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生态学与生态旅游规划管理
- 格式:pdf
- 大小:882.84 KB
- 文档页数:7
景观生态学与景观生态规划【摘要】本文介绍了景观生态学概念及基本理论、景观生态规划涵义及规划原则,并结合贵州省黔东南州凯里市滨江镰刀湾片区景观生态规划的实例,进一步阐述景观生态学在规划中的应用。
【关键词】景观;生态;规划1、景观生态学景观生态学(Landscape ecology) 一词首先由德国著名的生物地理学家特罗尔(C.Troll)于1939年提出,他认为景观生态学是对一个地区不同地域单元的自然—生物综合体的相互关系分析。
20世纪80年代后期,景观生态学逐渐成为世界上资源、环境、生态方面研究的一个热点,吸引了众多生态学家和地理学家。
随着学科的发展和研究的深入,景观生态学成为一门建立在生物学和地理学基础上的综合学科,研究不同尺度人地系统的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功能联系、动态发展过程及系统稳定的对策的。
与传统生态学研究相比,景观生态学更加强调空间异质性、等级结构和尺度在研究生态学格局和过程中的重要性,以及人类活动对生态学系统的影响,尤其突出空间结构和生态过程在多个尺度上的相互作用关系。
2、景观生态学理论景观的基本单元是景观要素,其数量特征一般表现为面积、周长和形状。
依据哈佛大学设计研究生院教授福尔曼(Forman)的斑块-廊道-基质模式,按照各种景观要素在景观中的地位和形状,可将景观要素分为斑块、廊道、基质。
2.1斑块斑块是指景观中相对零碎、相对均质的块状生态单元。
按照起源和形成机制可将斑块分为干扰斑块、残余斑块、引入斑块和环境资源斑块。
从不同的尺度来说,整个城市或者一个住区都可以被看作是一个斑块,为了提高运作效率,斑块的形状成为研究关注的重点。
一般边界较多、较大的斑块形状更有利于其与外界的交流和渗透。
2.2廊道廊道是不同于两侧相邻基质的线性景观单元,具有通道和阻隔的双重作用。
根据廊道的起源、对人类的作用及景观,廊道可分为线状、带状和河流三类。
在城市和居住区规划研究中,我们可以将廊道分为蓝道(blue way)、绿道(green way)和灰道(gray way)。
景观生态学与生态旅游规划管理作者:叶曼来源:《旅游纵览·行业版》 2015年第10期叶曼就生态旅游规划管理现状来看,其在实施管理项目的过程中仍存在着某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在此背景下,要求管理人员要提高对此问题的关注度,且应通过将景观生态学应用于旅游管理中的方式来提高整体管理水平,最终达到高质量的生态旅游规范管理目的。
本文从生态旅游含义分析入手,并详细阐述基于景观生态学基础上生态旅游规划管理策略,旨在能推动当代旅游行业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管理水平,形成健康稳定发展状态。
生态旅游规划管理水平的提升有助于当代旅游行业快速发展,要求我国旅游行业在发展过程中应采取相应的措施解决当前生态旅游规划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最终营造一个良好的旅游管理环境,并实现景观生态学与生态旅游规划管理有机结合。
以下就是对景观生态学与生态旅游规划管理的详细阐述,望其能为当代旅游行业快速发展提供有利的文字参考,且达到规范化管理目标。
一、生态旅游含义对生态旅游含义的分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从旅游需求角度看,生态旅游即为一种旅游活动项目,但其要求旅游者在对自然景观进行欣赏的过程中应秉承生态保护原则,即应避免环境破坏行为的出现影响生态环。
第二,从旅游供给方的角度看,生态旅游是一项旅游销售品,其可吸引游客购买当地的纪念商品,最终达成销售目的。
为此,在现代旅游行业发展过程中,经营者应始终保持可持续发展理念,继而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并达到推动我国旅游行业健康发展的目的。
此外,当代生态旅游发展对生态保护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旅游行业在发展过程中应注重鼓励人们在参与旅游活动的过程中形成改善环境保护意识。
二、基于景观生态学基础上生态旅游规划管理策略(一)加强旅游者生态保护意识景观生态学中,不仅强调空间结构与生态过程二者异质性,且关注二者整体性。
因此,在生态旅游规划管理过程中,应从旅游开发者和旅游者两方面入手。
一方面,政府应发挥宏观调控作用,加强对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宣传,引导旅游开发者立足生态保护角度,在具体开发中,制定针对性保护措施,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兼顾经济效益最大化的同时,还能推动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
2192015年8月下半月刊生态环境保护景观生态学在生态旅游规划中的应用探讨李志寰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都喜欢外出旅游,对于旅游的地方也有着一定的要求,比如对生态旅游的追求。
生态旅游对于环境保护是一定的,通过对减轻环境压力来平衡经济利益,生态旅游的规划是把地理自然和生态两者相结合。
本文基于对生态旅游的定义和规划的种种原则,景观生态学在生态旅游规划中的应用原则,并对此进行一定的探讨。
一、引言旅游是人类和环境进行自我感知和交流的的活动,而生态旅游规划对于游客来说是一种当地的特色,景观的质量得到提高,也使得旅游资源能够可持续发展。
二、景观生态学的定义景观生态学是近些年兴起的地理学、生态学的新型交叉学科。
在景观的结构上、功能上、还有演化上,都有着综合性和宏观性的区域特点。
其主要功能就是为旅游开放,提供一个活动的载体,同时也是生物栖息的地方。
景观生态学中含有重要的三个部分,分别是斑块、廊道和基质。
斑块是一种在空间观察描述得出的点状或者块状的结构,是与周围的环境略有不同,也是一种线性的区域。
就目前来看,主要是旅游产品的附属物,如旅店、休息区、景点等。
廊道则是一种景观单元,在旅游区域分别分为水系廊道和交通廊道,水流流经的地方和游客走动的区域,都是旅游内部景观类型之间的通道体系。
基质是斑块镶嵌的景观生态系统或者是土地利用类型,在旅游的角度看,就是一种旅游地理环境类型,比如自然风景和森林等,对基质的清晰认知可以加强对旅游生态斑、旅游的核心区进行指导布局,有利于确保和保护旅游地的整体生态系统特点。
三、生态旅游规划的原则生态旅游就是保护自然和人的和谐统一,是一种好的生态旅游模式。
换句话说就是游客在旅游时也要对环境和景观进行负责,不能破坏。
将环境保护放在第一位,平衡两者之间的关系,从而实现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对于生态旅游还是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一)保护放在首位原则想要对旅游资源进行可以持续的利用,就需要加强对旅游资源的开发和保护。
景观生态学在生态旅游规划中的应用分析作者:郑春兰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中下旬刊》 2016年第3期郑春兰云南大理州巍山县人民医院云南大理671000摘要随着人们经济水平的提高和余暇时间的增多,旅游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旅游开发者投入到对自然环境的开发和规划中来。
但是,随之而来的必然是对环境的影响和破环。
因此,为了加强环境保护,创建环境友好型社会,业界将景观生态学的因素加入到生态旅游规划之中。
本文以云南省巍山县为例,从宏观旅游规划和微观旅游规划两个方面分析景观生态学在生态旅游规划中的应用。
关键词景观生态学;生态旅游;旅游规划;应用近年来,人民的经济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并且随着余暇时间的增多,更多的人开始关注心理满足,开始走出家门,去探寻世界各地的著名景观和大好河山。
因此,旅游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而人们在追求精神文明建设的同时,也提出了“生态旅游”的口号,促进旅游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但也给旅游行业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景观生态学同时也得到了广泛重视,已经成为旅游相关学术界的前沿,随着景观生态学的发展,为生态旅游的规划与发展带来了全新的思想和研究方法。
1 景观生态学释义景观生态学是一门交叉学科,在地理学和生态学中都有一定的合法性,主要研究景观系统的整体性,景观结构的镶嵌性,景观研究的尺度性,景观演化的不可逆性以及景观价值的多重性,对于旅游业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1]此外,景观生态学的研究对象是景观整体,着重强调了景观空间的异质性维持和发展等问题,加强生态系统间的作用、对生物种群的保护力度和管理要求、对生态环境资源的保护和经营、旅游活动对景观的人为影响。
2 生态旅游规划释义生态旅游主要是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是“环境友好型社会”中的主要概念,在加强人类的旅游活动的同时,更要保护自然,实现二者的平衡、有序发展,有效地处理好二者间的能动的关系。
而生态旅游规划主要包括对旅游项目的规划、对旅游资源的规划和对旅游环境的规划三个方面。
景观生态学视角下生态旅游景点的规划研究摘要: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传统旅游方式的弊端越来越多的显现出来,导游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破坏日益严重,一种新的环保方式的旅游景点规划已经迫在眉睫。
在这一背景下,出现了生态旅游这一概念。
但是我国在生态旅游的理论、大众意识、管理方式及规划研究上都比较欠缺,而把地理学研究自然现象空间关系的“横向”方法同生态学研究生态系统内部功能关系的“纵向”方法相结合的景观生态学,是新一代的生态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
把景观生态学应用到旅游生态景点的规划研究中,是保证旅游资源能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景观生态学; 生态旅游; 规划研究Abstract:With the vigorous development of tourism industry, the disadvantages of traditional tourism way more and more show, tour guides resources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destruction increasingly serious, a kind of new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way of tourist attractions planning is imminent. In this context, the emergence of a ecological tourism this concept. But our country in ecological tourism theory, the public consciousness, management way and planning research are lacking, the geography and the study of natural phenomena space relation “vertical” with ecology research method of ecological system internal functions relationship “horizontal” method of combining the landscape ecology, is a new generation of ecology, with very strong practicality and applied. The application of landscape ecology to tourism ecological scenic spot of planning, is to guarante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resource can be important way.Keywords: landscape ecology; Ecological tourism; Planning research引言:景观生态学是20世纪60年代在欧洲形成的,到20世纪80年代初,景观生态学在北美才受到重视,并迅速发展成为一门很有朝气的学科。
景观生态学在生态旅游规划中的应用作者:彭君来源:《科教导刊》2009年第18期摘要本文将景观生态学与生态旅游规划紧密地结合起来,分析景观生态学在旅游规划中的运用,从中找到景观生态规划与一般规划的不同之处,并希望能够使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综合发展,创造和谐可持续发展的新旅游规划阶段。
关键词景观生态学生态旅游规划规划中图分类号:F592文献标识码:A旅游从宏观上看是人类与环境相互交流的过程,环境与人类存在着相互作用,所以正确有效的环境规划对保证保持旅游地的景观自然性和原始性以及确保旅游地的可持续发展十分重要。
旅游规划可以定义为在旅游地进行调研后,为寻求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旅游地的有序发展将环境、社会以及经济各方面因素综合考虑,以平衡和谐各部分发展为宗旨的富有前瞻性的、反馈性的操作过程。
1 我国旅游规划的现状及问题现阶段,国内学者普遍认为旅游规划“确定一国或一地区旅游发展的方向、规模、目标和速度”。
①认为旅游规划的作用仅限于为旅游地的发展模式和发展目标确定提供可实施的方案计划,过度倾向规划的经济效益,并没有将规划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纳入持续观察范畴,导致规划不具备长期追踪效果,所谓的前瞻性、反馈性也就不能很好地发挥其作用。
其中主要问题如下。
1.1 旅游规划无法体现其前瞻性现如今很多旅游规划只是为了规划而规划,并没有因地制宜制定切实符合自身条件的具有指导意义的规划大纲。
旅游地未来的发展方向以及发展步骤并没有站在一个高屋建瓴的高度进行布局,于是规划在实践中缺乏操作性,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又进行二次规划,浪费了大量精力物力不说,规划的前瞻性现实性没有得到很好体现。
1.2 旅游规划研究视角狭隘作为第三产业翘楚的旅游业因为客观发展要求使大多数旅游规划以经济效益为主要目标,而相对漠视旅游规划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甚至有的学者声称“不谈效益,遑论规划”。
②在这种大环境下,旅游规划研究不可避免地呈现出十分功利的倾向,集中在对旅游现象带来的经济影响进行考察,而对具有不可逆性的生态环境影响的研究却屈指可数。
景观生态学在生态旅游规划中的应用杨明欣摘要:目前,在生态旅游开发过程中存在着许多生态破坏现象,严重影响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是生态旅游区建设中亟待重视的问题。
本文运用景观生态学、旅游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提出解决生态旅游区生态问题的景观生态调控对策和措施,以保障生态旅游区的可持续性发展。
关键词:景观生态学;生态旅游区;应用1.引言20世纪80年以来,随着旅游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生态旅游作为旅游可持续发展的一种重要形式而被日益关注。
生态旅游之所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是因为生态旅游是在追求“绿色”、“生态”、“璞真”的背景下产生的,它以“走进自然”、“回归自然”、“享受自然”、“保护自然”为主题,迎合了主流消费者的旅游需求。
同时,它又以环境教育和自然知识普及为核心,满足了保护与发展的目标[1],因而,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然而在旅游开发过程中,一些生态旅游区由于缺乏景观保护意识和生态思想,偏重于旅游的经济效益,忽视了对景观资源的保护和管理,盲目开发,加之大量的游客涌入,造成了对保护对象的破坏和旅游资源的退化。
1.景观生态学基本概念斑块(patch)是空间的点状结构或块状结构,与周围环境不同的相对均质的非线性区。
它具有活化空间结构的性质。
就旅游地而言,旅游斑块指由景点及其周围环境形成的以自然景观或人文景观为主的地域,代表着旅游产品单元即游客游赏和旅游消费场所[2]。
廊道(corridor)是线形的景观单元,它不同于两侧相邻景观,对景观起通道和阻隔的双重作用。
从旅游角度分析,主要表现为旅游功能区之间或功能区内部的狭长林带、交通线及周边带状或线状的树木、草地、河流等自然组分。
旅游地的主要廊道类型可分为水系廊道、交通廊道、生物通道和各级游道[3]。
基质(matrix)是斑块镶嵌内的背景生态系统或土地利用类型,是宏观背景结构,它一般呈面状,对景观功能起着重要作用。
从旅游地角度看,它一般指斑块镶嵌内的背景生态系统即旅游地地理环境类型,如森林公园、自然风景名胜区等类型[4]。
对旅游区进行生态化设计与管理一、景观生态学与景观结构景观生态学是现代地理和生态学相结合的产物,是一门连接自然科学和人类学的交叉性学科,属于宏观尺度空间研究范畴[1]。
它注重景观结构与生态过程的相互作用,强调生态整体性和空间异质性,通过对旅游区的景观结构、功能和演化过程的研究,从而实现对景观的优化利用与管理。
描述景观空间结构的基本要素有斑块、廊道、基质和缘[2-3]。
斑块是景观中与周围在外貌和性质上不同并具有一定内部均匀性的空间单元,在旅游区内是指以自然景观为主的地域和服务网点;廊道是景观中与相邻两边环境不同的线性或带状结构,旅游区内的廊道主要表现为河流、林带、交通线及其两侧的带状树木、草地;基质是景观中分布最广、连续性最大的景观背景结构,对应于旅游区内的自然地理环境;缘则是指旅游区的外围保护带或旅游斑的外围环境,作为缓冲区,可避免自然环境与周围社会环境直接接触,有利于旅游区的生态保护。
二、丹霞地貌景观生态设计丹霞地貌风景区以自然旅游资源为主体,不仅具有观赏的功能,还具有维持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功能。
一旦遭到破坏,将难以恢复乃至无法恢复,无论是对当地的生态环境还是旅游业来说,这无疑是个致命的打击。
因此,对风景区进行设计与开发,应从生态学角度出发,以保护、优化风景区内自然生态环境,保证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最终目标。
(一)景观的结构设计1.斑块的设计。
景观要素及其功能格局是控制旅游区生态环境状况的关键。
在自然风景区内,按照景观生态学理论,在斑块设计方面应以大型植被斑块作为主要考虑对象,同时需要一定数量分散的小型斑块作为补充。
就丹霞地貌风景区而言,它最具特色的景观要素是赤壁丹崖,丹山、碧水、秀峰、奇石构成了旅游区重要的旅游资源。
因此,为保护旅游景点的整体性,应以巨型的旅游斑为主要考虑对象。
选择具有典型意义的景点与周围环境组成旅游斑,斑块的构成大体上是有一个近圆的核心区,弯曲边界和有利于物种传播的边缘指状突出。
试论景观生态学在旅游规划中的应用摘要:随着我国旅游事业的不断发展和壮大,人们认识到,将更多的资源投入到旅游事业的建设中显得越来越重要。
但是,在旅游规划的过程中,由于很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导致我国生态环境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破坏,这给相关部门提出了一个难题,即在环境和经济之间进行选择的难题。
当然,随着人们越来越重视环境的保护,我国也开始倡导创建环境友好型社会,将生态学应用于旅游规划中显得非常重要。
关键词:景观生态学;旅游规划;应用随着我国人民的经济条件不断得到提高,人们对其生活品质的追求也在逐渐提高,在这一时机,我国开始大力开发旅游行业,从而导致我国的旅游行业得到的空前的发展。
但是,在旅游业快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已经开始认识到其对环境造成的危害,而且旅游事业对环境的影响是有目共睹的事实,其对环境造成的危害在一定程度上给我国的旅游规划者提出更高的挑战。
为了进一步促进我国旅游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尤其是随着我国景观生态学的发展,这就说明景观生态学在旅游规划中的应用,旨在促进我国旅游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1.生态旅游的定义生态旅游,其定义并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说法,但是其核心定义就是维持人和自然的和谐统一的同时开发旅游的一种形式。
因此,生态旅游追求的是要求人们在享受自然风光时,还应该主动承担保护自然的责任。
其最主要的特点是,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这也应该是所有旅游者将这种保护环境的理念摆在首位。
当然,对旅游规划部门而言,他们的工作是要尽量平衡经济与环境之间的利益,旨在保全整个旅游景区的完整性,实现对我国旅游资源的整体规划,从而促进我国旅游行业的长远发展。
2.景观生态学在生态旅游规划中应用的原则2.1环境保护是基本前提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逐渐提高,旅游规划部门应该将环境保护理念放在首位,一旦处理不好环境保护方面的工作,在旅游的过程中就容易对当地的环境造成污染,不仅会影响自然环境,甚至还会对人类的正常生活造成影响。
景观生态学在生态旅游规划中的应用价值探讨-旅游管理景观生态学在生态旅游规划中的应用价值探讨彭卓群通过全面的分析生态旅游规划,并深入了解景观生态学规划的特点。
本文将生态旅游规划和景观生态学二者相结合,详尽的探讨景观生态学在生态旅游规划中的应用价值。
生态学意味着生态文明的建设与发展,其关系到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更与民族长远发展存在着直接的联系。
现代经济发展的形势要求社会经济全局的发展要以生态文明理念为主导,用生态文明的建设推动旅游事业的发展,同时要依据我国生态旅游规划的实际状况,逐步将景观生态学深入的渗透到生态旅游规划之中。
并且,随着景观生态学快速的发展,其在生态旅游规划中的应用意义十分的重大。
、生态旅游规划关于生态旅游规划的内容主要包括背景介绍、生态旅游项目的规划、生态旅游资源与环境的规划这三方面。
首先,生态旅游资源、社会经济、建设开发条件和自然地理等都是背景介绍的主要内容,具体就是进行说明和分析生态环境的基本状况,提供给生态旅游规划战略实施所需要的数据与资料。
其次,有形的和无形的内容都属于生态旅游的项目,比如:景点、娱乐活动等,这些内容的开发主要由旅游区负责,开发的内容必须是以满足游客和吸引游客为出发点。
最后,合理的旅游服务与优良的旅游地环境基础设施都是建立在科学成功的生态旅游资源与环境的规划的基础之上,生态旅游资源与环境的规划是否合理直接影响着游客的需求与满意度。
、与传统旅游规划相比,景观生态学规划的优势(一)指导思想方面传统的旅游规划以利润最大化为主要目的,忽视了对生态资源的保护。
然而, 景观生态学规划的基本指导思想是旅游地的可持续发展,其规划必须遵循环境、经济和社会的和谐发展,并且要求在开发利用生态的同时必须要保护环境。
(二)规划重点方面传统的旅游规划只注重经济效益,忽略了生态和社会的效益,在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相互冲突时,总是以舍弃生态效益而保护经济效益为主。
然而,景观生态规划则是以和谐发展为主导思想,把生态的可持续发展作为首位,兼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使得环境与旅游的关系呈现为相辅相成,促进二者的共同发展景象。
生态旅游的规划与管理生态旅游是一种强调自然保护、文化传承和旅游体验的可持续发展形式。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升和旅游业的发展,生态旅游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和选择。
然而,生态旅游的开展并不简单,它需要一定的规划和管理来保持生态的完整性和旅游活动的可持续性。
一、生态旅游规划生态旅游规划是生态旅游开发的前提和基础,它需要结合当地的生态、文化和社会资源,全面分析旅游需求和市场状况,确定旅游产品和服务内容,并规划旅游区域、路径和活动,完成生态旅游的整体设计和布局。
1. 生态旅游资源分析生态旅游规划需要首先进行生态旅游资源分析,包括自然生态环境、文化历史资源、社会经济状况等方面。
通过对资源的分析和评估,确定旅游开发的方向和目标,找到旅游产业与当地社会发展相融合的可能性和机会,挖掘当地特色资源,提高旅游产品的差异化和原创性。
2. 生态旅游市场研究生态旅游规划还需要进行市场研究,分析潜在游客的需求和偏好,评估旅游市场的现状和未来趋势,确定旅游产品和服务的定位、品牌和市场推广策略,促进生态旅游产业与市场紧密对接,实现生态环保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3. 生态旅游体验设计生态旅游规划的重点是注重游客的满意度和旅游体验。
因此,在设计旅游产品和服务时,需要从游客的角度出发,创新旅游体验和互动方式,通过体验式旅游和情感化的服务,增强游客的参与感和认知度,提高旅游体验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二、生态旅游管理生态旅游管理是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和管理,它需要通过科学管理和监管,保障旅游产业的生产和消费环节不对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传承文化和历史遗产,促进旅游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1. 生态旅游保护和修复生态旅游管理需要把生态保护作为核心任务,并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和政策措施。
保障旅游区域生态环境完好、清洁和安全,确保当地自然资源得到充分的保护和修复,避免旅游活动对当地环境、生物和文物的破坏。
2. 生态旅游安全和服务生态旅游管理还需要加强旅游区域的管理和监督,维护旅游活动的法制和秩序,确保游客和当地居民的安全和权益,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和水平,为游客提供优质的旅游体验和服务。
景观生态学在生态旅游规划中的应用研究通过对生态旅游规划的现状分析,讨论了生态旅游规划和景观生态学及景观生态规划的内容,阐述了景观生态学理论在生态旅游规划中的具体应用,并研究了生态旅游规划的数量分析方法。
标签:生态旅游规划景观生态学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系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在新的经济常态下,我们要以生态文明的理念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要将生态文明建设看作是旅游发展的重中之重,借生态文明建设的东风,强力推进旅游产业发展。
目前我们国家对生态旅游资源的规划还停留在起步阶段,相应的研究也比较少,过度重视对开发模式的论证,而缺乏理论依据的支撑,这种做法很容易导致原本有限的生态资源受到破坏,危及人类生存。
景观生态学的迅猛发展,理论体系的日渐成熟为生态旅游规划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新的理论与方法,开辟新的科学途径。
1 生态旅游规划生态旅游规划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1 背景介绍背景介绍主要包括社会经济、生态旅游资源、自然地理和开发建设条件等,是指对生态环境地的基本情况进行分析与说明,为生态旅游规划的战略实施提供所需要的基础材料和数据。
1.2 生态旅游项目的规划生态旅游项目主要是指景区景点、娱乐活动等有形实体和无形的精神内容,一般是由旅游区负责开发的,其主要目的是吸引旅游者和满足旅游需求。
1.3 生态旅游资源与环境的规划生态旅游资源与环境的规划的科学成功与否直接关系着旅游地的环境基础设施、旅游服务设施是否合理,能否满足游客的需要和提升游客的满意度。
因此必须做好生态旅游资源与环境的规划。
2 景观生态学与规划景观生态学是地理学与生态学交叉形成的学科,其研究内容包括景观系统的整体性,景观结构的镶嵌性,景观研究的尺度性,景观演化的不可逆性以及景观价值的多重性。
景观生态规划是指多角度、多层次的对旅游景观进行综合的评价,进而提出最优的利用方案。
通过对旅游景观科学合理的规划使得景观生态资源与当地环境、经济协调发展,利用景观生态资源,创新理念,深挖特色,为游客提供观光、体验、娱乐、休闲等旅游服务,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实现人与自然、生态环境与经济的和谐发展。
景观生态学应用于生态旅游规划管理中的方法作者:刘佳丽来源:《现代园艺·下半月园林版》 2014年第5期刘佳丽(复旦大学,上海200433)摘要:本文主要阐述生态旅游的未来规划和主要原则,以及景观生态在旅游方面的重要作用,规划结合自然的生态旅游。
关键词:景观生态;生态旅游;未来规划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升,这些都成为人们追求更高品质生活的原因所在,对于高品质的追求不是生活的奢靡而是倾向于更加环保亲近自然的生态旅游,这种生态旅游近2年成为了大众对于生活度假的共同选择。
生态旅游的基础概念是环保,通过这种理念的实施,减缓环境压力,进而平衡经济压力。
通过自然的地理环境结合生态概念来开发旅游经济,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更可以提升人们对于环保的重视。
1 生态旅游的未来规划1.1 生态旅游的基本定义所谓的生态旅游至今也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义,它只有一个主要的核心理念,即为以最大程度地维护人与自然的和谐的旅游方式。
它就是想让我们在旅游的过程中,充分享受身融自然的感觉,没有物质因素的影响充分的放松身心,将环境保护的观念放在首位并用这种旅游方式来减缓当地的环境压力,实现自然环保与利益相平衡,从而更好地实现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化利用。
1.2 生态旅游的原则现在国内开展大量的生态旅游策划,但在实施生态旅游开发的过程中要符合理论与实践经验,主要遵循以下几项规则。
①遵循保护性开发。
要想使环境资源得以持续性发展,就要对旅游区的开发更为适当,遵循自然规律且不可为了利益而不顾生态保护,只有在保护环境很好的状态下才能提及开发事项。
资源得以保护才能加以利用并进行持久性的收益。
②特色原则。
所谓的生态旅游与其他旅游形式不同之处就在于它具有鲜明的原始性与自然性的保留。
所以在开发的过程中要注意保留这种特色,尽管在旅游区的开发过程中,带来更多的麻烦,但正是因为这种原始性才使得生态旅游如此惹人喜爱。
2 景观生态学的具体应用2.1 规划思路在生态旅游规划的过程中,可以利用景观生态学的基本特性即为突出空间异质性以及整体生态性的设计。
景观生态学与生态旅游规划管理分析————————————————————————————————作者:————————————————————————————————日期:景观生态学与生态旅游规划管理分析-旅游管理景观生态学与生态旅游规划管理分析景观生态学主要由两个部分组成:现代地理学和生态学。
这是一个相对比较新型的领域,因此,人们正不断对其应用进行探索和研究。
由于起步较晚,同时又受到历史和科学的限制,人们对于生态旅游的研究还处于一个初级阶段。
通过结合旅游供给方和旅游需求方这两个层次的定义以及提供的相关资料,我们对于生态旅游也进行了定义,同时在生态旅游中强调了空间范围以及生态内涵。
本文对于生态旅游的概念进行了阐述,随后对生态旅游的规划管理及其应用进行大致分析。
一、生态旅游的定义长期以来,由于人们对于生态旅游的关注较少,因此也忽略了对它的研究,所以至今关于生态旅游的定义还尚未有一个统一的说法,由于生态旅游的基础概念十分模糊,从而导致生态旅游的规范化研究难以进行,同时也造成其实践具有误导性,很有可能会带来严重后果。
目前,对于生态旅游的定义基本有这样三种:第一种,从旅游需求方来讲,生态旅游自然是一种旅游活动。
在旅游的过程中,旅者可以游览一些自然景色优美又具有历史文化的古迹,这些地区不仅环境优美,而且尚未受到人类的干扰,依旧是最原始的状态。
第二种,从旅游供给方来讲,生态旅游则是一种旅游销售品。
游客在观赏自然风光和感受特色风土人情时,当地人民可以通过向他们出售旅游纪念品来拉动经济增长。
第三种,从旅游的需求方和供给方共同来看,生态旅游则是一种旅游经典的开发方式。
从二者结合的角度出发,我们不难发现,生态旅游的综合定义无疑是:一种体验异质生态旅游的旅游方式和一种保护生态环境的积极思想观念。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对于生态旅游的观念的理解我们必须严格,这主要可以表现在以下限定条件上:1.关于生态旅游的定义主要从三个方面出发:保护自然景观、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以及统筹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对于其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思想则是通过目的地来体现。
景观生态学在生态规划中的应用景观生态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主要研究景观格局及其对生态系统功能、生物多样性和环境质量的影响。
在当今社会,生态保护与城市发展的关系日益紧密,生态规划便成为确保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工具。
而景观生态学作为科学研究的一部分,自然而然地渗透到生态规划的各个环节中,为规划者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方法。
一、景观生态学在生态评估中的应用生态评估是生态规划的前提和基础,而景观生态学正是对生态评估提供了科学诊断和评价的方法。
在生态评估中,景观生态学通过对景观格局、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功能进行综合评价,为规划师提供了了解现有生态状况和问题的基础,为后续规划行动提供了依据。
例如,通过景观生态学的方法,可以评估城市绿地系统的连通性和多样性,确定重点保护的生态功能区域,为未来的更新计划提供方向和目标。
二、景观生态学在生态修复中的应用众所周知,城市化进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
针对这些破坏,景观生态学可以提供科学的修复方法和策略。
利用景观生态学的原理和技术,可以恢复和重建城市空地与水域的生态系统功能,提高生物多样性和生态质量。
例如,对于某城市的湿地生态系统,景观生态学可以通过研究湿地耕地格局、植物群落和物种分布等,为湿地的修复和恢复提供技术支持和建议。
三、景观生态学在生态系统服务评估中的应用生态系统服务已成为当前生态保护和城市规划中的重要概念之一,而景观生态学则为生态系统服务的评估与管理提供了方法论。
景观生态学通过分析景观格局、生态过程和生物多样性等指标,评估不同景观类型的生态系统功能和生态系统服务的供需平衡,为合理利用生态资源和改善生态环境提供参考。
例如,借助景观生态学的方法,可以对某城市的水源涵养功能进行量化和评估,从而为水资源的管理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四、景观生态学在气候变化适应中的应用气候变化是全球性的挑战,也对城市规划和生态保护提出了新的要求。
而景观生态学在气候变化适应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关注。
文章编号:1000 0585(2001)02 0206 07收稿日期:2000 08 02;修订日期:2001 02 16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规划项目(973) 长江流域生物多样性变化、可持续利用与区域生态安全(G2000046800)和国家科技部攀登计划重点科技攻关项目(920-11-04)资助。
作者简介:刘忠伟(1976-),男,河南许昌县人,毕业于山东大学旅游系。
现为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系研究生,主要从事区域开发、景观生态学和旅游规划等方面研究。
景观生态学与生态旅游规划管理刘忠伟,王仰麟,陈忠晓(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系,北京 100871)摘要:现代地理学与生态学结合下产生的景观生态学,正在不断地发现和拓展其应用领域。
目前其对生态旅游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
在从旅游供给方、旅游需求方和二者的综合层次三个方面定义生态旅游的基础上,强调生态旅游的空间范围和生态内涵,初步探讨了景观生态学在生态旅游上述三个方面尤其是生态旅游规划管理中的应用。
景观的结构与功能、生态整体性与空间异质性、景观多样性与稳定性以及景观变化等景观生态学理论,可以作为生态旅游规划管理的理论基础之一。
关 键 词:生态旅游;景观生态学;生态旅游目的地;景观中图分类号:F592 99 文献标识码:A旅游资源开发和旅游环境建设中存在很大的盲目性,致使旅游资源和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威胁到旅游业的持续发展。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出现了生态旅游(ecotourism)这一概念。
生态旅游一经提出,就迅速引起了国内外生态和旅游学界的关注。
然而,人们大多侧重探讨生态旅游的概念及其开展的一般途径,真正付诸实践的较少;而且,生态旅游的理论基础研究尤为薄弱。
本文在总结三种生态旅游定义的基础上,从旅游供给方、旅游需求方和二者的综合层次三个方面定义生态旅游的概念,强调生态旅游的空间范围和生态内涵,初步探讨景观生态学在生态旅游规划和管理中的应用,并力图揭示其理论基础地位。
文章编号:1000 0585(2001)02 0206 07收稿日期:2000 08 02;修订日期:2001 02 16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规划项目(973) 长江流域生物多样性变化、可持续利用与区域生态安全(G2000046800)和国家科技部攀登计划重点科技攻关项目(920-11-04)资助。
作者简介:刘忠伟(1976-),男,河南许昌县人,毕业于山东大学旅游系。
现为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系研究生,主要从事区域开发、景观生态学和旅游规划等方面研究。
景观生态学与生态旅游规划管理刘忠伟,王仰麟,陈忠晓(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系,北京 100871)摘要:现代地理学与生态学结合下产生的景观生态学,正在不断地发现和拓展其应用领域。
目前其对生态旅游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
在从旅游供给方、旅游需求方和二者的综合层次三个方面定义生态旅游的基础上,强调生态旅游的空间范围和生态内涵,初步探讨了景观生态学在生态旅游上述三个方面尤其是生态旅游规划管理中的应用。
景观的结构与功能、生态整体性与空间异质性、景观多样性与稳定性以及景观变化等景观生态学理论,可以作为生态旅游规划管理的理论基础之一。
关 键 词:生态旅游;景观生态学;生态旅游目的地;景观中图分类号:F592 99 文献标识码:A旅游资源开发和旅游环境建设中存在很大的盲目性,致使旅游资源和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威胁到旅游业的持续发展。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出现了生态旅游(ecotourism)这一概念。
生态旅游一经提出,就迅速引起了国内外生态和旅游学界的关注。
然而,人们大多侧重探讨生态旅游的概念及其开展的一般途径,真正付诸实践的较少;而且,生态旅游的理论基础研究尤为薄弱。
本文在总结三种生态旅游定义的基础上,从旅游供给方、旅游需求方和二者的综合层次三个方面定义生态旅游的概念,强调生态旅游的空间范围和生态内涵,初步探讨景观生态学在生态旅游规划和管理中的应用,并力图揭示其理论基础地位。
1 生态旅游概念生态旅游如何定义,还没有一个完全统一的说法。
基础概念的混乱,不仅使生态旅游的规范化研究比较困难,而且会对生态旅游实践产生误导,甚至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
当前对生态旅游的定义,可简要归纳为以下三种:第一种定义是从旅游需求方即旅游者角度出发,把生态旅游看成一种旅游活动。
如生态旅游 是到具有优美自然景色和丰厚历史文化遗存以及相对未受干扰的自然地区,了解和欣赏目的地的自然和社会文化的一种非消费性、教育性和浪漫的旅游形式 [1]。
第二种定义是从旅游供给方即旅游规划和管理者角度出发,把生态旅游看成一种生态旅游产品。
如生态旅游是 以自然风光及其地方特色的风土民情(ethnic)为主要吸引物的专项自然旅游产品 [2]。
第三种定义是从旅游供给第20卷 第2期2001年5月地 理 研 究GEOGRAPH ICAL RESEARCH Vol.20,N o.2M ay ,2001和需求两方面出发,认为生态旅游是 一种以自然环境为资源基础的旅游活动和具有强烈环境保护意识的一种旅游开发方式 [3]。
我们认为,应从旅游需求方、旅游供给方和二者的综合角度三个方面进行定义:从旅游需求方,生态旅游是旅游者到自然生态旅游目的地体验异质生态的一种旅游活动形式;从旅游供给方,它是以自然风光为主要吸引物,满足人们回归、享受和保护大自然的生态旅游产品;从二者的综合角度,生态旅游是一种观念或思想,强调规划管理者和旅游者在合理利用生态旅游资源的同时,积极保护生态环境。
这种思想是可持续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可见,对生态旅游的定义和理解必须相对严格,主要表现在以下限定上:(1)生态旅游的定义,要从上述三个方面即旅游供给方、旅游者和两方的综合层面出发。
旅游供给和旅游需求是旅游经济活动运行的两大基本矛盾,而旅游持续发展思想主要应在生态旅游目的地得以体现。
针对具体情况,可以选择合适的理解角度。
(2)强调生态旅游的空间范围。
生态旅游开展的空间地域范围即生态旅游目的地,是天然自然环境或相对不受干扰的自然区域,主要包括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国家公园等。
多数生态旅游目的地具有典型的人文景观和社会文化环境,但这并不意味着生态旅游的空间范围可以包括另外的社会文化环境独特区域。
这样容易扩大生态旅游的范围,改变生态旅游的实质。
生态旅游目的地这一地域范围,处于生态系统之上,大地理区域之下的中间尺度,在功能上表现为自然生态过程与旅游者、旅游规划和管理者及当地居民的人文活动过程的相互作用,从而构成一个空间异质性区域。
这也与景观生态学的研究对象 景观相一致。
(3)强调生态旅游的生态内涵。
真正意义上的生态旅游都应把生态保护作为既定前提,强调在合理利用生态环境资源的同时,更要保护与改善生态环境。
一方面,这是生态旅游高品位特征的体现。
生态旅游并非只是单纯到生态环境中走一趟,观赏一番,是要在明了保护生态的重要意义并为之作出自己的贡献[4]。
另一方面,是开展和持续发展生态旅游的客观要求。
开展生态旅游,进而追求其持续发展,必然要求生态环境保护与旅游发展的协调统一。
这也是维护当地居民利益和使旅游者获得一定程度满足和愉悦的必要保证。
2 景观生态学 生态旅游规划管理的理论基础之一国际景观生态学会给出的最新景观生态学(Landscape ecology)定义是,它是对于不同尺度上景观空间变化的研究,包括景观异质性的生物、地理和社会的原因与系列,无疑它是一门连接自然科学和相关人类科学的交叉学科。
景观生态学以空间研究为特色,属于宏观尺度空间研究范畴,其理论核心集中表现为空间异质性和生态整体性两方面[5]。
由前面的分析可知,一方面,从生态旅游定义的空间范围来看,生态旅游目的地包括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等,主要表现为山地、森林、草地、各种水域等景观生态类型。
具体的生态旅游目的地就构成景观生态学意义上的 景观 ,从而成为景观生态学的研究对象;另一方面,从生态旅游定义的生态内涵来看,生态旅游强调生态旅游目的地的生态保护,强调在生态学思想和原则的指导下进行科学合理的旅游开发。
因此,在现代地理学与生态学结合下产生的、既强调空间研究又考虑生态学思想和原则的景观生态 2期刘忠伟等:景观生态学与生态旅游规划管理207学,与生态旅游的空间范围和生态内涵不谋而合,是生态旅游规划管理的理论基础之一。
景观生态学的基本理论可概括如下。
2 1 景观结构与功能理论景观的结构通常用斑块(patch)、廊道(corridor)、基质(matrix )和缘(edg e)来描述。
(1)斑块原意指物种聚集地,从生态旅游景观讲,指自然景观或自然景观为主的地域。
(2)廊道是不同于两侧相邻土地的一种线状要素类型。
从旅游角度讲,主要表现为旅游功能区之间的林带、交通线及其两侧带状的树木、草地、河流等自然要素。
(3)基质是斑块镶嵌内的背景生态系统。
其大小、孔隙率、边界形状和类型等特征是策划旅游地整体形象和划分各种功能区的基础[6]。
(4)缘,又称边缘带,其作用集中表现为边缘效应。
景观的功能是指景观元素间能量、物种及营养成分等的流。
景观功能的发挥主要涉及到廊道、基质和斑块的功能特征。
可以把旅游活动进一步解释为通过特定地点和特定路径的生态流,这种流集中体现于通过游客所带来的客流、物流、货币流、信息流和价值流[6]。
我国多数生态旅游目的地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使得生态旅游景观的功能也表现出一定的人文性。
2 2 生态整体性与空间异质性理论由景观要素有机联系组成的景观,含有等级结构,具有独立的功能特性和明显的视觉特征。
景观系统的 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这是生态整体性原理基本思想的直观表述。
景观异质性(heterogeneity)是指在景观中,对各类景观单元的变化起决定性作用的各种性状的变异程度,一般指空间异质性。
异质性同抗干扰能力、系统稳定性和生物多样性密切相关。
异质性是景观功能的基础,它决定空间格局的多样性。
一方面,生态整体性和空间异质性在外部形态结构上,塑造和控制着生态旅游景观的美学特征;另一方面,也在内部功能意义上对生态旅游目的地的持续发展起着决定作用,从而为我们深入理解这种功能作用并采取改善与强化措施提供了理论切入点。
生态旅游目的地持续发展的实质就是其地域内的生态整体性的动态维持与空间异质性的不断构建。
2 3 景观多样性与稳定性理论景观多样性主要研究组成景观的斑块在数量、大小、形状和景观的类型、分布及其斑块间的连接性、连通性等结构和功能上的多样性[7]。
可分为斑块多样性、类型多样性和格局多样性三种类型[8]。
一般认为景观的多样性可导致稳定性。
旅游生态系统是一种非独立性的景观生态系统[9]。
多种生态系统共同构成异质性的景观格局,形成具有不同旅游功能的旅游景观,使旅游景观的稳定性达到一定水平,从而保障景观旅游功能的实现。
生态旅游景观的稳定性,不仅反映着自然和人为干扰的程度,而且也成为生态旅游目的地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检验指标之一。
2 4 景观变化理论景观变化是指景观系统在结构和功能方面随时间推移而发生变化。
景观变化是自然干扰和人为干扰相互作用的结果,人为干扰在景观变化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这两种干扰又受制于景观格局。
在生态旅游目的地,主要表现为人为干扰的影响。
例如,旅游开发者铺设道路,构建建筑物,造成景观破碎化程度的增加,动植物的生境条件发生变化。
旅游者的践踏、采集、旅游垃圾堆放等的干扰和胁迫作用,会造成植被稀少,植物多样性减少。
大量旅游者208 地 理 研 究20卷会对土壤产生影响,如土壤裸露面积和板结程度增加,水土流失加剧等。
当地居民的开垦种植等活动也会带来一定的不良影响。
一旦这些干扰的强度超过了旅游景观的承载能力,就会引起生态失调或失衡,甚至造成景观的不可逆变化,将严重地损害生态旅游的发展。
3 景观生态学在生态旅游规划管理中的应用景观生态学不仅适合生态旅游的空间范围,而且与生态旅游尤为强调的生态内涵相一致,是生态旅游规划管理的理论基础之一。
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与传统生态学有着本质区别,其注重人为活动干扰对景观格局和过程影响的研究,为生态旅游研究提供了一条有益的尝试途径。
它可以在以下方面得以应用。
3 1 在综合层次和旅游者方面在综合层次上,生态旅游是可持续思想在生态旅游目的地这一空间范围内的积极响应和地域实现,可以从景观生态学得到进一步的理论充实。
景观生态学注重空间结构与生态过程的相互影响,强调生态整体性与空间异质性,可以揭示生态旅游目的地的空间结构和生态过程及二者的相互关系,有助于丰富旅游开发管理者和旅游者的认识。
生态旅游要求实现旅游的持续发展和自然环境保护的双重任务,这与景观生态学属于宏观尺度生态空间研究范畴及所追求的目标相一致。
生态旅游开发和管理者希望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旅游者希望在旅游花费一定的情况下获得心理上的最大愉悦和满足,当地居民也希望从中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