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中交旅游小镇项目业态落位方案(附件一) 下午12.24.46
- 格式:pptx
- 大小:6.03 MB
- 文档页数:21
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申请评定报告书旅游景区名称申请等级申请单位推荐机构全国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全国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目录一、旅游景区质量等级推荐意见 (1)二、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总分表 (2)三、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申请报告 (3)(一)旅游景区简况 (3)(二)景区情况 (8)(三)当地旅游景区评定机构(旅游局)审核意见 (8)四、细则一:服务质量与环境质量评分细则 (8)五、细则二:景观质量评分细则 (26)六、细则三:游客意见评分细则 (29)七、附录一:《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国家标准(GB/T17775-2003)33八、附录二: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管理办法 (50)九、附录三:国家A级旅游景区现场检查(明查)工作规范 (55)十、附录四:国家A级旅游景区现场检查(暗访)工作规范 (58)说明:填写本报告书前,请仔细阅读《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管理办法》(国家旅游局局令第23号)和《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的划分和评定》国家标准(GB/T1775-2003)。
一、旅游景区质量等级推荐意见(一)推荐意见(二)申报景区达标情况(由推荐单位填写)二、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总分表注:该表由评定单位填写。
三、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申请报告((二)景区申请(由申报单位填写)(三)当地旅游景区评定机构(旅游局)审核意见《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与划分》国家标准评定细则说明:根据《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管理办法》和《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国家标准(GB/T17775-2003)的相关规定制定本细则。
本细则共分为三个部分: 细则一:服务质量与环境质量评分细则细则二:景观质量评分细则细则三:游客意见评分细则各等级景区需达到如下条件:细则一:服务质量与环境质量评分细则说明:1、本细则共计1000分,共分为8个大项,各大项分值为:旅游交通130分;游览235分;旅游安全80分;卫生140分;邮电服务20分;旅游购物50分;综合管理200分;资源和环境的保护145分。
·本栏目责任编辑:代影·仿仿仿仿仿仿上饶市灵山小镇槠溪老街修建性详细规划一、项目概况上饶翼天休闲文化旅游小镇(灵山小镇)项目占地共计4600余亩,地处上饶市上饶县北部,距灵山风景名胜区约9.7公里,距上饶高铁站12.5公里。
项目位于自上饶市区至灵山风景名胜区的必经之路上,是上饶市一核引领先行示范区,将塑造以“生态+文化+运动+农业”四位一体的生态旅游小镇。
项目初定功能结构为一廊三区:一廊,即槠溪水上运动廊道;三区,即农业博览园片区、山体越野公园片区、水镇片区。
这四大功能区分别满足了不同层次游客和市民的需求特征。
其中本次规划的古街地块位于小镇的水镇片区之内,用地西接灵山大道、南临上饶大道、北濒楮溪河、东连小镇灵山院子组团,是项目先期启动的核心区域。
古街地块基地总面积约39960.62平方米(合约60亩)。
基地南侧上饶大道规划道路红线宽30米,西部灵山大道规划道路红线宽30米,用地红线与道路红线之间预留15米防护绿地,基地与北部楮溪河蓝线之间控制50米生态保育带。
基地东西宽约330米,南北最宽处宽约154米,最窄处宽约101.5米,总体上呈现出中间窄、两头较宽的不规则形态。
基地高程在76.0m-114.0m之间(黄海高程系),中部有一狭长洼地,东西两侧地势较高,尤其西北部地形起伏较大,西北角为基地制高点。
现状基地内自然植被茂密,人工建设量小。
二、规划定位灵山古街·雅憩水镇三、功能布局规划搬迁历史建筑25栋(含七进院)结合新建的徽派商业建筑在基地内总体上形成两条东西走向的商业主街,建筑南北向排布,建筑高度1-2层,间距7-9米,形成宜人的步行商业动线。
商业建筑两侧临街开店,形成自北至南的东西向河街与主街格局,南北向辅以自由形式的2-4米的支巷,进一步丰富商业街区的人流往来。
搬迁的七进院主体建筑总长129.73米,宽20.59米,气势恢宏、大气磅礴,作为街区内部的核心建筑布置在主入口西侧,门朝主入口广场寓意“紫气东来”,七进院前规划的圆形大水面与方形主入口广场体现古人“天圆地方”的自然风水理念。
游乐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录一、前言 (3)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3)1.2 研究目的与范围 (4)1.3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5)二、游乐园市场分析 (6)2.1 游乐园市场现状 (8)2.2 游乐园市场需求分析 (9)2.3 游乐园市场竞争格局 (10)2.4 游乐园市场发展趋势 (12)三、游乐园建设条件评价 (14)3.1 地理位置与交通便捷性 (15)3.2 自然环境与景观资源 (15)3.3 基础设施完善程度 (16)3.4 投资环境与政策支持 (18)四、游乐园项目定位与功能规划 (19)4.1 项目定位 (20)4.2 主要功能区划分 (22)4.3 服务对象与客流量预测 (23)4.4 项目特色与创新点 (25)五、游乐园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26)5.1 投资估算范围与方法 (27)5.2 资金来源与筹措计划 (28)5.3 资金使用计划与效益分析 (29)六、游乐园项目风险评估与控制 (30)6.1 风险因素识别与评估 (31)6.2 风险防范与控制措施 (33)6.3 风险监控与应对机制 (35)七、游乐园项目经济评价与财务分析 (36)7.1 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38)7.2 财务效益与费用估算 (39)7.3 财务盈利能力分析与评价 (40)7.4 财务清偿能力分析与评价 (42)八、游乐园项目社会影响评价 (43)8.1 社会影响识别与分析 (45)8.2 社会效益评价 (46)8.3 社会适应性评价 (47)8.4 社会风险分析与应对 (49)九、游乐园项目可持续发展评价 (49)9.1 可持续发展理论概述 (50)9.2 游乐园项目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构建 (52)9.3 游乐园项目可持续发展影响因素分析 (53)9.4 游乐园项目可持续发展实施策略 (54)十、结论与建议 (55)10.1 结论总结 (56)10.2 建议与措施 (57)10.3 研究不足与展望 (59)一、前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业已成为各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之一。
乡村交通旅游驿站实施方案为了促进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提升乡村交通旅游服务水平,我们制定了乡村交通旅游驿站实施方案,以便更好地满足游客的需求,提升乡村旅游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一、建设目标。
乡村交通旅游驿站的建设旨在提供便利的交通服务和舒适的旅游休息环境,为游客提供便捷的出行条件和优质的旅游体验。
驿站的建设目标是打造成为乡村旅游的重要节点,成为游客休憩、娱乐、信息咨询和交通换乘的重要场所。
二、建设内容。
1. 交通便利,选择交通要道或者旅游景点周边,建设乡村交通旅游驿站,提供公交、出租车等交通工具的换乘服务,方便游客出行。
2. 休息服务,在驿站内设置休息区域,提供舒适的座椅、休息室、卫生间等设施,为游客提供舒适的休息环境。
3. 信息咨询,设置信息咨询台,提供当地旅游景点、交通线路、住宿餐饮等信息咨询服务,协助游客解决出行中的问题。
4. 餐饮服务,在驿站周边设置餐饮服务点,提供当地特色美食和饮品,丰富游客的用餐选择。
5. 旅游宣传,设置旅游宣传展示区域,展示当地的特色文化、风土人情和旅游资源,吸引游客的兴趣。
6. 安全保障,加强对驿站周边环境的安全管理,确保游客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三、建设要求。
1. 地理位置选择,选择交通要道或者旅游景点周边,确保驿站的地理位置具有交通便利和旅游吸引力。
2. 设施规划,合理规划驿站内部的功能区域,确保各项服务设施的布局合理、便利和舒适。
3. 服务质量,提供优质的服务,确保员工的服务态度友好、热情,为游客提供贴心的服务。
4. 环境卫生,加强对驿站内外环境的卫生管理,保持驿站周边环境整洁、美观。
5. 安全管理,加强对驿站周边环境的安全管理,确保游客的安全出行。
四、建设措施。
1. 政府支持,加大对乡村交通旅游驿站建设的政策支持力度,为驿站的建设提供政策、资金和技术支持。
2. 合作联动,加强与交通运输、旅游景点、餐饮住宿等相关单位的合作,形成乡村旅游服务的联动机制。
3. 宣传推广,加大对乡村交通旅游驿站的宣传推广力度,提升驿站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旅游古镇业态实施方案古镇旅游业态实施方案。
一、背景分析。
古镇是中国独特的文化遗产,具有丰富的历史和人文资源,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旅游业的兴起,古镇旅游业态也日益多样化,但在实际运营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业态单一、缺乏特色、服务品质参差不齐等,亟需制定有效的实施方案来提升古镇旅游业态的发展水平。
二、目标设定。
1. 提升古镇旅游业态的多样性和特色,满足游客多样化的需求。
2. 提高古镇旅游业态的服务品质,打造良好的旅游体验。
3. 推动古镇旅游业态的创新发展,促进古镇经济的繁荣。
三、实施方案。
1. 挖掘古镇文化资源,打造特色旅游产品。
利用古镇独特的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开发一系列具有特色的旅游产品,如古镇文化体验、古镇美食之旅、古镇手工艺品展示等,丰富游客的旅游选择,提升古镇旅游业态的多样性和特色。
2. 引入优质商家,提升业态品质。
针对古镇旅游业态中存在的服务品质参差不齐的问题,引入一批优质的商家和品牌,提升古镇旅游业态的整体品质和形象,为游客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和产品。
3. 加强古镇旅游业态管理,规范市场秩序。
设立古镇旅游业态管理机构,加强对古镇旅游业态的管理和监督,规范市场秩序,保障游客的合法权益,提升古镇旅游业态的整体形象。
4. 开展古镇旅游业态创新活动,促进发展。
举办古镇旅游业态创新大赛、产品推介会等活动,鼓励和支持古镇旅游业态的创新发展,推动古镇旅游业态的蓬勃发展。
四、实施保障。
1. 政府支持。
政府加大对古镇旅游业态发展的支持力度,提供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为古镇旅游业态的发展提供保障。
2. 行业协会协助。
古镇旅游业态协会加强行业自律,推动古镇旅游业态的规范化发展,提升整体业态水平。
3. 社会各界参与。
鼓励社会各界参与古镇旅游业态的发展,共同推动古镇旅游业态的提升。
五、总结。
古镇旅游业态的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协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通过实施上述方案,可以有效提升古镇旅游业态的多样性、特色性和服务品质,促进古镇旅游业态的创新发展,推动古镇经济的繁荣。
商业街招商方案目录一、项目概述 (2)1. 项目背景 (3)2. 项目目标 (3)3. 项目范围 (4)二、市场分析 (5)1. 宏观市场分析 (6)2. 竞争分析 (8)3. 目标客户群体分析 (9)三、招商策略 (10)1. 招商策略总体思路 (11)2. 招商定位与特色打造 (12)3. 招商渠道拓展 (13)4. 招商优惠政策制定 (14)四、招商计划安排 (15)1. 时间节点安排 (16)2. 工作任务分配 (17)3. 资源调配计划 (19)五、项目实施方案 (19)1. 商业街区规划与设计 (20)2. 建设进度安排 (21)3. 商业运营管理方案 (22)4. 营销推广策略 (23)六、风险评估与应对措施 (25)1. 市场风险分析评估及应对方案 (26)2. 招商风险分析评估及应对方案 (28)3. 运营风险分析评估及应对方案 (30)七、投资回报预测与效益分析 (31)1.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方案 (32)2. 收益预测与回报周期分析 (33)一、项目概述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商业街作为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了人们购物、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
本商业街项目旨在打造一个集购物、餐饮、娱乐、文化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商业街区,为市民提供一个高品质、多样化的消费环境,同时也为企业提供一个展示品牌形象、拓展市场的重要平台。
本商业街项目位于市中心繁华地段,周边交通便利,具有极高的商业价值和发展潜力。
项目总占地面积约为XX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为XX平方米,共设有XX个商铺,涵盖了服装、鞋帽、家居用品、美食、娱乐等多个行业。
我们将根据市场需求,精心规划商铺布局,确保各类商家能够充分展示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前来消费。
为了提升商业街的整体品质和服务水平,我们将引入先进的商业模式和管理理念,对商铺进行统一管理,提供专业的运营支持。
我们还将注重商业街的文化建设,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和节庆活动,丰富市民的文化生活,提升商业街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乡村旅游项目可行性报告篇一:乡村旅游示范村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乡村旅游示范村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修改编辑!)目录1.总论................................................. ................................................... . (4)1.1项目背景................................................. ................................................... . (4)1.2项目概论.................................................................................................... . (5)1.3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 (8)1.4可行性研究结论................................................. ................................................... . (9)1.5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 (9)2.项目提出的背景与必要性................................................. ................................................... (10)2.1项目提出的背景................................................. ................................................... .. (10)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12)2.3推荐建设规模................................................. ................................................... (13)3.区域概况................................................. ................................................... (14)3.1地理位置................................................. ................................................... .. (14)3.2自然环境条件................................................. ................................................... (15)4.建设地点及建设条件................................................. ................................................... (16)4.1建设地点................................................. ................................................... .. (16)4.2建设条件................................................. ................................................... .. (17)4.3施工条件................................................. ................................................... .. (19)4.4用地优劣势评价................................................. ................................................... .. (19)5.建设内容及规模................................................. ................................................... . (20)5.1建设目标................................................. ................................................... .. (20)5.2建设内容及规模................................................. ................................................... . (21)6.建设工程方案................................................. ................................................... . (22)6.1规划设计依据及要求................................................. ................................................... (22)6.2总平面规划布局................................................. ................................................... .. (23)6.3建筑设计................................................. ................................................... (24)6.4结构设计................................................. ................................................... .. (25)6.5给水排水................................................. ................................................... .. (27)6.6采暖、通风................................................. ................................................... . (29)6.7电气................................................. ................................................... . (30)6.8弱电................................................. ................................................... . (32)7.消防................................................. ................................................... .. (34)7.1总图消防................................................. ................................................... .. (34)7.2建筑消防................................................. ................................................... .. (34)7.3给水消防................................................. ................................................... .. (34)8.环境影响评价................................................. ................................................... . (36)8.1编制依据................................................. ................................................... (36)8.2编制原则................................................. ................................................... .. (36)8.3项目场址环境现状................................................. ................................................... . (37)8.4环境影响因素的确定................................................. ................................................... (38)8.5环境影响因素分析................................................. ................................................... . (38)8.6环境保护措施................................................. ................................................... (39)8.7环境影响评价结论与建议................................................. . (41)9.节能................................................. ................................................... .. (42)9.1设计依据................................................. ................................................... .. (42)9.2设计原则................................................. ................................................... .. (43)9.3节能设计要求................................................. ................................................... (43)9.4节能节水措施................................................. ................................................... (46)10.项目组织及施工进度计划................................................. ................................................... ..4810.1项目组织................................................. ................................................... (48)10.2招投标程序................................................. ................................................... .. (51)10.3评标委员的人员组成和资质要求................................................. .. (52)10.4项目实施进度计划................................................. ................................................... .. (53)11.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 (54)11.1投资估算编制依据................................................. ................................................... .. (54)11.2投资估算及投资构成分析................................................. .. (55)11.3资金筹措................................................. ................................................... (55)12.效益分析................................................. ................................................... . (58)13.结论与建议................................................. ................................................... (60)13.1结论.................................................................................................... .. (60)13.2建议................................................. ................................................... .. (60)1.总论1.1项目背景1.1.1项目名称某某乡村旅游示范村建设项目1.1.2建设性质新建1.1.3项目承办单位及负责人承办单位:x负责人:x1.1.4项目拟建地点某某村1.1.5项目可行性报告编写单位编写单位:x法人代表:x1.1.6研究工作依据(1)国家计委颁发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20XX版);(2)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委托编写出版的《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试用版)》;(3)国家有关城市建设的法律、法规及有关部门颁布的经济技术定额、标准;(4)国家有关部门关于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的深度要求;(5)铁岭县旅游局提供的有关基础资料。
呼和浩特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文本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2015年07月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城市发展战略 (3)第一节城市发展目标和战略 (3)第二节城市性质和职能 (6)第三节城市规模 (7)第三章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8)第一节区域协调 (8)第二节市域生态系统和空间管制 (9)第三节城镇化和城乡统筹 (15)第四节市域综合交通 (24)第五节市域历史文化保护 (27)第六节市域市政基础设施 (30)第七节城乡综合防灾减灾 (32)第八节市域产业布局引导 (35)第九节市域旅游发展规划 (36)第四章中心城区规划 (38)第一节空间布局 (38)第二节居住用地 (39)I第三节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40)第四节工业和仓储用地 (43)第五节绿地系统和水系 (44)第六节历史文化和传统风貌保护 (49)第七节城市交通 (58)第八节市政基础设施 (63)第九节综合防灾减灾 (75)第十节环境保护 (80)第十一节城市特色和整体城市设计 (85)第十二节旧城更新 (90)第十三节地下空间 (93)第五章规划实施 (95)第六章附则 (98)附表1 呼和浩特城市发展目标体系一览表 (99)附表2 呼和浩特城镇化水平预测一览表 (100)附表3 呼和浩特城镇规模等级结构规划一览表(2020年). 100 附表4 呼和浩特城镇职能规划一览表(2020年) (100)附表5 建制镇(乡)、中心村(农村新型社区)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标准表 (101)附表6 呼和浩特市自产水资源量汇总表 (102)附表7 呼和浩特市自产水资源可利用量汇总表 (103)附表8 呼和浩特城市建设用地现状平衡表(2009年) (103)II附表9 呼和浩特城市建设用地规划平衡表(2020年) (104)附表10 中心城区居住区规划一览表 (105)附表11 中心城区道路网规划指标一览表 (107)附表12 中心城区规划干路一览表 (107)附表13 中心城区规划立交桥用地一览表 (114)附表14 中心城区规划广场一览表 (114)附表15 中心城区停车场配建标准一览表 (116)附表16 规划车辆基地一览表 (117)附表17 中心城区规划公交场站一览表 (117)附件18 中心城区规划公路枢纽一览表 (118)附表19 中心城区规划公交换乘枢纽一览表 (118)附表20 中心城区规划货物流通中心一览表 (119)附表21 中心城区环境质量指标体系一览表 (119)附表22 中心城区声环境功能区划一览表 (120)附表23 中心城区地下水厂规划一览表 (120)附表24 中心城区污水系统规划一览表 (121)附表25 中心城区再生水利用设施规划一览表 (121)附表26 中心城区220KV变电站容量一览表 (122)附表27 呼和浩特地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览表 (122)III第一章总则第1.1条编制目的为科学指导城市建设,促进呼和浩特市的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人口、资源的协调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在《呼和浩特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年)》(以下简称本规划)的基础上,结合呼和浩特市实际情况编制本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