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患者上消化道出血并发急性脑梗死特点与治疗
- 格式:pdf
- 大小:167.66 KB
- 文档页数:2
上消化道出血合并急性脑梗死的临床分析摘要目的分析上消化道出血与急性脑梗死的联系以及相关特点。
方法34例上消化道出血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所有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探讨分析上消化道出血与急性脑梗死的联系与临床特点。
结果34例患者出现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肝硬化引起出血15例,占44.12%;消化性溃疡引起出血11例,占32.35%;胃癌引起出血5例,占14.71%;由其他胃黏膜病变引起出血患者3例,占8.82%。
患者出血量最多者出血总量约为2000 ml,出血量最少者约为300 ml,平均出血量为(971.83±408.65)ml。
其中出血量<1000 ml的患者18例,占52.94%;出血量≥1000 ml的患者16例,占47.06%。
11例患者因为出血量过多,导致其出现失血性休克症状。
经过本院医护人员的全力救治和精心治疗后,18例患者最终康复出院,10例患者遗留有神经系统功能障碍,6例患者经抢救无效死亡,其治愈率为52.94%,死亡率为17.65%。
结论有肝硬化以及动脉硬化相关疾病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容易出现急性脑梗死,且其预后效果较差,死亡率较高。
关键词上消化道出血;急性脑梗死;特点;联系上消化道出血是临床上一种十分常见的疾病,其发病原因较多,根据其不同的发病原因,其治疗难度与治疗效果也略有不同[1]。
本研究对本院近期收治的部分上消化道出血合并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了研究分析,现将其具体分析结果作以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上消化道出血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34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1例,女13例;年龄最大87岁,最小53岁,平均年龄(69.45±9.91)岁。
所有患者均经过胃镜、头部CT或磁共振成像(MRI)、血常规以及粪便隐血实验检查,同时结合患者临床症状进行确诊。
患者相关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呕血、黑便、贫血、粪便隐血阳性、红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下降,同时伴有头晕、头痛、口角歪斜、吐字不清、肢体活动障碍、意识不清、病理反射等神经系统症状,胃镜检查显示上消化道有明确出血处,头部CT或MRI下显示为急性脑梗死症状。
上消化道出血临床特点及治疗分析【摘要】目的探讨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并提出治疗方法,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对前来本院消化内科就诊的112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112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主要临床特点为呕血伴暗红色黑便63例(56.2%),呕血34例(30.4%),单纯黑便30例(26.8%),低血压或休克21例(18.8%)等。
112例患者经对症治疗,治愈23例,显效48例,有效37例,抢救无效死亡4例。
结论呕血、黑便、低血压或休克等是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见临床特点。
老年患者发病率高,出血多以消化性溃疡为主,出血量大,临床应尽快诊断及早治疗。
【关键词】上消化道出血;临床特点;治疗上消化道出血是临床常见的内科急诊之一,主要系屈氏韧带以上的食管、胃、十二指肠、胆囊和胰腺等病变引起的出血。
上消化道出血可发生在任何年龄阶段,以老年人群居多,发病迅速,常危及患者生命,故及时明确诊断和治疗至为关键。
本文对2011年9月~2012年10月收治的112例上消化道出血临床特点进行了回顾性分析,以提高临床治疗水平。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9月~2012年10月本院消化内科收治的112例上呼吸道出血患者,均经胃镜、B超、CT和血管造影术等证实,符合上消化道出血诊断标准。
其中男67例,女45例,年龄28~72岁,平均年龄(55+4.2)岁。
出血原因:胃溃疡43例,十二指肠溃疡34例,胃部血管破裂17例,胃黏膜病变10例,胃癌8例。
1. 2 研究方法对112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病案进行回顾性分析,制定调查表记录每位患者一般资料、疾病疾病、临床特点、胃镜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等进行统计学分析。
1. 3 治疗方法主要进行止血和原发病治疗。
对出血量不大患者尽早进食,配合立止血、生长抑制素等药物支持治疗;因出血过多致休克患者应对其输注同种血型血液对抗休克;对伴有胃胀、恶心或休克患者应禁食;对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导致出血的患者,首先应用胃镜在出血处注射硬化剂止血,之后配合抗酸、抗幽门螺旋杆菌药物共同治疗;对病情严重患者,在保守治疗24 h后出血无明显改善,或血压稳定后再次出现大出血情况下,应转为手术抢救治疗。
急性脑梗死并发症及应对措施发布时间:2022-07-26T06:54:55.796Z 来源:《医师在线》2022年3月6期作者:陈安山[导读]急性脑梗死并发症及应对措施陈安山(达州市大竹县人民医院;四川达州635100)提到脑梗死,相信大家并不陌生,简单来说,就是因为脑部的血液循环出现问题,产生缺血、缺氧现象,从而导致局部脑组织坏死或软化。
日常中脑梗死常见的症状主要有偏瘫、说话不清、吞咽困难、半身不遂等,其实不同类型的脑梗死出现的症状不尽相同。
那么,到底什么是急性脑梗死呢?其主要并发症有哪些?如何进行应对护理?下面由我来为大家一一介绍。
要想了解急性脑梗死,那我们就先从中风说起吧。
“中风”其实是中医的叫法,西医又叫“脑卒中”,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脑血管意外,中风主要表现为半身不遂、口歪眼斜、四肢麻木甚至突然晕倒,发病较急但也不是毫无征兆。
中风分为出血性中风和缺血性中风,出血性中风主要是因为当动脉粥样硬化时会导致血管压力增加,从而导致血管破裂;而当血液凝结成血块,血管内氧气变少无法进入大脑时,就会发生休克,像高血压、糖尿病等引起的脑血栓就是缺血性中风,急性脑梗死也是缺血性中风的一种。
急性脑梗死和其名字一样,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急”,而且还涉及到“死”,听起来就让人觉得害怕又慌张,各个年龄阶段都会突发此类的病症,但是中老年人属于此病的高发人群。
上面提到的脑血栓形成,脑栓塞就是脑梗死的常见类型。
下面,针对几类急性脑梗死并发症为大家进行简单的介绍,并且同步相应的应对措施,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并发症一:肺部感染肺部感染是急性脑梗死最常见和最危险的并发症,其致死率是所有并发症中最高的。
当发生脑梗死后,大多数患者都免不了卧床休息,有的患者因缺少活动或者不能及时地进行自主性排痰,肺部的痰液会发生积聚,极易在肺部滋生细菌,形成肺部感染。
另外,大部分脑梗死病人由于年龄较大,身体素质较差,抵抗力差,因饮水呛咳也容易发生肺部感染现象。
提高对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认识与救治(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摘要】加强对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认识与救治是十分重要的。
一是早期认识老年人消化系统功能特点及维护胃肠屏障功能在综合治疗中的作用;二是确立胃镜对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诊疗中的绝对地位;三是采取多种治疗监护重症,提高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生存率。
【关键词】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临床特点救治原则上消化道出血是消化内科常见的急症,尤其是老年人的上消化道出血,出血急,临床表现多不典型,伴随疾病多,病死率极高。
老年人消化系统屏障功能较差:有动脉硬化,血管舒缩功能不良和凝血机制障碍,均加重出血。
加强对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病因认识,有助于提高本病的诊断与治愈率。
我院从2000年7月至2010年10月共收治166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年龄均在60岁以上,现将诊治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共166例,女性42例,男:女为3:1,年龄60至85岁,其中60至75岁范围142例。
临床表现:呕血伴黑便者105例,便黑者48例,仅呕血者13例,伴上腹痛者9例,腹胀23例,腹水18例,腹块4例,黄胆9例。
1.2辅助检查:急诊胃镜检查8例,72小时胃镜检查98例,钡餐检查16例,B超检查32例,CT检查18例,确诊出血病因16例,原因不明5例,胃溃疡15例,十二指肠溃疡17例,复合溃疡13例,食管溃疡4例,各种胃炎33例,肝硬化、胃底静脉曲张20例,胃癌29例,食管癌4例,贲门癌6例。
2治疗及结果对于出血量大者积极补充血容量,输血,纠正酸碱失衡及电解质紊乱。
依据不同病因选用H2受体阻滞剂、质子泵抑制剂,立止血。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者用垂体后叶素加酚妥拉明等血管扩张剂,主张同时舍下含服硝酸甘油或硝酸异山梨醇酯。
老年人及心功能不全者输血输液不宜过快,否则导致肺水肿,最好进行中心静脉压测定。
如血源困难,可与右旋糖酐或其他血浆代用品,但右旋糖酐24小时内不超过1000ml,以免抑制网状系统,加重出血。
老年上消化道出血是老年人常见的疾病之一,严重情况下可能导致患者生命危险。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也是老年人的主要死因之一、由于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出血和心肌梗死同时发生时的抢救难度较大。
本文通过三例老年上消化道出血并急性心肌梗死的抢救成功案例,探讨其抢救方法和措施。
第一例:一位78岁的女性患者,因上腹痛、呕血、黑便被送至急诊科就诊。
经检查,患者被确诊为上消化道出血。
在接受内镜检查过程中,患者突然出现胸闷、气促,心电图显示出急性心肌梗死的征象。
立即给予患者氧气吸入、静脉注射硝酸甘油、阿司匹林、肝素等药物,并转送至心血管科。
在心血管科的治疗中,患者接受了心肌梗死的紧急支持治疗,并成功度过了危险期。
第二例:一位75岁的男性患者,突然出现剧烈腹痛、呕血、体力衰竭等症状。
入院时,患者血压下降,心率加速,呼吸困难。
经病史询问和检查,患者同时患有冠心病并行上消化道溃疡。
立即给予补液、止血药物、质子泵抑制剂等治疗,并转送至心血管科。
在心血管科的治疗中,患者接受了心肌梗死的紧急支持治疗,同时采取了积极的抗出血措施。
经过全力抢救,患者病情稳定,并顺利康复出院。
第三例:一位80岁的男性患者,突发呕血、黑便、心前区疼痛等症状。
患者有高血压、冠心病等慢性疾病病史。
入院时,患者血压下降,心率增快,心电图显示急性心肌梗死的征象。
紧急进行张力性胃溃疡的止血治疗,并将患者转至心血管科。
在心血管科的治疗中,患者接受了心肌梗死的紧急支持治疗,同时进行积极的抗出血治疗。
经过全力抢救,患者状况明显好转,康复出院。
通过以上三例老年上消化道出血并急性心肌梗死的抢救成功案例,总结出以下抢救要点:1.快速诊断和治疗:对于老年患者出现上消化道出血并急性心肌梗死的情况,及时进行全面的评估和诊断,快速采取治疗措施,以尽早止血并提供心肌支持。
2.综合治疗:老年患者身体机能下降,病情复杂,治疗时需综合考虑患者的整体状况。
在抗出血治疗的同时,要给予心肌梗死的紧急支持治疗,包括给予氧气吸入、硝酸甘油、阿司匹林、肝素等药物。
急性脑梗死与消化道出血的研究【摘要】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脑缺血的部位、面积大小与消化道出血率及死亡率的关系。
方法对1 892例急性脑梗死按脑缺血部位、面积大小,分别比较消化1 892例急性脑梗死按脑缺血部位分道出血率及死亡率。
结果合并消化道出血86例(4.5%),死亡62例(3.3%)。
消化道出血发生率分别为脑叶梗死组(25%),底节区梗死组(9.11%),丘脑梗死组(10.7%),脑干梗死组(33.33%),小脑梗死组(40.74%)。
合并消化道出血组死亡率(50%),无消化道出血组死亡率(1.1%),两组死亡率比较差异显著(P<0.01)。
结论急性脑梗死合并消化道出血主要与梗死的面积大小及梗死的解剖部位等因素有关。
急性脑梗死合并消化道出血是病情恶化的重要标志,死亡率较高。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消化道出血高血压性脑出血合并消化道出血国内外已有较多的研究报告,但对急性脑梗死部位、梗死面积大小与消化道出血发生率及死亡率的研究极少。
现对1 892例急性脑梗死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1995年5月至2000年4月住院的所有经脑CT或MRI确诊1892例脑梗死患者,男1 106例,女786例,年龄25~86岁,2~72 h入院,并消化道出血86例,死亡62例,自动出院12例。
1.2 方法消化道出血以呕吐或喷出咖啡色胃内容物,排黑便或大便潜血阳性(++++)。
诊断标准按CT或MRI确定梗死部位,计算梗死面积。
1.3 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用U检验法以求P值2 结果2.1 1892例脑梗死按缺血部位分成5组,每组脑梗死例数,梗死面积大小与合并消化道出血例数率进行比较。
2.1.1 底节区梗死组1 366例,合并消化道出血52例,其中大面积梗死(>40 mm)致中线结构移位254例,消化道出血33例;多发腔隙性脑梗死(<20 mm)317例,消化道出血19例;单发腔隙性梗死795例,无2例消化道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