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 咏物诗(《蝉》)鉴赏意象名师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594.50 KB
- 文档页数:17
《蝉》优秀课件一、引言《蝉》是我国著名作家鲁迅先生的一篇散文,收录于他的散文集《朝花夕拾》中。
该作品通过对蝉的生活习性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尊重和对自然万物的关爱。
本文将以《蝉》这篇散文为蓝本,探讨其文学价值和思想内涵,并设计一份优秀课件,以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篇作品。
二、文学价值1.独特的写作手法《蝉》这篇散文采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蝉赋予了人类的情感和思维,使读者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蝉的生活状态。
同时,鲁迅先生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使文章语言生动形象,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2.深刻的思想内涵《蝉》这篇散文通过对蝉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尊重和对自然万物的关爱。
文章中提到:“这小小的虫豸,它们的生存,竟比人类还要长久。
”这句话体现了作者对生命的敬畏之情。
同时,鲁迅先生还借此批判了当时社会上的种种不良现象,如对弱者的欺凌、对知识的漠视等,表达了他对社会的深刻思考。
3.丰富的文化底蕴《蝉》这篇散文融入了大量的文化元素,如引用了《诗经》、《庄子》等古籍中的相关内容,使文章具有了丰富的文化底蕴。
这些文化元素的融入,既展示了鲁迅先生深厚的文化素养,又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三、课件设计1.教学目标(1)了解《蝉》这篇散文的文学价值和思想内涵;(2)掌握散文的阅读方法和鉴赏技巧;(3)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2.教学内容(1)作者简介:介绍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文学成就等;(2)作品背景:介绍《蝉》这篇散文的创作背景和时代背景;(3)文本解读:分析《蝉》这篇散文的文学特点和思想内涵;(4)作品鉴赏:引导学生从语言、形象、情感等方面欣赏《蝉》这篇散文;(5)课堂讨论:组织学生就《蝉》这篇散文展开讨论,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
3.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播放蝉鸣的视频或音频,引起学生对蝉的兴趣,进而导入课文;(2)作者简介:简要介绍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和文学成就,帮助学生了解作者;(3)作品背景:介绍《蝉》这篇散文的创作背景和时代背景,为学生理解课文提供背景知识;(4)文本解读:分析《蝉》这篇散文的文学特点和思想内涵,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5)作品鉴赏:组织学生从语言、形象、情感等方面欣赏《蝉》这篇散文,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6)课堂讨论:组织学生就《蝉》这篇散文展开讨论,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7)课后作业:布置与《蝉》这篇散文相关的作业,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