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开源情报发展历程及任务管理体系综述
- 格式:doc
- 大小:31.50 KB
- 文档页数:8
美军情报与作战一体化发展历程述评
阎宏瑞
【期刊名称】《军事历史》
【年(卷),期】2017(000)002
【摘要】联合情报行动中心是美军适应信息化时代一体化联合作战,实现情报与作战一体化的重要机构.本文通过梳理联合情报行动中心演进脉络,阐述了美军情报与作战一体化发展历程,并总结了各阶段的发展特点,旨在深化对情报与作战一体化内涵的理解,把握美军情报与作战的基本规律.
【总页数】4页(P63-66)
【作者】阎宏瑞
【作者单位】解放军外国语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E12
【相关文献】
1.美军开源情报发展历程及任务管理体系综述
2.美军空中突击作战力量的发展历程
3.美军联合作战训练的发展历程与基本经验
4.美军一体化联合作战精确式情报保障的要求
5.美军联合作战环境情报准备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美国军事情报系统机构概略一、国防情报局DIA1978年,国防情报局有4300—5500名雇员(包括1000名武官),预算在2亿—3亿美元之间。
国防情报局的成立体现了始于艾森豪威尔执政时期盛行于肯尼迪执政时期的集权制。
50年代末期,艾森豪威尔政府认为,有必要加强机构中的整体情报活动(如所有的非信号情报、非空中、非机构的情报活动)。
一位分析家认为,这种思想是50年代末期导弹差距争论的副产品。
面对各部队关于苏联导弹力量的不同估计,并将其转化为所谓的“自我服务”的国防武器预算要求,美国情报委员会于1957年成立了一个联合调查组,对各情报生产单位进行调查。
1960年该调查组提出了各种建议,其中建议,国防部门的情报机构应是情报委员会的执行者,而不是其成员,要求成立一个协调性国防情报局,它可以代表各军种作为美国情报委员会的成员。
参谋长联席会议不同意这种形式。
他们关心的是保持这些机构为军事战术情报要求工作的敏感性。
出此,他们提出了一个隶属于他们的联合军事情报局,既保持了各军事分支机构的独立性,也保持了他们对上级机构需求的敏感性。
肯尼迪政府的国防部长罗伯特·麦克纳马拉期望有一个更加巩创的联合体——它能更好地利用情报机构的人力物力来支持政策制定者和部队机构规划者,以及达到管理经济的目的。
此后成立的国防情报局是各种反对意见相互妥协的产物,它通过参谋长联席会议向国防部长汇报工作。
结果,联合参谋情报主任(J—2)办公室被取消。
它当时叫特别行动办公室,是国防部长的一支小型情报队伍。
国防情报局是根据1961年8月1日的国防部命令(国防部发5105.21号)成立的。
该命令要求国防情报局负责以下工作:国防情报局的主要职责1.收集整理保管军事情报对配属或包括在国防情报局内的国防部情报资源进行组织、指导、管理和控制。
对保留或委托给军事部门的国防部情报任务进行检查和协调,对这些任务的执行和管理加以指导。
这些任务由国防情报局局长提出并经国防部长审查、批准和颁布。
美军先进作战管理系统(ABMS)发展概览2020年8⽉31⽇⾄9⽉3⽇,美军举⾏了第⼆次先进作战管理系统(ABMS)“跨域2号”演⽰试验。
本次演⽰试验规模⼤、地域跨度⼴,以均势对⼿俄罗斯为假想敌,作战空间扩展到太空和⽹络空间域,可以说是⼀次真正意义上的全域作战联合演练。
本次联合演练对⼈⼯智能软件、5G技术、新型传感器及超⾼速武器等进⾏了测试,⾸次近实时地连接多个传感器和多个射⼿快速探测并击落来袭巡航导弹。
随后,在9⽉中旬美国印太司令部开展的“勇敢盾牌”联合军演期间,同时进⾏了第3次ABMS演⽰试验即“跨域3号”演⽰试验。
针对中美对抗场景,美联合部队开展了海上安全⾏动、反潜和防空作战、两栖作战以及对岛攻击等演练。
这次在美国本⼟以外开展的ABMS联合演⽰试验,测试了ABMS不受地理位置和平台限制的指挥控制与信息共享的能⼒。
联合演⽰试验表明,ABMS项⽬在传感器到射⼿的⽹络互连、利⽤云共享信息、⼈⼯智能软件辅助指挥决策等⽅⾯取得了较⼤进展,其中安全云(CloudONE)等部分ABMS技术与能⼒已可以投⼊部署应⽤。
美军已着⼿考虑在北美防空防天司令部、北⽅司令部和太空司令部部署第⼀批ABMS相关系统及技术。
在2020年9⽉召开的空军协会年会上,时任美国防部长Mark Esper称ABMS对未来针对俄罗斯和中国的作战⾏动⾄关重要,并表⽰ABMS不仅是未来联合全域指挥控制的关键,⽽且是全域作战的新型作战概念如“动态兵⼒运⽤(DFE)”的基础。
1研发背景及发展⽅向演进ABMS最初是美国空军为⽀持未来强对抗环境下的作战⽽研发的新⼀代战场监视与作战管理指挥控制系统,将取代⼤型空中平台E-3和E-8。
美空军早在2016年发布的《空中优势2030飞⾏计划》中就指出,随着敌⽅远程武器的不断发展和杀伤性能的不断增强,将极⼤地增加类似E-3这种⼤型作战管理与指挥控制(BMC2)平台的风险,这将限制其在对抗环境,特别是强对抗环境下的监视与作战管理能⼒。
美国情报调查委员会影响美情报改革的历史回顾(1947—2002)美国情报调查委员会是美国官方为调查、分析情报界出现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而成立的临时性的特别委员会。
不同时期的情报调查委员会及其提出的建议对政府和国会针对情报界的指令和立法有着重要影響。
标签:美国情报调查情报改革在美国发展自身情报体系的过程中,其情报工作不断出现问题甚至有违反法律的现象发生,使得政府和国会不得不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对情报工作不断加以调整和改革,这一过程塑造了美国情报改革的历史。
一、冷战初期:积极推动情报工作质量的提升(1947-1975)冷战初期,为了使情报机构能够更加有效运转,国会成立了两届胡佛委员会,指出了情报体系内部协调与机制建设的问题。
第一届胡佛委员会情报特别小组发布的《埃伯斯塔特报告》认为当时情报界的主要问题是各情报机构缺乏有效的合作,建议部门之间增加互信。
第二届委员会情报特别小组发布的《克拉克报告》认为应加强中央情报局对其他情报机构应有的领导和监管作用。
根据报告的建议,1950年,时任中央情报主任史密斯对中央情报局进行了重组,成立了情报评估委员会,对国家情报产品进行审查与评估。
艾森豪威尔总统下令成立总统外国情报活动咨询委员会进一步加强了总统对情报工作的监管。
1948年,国家安全委员会临时成立情报调查小组,对中央情报局的工作及其与其他情报机构的合作情况进行了评估。
委员会报告建议对中央情报局进行大规模重组的同时将中央情报主任从日常事务中脱离出来。
根据杜勒斯报告,中央情报局局长史密斯与杜勒斯调整了中央情报局的内部管理,对情报界各机构职能进行了明确,成立了国家评估委员会以改进情报产品质量。
随后,政府又成立了4个委员会,总结反思情报机构的隐蔽行动。
1954年和1956年,艾森豪威尔总统和总统对外情报活动顾问委员会主席专门指定官员杜利特尔和布鲁斯分成立调查委员会对美国中央情报局的隐蔽行动和秘密情报收集等活动进行评估,两个委员会分别出台的报告提出在中央情报局的内部管理和工作协调上进行改进。
美军主要信号情报系统及发展现状军事技术和民用技术的发展驱动辐射源的数量和复杂性呈爆炸式增长,促使信号系统也在不断发展。
美军各军种均装备了先进的信号情报系统,同时美军采用情报与电子战一体的编成方式,因此许多电子战装备也具备信号情报功能。
根据任务区域不同,可以将信号情报系统划分为天基、空基、陆基及海基四类。
天基信号情报系统美国的天基信号情报系统主要以电子侦察卫星为主,这些卫星分别隶属于美国空军、海军和中央情报局。
美国至今已发射多颗信号情报侦察卫星,既包括同步轨道卫星,也包括中低轨卫星,其侦收处理的既包括电子情报,也包括通信情报,具有远距离、大范围、全天时、全天候等独特优势。
当前在轨工作的主要为第四代电子侦察卫星,包括地球同步轨道的水星和顾问、大椭圆轨道的号角和低轨道的天基广域监视系统。
最新一代的电子侦察卫星主要有地球同步轨道的入侵者、大椭圆轨道的徘徊者和低轨道的联合空基广域监视系统奥林匹亚,其中入侵者既能搜集通信情报又能搜集电子情报,还具有变轨功能,是当前最先进的电子侦察卫星。
空基信号情报系统美国陆、海、空军分别都装备了相当数量的空基信号情报系统,这类信号情报系统主要以固定翼飞机、无人机和直升机为主要搭载平台。
美军还有专门的信号情报飞机,其中固定翼飞机有美陆军RC-12护栏信号情报飞机和ARL低空侦察飞机、美空军RC-135联合铆钉侦察机和U-2高空侦察机、美海军EP-3E白羊座信号情报侦察机等,无人机有陆军RQ-7影子、MQ-1捕食者等。
除此之外,还有搭载了信号情报系统的各种直升机平台,如搭载了AN/ALQ-210电子支援系统的海军MH-60R海鹰多用途直升机、搭载了AN/ALQ-211(V)综合射频对抗系统(SIRFC)的陆军AH-60D长弓阿帕奇武装直升机等。
陆基信号情报系统陆基信号情报系统是以陆基平台搭载信号情报载荷进行信号情报侦察、处理的系统,主要分为固定信号情报系统和机动信号情报系统,其中固定信号情报系统主要以信号情报侦察站为搭载平台,一般采用大孔径天线或天线阵、高灵敏度接收机和先进的信号处理设备,可侦察从长波、短波、超短波到微波频段的电磁信号。
美国开源情报制度分析及发展趋势作者:马增军耿卫汪川来源:《创新科技》2017年第09期[摘要] 本文以美国为例,系统论述了其对开源情报认识、开源情报制度形成过程、开源情报体制等内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开源情报发展新趋势以及对我国开源情报建设启示。
[关键词] 美国;开源情报;情报工作;分析[中图分类号] G35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0037(2017)9-78-4Abstract: With America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discussed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open source intelligence, the forming process of open source intelligence system, and the structure of open source intelligence, etc. Based on this, the new trend of development of the open source intelligence and open source intelligence construction enlightenment to our country were proposed.Keywords: The United States; open source Intelligence; intelligence system; analysis当前,随着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开源情报(open sourceintelligence ,简称OSINT)已经成为情报工作中越来越重要的一部分,各大国的专家学者和职能机构都极度重视开源情报。
正如英国冲突研究所研究员安妮·阿迪斯所说:“与密级来源情报相比,公开来源情报谈不上好和坏,只是不同而已。
美国中央情报局进化史触角遍布全球的情报机构美国中央情报局(Central Intelligence Agency——CIA)可算是美国历史上最有名的政府机构之一,无数中情局的特工形象活跃在好莱坞的大银幕上,从俄罗斯的克里姆林宫到阿富汗的本·拉登基地,哪里有美国的敌人,哪里就有中情局特工拯救世界的身影。
在观众眼里,他们出场总是戴着黑超,身后伴着烈焰爆炸,逆光下显示出一副不差钱的高帅富轮廓。
钱都是扎成小捆用的,枪都是美国陆军没见过的,车都是奔驰宝马顶级的,妞都是好莱坞一线女星那样的,总之比英国军情六处的007詹姆斯·邦德还要邦邦的。
与银幕上的夸张戏剧形象相反,现实中位于美国弗吉尼亚州兰利市的中情局总部要低调许多。
作为美国最大的情报机构,它的主要任务是收集和分析关于国外政府、公司和个人的综合情报,并把这些情报上报到美国政府各个有关部门。
它也负责维持大量军事设备,这些设备在冷战期间用于推翻外国政府,例如危地马拉的阿本斯和智利的阿连德。
新任中情局长彼得雷乌斯被FBI探员拉下马的新闻,使这个神秘机构浮出水面,人们开始重新了解这个熟悉而又陌生的机构。
回溯它的历史,我们发现CIA的构建过程决非坦途,充满了复杂的斗争与阴谋。
英国“007之父”参与组建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美国不存在统一的情报机构,收集的情报信息七零八落,缺乏整体性、协调性。
国内情报由联邦调查局(FBI)收集,境外情报收集则完全是一团糟,技术手段和工作方法都比较落后。
上层政客也对情报工作不理解。
上世纪三十年代,美国国务卿史汀生有一次听说国务院情报机构拆检信件和窃听通讯时,勃然大怒道:“正人君子绝不干偷看他人信件的勾当!”他下令取消了这些特工业务。
1939年,罗斯福总统发布秘密指示,将全部谍报工作、反谍报工作和对敌破坏工作交给联邦调查局和陆、海军情报部。
同时,他还授权联邦调查局在拉丁美洲针对轴心国间谍开展反间谍和安全工作。
二战爆发后,美国放弃孤立主义,深度介入战争,国际现实促使美国政府重新评估情报工作的重要性。
美军指挥信息系统发展历程美军的指挥信息系统从最初的C2到C3,从C3I到C4I,再到后来的C4SR、C4KISR,经历了一个由简单到复杂,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
尤其是在海湾战争以后,美军认识到了指挥信息系统的重要性,加大了对系统建设和发展的投入力度,在各军种大力加强本军种指挥信息系统的同时,加速对各军种、各业务独立信息系统的整合,以满足不断更新的联合作战构想的需要,从而实现全美军指挥信息系统的一体化。
目前,美军的指挥信息系统已逐渐成熟。
一、美军指挥信息系统的建设现状美军指挥信息系统按层次可分为战略、战役、战术级。
从组成来讲,可概括为指挥控制系统、侦察预警系统、网络通信系统和全球信息栅格等系统。
本文主要是从组成类型来讲述美军的指挥信息系统建设现状。
(一)指挥控制系统20世纪70年代,《美国国防部军事与有关词汇字典》对指挥控制系统的定义是:根据分配的任务,指挥员计划、指挥和控制所属部队的行动所必需的机构、设备、通信、程序和人员。
美军的指挥控制系统主要由全球指挥控制系统和各军种指挥控制系统组成。
全球指挥控制系统。
目前美军全球指挥控制系统(GCCS)是可互操作、资源共享、高生存能力、无缝连接的全球的指挥控制系统,是实施危机管理和协调多军兵种/多国联合作战的系统。
其主要功能包括:动态情报、态势监视、应急计划、行动监控、通信、定位、数据表示与处理、数据库和办公自动化等。
目前,美军在全球700多个地区都安装了该系统,以满足作战部队对无缝一体化指挥和控制的要求。
军种指挥控制系统。
美海、陆、空三军都建有各自的指挥控制系统。
美陆军指挥控制系统主要包括从战区地面部队到单个士兵或武器平台的陆军战术指挥控制系统和21世纪旅及旅以下部队作战指挥系统等。
海军作战指挥控制系统主要包括全球信息交换系统、战术指挥中心、总指挥部数据处理系统、战术数据信息交换系统、战斗空间信息交换系统等。
美国空军的指挥控制系统主要是指空军战术指挥控制系统,是美国家军事指挥控制系统的一部分。
INFORMATION TECHNOLOGY 信息化建设摘要:开源情报的获取和利用对于提高军事情报领域分析预测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论文根据情报分析业务流程,设计了开源情报分析系统功能和系统架构,以及主要的关键技术,为系统的研制和实现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开源情报;分析应用;系统设计一、前言开源情报是为了响应特定的情报需求,通过搜集和利用可公开获得的信息从而进行情报生产,并及时地发布给适当的受众[1]。
据相关研究表明,目前西方发达国家的国家情报约70%都是以开源情报的形式获取,美军情报部门一直将社交媒体监控作为重要的战略情报搜集手段,美国自2005年11月成立由中央情报局管辖的国家公开来源情报中心,广泛利用信息网络等新兴技术手段,在全球范围内加强对公开来源情报的搜集、分析和利用,可通过80多种语言实现对160多个国家的网络舆情监测分析,以最大限度获取军事、政治、社会和经济等方面有价值信息[2]。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社交网络、博客等自媒体的迅猛发展以及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深度发展运用,如何及时获取舆论热点、国际国内重大突发事件、外军军事动向等互联网数据,综合运用各种技术手段对获取后的数据进行整编、挖掘和分析应用,对于全面掌握国际军情态势和进行敌情判断评估具有重要辅助支撑作用。
本文结合情报业务需求,针对构建开源情报分析系统的主要功能和系统体系架构以及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为有效利用开源情报数据的价值,提高军事情报领域预测和识别新的挑战和机遇的能力奠定基础。
二、开源情报分析业务流程开源情报分析工作由许多环节组成,具体的流程包括六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确定需求,对情报问题做出界定。
第二个阶段是计划指导,确定如何解决问题。
第三个阶段是数据采集,数据搜集人员根据任务清单获取相关数据。
第四个阶段是数据预处理,对原始情报资料进行初步过滤整编,形成规范化信息。
第五个阶段是数据分析,对情报数据进行分析融合生成情报成果。
美国家情报总监徽标风险、高回报的研究,为美国提供压倒性的情报优势。
该机构本身不进行研究工作,而是为高校、企业和国家实验室等提供资金支持。
该机构投资于人工智能、资产验证和身份情报、生物安全、化学检测、网络安全、高性能计算、人类判断、语言学、射频地理定位和微电子安全制造等领域。
除了传统的合同和拨款外,该机构还利用公开挑战赛的形式向科研人员征集特定问题的创新解决方案,并发放现金奖励。
迄今为止,该机立于1952年,在包括信号情报(SIGINT)和信息保障(IA)在内的密码学领域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并涉及计算机网络领域,为美国和盟友提供决策优势。
该机构的任务重点是从国外恐怖分子和外国势开展行动并提供语言支持。
海军情报办公室(ONI)成立于1882年,目前拥有52000多名成员。
2009年将组织架构调整为四个中心:科学和技术情报、作战情报、信息服务和技术以及远征和特挥部。
该机构还为演习演训、条令制定和装备研发提供决策依据,并支持海军陆战队在远征作战中的任务。
空军情报由空军第16航空队负责,该航空队成立于1948年,目国家地理空间情报局对地形、建筑和人类活动进行评估美陆军情报与安全司令部徽标安全和网络安全等方面的情报分析和预测;搜集情报,帮助决策者识别和应对极端主义威胁。
海岸警卫队情报机构(CGI)成立于1915年,目前分为执法情报部门和国家情报部门。
该机构的任务是在美国海岸开展情报活动,提供及时客观的海上情报,支持作战行动并为海岸警卫队、国土安全任务和国家安全决策提供信息支持。
缉毒局(DEA)负责对美国受管制药物的执法。
缉毒局情报计划设立于2006年,负责向决策者提供毒品趋势情报,协助对毒品组财政部情报与分析办公室(OIA)成立于2004年,其使命是通过及时准确的情报分析,帮助财政部追踪恐怖主义资助者、毒贩和洗钱者,进而支持财政部打击美搜集情报委员会通过多种渠道搜集信息,包括公开、隐蔽和电子等方式。
在这个阶段,信息尚未经过评估和加工,通常被称为原始情报,情报搜集有六种基本类型:信息。
美国情报界数据管理的流程、框架及启示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美国情报界的数据管理:流程、框架与全球启示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数据已成为情报界的核心资产,尤其是在美国,其情报机构在全球安全与情报工作中扮演着关键角色。
美军管理体系当前,美国的统率机构由国家安全委员会、国防部及其下属的参联会和三个军种部及九大联合司令部组成,但总统是武装力量的最高统帅,对军事问题有最终决定权。
国家安全委员会于1947年7月成立,其任务是向总统提供“与国家安全有关的内政、外交和军事政策的综合建议,以便使军事部门和政府其他部、局在国家安全事务上进行更有效的合作”。
其成员有总统、副总统、国务卿、国防部长、参联会主席、中央情报局局长和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国家安全顾问)。
除上述人员外,总统有权根据需要邀请有关人员参加该委员会的会议。
国家安全委员会下辖三个委员会,即国家安全委员会部长级委员会(负责审查、协调和监督国家安全政策及其执行情况、国家安全委员会副部长级委员会(负责审查和监督国家安全委员会部际间的工作,对制定和贯彻国家安全政策提出建议)和国家安全委员会协调委员会(负责对地区性或专门性的国家安全政策的制定和贯彻提出决策性建议等)。
国家安全委员会约有60名工作人员,由一名文职行政秘书领导。
此外,1947年成立的中央情报局也直属国家安全委员会领导。
该局总部设在弗吉尼亚州的麦克莱恩,在世界各地建立了庞大的间谍网。
国防部成立于1949年,是总统领导与指挥美国武装力量的最高统帅机关。
国防部长由文职官员担任,由总统提名,经参议院批准,他是总统在防务方面的首席助手。
国防部的主要职责是制定全军统一的国防政策和军事战略,通过三个军种部对全军实施行政领导,通过参联会对全军实施作战指挥;制定国防预算和兵力规划;领导全军国防科技研究和后勤工作;对外负责军事谈判、派遣军事顾问团、培训外国军队和监督军事援助的使用等。
其下属机构不断发生变化,当前主要有国防部长办公厅、15个业务局、参联会、3个军种部和9个联合作战司令部。
国防部长办公厅由部长、第一副部长、四名副部长、六名助理部长、二名部长助理、法律总顾问、监察长等人组成。
第一副部长协助部长管理国防部的日常工作,在国防部长不在位或丧失工作能力时行使国防部长的权力。
美军目标情报发展趋势研究冷战结束后,随着精确制导武器和高技术侦察装备的广泛运用,人类进入信息化战争时代。
在精确打击能力已基本能够满足作战需求的情况下,“打击什么目标”成为了关键问题。
纵观冷战后美军主导的信息化战争,其作战理念逐步从歼灭战、消耗战向“基于效果”作战转变,形成为了五环目标理论、战略瘫痪理论、快速决定性作战和系统战等作战理论。
目前,打击关键目标已经成为各国关注的战争重点,目标情报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一、美军目标情报的概念内涵目标情报是指对目标和目标系统的组成部份进行描述和定位,并指出其弱点和相对重要性的情报。
根据生产阶段和用途不同,目标情报可以分为目标数据、目标材料和目标情报产品。
目标数据不是原始意义上由传感器直接传回的数据,它建立在全源情报基础之上,包含所有相关的普通军事情报和目标情报注释。
目标数据处于目标情报生产初始阶段,是目标情报产品的原材料,主要用于识别目标。
目标材料是识别、定位、描述选定目标物理特征、虚拟特征或者功能特征的权威来源,是目标情报图象、文本、表格、数字、视频等形式的具体呈现。
目标材料是目标情报生产中级阶段产物,是目标情报产品的组成模块,主要服务于打击指定目标。
目标情报产品则是在目标数据和目标材料的基础之上,按照从整体到局部的分析模式,对目标系统、目标和目标要素挨次进行研判后,所得出的高级目标情报,主要服务于决策层级,用于确定打击目标。
美军目标情报产品主要包括四种,分别是:目标系统分析、电子目标文件夹、目标清单、作战评估。
数据、信息和情报之间的关系目标系统分析是指对潜在目标系统进行全面考察,确定其与指挥官目标的相关性、军事重要性以及是否优先打击。
电子目标文件夹是对目标及目标要素的全面分析。
目标清单是对目标进行审查与验证的结果。
作战评估是对军事行动中兵力运用的整体效能进行评估,它需要联合部队情报和作战部门之间的协调和共同努力。
作战评估由战斗毁伤评估、弹药效能评估、附带毁伤评估和再次攻击建议构成。
关于美国开源情报体系建设问题研究摘要:开源情报是当今各国情报机构情报来源的重要渠道之一,是适应情报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未来情报信息获取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本文针对美国开源情报体系建设问题进行了初步研究,主要从其形成过程、体系建设、发展方向等方面进行了阐述,从而为我国的开源情报体系建设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美国;开源情报;情报工作分析由于信息技术以及互联网的不断发展,情报-开源情报的应运而生间接地促进了情报获取途径、方式的重大转变,同时开源情报也使其成为情报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使用开源情报能够收集大量的信息,从而为情报工作的展开提供一定的数据支持,因此各国的学者以及职能机构都异常重视开源情报,例如:英国著名的情报研究员Anne Addis说“开源情报与密集来源情报相比而言并没有好坏之分,只是其内容与形式不同而已,若要情报分析的过程之中,仅有密级来源情报而没有公开来源情报,其具体工作展开时就会遇到困难”。
由于美国已经建立了较为系统的开源情报体系,并且其未来的发展方向十分明确,故在本文之中,将会以其为案例来探讨美国开源情报体系中开源情报制度及未来发展趋势。
1 美国开源情报概述1.1 美国开源情报定义开源情报其具体含义有两种,首先,它既可以作为非常重要的情报学科之一,同时也能够用来表示在科学实践基础之上而获得的有效情报。
在《American code》就已经涉及到了开源情报的具体定义:从公开的信息之中进行情报的收集开发与分析,从而获得涉及某一对象的具体信息。
在开源情报收集的过程之中,需要对数据进行挖掘以及监控,并且在整理之后,可用其进行情报研究活动。
在众多的开源产品之中,绝大部分支持情报处理活动,例如:用开源设备进行情报分析、收集、评估以及分发等。
当然,开源情报与其他的情报学科具有相同之处,那就是:根据决策者的情报需求,从而对其进行合理的搜集、分发、共享等。
1.2 美国开源情报实践在上世纪40年代,美国就已经开始了开源情报实践,例如:在1941年美国便成立了FBMS,以此来收集并且分析有价值的军事情报。
美国情报规章制度一、简介美国情报规章制度(United States Intelligence Community)是美国政府为了维护国家安全以及获取、分析情报信息而建立的组织体系。
该制度涵盖了多个情报机构, 包括中央情报局(CIA)、国家安全局(NSA)等。
本文将对美国情报规章制度进行详细介绍,包括其组织结构、职责和作用。
二、组织结构美国情报规章制度由联邦政府内的17个情报机构组成,这些机构共同负责收集、分析和提供情报信息以支持国家安全决策。
以下是美国情报规章制度的主要机构:1.中央情报局(CIA):负责收集外国情报和提供情报支持给政府决策者。
2.国家安全局(NSA):负责收集和分析外国电子情报。
3.国防情报局(DIA):为美国国防部提供军事情报支持。
4.联邦调查局(FBI):负责调查并收集国内情报。
5.国务院情报与研究局(INR):负责分析政策制定所需的外交情报。
此外,还有其他部门和机构,如财政部情报办公室、能源部情报办公室等。
三、职责和作用美国情报规章制度的主要职责是收集、分析和提供情报信息,以支持国家安全决策和行动。
以下是它的几个主要作用:1.情报收集:各个情报机构通过多种途径、包括间谍活动、技术侦查和开源情报收集,获取各类情报信息。
2.情报分析:情报机构对收集到的情报进行分析和解读,以获取更多的信息和洞察,提供决策者所需的情报支持。
3.情报共享:情报机构之间进行情报共享,以确保各方对整个情报图景有全面的了解,并帮助协调行动。
4.反情报行动:情报机构也负责采取措施阻止、揭露和驱逐敌对情报机构和间谍活动,以保护国家安全。
5.情报评估:情报机构对国家安全环境进行分析和评估,以帮助政府决策者了解威胁和挑战。
6.反恐行动:情报机构还积极参与打击国际恐怖主义活动,为反恐部门提供情报支持。
四、法律监管为了确保情报机构的合法性和遵守法律,美国设立了一系列法律和监管机构来监督其活动。
以下是几个重要的法律和监管机构:1.情报委员会:负责监督情报机构的活动,确保情报收集和分析的合法性和透明性。
美军开源情报发展历程及任务管理体系综述作者:马增军王净来源:《现代情报》2015年第07期〔摘要〕开源情报对国家决策制定越来越显示其重要地位。
文章从3个方面详细论述了美军开源情报的发展历程、任务与指导原则及任务管理体系,对我国特别是我军在开源情报获取与利用将有一定借鉴价值。
〔关键词〕美军;开源情报;网络资源;管理DOI:10.3969/j.issn.1008-0821.2015.07.033〔中图分类号〕G2502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821(2015)07-0172-05〔Abstract〕Open source intelligence to national decision-making is more and more shows its important position.The article in detail from three aspects discussed the development,the tasks and guiding principles and the task management system of itary open source intelligence.It provided a certain value in obtaining and using open source intelligence,especially to the army.〔Key words〕the itary;open source intelligence;network resources;management开源信息是指各种媒体如出版物、网络、广播电视、政府报告、航拍图片等公开渠道所提供的各种信息。
当这些信息通过搜集、研究、分析、综合后成为有用的情报,并为军事行动和战略决策提供重要依据时,就成了开源情报(Open Source Intelligence,OSINT)。
开源情报研究是近十多年来引起广泛关注的情报课题。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信息获取、传递与交流方式都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这为开源情报研究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天地。
“情报工作已经发生了改变,公开的、来自民众的信息是情报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1]对于美国军事情报机构而言,在如今信息爆炸时代不断提升开源情报的地位,使其成为支持美国国家军队决策制定的强大支持是顺理成章的事。
1 美军开源情报的发展历程1941年2月,美国成立对外广播监测处Foreign Broadcast Monitoring Service,简称FBMS,是美国最早的开源情报研究机构,主要收集、分析军事情报。
1947年,FBMS成为中央情报局(CIA)的组成部分,并更名为对外广播新闻处(Foreign Broadcast Information Service,简称FBIS)。
FBIS最初的任务仍是监测广播和通讯社,随着冷战发展,其监测范围逐步扩大到了外国电视、广播、印刷媒体等大众传媒上。
但此时美国情报工作的重点仍然放在付费情报、秘密情报等闭源情报工作上,开源情报只是作为必要时的一种补充。
在美国总统1981年的第12333号基本情报执行指示——《美国的情报活动》、1982年国防部长的52401-R指示——《涉及美国公民利益的美国国防部情报机构的活动》中只提到援引公开获得的信息是情报机构所利用的信息类型之一[2]。
最早关注开源情报研究价值的是曾担任过美国海军陆战队情报官的David Steele,在1992年就在为Whole Earth Review杂志所撰写的一篇名为《E3i:Ethics,Ecology,Evolution and Intelligence》的文章中建议国家情报工作应转换思路,重视开源情报采集分析与情报共享,替代传统的闭源情报工作[3]。
史迪尔也因此被称为开源情报之父。
然而,受限于当时开源渠道可获得的情报数量和开源情报社会需求,David Steele的建议在当时并没有引起政府和社会的重视[4]。
独立的开源情报部门正式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美国参议院于1992年最早提到系统性开发公开信息来源的必要性,建议成立公开资源办公室。
1994年根据中情局局长第2/12号指令——《美国情报界从公开资源中获取情报的计划》,中央情报局内部成立了情报界开源项目办公室(Community Open Source Program Office,COSPO)。
1995年,该办公室发布文件——《公开资源战略计划》[5],确立了现代开源情报的概念原理,包括获取情报、转移到保密网络和情报界各部门共享情报等政策。
文件规定建立情报共同体的虚拟非保密网络(OSIS,2006年改为现在的名称Intelink-U)用于处理公开信息。
文件由中情局、国家安全局和国防部代表组成的跨部门专业委员会制定。
1995年国际性合作机构——国际开源工作组(International Open Source Working Group,IOSWG)成立[6]。
五角大楼在1996-2004年共同构想框架内制定和实施《国防部开源情报计划》,委托国有公开资源公司(OSS)公司对开源战略计划项目进行信息技术跟踪。
911事件是美军开源情报工作发展的转折点。
911事件之前,美国形成了以美国中情局、国防部等为核心的国家情报体系并有效运作,然而911事件使美国的头号敌人变成了隐藏在社会之中的分散的恐怖组织。
传统的情报工作模式已无法适应现代反恐需要,面对国会的问责,美国情报界在对情报失察探究的基础上,开始积极推行开源情报研究,由此开源情报也正式成为了一个单独的情报科目。
2004年7月,911总统委员会在其报告中建议成立独立的开源情报机构[7]。
同年,在《美国情报与打击恐怖主义改革法》[8]的“其他的侦察活动完善方向”一章中出现了开源情报这一规范概念(以前仅在学术出版物、委员会报告、国会和参议院听证会中使用过)。
2005年3月,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委员会(WMD Commission,又称Robb-Silberman Commission,即罗伯-西尔伯曼委员会)在其报告中强烈建议CIA设立开源主管[9]。
在该委员会报告——《美国防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侦察能力》中,开源情报被建议列入情报学科名录。
2005年11月,国家情报总监开源中心(Open Source Center,简称OSC)成立,FBIS被纳入其中。
由中情局进行行政管理,隶属于国家情报总监。
该中心旨在从网络、数据库、印刷媒体、广播、电视、视频、地理空间数据、照片、商业图片资料等公开来源获取情报。
通过OSC,美国力图实现“在任何国家、从任何语言”获取开源情报的能力,其中互联网是其主要的开源情报源[10]。
这些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据美国中央情报局的统计,2007 年的情报收集总数中超过80%来自开源情报。
2006年美国立法启动了国家开源事业计划(National Open Source Enterprise,简称NOSE),专注开源信息的搜集、共享和分析,而且规定任何情报工作必须包含开源成分。
2012年,美国酝酿已久的“大数据研发计划”正式发布[11],目的是提高从海量复杂的开源数据中及时掌握情报并获取知识的能力,美军开源情报工作正式进入“大数据”时代。
在1994-2004年之间,开源情报的概念得以形成,建立了最初的程序技术手段和信息资源的阶段。
2004-2005年,美国开始系统性发展这一新情报学科,这些方向包括:制定管理、规范和方法文件,为保证在开源情报工作过程中各部门相互配合而成立组织机构、跨部门机构,组织科研工作,制定预算政策计划,制定和实施科学研究和试验设计工作,展开程序技术手段,信息保障,人员训练和招募专家。
2 美军开源情报的任务与指导原则美军开源情报的业务范围包括:获取并分析对方官方文件、条令条例草案、对最新科研动态、数据库、互联网上商业网站和政府网站、网络日志及其它材料进行跟踪。
通过分析公开信息获取情报,一方面可为美国军政领导人提供更为广泛的情报来源;另一方面也使情报机构不必分散精力去搜集那些能够从公开信息中得到的情报,而是集中精力去完成更“复杂”和更“专业”的任务;再者,开源情报也为人力情报、信号情报提供了一个有力的补充。
目前美国国内组建了通过公开信息获取情报的庞大网络,各类中心和站点能够为7 000多位用户提供所搜集的情报。
开源情报计划现有的规范基础是2006年国家情报总监ICD301指示——《国家开源情报计划》[12]。
该指示确定开源情报计划的指导原则如下:(1)“第一步”原则——开源情报工作应成为所有情报工作的“第一步”,在间谍侦察和技术侦察之前进行;(2)依靠专门成立的开源情报专家小组,教授公开信息获取方法,在所有侦察活动过程中运用开源情报技术;(3)对信息来源进行全球覆盖;(4)统一的开源情报设备架构、方式和方法;(5)运用“臭鼬工厂”原则,亦即为解决个别任务运用“突破性”高智能信息获取方法,同时将官僚主义的繁琐手续和限制减到最低程度。
该指示确定了情报界的开源情报工作过程管理政策,划分负责人员的责任,确定美国情报共同体各组织和部门必要的组织结构和配合办法。
在ICD 301指示的基础上,情报界各机构制定了各自在开源情报领域的指导性文件。
例如,国防部的是2010年的第311512号指示《开源情报》[13]。
各军队也制定了类似的文件。
例如,空军2012年制定了第14-130号指示《空军开源情报》[14]。
美国陆军2012年公布了新条令ATP 2-229《开源情报》[15],阐述了陆军开源情报的侦察方式和方法。
3 美军开源情报任务管理体系在短短十几年间,美军就开源情报的任务管理已建立起了层次分明的开源情报任务管理体系。
31 战略层面开源情报搜集根据2004年《美国情报和打击恐怖主义改革法》,由国家情报总监对开源情报活动进行领导和协调。
负责开源情报的情报总监助理帮办(ADDNI/OS)具体组织实施开源情报活动,同时他也是开源中心的主管。
国家开源委员会(NOSC)对情报共同体机构的行动进行协调,该委员会由开源中心主管、国防部负责情报的副部长办公室、中情局、国家安全局、国家地理情报局、国务院情报与研究局、国防部情报局、联邦调查局和其他组织与部门的代表组成。
在国防部中由负责情报的副部长对开源情报工作进行总负责。
国防部情报局局长(DIA)负责具体的组织与实施。
美国国防部开源情报工作执行机构是专门成立的开源委员会(DOSC)。
情报界其他机构参与国防部的各计划,并保证自己在开源委员会中的权利。
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与国防部负责情报的副部长共同对开源情报的各计划和任务是否符合部队的实际需求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