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导案复备fy
- 格式:doc
- 大小:215.50 KB
- 文档页数:17
第五单元补充:一、复习目标:1、了解作家作品,掌握常用字词与重要语句。
2、会阅读课文重要语段,理解课文内容与作品主题。
3、会利用注释与工具书,阅读课外浅近的文言文语段。
二、复习重点:1、了解作家作品,掌握常用字词与重要语句。
2、会阅读课文重要语段,理解课文内容与作品主题。
三、复习难点:会利用注释与工具书,阅读课外浅近的文言文语段。
四、学法指导:自主、合作、探究五、教具准备:多媒体六、复习导入:本单元为文言文单元,重点要注意背诵。
七、复习内容:(一)文学常识。
1、《桃花源记》:选自《》。
作者陶渊明,又名,字元亮,浔阳柴桑人,(填朝代)著名诗人。
2、《陋室铭》:选自《全唐文》。
作者,字梦得,被称为“”。
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或者的文字,叫“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
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3、《爱莲说》:选自《》。
作者,字茂叔,(填朝代)哲学家,著有《》《》等。
4、《核舟记》:选自清朝人编辑的《》。
本文作者是,明末人。
5、《大道之行也》选自《》。
这部书与《》,《》,《》《》并称“五经”。
6、杜甫,字子美,号,世称杜少陵。
被喻为“”,其诗被称为“”。
著有《杜工部集》。
“三吏”是指《》,《》,《》;“三别”是指《》,《》,《》。
(二)精彩语段阅读。
《桃花源记》“林尽水源……不足为外人道也!”1、解释加点字⑴具.答之()⑵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⑶屋舍俨然..()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⑴可爱者甚蕃.()⑵濯清涟而不妖.()⑶香远益.清()⑷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2、翻译文言语句莲之爱,同予者何人?3、选文第1节从、、三个方面对莲花进行了描写。
4、短文赞扬莲“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贵品质,实则是作者思想情怀的抒发,可现实生活中,有人却认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对这两种观点,你是怎样对待的?请简述理由。
《核舟记》⑷各复延.至其家()⑸乃.不知有汉()⑹便要.还家()2、下列加点字与“皆叹惋”句中的“皆”字意义不同的是()A、男女衣着,悉.如外人B、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C、而两狼之并.驱如故D、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3、有些成语出自本文,请写出两个4、下列加点词语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A、阡陌交通.. B、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C、无论..魏晋 D、设酒杀鸡..作食5、翻译句子(1)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三年级语文组导案(三年级组)班级:三8班单元:第五单元主备:复备:2014年3 月第五单元【单元主题】可贵的亲情、友情【单元导学目标】1.本单元内容反映了“可贵的亲情、友情”,通过课文的学习与综合性学习活动相结合,使学生在学习课文、感受“爱与真情”的同时,能够行动起来,在生活中深入体验这种感情,学会表达和回报父母对自己的爱,懂得关心别人。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3.认识53个汉字,学会42个生字,正确读写42个新词。
能查字典并结合上下文理解生字、新词的意思。
4.学会用具体的事例说一说、写一写自己感受到的关爱,表达真情实感。
【单元教学重点】1、认识53个生字,会写42个生字,正确读写42个新词。
2、培养学生观察的方法、表达的能力,使学生在学习课文、感受“爱与真情”的同时学会表达和回报父母对自己的爱,懂得关心别人。
【单元教学难点】用一、两件事情写父母对自己的爱;把这件事情写具体,写完整。
【单元教学整体设想】教学《她是我的朋友》,感受阮恒为救朋友毅然献出自己鲜血的精神,体会描写阮恒献血时动作、神情的语句,了解他当时复杂的内心活动,学习这种写作方法教学《七颗钻石》,感受爱心使水罐一次又一次地发生着神奇的变化,体会爱心的意义,知道要关心别人,用爱心对待生活。
学习课文怎样按顺序叙述故事,把事情发生的背景和水罐的变化写具体的。
略读《妈妈的账单》,交流读后的感受,总结从本单元学到的把内容写具体的方法,根据教学实际,组织学生综合性学习活动,了解父母对自己的疼爱,做一些回报父母的事,做好展示活动和口语交际的准备。
口语交际《谈谈爸爸、妈妈对我的爱》,先展示综合性学习活动成果,再按要求作者次口语交际,也可以把口语交际和展示活动结合进行,这也是给习作做好口语表达的准备。
习作,要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选择有关内容,通过一两件事写写父母对自己的爱,或者写写发生在自己和父母之间别的感人的事。
注意学习使用阅读教学中学过的写作方法,习作完成后先和父母交流,再和同伴交流,展示自己的习作,互相评价,修改字句,分享习作的快乐。
第五单元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以“可贵的亲情和友情”为专题,本单元的每项学习内容和活动,都将围绕该专题展开,以不同的层次、角度,以不同的方式、方法表现、诠释、实践这个专题,让学生能够多方面、多层次、多途径地感受这份人间真情。
课文围绕“爱与真情”,配以综合性实践活动,并将该活动穿插于单元教学之中:在第一篇课文后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任务,体会、寻找父母对自己的爱;第三篇课文后给予综合性学习的提示:怎样回报父母的爱;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习作”、“展示台”都是围绕这一活动展开的。
可以说,课文的学习为“综合性学习”引路导航,“口语交际”、“展示台”让“综合性学习”活动实景再现,“习作”则是“综合性学习”后的真情实感的表露。
单元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认识25个生字,会写42个字,正确读写41个词语。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二、过程与方法2.抓重点词语理解课文,积累词汇。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会感受人间真情,懂得用爱心对待生活单元训练重难点重点难点认识25个生字,会写42个字,正确读写41个词语。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会感受人间真情,懂得用爱心对待生活。
打开和学生交流的窗口,引导学生关注文中主人公的情感。
让学生自己寻找身边的友情和亲情。
单元课时17、《可贵的沉默》 3课时《语文园地五》 2课时18、《她是我的朋友》 2课时安排19、《七颗钻石》 3课时20、《妈妈的账单》 1课时《口语交际.习作五》 3课时课题17、《可贵的沉默》主备人杨霞授课班级三年级授课人授课时间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学习本课生字词。
2.流利地朗读课文。
3.体会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进行生动描写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1.抓重点语句,通过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帮助学生理解其含义,感受其情感.。
2.结合课文插图,根据生活经验想像课文描述的场景,让学生从孩子们的语言、神态、动作中体会他们的心情。
第五单元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本单元安排了两篇精读课文《小真的长头发》和《我变成了一棵树》,带领学生走进想象的世界,感受想象的神奇。
本单元还安排了“交流平台”和“初试身手”“习作例文”“习作”四个版块。
学习本单元课文,通过朗读,走进作者丰富的想象世界,感受文章中构造的神奇画面,在课文的学习和例文的指导下,发挥自己的想象,创造自己的想象世界。
本单元还安排了语文园地二,包括“口语交际” “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和“趣味语文” 。
通过交流讨论,指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让学生接受以诚待人的道德教育,做一个真诚的人。
课题内容简说小真的长头本文围绕小姑娘小真想象着自己的长头发可以变成什么,可以做什么来写,想发特、有趣,体现了孩子的天真。
我变成了一本文以一个好玩的孩子的口吻,讲述了她变成一棵树后发生的一些奇妙的事情棵树容浅显易懂,生动、有趣。
1. 本单元教学可以按照“重温课标——课文讲读——记录业余生活——交流平台——习作”的顺序进行。
2. 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带领学生走进文本,走进作者奇特的想象世界,了解课文内容的生动、有趣。
3. 通过课文的学习和例文的引导,发挥自己的想象,续编或仿写想象故1. 学习本单元的生字、新词。
2. 体会小真丰富的想象力和天真烂漫的童心。
3. 理解“我”变成一棵树后的心理变化,领会文章意图。
4. 走进文本,感受作者奇特的想象。
5. 发挥想象续编故事,或仿写故事。
16. 小真的长头发2~3 课时17. 我变成了一棵树2~3 课时习作例文·习作3~4 课时1. 本单元教学可以按照“重温课标——课文讲读——记录业余生活——交流平台——习作”的顺序进行。
2. 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带领学生走进文本,走进作者奇特的想象世界,了解课文内容的生动、有趣。
3. 通过课文的学习和例文的引导,发挥自己的想象,续编或仿写想象故事。
16. 小真的长头发是“ ,“沫”的右边是上横长下横短。
《第五单元初识鲁迅》复习课导学案复习内容:《少年闰土》、《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面》、《有的人》、日积月累复习目标:1、会默写本单元易错字。
2、会说出每课的课文主要内容、特点,及表达方法。
3、能正确回答17课和18课重点段落的问题。
4、能正确、流利地背诵日积月累。
复习方式:小组合作、交流、反馈评价方式:同桌评价、小组评价、教师口头评价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复习过程:一、回顾导入今天,我们复习第五单元,回忆一下第二单元的主题是什么?(师板书:保护环境),围绕这个主题,本单元选了哪些课文?(师板书:《少年闰土》、《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面》、《有的人》)(出示复习目标)老师知道同学们特别爱做游戏,今天老师根据复习的内容,为大家设计了一个“闯关游戏”,大家有信心闯关吗?二、第一关:我会写(我会默写本单元易错字)刺猬、畜生、胯下、逃窜、遗体、挽联、团聚、深奥、枯瘦、逝世、咳嗽、囫囵吞枣、张冠李戴、恍然大悟、北风怒号、饱经风霜、大病新愈找两名同学在黑板上默写,其他同学在练习本上默写,然后出示正确的字,同桌对照改,错字纠正三遍。
师:同学们真不错,这么多同学都过关了!下面看第二关。
三、第二关:我会填(我会根据课文内容,正确填写下列表格)1、《少年闰土》一文的作者是(),节选自他的小说()。
课文通过我的回忆,刻画了一个()、()、()的农村少年——闰土的形象,反映了我与他而是短暂而又真挚的()、以及对他的()之情。
其中,闰土给作者讲了四件希奇事:();();()()。
其中给作者印象最深的事是()。
2、鲁迅,原名(),字(),第一篇白话小说是(),代表作有:散文诗集(),杂文集()。
鲁迅以()为武器,战斗了一生,被誉为,毛泽东评价他为伟大的()、()、()。
3、《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篇课文是()写的回忆伯父的纪念性文章,通过回忆伯父鲁迅先生生前给自己留下的印象深刻的四件事()、()、()、(),说明鲁迅先生是一个(),()、()的人,表达了作者对鲁迅的()、()与()之情。
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导案主编教师:陈红审核教师:刘颖使用教师:陈红使用班级:二·417古诗两首【教材分析】在阳光的照射下,庐山的香炉峰升起紫色的云雾。
一条白练似的瀑布从青翠的山壁间跌落下来,好像一条大河挂在山前。
那长长的瀑布飞快地直往下泻,真让人以为那是银河从九重天外落了下来。
多么壮观的景象啊!诗人李白运用极其夸张的浪漫主义创作手法,再现了庐山瀑布的雄伟壮丽,尽情抒发了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杜甫的《绝句》,则别有一番景象,另有一种情怀。
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梢上欢乐地歌唱,一行白鹭在晴朗的天空中自由飞翔。
透过窗户看得见西岭千年不化的积雪,门外江面上停泊着即将驶往东吴的客船。
鸣叫的黄鹂、飞翔的白鹭、高山的积雪、待发的船只,构成了一幅完美的图画。
“黄、翠、白、青”描绘出明丽的色彩,“千秋雪”表现出时间的永恒,而“万里船”又让人联想起广阔的空间。
这首小诗对仗工整,朴实自然,一句一景,动静结合,有声有色,为我们展现了杜甫草堂周围多姿多彩、清新开阔的自然景观。
同时,诗人愉悦的心情也蕴含于写景之中。
我们可以和学生们一起,通过反复的吟诵,感受到这两首诗歌不同的旋律与优美的意境。
当学生感受到两位巨匠描绘的意境而陶陶然时,我们可以不失时机地对学生们提出再吟诵“李杜”其他诗歌的要求,数天后,师生共同举办一个“李杜”诗歌朗诵会,那将是十分美好的享受。
【学情分析】古诗学习重在积累,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古诗词积累较少,语感较差,须慢慢培养学生的对古诗语言的感悟能力。
【导学目标】1.会认9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3.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
积累古诗中的名句【导学重难点预测】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是能解释诗句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话描述诗的情景。
【导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教学时间】二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会认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共计10课时)复备教学内容:教材第81页——第98页。
教材分析:本组教材,是围绕“生命”这一专题展开的。
选编的四篇中外文学作品,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对生命的思考,抒写了对人生的感悟。
编排这组教材的目的,一是引导学生通过读书感受生命的美好,激发对生命的思考,从而更加珍惜生命、热爱生命。
二是学习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词句的意思,发现并总结体会句子含义的方法,培养理解语言的能力,并引导学生不断积累语言,增强语感。
学习目标:▲1、认识22个生字,会写17个生字。
正确读写“浓郁、流连、小径、鼓动”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道理。
★4、感受生命的美好,激发学生对生命的热爱。
学情分析:学生年龄较小,对生命的意义缺乏深刻的理解,因此本组课文就是通过一个个形象、具体的人物和事例来体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教学本组教材,应引导学生把具体的人和事与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道理结合起来,从整体上把握课文,认真领会关键词句的含义和作用,并联系自己读过的和身边发生的感人故事,体会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在情感上受到熏陶和感染。
教学方法措施:1、让学生在深入读书的基础上,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词句,通过诵读、讨论等方式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揣摩其中蕴含的深意,体会文章表达的情感,领会作者语言的精妙。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背诵、积累优美的句段,增强对语言的感悟,不断深化对生命的理解和认识。
3、课外收集资料,了解更多热爱生命的故事,从而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教学准备:师生共同收集热爱生命的感人故事及相关的影像资料。
课时安排:课时10课时17 触摸春天教学内容:教材第82页——第85页教材分析:这是以生命为主题的第一篇课文,这组课文通过一幅幅真实而动人的画面,展示着生命的美好,感悟着生活的芳香,教育学生要热爱生命、珍惜美好自由。
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导学案 人教新课标版【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知识,重视朗读训练,逐步提高文言文的朗读和翻译能力。
2.体会文中作者追求自由的情怀,把握课文的主旨。
3.品味赏析文章的语言美,培养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逐步捉高鉴赏水平。
【学习重点】 1.引导学生感受作品的志趣美、语言美。
2.疏通文意并熟练地背诵课文。
【学习难点】 理解"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含意。
【学法指导】 学习本文应着力于诵读,只有在反复的诵读中,才能品味出文章语言的精妙之处和文中所写景物的诗情画意,才能体会出作者内心深处的情感与志趣。
学习时可先对照注释,疏通文句,初步感知文章的内容;再通过反复诵读,并展开联想,放飞想象,体会文章的意境,领略语言的神韵;最后熟读成诵。
朗读课文时要力求做到字正腔圆、抑扬顿挫,读出情趣。
【课前准备】 多媒体、录音机、示范朗读磁带、文字资料等 【学习过程】 一、课前导学 1.给下列加点的词注音 水皆缥.碧( ) 急湍.甚箭( ) 泠泠..作响( ) 鸢.飞戾天( ) 经纶.世务( ) 互相轩邈.( ) 嘤嘤..成韵( ) 横柯.上蔽( ) 2. 结合语境,解释下列词语。
从流飘荡:____________ 猛浪若奔:_________________互相轩邈:___________ 经纶世务者:_______________急湍甚箭:____________ 窥谷忘反:_________________皆生寒树:____________ 千转不穷:________________3.自查资料或网上搜索关于作者吴均的资料,筛选归纳后写在下面。
4.用普通话朗读课文二、三遍,要求读音正确,停顿恰当。
想一想本文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画?5.通过以上预习,把你遇到的困难、疑惑写在下面,以便在课堂上交流。
学习等级: 组长签字: 二、课堂学习 (一)自主学习反馈,展示交流预习成果。
后村中学“因学施教三三达标”实效课堂导学案年级:九年级学科:语文学生姓名:课题八上第五单元复习课主备人贺翠审核人辛公志授课时间第1周授课班级1-8授课教师九语文教师编号三维目标1.中考考点:能通过阅读课文重要语段,理解课文内容与作品主题。
2.考点拓展:会利用注释与工具书,阅读课外浅近的文言文语段。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作者通过描绘"世外桃源”所表达的不满黑暗现实,追求理想社会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掌握文章中基本的文言词语,了解常用的文言句式。
学习课文"托物言志"和言简意丰、文笔多变和托的写法。
环标成程三目导案(自主预习学习)考点分析1.理解课文内容与作品主题。
2.会运用知识的迁移,通过一定的文言积累阅读课外浅显的文言文语段。
3.了解作家作品,掌握常用字词与重要语句。
4.辨析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的现象。
指导学生自主预习设计的典型例题1."何陋之有"有怎样的含义?",花之君子,的品质"有怎样的含义?2.思考《大道之行也》的大同社会与《桃花源记》的世外桃园有何相似之处预习效果展示1.理解以物为喻、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体会融情于物、语言精练生动的特点。
2.在反复诵读中体味语言特色,感悟作品的思想内涵,等等。
3.理解和掌握课文中部分重点字、词、句的含义;了解大纲中规定的基本课文的出处、作者及时代背景。
4.托物言志的写法和衬托的运用。
记叙、抒情、议论相结合的写法。
教学过程的设计上,既可在读懂课文大意和理解一些常用文言文词语的基础上体味语言特色、感悟思想内涵,也可以将体味语言特色或感悟思想内涵作为切入口,在质疑、讨论、交流中让学生读懂课文大意,掌握重点文言词语的用法和意义,了解一些文言现象。
5.在反复诵读中把握课文内容,领会思想内涵。
6.•体味简练、精美的语言特色。
练案考点达标训练题复习旧知(一)注音(二)溶豁然开朗俨然阡陌交通垂髻叹惋诣濯清涟铭馨淤泥亵玩隐逸罔贻黍箸篷修髯讪倚船楫壬戌篆修狭案牍蕃袒矫器皿椎髻虞山决眦搔逾墙邺城妪幽咽邑间隔无人问津(二)常用字词:重点词语解释:与,属悉并要咸遂皆延足道既及规与分归恶是故兴作乱故是谓名灵斯惟鸿乱劳蕃独益谓鲜②一词多义:乃志寻③古今异义:鲜美交通妻子无论绝境(三)作家作品:小组合作,在班上进行交流总结。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复习教案(精选5篇)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复习教案(精选篇1)教学目标:1、品读描写落日的相关语句,体会语言的优美2、默读课文相关段落,能根据需要筛选相关信息,概括说明内容的要点,把握说明的中心。
3、研读重点语段,通过语句排序的方法,使学生明确说明文语言逻辑的严密性。
4、认识审美世界和科学世界的不同。
教学重点:把握说明的中心,体会说明文语言的严谨教学过程:第一板块:关于落日描写语句的品读1、导入:观察提供的一幅有关落日的图片,请学生略作思考,说一句话。
用抒情的方法讲一下自己看了这幅画后的感受用描写的方法讲一下自己所看到的画面用说明的方法讲一下自己所看到的画面引出关于《落日的幻觉》中描写落日语段的学习2、品读课文第二段(1)指名学生朗读(2)正音,全班齐读(3)请学生讲讲这样的描写落日,美在何处?(4)根据理解,再次有感情的朗读第二段由“幻觉”一词过渡到课文内容的学习第二板块:关于说明文主体语段的阅读1、概括4~7各段说明的主体,提炼各段的中心句快速默读课文第4~7段。
思考:示例:第7段作者从利用科学仪器观测这一角度,说明了太阳并没有真正变大的原因。
第4段作者从这一角度,说明了太阳的原因。
第5段作者从这些角度,说明了太阳的原因。
第6段作者从这一角度,说明了太阳的原因。
2、根据4~7段中心的提炼,概括全文说明的中心用以下句式概括:《落日的幻觉》一文,作者分别从、、、四个方面,说明了这一事理。
3、研读课文第5段,打乱顺序排序,体会说明文语言和结构的严谨性排序(5241637) 为什么这么排序?你采用的是什么方法?可否互换顺序?为什么?能不能根据全文来找出必须这样排序的理由第三板块:关于审美世界和科学世界学习*,你可以得到什么启示?引导学生认识审美世界和科学世界的不同举例说明(笑、月亮)课后推荐阅读书目:审美世界:古清生《黄河落日》、莫怀戚《家园落日》科学世界:李海沧《长河落日扁》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复习教案(精选篇2)●教学目标阅读课文,了解*说明的主要内容。
单元分析:悠悠中华,流传下了许多优秀的文学篇章。
本组教材以“中国古典名著”为专题,安排了4篇课文以及“口语交际·习作”“交流平台”“日积月累”“课外书屋”等项教学内容。
4篇课文有根据司马迁《史记》中著名篇章《廉颇蔺相如列传》改编的《将相和》;有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写的《草船借箭》;有根据《水浒传》第二十三回选编的《景阳冈》;还有选自我国古典神话小说《西游记》第一回的《猴王出世》。
中国古典名著是中华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
阅读名著对于增益智慧,提升素养,特别是语文素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因此,编写本组教材的意图就是要让学生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这也是本组教学的重点。
本组教学,根据选编的课文特点和小学生的认知实际,可指导学生重点感受故事情节的曲折生动,人物形象的栩栩如生。
本组4篇课文在这两个方面比较突出,学生对这两个方面也比较感兴趣。
通过体会故事情节的曲折生动,人物形象的栩栩如生,达到感受名著的魅力、激发阅读名著兴趣的目的。
其次要注意适度拓展,举一反三。
本组课文都是节选或改编的,教学时,要注意由此生发开去,虽然不要求学生通读原著,但可以查查相关资料,听听他人介绍,读读某些章节,让学生知道这些名著的存在。
名著的魅力是多方面的,仅通过一组教材的学习和阅读几篇课文,要让学生全面感受名著的魅力,是远远不够的。
本组教材无非是引子和例子,主要目的还是为学生打开学习古典名著的大门,激发学习兴趣,创造一个交流学习古典名著的平台。
本组教材的教学可安排12—14课时,其中,精读课文4—5课时,略读课文2—3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3课时,“交流平台”“日积月累”“课外书屋”等2课时。
本组教材以“中国古典名著”为专题进行编排,安排了两篇精读课文,两篇略读课文。
有根据司马迁《史记》中著名篇章改编的《将相和》;有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写的《草船借箭》;有根据《水浒传》第二十三回选编的《景阳冈》;还有选自我国古典神话小说《西游记》第一回的《猴王出世》。
汉丰六校语文组导案(三年级组)班级:三8班单元:第五单元主备:复备: 张容2014年3 月第五单元【单元主题】可贵的亲情、友情【单元导学目标】1.本单元内容反映了“可贵的亲情、友情”,通过课文的学习与综合性学习活动相结合,使学生在学习课文、感受“爱与真情”的同时,能够行动起来,在生活中深入体验这种感情,学会表达和回报父母对自己的爱,懂得关心别人。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3.认识53个汉字,学会42个生字,正确读写42个新词。
能查字典并结合上下文理解生字、新词的意思。
4.学会用具体的事例说一说、写一写自己感受到的关爱,表达真情实感。
【单元教学重点】1、认识53个生字,会写42个生字,正确读写42个新词。
2、培养学生观察的方法、表达的能力,使学生在学习课文、感受“爱与真情”的同时学会表达和回报父母对自己的爱,懂得关心别人。
【单元教学难点】用一、两件事情写父母对自己的爱;把这件事情写具体,写完整。
【单元教学整体设想】教学《她是我的朋友》,感受阮恒为救朋友毅然献出自己鲜血的精神,体会描写阮恒献血时动作、神情的语句,了解他当时复杂的内心活动,学习这种写作方法教学《七颗钻石》,感受爱心使水罐一次又一次地发生着神奇的变化,体会爱心的意义,知道要关心别人,用爱心对待生活。
学习课文怎样按顺序叙述故事,把事情发生的背景和水罐的变化写具体的。
略读《妈妈的账单》,交流读后的感受,总结从本单元学到的把内容写具体的方法,根据教学实际,组织学生综合性学习活动,了解父母对自己的疼爱,做一些回报父母的事,做好展示活动和口语交际的准备。
口语交际《谈谈爸爸、妈妈对我的爱》,先展示综合性学习活动成果,再按要求作者次口语交际,也可以把口语交际和展示活动结合进行,这也是给习作做好口语表达的准备。
习作,要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选择有关内容,通过一两件事写写父母对自己的爱,或者写写发生在自己和父母之间别的感人的事。
注意学习使用阅读教学中学过的写作方法,习作完成后先和父母交流,再和同伴交流,展示自己的习作,互相评价,修改字句,分享习作的快乐。
单元课时的划分1.《可贵的沉默》 2课时2.《她是我的朋友》 2课时3.《七颗钻石》 2课时4.《妈妈的账单》 1课时5.《语文园地三》 3课时17、可贵的沉默【教材分析】这篇课文主要讲课堂上,教师从孩子们那儿了解到了几乎所有的父母都知道自己孩子的生日并向他们祝贺,而知道父母生日的都没有几个,老师抓住了这一契机,引导孩子们懂得了要关心父母、回报父母。
本文以师生对话交流为主要形式,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进行细致、生动地描述,从而再现场景,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这篇课文以“爱”为主题,以“感受父母之爱──回报父母之爱”为主线,因此在教学中宜通过情景导入,朗读感悟来拔动学生爱的心弦。
同时文本描述的是学生生活中的事,学生读起来比较容易进入情境,也容易受到感染,因此采取以读为主,抓住关键词句,通过读读、议议等方法来学习课文。
教学时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适当展开想象,感受人物的心情,从而领悟沉默的可贵。
【导学目标】1、会认9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祝贺、神气十足、左顾右盼、享受“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抓重点语句,通过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帮助学生理解其含义,感受其情感;结合课文插图,根据生活经验想像课文描述的场景,让学生从孩子们的语言、神态、动作中体会他们的心情。
4、受到要关心父母、回报父母的教育,学会关心别人。
【导学重难点预测】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句的理解,理解孩子们的情绪变化,懂得关爱父母,关心他人。
难点:理解孩子们的沉默为什么是可贵的。
导学准备:给学生发学案、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会认9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祝贺、神气十足、左顾右盼、享受“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了解课文大意。
导学过程【自主学习,感知内容】1、将我会认的字注上拼音,并拼读5遍。
2、运用分析字形的方法学会本课生字;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弄懂不理解的词语。
3、标出自然段,将课文读3遍。
4、将我会写的生字组两个词。
5、试着写下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诵读经典,积淀文化】游子吟(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同学们都知道自己的生日吧!同学们都喜欢过生日吧!能说说为什么吗?2.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与生日有关的课文。
(板书课题:可贵的沉默)3.齐读课题。
抓住题眼“可贵的”【思维碰撞,生成提炼】一、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习要求:(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运用分析字形的方法学会本课生字;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弄懂不理解的词语。
(3)思考:a 、谁沉默?b、为什么沉默?c、为什么说沉默是“可贵的”?2.学生按要求自主学习,教师巡视。
二、组内交流、思维碰撞小组交流自主学习情况。
1.把自学所得进行小组交流。
2.组长检测生字掌握情况、生词掌握情况。
3.小组讨论思考的结果,。
三、提出小组疑惑。
【汇报展示,释疑点拨】(一)交流展示1.小组分任务进行展示(读字、读词语、读课文等)2.检查反馈,适时点拨(1)出示生字。
指名读。
抽小组读。
提示“霎、稚、拙”(翘舌音)、“烦、犯”(前鼻音)。
(2)出示词语:祝贺、神气十足、左顾右盼、迅速、重复、安静、沉静、恰恰、缓和、外婆、建议、惊喜、表达、烦恼、享受。
说说对“左顾右盼”的理解。
你能换一个词吗?还能用它说一句话吗?“烦恼”是什么意思?你还能说出这样的词语吗?3.默读课文,在读书的过程中,哪些内容你印象较深?应作适当勾画。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回答,可以是课文内容,可以是道理,也可以是好词佳句等)4.小组竞读。
【训练反馈,盘点拓展】(一)课堂小结(二)学习生字,指导书写1.学生自主观察本课生字有什么特点?说说你是怎么记住它们的字形的?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其结构上的特点,然后把重点放在部件比例的大小上,指导临写。
有个别字的笔画需要特别说明:指导“贺、顾、烦”时,要注意它们之间的联系,它们分别有“贝”“页”的部件。
2.学生练习写字,师巡视指导。
3.指名给生字组词、说句子。
【作业超市】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抄写生字新词各两行。
3、背诵第一自然段(选作)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抓重点语句,通过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帮助学生理解其含义,感受其情感;2、结合课文插图,根据生活经验想像课文描述的场景,让学生从孩子们的语言、神态、动作中体会他们的心情。
3、受到要关心父母、回报父母的教育,学会关心别人。
导学过程【自主学习,质疑初探】1、听写词语。
2、学生质疑:课文中你有哪些地方不懂?3、学生自由提问,教师归纳小结。
【诵读经典,积淀文化】游子吟(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师:我们平时总是只记得自己的生日,而往往不知道爸爸妈妈的生日,这样做肯定是不对的。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相信同学们会有所感悟的。
2、生默读课文。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学生畅所欲言)(2)、你记住了哪些生字词和优美的语句呢?(把生字词写在练习本上)【思维碰撞,生成提炼】一、自读课文、自主思考。
1、为什么说孩子们的这种沉默是可贵的?二、组内交流、思维碰撞小组交流自主学习情况。
1.把自学所得进行小组交流。
2.小组讨论思考的结果,统一结论。
三、提出小组不能解决的问题【汇报展示,释疑点拨】(一)交流展示1、课文哪几段描写了孩子们的沉默?(12、13、14)2、小组汇报出勾画的句子。
(二)随机出示文字:A.霎时,教室里安静下来。
我把问题重复了一遍,教室里依然很安静。
B.过了一会儿,几位女学生沉静地举起了手。
C.教室里寂然无声,没有人举手,没有人说话。
孩子们沉默着,我和孩子们一起沉默着……3、你从哪个词语能看出孩子们沉默了?你能读出此时教室里的静吗?自己试着读一读,4、同学们为什么沉默了?请大家看着图画,思考:此刻他们在想什么呢?出示练习:(请选择其中的一句话为开头说一说)语言训练在这足足一分钟的时间里,有的不断地自责着……在这足足一分钟的时间里,有的不停的埋怨着自己……在这足足一分钟的时间里,有的在想要是时间可以倒流……5、为什么说“他们的可爱恰恰在那满脸的犯了错误似的神色之中”?(犯了错误,犯了错误似的,他们真的犯了错误吗?——没有,只是他们觉得自己对不起爸爸妈妈)因为他们意识到自己的愧疚,自己对不起父母,有自责、有反思。
【训练反馈,盘点拓展】孩子们已经明白了自己的错误,想一想,你打算用什么方式来表达对父母的爱?此时如果你当时也在教室里,听了老师的这个建议,你会怎样做?我们的礼物可能是一张自制的卡片,可能是一片捡来的树叶,他们虽然很粗糙,不够精美,同学们,让我们记住这句话:只要你表达了自己的爱,再稚拙的礼物他们也会觉得珍贵无比的。
【作业超市】必做题1.正确地、流利地朗读课文。
2.抄写词语表里的词语1遍。
3.完成《同步解析》上的作业。
选做题1、把你感受最深的句子或段落摘抄在语文积累本上,并背下来。
2、以“爸爸妈妈我想对您说”为主题,写一个小片断。
【板书设计】17.可贵的热闹沉默热闹感受爱回报【反思】18、她是我的朋友【教材分析】这篇精读课文写的是战争时期的一个故事。
孤儿院的孤儿阮恒,误以为献血会死,但为了抢救受了重伤的同伴,还是毅然献出了自己的鲜血。
当问他为什么要献血时,他只是说“她是我的朋友”。
课文通过对阮恒献血时神情、动作的细致描述,生动地展现了他为救朋友而无私奉献的优良品质。
课文先写一名孤儿在炮弹爆炸中受了重伤,急需输血;接着具体写了阮恒献血的过程,课文生动地描写了阮恒献血时的神情、动作,真切地反映了这个小男孩献血时的复杂心情,同时设下了悬念;最后点明阮恒内心矛盾、痛苦的缘由和坚持献血的原因。
体会描写阮恒献血时动作、神情的语句,了解他当时复杂的内心活动,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导学目标】1、认识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正确读写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抓住阮恒献血时表情、动作的语句,体会人物内心的活动。
4、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朋友真挚的友谊,树立正确的友谊观。
5、积累文中好的词语。
【导学重点难点】1、体会阮恒内心的活动。
2、感受朋友真挚的友谊,树立正确的友谊观。
导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读准生字,识记字形,正确读写“医院、医生、护士、消息、确认、输血、是否”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导学过程【自主学习,质疑初探】1、将我会认的字注上拼音,并拼读5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