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麻后使用抗生素致严重过敏性休克2例
- 格式:pdf
- 大小:249.71 KB
- 文档页数:3
静滴林可霉素致过敏性休克二例抢救成功的体会摘要目的:研究林可霉素临床应用的过敏性休克。
方法:通过回顾,分析2例静脉滴注林可霉素引起过敏性休克并抢救成功的体会。
结果:林可霉素可用于多种临床感染治疗,以前很少发生严重过敏和不良反应,故一般临床中往往不注意而广泛应用。
结论:林可霉素也可引起严重过敏性休克和死亡,注意避免滥用,用药中应严密观察,注意预防。
关键词林可霉素;药物不良反应;过敏性休克;预防林可霉素又称洁霉素,是由链霉菌产生的一种林可胺类碱性抗生素,能抑制细菌的蛋白质合成,对大多数革兰氏阳性菌和某些厌氧的革兰氏阴性菌有抗菌作用,主要作用于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链球菌引起的呼吸道感染、骨髓炎、关节和软组织感染、胆道感染及败血症,对一些厌氧菌感染也可应用[1]。
由于其价格低廉,又不需要做皮试,故在临床应用广泛,中小基层医院把它作为常用的抗生素之一。
随着临床应用范围的扩大以及人们对药物不良反应重视程度的提高,近几年来有关林可霉素注射液不良反应的报道日渐增多。
卫生所近年来曾遇过两例在应用林可霉素注射液的过程中,发生了过敏性休克并得到及时抢救成功。
现将两例患者的反应过程,处理措施及讨论结果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患者,大三学生,男,21岁,因发热、头痛于2006年9月12日来就诊。
查体:体温(T)38.7℃,脉搏(P)88次/分钟,呼吸(R)23次/分钟,血压(BP)130/88mmHg,血象白细胞(WBC)9×109/L,拟诊为上呼吸道感染。
因患者自诉对青链霉素有过敏史,曾多次用过林可霉素,效果佳,因此,给予5%葡萄糖500毫升加入林可霉素注射液(天津药业涟水有限公司)1.8克、地塞米松5毫克,静脉缓滴,40滴/分钟,每日一次。
因患者有青链霉素有过敏史,调至滴速为20滴/分钟,当滴入20分钟左右时,患者出现憋闷,立即给予吸氧2升/分钟,无缓解;患者出现面色苍白,口唇发绀,呼吸困难,寒颤、头晕、恶心等症状,立即停止输液,平卧位,急测BP80/50mmHg,P102次/分钟,R32次/分钟,立即给予皮下注射肾下腺素1毫克,静脉推注地塞米松10毫克,肌肉注射非那更25毫克、地塞米松5毫克,静脉滴注10%葡萄糖250毫升加维生素C2克、维生素B60.2克,注意保暖;20分钟后症状减轻。
1例注射用万古霉素致过敏性休克的严重不良反应分析发布时间:2023-06-14T12:50:56.443Z 来源:《医师在线》2023年2月4期作者:左丽丽[导读]1例注射用万古霉素致过敏性休克的严重不良反应分析左丽丽(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浙江大学口腔医学院·浙江省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浙江省口腔生物医学研究重点实验室·浙江大学癌症研究院;浙江杭州 310000)摘要:目的分析探讨注射用万古霉素致过敏性休克的严重不良反应。
方法选取1例因“左胫骨骨折术后5年,术区红肿6天”入院的59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治疗、护理,观察并详细记录效果。
结果该患者注射用万古霉素致过敏性休克的严重不良反应。
停用万古霉素,抢救治疗后患者病情有所缓解。
结论患者在注射万古霉素后出现过敏性休克的严重不良反应,当发生不良反应时需及时停用万古霉素并积极治疗,避免不良反应症状的加重。
临床医生和药师在工作中均应密切关注药物的不良反应,及早识别并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做好用药宣教工作,降低药源性损伤的发生率。
关键词:1例万古霉素过敏性休克不良反应分析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59岁,因“左胫骨骨折术后5年,术区红肿6天”入院。
患者5年前车祸后左侧胫骨骨折,伴双侧肩袖损伤,2018年4月27日行“关节镜下右巨大肩袖撕裂修补术”,2018年6月29日行“左肩关节镜检查+关节腔清理+肩袖修补+肩峰成形术”。
既往有高血压4年余,予以口服苯磺酸氨氯地平片5mg每日1次,血压控制可。
查体:脉搏89次/分钟,体温(耳) 37.4℃,呼吸19次/分钟。
全身浅表淋巴结未及明显肿大;呼吸音清,双肺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律齐,心脏各瓣膜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软,无压痛反跳痛;双肩术后改变,疤痕愈合可,左下肢红肿,水肿呈非凹陷性,活动受限。
余肢体活动可。
辅检:下肢彩超示“左下肢动脉内膜稍毛糙,血流通畅;左下肢深静脉血流通畅”,浅表局部肿块彩超示“左侧胫前近膝关节处囊性暗区及其深面液性暗区,均考虑积血”。
可怕的抗生素滥用编者按:我国每年有20万人死于药品不良反应。
在医学上,他们被称为"药源性致死"。
也就是说,他们不是病死的,而是吃药吃死的。
这当中,40%死于抗生素的滥用,该数字使中国成为世界上滥用抗生素问题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抗生素专家教授说,"我越来越心虚,因为我们武器库里的武器已经越来越少。
"这位担任华山医院党委书记的医生忧心忡忡:因为旷日持久的滥用,曾经是治疗细菌感染"灵丹妙药"的抗生素,越来越多地失效,这意味着也许不久的将来,罹患细菌感染的中国人,将面临无药可用的境地。
细菌感染曾是人类第一死因,漫长的黑暗时代后,抗生素的发明带给了人类希望之光。
从人类历史上第一种抗生素---青霉素发明到今日,不过60多年的时间。
现在,希望的火种正日益暗淡,如果不解决抗生素滥用的问题,等待人类的将是下一次黑暗。
什么是抗生素滥用?医学界流行一句话说,在美国买枪很容易,但买抗生素却很难。
而中国正好相反。
世界军医会议召开期间,美国陆军卫生部长问我国的一位博士,听说第三代头孢在中国谁都可以买,到处可以开,是这样吗?在美国这是不可能的。
美国对抗菌药物控制很严格,定期考核医生的抗菌药知识,不及格者将停止其处方权。
目前,中国的门诊感冒患者约有75%应用抗生素,外科手术则高达95%。
世界卫生组织调查显示,中国住院患者抗生素药物使用率高达80%,其中使用广谱抗生素和联合使用两种以上抗生素的占58%,远远高于30%的国际水平。
专家说,凡超时、超量、不对症使用或未严格规使用抗生素,都属于抗生素滥用。
抗生素与病菌耐药性的赛跑1928年的一次医学实验中,一个葡萄球菌培养基受到了一种霉的污染。
试验者弗莱明注意到,霉周围的细菌消失了。
他断定这种霉生产了某种抑制葡萄球菌生长的物质,并将这种物质命名为青霉素。
在他的启发下,英国医学家弗洛里和钱恩提纯了青霉素,先后给实验室动物和病人试用,证明青霉素对细菌感染有惊人疗效。
2例多次应用青霉素患者因皮试导致速发型过敏性休克报道引言青霉素是一种广泛使用的抗生素,常用于治疗细菌感染。
然而,青霉素过敏反应是一种严重的不良反应,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在本文中,我们将讨论两例多次应用青霉素患者因皮试导致速发型过敏性休克的情况。
病例一患者为一名54岁女性,多次应用青霉素治疗不同类型的感染,包括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皮肤感染和上呼吸道感染。
由于患者多次应用青霉素治疗没有出现过敏反应,因此医生在第一次给患者进行青霉素皮试时采用了常规的剂量(1:1000皮内注射0.1ml青霉素)。
在15分钟内出现过敏性休克。
治疗措施包括立即停用青霉素,给予高流量氧供给、静脉注射肾上腺素、甲基强的松龙、氯霉素和异丙嗪等药物。
在治疗后过敏反应得到控制,患者需要在重症监护室观察治疗。
患者在48小时后转入普通病房,继续治疗和观察。
此后,患者没有再次使用青霉素。
病例二患者为一名48岁男性,该患者曾应用青霉素多次治疗不同类型的感染,包括呼吸道感染、细菌性胃肠炎、皮肤感染和上呼吸道感染。
然而,在第一次进行青霉素皮试时,患者表现出了蜂窝织炎表现,病变范围广泛,包括手部、前臂、上臂和胸部。
由于病情加重,患者需要在医院接受治疗。
过敏性休克发生在静脉给药青霉素后的10分钟内。
治疗措施包括立即停用青霉素,给予高流量氧供给、静脉注射肾上腺素、甲基强的松龙、氯霉素和异丙嗪等药物。
患者需要在重症监护室观察治疗,并在治疗后转入普通病房继续观察治疗。
患者在48小时后出院,建议不再使用青霉素治疗感染。
讨论青霉素是一种广泛使用的抗生素,但由于其不良反应,医生必须对其使用进行谨慎评估。
青霉素过敏反应是一种严重的过敏反应,应引起重视。
在本文中,我们报道了两例因多次应用青霉素后进行皮试导致速发型过敏性休克的患者。
速发型过敏性休克是一种急性过敏反应,其中患者在接触过敏原后几分钟或几个小时内出现广泛的血管舒张和血管外液体渗出,容易导致呼吸急促、心动过速、低血压和休克等严重症状。
头孢曲松致过敏性休克1例头孢曲松是一种常用的抗生素药物,广泛用于临床治疗多种感染性疾病。
尽管其疗效确切,但在使用过程中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
因为部分患者对头孢曲松会产生过敏反应,甚至出现过敏性休克的情况。
本文将介绍一例头孢曲松致过敏性休克的临床案例,以期提醒临床医生在使用该药物时要慎重对待并及时处理过敏反应,以防止不良后果的发生。
病例资料患者,女,56岁。
于某医院因右侧胸痛、咳嗽、发热就诊。
查体:生命体征稳定,右上肺可闻及湿啰音,其余无明显异常。
辅助检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12.5×10^9/L,C反应蛋白:88mg/L,胸部CT示右上肺炎。
入院后给予头孢曲松3g IVgtt qd。
用药2小时后,患者突然出现面部红斑、呼吸急促、嗓音嘶哑,血压下降、出冷汗,意识模糊等症状。
立即停药,给予大剂量皮质激素、抗组胺药、补液等紧急治疗后,患者症状逐渐缓解。
过敏原抗体检测:IgE 78kU/L,血清头孢曲松特异性IgE 5.2 KU/L。
考虑为头孢曲松致过敏性休克。
在治疗观察3天后,患者症状消失,体征恢复正常,于符合出院条件后顺利出院。
分析与讨论头孢曲松是一种第三代头孢菌素抗生素,对革兰氏阴性菌和革兰氏阳性菌均有良好的抗菌活性,常用于治疗呼吸道感染、泌尿生殖系感染和皮肤软组织感染等多种感染性疾病。
临床上也有报道部分患者对头孢曲松产生过敏反应的情况,其中包括皮疹、呼吸道症状、抗菌药物相关性胃肠道反应和过敏性休克等。
本例患者在使用头孢曲松后出现面部红斑、呼吸急促、嗓音嘶哑、血压下降等过敏反应症状,经过抗过敏治疗后症状得以缓解,且符合致过敏性休克的诊断标准。
过敏性休克是一种严重的过敏反应,通常在暴露于过敏原后迅速发生。
其临床症状以及生理学表现较为多样化,包括但不限于皮肤红肿、荨麻疹、呼吸急促、气道水肿、低血压、全身皮肤黏膜水肿等。
对于头孢曲松过敏性休克,早期识别和及时处理是关键。
对本例患者可疑头孢曲松致过敏性休克的紧急处理包括立即停药、保持呼吸道通畅、输液纠正低血压、肾上腺素静脉推注等,以及给予皮质激素、抗组胺药等对症治疗措施。
头孢曲松钠致过敏性休克2例[摘要] 头孢曲松钠为临床常用的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变态反应是其不良反应之一,过敏性休克是其最为严重的变态反应,致敏体质者应用后往往立即发生。
该药与青霉素有部分交叉变态反应,因此青霉素过敏史慎用,头孢曲松钠过敏者禁用。
随着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迟发性过敏反应时有发生。
过敏反应的发生并不完全取决于剂量的大小。
一般来说,家族成员中有过敏史者都较易发生过敏反应。
它的发生较为急剧,部分病人的反应可发生于注射期间,约半数病人的症状出现于注射后5分钟以内,但也有个别病人于数小时后出现症状,甚至在持续用药的情况下(2~7天后)开始出现过敏反应。
近年来我在临床工作中共接诊8例头孢曲松钠迟发性过敏反应的患者。
由于发现及时、处理果断、护理精心、症状很快消失,未留任何后遗症。
[关键词] 头孢曲松钠;过敏性休克;ⅰ型变态反应[中图分类号] r392.8[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7-241-011 病历资料第1例患者静点头孢曲松钠多年,在一次感冒发热后再次静点此药发生过敏性休克。
第2例患者无青霉素过敏史,头孢曲松钠皮试阴性,且连续用药3d无变态反应发生,第4天出现严重的过敏性休克,临床少见。
可能与药品不纯或低分子杂质及其降解产物与机体蛋白质结合形成变应元,使机体致敏发生ⅰ型变态反应有关。
此种情况值得引起同仁注意。
头孢曲松钠临床应用广泛,少数过敏体质者用药过程中可出现轻度变态反应,如皮疹、过敏性皮炎、荨麻疹、瘙痒、多形性红斑、支气管痉挛等。
经抗过敏处理,症状能很快消失。
极少数可出现严重的过敏性休克,常在数秒~数分钟内发生、发展乃至死亡。
1.1 患者,女,18岁。
因感冒,发热,在家静点头孢曲松钠。
患者父母都是医生,且病人从小至今经常在家自行静点此药,批号各有不同。
输液2秒钟,病人即出现头晕,呼吸困难,随后晕倒在地。
立即前往当地县医院抢救。
到达医院时血压0mmhg,体温35摄氏度,脉搏触不到,呼吸0次/分。
麻醉诱导期严重过敏性休克抢救成功一例
李国良;范益明;王静;陆叶兰;周海洲
【期刊名称】《临床麻醉学杂志》
【年(卷),期】2012(28)4
【摘要】患者,男,37岁,因胆囊息肉2年入院,拟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
既往无手术、麻醉史,无药物过敏史,术前各项常规检查未见异常。
入室后输注复方氯化钠,面罩吸氧去氮5min。
为减轻丙泊酚诱导时对血管的刺激,先缓慢静注利多卡因40mg,再给予枸橼酸舒芬太尼20μg。
【总页数】1页(P388)
【作者】李国良;范益明;王静;陆叶兰;周海洲
【作者单位】201700 上海复旦大学中山医院青浦分院麻醉科;201700 上海复旦大学中山医院青浦分院麻醉科;201700 上海复旦大学中山医院青浦分院麻醉
科;201700 上海复旦大学中山医院青浦分院麻醉科;201700 上海复旦大学中山医院青浦分院麻醉科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心包积液致麻醉诱导期心跳骤停抢救成功1例 [J], 周江生
2.麻醉诱导致过敏性休克并持续性低血压一例 [J], 蒲虹;康焰;邓丽静;陈果
3.多西他赛致严重过敏性休克抢救成功1例 [J], 殷金环;许西娥;邓响;裴焱;张丽敏
4.全身麻醉诱导期间肌松药致严重过敏性休克1例 [J], 但菊开
5.麻醉诱导药致严重过敏性休克心跳骤停1例 [J], 杨世忠;官新林;肖志刚;谢国水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头孢曲松致过敏性休克1例据报道,头孢曲松是一种广泛应用于临床的抗生素药物,常用于治疗各种细菌引起的感染,例如呼吸道、皮肤、软组织等感染。
尽管头孢曲松的疗效显著,但在使用过程中仍然可能引发过敏反应,甚至造成严重的过敏性休克。
在临床实践中,我们遇到了一位患者,他因为头孢曲松引起的过敏性休克而急诊就医。
接下来,我们将对该患者的病例进行详细描述,并对头孢曲松致过敏性休克的原因、诊断和治疗进行深入探讨,以期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和借鉴。
病例描述患者为一名56岁男性,因为右侧肺炎入院治疗。
在入院后第三天,患者出现高热、持续性皮疹、呼吸急促和血压下降等症状。
经过急诊抢救和全面检查,确诊为头孢曲松致过敏性休克。
经过积极抢救和治疗,患者病情逐渐好转,最终成功脱离危险期并康复出院。
导致头孢曲松过敏性休克的原因主要包括:1. 免疫反应:头孢曲松进入人体后,可能会触发机体的免疫反应,特别是过敏体质的患者,其免疫系统对抗生素产生过敏反应,导致过敏性休克的发生。
2. 药物代谢:个体差异导致药物代谢能力存在差异,一些患者可能由于药物代谢缓慢,导致头孢曲松在体内蓄积过多,从而引发过敏反应。
诊断与治疗对于头孢曲松致过敏性休克的诊断和治疗,需要医生进行全面的评估和综合处理,以最大程度地降低患者的病情危险,并提高治愈率。
诊断:1. 详细询问病史:医生需要对患者的用药史、过敏史等进行详细询问,了解病情发生的可能原因。
2. 体格检查:包括体温、心率、呼吸频率、血压等生命体征的监测,以及皮肤、粘膜等症状的观察。
3. 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生化指标、过敏试验等,以帮助确定诊断和评估病情的严重程度。
治疗:1. 及时处理过敏反应:立即停止使用头孢曲松,并给予抗过敏药物,如抗组胺药、类固醇等,以减轻过敏反应引起的症状和体征。
2. 支持疗法:包括静脉输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必要时给予血管活性药物维持血压稳定。
3. 进一步处理:严重过敏性休克时,可能需要进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血液灌流等抢救措施,以维持重要器官的功能。
头孢呋辛钠致过敏性休克2例医护人员对使用头孢呋辛钠应更加提高警惕,①预防发生头孢呋辛钠致过敏性休克,②在头孢呋辛钠致过敏性休克发生后,医护人员要立即采取措施,提高抢救的成功率,帮助患者转危为安。
标签:头孢呋辛钠;过敏性休克1临床资料病例1:患者,男,11个月。
因发热、咳嗽3 d入院,临床诊断为支气管肺炎。
予以头孢呋辛钠抗感染治疗。
护士经给患者行头孢呋辛钠皮试阴性后,给予静脉注射头孢呋辛钠0.4 g (海南卫康制药(潜山)有限公司,批号20130110,生产批文:国药准字H20065381,有效期2014年12月)。
1 h后,患者出现面部潮红,口周紫绀,心率130次/min。
考虑头孢呋辛过敏反应,立即给予地塞米松2.0 mg静脉注射,异丙嗪8 mg肌肉注射,氧气吸入等治疗。
30 min后,患者面部发红消失,但口周及口唇仍紫绀,并出现大汗,烦躁哭闹,心率190~200次/min,心率明显增快,四肢稍凉,体温为37℃。
诊断为头孢呋辛过敏休克,立即给予0.1%肾上腺素0.2 mL静脉注射。
30 min后,患儿安静入睡,口周及口唇紫绀消失,心率为130次/min。
并改用阿奇霉素抗炎治疗10 d,病情临床治愈出院。
患儿曾用青霉素及头孢唑林钠,无过敏现象。
病例2:患者,女,1岁。
于2013年7月2日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渐加剧,有痰不易咳出,初有发热,体温38.6℃,家长携女来我院就诊。
医生,诊断为”急性支气管炎”。
给予头孢呋辛钠(海南卫康制药(潜山)有限公司,批号20130110,生产批文:国药准字H20065381,有效期2014年12月)抗感染治疗。
护士于7月2日17∶05给患者做头孢呋辛钠皮试(皮试液浓度为300 ug/mL),至7月2日17∶23,患者出现面部皮肤发红,心率120次/min,考虑为头孢呋辛钠过敏,护士按医嘱立即给予异丙嗪10 mg肌肉注射,及地塞米松2.5 mg静脉注射,抗过敏治疗。
5 min后,患者出现大汗,烦躁哭闹,口周紫绀,心率180~190次/min,心率明显增快,四肢稍凉,无发热,诊断为头孢呋辛过敏性休克。
口服头孢氨苄致过敏性休克2例发表时间:2012-05-25T08:43:22.940Z 来源:《医药前沿》2012年第1期供稿作者:傅伟安[导读] 口服后血中或尿中可达高浓度。
其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及皮肤搔痒等过敏症状。
过敏性休克极少见。
傅伟安(工程兵学院门诊部江苏徐州 2 2 1 0 0 4 ) 【摘要】目的探讨头孢氨苄过敏性休克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
方法对2例头孢氨苄致过敏性休克的患者,根据临床表现及体征,立即采取吸氧,静滴肾上腺素、地塞米松、多巴胺、10%葡萄糖酸钙等药物进行抗过敏性休克治疗。
结果本文2例30m in后血压恢复正常,2d后皮疹消失,一周均治愈,治愈率100%。
结论在应用头孢氨苄时,要详细询问有无药物过敏史,对青霉素过敏及过敏体质者应慎用头孢菌类药物或行皮肤过敏试验。
【关键词】头孢氨苄过敏休克【中图分类号】R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01-0153-01 例1 女,43岁。
因患急性扁桃腺炎口服头孢氨苄胶囊 0.5g,3次/d,3d后出现皮肤搔痒及轻微皮疹,即停药。
次日上述症状消失,4d 后再次口服头孢氨苄胶囊0.5g,30m in后出现皮肤搔痒,颜面部水肿,大汗淋漓,数分钟后意识不清,抽搐及大小便失禁。
查体:血压60/40mm H g(1m m H g=0.133k P a),意识不清,口唇及指端发绀,四肢厥冷,可见散在皮疹,双肺呼吸音清,心率78次/m i n,余未见异常。
立即吸氧、给予肾上腺素,地塞米松,多巴胺等药物抗过敏休克治疗,30mi n后血压恢复为90/60m m H g,意识清楚,四肢皮温恢复,心率70次/min,后血压维持在106/70mmHg左右,次日早晨出现全身皮疹,经静脉滴注地塞米松及维生素C,静脉注射l0%葡萄糖酸钙等综合治疗1周后治愈。
例2男,l6岁。
因左踝部外伤给予口服头孢氨苄胶囊0.5g,3次/d,2d后出现轻微皮疹即停药,次日皮疹消失。
一例输入头孢曲松致过敏性休克患者的护理体会目前随着治疗药物品种越来越多,对常见的可致过敏药物的防范我们输液区医务人员已经有了足够的重视,对于过敏反应的抢救,特别是过敏性休克这种来势凶猛且产生后果严重的患者抢救,这就要求医务人员必须积极防范和及时采取合理有效的抢救措施。
头孢曲松钠作为临床上常用的一类抗生素,近年来发生过敏性休克屡有报道。
我科于2016年2月成功抢救一例头孢曲松钠而致过敏性休克的重症患者,该患者经过医护人员的及时果断的急救治疗和护理转危为安。
现将护理体会汇报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患者,任某,男性,22岁,主因上呼吸道感染伴发热,乏力,食欲不振几天于2月25日就诊,医生给予阿奇静脉输入,患者主诉局部血管刺激严重,疼痛难忍,2月26日再次来诊要求换药治疗,值班医生根据患者血象结果给予行青霉素皮试,结果阴性。
后开进口头孢曲松钠2.0g+盐水100毫升及甲硝唑100ml静滴。
护士巡视过程中发现患者坐立不安,表情痛苦,忙上前询问,此时患者第二组液体即将输完,主诉胸闷,胃部难受,要求拔除剩余液体,护士与患者简单几句交流,判断患者可能要发生过敏性休克,立即帮其脱去一侧的军装上衣,叫一名护士抽取盐酸肾上腺素,及时报告医生,一分钟后患者意识丧失,护士立即将其放倒在地平卧,遵医嘱立即给予盐酸肾上腺素0.5毫克肌肉注射完毕,患者几分钟后意识慢慢恢复,面色苍白,随即平车将患者转运至抢救间,此时患者意识清楚,末梢循环差,测血压90/50mmHg,心率90次/分,立即给予吸氧,建立静脉通路,心电监护,抗过敏等治疗后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意识完全恢复后返家。
2治疗及护理:2.1 患者一旦发生药物过敏性休克,立即停药,更换盐水及输液器,保留原有静脉通路,就地抢救,迅速报告医生,并按以下方法进行。
1、立即平卧,遵医嘱皮下注射0.1%肾上腺素1毫克,小儿酌减,注意保暖2、迅速建立静脉通路,补充血容量3、发生心脏骤停,立即进行心脏复苏等抢救措施4、给予氧气吸入,必要放置口咽通气道,呼吸抑制时应遵医嘱给予呼吸囊辅助通气,必要时配合施行气管插管。
静滴注射用头孢他啶致过敏性休克2例的护理注射用头孢他啶(Ceftazidime for Injection,国药准字H20034001,批号:050201)属第三代头孢类抗生素,又名新安欣(0.5g/瓶),为头孢他啶加适量精氨酸制成的白色或类白色结晶性无菌粉末,具有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疗效高,耐β-内酰胺酶、低敏、不良反应小等特点。
我科于2010年8月23日及29日收治1例泌尿系感染及1例急性肾盂肾炎的患者,静滴注射用头孢他啶致过敏性休克,现报道如下。
1 病例介绍病例1:患者,女,30岁,因泌尿系感染伴有发热、尿频、尿急、尿痛,于2010年8月23日20:00时来我院急诊,查体:T:39℃、P:100/min、R:22/min、BP:118/80mmHg。
患者神志清晰,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罗音,心率102/min,节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膀胱区稍胀、有压痛,患者以往无药物及食物过敏史。
按医嘱给予0.9%氯化钠100ml+注射用头孢他啶2g静滴,滴速为50滴/min,10min后患者出现头晕、出汗、胸闷、气促等不适,无皮肤过敏症状,Bp:115/69mmHg、心率:56次/分、R:28次/分,立即停止滴注,按医嘱给予3~5L/min的氧气吸入,0.9%氯化钠100ml+地塞米松10mg静滴,肌肉注射异丙嗪25mg。
患者经吸氧、输液、抗过敏治疗15min后症状迅速好转,无自觉症状而出院。
病例2:患者,女,25岁,因急性肾盂肾炎伴高热、左侧腰痛,尿急、尿痛,于2010年8月29日20:30时来我院急诊,查体:T:40℃、P:110/min、R:26/min、BP:120/78mmHg。
患者神志清晰,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罗音,左侧肾区叩击痛明显。
患者以往无药物及食物过敏史。
按医嘱给予0.9%氯化钠100ml+注射用头孢他啶2g静滴,滴速为60滴/min,15min后患者出现全身皮疹、骚痒明显,立即停药,按医嘱给予维丁胶性钙2ml肌注,盐酸苯海拉明20mg肌注,10min后患者又出现头晕、出汗、胸闷、气促等不适,Bp:97/61mmHg、P:80次/分、R:30次/分,给予6L/min的氧气吸入,10%葡萄糖注射液20ml+地塞米松10mg缓慢静注,肌肉注射异丙嗪25mg,氢化可的松100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中静滴,患者经吸氧、输液、抗过敏治疗10min后症状迅速好转,自觉无任何不适而出院。
1例全麻诱导期过敏性休克患者的抢救与护理体会发表时间:2017-12-12T16:13:28.757Z 来源:《心理医生》2017年31期作者:熊罗乐雷媛媛陈静[导读] 过敏性休克是外界某些抗原性物质进入已致敏的机体后,通过免疫机制在短时间内触发的一种严重的全身性过敏性反应。
(四川省自贡市妇幼保健院四川自贡 643000)【摘要】过敏性休克是外界某些抗原性物质进入已致敏的机体后,通过免疫机制在短时间内触发的一种严重的全身性过敏性反应,多突然发生且严重程度剧烈,若不及时处理,常可危及生命。
在麻醉过程中,由于各种药物应用所引发的交叉反应,患者发生过敏反应的发生率为1/6000。
麻醉诱导发生的严重的药物过敏反应, 虽然少见, 但相当凶险, 及时发现, 积极抢救, 合理用药才能化险为夷。
【关键词】全麻;过敏性休克;抢救;护理体会【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31-0249-02过敏性休克是外界某些抗原性物质进入已致敏的机体后,通过免疫机制在短时间内触发的一种严重的全身性过敏性反应,多突然发生且严重程度剧烈,若不及时处理,常可危及生命。
在麻醉过程中,由于各种药物应用所引发的交叉反应,患者发生过敏反应的发生率为1/6000[1]。
现将我院1例全麻诱导期过敏性休克的抢救经过及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患者,女,43岁,因“阴道排液3+月,发现盆腔包块1+天”于2016年3月2日入院,诊断:盆腔包块待诊,慢性宫颈炎。
入院后完善相关辅助检查无异常,自述既往无过敏史及特殊病史,头孢西丁皮试阴性。
患者于2016年3月4日08:45入手术室,拟在全麻下行腹腔镜探查术,入手术室前,已肌注阿托品0.5mg、苯巴比妥钠0.1g。
入室后予持续心电监护,测得血压:108/71mmHg,心率77次/分,呼吸20次/分,血氧饱和度98%,听诊心肺无异常,建立静脉通道。
于09:00头孢西丁2g静滴,09:15输注完毕后,持续静滴乳酸钠林格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