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流感病毒种间专播机制分析与探讨
- 格式:pdf
- 大小:246.63 KB
- 文档页数:3
猪病毒的感染致病机理病毒感染是病毒经一定方式侵入宿主体内并进人易感细胞,在其中进行复制增殖导致病变的整个过程。
由于病毒无细胞结构,其一切生命活动都表现在和宿主细胞的关系上。
病毒的致病性与其免疫、胞内寄生性等密切相关。
因此,病毒感染的特点小同于其他微生物。
病毒感染比其他微生物的感染类型更多,某些过去认为原因不明的疾病,现在现与病毒有关,病毒感染诱发的免疫应答,可以护机体,也可造成机体的损伤,是病毒重要的致病机制。
(一)病毒感染的途径及在体内的扩散方式病毒感染导致疾病是从病毒进入宿主开始的,毒侵入机体的方式与途径,常常决定感染的发生和发展;而且病毒必需进入一定类型的细胞(有人允许细胞或易感细胞)才能致病。
病毒侵入机体人允许细胞以及在机体内播散的途径和方式,在不同的水平是各不相同的。
1.病毒侵入宿主体内的途径与方式即病毒在宿主个体间的传播途径,其方式有水平传播( hori-zontal transmission)相垂且传播(vertical transmis-sion)两种。
(l) 水平传播:病毒在猪群个体之间的传播,称为水平传播,亦称水平感染。
水平传播主要是经皮肤与黏膜表面传播。
自然条件下,皮肤、呼吸道与消化道的上皮表层,是病毒侵入机体重要的三大门户。
① 经皮肤传播:有些病毒可通过破损皮肤侵人机体而致病。
如经昆虫叮咬而感染的日本脑炎病毒;被犴犬咬伤而感染的狂犬病毒等。
也有经注等方式进入机体等。
② 经黏膜表面传播:多数病毒可经呼吸道、消化道侵入机体,黏膜表面的上皮为某些病毒最先增殖的部位。
有些病毒感染可局限于呼吸道或消化道黏膜,引起呼吸道或消化道疾病,如流感病毒、轮状病毒;有的病毒也可扩散至邻近组织和淋巴管,并进入血流,引起病毒血症,病毒经血到达靶细胞或器官,在其中大量增殖而出现典型症状,如猪瘟病毒、口蹄疫病毒等。
(2) 垂直传播:病毒南母体直接经胎盘或产道传播给胎儿的方式,称垂直传播,亦称垂直感染。
电子显微镜下猪流感病毒猪流行性感冒(英文:swine influenza英文简称:swine flu)是猪的一种急性、传染性呼吸器官疾病。
其特征为突发,咳嗽,呼吸困难,发热及迅速转归。
猪流感是猪体内因病毒引起的呼吸系统疾病。
猪流感由甲型流感病毒(A型流感病毒)引发,通常爆发于猪之间,传染性很高但通常不会引发死亡。
秋冬季属高发期,但全年可传播。
猪流感多被辨识为丙型流感病毒(C型流感病毒),或者是甲型流感病毒的亚种之一。
该病毒可在猪群中造成流感暴发。
通常情况下人类很少感染猪流感病毒。
简介猪流感病毒(拉丁学名:Swine influenza virus,SIV)是猪群中一种可引起地方性流行性感冒的正黏液病毒(Orthomyxoviruses)。
世界卫生组织4月30日将此前被称为猪流感的新型致命病毒更名为H1N1甲型流感(influenza A (H1N1))。
猪流行性感冒(SI)是一具有高度传染性的猪只呼吸系统传染病,其特点为发病急骤,突然发烧及其他伤风的症状,复原亦和发生一样的快。
SI是一种流行性感冒病毒所引起,与感染人类的流感病毒同属,此病毒具人畜共同感染的特性。
猪群出现SI通常与猪场引进新猪群有关。
甲型H1N1流感病毒是A型流感病毒,携带有H1N1亚型猪流感病毒毒株,包含有禽流感、猪流感和人流感三种流感病毒的核糖核酸基因片断,同时拥有亚洲猪流感和非洲猪流感病毒特征。
医学测试显示,目前主流抗病毒药物对这种毒株有效。
美国疾控机构的照片显示甲型H1N1流感病毒呈阴性反应。
甲型流感有很多个不同的品种,计有:H1N1、H1N2、H3N1、H3N2和H2N3亚型的甲型流感病毒都能导致甲型H1N1流感的感染。
与禽流感不同,甲型H1N1流感能够以人传人。
过往曾经发生人类感染甲型H1N1流感,但未有发生人传人案例。
2009年4月中,墨西哥公布发生人传人的甲型H1N1流感案例,有关案例是一宗由H1N1病毒感染给人的病例,并在基因分析的过程发现基因内有猪、鸡及来自亚洲、欧洲及美洲人种的基因。
猪流感及其防治措施最近,甲型H1N1流感疫情成为国际性的公共卫生事件,引起了全球高度关注,对养猪生产和猪产品市场也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为保证养猪业的健康持续平稳发展,有必要正确认识和掌握猪流感及其防治技术。
本次引起墨西哥等国甲型H1N1流感的病毒是由猪流感、人流感、禽流感的RNA组合起来的,是一种新的流感变异株,不同于我们以往所说的猪流感病毒。
以往所说的猪流感病毒,在世界各地都有,生猪感染后,往往发病率很高,但只要不继发其他传染病,死亡率就很低,病猪很快就康复。
现就猪流感的有关情况作一介绍:1.流行特点不同年龄、性别、品种的猪均可感染,潜伏期2天~7天。
病猪和康复猪是主要传染源,康复猪可带毒1个月~3个月。
主要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播,被污染的饲料和饮水也可间接传播。
猪流感一年四季均可发生。
近年来主要发生在晚秋、严冬及早春。
该病传播迅速,死亡率不高,一旦伴有继发感染,就会造成巨大的损失。
2.临床症状典型特点是发病急,传播快,1天~2天内大批猪发病。
表现为精神沉郁,食欲降低,体温升高至41℃~41.5℃,张口呼吸,呼吸急促,口流白沫。
眼、鼻有浆液性至黏液性分泌物,肌肉和关节疼痛,常卧地不起。
病程短,死亡率较低,如无并发症,多数病猪5天~7天恢复正常;如有并发症常引起死亡。
非典型发病时,传播慢,病原数量少,食欲降低,持续咳嗽,消化不良,瘦弱,病程较长。
妊娠母猪感染时,可通过胎盘感染造成流产,严重者引起死亡。
康复母猪产木乃伊胎,或子猪生后发育不良和死亡率增高。
3.病理变化鼻、喉、气管及支气管黏膜充血、肿胀,并覆有黏稠液体,小支气管和细支气管有渗出物。
胸腔蓄积多量混有纤维素样的浆液,纵膈、支气管淋巴结肿大。
肺脏尖叶、心叶、中间叶、膈叶的背部和基底部,呈紫红色,坚实、塌陷,而周围的肺组织则呈苍白色气肿状态,界限分明。
肺的间质增宽,并出现炎症变化。
心包腔蓄积混有纤维素样的液体。
胃肠黏膜呈现卡他性炎症,脾脏微肿。
4.诊断根据发病季节、传播速度快、发病率高、病死率低等特点,结合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可以作出初步诊断。
猪病论文引言猪是全球范围内最重要的农业动物之一,其肉类被广泛消费。
然而,猪病的爆发对猪肉产业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猪病不仅导致猪的生产能力下降,还可能引发传染病的扩散,威胁到人类的健康。
因此,对猪病的研究和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本篇论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猪病,并探讨其传播途径、疾病症状和治疗方法。
通过深入研究这些猪病,我们可以为猪肉产业的发展和人类健康提供更好的保障。
1. 疫病一:猪瘟1.1 传播途径猪瘟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猪传染病。
它可以通过接触患病猪只、食用污染的食物或水源以及空气传播等途径传播。
此外,病毒还可以通过昆虫媒介或直接与病毒污染的物体接触传播。
1.2 症状患有猪瘟的猪只往往表现出食欲下降、发热、咳嗽和呼吸急促等症状。
此外,猪瘟还可能导致皮肤发红或变蓝,瘀斑或溃疡的出现。
1.3 治疗方法目前,没有特定的治疗方法可以治愈猪瘟。
预防猪瘟的最佳途径是通过疫苗接种来建立免疫保护屏障,减少猪瘟的传播。
2. 疫病二:猪肺病2.1 传播途径猪肺病是一种由细菌感染引起的呼吸系统疾病。
它可以通过直接接触患病猪只、吸入病原体含有的颗粒物或空气中的微生物等途径传播。
2.2 症状受感染的猪只表现出咳嗽、打喷嚏、鼻水和呼吸困难等呼吸道症状。
此外,猪肺病还可能导致肺部感染和疲劳。
2.3 治疗方法治疗猪肺病的方法包括使用抗生素来控制细菌感染,并提供良好的饲养环境和营养支持来提高猪的免疫力。
3. 疫病三:猪痢疾3.1 传播途径猪痢疾是一种由细菌感染引起的肠道疾病。
它可以通过直接接触患病猪只的粪便、食用被粪便污染的食物或水源以及接触感染物体等途径传播。
3.2 症状患有猪痢疾的猪只通常表现出腹泻、腹痛和食欲不振等消化道症状。
此外,猪痢疾还可能导致脱水和体重下降。
3.3 治疗方法治疗猪痢疾的方法包括使用抗生素来控制细菌感染,并提供充足的水和营养支持来促进猪只的康复。
结论鉴于猪病对猪肉产业和人类健康的威胁,有效防控和治疗猪病具有重要意义。
猪流行性感冒的诊断及防治措施发布时间:2022-08-05T03:21:31.584Z 来源:《中国科技信息》2022年3月6期作者:罗仁德[导读] 猪流行性感冒属于猪流行性感冒病毒引发的一种急性、高传染性疾病,罗仁德威远县向义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四川内江 642452摘要:猪流行性感冒属于猪流行性感冒病毒引发的一种急性、高传染性疾病,临床特征为突然爆发、快速传染,临床表现为上呼吸道炎症,同时还会连带产生上呼吸道粘膜卡他性炎、支气管炎、间质性肺炎等。
关键词:猪流行性感冒;防治;诊断猪流行性感冒的发病率较高,潜伏期较短,病程一周左右,因此非常难以提前管控,只能够在爆发之后迅速控制,前几年猪流行性感冒给我国养殖户带来了很大的经济损失。
本文主要针对于猪流行性感冒的诊断以及防治入手,讨论具体的防治措施,希望可以起到参考的作用。
一、病理变化在感染了猪流行性感冒之后,在发病初期就会不愿意活动,经常是几头病猪簇拥在一起,呼吸较为困难。
病情严重的情况下,猪还会出现咳嗽、流涕等等情况。
如果在刚刚发病之后就不进行认真的治疗,那么非常容易出现并发症,进而增加死亡率。
发病之后,首先病猪的体温会升高,可能会达到40℃左右,同时也不愿意吃食,由于患病导致肌肉疼痛,因此大部分病猪都是处于站立状态,眼角膜充血。
一些较为严重的病猪,还会出现呼吸困难、喘息、咳嗽等等情况。
感染之后病猪呈现出腹式呼吸,有犬坐姿势,在夜间由于空气质量较差,很多病猪难以呼吸,经常呼吸困难。
个别猪还会出现关节疼痛的情况,尤其是较胖的猪,这种情况较为严重。
分析之后发现各个年龄、性别、品种的猪,都对猪流行性感冒具有一定的易感染性。
这一疾病具有非常明显的季节性特征,在天气多变的秋季以及春季比较容易发生,如果保温条件不好,冬季也有可能发病。
猪流行性感冒传播速度极快,经常是地方呈现出大流行趋势,并且发病率较高,死亡率较低,病猪和带病猪都是猪流感的传染源,患病痊愈之后病毒携带时间也将会持续6-8周。
猪流感的发病特点猪流感的临床症状及防控措施-养猪技术猪流感是一种传染性非常强的季节性疾病,一旦温度比机体承受能力高的话,很容易导致病发。
猪流感对于猪群的健康成长具有很大的负面影响,传染性非常强,甚至可能会传染给人类和其他牲畜。
为了尽可能提高猪群的饲养效益,非常有必要研究分析猪流感发病特点以及科学的防控措施。
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猪流感的发病特点猪流感的临床症状及防控措施。
1、发病特点任何品种和年龄的猪都能够发生该病,且全年任何季节都可能发生,其中在早春、深秋以及初冬等阶段的发病率较高。
日前,猪群中有两种血清亚型病毒比较流行,即HIN1以及H3N2。
一般来说,病猪如果没有发生感染时,具有较低的死亡率,但是如果混合感染其他病毒,就可能促使病情加重,导致死亡率明显提高。
也就是说,猪流感的发生较为复杂,一般与环境中的多凶子密切相关,如果只单一感染病原体,具有较小的危害,如果发生混合感染会增加控制疾病的难度。
另外,猪流感发生后,病猪较难彻底治愈,且非常容易ILIJ现复发。
该病主要通过猪间鼻对鼻的直接接触进行传播,也能够通过空气进行传播,通常在气温发生较大变化时出现暴发,如气候骤变的早春、晚秋以及气候寒冷的冬季。
2、临床症状猪流感具有1~3天的潜伏期,且能够大面积发生、快速传播,大部分呈现群体性感染的症状。
病猪的主要症状是体温急剧变化,停止采食,反应迟钝,往往卧地。
少数病猪的胴体发紫,关节疼痛,出现跛行,甚至长时间卧地不起。
同时,还伴有比较明显的气喘、阵咳等症状。
通常情况下,病猪由于长时间厌食而影响体重,过久就容易导致机体严重虚弱而发生死亡。
如果病猪及时加强护理,且没有发生并发症,通常在7天内能够康复。
3、病理变化肉眼可见病死猪的鼻、咽、喉、气管以及支气管黏膜发生充血水肿,且肺脏的心叶和尖叶往往发生实质性病变,健康肺组织和发生病变组织间存在明显分界线,病变区通常呈暗红色结节,切面类似鲜牛肉,部分肺叶发生水肿。
2018年第6期(总第349期)畜禽业疫病防治猪流感的诊断和防治裘小波(浙江省嵊州市畜牧兽医联站崇仁分站,浙江嵊州312473)摘 要:猪流感是流感病毒感染后引起猪发病。
其感染特征具有传播快,发病时间短,疾病的发病率高等。
导致猪的大批量感染发病,虽然发病后的死亡率比较低,但是容易影响猪的生长发育,造成僵猪。
不仅影响了猪场的良好发展趋势。
猪的料肉比下降,还严重损害了猪场的经济效益。
通过对猪流感的临床特征和诊断以及防治方面进行分析和归纳总结,可以为猪场在猪流感的预防和治疗方面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猪流感;诊断;防治中图分类号:S858.28 文献标识码:B DOI:10.19567/j.cnki.1008-0414.2018.06.066收稿日期:2018-05-24 引言猪流感是一种由流感病毒引起的猪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还能够感染人,是一种人畜共患疾病。
最早出现的猪流感常因为从外引进的猪未经安全检疫而引起的[1]。
在临床上分离到的病毒最常见的有H1N1型和H3N2型。
本病在世界范围内绝大多数的国家均有发生,只有澳大利亚政府宣布没有此病。
通过对其进行研究,简要说明了猪流感的发病情况和防治。
病原概况猪流感病毒属于正粘病毒科甲型流感病毒,病毒颗粒大都呈球状结构,直径参数为90.0nm左右,存在囊膜结构,且囊膜结构存在大量的突起糖蛋白,呈放射状进行排列[2]。
核衣壳在病毒颗粒的内部,直径约为10nm,主要呈现出螺旋对称状态[3]。
病毒对环境的抵抗力不强,尤其是对热的敏感性较差,通常在56℃的温度下30min就可以被杀死。
流行病学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在寒冷季节多发,尤其是在冬季。
本病的传染源为发病猪或是感染带毒猪,病毒主要是在病猪的鼻液和呼吸道的分泌物,通过咳嗽、打喷嚏等将病毒排出体外。
通过空气将病原传播给其他的健康猪。
尤其是在饲养密度大,空气流通不好的猪舍,很容易导致全群感染。
本病在猪群中传播非常快,经过3~5d就可以达到发病的一个高峰期,但经过7~14d后发病即可缓解,疾病可以自愈。
猪流感的生物学特性及诊断方法猪流感病毒是正黏液病毒,可引起地方性猪群流行性感冒。
世界卫生组织将此前被称为猪流感的新型致命病毒更名为H1N1甲型流感。
猪流感是具有高度传染性的猪只呼吸系统传染病,其特点为发病急骤,突然发烧及伤风,康复和发病一样快。
猪流感病毒与感染人类的流感病毒同属,此病毒具人畜共同感染的特性,猪群发生猪流感通常与猪场引进新猪群有关。
一、猪流感的生物学特性1.抗原性根据流感病毒的表面和内部抗原特性,流感病毒可分为A、B 和C三个亚型。
猪流感病毒属于A 型流感病毒属,A型流感病毒能够引起猪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A型和B型病毒的内部抗原为核蛋白和基脂蛋白,性质稳定,可用血清学方法区分。
猪流感病毒的抗原性较强,被感染的动物一般都能产生较高水平的抗体。
2.血凝特性其血凝谱相当广泛,在适当条件下,猪流感病毒能凝集包括鸡、兔、牛等动物和人的红细胞。
猪流感病毒的血凝活性并不一致,同一代次、同一亚型、不同毒株的血凝价相差很大。
猪流感病毒的血凝活性容易被破坏,血凝素具有热不稳定性,60℃处理10分钟即可灭活。
3.增殖特性犊牛肾细胞、胎猪肺细胞、猪肾细胞、鸡胚成纤维细胞、人二倍体细胞等动物细胞的猪流感病毒的感受性都很高,通过研究,鸡胚对猪流感病毒的易感性高于细胞。
因此,通常采用鸡胚进行病料培养。
病毒接种细胞,也能产生细胞病变,表现为细胞圆缩和脱落。
但细胞经连续传代,病毒对细胞的感染性会降低,猪流感疫苗的生产通常采用鸡胚培养。
二、猪流感的诊断方法猪流感的诊断可通过剖检观察,也可从病猪的样品中分离和培养猪流感病毒。
猪流感病毒的快速、准确的检测方法为抗原检测,由于病毒的敏感性比较高高,所以通常被认为是猪流感诊断的“金标准”。
目前,检测常用的方法有血凝试验和血凝抑制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免疫荧光技术和免疫组化技术。
1.血凝试验和血凝抑制试验 血凝素蛋白存在于猪流感病毒表面,但一些动物(鸡、豚鼠和人的O型血等)血凝素受体附着在红细胞表面,由于猪流感病毒粒子的吸附作用使红细胞产生凝集现象,称为血凝试验,相应的抗血清可抑制猪流感病毒的吸附凝集作用,称血凝抑制试验。
97202441卷第2猪群保健H E A L T H猪流感是由正黏病毒科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传染性疾病,猪场中一旦暴发将会发生大面积感染,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病毒通过空气飞沫、呼吸道分泌物、直接接触等途径传播,是一种人畜共患病,可导致人类出现肺炎、咳嗽、喉咙疼痛、流涕、头痛、发热、疲倦、肌肉疼痛、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
目前,包括H 1N 1、H 3N 2和H 1N 2在内的三种主要猪流感病毒亚型已经在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都有不同程度的感染和暴发,尤以亚洲地区最为严重。
猪只感染后体温升高、食欲不振、精神沉郁、呼吸困难、咳嗽、流鼻涕、行动迟缓拍打不肯站立、呕吐、鼻镜干燥、眼结膜发红、眼角有黏液性分泌物、部分猪只鼻腔流出血样泡沫。
猪流感导致感染猪高发病率(高达100%)和低死亡率,但幼年猪可导致10%~15%的死亡率。
受感染猪只体重下降和增重减少,并且在与其他病原体共同感染的情况下,有些病例可能会严重得多。
猪流感病毒与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猪圆环病毒2型和猪肺炎支原体、支气管脓杆菌和胸膜某猪场一例猪流感病例的诊治叶凤芹,张振玲(徐州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动物工程学院,江苏 徐州 221006)作者简介:叶凤芹,徐州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动物工程学院2023届畜牧兽医专业毕业生*通信作者:张振玲,徐州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动物工程学院肺炎放线杆菌等其他猪病原体一起可引起猪只呼吸道疾病,导致猪只死亡率升高并造成经济损失。
本文就江苏淮安某规模化猪场暴发的猪流感病例进行了诊治,并有效地控制了猪流感的流行。
1 猪场及猪只发病情况江苏淮安某猪场是一规模化繁殖场,近邻高速,交通便利。
繁殖场内现有5栋猪舍,分别是两栋产房,两栋妊娠舍和一栋后备舍。
猪场内排污处理方便快捷,但设施较为老旧。
2023年4月9—12日,妊娠二舍中段的种猪(到场后7 d )开始出现区域性集中少食、咳嗽、呕吐等症状,两天后出现流产和死亡猪只。
起初因其体表发红、咳嗽、呕吐、急性死亡等症状推测为急性/慢性猪传染性胸膜肺炎(以下简称传胸),大群保健及个体治疗均按照传胸治疗思路进行,治疗3 d 后无明显好转,且死亡和流产的猪只数目逐渐增加。
H1N1和H3N2亚型猪流感病毒的拯救及其致病基因的分析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猪流感是一种由猪流感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可以引起猪的高烧、咳嗽、打喷嚏、流鼻涕等症状。
猪流感病毒分为H1N1、H3N2、H1N2等亚型,其中H1N1和H3N2亚型病毒对人类具有较高的感染性和致病性,可能引起公共卫生事件。
近年来,全球多次发生了猪流感病毒感染人类的疫情,引起了广泛关注。
二、研究意义猪流感病毒的病原机制和致病基因一直是研究的热点和难点之一。
对于H1N1和H3N2亚型病毒的拯救和致病基因的分析,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方面,研究猪流感病毒的致病机制和途径,可以为疫苗和药物的研发提供依据和指导;另一方面,通过分析病毒的遗传变异和流行规律,可以为预防和控制疫情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支撑。
三、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探究H1N1和H3N2亚型猪流感病毒的拯救和致病基因的分析,进一步了解病毒的遗传变异和传播规律,为预防和控制疫情提供科学依据和支持。
四、研究内容和方法本研究将采用文献综述、实验研究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等方法,对H1N1和H3N2亚型猪流感病毒的拯救和致病基因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通过文献综述,探究猪流感病毒的遗传特点、感染规律和致病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2)采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H1N1和H3N2亚型猪流感病毒的基因组结构和遗传变异进行深入分析和解读。
(3)利用细胞培养和动物模型等实验方法,研究病毒感染和复制规律,筛选和鉴定病毒的致病基因。
(4)通过大规模的基因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探究病毒的演化变异和传播规律,为预测和防控疫情提供科学依据。
五、研究总体安排本研究计划用时2年,在第1年主要进行文献综述和实验技术的优化和建立;在第2年主要实验研究和数据分析。
具体研究安排如下:第一年:(1)文献综述和调研。
(2)实验技术建立和优化,包括基因组分离、PCR扩增、蛋白表达、分子克隆和动物模型建立等。
一株人源H1N1亚型猪流感病毒的进化分析与生物学特性研究唐续1,杨焕良1,鄢明华2,李秀丽2,陈艳1,孟沙沙1,尹航1,辛晓光1,步志高1,乔传玲1*,陈化兰1*(1.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农业部动物流感重点开放实验室/兽医生物国家重点开放实验室,黑龙江哈尔滨150001;2.天津市畜牧兽医研究所,天津300112)摘要:为了解猪流感病毒(SIV)的变异情况,我们2009年11月从河北某养殖场采集呈流感症状的猪鼻拭子40份,接种10日龄SPF 鸡胚,分离到一株猪流感病毒,通过RT-PCR 和血凝抑制试验鉴定为H1N1亚型,命名为A/swine/Hebei/15/2009(H1N1),其全基因序列测定及同源性分析发现,8个基因片段均与2000年左右H1N1人流感病毒有较高的同源性。
系统遗传演化显示,该病毒分离株是由2000年人源H1N1流感病毒A/Dunedin/2/2000(H1N1)进化而来。
抗原性分析显示该株与甲型H1N1流感病毒和经典H1N1病毒株抗原性差异较大。
对小鼠致病性试验表明该病毒株可以直接感染小鼠并导致小鼠轻微临床症状和组织病理学变化,但不致死小鼠,表现为低致病性。
关键词:猪流感病毒;人源H1N1亚型;遗传演化分析;抗原性分析;致病性中图分类号:S852.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0589(2012)04-0270-04Evolution analysis and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a human originH1N1subtype swine influenza virusTANG Xu 1*,YANG Huan-liang 1*,YAN Ming-hua 2,LI Xiu-li 2,CHEN Yan 1,MENG Sha-sha 1,YI Hang 1,XIN Xiao-guang 1,BU Zhi-gao 1,QIAO Chuan-ling 1*,CHEN Hua-lan 1*(1.Animal Influenza Key Laboratory of the Ministry of Agricultural,State Key Laboratory of Veterinary Biotechnology,Harbin Veterinary Research Institute,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Harbin 150001,China;2.Tianjin Institute of Animal Husbandry and Veterinary Science,Tianjin 300112,China)Abstract :To isolate the swine influenza virus (SIV),a total of 40nasal swabs samples were collected from pigs which had influenza like symptoms in Hebei province in November,2009.A virus was isolated by inoculation of 10-day-old embryonated eggs via allantoic cavities and identified as H1N1subtype by hemagglutination inhibition (HI)test and RT-PCR,designated A/Swine/Hebei/15/2009(H1N1).The complete genes were sequenced and the results shown that the eight gene segments of the isolate were closely identical to human H1N1influenza virus A/Dunedin/2/2000(H1N1).The genetic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the virus was directly derived from the human H1N1influenza virus.HI tests found that the isolate had less cross reaction with the reference strains of pandemic H1N1or classical swine H1N1.In addition,the pathogenic tests in mice demonstrated the virus was 收稿日期:2012-02-06基金项目:国家973计划项目(2010CB534001):哈尔滨市科技攻关计划(2009AA6BN078);天津市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10ZCZDNC02800)共同第一作者:唐续(1984-),男,山西朔州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动物流感研究;杨焕良(1975-),男,辽宁丹东人,助理研究员,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动物流感研究.*通信作者:E-mail :qcl@ ;hlchen1@中国预防兽医学报Chinese Journal of Preventive Veterinary Medicine第34卷第4期2012年4月Vol.34,No.4Apr.2012doi:10.3969/j.issn.1008-0589.2012.04.05*Corresponding author;Equal contributors猪流感病毒(Swine influenza virus ,SIV)属正粘病毒科A 型流感病毒属,为单股负链分节段RNA 病毒,其基因组由8个独立节段构成,约为13.6k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