降低淀粉分解反应活化能的作用比酸更显著5.(2018·南京第一中学月考)下列有关酶的实验设计思路正确的是( )A.利用过氧化氢和过氧化氢酶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B.利用淀粉、蔗糖、淀粉酶和碘液验证酶的专一性C.利用过氧化氢、新鲜的猪肝研磨液和氯化铁溶液研究酶的高效性D.利用胃蛋白酶、蛋清和pH分别为3、7、11的缓冲液验证pH对酶活性的影响6.现有甲、乙、丙三支试管,先向三支试管内加入2 mL可溶性淀粉溶液,再按如图所示步骤操作,然后分别用斐林试剂检验。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多选)( )A.甲试管和乙试管对照,说明酶具有专一性B.甲试管和丙试管对照,说明酶活性受温度影响C.实验结果是甲试管内会出现砖红色沉淀D.实验结果是乙试管和丙试管内出现砖红色沉淀7.(2017·苏州第一中学月考)下图中的新鲜土豆片与H2O2接触后,产生的现象及推测错误的是()A.若有大量气体产生,可推测新鲜土豆片中含有过氧化氢酶B.若增加新鲜土豆片的数量,量筒中产生气体的速度加快C.一段时间后气体量不再增加是因为土豆片的数量有限D.为保证实验的严谨性,需要控制温度等无关变量8.过氧化物酶能分解H2O2,氧化焦性没食子酸显橙红色。
为探究白菜梗中是否存在过氧化物酶,设计实验如下表。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管号1%焦性没食子酸/mL2%H2O2/mL缓冲液/mL过氧化物酶溶液/mL白菜梗提取液/mL煮沸冷却后的白菜梗提取液/mL1 2 2 2 ---2 2 2 - 2 --3 2 2 -- 2 -4 2 2 --- 2A.1号管为对照组,其余不都是实验组B.2号管为对照组,其余都为实验组C.若3号管显橙红色,无需对照就能证明白菜梗中存在过氧化物酶D.若4号管不显橙红色,可证明白菜梗中无过氧化物酶9.(2017·丹阳中学一调)为探究NaCl和CuSO4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某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实验步骤和结果见下表:试管编号实验步骤1 2 3 41%NaCl溶液(mL) 1据表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中加入缓冲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实验结果可知,对酶活性有影响的离子是______________,其中对酶活性有抑制作用的离子是________,对酶活性有促进作用的离子是________。
(3)该实验中设置3、4号试管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上述实验中若用斐林试剂代替碘溶液进行检测,1~4号试管中的颜色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在操作过程中,保温之前不能加入斐林试剂,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2017·扬州中学阶段考试)为获取高性能碱性淀粉酶,兴趣小组的同学在科研人员的帮助下进行了如下实验。
回答相关问题:实验目的:比较甲、乙、丙三种微生物所产生的淀粉酶的活性。
实验原理:略。
实验材料:科研人员提供的三种微生物淀粉酶提取液(提取液中酶浓度相同)等。
实验步骤:①取四支试管,分别编号。
②在下表各列的字母位置,填写相应试剂的体积量(mL),并按表内要求完成操作。
③将上述四支试管放入37 ℃的水浴,保温1 h。
④在上述四支试管冷却后滴入碘液。
⑤观察比较实验组的三支试管与对照组试管的颜色及其深浅。
实验结果:(“+”表示颜色变化的深浅,“-”表示不变色)请回答下列问题:(1)填写表中的数值:A为________,C的颜色深浅程度为________(用“+”或“-”表示)。
(2)该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____,无关变量有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写出2种)。
(3)除了用碘液检验淀粉的剩余量来判断实验结果外,还可以用________试剂来检测生成物。
若用该试剂检验,颜色变化最大的试管是________。
(4)根据上述结果得出的实验结论是:不同来源的淀粉酶,虽然酶浓度相同,但活性不同。
你认为造成实验中三种酶活性差异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精析1.B [过氧化氢酶可催化过氧化氢水解,实验中可将酶附在滤纸片上,A项正确;酶促反应速率可用滤纸片从进入液面之时到浮出液面的时间(即t3-t1)来表示,B项错误;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时,可设置不同pH的过氧化氢溶液,C项正确;为了避免实验的偶然性,提高实验的准确性,每个烧杯中需放多个滤纸片,计算平均值,D项正确。
]2.B [三支试管的反应情况是试管Ⅰ中淀粉没有反应,试管Ⅱ中酶的催化效率高于试管Ⅲ。
因为试管Ⅱ、Ⅲ发生了反应,所以甲物质不是淀粉酶抑制剂,A项错误;试管Ⅰ不反应的原因是温度太高,酶变性失活,说明淀粉酶较适合在40 ℃的环境下起作用,B项正确;因为试管Ⅱ中反应较试管Ⅲ快,所以淀粉酶在中性环境中的作用速率比在碱性环境中的慢,C项错误;试管Ⅱ中35 min后淀粉含量为0,原因是淀粉被消耗完了,而不是酶失去活性,D项错误。
]3.B [实验一增加乳糖浓度,相对反应速率可能增大,A项错误;实验二中乳糖浓度为20%与30%时相对反应速率相等,所以实验二若继续增大乳糖浓度,相对反应速率将不再加大,B 项正确;实验一如果继续增加酶浓度,相对反应速率可能继续加大,C项错误;实验条件均设置为最适条件,所以提高温度,酶的活性下降,因此实验二若温度升高10 ℃,相对反应速率将减小,D项错误。
]4.B [由于酸能催化淀粉水解,所以pH为3和9的两支试管中淀粉酶的活性不相同。
] 5.C [过氧化氢的分解受温度的影响,不宜用来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A项错误;碘液遇淀粉变蓝色,蔗糖及其水解产物都不与碘液发生颜色反应,故不能验证酶的专一性,B项错误;新鲜的猪肝研磨液中含有过氧化氢酶,能分解过氧化氢,氯化铁属于无机催化剂,可利用过氧化氢、新鲜的猪肝研磨液和氯化铁溶液研究酶的高效性,C项正确;胃蛋白酶的最适pH为2左右,用pH分别为3、7、11的缓冲液验证pH对酶活性的影响不合理,D项错误。
] 6.ABC [甲和乙试管对照,乙不能水解淀粉,故说明酶具有专一性,A项正确;甲和丙试管对照,自变量是温度,故说明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B项正确;甲试管内唾液淀粉酶可水解淀粉,形成还原糖,故实验结果是甲试管内出现砖红色沉淀,乙、丙试管内不出现砖红色沉淀,C项正确,D项错误。
]7.C [气体量不再增加可能是H2O2被完全分解了。
]8.A [由实验分析可知,1号管、2号管是对照组,3号管、4号管是实验组,A项正确、B 项错误;实验设置必须遵循对照原则,3号管与1、2号管对照,3号管、2号管显橙红色,1号管不变色,证明白菜梗中存在过氧化物酶,C项错误;3号管和4号管的自变量是温度,若4号管不显橙红色,与3号管对照,说明高温使过氧化物酶变性失活,D项错误。
] 9.(1)维持反应液中pH的稳定(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2)Cl-和Cu2+Cu2+Cl-(3)对照确定Na+和SO2-4对唾液淀粉酶催化活性是否有影响(4)深砖红色无砖红色(或蓝色) 浅砖红色浅砖红色斐林试剂中有Cu2+,其可抑制唾液淀粉酶的活性解析(1)缓冲液的作用是维持反应液中pH的稳定。
(2)1号试管中,淀粉被淀粉酶完全水解了,可能是Na+或Cl-对酶的活性有促进作用,如果Na+能够促进唾液淀粉酶的活性,则3号试管中最后的结果应该也是淡黄色,而3号试管中实验结果为浅蓝色,可见起促进作用的不是Na+,而是Cl-;同理,通过2号和3号试管的比较可知,Cu2+能够抑制唾液淀粉酶的活性。
(3)该实验中,4号试管加入的是蒸馏水,其目的是作对照;3号试管加入的是1% Na2SO4溶液,其目的是排除1号试管中钠离子和2号试管中硫酸根离子对酶活性的影响。
(4)1号试管中的唾液淀粉酶的活性增强,淀粉被水解成还原糖,所以加入斐林试剂水浴加热后有深砖红色沉淀生成;2号试管中的唾液淀粉酶的活性受到抑制,淀粉未被水解,所以加入斐林试剂水浴加热后无砖红色沉淀生成;3号试管中的唾液淀粉酶的活性未受到影响,淀粉部分被水解成还原糖,所以加入斐林试剂水浴加热后有浅砖红色沉淀生成;4号试管中的唾液淀粉酶的活性也未受到影响,结果同3号试管;斐林试剂中含有Cu2+,对淀粉酶的活性有影响,故保温之前不能加入斐林试剂。
10.(1)2.3 +++(或多于+++) (2)不同来源的淀粉酶各组间pH、温度、加入提取液的量和浓度、淀粉溶液的量和浓度等 (3)斐林试管2 (4)决定这3种酶的DNA(基因)不同解析(1)实验设计应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四支试管中溶液的总体积为3.8,所以A的数值为3.8-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