藻类总结图片
- 格式:ppt
- 大小:878.00 KB
- 文档页数:8
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第一章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第一节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对比说出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的生活环境、形态结构特点(2)分别说出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对生物圈的作用及与人类的关系。
2、能力目标:(1)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合作交流能力以及展示自我能力。
(2)通过对图片的观看、实物的观察,培养和训练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大量的图片、实物标本,体验大自然的美丽,激发发奋学习、将来报效祖国的美好愿望。
同时培养辨证地看待生物进化的观点。
重点: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的形态结构特点难点:生物进化观点的形成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生物圈中已知的绿色植物大约有30多万种。
那么,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呢?请学生们回答。
今天我们来学习其中的前三类: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它们统称为孢子植物。
一、藻类植物:(一)问题引导自主探究:请同学们结合下列问题,自学藻类植物部分,尝试解决:①观察课本第78、79页图片,说出单细胞藻类、多细胞藻类,淡水藻和海水藻有哪些?②结合当地的常见藻类植物(实物标本),观察课本图1.2,然后回答:这些藻类植物生活在什么环境中?它们有专门的根茎叶等器官吗?③藻类植物在生物圈中有什么作用?与人类的生活有什么关系?(二)展示交流释疑解惑:1、小组内交流自学成果,然后推选代表回答,其他同学进行补充;2、请同学们回答:①.海带有根、叶吗?海带靠什么来吸收水分和无机盐?3、为什么海带、紫菜属于绿色植物,而不是绿色呢?(三)视野拓展感悟提升:诗句“西湖春色归,春水绿于染”中的“绿”指的是什么植物?为什么春天湖水才会变绿呢?二、苔藓植物:(一)问题引导自主探究:请同学们结合下列问题,自学苔藓植物部分,尝试解决:①你知道哪些苔藓植物?苔藓植物与藻类植物相比,生活环境有什么不同?②从形态看,苔藓植物与藻类植物有什么主要区别?这与它们的生活有关系吗?③苔藓植物与人类的关系如何?(二)展示交流释疑解惑:1、小组内交流自学成果,然后推选代表回答,其他同学进行补充;2、请同学们回答:①.为什么苔藓植物一般比较矮小?②.苔藓植物为什么能作为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三)视野拓展感悟提升诗句“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中“苔痕”指的是哪一类植物?三、蕨类植物:(一)问题引导自主探究:请同学们结合下列问题,自学蕨类植物部分,尝试解决:①蕨类植物与苔藓植物相比,生活环境有什么不同?②从形态看,蕨类植物与藻类植物、苔藓植物有什么主要的区别?③蕨类植物与人类的关系?(二)展示交流释疑解惑:1、小组内交流自学成果,然后推选代表回答,其他同学进行补充;2、请同学们回答:为什么蕨类植物长得比较高大?现在的蕨类植物还能形成大片的森林吗?(三)视野拓展感悟提升1、“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出自抗金英雄岳飞的《满江红》。
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第一章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第一节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教学目标1.概述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形态特征和生活环境。
2.说出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对生物圈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并树立生物体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3.关注生物圈中各种绿色植物及其生存状况。
4.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提出问题、分析推理、实验观察、自主探究、比较综合、合作交流等多种能力。
重点和难点1.突出“生物圈”的不同环境中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类群以及这些绿色植物的最基本特征。
2.藻类、苔藓、蕨类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
3.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提出问题、分析推理、实验观察、自主探究、比较综合、合作交流等多种能力。
课前准备学生:1.课前利用课余时间到大自然中观察各种绿色植物的生存状况和生存环境,并采集一些实物、标本,增加对这些植物的感性认识,培养关注生物圈中各种绿色植物的情感。
2.查询书籍、网站、录像,搜集一些有关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方面的资料。
教师:1.CAI课件(部分藻类、苔藓、蕨类植物及其生活环境的录像;一组展示不同类群绿色植物的图片,苔藓植物成片生长的图片;藻类、苔藓植物及其生活环境的图片,苔藓、蕨类植物及其生活环境对比图片;藻类、苔藓、蕨类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及与人类的关系的图片;曾经繁盛的古代蕨类植物的生态图;藻类、苔藓、蕨类植物的其他有关资料。
)2.各种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实物、标本、挂图、投影片、模型(如衣藻模型、有孢子囊的铁线蕨或其他有孢子囊的蕨类植物标本等)、实物投影仪、显微镜。
3.实验材料用具:新鲜的水绵临时装片;新鲜的海带、紫菜(带根状物);盆栽葫芦藓(6~8盆);盆栽铁线蕨(6~8盆)放大镜、培养皿、清水、尺子、小铁铲、水槽。
课时分配2课时教学过程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藻类植物1.生活环境2.形态特征3.对生物圈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方案一:观察CAI课件(衣藻、水绵、海带等及其生活环境、藻类植物对生物圈的作用及与人类的关系等),观察模型、实物,发散思维、提出问题、小组探究、讨论交流,寻找问题的答案。
《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概述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生活环境和形态特征。
2.说出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对生物圈和人类的作用。
3.通过自主探究、动手观察,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观察、独立思考、资料分析,合作探究,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同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关注生物圈中这些植物的生存状况,增强保护环境意识。
教学重点: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生活环境和形态特征。
教学难点:认同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教学方法:对比观察法、资料分析法、问题讨论法、归纳总结法、启发引导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把课前准备好的海带,蕨类,苔藓和种子植物分给不同的小组,让同学们进行观察!师问:这些植物都含有一种颜色,是什么颜色啊?生:绿色。
师:没错,是绿色,那这些绿色是什么呢?生:植物。
师:嗯,是植物,更准确的说是绿色植物。
我们说放眼地球,无论南北,随处都可以看到绿色植物,其庞大的家族是任何其他生物都无法比拟的。
在生物圈中已知的绿色植物就大约有30多万种,数量如此之大,我们说想研究这些绿色植物能把这30多万种都拿过来吗?生:不能,太累了。
师:嗯,所以说能不能减轻工作量,给它们分一下类呢?我们说这一想法还真可行,根据绿色植物的形态结构还有生活环境,把绿色植物分成四大类群,都有哪些呢?(幻灯片显示)有藻类、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我们说看到四大类,我觉得既然最后一种叫做种子植物,也就是说前三种是没有种子的植物,那没有种子它们是怎么繁殖下一代的呢?它们的形态结构和生活环境是怎样的,在生物圈中又有什么作用呢?想解决这些问题,就请同学们跟随老师一起走进今天的生物课堂,共同来学习第三单元第一章第一节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
二、讲授新课师:请大家把书翻到第72页,看一下书中正文第二行,是不是将绿色植物分成四大类群啊。
第一节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一、教学目标1.概述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形态特征和生活环境。
2.说出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对生物圈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并树立生物体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3.关注生物圈中各种绿色植物及其生存状况。
4.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提出问题、分析推理、实验观察、自主探究、比较综合、合作交流等多种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突出“生物圈”的不同环境中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类群以及这些绿色植物的最基本特征。
2.藻类、苔藓、蕨类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
3.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提出问题、分析推理、实验观察、自主探究、比较综合、合作交流等多种能力。
教学难点1.藻类、苔藓、蕨类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讨论法、比较和归纳法。
四、教学过程【复习导入】植物细胞结构和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是怎样的?学生回答: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有的还有叶绿体、液泡、线粒体等。
植物细胞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引出新课:什么是绿色植物?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呢?(一)绿色植物1.概念:含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植物。
2.分类:藻类、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
问:“西湖春色归,春水绿于染。
”为什么春天的湖水、江水都泛起绿色呢?学生回答:春天气温升高,水中的藻类植物开始大量繁殖。
引出新课:常见的藻类植物有哪些呢?(二)藻类植物1.常见的藻类(1)淡水藻类展示淡水藻类(衣藻、水绵)图片,简单介绍:衣藻:单细胞藻类,分布于水沟、洼地和含微量有机质的小型水体中,早春晚秋最为繁盛,可培养作饲料或食用。
细胞内含有叶绿体,有眼点、鞭毛等。
水绵:多细胞藻类,大量分布于池塘、沟渠、河流等地方,可作某些鱼类的饵料。
细胞内有带状叶绿体。
(2)海洋藻类展示海洋藻类图片,简单介绍:【鹿角菜】分布于大西洋沿岸和我国东南沿海以及青岛、大连等海域,是中国的一种重要经济海藻。
单角盘星藻二角盘星藻真实变种二角盘星藻四齿变种二角盘星藻锐新月藻193.75×5202.5×55新月藻镰形纤维藻针形纤维藻镰形纤维藻成双变种格里弗单针藻不规则单针藻加勒比单针藻旋转单针藻奇异单针藻弓形藻拟菱形弓形藻新月双绿藻Sp-1-10-2 Sp-1-11-1鼓藻sp鼓藻sp鼓藻sp拟配藻异刺四星藻孔纹四星藻螺旋弓形藻短刺四星藻实球藻空球藻小空星藻颗粒网球藻丛球韦斯藻颗粒栅藻四尾栅藻四棘变种弯曲栅藻齿牙(具齿)栅藻纤维藻形栅藻斜生栅藻扁平栅藻爪哇栅藻二形栅藻苟氏栅藻多棘栅藻Sp-1凸头状栅藻叉刺栅藻双连栅藻球刺栅藻Sp-3 被甲栅藻伯格变种对对栅藻极小变种被甲栅藻伯格变种双尾变形双尾栅藻交错栅藻二尾栅藻纤维型栅藻双连栅藻多棘栅藻四尾栅藻分裂期双连栅藻四尾栅藻四棘变种分裂期栅藻sp 栅藻sp 二尾栅藻四尾栅藻交错变种栅藻sp 栅藻sp肥壮蹄形藻直角十字藻顶锥十字藻四足十字藻四角十字藻四球藻四角藻sp 整齐四角藻三叶四角藻四角藻sp-1-15四角藻sp 四角藻sp 戟形四角藻颚状变种四角藻sp 具尾四角藻钝角四角藻微小四角藻三角四角藻卵囊藻顶棘藻颗粒网球藻颗粒网球藻颗粒网球藻颗粒网球藻集星藻盘藻三叶衣藻衣藻丝藻丝藻丝藻丝藻丝藻丝藻微茫藻共球藻花生藻蓝藻门细小平裂藻微小平裂藻平裂藻点型平裂藻腔球藻鱼腥藻微囊藻sp铜绿微囊藻惠氏微囊藻史密斯微囊藻水华微囊藻绿色微囊藻鱼害微囊藻微囊藻sp苍白微囊藻假丝微囊藻不定微囊藻螺旋藻6.25×2.55×5暗蓝颤藻2~6×2.5~4.5 可疑席藻4~6×1.5~2.77.5×2.5奥克尼颤藻6~9×2~2.510×3.75 2.5×3 细弱颤藻颤藻sp 鱼腥藻sp-1-1013.75×3.75博恩颤藻12~16×2.5~3.5颤藻sp颤藻sp颤藻sp鞘丝藻sp 束丝藻sp颤藻sp束丝藻sp 色球藻sp为首螺旋藻尖头藻sp弯曲尖头藻肘状针杆藻112.5×8.75 颗粒直链藻极窄变种·梅尼小环藻18.5 链形小环藻12.3~13小环藻针杆藻sp 针杆藻sp 异极藻辐节藻桥弯藻桥弯藻直链藻针杆藻舟形藻脆杆藻sp 脆杆藻sp布纹藻sp裸甲藻甲藻埃尔多甲藻佩纳形多甲藻甲藻甲藻角甲藻甲藻甲藻啮蚀隐藻具尾蓝隐藻扁平漆口藻卵形隐藻马索隐藻裸藻sp-1-8长尾扁裸藻敏捷扁裸藻倒垂变种囊裸藻sp-1-15 勒氏扁裸藻短刺扁裸藻奇形扁裸藻美雅扁裸藻拉赛扁裸藻三棱变种扭曲扁裸藻Sp-5-5-1 Sp-6-3-1囊裸藻扁裸藻扁裸藻陀螺藻卡克藻扭曲裸藻扭曲裸藻尖尾裸藻扭曲裸藻。
人教版(2024)生物七年级上册《藻类、苔藓和蕨类》教案及反思一、教材分析《藻类、苔藓和蕨类》是人教版(2024)生物七年级上册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介绍了植物界中的非种子植物,包括藻类、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的特征、分类、生活习性和它们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本章节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它不仅帮助学生复习和巩固了之前学习的生物分类知识,还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植物的结构和功能、植物与环境的关系等知识奠定了基础。
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学生能够认识到植物界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以及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角色。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概述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生活环境和形态结构特点。
2.说出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及与人类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实物或图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比较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形态结构特点,培养学生的比较和归纳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关注生物圈中各种绿色植物的情感,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2.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命的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生活环境和形态结构特点。
2.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及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难点】:1.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形态结构与生活环境的适应性。
2.比较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形态结构特点,归纳它们的进化趋势。
四、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对生物学科充满好奇,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但他们的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有限,对于抽象的知识理解起来可能会有一定的困难。
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对植物的基本特征有了一定的了解,如植物具有根、茎、叶等器官,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实物观察、图片展示等直观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活环境。
同时,要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和归纳,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第一节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天津市西青区杨柳青第二中学韩建新教材分析本节教材的内容涉及三大植物类群:藻类、苔藓、蕨类植物。
首先教材通过“想一想、议一议”的环节告诉学生一滴池塘水或湖泊水中有多种藻类植物,告诉学生藻类植物离我们的实际生活并不遥远,以此来提高学生学习这一节的兴趣。
教材对藻类、苔藓植物的阐述,都是首先从生活中的有关现象引入,介绍常见的藻类苔藓植物,然后安排“观察与思考”活动,引导学生讨论有关藻类、苔藓的形态、结构特征,分析它们的形态、结构特征与生活环境的关系,最后再总结藻类、苔藓植物的形态、结构特征及其适应性,介绍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对于蕨类植物,教材则是直接通过图文结合的形式介绍了它的形态结构特征,特别突出蕨类植物有输导组织这一特征,同时用图展示了蕨类植物的代表植物贯众叶片背面的孢子囊群来介绍蕨类植物的生殖方式,最后介绍了蕨类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学情分析虽然很多学生听过甚至见过藻类、苔藓、蕨类植物,但是对于这三类植物的特征,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并不是很清楚,因此我在设计本节教学时采用的是给学生创造一个学生可以亲自仔细认真有目的地观察这三类植物的形态结构特征和分析它们与人类关系的条件,让他们在我的引导下能真正的自己去探索新知。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概述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生活环境和形态特征。
2.说出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与人类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析教师所给资料,总结出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生活环境。
2.通过观察教师所给材料,总结出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形态特征。
3.通过分析教师所给资料,总结出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关注藻类、苔藓、蕨类植物的生活状况,关注生物圈中各种各样绿色植物的情感,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2.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1.通过观察教师所给材料,总结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形态特征。
2.通过分析教师所给资料,总结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水中的藻类植物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藻类植物的基本概念。
激发学生对水生植物的兴趣和好奇心。
1.2 教学内容:藻类植物的定义和特点。
藻类植物在水生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
1.3 教学方法:引入问题:什么是藻类植物?它们生长在哪里?学生回答问题,教师引导讨论。
展示图片和视频,让学生观察藻类植物的形态和生长环境。
第二章:藻类植物的形态和结构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藻类植物的形态和结构特点。
2.2 教学内容:藻类植物的细胞结构。
藻类植物的分类和特征。
2.3 教学方法:展示藻类植物的图片和实物样本,让学生观察和描述其形态结构。
学生分组讨论,比较不同种类的藻类植物的形态特点。
教师总结并解释藻类植物的分类和特征。
第三章:藻类植物的生长和繁殖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藻类植物的生长和繁殖方式。
3.2 教学内容:藻类植物的生长环境和生长条件。
藻类植物的繁殖方式,包括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
3.3 教学方法:学生观察藻类植物的生长环境,了解其对光照、温度等条件的需求。
教师讲解藻类植物的繁殖方式,展示图片和实物样本。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藻类植物的繁殖特点。
第四章:藻类植物在水生生态系统中的作用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藻类植物在水生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4.2 教学内容:藻类植物在水生生态系统中的生产力。
藻类植物对水质的影响和净化作用。
4.3 教学方法:教师讲解藻类植物在水生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展示相关数据和图表。
学生分组讨论,探讨藻类植物对水质的影响和净化作用。
学生进行实验,观察藻类植物对水质的影响。
第五章:藻类植物的应用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藻类植物在人类生活中的应用和价值。
5.2 教学内容:藻类植物在食品、药品和化妆品中的应用。
藻类植物在生物技术和环境保护领域的应用。
5.3 教学方法:教师讲解藻类植物在人类生活中的应用,展示相关产品实物和图片。
学生分组讨论,探讨藻类植物的应用价值和前景。
10-2水中的藻类植物教学设计思想:本节内容介绍水中生活的藻类,藻类植物是一个很大的类群,它是水域生态系统的生产者,对维持生物圈的稳定性有重要的作用。
本节引言部分采用了一幅生长着海藻的海滩图片,把学生带入了一个藻类植物的鲜活的生活环境,让学生对藻类植物的生活习性有了感性的认识。
教学过程:问:提起藻类植物,大家最熟悉是什么?述:海带和紫菜是常见的食用藻类,而且是多细胞藻类。
述:还有一些藻类植物只有一个细胞构成,称为单细胞藻类,比如衣藻、小球藻等问:藻类植物的结构是简单还是复杂?问:有没有根、茎、叶的分化?述:这是藻类植物的第一个特征:有单细胞和多细胞的,结构较简单,没有根、茎、叶的分化述:因为是植物,所以细胞中含有叶绿素,可进行充合作用。
问:藻类植物一般生活在什么环境中呢?述:所以有句诗:“春来江水绿如蓝”正是因为春天藻类植物大量繁殖引起的。
观察水绵:1.从水池中捞取少许水绵,用手触摸一下,你有什么感觉?2.取一张载玻片,滴一滴清水。
用镊子夹几根水绵放在水滴中,放在显微镜下观察,有何特点?讨论:显微镜下看到的水绵细胞与绿色植物细胞相比有什么不同?藻类植物与人类的关系:学生阅读资料,总结出藻类植物的经济价值。
介绍“水华”“水华”(water blooms)是淡水中的一种自然生态现象,只是仅由藻类引起的,如蓝藻(严格意义上应称为蓝细菌)、绿藻、硅藻等,也就是水的富营养化。
“水华”发生时,水一股呈蓝色或绿色。
这种在自然界就有的“水华”现象,在我国古代历史上就有记载。
在自然界中它们很快消失,并没有给水产动物和人类带来危害。
淡水中富营养化后,“水华”频繁出现,面积逐年扩散,持续时间逐年延长。
太湖、滇池、巢湖、洪泽湖都有“水华”,就连流动的河流,如长江最大支流----汉江下游汉口江段中也出现“水华”。
淡水中“水华”造成的最大危害是:饮用水源受到威胁,藻毒素通过食物链影响人类的健康,蓝藻“水华”的次生代谢产物MCRST能损害肝脏,具有促癌效应,直接威胁人类的健康和生存。
第一节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教学目标1.概述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形态特征和生活环境。
2.说出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对生物圈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并树立生物体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3.关注生物圈中各种绿色植物及其生存状况。
4.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提出问题、分析推理、实验观察、自主探究、比较综合、合作交流等多种能力。
重点和难点1.突出“生物圈”的不同环境中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类群以及这些绿色植物的最基本特征。
2.藻类、苔藓、蕨类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
3.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提出问题、分析推理、实验观察、自主探究、比较综合、合作交流等多种能力。
课前准备学生:1.课前利用课余时间到大自然中观察各种绿色植物的生存状况和生存环境,并采集一些实物、标本,增加对这些植物的感性认识,培养关注生物圈中各种绿色植物的情感。
2.查询书籍、网站、录像,搜集一些有关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方面的资料。
教师:1.CAI课件(部分藻类、苔藓、蕨类植物及其生活环境的录像;一组展示不同类群绿色植物的图片,苔藓植物成片生长的图片;藻类、苔藓植物及其生活环境的图片,苔藓、蕨类植物及其生活环境对比图片;藻类、苔藓、蕨类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及与人类的关系的图片;曾经繁盛的古代蕨类植物的生态图;藻类、苔藓、蕨类植物的其他有关资料。
)2.各种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实物、标本、挂图、投影片、模型(如衣藻模型、有孢子囊的铁线蕨或其他有孢子囊的蕨类植物标本等)、实物投影仪、显微镜。
3.实验材料用具:新鲜的水绵临时装片;新鲜的海带、紫菜(带根状物);盆栽葫芦藓(6~8盆);盆栽铁线蕨(6~8盆)放大镜、培养皿、清水、尺子、小铁铲、水槽。
教学过程2019-2020学年七上生物期末试卷一、选择题1.图中①和②为物镜长度,③和④为目镜长度,⑤和⑥为物像清晰时物镜与装片的距离。
在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时,如想在视野内看到的细胞最多,其正确组合应是()A.①④⑤B.②③⑤C.①④⑥D.②③⑥2.下列不属于生态系统的是()A.农田生态系统 B.工业生态系统 C.海洋生态系统 D.生物圈3.“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描述了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根据所学食物链的知识,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树→蝉→螳螂→黄雀B.露水→蝉→螳螂→黄雀C.蝉→螳第→黄雀D.黄雀→螳螂→蝉4.“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句成语描述的生物间的关系是()A.合作 B.寄生 C.捕食 D.竞争5.下列各项中属于生物的是()A.弹钢琴的机器人 B.慢慢长大的钟乳石 C.正爆发的火山 D.正在生长的玉米6.下列不属于生物生命现象的是()A.母鸡下蛋 B.蜜蜂采蜜 C.电闪雷鸣 D.蜘蛛织网7.人体的胃有储存食物和初步消化食物的功能,它在结构层次上应该属于()A.细胞B.组织C.器官D.系统8.夏天大雨过后,我们通常看见蚯蚓爬到了地面上,影响蚯蚓这一行为的主要因素是A.阳光 B.氧气 C.土壤 D.水9.在"观察叶片的结构"实验时,看到的菠菜叶横切面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图中[3]的细胞内含有较多的叶绿体B.气孔的开闭由[5]保卫细胞控制C.多数植物的叶片通过上表皮散失的水分比下表皮多D.叶片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是图中的[4]气孔10.海带、紫菜、葫芦藓、肾蕨的繁殖方式都是()A.根 B.茎 C.种子 D.孢子11.在家兔的体内找不到的基本组织是()A.上皮组织 B.肌肉组织 C.保护组织 D.神经组织12.如图是一台显微镜的4个镜头,若要在视野中看到较大的细胞,应该选用目镜和物镜的组合是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13.如图是某生物细胞内两种生理活动示意图。
第一节绿色植物的主要类群 (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概述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
(重点、难点)②了解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与人类的关系。
2.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①比较三种植物类群在生活环境,形态结构上的发展变化,向学生渗透生物进化的观点。
②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验探究、讨论交流,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
教学方法及学法指导: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本节课主要的学习方法是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和比较归纳法。
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是本节的重点,通过学生课前资料的搜集和多媒体图片及视频的展示使学生识别不同类型的植物类群,了解它们的生活环境、外部形态,增加对植物相关知识的感性认识。
通过观察实验,让学生深入地认识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的形态结构特点;将三种植物类群进行比较认识,向学生渗透生物进化的观点。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观察实验的材料用具:葫芦藓、肾蕨、放大镜、直尺、镊子、刀片、白纸等。
学生搜集各类植物的图片及与人类关系等资料。
教学过程:组织交流(6分钟)【过渡】我们已知道了三类植物的主要特征,那么它们都有哪些常见的植物,与我们人类的关系如何呢?首先让我们通过课件图片来认识一下其他的藻类植物吧。
(点击课件,见PPT-11左上链接PPT-20)(图一)教师补充:藻类植物有的生活在淡水中(衣藻、水绵)有的生活在海水中(海带、紫菜、石花菜、鹿角菜、石莼、裙带菜、马尾藻、巨藻),少数生活在阴湿的陆地(发菜)。
交流1:(点击课件,见PPT-11)1.藻类植物与人类的关系如何?学生观看图片来认识其他的藻类植物。
学生根据自己收集的材料,回答:藻类植物为人类提供食品,原料,工业材料,药物等。
学生通过观看图片资料可以了解更多的植物种类,并通过自己收集的资料说出各类植物与人类的关系,可以培养学生的收集信息资料的能力,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