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黄河颂》课内阅读1(含答案)
- 格式:docx
- 大小:13.71 KB
- 文档页数:3
《黄河颂》阅读训练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小题。
《黄河颂》(节选)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
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
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五千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儿发源;多少英雄的故事,在你的身边扮演!啊!黄河!你是伟大坚强,像一个巨人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用你那英雄的体魄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
啊!黄河!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将要学习你的榜样,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1.歌颂黄河之前,诗人对黄河作了一番描绘,统领描绘句的是哪一个字?这些语句写出了黄河的什么特点?2.诗歌可以直接抒情,也可以间接抒情。
你认为上面的诗主要采用的是哪种抒情方式?3.诗人借歌颂黄河表达了什么感情?4.这首歌词的语言有什么特点?二、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①小时候,每天要走很长的路上学。
傍晚放学时,街灯未亮,天幕像被戳了一个窟窿,浑浑浊浊的暮色悠悠忽忽地掉了出来。
我背着沉重的书包,慢腾腾地走着,眼前的路,忽然变得很长,长得无止境。
我低着头,拖着宛如上了脚镣的腿,走啊走。
突然,我闻到空气里飘来的一股香味,抬眼处,街灯已亮,浓汤飘香。
啊,家近在眼前,我的心情立刻亢奋了。
②父亲是广东人,广东人特别喜欢喝汤,因为他们相信,煲得久、熬得够的汤水,能润喉、润肺、润心、润肠,因此,煲汤便成了我家的日常作业。
一个人在生活中纵使拼得焦头烂额,一回到家,只要能喝上一碗好汤,所有透支的精力都得到了弥补,五脏六腑也美美地得到了滋补。
③曾经,母亲用炭炉煲汤。
朱褐色的圆肚瓦锅,稳稳地坐在小小的炭炉上,烧得通红的炭块,像是守护神的眼睛,忠心耿耿地守着那一锅“水的精华”。
第5课《黄河颂》同步检测(分数:60分时间:45分钟)一、积累与运用(18分)1.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答题。
(6分)黄河以它英雄的气pò,表现出我们民族的精神。
它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它zhuó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
它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捕育着祖国的英雄儿女!(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4分)气pò( ) zhuó( ) 流宛.转( ) 屏.障( )(2)语段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______”,其正确写法是“______”。
(2分)2.下列诗句朗读时停顿有误的一项是(3分)()A.它/表现出/我们民族的精神B.我/站在/高山之巅C.掀起/万丈狂澜D.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结合语境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
/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
狂澜:巨大的波浪,比喻动荡不定的局势或猛烈的潮流。
B.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浩浩荡荡:泛指广阔或壮大,这里指水势浩大.C.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哺育:喂养,培养。
D.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
宛转:声音圆润柔媚,悠扬动听。
4.下面文字中的横线处,应依次填入的一组句子是(3分)()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五千多年的华夏文明史,与黄河有着血肉相连的关系。
黄河流千古,流出了,流出了,流出了。
A.生生不息的炎黄子孙灿若明珠的黄河古文化漫无边际的黄土地B.灿若明珠的黄河古文化漫无边际的黄土地生生不息的炎黄子孙C.漫无边际的黄土地灿若明珠的黄河古文化生生不息的炎黄子孙D.漫无边际的黄土地生生不息的炎黄子孙灿若明珠的黄河古文化5.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3分)()A.《黄河颂》选自组诗《黄河大合唱》。
B.《黄河大合唱》是著名诗人光未然于1939年春创作的组诗,经音乐家冼星海谱曲后,响彻中华大地,激发了中国军民的抗日热情。
答卷时应注意事项1、拿到试卷,要认真仔细的先填好自己的考生信息。
2、拿到试卷不要提笔就写,先大致的浏览一遍,有多少大题,每个大题里有几个小题,有什么题型,哪些容易,哪些难,做到心里有底;3、审题,每个题目都要多读几遍,不仅要读大题,还要读小题,不放过每一个字,遇到暂时弄不懂题意的题目,手指点读,多读几遍题目,就能理解题意了;容易混乱的地方也应该多读几遍,比如从小到大,从左到右这样的题;4、每个题目做完了以后,把自己的手从试卷上完全移开,好好的看看有没有被自己的手臂挡住而遗漏的题;试卷第1页和第2页上下衔接的地方一定要注意,仔细看看有没有遗漏的小题;5、中途遇到真的解决不了的难题,注意安排好时间,先把后面会做的做完,再来重新读题,结合平时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解答难题;一定要镇定,不能因此慌了手脚,影响下面的答题;6、卷面要清洁,字迹要清工整,非常重要;7、做完的试卷要检查,这样可以发现刚才可能留下的错误或是可以检查是否有漏题,检查的时候,用手指点读题目,不要管自己的答案,重新分析题意,所有计算题重新计算,判断题重新判断,填空题重新填空,之后把检查的结果与先前做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亲爱的小朋友,你们好!经过两个月的学习,你们一定有不小的收获吧,用你的自信和智慧,认真答题,相信你一定会闯关成功。
相信你是最棒的!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黄河颂》课时练一、给下列加横线字词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气魄()澎湃()滋长()屏障()宛转()哺育()狂lán()山diān()气pò()摇lán()二、课文填空。
1.组诗《黄河大合唱》的作者是,原名。
《黄河大合唱》是一部大型合唱音乐作品,由谱曲。
作品由八个乐章组成,它以、和磅礴的气势,表现出黄河儿女的英雄气概。
2.诗人从自然特征、、等方面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概,表达了作者对母亲河的的思想感情。
三、选择题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山巅.(diān)劈.开(pī)澎湃.(bài)B.发源.(yuán)浊.流(zhú)扮.演(bàn)C.屏.障(pínɡ)哺.育(pǔ)构筑.(zhù)D.臂膀.(bǎnɡ)体魄.(pò)狂澜.(lán)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掀起万丈狂澜..。
同步检测一、基础达标1.选出下列字形和注音全对的一项()A.巅.(diān)澎湃.(pài)狂澜.(lán)B.屏.障(píng)哺.育(pǔ)九曲.连环(qū)C.浊流婉转浩浩荡荡发扬滋长D.气势磅礴英雄气概洗星海2.下列诗句朗读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A.它/表现出/我们民族的精神 B.我站在/高山之巅C.掀起/万丈狂澜 D.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3.下列各项关于文章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黄河颂》在体裁上是一首颂诗,着眼于“歌颂”。
B.“望黄河滚滚”的“望”字,一直统领到“用你那英雄的体魄,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既有写实的成分,又有雄奇瑰丽的想象。
C.该诗注意营造歌词的画面之美,“黄河滚滚”“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等句,在读者面前展开了一幅宠大的波澜壮阔的雄伟图画!D.这首歌词写得明快雄健、节奏鲜明、音节洪亮,以短句为主,兼以长句。
4.选出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A.我记不大清楚了,但是母亲、父亲、姐姐、老师等这些词肯定是其中的一部分。
B.皇帝恼羞成怒,当场宣布:“谁说坏话,立刻逮来,杀!”C.说话声,欢笑声,歌唱声,嬉闹声,响彻了整个海滩。
D.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二、阅读理解(一)课内阅读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
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
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五千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儿发源;多少英雄的故事,在你的身边扮演!啊!黄河!你是伟大坚强,像一个巨人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用你那英雄的体魄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
啊!黄河!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将要学习你的榜样,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5.从“我站在高山之巅”到“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这部分描绘的是什么?有没有不是“我”所“望”到的景?6.从“啊!黄河!”到“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这部分的中心意思概括正确的一项是()A.把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的代表,热情赞美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伟大的力量和深远的国际影响。
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内现代文阅读专项训练(有答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内现代文阅读专项训练(有答案)一、《邓稼先》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①一百年以前,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时代,恐怕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上最黑暗最悲惨的时代,只举1898 年为例:②德国强占山东胶州湾,“租借” 99年。
③俄国强占辽宁旅顺大连,“租借” 25年。
④法国强占广东广州湾,“租借” 99年。
⑤英国强占山东威海卫与香港新界,前者“租借” 25 年,后者“租借” 99 年。
⑥那是中华民族任人宰割的时代,是有亡国灭种的危险的时代。
⑦今天,一个世纪以后,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⑧这是千千万万人努力的结果,是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创造出来的伟大胜利。
在20世纪人类历史上,这可能是最重要的、影响最深远的巨大转变。
⑨对这一转变作出了巨大贡献的,有一位长期以来鲜为人知的科学家:邓稼先。
1.题目中的“站起来了”四个字是什么意思?(中国人民)获得了解放和自由。
2.文章② - ⑤段,从内容和结构上各起什么作用?内容上:概括1898 年的历史。
结构上:照应题目中的“任人宰割” 。
3.这段文字对于邓稼先有什么作用?先概述这一百年的历史,是为了说明邓稼先对中华民族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对历史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4.“对这一转变做出了巨大贡献的,有一位长期以来鲜为人知的科学家——邓稼先”一句改为“邓稼先对这一转变做出了巨大贡献,他是一位长期以来鲜为人知的科学家”可以吗?为什么?不可以。
一是原句与前文衔接一致;二是原句强调的是邓稼先的巨大贡献和他的人物品质和精神。
二、《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 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
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
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
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
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化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
【导语】《黄河颂》通过赞美源远流长、胸襟博⼤、⽓势磅礴的黄河,歌颂了中华民族同仇敌忾、英勇不屈、伟⼤⽽坚强的民族精神,表达了中华⼉⼥团结抗战的坚定决⼼与⼀往⽆前的勇⽓。
以下是®⽆忧考⽹整理的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第5课《黄河颂》课⽂原⽂ (朗诵词) 啊,朋友! 黄河以它英雄的⽓魄, 出现在亚洲的原野; 它表现出我们民族的精神: 伟⼤⽽⼜坚强! 这⾥, 我们向着黄河, 唱出我们的赞歌。
(歌词) 我站在⾼⼭之巅, 望黄河滚滚, 奔向东南。
惊涛澎湃, 掀起万丈狂澜; 浊流宛转, 结成九曲连环; 从昆仑⼭下 奔向黄海之边; 把中原⼤地 劈成南北两⾯。
啊!黄河! 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五千年的古国⽂化, 从你这⼉发源; 多少英雄的故事, 在你的⾝边扮演! 啊!黄河! 你是伟⼤坚强, 像⼀个巨⼈ 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 ⽤你那英雄的体魄 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
啊!黄河! 你⼀泻万丈, 浩浩荡荡, 向南北两岸 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我们民族的伟⼤精神, 将要在你的哺育下 发扬滋长! 我们祖国的英雄⼉⼥, 将要学习你的榜样, 像你⼀样的伟⼤坚强! 像你⼀样的伟⼤坚强!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第5课《黄河颂》知识点 ⼀、内容赏析 (⼀)序曲 1.⽂章从结构上共分为⼏⼤块? 两块。
第⼀段是朗诵词也就是序曲部分,第⼆段是歌词即⽂章的主体部分。
2.在第⼀段中,朗诵词开宗明义的说出了黄河表现出我们民族什么样的精神? 伟⼤坚强 3.黄河表现了中华民族伟⼤⽽⼜坚强的精神,请问这⾥运⽤了什么修辞? 拟⼈。
(⼆)主体:望黄河 1.诗⼈在这⾥运⽤拟⼈⼿法把⼈⾝上所特有的精神品质及情感特征赋予了黄河,为什么黄河能代表民族的精神?⾸先我们来看诗⼈描写黄河的形象和⽓势的诗句。
诗⼈对黄河形象及⽓势的描绘从哪⾥到哪⾥? 明确:从“我站在⾼⼭之巅”到“劈成南北两⾯” 2.这部分内容在⽂中可由⼀个字来统领,应该是哪个字? 望。
《黄河颂》文本解读1.时代背景《黄河颂》写成于抗日战争时期,1938年秋冬,作者随抗日部队行军至大西北的黄河岸边。
中国雄奇的山川,战士们英勇的身姿激发了作者的创作灵感,时代的呼唤促使他怀着高涨的爱国热情谱写了一篇大型朗诵诗《黄河吟》。
1938年11月武汉沦陷后,著名诗人光未然带领抗敌演剧三队,从陕西宜川县的壶口附近东渡黄河,转入吕梁山抗日根据地。
途中亲临险峡急流、怒涛漩涡、礁石瀑布的境地,目睹了黄河船夫们与狂风恶浪搏斗的情景,聆听了悠长高亢、深沉有力的船工号子。
在次年1月抵达延安后,写出了《黄河》词作,并在这年的除夕联欢会上朗诵了这部诗篇。
冼星海听后非常兴奋,表示要为演剧队创作《黄河大合唱》,在延安一座简陋的土窑里,冼星海抱病连续写作六天,完成了这部具有历史意义的大型声乐作品《黄河大合唱》。
之后,在延安陕北公学大礼堂首演,引起巨大反响,很快传遍整个中国。
《黄河大合唱》为我国现代大型声乐创作提供了光辉的典范。
在六十年代后期,还被改编为钢琴协奏曲。
2.文题诠释《黄河颂》是著名的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第二乐章的歌词,同时也可当作一首反映抗日救亡主题的现代诗来读。
这首诗以热烈的颂歌形式塑造黄河的形象,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概,表达了对黄河的热爱与歌颂,同时也表达了一个炎黄子孙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文章语言和抒情方式浅显易懂,情绪慷慨激昂。
《黄河大合唱》是一部大型合唱音乐作品,是著名诗人光未然(原名张光年)为配合音乐家冼星海创作的大型民族交响乐而写的组诗,作品由八个乐章组成。
3.主旨诗人借歌颂黄河歌颂我们的民族,激发广大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英雄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4.内容解读《黄河颂》在体裁上是一首颂诗,着眼于“歌颂”,在结构上与组诗第一章《黄河船夫曲》是紧密相承的。
《黄河船夫曲》描写:“乌云满天,惊涛拍岸,黄河的船夫,在暴风雨中搏战,经过千辛万苦终于到达了彼岸。
05、《黄河颂》——群文阅读怎样赏析诗歌?——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入手诗人在诗中综合运用了呼告,反复、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借助对黄河的歌颂,热情赞美了黄河。
如把黄河比喻为“中华民族的摇篮”,是说黄河哺育、滋养了世世代代的中华儿女。
如“啊!黄河!”三次出现,构成反复,直接抒发了热爱黄河﹑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考点解读】掌握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既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又能帮助我们提高对诗歌的阅读鉴赏力。
同时,修辞手法也是中考诗歌阅读的一个高频考点。
常见的考查方式有:1.这首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2.这首诗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请举例分析。
3.简要分析诗歌后两句运用的修辞手法。
【技法点拨】解答此类问题,可采用以下步骤:1、准确指出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2、结合诗句和具体的词语分析﹐点出这种修辞手法表现了什么样的内容。
3、指出这种修辞手法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或揭示了什么样的道理。
注意:在中考试题中,对古诗词所运用的修辞手法进行考查时,有时候不会直接提问,而是借助对名句的赏析间接考查。
答题模式:点手法+析诗句,点意境+明情感。
【真题演练】(一)长江之歌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风采;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
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
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
你从远古走来,巨浪荡涤着尘埃;你向未来奔去,涛声回荡在天外。
你用纯洁的清流,灌溉花的国土;你用磅礴的力量,推动新的时代。
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
啊!长江!啊!长江!01、本诗从哪些方面赞美了长江?本诗饱含激情地描绘了长江的气质、气势;热情讴歌了长江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的伟大历史贡献;指出其对我们民族不断前进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02、结合《黄河颂》,揣摩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①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
“臂膀”指长江主干及其支流。
黄河颂阅读答案一、黄河简介黄河,位于中国大陆,是亚洲第三长河流,仅次于长江和亚马逊河。
黄河发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青海省巴颜喀拉山脉,流经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等省份,最终注入渤海。
黄河总长约5464千米,流域面积约80多万平方千米。
二、黄河的重要性1. 经济重要性黄河是中国最重要的水路运输通道之一。
自古以来,黄河上游的农民利用黄河的河水灌溉农田,获得丰收。
黄河流域也是中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之一,黄河两岸的农田肥沃,适宜种植各类粮食作物。
黄河还为中国的工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和水能资源。
2. 文化重要性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黄河流域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孕育了灿烂的中华文明。
许多重要的历史事件都发生在黄河流域,如黄河合流点的陕县被誉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3. 生态重要性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对中国和世界乃至全球都具有重要的影响。
黄河流域的植被为中国北方生态系统保持了独特的功能和平衡,对水土保持和防止沙尘暴的作用至关重要。
此外,黄河还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鲤鱼繁殖区之一,为保护珍稀的鱼类资源提供了重要的栖息地。
三、黄河颂阅读答案1.《黄河颂》是一首描写黄河伟大和壮丽景观的诗歌,曾经广为流传。
阅读这首诗歌可以帮助人们了解和认识黄河的重要性和与之相关的历史、文化、生态等方面的知识。
2.作者通过各种艺术手法,如形容、比喻、夸张等,描绘了黄河的壮丽景色和伟大的传奇历史。
这些描写帮助人们对黄河有更加生动鲜明的印象,并增加对黄河的敬畏之情。
3.黄河在中国历史和文化中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
它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也是一条充满传奇和神话的河流。
《黄河颂》通过诗歌的方式,抒发了人们对黄河的感慨和赞美之情。
4.阅读《黄河颂》可以使人们了解到黄河对中国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黄河是中国最长的河流之一,黄河流域是中国主要的农业生产基地和工业区域之一。
阅读这首诗歌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中国农业和工业发展的历史和现状。
语文部编版7年级下册第2单元第5课黄河颂分层作业(培优版)一、选择题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A.气魄.(pò)澎湃.(bài)高山之巅.(diān)B.浊.流(zhuó)狂澜.(lán)发扬滋.长(zī)C.哺.育(bǔ)扮.演(bàn)民族屏.障(bíng)D.宛.转(yuàn)豪迈.(mài)一泻.万丈(xiè)2.下列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喂养;比喻培养)B.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
(声音圆润柔媚,悠扬动听)C.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
(像屏风那样遮挡着的东西)D.我们向着黄河,唱出我们的赞歌..。
(赞美人或事物的歌曲或诗文)3.下列画线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他自小家庭破裂,早早辍学,浪迹四方,以偷窃为生,练就了一手扒窃的本事,成了当之无愧....的“神偷手”。
B.袁隆平院士潜心贯注....地研究高产杂交水稻品种,为解决全世界人民的温饱问题做出了巨大贡献。
C.学校邀请战斗英雄王爷爷为我们讲述马革裹尸....的战争年代里一个个惊心动魄的故事。
D.看到黄河一泻万丈,气势磅礴....,我们的心胸变得更加开阔。
4.下列对《黄河颂》的分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第一节是朗诵词,第二节是歌词。
作者先以呼告的手法,直称读者为“朋友”,并开宗明义地说出了要“歌颂黄河”的主题。
B.诗中“啊!黄河!”反复出现,把歌词的主体部分分为三个层次,依次是: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黄河还将激励着中华民族。
C.这首歌词写得明快雄健,节奏鲜明,音节洪亮。
以长句为主,兼以短句。
长短结合,自由奔放且错落有致。
D.诗中综合运用了呼告、反复、比喻等修辞手法,热情歌颂了黄河伟大坚强的精神,更好地展现了黄河的气势及其对中华民族的伟大贡献5.选出下列句子语言表述得体的项()A.学生赵林去看望五年未见的班主任,一见面他就紧紧握住老师的双手激动地说:“老B.学生黄明收到老师送给他的一幅字画,感激地说:“我定会珍藏老师的墨宝,铭记老师的恩情。
5 黄河颂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黄河惊涛澎湃.、浊流wǎn转、一xiè万丈,她用英雄的体pò,筑起我们民族的屏障.!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将要在她的______(哺育养育)下发扬滋.长!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要像她一样的伟大______(坚强坚韧)!(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澎湃.( ) 屏障.( ) 滋.长( )浊流wǎn()转一xiè()万丈体pò()(2)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上面横线上。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
(巨大的波浪)B.用你那英雄的体魄/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
(像屏风那样遮挡着的东西,这里指精神的堤防)C.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出现在亚洲的原野。
(雄壮、雄伟)D.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这里比喻支流)3.下列句子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啊!黄河!/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B.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
C.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D.这里,/我们向着黄河,/唱出我们的赞歌。
4.2018·哈尔滨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通过这次活动,使同学们认识到“诵读经典”很重要。
将“重要”改为“必要”。
B.在世乒赛上,中国队囊括并包揽了所有项目的金牌。
删掉“囊括并”或“并包揽”。
C.保护水资源刻不容缓,每个人都应作为江河卫士。
将“作为”改为“成为”。
D.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质疑问难,解决问题并深入研究。
将“解决问题”和“深入研究”调换位置。
5.将下面的三个句子分别填入语段横线处,使语意连贯,语句通畅。
(只填序号)我曾徘徊于黄河上游的水库,惊异于她______;曾生活在河套平原,陶醉于她______;也曾上溯龙门,感奋于她______。
①如虹如带的飘逸②如狮如虎的豪壮③如泊如镜的沉静6.文学常识填空。
《黄河颂》课后习题参考答案一、诗人从哪些方面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魄?静下心来想想,体会一下中国人民在抗战时期生发出来的磅礴的爱国激情。
参考答案:诗人从黄河的自然特点、地理特征及在历史上对中华民族的贡献等方面赞美了黄河的气魄。
诗人借歌颂黄河歌颂我们的民族,激发广大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英勇的气概和坚定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二、诗歌既可以直接抒情,也可以间接抒情。
你认为这首诗主要采取的是哪种抒情方式?你还能从自己读过的诗歌中再举出一两例吗?参考答案:本诗属于直接抒情。
诗歌以明朗的语言塑造了黄河奔腾不息、气势宏伟的形象,并且多处以“啊!黄河!……”这样的句式直接抒发了对黄河的热爱之情,充满雄浑豪迈之美。
举例:闻一多的《太阳吟》属于直接抒情,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则属于间接抒情。
三、做批注是非常好的读书方法。
阅读时把自己的感悟、理解、评价或疑难问题,用简练的语言和相应的符号标注在文章的空白处,这就是做批注。
1.学习课文中的“批注示例”,想一想示例是从哪些角度进行批注的。
2.请在课文中选出最能体现黄河特点的两三处词句,仔细品味并加上批注。
参考答案:1.批注的对象可以是词、句,也可以是段、篇,可以从语言特点及表达效果、思想内容、层次结构、艺术手法等多个角度进行理解感受、鉴赏评价或质疑问难。
批注的内容不必面面俱到,但批注的语言要力求精简。
2.提示:要注意抓住“最能体现黄河特点”这几个字,主要从“望黄河”和“颂黄河”片段选择两三句诗句加以体会并批注。
(可参考课文详解)四、举办以小组为单位的诗歌朗诵比赛。
可采用合唱式朗诵的形式,设计好领诵、男女生分声部朗诵、合诵等,认真练习,在班里展示。
提示:举办小组诗歌朗诵比赛,重在巩固和拓展知识。
可采用合唱式朗诵的形式,认真练习,加强交流展示。
五、课外阅读《黄河大合唱》第三部分《黄河之水天上来》。
点拨:课外阅读《黄河之水天上来》,用你喜欢的方式来阅读,力求有所收获。
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五课黄河颂精选练习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加点字注音、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A.气魄.(pò) 山巅.(diān) 浊流宛转唱出赞歌B.狂澜.(lán) 屏.障(píng) 九屈连环伟大坚强C.劈.开(pī) 哺.育(pǔ) 一泄万丈发扬滋长D.澎湃.(bài) 榜.样(bǎng) 浩浩荡荡英雄儿女【答案】A【解析】B项“九屈连环”应为“九曲连环”;C项“哺”应读bǔ,“一泄万丈”应为“一泻万丈”;D项“湃”应读pài。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掀起万丈狂澜..。
(巨大的波浪)B.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
(像屏风那样遮挡着的东西,即精神的城防)C.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
(雄壮、雄伟)D.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这里是比喻支流)【答案】C【解析】“气魄”这里意思应为气势。
3.对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A.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反复)B.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比喻,拟人)C.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
(夸张,对偶)D.啊!黄河!你是伟大坚强,像一个巨人/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
(比喻)【答案】B【解析】没有运用拟人的修辞。
4.从上下文连贯的要求来看,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五千多年的华夏文明史,与黄河有着血肉相连的关系。
黄河流千古,流出了,流出了,流出了。
A.黄皮肤人的群落灿若明珠的黄河古文化漫无边际的黄土地B.灿若明珠的黄河古文化漫无边际的黄土地黄皮肤人的群落C.漫无边际的黄土地灿若明珠的黄河古文化黄皮肤人的群落D.漫无边际的黄土地黄皮肤人的群落灿若明珠的黄河古文化【答案】D【解析】本题句子短小,易于阅读理解,对选项内容学生稍有历史常识了解三个短语之间的关系即可作答。
解答此类题,需要有一定的语感能力和分析的技巧,平时要多阅读,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5.《黄河颂》同步练习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1. 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气魄(pò)坚强(qiáng)赞歌(zàn)奔向(bēn)B.澎湃(pài)狂澜(1án)浊流(zhuó)九曲(qē)C.摇篮(1án)扮演(bàn)发源(fā)屏障(píng)D.浩荡(hào)臂膀(bì)哺育(pē)滋长(zī)2. 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B.生命在每一个早晨抖落尘埃,婉如一只小蝌蚪游向大海。
C.这庄严肃穆的无名墓冢能剧烈地震憾每一个人内心深藏的感情。
D.看到宣传栏中的遗失启示,张勇才知道王宇的手机丢了。
3.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一般人看到琳琅满目的商品,不是叹惜自己挣钱太少就是羡慕别人赚钱太多,可苏拉底在逛完市场之后,却说:“原来我不需要的东西这么多啊!”B.在农村不乏“家电盲”,一旦使用电器,胆小的束手无策,胆大的就盲目操作造成用电事故。
C.昆铁路横穿髙安并设立火车站,交通将迅速发达,吸引着海外投资商纷至沓来,不久的将来,髙安将跻身于中等城市的行列。
D.每年的春晚就好似一部反映当年生活的戏剧,演员们表演得无与伦比,让人们在一个个真实生活场景的回忆中得到美的享受。
4. 下列歌词中不是病句的一项是()A.记得自我保护,必要时候讲些善意谎言。
——林俊杰《学不会》B.这一张旧船票,能否登上你的客船。
——毛宁《涛声依旧》C.无限个千万弟兄。
——周杰伦《龙拳》D.小河流我愿待在你身旁,听你唱永恒的歌声。
——孟庭苇《往事》5. 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我的祖国,我深深爱恋的祖国。
你是昂首高歌的雄鸡,____________;你是奋蹄疾驰的骏马,____________;你是冲天腾飞的巨龙,____________。
统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5课《黄河颂》知识点+课后思考探究知识点一、内容赏析(一)序曲1.文章从结构上共分为几大块?两块。
第一段是朗诵词也就是序曲部分,第二段是歌词即文章的主体部分。
2.在第一段中,朗诵词开宗明义的说出了黄河表现出我们民族什么样的精神?伟大坚强3.黄河表现了中华民族伟大而又坚强的精神,请问这里运用了什么修辞?拟人。
(二)主体:望黄河1.诗人在这里运用拟人手法把人身上所特有的精神品质及情感特征赋予了黄河,为什么黄河能代表民族的精神?首先我们来看诗人描写黄河的形象和气势的诗句。
诗人对黄河形象及气势的描绘从哪里到哪里?明确:从“我站在高山之巅”到“劈成南北两面”2.这部分内容在文中可由一个字来统领,应该是哪个字?望。
3.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诗人使用了哪些词语来描绘黄河的形象和气势?滚滚、奔向、惊淘澎湃、万丈狂澜、宛转、九曲连环、劈成等。
(三)主体:颂黄河1.望黄河波涛滚滚,颂黄河气壮山河。
思考:作者从哪三个方面来歌颂黄河的伟大贡献的?分割三层意思提示性的句子是哪句话?分割三层意思提示性的句子是“啊!黄河!”(1)歌颂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指出了黄河的历史贡献。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中华文化在黄河流域产生、发展、壮大,黄河哺育了世代炎黄子孙。
(2)像一道天然屏障保卫着中华民族,指出黄河的地理优势。
黄河天险在地理上可以作为军事屏障,黄河的伟大坚强精神,更足以成为民族精神的城防。
(3)歌颂黄河流域宽广,泽被众生,黄河是我们民族精神的象征,激励着中华民族。
2.作者从外在形象,内在精神充分象征了我们中华民族什么样的精神?伟大坚强(四)尾声望黄河诗人心潮澎湃,对着黄河诗人有唱不尽的颂歌,最后诗人代表中华儿女发出向它学习的誓言,学习黄河什么样的精神?伟大坚强的精神二、理解主题1.作者仅仅是在写黄河吗?他借歌颂黄河,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不是。
歌颂了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黄河颂》课后练习题(附答案)一、积累运用1.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1)黄河以它英雄的qì pò( ),出现在亚洲的原野。
(2)惊涛澎湃,掀起万丈kuán glán( )。
(3)用你那英雄的体魄筑成我们民族的píng zhàng( )。
(4)我站在高山之巅.( ), 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
2.用横线画出下列句子中的错别字,并在括号里改正。
(1)浊流婉转,结成九曲连环。
( )(2)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将要学习你的膀样。
( )3.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我的祖国,我深深爱恋的祖国。
你是昂首高歌的雄鸡, ;你是奋蹄疾驰的骏马, ;你是冲天腾飞的巨龙, 。
你有一个美丽的名字——中国。
A.叱咤时代的风云唤醒黎明的沉默挣脱千年的羁绊B.叱咤时代的风云挣脱千年的羁绊唤醒黎明的沉默C.唤醒黎明的沉默挣脱千年的羁绊叱咤时代的风云D.唤醒黎明的沉默叱咤时代的风云挣脱千年的羁绊4.对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A.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反复)B.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比喻、拟人)C.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
(夸张、对偶)D.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拟人)5.阅读下面的歌词,回答问题。
保卫黄河(朗诵)……但是,中华民族的儿女啊!谁愿意像猪羊一般,任人宰割?我们要抱定必胜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歌词)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
河西山冈万丈高,河东河北,高粱熟了,万山丛中,抗日英雄真不少!青纱帐里,游击健儿逞英豪!端起了土枪洋枪,挥动着大刀长矛,保卫家乡!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1)“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从主要内容和作者的情感角度对歌词进行赏析。
知识1.作者简介。
光未然(1913—2002),本名张光年,湖北光化(今老河口西北)人,诗人、文学评论家。
主要作品有歌词《》、组诗《》、长篇叙事诗《》等。
1949年后,一直在北京从事文艺活动。
先后担任《剧本》《文艺报》《人民文学》主编,以张光年署名发表了大量文学、艺术评论。
文章立论谨严,文风洒脱。
2.背景探寻。
1938年,光未然(张光年)在前往延安的途中,经过黄河,目睹了黄河船夫们与狂风恶浪搏斗的情景,聆听了高亢、悠扬的船工号子,这些激发了诗人为黄河高歌的诗情,写出了长诗《黄河吟》。
后经谱曲,这部极具民族精神的音乐巨作《》在延安陕北公学大礼堂成功首演。
从此,《黄河大合唱》激荡的歌声传遍了全国,激发了中国军民的抗日热情。
3.主旨归纳。
诗人借歌颂黄河,歌颂我们伟大的民族,歌颂中华民族顽强奋斗的精神和不屈的意志,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表达了中华儿女坚定的决心和一往无前的勇气。
参考答案1重点1.作者从哪些方面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概?作者从黄河的自然特点(气势磅礴、惊涛澎湃)、地理特征(九曲连环、绵延万里)、黄河对中华民族的贡献(中华民族的摇篮、民族的屏障、激励着中华民族)等方面赞美了黄河一往无前的英雄气魄。
2.诗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有什么作用?“啊!黄河!”在诗中反复出现三次,把歌词主体部分从“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到“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分为三个层次,依次是: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黄河激励了中华民族,由实到虚,逐步深入。
3.本文在修辞上有什么特点?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感情?诗歌综合运用了呼告、反复、比喻等修辞手法,借对黄河的歌颂,赞美中华民族。
诗人通过对黄河的气势、源远流长的历史、英雄般的体魄和铁一般的力量的歌颂,流露出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坚定的战胜敌人的信念。
4.本文在抒情上有什么特点?作者在诗歌中直抒胸臆,表达了对黄河的赞美之情,具有极强的号召力和感染力,达到了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
课内阅读
(朗诵词)
啊,朋友!
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
出现在亚洲的原野;
它表现出我们民族的精神:伟大而又坚强!
这里,
我们向着黄河,
唱出我们的赞歌。
(歌词)
我站在高山之巅,
望黄河滚滚,
奔向东南。
惊涛澎湃,
掀起万丈狂澜;
浊流宛转,
结成九曲连环;
从昆仑山下
奔向黄海之边;
把中原大地
劈成南北两面。
啊!黄河!
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五千年的古国文化,
从你这儿发源;
多少英雄的故事,
在你的身边扮演!
啊!黄河!
你是伟大坚强,
像一个巨人
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
用你那英雄的体魄
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
啊!黄河!
你一泻万丈,
浩浩荡荡,
向南北两岸
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
将要在你的哺育下
发扬滋长!
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
将要学习你的榜样,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1.“啊!黄河!”在文中反复出现,其作用是什么?
2.这首诗主要采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3.诗句“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
”中“望”字,把它换成“看”字好不好?为什么?4.全诗的诗眼是什么?
5.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参考答案:
1.三次反复出现,将歌词部分清楚地分为三个层次:黄河养育、保卫、激励着中华民族,由实到虚,环环相扣,逐步深入。
2.比喻、拟人等。
3.不好。
“望”字表示向远处看;而“看”的距离较近,与整首诗的气势不符。
4.伟大坚强
5.全诗以短句为主,兼以长句,朗读起来铿锵有力节奏鲜明,准确地表达了诗人激越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