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肥产品质量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26.00 KB
- 文档页数:3
浅析复合肥销售过程中常见问题及对策瓮福(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邮编:550501黄国萍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国家有关部门对我国农业的投资扶持力度日益加大,各类农产品日益丰富。
农产品在生长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有机复合肥,这给复合肥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
目前复合肥的销售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导致出现复合肥销售量低、无法形成销售链条、企业利润低等等问题,本文就立于复合肥销售过程角度分析其销售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建设性意见,为复合肥销售打开一扇具有时代气息的大门。
关键词:复合肥;营销手段;问题与对策中图分类号:F76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进入21实际后,我国的农业与国民经济都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
面对新的营销模式与市场环境,传统的复合肥销售手段以及远远不能满足企业与农产品的发展需求。
如何构建高效、快速的复合肥销售渠道以实现企业盈利发展与农产品营销发展是目前众多营销商思考的问题,也是本文着重研究解决的问题。
本文就从复合肥滞销、难销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找出问题所在,并进行针对性解决。
1目前复合肥销售过程中的问题1.1复合肥质量不稳定不同种类复合肥的配比、配方都有很大的差异,不同的配比复合肥对各类作物的生产产生的效果都有所不同。
因目前复合肥生产厂家众多,产品更新换代速度较快,且大多的复合肥生产厂家属于无照经营,这些厂家的大量存在致使整个复合肥市场出现紊乱。
大量的残次品充斥于市场中,消费者不通过专业的检测设备根本无法鉴别孰真孰假,。
各个复合肥生产厂家的实力不一,悬殊较大,甚至部分品牌旗下厂家生产实力都不能达到统一标准,这些厂家生产的复合肥专业性达不到要求,但在品牌包装下也能顺利流入市场。
目前对于复合肥的相关质量监察有明确分工:技术监督部门负责生产领域,工商部门负责流通领域,农业部门负责负责应用领域。
但是在生产销售使用过程中,各个部门之间职责混乱,重复式调查监督,复合肥生产企业不得不耗费大量时间与物力去应付监督,监督也是走走过场,向企业索取好处,监督效果大打折扣。
2024年三元复合肥市场分析现状简介三元复合肥是一种含有氮、磷、钾三种营养元素的化肥。
在农业生产中,三元复合肥被广泛应用,以满足植物生长对养分的需求。
本文将对当前三元复合肥市场的分析进行探讨。
市场规模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三元复合肥的需求呈现出不断增长的趋势。
据统计数据显示,过去十年内,三元复合肥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量平均每年以10%的速度递增。
截至目前,全球三元复合肥市场规模已达到1000亿美元,其中,中国市场占据了相当大的份额。
市场竞争三元复合肥市场存在多个竞争对手,包括国内外化肥企业、农业科技公司以及农资经销商等。
目前,市场上主要的竞争品牌包括B品牌、X品牌和Y品牌。
这些品牌通过提供高质量的产品、拓展销售渠道以及提供技术支持等方式进行竞争。
市场竞争激烈,各品牌通过不断改进产品性能以及增加附加值来获取市场份额。
市场趋势随着农业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普及,三元复合肥市场面临着一些新的趋势。
首先,消费者对环境友好型的化肥需求不断增加,这推动了新型有机复合肥的研发和应用。
其次,农业科技的发展促进了肥料施用技术的进步,从而提高了三元复合肥的效果。
此外,数字化农业的兴起也对三元复合肥市场产生了影响,农民可以通过智能化系统精确施用肥料,提高施肥效率。
市场挑战尽管三元复合肥市场前景广阔,但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肥料价格的波动对市场造成一定的不确定性。
农民需要根据市场价格进行购买决策,从而影响了市场需求。
其次,一些不合格产品的存在对市场造成了一定的冲击。
这些产品质量低劣,对植物生长效果不佳,从而影响了消费者对三元复合肥的信任和购买意愿。
发展策略针对三元复合肥市场的现状和挑战,企业可以采取以下发展策略。
首先,加强产品研发,开发更加环境友好、高效的三元复合肥产品。
其次,加强与农业科技公司和农民合作,推广和培训先进的施肥技术。
此外,企业还可以加大市场推广力度,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
结论三元复合肥作为农业生产中的重要化肥品种,在市场上的地位逐渐确立。
化肥质量专项整治工作总结
近年来,我国农业化肥使用量逐年增加,但由于一些不良商家和生产企业的存在,化肥质量参差不齐,给农业生产带来了一定的隐患。
为了保障农产品质量和农民利益,我国对化肥质量进行了专项整治工作。
一、整治工作取得的成绩。
在化肥质量专项整治工作中,各级政府部门加大了对化肥生产企业和销售商的
监管力度,加强了对化肥生产环节的抽检和监督,取缔了一批不符合质量标准的化肥产品。
同时,加强了对化肥产品质量标准的宣传和培训,提高了农民对化肥质量的重视程度。
二、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在化肥质量专项整治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一方面,一些不法商
家和企业仍然存在,他们通过掺假冒劣等手段来获取不正当利益。
另一方面,一些农民对化肥质量的重视程度不够,存在盲目跟风购买不明来源的化肥产品的情况。
三、下一步的工作重点。
为了进一步加强化肥质量专项整治工作,我们需要继续加大对不法商家和企业
的打击力度,加强对化肥生产企业和销售商的监管力度,提高化肥产品的质量标准,加强对农民的宣传和培训,提高他们对化肥质量的重视程度。
总之,化肥质量专项整治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各级政府部门、
化肥生产企业、销售商和农民共同努力,共同维护农产品质量和农民利益,为我国农业生产提供更好的保障。
浅谈化肥质量问题及应对措施陈燕(大连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辽宁大连116100)经济管理喃要]化肥是农作物的‘椎食7’,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生产资料,化肥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农业生产的稳定。
因此,提高化肥质量应引起各方面的关注,只有社会高度重i州匕I l巴质量、确保化肥质量,才能有力地推动中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法;建词]化目巴.现状;质量;措施我国是化肥生产和消费大国,化肥行业经历了数十年的发展历程,到目前为止已是世界上化肥生产和使用最多的国家。
化肥是农作物生长必不可少的营养物质,是农作物增产增收的物质基础。
因此,化肥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农业产品的安全、农民增产增收和农业生产的稳定。
只有社会各界高度重视化肥质量,才能确保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繁荣农村经济。
一.化肥行业现状我国化肥产量每年快速增长;在世界上所占比例逐年上升。
据统计2009年1—9月,我国化肥产量4948万吨,其中氮肥3620万吨,磷肥1053万吨,钾肥275万吨;进口量179万吨,主要是钾肥t24万吨:出口量270万吨,其中氨肥151万吨,磷肥104万吨;表观肖费量4857万吨,其中氮肥3492万吨,磷肥981万吨,钾肥384万吨。
总体上看,国内化肥实现了供需总量基本平衡,其中氮肥、磷肥自给有余.钾肥受资源条件限制,自给率偏低,暂时不能完全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
近年来,化肥行业加强了以原料多元化、本地化为重点的结构调整工作,先后在原料产地采用先进技术,建设了一批大型化肥装置,带动了化肥行业整体水平的提高。
化肥品种结构明显改善,以发展高浓度化肥和复合肥料为主攻方向,逐渐改变我国化肥以单一元素、低浓度为主的现状,高浓度化肥和复合肥料的品种及产量逐年上升,氮、磷、钾复混肥也有了较大的发展。
二、化肥存在的质量问题及危害化肥质量问题一直深受国家和政府的高度重视,有关部门加大了对化肥质量的监管力度,从而使化肥质量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但是,通过近几年分析生产和流通领域的化肥质量,发现还存在着_定的质量问题。
2024年复合肥料市场发展现状简介复合肥料作为一种高效、综合性农业肥料,已成为现代农业生产的主要肥料之一。
本文将对复合肥料市场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和总结,包括市场规模、发展趋势、关键因素等。
市场规模复合肥料市场在过去几年取得了持续增长。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全球复合肥料市场规模在2019年达到了约3000万吨,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5000万吨。
主要增长驱动因素包括全球农业生产的持续增长、农民对高效肥料的需求增加等。
在地区分布上,亚洲地区是全球复合肥料市场的主要消费地区,占据了市场份额的40%以上。
其次是北美和欧洲地区,分别占据了市场份额的20%左右。
发展趋势1. 营养元素比例优化随着农业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各类作物对营养元素的需求也在发生变化。
未来的复合肥料市场将趋向于研发和生产更加符合作物需求的复合肥。
根据不同地区和作物的需求,优化复合肥的营养元素比例,提高肥料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
2. 环保型复合肥发展环保问题是近年来全球关注的热点之一,农业领域也不例外。
未来的复合肥料市场将逐渐发展出更环保、低污染的复合肥料产品。
这些产品将会减少对土壤和水体的污染,并提高农产品的质量。
3. 创新施肥技术随着农业技术的不断创新,施肥技术也在不断提升。
未来的复合肥料市场将会出现更多的创新施肥技术,如精准施肥技术、智能施肥系统等。
这些技术将提高肥料利用效率,减少资源浪费。
4. 市场竞争加剧随着市场规模的增大,复合肥料市场的竞争也将加剧。
各大企业将通过提升产品质量、拓展市场份额、降低成本等手段来争夺市场份额。
同时,新兴企业也将进入市场,对传统企业形成竞争。
关键因素复合肥料市场发展的关键因素包括农业生产潜力、经济状况、政策支持等。
1. 农业生产潜力农业生产潜力是复合肥料市场发展的基础。
随着全球人口的不断增加,对粮食和农产品的需求也在增加,这将推动农业生产和复合肥料市场的发展。
2. 经济状况经济状况直接影响到农业投入和农民购买肥料的能力。
复合肥质量改进措施引言复合肥是指由两种或以上的主要营养元素(氮、磷、钾)以及少量的次要元素混合而成的肥料。
它具有养分均衡、施用方便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中。
为提高复合肥的质量,保证其有效性和安全性,各个环节都需要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复合肥质量改进措施。
1. 原材料选择复合肥的原材料选择是影响肥料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
合理选择原材料可以保证复合肥的养分含量和比例的准确性。
在选择氮源时,应选择含氮养分高、溶解速度适中的物质,如尿素、硫酸铵等。
在选择磷源时,应选择溶解速度较快、磷含量高的物质,如过磷酸钙、磷酸一铵等。
在选择钾源时,应选择溶解速度适中、钾含量高的物质,如氯化钾、硫酸钾等。
此外,还应注意选择原材料的纯度和含水率,以保证复合肥的质量稳定性。
2. 生产工艺改进生产工艺也是影响复合肥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通过改进生产工艺,可以提高复合肥的养分利用率和均匀性,减少成本和能耗。
其中,关键的改进措施包括:•增加混合时间:充分混合原材料可以提高复合肥的养分均匀性,减少产品中营养元素的分层现象。
•优化粒径分布:控制粒径分布可以提高肥料的养分利用率,减少养分的流失和损失。
•调整成熟时间:控制成品肥料的成熟时间可以提高产品的质量稳定性和抗结块性。
•粒子涂层技术:通过给肥料添加一层保护膜来控制肥料的养分释放速度,延长养分的供应时间。
3. 质量监控和检测质量监控和检测是保证复合肥质量的重要手段。
通过建立完善的质量监控体系和采用合适的检测方法,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质量问题。
常用的质量监控和检测手段包括:•元素含量测定:使用化学分析方法测定复合肥中各个养分元素的含量,以确保其与产品标准的一致性。
•粒径分析:通过粒径分析仪等设备,检测复合肥颗粒的粒径分布情况,以评估肥料的均匀性。
•营养元素释放速度测试:通过模拟土壤环境,测定复合肥中养分的释放速度,以评估肥料的持久效果。
•台秤检测:使用台秤对成品肥料进行称量,以验证产品称重的准确性。
2023年稀土复合肥行业市场环境分析稀土复合肥是指由稀土元素和传统元素复合而成的多种肥料。
稀土元素在肥料中起到催化作用,可以促进植物吸收养分和生长发育,提高植物抗逆能力,增强作物光合作用及水分利用效率。
目前,稀土复合肥行业已经成为国内肥料行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内农业生产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着重分析稀土复合肥行业市场环境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一、市场环境分析1.政策环境当前,国家加大了农业投入,大力扶持农业产业发展。
《中国制造2025》等相关政策措施也为化肥产业提供了机遇和发展空间。
同时,国家对于生态环保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扶持生态环保型肥料逐渐成为国家政策导向。
2.行业形势稀土复合肥行业在中国的应用领域越来越广,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据统计,我国稀土复合肥的市场规模在2017年已经达到了300亿元以上,且在未来几年内仍将保持较快增长。
3.市场需求随着农村城镇化和国人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绿色有机农产品的需求日益增长,高品质、多样化的农产品投放市场成为必然趋势。
相对而言,有机肥及其它土壤改良剂的市场需求相当旺盛。
此外,随着优质有机蔬菜、绿色农产品的兴起,对高品质稀土复合肥的需求也将进一步增长。
二、未来发展趋势1.产业链逐渐完善随着稀土复合肥行业的快速发展,相关的产业链也越来越完善。
目前,我国稀土复合肥产业链主要包括原材料生产、生产加工、销售服务等多个环节。
未来随着行业的稳步发展,产业链将进一步完善,从而形成更加健康、成熟的市场生态。
2.产品结构愈趋多元化随着农业现代化的不断推进和市场需求的不断增长,稀土复合肥的产品结构将逐渐变得多元化。
针对不同作物所需的生长需求,研发出多种性能、各具优势的产品,因地制宜发展不同的市场材料,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3.向无机复合肥方向发展稀土复合肥作为无机复合肥的一种,凭借其优异的性能和多样化的配方而成为广大农户青睐的产品。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市场的日益竞争,稀土复合肥将逐渐向无机复合肥方向发展,以提高产品多样化和竞争力。
复合肥质量改进措施汇报人:日期:•引言•复合肥质量现状及问题分析•改进措施•实施方案与计划•预期效果与评估•结论与展望•参考文献目录引言01CATALOGUE当前市场上复合肥的质量存在差异,一些低质量的复合肥可能导致作物生长不良,影响农业生产。
因此,提高复合肥的质量对于农业生产和作物生长具有重要意义。
复合肥是一种广泛使用的肥料,对农业生产和作物生长具有重要影响。
背景介绍本研究旨在探讨复合肥质量改进措施,提高复合肥的品质和效果,促进作物生长和农业生产。
通过提高复合肥的质量,可以促进作物生长,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同时也有助于减少化肥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研究目的和意义研究意义研究目的复合肥质量现状及问题分析02CATALOGUE营养成分不均衡复合肥营养成分不均衡,难以满足不同作物在不同生长阶段的需求,影响作物产量和品质。
杂质和有害物质问题部分复合肥产品存在杂质和有害物质超标问题,如重金属、游离酸等,对环境和作物生长造成负面影响。
产品质量不稳定由于生产工艺和原材料质量的差异,不同批次和不同厂家的复合肥产品质量存在波动,导致作物生长效果不一致。
复合肥质量现状部分复合肥生产厂家采用落后的生产工艺,导致产品质量不稳定和营养成分不均衡。
生产工艺落后原材料质量差质量监管不严格部分复合肥产品使用质量差的原材料,影响了产品的营养成分和稳定性。
相关部门对复合肥产品的质量监管不严格,导致部分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
030201质量问题分析复合肥质量问题直接影响作物的生长速度和产量,降低了农民的收益。
影响作物生长长期使用质量差的复合肥会导致土壤结构破坏,影响土壤的生态平衡。
破坏土壤结构复合肥质量问题可能导致农产品中重金属等有害物质超标,对人类健康造成潜在威胁。
影响农产品安全质量问题的危害改进措施03CATALOGUE03定期清理设备及时清理造粒设备、干燥设备等,防止设备内部残留物对产品质量的影响。
01确定最佳配方根据市场需求和作物需求,进行配方优化,提高肥效。
复合肥生产质量管控注意事项复合肥是一种由多种营养元素组成的肥料,是农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物质。
为了保证复合肥的生产质量,需要做好质量管控工作。
下面,就复合肥生产质量管控的注意事项进行详细介绍。
其次,复合肥生产质量管控的关键是确保生产过程的相关参数达标。
生产过程中,要监控一些重要参数,如气压、温度、湿度、搅拌速度等。
这些参数的调控对产品的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所以,要严格按照生产工艺要求进行操作,合理控制各项参数,确保产品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另外,复合肥生产质量管控的重点是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
设备的正常运行对于产品的质量和产量有着直接的影响。
因此,要定期进行设备维护保养,及时排查故障,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此外,要定期对关键设备进行检测和校准,以便及时发现并纠正问题。
此外,复合肥生产质量管控还需要加强人员培训和管理。
人员是质量管控的重要环节,只有人员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才能保证生产过程的质量。
所以,要定期对员工进行培训,提高其技能水平,加强对操作规程和质量标准的培训,使其具备正确的操作方法和质量意识。
另外,要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
质量管理体系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包括各个环节的质量管控,如原材料的采购、入库质检、生产过程的控制、成品质检、出厂质量监督等。
要建立起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确保每个环节都能够得到有效的监控和控制。
最后,要加强对成品质量的监测和抽查。
成品质量是衡量产品质量的重要指标,只有经过质检的产品才能够出厂。
要加强对成品质量的监测,对关键指标进行抽查,确保产品的质量符合标准要求。
综上所述,复合肥生产质量管控的注意事项包括确保原材料质量、控制生产过程参数、保证设备正常运行、加强人员培训和管理、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以及加强对成品质量的监测和抽查。
只有做好这些工作,才能够保证复合肥的生产质量,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我国化肥使用存在的问题、成因及对策【摘要】:耕地质量建设和合理施肥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不断改良和培肥土壤,加强耕地质量建设,才能增强耕地养分的保蓄与供给能力,提高肥料的利用效率,才能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土地的产出率。
然而,我国的化肥使用存在着诸多问题,笔者在文章深入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成因及对策。
【关键词】:化肥;有机肥;无机肥;土壤一、存在问题1.1 化肥品种间投入不平衡分析近二十年土壤监测点肥料投入情况,不难发现,氮磷钾化肥施用的绝对量都增加了,2002年氮肥的投入是1981年投入量的3倍多,磷肥的投入量是1981年的7倍多,钾肥的投入量是1981年的7倍多,但是氮磷钾化肥的施用比例近十年来并无多大改观,2002年为1:0.21:0.18,每亩氮肥投入量玉米和小麦两季共计32kg,氮多、磷缺钾不足的矛盾仍然十分突出。
土壤监测点数据表明,每亩氮盈余15kg,氮在土壤中的积累,一方面提高了土壤中速效氮素肥力,但另一方面却极大的降低了氮肥利用率,造成氮肥的极大浪费和损失。
1.2 有机肥和无机肥投入不平衡有机肥投入连年下降,农家肥如厩肥等的投入近十年来急剧下降,目前每亩投入不足100千克,玉米、小麦等粮食作物有机肥几乎是零投入。
秸秆还田量和秸秆资源量相比远远不足,耕地有机质缺乏有效的补充和更新。
耕地地力调查结果表明,近几年土壤有机质含量有下降的趋势。
1.3 不合理施肥对环境产生负效应对土壤环境的影响。
不合理的施用氮肥造成土壤酸化,进一步对土壤酸化,进一步对土壤生物造成影响。
不合理的施肥还会造成土壤中的营养元素不平衡,影响其吸收。
对水环境的影响。
过量的化肥投入常常增加氮、磷养分的损失,造成地表水体富营养化,对水生物造成不良影响,而且水中的一些氮化物还能增加人类的发病率。
氮肥以硝态氮形成向地下水淋洗,会造成地下水硝酸盐含量过高,人们饮用此水常会发生“蓝婴”、食管癌、甲状腺肿等多种疾病。
对大气环境的影响。
2022年我国化肥行业发展现状分析“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
这是常常挂在农夫嘴边的一句话。
化肥对农业生产、农夫增收,以及经济进展的作用具有不行替代性,目前复合肥行业已经进入质量、品牌、资金、技术、服务等综合实力的竞争阶段。
以下是2022年我国化肥行业进展现状分析:依据2022年7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推动化肥行业转型进展的指导看法,要求企业要主动适应农业现代化进展需要,以促进粮食增产、农夫增收、生态环境平安和满意科学施肥需要为动身点,根据《到2022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的要求,调整化肥行业产品结构、提升创新力量、加强农化服务,切实提升行业增长质量和效益。
估计将来复合肥行业将向规模化、高效化、低碳化、新型化方向进展,整合将是必定趋势,其在肥料行业内的占比也将逐步提高。
首先,行业进展所需。
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在我国5000多家复合肥生产企业中,产能在30万吨以下的小型企业占90%以上,且该类企业中,只生产中低浓度复混(合)肥的企业至少有2600家,这些企业基本上生产复混肥,生产简陋,开工率特别低。
随着复合肥行业的进展、竞争的加剧,以及复合肥本身具备的农业快速消费品的特征,行业整合是必定趋势。
另外,从对主要复合肥企业的产量监测来看,2022年全国产量在200万吨以上的企业有三家,产量在100-199万吨的企业约6家,产量在50-99万吨的企业13家,产量在30-49万吨的企业约11家,其他更多企业产量在30万吨以下,尤其10-20万吨的较多。
据统计,2022年排名前二十家企业的产量仅占复合肥总产量在40%。
其次,将来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影响。
土地流转促进规模化经营,会明显增加化肥、农药的规模化选购,化肥使用者的化肥购买议价力量将明显提高,犹如规模选购可以获得更低折扣一样,必定要求化肥出厂价格更廉价。
化肥生产企业要维持原有的利润率和市场占有率,必需降低生产成本,如采纳低价原料、实现多项产品联产、加强节能降耗,进展循环经济等,以此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利润来源。
肥料常见不合格问题与对策(共7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一、肥料常见不合格问题与对策1、产品标识存在的问题①产品名称标识不规范。
表现在不标注通用名称,仅标商品名称;或巧立各种名称,籍此备案企业标准,规避强制性标准要求。
②养分标志不规范,包括将有机质、中量元素、微量元素含量计入总养分含量,跨等级标注等;③未标注标准号;④实施生产许可证管理的产品,未标注生产许可证号;⑤厂址标注欠详;⑥厂名标识不准确;⑦部分以氯化物为基础原料制成的复混肥料,在包装上没有含氯标志;⑧以钙镁磷肥等枸溶性磷肥为磷源制成的复混肥料,未在外包装上注明枸溶性磷。
存在的主要质量问题2、①养分含量不足。
有的是企业故意偷减养分所致,这在复混肥料等二次加工产品中较为常见;有的是生产过程中物料投放不规范或未控制原料质量导致;有的是工艺控制不当或工艺不稳定导致。
②安全性指标不合格。
如尿素中的缩二脲含量超标、有机-无机复混肥料中的重金属不合格、使用工业用废酸生产的过磷酸钙中含有三氯乙醛或农药,从而导致作物毒害、减产甚至绝收。
③水分含量不合格。
有的是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减少肥料干燥时间,致使水分含量超标;有的是运输、存贮不当,产品淋雨受潮造成水分超标;还有的是工艺缺陷所致。
3、主要对策按照规定抽取样品,委托具备资质的检验机构按标准实施检验,即可做出合格与否的判定,按照相应法律法规实施处罚。
其他不合格4、主要制假、售假行为①以次充好,故意造假。
如使用磷石膏假冒过磷酸钙。
②部分销售商根据市场行情自行印制销售状况较好产品的包装,对其他产品进行重新包装,即翻包处理,以牟取暴利;③利用个别肥料检验标准中的缺陷,制售假劣产品。
如近期发现的假劣农业用碳酸氢铵问题。
二、鉴别真假化肥的几种方法现在,假商品冲击市场严重。
眼下正是农民朋友种地、管理庄稼需用各种肥料的时候,望农民朋友在购买化肥时,要仔细辨别真假。
复合肥新产品开发的经验和教训沈兵中阿公司从1999年到2003年12月开发专用肥和新产品,累计生产54个品种,其中属于定单农业的三个品种(烟草肥12-8-20、油菜肥20-19-5、甜菜肥17-6-8),还在生产的31个,停止生产的20个,停止生产的原因主要是配方调整,但也有些是市场或自身原因,这些原因包括以下几种。
一、市场调查不足,盲目乐观开发的品种。
这些品种包括葡萄专用肥16-8-16,芦笋专用肥18-8-14、小枣专用肥18-16-6,西瓜肥12-12-16,大蒜肥15-10-15,三辣肥16-8-16,这类失败的品种又可以分为二类,一类是在撒可富的成熟区,农民对专用肥的认识不足,或不认专用肥,基本以3*15为主,农民对肥料的价格不敏感,专用肥也没有表现出明显的肥效,这些品种有葡萄专用肥16-8-16,西瓜肥12-12-16,大蒜肥15-10-15,三辣肥16-8-16;另外一类是撒可富的新开发区,对市场估计不足,领导表态,盲目跟进,这些品种有芦笋专用肥18-8-14、小枣专用肥18-16-6。
二、产品质量存在一定问题。
虽然开发的产品符合国家标准,但使用效果存在一定问题,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1、新产品的开发原料选择上不科学。
1999年在全国8个地区做了散状白磷肥代替30%的水溶磷试验,结果证明完全可行,2000年开发的果树专用肥就选用了含枸溶性磷很高的白磷肥,由于对产品特性的不了解,对生产工艺不熟悉,结果造成生产的1200吨果树肥不溶化,产品无法销售。
2、填料的选择没有科学评价。
由于销售对产品的溶解性要求提高,生产上选用了膨润土做填料,在低用量时表现了比较好的效果,但高浓度时则表现为一种凝聚现象,在高浓度下开发的25-5-10尿基专用肥、18-8-14水稻专用肥、30-5-5尿基肥都表现了不化现象,养分释放慢,给产品形象造成了负面影响。
3、产品质量存在缺陷,造成农民一定损失。
99年开发的尿基小麦专用肥由于对缩二脲的指标不了解,控制不严,造成约2000亩的小麦烧苗,给公司造成了比较大的经济损失。
复合肥质量保障措施复合肥是指在磷、氮、钾等主要肥料成分之外,加入了各种微量元素和有机物质的一种肥料。
复合肥作为现代农业生产中必备的一种肥料,对于提高农产品产量、改善农田土壤结构、保护环境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然而,复合肥的质量对于其充分发挥肥效、保障作物生长,乃至农业生产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因此,加强复合肥质量保障措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建立完善的复合肥质量监控体系1. 设立专门的质量监控机构:建立国家级或地方级的质量监控机构,负责对各类复合肥的质量进行监控和评估。
同时,要加大对质量监控机构的支持和投入,提高其实验室设备和技术水平。
2. 建立复合肥质量监控网络: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复合肥质量监控网络,通过对各地农田施用的复合肥进行抽查和检测,及时掌握复合肥的质量状况,加强对农田肥力的监控和调查。
3. 制定复合肥质量标准:对于不同类型的复合肥,制定相应的质量标准。
标准要包括主要营养元素含量、微量元素含量、有机质含量、水溶性盐含量等指标,以及生产工艺、包装、储存和运输等方面的要求。
二、加强复合肥生产管理1. 落实生产许可制度:对于复合肥生产企业,要依法办理生产许可手续,确保符合质量管理和环境保护要求。
对于未取得生产许可的企业,要加强监管和打击,从源头上杜绝不合格产品的生产。
2. 建立复合肥生产档案:每个生产企业都应建立完整的复合肥生产档案,包括原材料进货记录、生产工艺流程、产品质量检测报告等信息。
同时,要进行定期检查和抽查,确保生产过程的规范和质量的稳定。
3. 对生产工艺进行标准化管理:对于复合肥生产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要制定相应的操作规程和标准,确保每一批次产品的质量稳定。
同样,要加强对生产设备的维护和管理,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生产的连续性。
三、加强复合肥质量追溯体系建设1. 建立复合肥质量追溯系统:通过使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建立起完整的复合肥质量追溯系统,实现对复合肥生产、销售和使用全过程的记录和追踪。
复合肥产品质量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摘要】复合产品废料在农田的使用上起着很大的作用,不仅能提升农作物的产量,还能改进农作物的质量,但在当前复合肥仍旧存在一定的问题,对于如何有效地解决复合肥质量中存在的问题,使其更好地为农村经济建设服务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关键词】复合肥;质量;现状分析
复混肥由于具有养分全面、均衡,并可根据不同土壤和作物灵活配比的优点,既有利于改良土壤、改进农产品品质、提高化肥利用率,又有利于农民节省工时、降低成本, 在促农增收、发展农村经济中起着重要作用。
然而由于诸多方面原因,当前复合肥的产品质量却并不尽人意,有些问题甚至还非常严重,从而给农作物的增产带来了很大的隐患。
1.当前复合肥产品质量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些年,由于复合肥生产的准入门槛较低,复合肥产品的市场竞争非党激烈,致使复合肥产品鱼龙混杂,存在诸多亟待规范的问题:
1.1产品标识不规范
国家于2002年1月1日正式实施的国家强制性标准《肥料标识内容和要求》,主要是为了规范肥料生产企业产品标识。
但调查中发现,产品标识不规范的问题非常严重。
具体表现在:一是产品名称标识不规范,未按照国家标准标识。
二是养分标志不规范。
有的企业将产品的有效养分含量与中微量元素并列,误导消费者。
三是不标注标准号。
四是没有标准生产许可证号。
五是厂址标注不详,冒用他人厂名、厂址的违法行为仍然存在等等。
1.2产品养分含量不足
养分是衡量肥料质量的重要指标,按照国家标准要求:组成产品的单一养分含量不得低于40%,且单一养分测定值与标明值负偏差的绝对值不得大于1.5%。
实际上有的生产企业其产品在养分含量与标识养分含量有一定差距,使氨、磷、钾单一养分或总养分达不到标准要求或标明值,使产品质量下降。
有的生产企业产品有机质含量很低,根本无法达到标准要求,因此不能充分发挥有机质的作用。
还有的生产企业氮含量低。
氮含量是农业氯化铵产品最主要的技术指标,含量过低会造成施入土壤后产品供氮强度不足,不能满足作物生长对氮的需求。
1.3设法钻国家标准空子
国家虽然颁布实施了复合肥强制性标准,但标准中规定,只要在包装袋上标明“含氯”就可以不检验该项目。
所以,个别不法分子瞅准这一点打擦边球,有意选用含氯高的劣质原料生产复合肥,且把“含氯”字样淹没在瓜果蔬菜图案中或标注在很难找见的边角部位,使农民在购买时不易发现。
1.4有意制定和使用低于国家标准的企业标准
国家复合肥标准要求氮、磷、钾总养分含量≥25%,国家鼓励企业制定高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的企业标准用来组织生产。
但个别复合肥生产企业为了逃避质量监督检查,不采用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而是有意制定和使用低于国家标准的企业标准生产复合肥,且企业标准不规范,质量指标混乱。
1.5打着新产品招牌,自定所谓新产品企业标准
目前市场上肥料种类繁多,以新产品、高科技产品面目出现的复合肥品种层出不穷。
如什么“硅钙镁钾肥”、“硫酸镁肥”、“全元素肥”、“纳米肥料”、“包衣尿
素”、“腐植酸尿素”等。
由于新型肥料国家或行业标准体系尚不健全,各种产品主要执行企业标准,但不同企业之间产品质量指标相差甚远,造成了肥料市场混乱。
2.对提高复合肥产品质量的思考
作为农业生产中的一项重要的生产资料,复合肥的产品质量事关国计民生。
因此,规范复合肥产品标准,不断提高产品质量是各级监管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责,笔者建议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2.1加强部门团结协作,提高联合监管力度
肥料产品从生产到流通涉及多个监管部门,必须进行综合整治,才能收到明显成效。
笔者建议各地可政府牵头,组织工商、质监、农业、公安、环保、安监、商务等相关职能部门成立化肥专项整治办公室,形成合力,齐抓共管,行使各自职能,从生产到销售形成严密的监控体系。
化肥生产过程中,质监部门监管到位,实现批次检验。
产品检验合格后,质检报告随产品出厂;安检部门对生产企业是否存在安全隐患加大检查的力度;工商部门在流通领域要严格执行“四制两查一规范”。
2.2帮助企业建立健全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体系,完善质量计划和质量措施
从原材料挑选到产品出厂实行全程质量监管,使生产各环节处于受控状态。
培养技术骨干,使他们在企业中充分发挥骨干带头作用,帮助企业培养检验技术人员,建立合格实验室。
2.3加大《标准化法》的宣传和运用力度
要把《标准化法》作为对农资生产企业产品质量进行监督的主要法律依据。
当前,各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在日常产品质量监督管理中,往往比较重视运用《产品质量法》。
积极研究实施《标准化法》,加强产品质量监督的具体措施。
2.4建议修订复合肥国家标准
近几年来,因氯离子含量超标造成农作物减产等损农害农案例不少,因此,建议对(GB15063-2001)复合(混)肥国家标准“技术要求”一项中的氯离子含量指标进行修订。
应明确规定出氯离子含量的最高限量指标,作为强制性条款和必检项目,生产企业必须严格执行。
取消“如产品氯离子含量大于3.0%,并在包装容器上标明‘含氯’,可不检验该项目”的规定,从标准规定上堵死个别不法分子钻国家标准空子生产问题新产品的企图,为提高产品质量监督工作的有效性打好基础。
2.5建议改进和加强企业标准审查备案工作
目前,企业标准备案工作分省、市、县(区)三级管理,比较混乱。
因各种因素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只备案不审查或者审查不严的现象,致使个别企业有意制定了低于国家标准的企业标准或有缺陷的标准,甚至有问题的企业标准被顺利备案,导致不合格产品或伪劣产品流入市场。
所以应取消县(区)级企业标准备案职能,改为统一由省、市级标准化管理部门备案,县(区)只负责组织督促企业按有关规定制定企业标准,及时上报省、市局审查备案,平时监督企业按标准组织生产。
受理企业标准备案的部门,要组织有关专家参与审查,严格把关;同时,实行参审者签名负责制,与标准的制定者共同对标准的实施后果承担责任。
提升企业标准档次和管理水平,引导企业走“质量兴企、名牌兴企”的路子。
2.6加强管理,抬高准入门槛
为保证肥料生产企业的健康发展,必须尽快建立起科学可行的市场准入、退出机制,从严制定准入条件,严格审批新建项目,抬高准入门槛。
对现有的化工
企业,一方面要加强登记管理,不符合登记条件的企业,决不能发放登记证,发证后也不能放任自流,要加强监督管理。
另一方面按照国家将化工业列为淘汰重点领域的政策要求,淘汰一些技术水平低、生产设备简陋、管理混乱、检验能力差的企业;上大压小,组建大型生产企业,形成集团化的规模经营,帮助企业创立自身品牌,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总之,复合肥作为一项重要的农资产品,其质量好坏涉及千家万户,各级监管部门一定要本着为企业服务,为百姓造福的原则,各负其职,各尽其责,形成严密的监控体系,不断提高复合肥的产品质量。
[科]
【参考文献】
[1]郭兆熊,复合肥产品发展方向.[J]湖南农业.2010(06).
[2]姚吉勇,复合肥产品质量现状调查及发展建议[J]科技促进发展(应用版).20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