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wang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
- 格式:ppt
- 大小:1.45 MB
- 文档页数:21
专题六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考试说明考试要求:(1)1929年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
(2)罗斯福新政罗斯福新政的背景、主要内容和特点;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3)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战后美国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的新变化和经济发展的表现;“福利国家”的出现;美国的“新经济”。
基础知识梳理:一、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一、经济大危机的爆发经济危机的概念(1)经济危机:指的是一个或多个国民经济或整个世界经济在一段比较长的时间内不断收缩。
(负的经济增长率)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周期性爆发的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也是经济周期中的决定性阶段。
自1825年英国第一次爆发普遍的经济危机以来,资本主义经济从未摆脱过经济危机的冲击。
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体制的必然结果。
由于资本主义的特性,其爆发也是存在一定的规律。
(2)经济危机一般表现:①购买力下降,供给大于需求;②企业纷纷倒闭,业增加;③公众恐慌,整个社会经济生活陷于极端混乱和瘫痪之中。
1. 经济危机爆发原因⑴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⑵具体原因:生产与销售的矛盾更加突出(供求矛盾尖锐) ①贫富差距悬殊限制了社会实际消费能力的增长,造成市场的相对狭小。
②分期付款、银行贷款加剧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供求矛盾更加紧张③分期付款的过度膨胀也是经济危机的重大隐患。
⑶直接原因:股票投机,股价暴跌⑷各国长期推行自由放任政策,造成市场虚假繁荣,无法阻止危机大规模爆发。
2.标志:1929年10月,美国纽约华尔街证券交易所股市的崩溃.二、大萧条的表现及特点1、表现:股价暴跌;工厂倒闭;生产下降;失业剧增,生产力遭到极大破坏.2、特点:(1)波及范围广(2)持续时间(3)破坏性强三、大萧条的影响①经济:资本主义世界损失惨重,经济萧条;推动资本主义各国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2014高考历史重难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1.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1)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的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贫富差距加大,两极分化严重.第二,股票投机过度。
第三,生产相对过剩(2)经济危机的爆发 1929年10月24日引发了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股市的崩溃。
这一天被称为“黑色星期四”。
那天,证券交易所挤满了水泄不通的人群,一股不可抑制的抛售风暴席卷了整个股市,股票狂跌,交易所内一片乌烟瘴气。
(3)经济危机的特点时间长破坏性强范围广( 4)经济危机的严重影响这场经济危机,对资本主义各国和国际关系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第一,经济危机带来社会危机,导致国际关系日趋恶化。
第二,经济危机引发严重的政治危机,资产阶级民主制度摇摇欲坠。
2. 罗斯福新政(1)新政的主要措施 1933年,民主党人富兰克林·罗斯福就任新一届美国总统。
他的首要任务就是尽快让美国从经济危机的阴影中走出来,为此政府和国会颁布了一系列的新政措施。
第一,整顿财政金融。
主要是通过整顿银行、统制货币、改革银行体系和改革税制等措施,恢复银行正常的信贷活动,重建人们对银行的信心。
第二,调整工业生产。
国会通过了《全国工业复兴法》以及其他一些立法,力图消除生产过剩,复兴工业。
法案中规定了公平竞争的法则,要求各工业、各行业制定法规,内容包括限制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生产规模和产品价格等内容,对凡执行最低工资、最高工时等标准的企业可使用“蓝鹰”标志,以资鼓励。
调整企业关系和劳资关系。
第三,调节农业生产。
政府采取各种措施减少耕地面积和农产品产量,并规定由政府收购剩余农产品以控制市场价格。
提高并稳定农产品价格和农民购买力。
第四,实行社会救济和以工代赈。
政府开展大规模的救济工作,通过了《社会保障法》,采取社会保障措施,对失业者、老人和残废者给予一定的保险金以提供社会保障,使他们在失业或生活无助时能够渡过难关。
(备考2015)全国2014高考历史试题分类汇编 M1-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及罗斯福新政1. (2014·徐州信息卷)(13分)站在21世纪的开头,回看风云变幻的20世纪,一些重大历史事件仍然值得我们去反思。
材料一罗斯福大胆地采取了一些措施,促使经济再膨胀,缓解大萧条引发的痛苦。
他的解决国家灾难的计划——被称为新政——包括阻止银行破产的立法、提供就业和农业补贴、保证最低工资、为老年人提供社会保障。
它的基本前提,即联邦政府保护人们的社会和经济财富是正当的,标志着美国政府政策的重大改变,开始了社会改革立法的趋势,而这种趋势在大萧条后仍持续了很久。
——[美]杰里﹒本特利等《简明新全球史》材料二苏联局势的动荡和经济危机的加深,严重影响到戈尔巴乔夫的声誉和威信。
为了缓解危机,戈尔巴乔夫把希望寄托在西方强国上,指望从西方得到大量援助渡过目前的难关。
7月初,戈尔巴乔夫带着旨在推动私有制,放弃国家干预,迅速向市场过渡的“哈佛计划”会晤了西方七国首脑。
尽管七国首脑与戈尔巴乔夫达成了六项协议,但在对苏联财政援助这一至关重要的问题上却搁置起来,使戈尔巴乔夫空手而归。
——陈思、杜正艾《两霸争雄》材料三事实上,20世纪80年代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可以说与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总统的新政很相似。
两大方案都是为应对令人痛苦的危机——美国胡佛时期的大萧条和苏联勃列日涅夫时期的经济停滞——而设计的。
两大方案都是由不是来自下层、而是来自上层、来自国家上层的领导人领导进行的。
罗斯福和戈尔巴乔夫都对推翻其社会制度的革命不感兴趣,但却对足以保持和重新焕发这些制度活力的改革感兴趣。
尽管他们的改革方案的目的是保守的,但这两位领导人都遭到了保守派和激进派的强烈反对;保守派害怕不确定的未来,激进派要求施行社会外科手术而不是急救。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指出罗斯福为“促使经济再膨胀,缓解大萧条引发的痛苦”采取的重要措施。
经济大危机与罗斯福新政引言在经济发展的历史中,大危机是不可避免的一部分。
其中,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危机,被称为“大萧条”,对全球经济产生了严重的冲击。
而美国总统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通过一系列政策措施,实施了被称为“罗斯福新政”的经济复苏计划。
本文将探讨经济大危机对美国经济的影响以及罗斯福新政的实施。
经济大危机的20世纪30年代初,美国经历了一场空前的经济危机,其起源可以追溯到1929年的股市崩盘,这是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金融危机之一。
大规模的股市崩盘导致了银行倒闭、失业率飙升和产业生产下降等一系列恶性循环,最终导致了经济衰退。
经济大危机的影响经济大危机对美国经济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首先,许多银行由于债务违约和股市崩盘而破产。
这导致了整个金融体系的瘫痪,信任崩溃,借贷停滞。
其次,大规模的失业导致了消费能力的下降,经济活动减缓。
此外,由于经济紧缩,企业的生产水平下降,市场需求减少,进一步加剧了经济衰退的恶性循环。
罗斯福新政的作为对经济大危机的回应,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在1933年的总统就职演说中承诺,将实施一系列政策来解决经济危机。
这些政策成为了被称为“罗斯福新政”的经济复苏计划。
罗斯福新政的内容罗斯福新政的核心目标是通过政府的干预来恢复经济活动和保护民众免受经济衰退的影响。
该计划的主要措施包括:1.制定金融改革法案:此举旨在恢复银行业的信心和稳定金融体系。
2.实施农业调整法案:通过减少农产品供应来提高价格,保护农民的利益。
3.通过工业恢复法案鼓励产业发展:该法案提供了一系列激励措施,以促进企业恢复生产水平和就业机会。
4.推动劳工保护立法:通过推行最低工资标准、工时限制和工会权益保护来改善工人的生活和劳动条件。
5.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包括失业保险、养老金和医疗保险等,为公民提供福利保障。
6.实施公共工程计划:通过政府投资进行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就业机会并刺激经济增长。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讲义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是指20世纪30年代初至中期,在全球范围内爆发的一场严重的经济衰退。
这次危机源于1929年美国股市崩盘引发的经济危机,随后波及全球,导致了大规模的失业、贫困和贸易萎缩。
在这一时期,美国总统罗斯福实施了一系列称为罗斯福新政的政策,试图挽救经济。
下面将分别介绍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主要原因可以归结为金融危机、贸易保护主义和经济政策失误等多方面因素。
首先,股市崩盘引发金融危机,导致投资者信心受挫,信贷紧缩,企业破产数量激增。
其次,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的不断出台加剧了全球经济的困境,各国相互征收高关税,导致国际贸易减少,经济循环放缓。
此外,一些国家的经济政策也存在失误,比如紧缩政策导致通货紧缩、失业率上升。
面对严峻的经济形势,罗斯福上任后,实施了一系列的政策来扭转局势,这就是罗斯福新政。
罗斯福新政基于一项核心原则,即政府应该扮演更大的角色来解决经济危机。
新政的主要内容包括金融改革、劳工保护、农业调整和公共工程项目等。
首先,罗斯福采取了一系列金融改革措施,旨在修复破产银行、恢复信用和稳定金融市场。
其中最为重要的一项政策是成立了美联储,以监管和规范银行业。
此外,罗斯福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提供紧急贷款,帮助贫困地区和企业度过难关。
其次,罗斯福推出了一系列劳工保护政策,旨在提高工人的工资和生活条件,以缓解失业问题。
这些政策包括最低工资法、工作时间限制、工会保护等。
这些措施极大地改善了工人的福利待遇,减轻了他们遭受经济危机打击的压力。
此外,罗斯福还采取了一系列的农业政策,旨在改善农民的收入和地位。
他实施了农业调整法,以减少农产品供应,提高价格。
此外,他还推出了一系列的农业援助计划,如向农民提供贷款和技术支持等。
这些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了农民渡过了经济危机。
最后,罗斯福进行了大规模的公共工程项目,旨在刺激经济增长和创造就业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