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 诗经、楚辞 (1)
- 格式:ppt
- 大小:3.92 MB
- 文档页数:58
古人起名都有寻经据典的习惯。
古人云:“赐子千金,不如教子一艺;教子一艺,不如赐子好名。
”中国人起名自古即有“女诗经,男楚辞,文论语,武周易”之说。
诗经、楚辞、论语、周易,都是我国文学、语言学上的经典。
中国诗文汗牛充栋,卷帙浩繁,加上名人名家极多,名句名诗更不可胜数,这就为我们取名用典提供了丰富的选择余地。
以古代诗文中的典故取名的例子很多。
如:1. 益柔、念慈——《送杨氏女》韦应物,“尔辈苦无恃,抚念益慈柔”,金庸金大侠都用这为他的小说主人公起名字,《射雕英雄传》里的“穆念慈”。
2. 紫言——李白《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转了个音。
3. 宛芳——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江流宛转绕芳甸(diàn),月照花林皆似霰(xiàn)。
4. 妍姿——柳永《雪梅香》,雅态妍姿正欢洽,落花流水忽西东。
5. 弦思——晏几道《临江仙》,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6. 南絮——晏几道《御街行》,街南绿树春饶絮。
7. 语晖——秦观《画堂春》,落红铺径水平池,放花无语对斜晖。
8. 芳菲——陈亮《水龙吟》,恨芳菲世界,游人末赏,都付与莺和燕。
9. 嫣然、香飞——姜夔《念奴娇》,嫣然摇动,冷香飞上诗句。
10. 香凝——吴文英《风人松》,香有当时纤手相凝。
11. 丹青、汉青、志丹、留丹——文天祥《过零汀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2. 虚竹、竹心——白居易《池上竹》,竹解心虚即我师。
13. 云飞——刘邦《大风驼》“大风起兮云飞扬”。
14. 怡年、福永——曹操《龟虽寿》“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15. 荷风、荷香——孟浩然《夏日南享杯辛夫》“荷风送香气”。
16. 双燕、燕南——欧阳修《采桑子》“双燕归来细雨中”。
17. 雨娟——杜甫《咏竹》“雨洗娟娟净”。
18. 香韵——崔道融《梅花》“香中别有韵”。
19. 如梦、梦如——苏轼《也郊寻春》“享如春梦了无痕”。
20. 梅妆——欧阳修《蝶恋花》“呵手试梅妆”。
诗经楚辞图文赏析教案教案标题:诗经楚辞图文赏析教学目标:1. 了解诗经和楚辞的背景和特点。
2. 学习诗经和楚辞中的经典作品,理解其内涵和艺术特色。
3.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4.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重点:1. 诗经和楚辞的背景和特点。
2. 选取代表性的诗经和楚辞作品进行赏析。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1. 理解古代文学作品的内涵和艺术特色。
2. 运用适当的方法和技巧进行文学赏析。
教学准备:1. 诗经和楚辞的相关资料和选本。
2. 多媒体设备和投影仪。
3. 学生的作品展示空间。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顾古代文学的重要性和诗经楚辞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Step 2:讲解诗经和楚辞的背景和特点(15分钟)通过多媒体展示,简要介绍诗经和楚辞的起源、发展和文学特点,让学生对这两个文学流派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Step 3:选取代表性的诗经和楚辞作品进行赏析(30分钟)选择几首代表性的诗经和楚辞作品,如《关雎》、《九歌》等,逐一进行解读和赏析。
教师可以讲解其中的文化内涵、艺术特色和表达技巧,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Step 4:学生表达和创作(30分钟)要求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诗经或楚辞作品,进行个人表达或创作。
可以是朗读、演唱、绘画、书法等形式,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创造力和个性。
Step 5:总结和展示(10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进行总结和评价。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和指导,鼓励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深入了解和研究。
Step 6: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诗经楚辞的读后感或赏析,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相关的研究和讨论。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诗经和楚辞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和意义。
2. 鼓励学生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挖掘更多的优秀作品,进行更多的赏析和创作。
教学评估:1. 教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评估,包括参与度、表达能力和创造力等方面。
诗经与楚辞部分一、名词解释诗经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它收录了自西周初年(约前11世纪)至春秋中叶(约前6世纪)近500年间305篇作品。
它在先秦只称“诗”,或举其成数称“诗三百”。
汉代儒生尊其为“经”,故称《诗经》。
风骚传统“风”指《国风》,代表《诗经》;“骚”指《离骚》,代表《楚辞》。
在中国文学史上他们分别代表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精神,发展、形成了我国诗歌的两种不同的优良传统,习惯上就称为“风”、“骚”传统。
献诗说古代关于《诗经》作品的来源一种观点。
这种观点认为,《诗经》中的雅诗主要是周王朝和各诸侯国的卿大夫献上来的,其目的主要是运用诗歌进行讽谏或赞颂,表达对政治的评价。
采诗说古代关于《诗经》作品的来源一种观点。
这种观点认为,《诗经》中的民歌(国风)部分,主要是当时的乐官采集而来的,其目的主要是“观民风”。
删诗说古代关于《诗经》结集成书的一种观点。
这种观点认为,《诗经》中采集、献上、制作的诗有三千余篇,是孔子按照儒家的道德标准进行删削淘汰为305篇。
此说不可信。
《诗经》的最后结集成书,应该是周朝的乐官。
四家诗汉代传习《诗经》的有四家,即鲁、齐、韩、毛。
鲁诗出自鲁人申培,齐诗出自齐人辕固,韩诗出自燕人韩婴,毛诗创始人为鲁人毛亨和赵人毛苌。
后三家诗亡佚,毛诗独行于世。
今文三家(三家诗)汉代传习《诗经》的有四家,即鲁、齐、韩、毛。
鲁诗出自鲁人申培,齐诗出自齐人辕固,韩诗出自燕人韩婴,毛诗创始人为鲁人毛亨和赵人毛苌。
其中鲁、齐、韩为今文学家,在汉代立有博士,成为官学,故又称为“今文三家”或“三家诗”。
六义说所谓“六义”说,又称“六诗说”,是前人关于《诗经》分类的一种说法,源自《毛诗序》:“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
”“四始”:“四始”是前人关于《诗经》分类的一种说法,说出自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关雎》之乱以为《风》始,《鹿鸣》为《小雅》始,《文王》为《大雅》始,《清庙》为《颂》始。
《楚辞》与《诗经》之比较第一篇:《楚辞》与《诗经》之比较《楚辞》与《诗经》之比较《楚辞》与《诗经》二者都是我国早期诗歌中的杰作,《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光辉起点,楚辞是浪漫主义的奠基之作。
,各具特色,二者之比较在于:一、含义不同。
①《楚辞》是指我国战国后期屈原、宋玉等人创作的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的新诗体的专用名称,即“书楚语、作楚声、记楚地、名楚物”,亦指西汉刘向辑录的屈原、宋玉等人的诗歌总集;楚辞是战国后期形成于楚国的一种新型诗体,是继《诗经》之后出现在我国诗坛上的又一诗歌高峰,楚辞的产生和形成与《诗经》不同,其有着古老的根源和复杂背景。
首先,楚国民歌是楚辞产生的直接源头。
楚国民歌与中原地区流行的民歌在音调、句式、韵律以及风格、情致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但是同楚辞有明显的沿承关系,楚辞不过是扩展了的文人化的楚歌。
②而《诗经》原名“诗”或“诗三百”,战国时被儒家尊为“六经”之一,但并未被视为“经典”,汉设置“五经”博士,《诗》于是被官方推崇为儒家的“经典”之一,故称为《诗经》。
《诗经》中的作品本来都是要以由乐器伴奏演唱的乐歌,所以《墨子?公盂篇》说:“弦诗三百,歌诗三百。
”它根据音乐的不同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其中雅又分为大雅、小雅。
《诗经》中的三百零五首诗歌主要是由周王朝在各诸侯国的协助下于民间搜集的诗歌和贵族们为特定场合如祭祖、宴客、出猎、房屋落成等典礼,以及为讽谏、颂美等目的而向君主进献的诗组成的。
二、作者不同。
①《楚辞》是屈原、宋玉等人(大多是屈原)所作,有较为固定的作者;②而《诗经》只有少量的篇目提及作者,但是不可信。
从采诗说看,这些篇目可能经过周王朝各代文官采师加以修订,经多人之手,故为集体创作。
三、篇目及分类。
①《楚辞》中有《离骚》、《九歌》、《天问》、《九章》、《远游》、《卜居》、《渔父》、《招魂》等篇目,但未见其分类;②《诗经》有三百零五篇,并其按内容分为“风、雅、颂”三类,每一类均有其侧重。
《一苇读诗词》第二讲楚辞《一苇读诗词》第二讲:楚辞上一讲咱们一起赏学了《诗经》中的几个篇章,作为当今最古老的诗歌总集,《诗经》以其质朴的语言、浓烈的情感、起伏的节奏和丰富的内容,成为我们中华诗歌的瑰宝,至今熤熤生辉。
但是,《诗经》主要以中原地区的作品为主,无论是内容还是语言风格,都代表着当时的“北方”社会。
那么,被中原地区称为“南蛮”的楚越之地,他们有没有诗呢?回答是肯定的,有!楚越诗歌的代表形式是“楚辞”,因代表作《离骚》之故,也称“骚体”。
与《诗经》的适合演唱不同,楚辞更适合吟诵。
语气词“兮”的大量运用,形成的骚体诗舒缓、悠长、凝重的吟诵风格,这种风格影响了汉魏的赋体,隋唐时代的诗歌也是这么吟的,直到今天,有些诗人在吟咏时,也没脱出这个调调。
更厉害的是,楚越不仅有诗,而且比北方更高级的是他们有了诗人——《诗经》中几乎没有能确定作者的篇章(有几篇说是周公旦写的,我瞅着也玄),故而也不存在诗人之说。
而在战国时期的楚国,诞生了我们中华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诗人——屈原!他是一位真正的文学家、诗人,其他那些在他之前文章写的好的,不是哲学家就是思想家就是军事家,文字之于他们,是表达他们思想、理论的工具,他们的作品不是文学作品,而是有一定文学价值的论文(相当的读者是完全忽视其文学意义而直取其内核的);而屈原,他的文字是用来写他的心、他的情、他的痛、他的怨、他的恨、他的爱。
屈原写的,首先是文学作品,其次是诗歌。
在咱们中华民族的文学史上,这是第一个闪亮的名字!屈原的主要作品也可以说是楚辞的主要作品,其中最为出名的是《离骚》,这是一首充满浪漫、神话、想象的伟大作品,“香草美人”“烂草小人”的比兴之法便是由此而起。
另外有《九歌》《九章》等中短篇作品,文采华丽、恣意纵横,取楚地祭歌之形,加以明显的文人创作,章法婉然。
因为《离骚》实在太长了,我的水平有限、篇幅有限、时间也有限,所以这里就偷个懒,拿出我最喜欢的《九章》中的名篇《涉江》,来品味屈子之心、屈子之情、屈子之才华!《涉江》余幼好此奇服兮,年既老而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