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通将发布CUBE—Net白皮书
- 格式:pdf
- 大小:81.14 KB
- 文档页数:1
特别报道2019年是5G进入商用的关键一年,全球运营商纷纷加快构建以DC为核心的全云化网络,致力于摆脱“管道”提供商的角色,努力开拓更多新业务增长领域,转型成为数字化服务提供商。
MEC边缘云将高带宽、低时延、本地化业务下沉到网络边缘,成为5G网络重构和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利器。
数以万计的边缘节点助力运营商开启与OTT及垂直行业合作的新窗口。
中国联通在边缘计算领域积极探索,秉承集约、敏捷、开放的宗旨,全力构建CUBE-Edge 2.0边缘业务平台,加快5G商用步伐。
同时,中国联通积极推动MEC边缘云标准体系的完善,在ETSI、ITU-T、3GPP、CCSA主导十余项标准立项。
中国联通充分发挥混改优势,加强与MEC产业链上下游协同,目前合作伙伴已经超过100家。
匠心打造“CUBE-Edge” 边缘智能业务平台2019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以下简称MWC2019)期间,中国联通召开了以“构建智能边缘生态、赋能5G数字转型”为主题的MEC边缘云商用加速计划发布会。
中国联通集团公司副总经理邵广禄在发布会现场表示:“中国联通秉承集约、敏捷、开放的原则,全力构建CUBE-Net 2.0全云化网络,推进网络重构,加快5G商用,转型成为数字化服务提供商。
MEC边缘云是锲入5G垂直行业的重要触点,2018年中国联通在15个省市开展了Edge-Cloud规模试点,打造智慧港口、智能驾驶、智慧场馆、智能制造、视频监控、云游戏、智慧医疗等30多个试商用样板工程,极大地推动了产业链的发展。
2019年中国联通将持续深入贯彻聚焦、创新、合作战略,携手生态伙伴,在全国31省市加快MEC边缘业务规模部署,拓宽行业合作,加速产业实践。
”同时,中国联通在MWC2019期间正式向全球宣布中国联通MEC商用加速计划,并发布了《中国联通CU B E-Edge 2.0及行业实践白皮书》,这是继《CUBE-Edge平台架构及产业生态白皮书》之后,中国联通发布的又一重磅成果,系统展示了中国联通携手合作伙伴在MEC行业应用上的探索实践,充分彰显了MEC边缘云在网络重构中的重要性。
上海贝尔行业产品手册公司介绍阿尔卡特朗讯是全球领先的通信解决方案供应商,专注于IP网络、超宽带接入和云技术,致力于为全球的运营商、企业和政府机构提供更加灵活、快速、可靠的通信网络。
阿尔卡特朗讯旗下的贝尔实验室是全球最具活力的前沿技术研究机构之一,贡献了一大批奠定现代信息通信基础的创新发明。
贝尔实验室共获得8项诺贝尔奖,拥有14位诺贝尔奖获得者。
最近,阿尔卡特朗讯凭借一系列技术创新,获得国际机构的高度认可。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84年,是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的直属企业,也是中国第一家外商投资股份制公司,拥有强大的本土实力和广泛的全球资源。
上海贝尔为运营商、企业和行业客户提供先进的信息通信解决方案和高质量的服务,其产品覆盖有线和无线方案、IP网络、光网络、光接入、云计算、网络核心及应用、网络管理及服务等诸多领域。
上海贝尔拥有贝尔实验室中国研究中心和数个重要的全球研发中心,可全面进入阿尔卡特朗讯全球技术库,开发服务于中国和阿尔卡特朗讯全球客户的独创技术,并且在多项新技术开发中居于主导地位。
上海贝尔拥有技术先进、制造能力达到世界一流水平的生产制造平台,公司销售服务网络遍及全国和海外50多个国家。
今天,上海贝尔已成为集世界一流的生产制造基地,全球重要的研发中心、采购和物流中心、信息服务中心以及上海贝尔大学于一体的阿尔卡特朗讯在全球的旗舰。
目录总体描述 (4)行业解决方案 (5)全业务传送网解决方案 (5)城域网解决方案 (8)骨干网解决方案 (9)数据中心网络解决方案 (10)数据中心互联/出口解决方案 (11)电力数据调度网与综合数据网解决方案 (12)专业DNS_DHCP_IPAM系统解决方案 (13)无源局域网解决方案(POL) (15)端到端L TE解决方案 (17)IMS/NGN解决方案 (19)产品系列 (21)光传送 (21)OTN/WDM 产品-1830 PSS系列产品 (21)PTN-1850 TSS系列产品 (23)MSTP系列产品 (24)微波传输 (25)中短距分组微波-9500 MPR系列产品 (25)长距微波-9600 LSY系列产品 (26)数据承载 (27)骨干/核心路由平台-7950 XRS (27)城域业务路由-7750 SR/7705 SAR (28)MES系列交换机 (30)软件定义网络– Nuage SDN (32)VitalQIP:面向IPv4、IPv6的下一代IP地址管理解决方案 (33)超宽带接入 (34)PON OL T局端设备-7360 ISAM FX (34)丰富的光终端(ONU)系列 (34)LTE无线产品 (37)业务核心网 (38)IMS产品 (38)NGN产品 (38)总体描述通信网的未来将会何去何从?企业期望应对动态的市场和客户需求,实施新的业务策略并开拓新的市场机会,今天的网络已经无法应对日益增长的海量数据,我们需要一个灵活敏捷、伸缩自如的人性化网络,基于IP的网络演进势在必行,而这一切必须以网络为基石。
中国联通成立了以规建维研一体化为目标的智能网络
中心
云化浪潮席卷全球,中国联通作为全球领先的运营商,早在2015年9月份发布了新一代网络架构CUBE-Net 2.0白皮书,将基于SDN/NFV、云和超宽带技术实现网络重构。
NFV是运营商以DC为核心的网络云化的基础,可以为运营商带来敏捷、弹性、智能的网络能力。
中国联通积极进行网络转型的尝试,验证NFV的技术能力,希望通过引入NFV技术为中国联通创造价值。
中国联通集团公司近期成立了以规建维研一体化为目标的智能网络中心,而传统通信网络云化正是智能网络中心的重点工作之一。
“异厂家三层解耦云”和“异厂家多业务共云”是网络云化的目标,中国联通一直积极研究国内外案例,摸索这方面的经验;在集团公司的安排下,2018年1月23日,中国联通四川省分公司承建的全球首个NFV三层全解耦商用NB-IoT核心网成功上线,其中硬件厂商紫光华山、虚拟化层厂商华为、VNF厂商中兴,中国联通集团近期决定安排四川省分公司在已商用交付的这个三层全解耦云上进行NB-vEPC与vIMS异厂家多业务共云尝试。
目前中国联通四川分公司在NFV建设中取得重大突破,基于三厂家三层解耦的NB vEPC商用局点,8月份启动异厂家多业务共云的建设,于2018。
中国联通CORD云数据中心应用实践王俊敏; 郑毅; 杨建军【期刊名称】《《江苏通信》》【年(卷),期】2019(035)005【总页数】4页(P69-72)【关键词】CORD; 数据中心; SDN; NFV【作者】王俊敏; 郑毅; 杨建军【作者单位】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江苏省分公司;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网络技术研究院【正文语种】中文0 背景中国移动2015年提出了NovoNet计划,从顶层设计、标准推动、开源开发等多个层面全面推动NFV/SDN产业发展,积极构建NovoNet试验网,推动网络技术成熟。
同年,中国联通制定了CUBE-NET2.0的新一代网络架构方案(如图1所示),核心使能技术是SDN、NFV和Cloud,目标是建设面向云服务的极简、极智的弹性网络架构。
中国电信2016年7月发布《中国电信CTNet2025网络架构白皮书》,宣布全面启动将持续10年的网络智能化重构,打造简洁、敏捷、开放、集约的新型网络,形成智能的网络服务体系,改变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的连接交互方式。
图1 中国联通CUBE-NET2.0新一代网络架构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及5G业务的到来,中国联通积极推进以云化网络为核心,打造区域DC、本地DC、边缘DC为一体的三级架构。
2018-2019年适时开展现网汇聚机房DC化改造工作,预计2020年完成所有过渡机房改造,以符合未来业务网络的承载需求,形成“端”和“云”的双中心网络格局。
然而现网存在大量的传统设备,这些设备大都是烟囱式的纵向架构,厂家与业务绑定严重、无法分离。
如果为了网络云化,对这些传统设备进行替换,对运营商而言,意味着要花费大量的设备投资和平台改造成本,且建设周期受厂商制约,无法有效推动。
网络重构所面临的突出问题和困难亟待解决。
1 整体方案运营商网络重构遇到多种问题和困难,一是如何实现对现网网络资产最大化保护,如何利用已有的DC网络能力平滑演进到未来网络,降低网络更新的成本,这是所有运营商在网络重构中所面对的最大问题,故需要探索实现网络演进的最“优”方案;二是如何通过对机房的重构,来构建一个开放、灵活的新型网络,快速支撑政企业务。
IMS技术白皮书目 录1IMS网络结构与特点 (4)1.1IMS概念 (4)1.2IMS的引入 (4)1.3IMS网络结构 (5)1.3.1网络架构演进简介 (5)1.3.2IMS架构简介 (6)1.4IMS子系统特点 (7)1.4.1支持多种接入方式和网络互通,实现固定移动融合 (7)1.4.2具有移动性管理能力 (7)1.4.3灵活的呼叫控制协议 (7)1.4.4开放灵活的业务环境 (8)1.4.5一致的归属业务提供能力 (8)1.4.6多重安全技术 (9)1.4.7灵活的计费体制和计费方式 (10)1.4.8完善的QoS保证 (10)1.5IMS功能实体 (11)1.5.1IMS网络实体概述 (11)1.5.2会话控制 (12)1.5.3数据库 (13)1.5.4业务应用 (13)1.5.5媒体资源 (13)1.5.6对外接口 (14)1.5.7QoS (14)1.5.8地址处理 (14)1.5.9计费 (15)2IMS主要接口和协议介绍 (16)2.1IMS网络主要接口 (16)2.2IMS网络的主要协议 (18)2.3IMS域与其他网络的互通 (18)2.3.1IMS与CS域的互通 (18)2.3.2IMS与PLMN/PSTN的互通 (20)3IMS:网络融合的基石 (22)3.1融合:行业趋势 (22)3.2IMS:网络融合的基石 (22)3.2.1IMS对固定/移动融合的支持 (22)3.2.2中兴通讯面向固网移动融合的IMS整体解决方案 (23)ZTE Confidential Proprietary 第 2 / 26页ZTE Confidential Proprietary 第 3 / 26页 3.2.3中兴通讯IMS 整体解决方案的特点..................................................................24 4 IMS 应用展望. (25)4.1中兴IMS 解决方案介绍..................................................................................................25 4.2“至美”在全球广泛成熟商用 (26)1 IMS网络结构与特点1.1 IMS概念IMS(IP Multimedia Subsystem)是3GPP在Release 5版本提出的支持IP多媒体业务的子系统,它的核心特点是采用SIP协议和与接入的无关性。
Sweeping over the Management管理纵横 | MODERN BUSINESS 现代商业111混合所有制改革对企业技术创新影响研究——以中国联通为例王佳晨 刘西国 赵莹济南大学 山东济南 250022一、引言管理层应该熟悉所有权类型对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成功的技术创新不仅需要政策层面的支持,还需要建立一个有利于企业技术创新的所有权结构(Suk Bong Choi,Byung Il Park,Paul Hong,2012)。
企业股权混合程度越高,对决策控制权与制定权的分离有利于企业技术创新的正向调节就越发明显,这得益于混合股权的治理作用(王京,罗福凯,2017)。
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要求形成鼓励改革创新的氛围。
国有企业改革为混合所有制后如何技术创新?这是国企正面临的“新时代难题”。
2017年,中国联通以引入非国有资本、转让老股、员工持股等试点,率先开启了国企混改进程。
目前联通公司崭新的技术创新能力(5G技术),得益于该公司稳步推进的“混改”带来的红利。
再者,联通公司混合所有制改革对其技术创新影响的是非成败,很大程度上将是未来国企改革的风向标。
从联通公司“混改”红利帮助其技术创新中,我们应该进行一些思考。
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提出加快国资国企改革。
要求国有企业改革创新、强身健体,增强活力和竞争。
这充分说明混合所有制形式和技术创新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因此,本文对混合所有制形式和技术创新相互关系展开研究,并以中国联通为例,增强可信力。
二、文献综述专家学者对所有制形式如何影响技术创新方面进行了诸多努力:所有制结构跟公司治理关系匪浅,而公司治理与技术创新之间必然存在联系。
混合所有制是深化国企改革攻坚环节,完善公司治理机制、提高公司治理效率以提升国企技术创新能力形成核心竞争力,并留下混合所有制改革将如何推动企业公司治理机制设计,进而对管理层技术创新的行为决策产生怎样影响的疑问留待后面的学者解答(王江寒,2018)。
附件 2:国家电子政务外网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试行)Baseline for classified protection of National E—Government Network国家电子政务外网管理中心二○一一年十二月目次前言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引言...。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适用范围。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3。
术语和定义。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4. 政务外网资产、威胁分析和脆弱性。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中国联通5G网络切片白皮书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网络技术研究院2018年6月目录1引言 (1)25G网络切片需求及挑战 (1)2.1 市场发展需求 (1)2.2 网络挑战分析 (2)35G网络切片关键技术要求及解决方案 (3)3.1 5G网络切片整体架构 (3)3.2 E2E网络切片技术要求 (4)3.2.1 核心网子切片技术要求 (4)3.2.2 无线网子切片技术要求 (6)3.2.3 传输网子切片技术要求 (8)3.2.4 切片编排管理系统技术要求 (9)45G网络切片商业形态重构分析 (11)4.1 5G网络切片对业务及商业形态的影响 (11)4.2 5G网络切片典型业务场景及需求 (12)4.2.1 自动驾驶 (12)4.2.2 增强现实 (13)4.3 面向5G网络切片的网络演进及业务需求对接规划 (14)5总结和展望 (16)I 版权所有©中国联通网络技术研究院,2018中国联通5G网络切片白皮书1 引言5G时代,移动通信技术将成为社会数字化发展的强力催化剂,未来的移动通信将进一步发展并触及各种垂直行业,如自动驾驶、制造业、能源行业等,并持续在金融业、健康护理等目前移动通信已有涉及的行业进一步深入发挥作用。
移动通信网络潜力的进一步挖掘就取决于这些垂直行业提出的多样化的业务需求。
但业务需求的多样性同样为运营商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如果运营商遵循传统网络的建设思路,仅通过一张网络来满足这些彼此之间差异巨大的业务需求,那么对于运营商来说将是一笔成本巨大同时效率低下的投资。
基于这样的需求,网络切片技术应运而生,通过网络切片,使得运营商能够在一个通用的物理平台之上构建多个专用的、虚拟化的、互相隔离的逻辑网络,来满足不同客户对网络能力的不同要求。
由此,通过基于5G服务化架构的网络切片技术,运营商将能够最大程度地提升网络对外部环境、客户需求、业务场景的适应性,提升网络资源使用效率,最优化运营商的网络建设投资,构建灵活和敏捷的5G网络。
Wi-Fi 7 技术白皮书目录1 概述 (1)1.1 简介 (1)1.2 产生背景 (1)1.3 技术优点 (1)2 关键技术介绍 (3)2.1 物理层提升 (3)2.1.1 320MHz带宽 (3)2.1.2 4096-QAM调制 (4)2.1.3 MIMO 16X16 (5)2.2 多链路设备(MLD) (6)2.3 OFDMA增强 (8)2.3.1 Multi-RU (8)2.3.2 Preamble Puncturing (9)2.4 多AP协同 (10)2.4.1 协同空间重用(CSR) (10)2.4.2 联合传输(JXT) (10)2.4.3 协同正交频分多址(C-OFDMA) (11)2.4.4 协同波束赋形(CBF) (11)3 总结 (13)3.1 更高吞吐速率 (13)3.2 更低时延保障 (13)3.3 更强高密能力 (13)4 缩略语 (14)i1 概述1.1 简介当前全球有近200 亿的Wi-Fi 设备正在使用,Wi-Fi 已成为生活、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实际应用中,Wi-Fi 协议所传输无线流量,已占到无线总流量的90%。
海量数据快速、安全传输受益于巨量Wi-Fi 设备高效、安全、可靠地工作,而Wi-Fi 设备高效安全工作的灵魂在于802.11 协议的全面支撑。
1.2 产生背景回顾802.11 协议发展历程,初版802.11 协议速率仅为2Mbps。
802.11b 使用新的编码形式,将速率提升到11Mbps。
802.11a 利用新的5GHz 频段,引入OFDM 技术并采用64-QAM 调制将无线速率提升到54Mbps。
802.11g 将802.11a 的技术同步推广到2.4GHz 频段,2.4GHz 频段也能到达54Mbps 的速率。
802.11n 时代,MIMO 作为一项重大技术被引入WLAN 协议,同时采用更宽的40MHz 带宽,将WLAN 速率提升到了600Mbps。
目录1 产业背景 (1)1.1机器智能社会将全面到来 (1)1.2网络将出现云、边、端三级算力架构 (2)1.3实现云、边、端算力的高效需要算力网络 (2)1.4运营商的可持续发展需要算力网络 (4)2 算力网络的概念和架构 (7)2.1算力网络是云化网络发展演进的下一个阶段 (7)2.2算力网络的关键技术元素 (8)2.2.1联网元素:打造无损和确定性的网络联接 (9)2.2.2云网元素:智能网络与网络云化的持续推进 (10)2.2.3算网元素:为计算服务的可信、高效、随需网络 (10)2.3算力网络的典型应用场景 (16)2.3.1运营商ToB的“5G园区+AI”场景 (16)2.3.2运营商ToC的“5G+Cloud X”场景 (17)2.3.3算力开放,运营商提供可交易的算力通证 (18)3 算力网络的标准与生态 (19)4 总结与展望 (20)5 缩略语 (22)1产业背景1.1机器智能社会将全面到来人类将步入智能社会,智能是知识和智力的总和,翻译到数字世界就是“数据+算力+算法”,其中算法需要通过科学家研究实现,海量数据来自于各行各业的人和物,数据的处理需要大量算力,算力是智能的基础平台,由大量计算设备组成。
图1-1 智能的三要素:算法、算力、数据人脑的算力相当于约300亿颗晶体管,人类的历史和文明都是由无数人脑算力所创造,但人脑算力正面临老龄化的挑战,2020年超高龄国家(65岁以上人口超过总人口20%)将达到13个,2030年将上升到34个,而且主要集中在亚太、欧美等较发达国家。
考虑到儿童占比约15%,实际这些国家的劳动适龄人口只占不到60%。
全球2020年人口约77亿,较发达国家人口约30亿,所以这些国家实际处于劳动适龄段的人脑只有不到20亿。
现阶段电子工艺可以做到的机器算力已经接近人脑算力,如麒麟980基于7nm工艺集成了69亿晶体管,AMD Radeon VII GPU将采用7nm工艺,晶体管数量约132亿,未来5年,基于5nm工艺,芯片集成度据信可以做到300亿晶体管,此时处理器的信息分析处理能力已经与人脑相当,并且相比于人脑,处理器更聚焦于专业领域的数据处理,不知疲劳,所以在具体的数据处理领域,高端CPU的算力已经事实上相当于甚至于超过了人脑。
P102电能量传输规约1介绍 (2)1.1串口底层通讯格式 (2)1.2基本帧格式 (2)2基本帧格式具体说明 (2)2.1固定帧长帧(启动字符为10H) (2)2.1.1基本格式 (2)2.1.2控制域C(同可变帧长帧中控制域定义) (2)2.1.3.1主站→电量采集终端 (2)2.1.3.2电量采集终端→主站 (3)2.1.3地址域 (3)2.1.4校验和 (3)2.2可变帧长帧 (4)2.2.1帧格式 (4)2.2.2链路用户数据构成 (4)2.2.3链路用户数据的各项说明 (4)2.2.3.1类型标识 (4)2.2.3.2可变结构限定词 (5)2.2.3.3传送原因 (5)2.2.3.4应用服务数据单元公共地址(1~65535) (5)2.2.3.5记录地址:区分信息量类型。
(5)2.2.3.6信息体地址 (6)2.2.3.7信息体元素 (6)2.2.3.8时间信息 (6)3规约中使用的几种帧格式具体说明 (6)3.1复位链路(假设地址域为1,下同) (6)3.2主站确认帧 (6)3.3无所要求数据帧 (6)3.4读产品型号、版本信息 (7)3.5读终端时间: (8)3.6设置终端时间: (9)3.7读选定的时间范围内的单点信息(状态告警SOE) (10)3.8读某几路电表的电量实时数据: (14)3.8.1读电能量数据 (14)3.8.2读需量数据 (14)3.8.3读瞬时量数据 (14)3.8.4读电压合格率数据 (14)3.8.5读事项记录数据 (14)3.9读选定时间范围的某几路电表的历史信息 (20)3.9.1读电能量数据 (20)3.9.2读瞬时量数据 (20)3.10读选定时间范围的某几路电表的月电量信息: (22)3.10.1读电能量数据 (22)3.10.2读需量数据 (22)3.10.3读电压合格率数据 (22)3.10.4读事项记录数据 (22)3.11读选定时间范围的某几路电表的负荷曲线信息 (23)3.11.1读电能量数据 (23)3.11.2读瞬时量数据 (23)3.12流程 (24)4扩展功能码格式(用于采集器参数的查询与设置) (25)4.1帧格式 (25)4.2扩展功能码一览 (25)4.3各个命令操作过程 (27)4.3.1握手 (27)4.3.2通信结束命令 (27)4.3.3查询运行参数 (27)4.3.4查询通道参数命令(每帧一通道) (28)4.3.5查询脉冲表参数(每帧一表) (30)4.3.6查询智能表参数(每帧一表) (31)4.3.7查询抄表方案(每帧一种方案) (32)4.3.8查询存储方案 (33)4.3.9查询上传方案 (33)4.3.10查询YXMK参数 (34)4.3.11查询遥信参数 (34)4.3.12查询告警方案 (35)4.3.13查询密码设置 (35)4.3.14设置运行参数 (35)4.3.15设置通道参数命令(每帧一通道) (36)4.3.16设置脉冲表参数命令(每帧一表) (36)4.3.17设置智能表参数命令(每帧一表) (36)4.3.18设置抄表方案(每帧一种方案) (36)4.3.19设置存储方案 (36)4.3.20设置告警方案 (36)4.3.21设置密码参数 (37)4.3.22删除脉冲表计 (37)4.3.23删除智能表计 (37)4.3.24设置上传方案 (37)4.3.25设置YXMK参数 (37)4.3.26设置遥信参数 (37)4.3.27删除遥信参数 (38)4.3.28设置脉冲表表底数 (38)4.3.29初始运行命令 (38)4.3.30缺省设置命令 (38)4.3.31表计校时命令 (38)4.3.32设置表址命令 (38)4.3.33旁代操作 (38)4.3.34换表操作 (39)4.3.35换CT操作 (39)4.3.36查询采集统计数据 (39)4.3.37运行测试命令 (39)4.3.38单表测试命令 (39)4.3.39查询通道状态 (40)4.3.40查询终端状态 (40)4.3.41软件升级流程(旧) (40)4.3.42软件升级流程(新) (40)4.3.43软件版本切换 (41)4.3.44字库写入流程 (41)4.3.45终端重启 (41)4.3.46手动消除告警 (41)4.3.47进入维护状态 (41)4.3.48透明通道功能 (42)1 介绍本格式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DL/T 719 –2000 远动设备及系统、第5部分 传输规约 、第102篇 电力系统电能累计量传输配套标准》定义的,而且适用于电能量计费所用到的数据通信格式,其它详细内容可参照上述文本标准。
中国联通战略规划1+9+3中1个行动计划在2022中国算力大会品质运力网络分论坛上,中国联通研究院总师王光全表示,“东数西算”工程的实施为千行百业的数字化带来动力。
中国联通在此基础上构建了灵活敏捷的云网协同调度平台和算网融合产品,满足不同场景的应用需求。
王光全表示,国家正式启动“东数西算”工程后,中国联通集团迅速以“1+9+3”战略积极响应,战略包括1个规划、9个行动计划、3个指导意见,把国家“东数西算”工程的要求落实到具体行动上。
中国联通在去年三月发布了CUBE-Net3.0网络创新体系白皮书,从算力供给、调度、服务等方面打造用户体验领先的网络,再加上“算网一体化”的调度体系,真正实现了连接、感知、计算、智能的一体化算网。
其中,全光底座是提供高品质运力为算力网络构建丰富的联算+联企+联家业务场景,有助于实现差异化、多元化的品质连接。
今年5月,中国联通发布了算力时代全光底座及其白皮书,这也是中国联通积极响应、落实“东数西算”工程重要的组成部分。
全光底座架构由三部分组成:一是在枢纽间由OXC/ROADM 构建全光互联网络,打造20毫秒内时延圈,并且带宽容量可按需平滑扩展到500T以上;二是在枢纽内实现省本一体,实现主要城市算力网关到枢纽内的5ms时延圈;三是城市内将光锚点升级为算力锚点,实现城市内1毫秒时延圈。
在此基础上,中国联通全光底座向下可以连接多种业务,向上可以连接国家核心算力枢纽,实现光和电的统一调度,满足不同颗粒、不同用户的需求,为整个东数西算工程和千行百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高品质运力保障。
据王光全介绍,中国联通全光底座具有五大关键能力。
一是超广覆盖,从枢纽间到枢纽内再到城市内,中国联通完成5+4核心云池、31省级云池、超过400个MEC和20000多个全光算力锚点的覆盖,实现算力之间的高品质联接。
二是超大带宽,在国家级枢纽间部署超100G系统,根据今年年初的测算显示,中国联通大概70%的系统是可以升级到400G的,实现大颗粒、硬管道算力输送。
《装备维修技术》2021年第12期—43—云桌面业务的实现刘 莉 张 婕(中国联通河北省分公司,河北 石家庄 050000)1业务说明云桌面是一种新型的桌面模式,通过深度整合服务器虚拟化、桌面虚拟化及存储虚拟化,只需一体机和云终端两种硬件设备,即可实现云桌面的快速交付,为用户提供操作体验及软硬件兼容性媲美物理PC,更安全、更高效的云桌面。
1.1业务简介 随着互联网技术对计算应用的巨大推动,人们对计算设备更新换代的需求,以及终端设备多样性、移动性、安全性、个性化等需求都呈现爆炸式增长,传统将硬件/主机操作系统和主机应用程序 “紧耦合”的计算结构已无法适应终端使用、管理上要求,终端管理已成为企业IT 管理的一个重点,诸多安全、运维、管理、成本的问题逐渐显露。
为提升终端管控力度,有效解决传统终端存在的问题,引入终端虚拟化技术,终端虚拟化解决方案是基于云计算架构的桌面交付解决方案,利用云计算的虚拟化技术,通过在云计算服务器集群上部署虚拟桌面组件来对外交付桌面应用系统,可有效”分离”企业IT 系统用户的物理终端和逻辑桌面(含应用程序和用户数据),实现在数据中心集中化管理桌面。
云桌面系统通过提供统一虚拟化管理平台和虚拟桌面控制器来保证桌面管理和运维工作的简化,大大减少了维护成本。
同时,虚拟化管理平台可直观的看到计算、网络、存储及桌面的各项资源使用情况,虚拟桌面控制器上可对桌 面用户、桌面资源、桌面权限等进行相关配置。
1.2业务特点 云桌面提供端到端从软件到硬件融合的极致体验,更安全,更高效的解决方案, 整套方案只需要云终端、桌面云一体机(预装桌面虚拟化、服务器虚拟化、存储虚拟化等软件平台)两种硬件,即可完成桌面云的搭建。
其中,桌面云一体机是一款专为云桌面设计的软硬件超融合服务器,用户无需复杂的安装调试过程,开机之后,只需要按照向导式配置界面执行几个操作步骤,即可完成桌面云部署上线,非常方便快速。
1.3业务优势 以我们熟悉的个人电脑为例,整个计算体系结构可分为硬件(CPU、内存、主板、显示器、硬盘、外设等)、操作系统(Windows、Linux、Mac 等)、应用(Office、Web 浏览器、AutoCAD、反病毒软件等)、用户配置文件、用户(即使用者)几个层次。
深信服 aBos 一体机技术白皮书缩写和约定英文缩写英文全称中文解释Hypervisor Hypervisor虚拟机管理器(和 VMM 同义)VMM VMM Virtual Machine Manager虚拟机监视器HA HighAvailability高可用性vMotion vMotion实时迁移DRS Distributed Resource Scheduler分布式资源调度RAID Redundant Arrays ofIndependent Disks磁盘阵列IOPS Input/Output Operations PerSecond每秒读写(I/O)操作的次数VM Virtual Machine虚拟机SDN Software Defined Network软件定义网络NFV Network FunctionVirtualization网络功能虚拟化目录1 前言 (2)1.1 边缘IT 时代变革 (2)1.2 白皮书总览 (2)2 深信服aBos 一体机架构技术 (4)2.1 aBos 超融合架构概述 (4)2.1.1 aBos 超融合架构的定义 (4)2.2 深信服aBos 超融合架构组成模块 (4)2.2.1 系统总体架构 (4)2.3 aSV 计算虚拟化 (4)2.3.1 计算虚拟化概述 (4)2.3.2 aSV 技术原理 (5)2.3.3 深信服aSV 的技术特性 (14)2.3.4 aSV 的特色技术 (17)2.4 aNet 网络设备虚拟化 (18)2.4.1 网络设备虚拟化概述 (18)2.4.2 aNET 网络虚拟化技术原理 (19)2.4.3 aNet 功能特性 (22)2.4.4 深信服aNet 的特色技术 (28)2.5 aSAN 存储虚拟化 (29)2.5.1 存储虚拟化概述 (29)2.5.2 aSAN 技术原理 (29)2.5.3 aSAN 存储数据可靠性保障 (38)2.5.4 深信服aSAN 功能特性 (38)3 深信服aBos 一体机核心价值 (40)3.1 高稳定性 (40)3.2 简化分支机构IT (40)3.3 简化运维、集中管理 (40)3.4 灵活部署、扩展性好 (40)4 超融合架构最佳实践 (41)1 前言1.1 边缘 IT 时代变革随着在物联网的构建过程中传感器的大量使用,企业客户及员工使用的移动设备和云服务的大量增加,企业边缘的概念也正在被重新定义。
课程名称:软件定义网络(SDN)基础教程总学时、学分:教学目的与要求:●目的:培养高素质、拥有创新能力的网络设计人才和高级网络管理人才。
●要求: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理解SDN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并掌握运用所学知识建设、配置、管理和维护网络的技能,以及培养学生在网络上获取、加工、发布信息的能力。
具体来讲,就是使学生能够“懂、建、管、用”网络:“懂”是理解网络原理、相关协议和标准;“建”是掌握组建网络的工程技术;“管”是学会管理、配置和维护网络;“用”是在学会基本应用的基础上,学会使用将网络作为信息发布和管理的平台。
教材及参考书目:●教材:《软件定义网络(SDN)基础教程》●参考书目:1.张娇,黄韬,刘韵洁等.走近SDN/NFV[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20.2.雷葆华等.SDN核心技术剖析和实战指南[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3.3.杨泽卫,李呈等.重构网络:SDN架构与实现[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7.4.鞠卫国,张云帆,乔爱锋等.SDN/NFV:重构网络架构建设未来网络[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7.5.黄韬,刘江,魏亮等.软件定义网络核心原理与应用实践[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4.考核方式及成绩计算方法:●考核方式:闭卷●成绩计算方法:期未考试成绩70%,平时成绩20%,实验成绩10%。
课程教学日历课程名称:软件定义网络(SDN)基础教程授课学期:2022~2023第一学期第一章教学安排的说明章节题目:第1章SDN基础知识1.1 SDN概述1.2 SDN的定义和架构1.3 SDN特征——数据控制分离1.4 SDN特征——网络可编程1.5 本章小结1.6 本章练习学时分配:总4学时第1~2学时:1.1 ~ 1.2第3~4学时:1.3 ~ 1.6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软件定义网络(Software Defined Network,SDN)是由美国斯坦福大学Clean Slate项目组提出的一种新型网络架构。
ZXV10 W908无线控制器用户手册ZXV10 W908用户手册资料版本20090925 R1.0产品版本V1.0策划中兴通讯学院文档开发部编著××(写作者的名字)审核××(写审稿人员的名字)测试××(写测试人员的名字)* *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地址: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园科技南路中兴通讯大厦邮编:518057技术支持网站:客户支持中心热线:(0755)26770800 800-830-1118传真:(0755)E-mail:* * * *编号:×××××××声明本资料著作权属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所有。
未经著作权人书面许可,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摘录、复制或翻译。
侵权必究。
和是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中兴通讯产品的名称和标志是中兴通讯的专有标志或注册商标。
在本手册中提及的其他产品或公司的名称可能是其各自所有者的商标或商名。
在未经中兴通讯或第三方商标或商名所有者事先书面同意的情况下。
本手册不以任何方式授予阅读者任何使用本手册上出现的任何标记的许可或权利。
本产品符合关于环境保护和人身安全方面的设计要求,产品的存放、使用和弃置应遵照产品手册、相关合同或相关国法律、法规的要求进行。
由于产品和技术的不断更新、完善,本资料中的内容可能与实际产品不完全相符,敬请谅解。
如需查询产品的更新情况,请联系当地办事处。
若需了解最新的资料信息,请访问网站见反馈表为提高中兴通讯用户资料的质量,更好地为您服务,希望您在百忙之中提出您的建议和意见,并请传真至:0,或邮寄至: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园科技南路中兴通讯大厦中兴通讯学院文档开发部收,邮编:518057,邮箱:。
对于有价值的建议和意见,我们将给予奖励。
手册说明本手册是用于工程人员在施工过程中参考使用。
内容介绍主要介绍设备的安装,上电,板卡安装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