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斡尔族民歌族性核腔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246.14 KB
- 文档页数:3
《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达斡尔族民歌调查与研究》篇一一、引言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位于中国东北的内蒙古自治区,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民间艺术而闻名。
达斡尔族民歌作为该地区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该地区民族历史、文化、生活和艺术的重要载体。
本文旨在通过对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达斡尔族民歌的调查与研究,探讨其文化内涵与艺术价值。
二、达斡尔族民歌的背景与特点达斡尔族民歌是达斡尔族人民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以口头传承的方式保存下来的宝贵文化遗产。
这些歌曲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反映了达斡尔族人民的生活、劳动、情感和信仰。
其音乐风格独特,旋律优美动听,歌词富有诗意,表达了达斡尔族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
三、调查方法与过程为了全面、深入地了解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达斡尔族民歌,我们采用了多种调查方法。
首先,我们通过文献资料收集了关于达斡尔族民歌的历史、文化、艺术等方面的信息。
其次,我们实地走访了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的多个村落,与当地的达斡尔族歌手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访谈。
最后,我们采用了录音、录像等手段,记录了达斡尔族民歌的演唱过程和歌曲内容。
在调查过程中,我们重点关注了以下几个方面:歌曲的旋律与节奏、歌词的内容与意义、演唱的技巧与风格、传承与保护的现状与问题等。
通过这些方面的调查,我们全面了解了达斡尔族民歌的特点和现状。
四、调查结果与分析1. 歌曲的旋律与节奏达斡尔族民歌的旋律优美动听,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
其节奏明快,富有变化,体现了达斡尔族人民豪放、奔放的性格。
在演唱过程中,歌手们运用了丰富的技巧,如滑音、颤音、装饰音等,使歌曲更加生动、富有表现力。
2. 歌词的内容与意义达斡尔族民歌的歌词内容丰富多样,涉及生活、劳动、情感、信仰等多个方面。
这些歌词以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表达了达斡尔族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
同时,歌词中还蕴含了丰富的哲理和道德观念,对后人具有深刻的启示作用。
浅谈达斡尔族民歌xx级09音教1xx学号姓名xx浅谈达斡尔族民歌摘要:达斡尔族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黑龙江省和新疆塔城县,有自己的民族语言达斡尔语。
达斡尔族民间音乐包括民间歌曲、民间歌舞音乐哈库麦、说唱音乐乌春三类。
关键词:扎恩达勒,xx,xx达斡尔族主要聚居在内蒙古自治区和黑龙江省,少数居住在新疆塔城县。
达斡尔”意即“开拓者”。
族源契丹。
达斡尔族有自己的语言,但没有文字;受清朝满族文化影响,通用满文,后普遍使用汉文。
达斡尔族的民间音乐有山歌、对口唱和舞词等多种形式,以音调热情奔放、委婉多变、节奏鲜明、节拍严正见长。
一、民间歌曲“扎恩达勒”达斡尔族民歌主要有“扎恩达勒”,它是一种山歌体裁的民间歌曲,通常在森林、放牧或赶车的旅途中抒唱。
歌词不固定,多半是触景生情、即兴吟咏,并衬用“讷耶哟”等虚词填充,曲调悠扬,尤多颤音,具有达斡尔族山歌的独特风格。
扎恩达勒,是一种类似山歌、小调体裁民间歌曲的统称。
这类歌曲通常是在人们放牧、砍柴、骑马、踩黄花、踩柳蒿芽时即兴唱的。
传统的达斡尔族民歌中,扎恩达勒可分为有词的和无词的两种形式。
有词的扎恩达勒根据曲调的固定程度可分为三种:(1)词曲固定的扎恩达勒,一般不允许随意改动词曲,它大多是在世代传唱中经过不段完善保留下来的。
(2)曲调固定、即兴填词的扎恩达勒,通常表现为一曲多词,具有较大的灵活性。
歌者可在不同的场合即兴填词来表现不同内容。
(3)词曲皆即兴的扎恩达勒,歌手触景生情即兴咏唱的民歌,在词曲的艺术上一般不够完美,歌词常用衬词填充。
无词的扎恩达勒是达斡尔族民歌中比较独特的表现形式,是一种以“讷一呀呢一呀”这种无实质意义的衬词唱曲调的歌,多是即兴演唱。
在结构上比较有词的扎恩达勒要小。
扎恩达勒是达斡尔族民歌的主体部分,也可以说是达斡尔族民间音乐文化的基础。
二、民间歌舞音乐“xx”“哈库麦勒”在内蒙古的达斡尔人称“鲁日格勒”。
“哈库麦勒”歌曲是在民间歌舞“哈库麦勒”中演唱的歌曲。
浅谈呼伦贝尔地区达斡尔族民歌的特点要:随着国内经济与文化的快速发展,以及国外文化的大量流入,使得我国很多民族文化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冲击。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想要使得我国民族文化能够源远流长的传承与发展下去,就要在了解其原有艺术特征与价值的基础上,开展相应的传承与保护工作。
而达斡尔族民歌也是我国音乐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拥有音乐、历史以及文学等多元化的价值元素,所以研究与分析达斡尔族民歌特点,不但是爱好使然,同时也是我国民族音乐艺术发展的需求。
关键词:呼伦贝尔地区;达斡尔民歌;艺术引言达斡尔族的群众分散在内蒙古大草原的各个角落,虽然属于同一个民族,但是由于地域差异、风土人情以及信仰等方面的因素,使得不同区域的达斡尔族拥有的民歌类型与风格也存在一定产异化。
而本文则选择呼伦贝尔区域的达斡尔族民歌进行相应的探究与分析,进一步阐明该地区达斡尔族民歌的发源、类型与特点等,进而认识到达斡尔族拥有的别具一格音乐文化特色。
达斡尔族特色鲜明的音乐艺术展现了自身的民族特色与精神,同时也是整个中华民族的音乐文化变的更加丰富多样,当然达斡尔族民歌也是我国音乐文化领域不可或缺的构成部分。
所以,为了能够进一步将达斡尔族特色音乐文化传承发扬下去,那么就应该清楚地认识到达斡尔族民歌的生存环境、音乐特征以及相应的演唱技巧等,才可以将这一民族瑰宝传承与发展下去。
一、呼伦贝尔地区达斡尔族民歌文化根源在早期原始社会中,达斡尔族的群众主要生产方式就是狩猎,因为当时社会发展程度较低,相应的文明水平也不高,所以达斡尔族人民群众对自然的认识不是很清晰,更多的是敬畏自然、害怕自然。
在这样的落后社会状态里,达斡尔族群众逐渐的将图腾当做是精神层次的支撑,所以逐渐的形成了萨满教,随后在相应的祭祀活动中逐渐的出现了相应的祭祀舞蹈与歌曲,而达斡尔族群众也是这些舞蹈的传播主体。
而对着社会的进步,到了奴隶时代达斡尔族群众的生产水平有了明显的提升,在此阶段达斡尔族民歌主题大多是与生产活动和萨满信仰相关的。
达斡尔族民歌创作技法简析一、概述达斡尔族民歌源于黑龙江流域诸游牧渔猎民族的传统民歌,以说唱、舞蹈为主的一种综合的艺术形式,具有较强的艺术特性。
达斡尔族的民歌非常丰富、并且很有特色,其内容有情歌、酒歌、渔歌、牧歌、奶歌、猎歌、神歌等;其形式首先有山歌小调类歌曲——扎恩达勒,其次民间歌舞歌曲——哈库麦勒,达斡尔族的“哈库麦勒”歌舞形式非常完整——“举一袖于额,反一袖于背,盘旋作势”,就是形容哈库麦勒的经典表演形式。
再是民间说唱歌曲——乌钦,是由民歌体音乐向说唱体音乐过渡的典型“说唱音乐”。
这种口口相传的形式已成为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重要手段。
最后是萨满歌曲——雅德根。
二、民歌《达斡尔姑娘》简析民歌《达斡尔姑娘》是一首经典的扎恩达勒。
从主旋律上看,多以同度或二度级进关系为主,即使是跳进也是在4、5度关系上发生,并没有跨度太远的大跳。
从节奏和节拍上看,达斡尔民歌最大的特点就是节奏与节拍对比鲜明,多以2/4拍表现出的艺术特点是衬托旋律的明快与喜庆,在赞扬达斡尔姑娘的美丽同时也表现出达斡尔人热爱生活、赞美美好事物的喜悦之情。
全曲共分为两个乐段,是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结构:由前奏引入引子,运用达斡尔经典的衬托词“呐呦耶”来印证少数民族歌曲的曲风和民族特色。
从23小节才进入A段,并且由起承转合的四句体乐段构成,诉说性较强。
以五声调式开始,43小节的长度,都在渲染一种欢乐的气氛,借此来表达达斡尔姑娘惹人喜爱的快乐一面。
节奏多以8分音符与16分音符相交替的节奏型展现了美丽的达斡尔姑娘的豪爽之情。
起承转合的4句体乐段运用最直接的肯定的表达方式来赞美达斡尔姑娘的美丽,并在结尾的和声上有明显地终止式来结束乐段,这也正是A段在感情基调上为全曲起到的铺垫作用。
B段则以8分音符与4分音符组合的形式在速度上和节拍节奏上营造了达斡尔姑娘安静的一面,如果说A段展现的是美丽姑娘活泼、可爱的一面,那么B段则展现了美丽姑娘恬静、温柔的一面。
达斡尔族民歌的音乐特点分析达斡尔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也是较为特殊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中国东北的黑龙江、内蒙古以及俄罗斯等地区。
作为一种文化载体,达斡尔族民歌是达斡尔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形成的一种文化作品,代表了其民族的历史、文化和生活方式。
达斡尔族民歌的音乐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独特的调式在达斡尔族民歌中,最为常用的调式为简称为“斯基语”的降E调(EB)和一些升半音的旋律音高,而在旋律演奏和歌唱的时候,则也常常运用降调和升调进行转换。
这种独特的调式不仅在音乐节奏、旋律上具有自己独有的特征,也直接体现了达斡尔族的口头语言和语音语调习惯。
二、活泼欢快的旋律达斡尔族民歌以其轻快欢快的旋律而著名,在演唱过程中也不断地运用唱跳和打击乐器等技巧来增强音乐表现力,整体音乐表现与舞蹈戏曲表演双管齐下,使其显得更为充满活力和魅力。
在歌唱中也常常以一种高亢、激烈的情感表现方式来体现民族精神和文化特征。
三、朴实自然的歌词风格在歌词方面,达斡尔族民歌注重表现自然与生活,很多歌曲歌词都与家庭生活、狩猎、冶炼等生产生活方式和经验有关。
歌词主题多为赞美生活、颂扬爱情、祝福家庭等,有着独特的朴实自然的风格特点,使人不禁感到一种亲切感和生命力。
四、显著的音乐表现力达斡尔族民歌以其卓越的音乐表现力和艺术境界而著称,它充分表现了民族文化的精神特征和文化气息。
在演唱和演奏中,表现力也要求歌唱者倾情演绎,并在整个表演中表达出民族文化与智慧的本质。
这种音乐表现力不仅会折射出整个民族人的精神世界,也反映出了达斡尔族民族文化的内涵和深度。
在整个音乐表现中,达斡尔族民歌的音乐特点可以说凝聚了达斡尔族人民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也体现出了他们自身文化的特点和精髓。
能够深入分析与研究一种民族音乐的特点和传承,不仅可以增加对音乐本身的理解,同时还能够为加强民族文化传承和保护发挥积极的作用。
《对达斡尔民歌“扎恩达勒”的演唱阐释》篇一一、引言达斡尔民歌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是历史、情感、习俗以及人民生活经验的完美融合。
在达斡尔语中,“扎恩达勒”代表着美妙的歌唱。
这篇文章的目的是详细阐述“扎恩达勒”的演唱技巧、情感表达以及文化内涵,以揭示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二、达斡尔民歌“扎恩达勒”的背景与特点达斡尔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黑龙江省。
他们的民歌“扎恩达勒”具有独特的风格和韵味,以其深情的旋律和丰富的表现力闻名。
其歌词内容多以描述自然风光、历史事件、爱情故事以及生活习俗为主,表达了达斡尔族人民的情感与心声。
三、演唱技巧的阐释1. 声音的运用:在演唱“扎恩达勒”时,歌唱者需运用深厚的嗓音基础和技巧,包括运用气息控制音量,用共鸣调整音色等。
特别是在高潮部分,歌唱者需灵活地调整声音的强弱和音色的变化,以展现歌曲的情感张力。
2. 节奏与旋律:在演唱中,节奏与旋律是不可或缺的元素。
“扎恩达勒”具有鲜明的节奏感,歌者需要在恰当的地方增加拍子的强调,或在部分句段适当延长时间值等。
旋律则需要表现出细腻而有力的动态,从而达到生动表达歌词情感的目的。
3. 表情与动作:除了声音的运用和节奏旋律的掌握,歌唱者的面部表情和身体动作也是表达歌曲情感的重要手段。
通过面部表情的变化和身体动作的配合,歌唱者可以更好地传达歌曲的情感和主题。
四、情感表达的阐释在演唱“扎恩达勒”时,歌唱者需要深入理解歌曲的内涵和情感,通过声音、表情和动作等手段将歌曲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例如,在表达爱情主题的歌曲中,歌唱者需要通过声音和表情表现出深深的情感投入和渴望;在表达自然风光或历史事件的歌曲中,歌唱者则需要通过丰富的肢体语言和表情变化来展示对自然和历史的敬畏与赞美。
五、文化内涵的阐释“扎恩达勒”不仅是歌唱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更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内涵。
从歌词内容到歌曲结构,从歌唱者的演唱到听众的感受,“扎恩达勒”都蕴含着达斡尔族的文化、历史和风俗习惯。
达斡尔民族歌曲达斡尔民族歌曲达斡尔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是具有独特文化的民族群体。
其中,达斡尔民族的歌曲文化尤其令人瞩目,具有丰富多彩的特点,反映了达斡尔民族的历史和文化。
一、总体介绍达斡尔民族的歌曲不仅有纯歌曲,还包括吟诵、口头传说等多种形式。
这其中以纯歌曲最具代表性,歌曲内容涉及人生百态,描述了人们的情感、生活、工作等多方面内容。
不同形式的歌曲和吟诵都是传承和宣扬达斡尔民族文化的方式之一,被视为“人民的精神文化之花”。
二、歌曲的类型1. 民歌:这是最具代表性的一种歌曲。
民歌以抒发个人情感为主题,歌声悠扬、动情,歌词质朴自然、富有感染力。
2. 祭祀歌曲:达斡尔民族信仰萨满教,因此祭祀歌曲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祭祀歌曲在萨满教的祭祀仪式中演唱,旨在向神灵祈求保佑和祝福。
3. 传统戏曲旋律:传统戏曲在达斡尔族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其旋律也被运用到了歌曲中,具有独特的韵律和情感表达方式。
三、歌曲的特点1. 饱含感情:达斡尔民族歌曲的情感表达非常深刻而丰富,歌手们经常通过声音、语调、音乐表演等多种方式来表现歌曲的深层次情感。
2. 善于运用比喻和象征:达斡尔民族歌曲中常常运用比喻和象征来寄托情感和展示历史文化。
比如,梁花(芦花)被用来喻示爱情和家庭,林子是抒发对故土的思念和向往等等。
3. 富有节奏感:达斡尔民族歌曲的节奏非常明显,歌曲旋律优美,歌曲节奏和音调的变化层次分明,具有很高的听觉美感。
四、代表性作品1.《草原之夜》:这首歌曲情感表达深刻,旋律悠扬动人,歌词描绘了草原夜晚的美丽和寂静。
2. 《祝福歌》:这是达斡尔民族传统的祝福歌曲,被广泛用于节日庆典等活动中,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和浓郁的节日气息。
3. 《梁花民歌》:这首歌曲抒发了对爱情和家庭的向往和祝福,歌曲中富含比喻和象征,情感深刻而动人。
五、结语达斡尔民族歌曲是中国音乐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代表了一种特殊的历史和文化。
通过欣赏和传承达斡尔民族歌曲,我们可以更好的了解这个民族的风土人情和精神世界。
达斡尔族民歌————————————————————————————————作者:————————————————————————————————日期:浅谈达斡尔族民歌班级 09音教1班学号 09084105姓名邱敏浅谈达斡尔族民歌摘要:达斡尔族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黑龙江省和新疆塔城县,有自己的民族语言达斡尔语。
达斡尔族民间音乐包括民间歌曲、民间歌舞音乐哈库麦、说唱音乐乌春三类。
关键词:扎恩达勒,哈库麦勒,乌春达斡尔族主要聚居在内蒙古自治区和黑龙江省,少数居住在新疆塔城县。
达斡尔”意即“开拓者”。
族源契丹。
达斡尔族有自己的语言,但没有文字;受清朝满族文化影响,通用满文,后普遍使用汉文。
达斡尔族的民间音乐有山歌、对口唱和舞词等多种形式,以音调热情奔放、委婉多变、节奏鲜明、节拍严正见长。
一、民间歌曲“扎恩达勒”达斡尔族民歌主要有“扎恩达勒”,它是一种山歌体裁的民间歌曲,通常在森林、放牧或赶车的旅途中抒唱。
歌词不固定,多半是触景生情、即兴吟咏,并衬用“讷耶哟”等虚词填充,曲调悠扬,尤多颤音,具有达斡尔族山歌的独特风格。
扎恩达勒,是一种类似山歌、小调体裁民间歌曲的统称。
这类歌曲通常是在人们放牧、砍柴、骑马、踩黄花、踩柳蒿芽时即兴唱的。
传统的达斡尔族民歌中,扎恩达勒可分为有词的和无词的两种形式。
有词的扎恩达勒根据曲调的固定程度可分为三种:(1)词曲固定的扎恩达勒,一般不允许随意改动词曲,它大多是在世代传唱中经过不段完善保留下来的。
(2)曲调固定、即兴填词的扎恩达勒,通常表现为一曲多词,具有较大的灵活性。
歌者可在不同的场合即兴填词来表现不同内容。
(3)词曲皆即兴的扎恩达勒,歌手触景生情即兴咏唱的民歌,在词曲的艺术上一般不够完美,歌词常用衬词填充。
无词的扎恩达勒是达斡尔族民歌中比较独特的表现形式,是一种以“讷一呀呢一呀”这种无实质意义的衬词唱曲调的歌,多是即兴演唱。
在结构上比较有词的扎恩达勒要小。
扎恩达勒是达斡尔族民歌的主体部分,也可以说是达斡尔族民间音乐文化的基础。
《对达斡尔民歌“扎恩达勒”的演唱阐释》篇一一、引言达斡尔民歌作为我国北方民族音乐文化的瑰宝,其深沉而悠扬的旋律、深情的歌词、独特的表现手法等都是音乐文化的精髓。
而其中“扎恩达勒”作为达斡尔族代表性的歌唱形式,更是被广大音乐爱好者所熟知和喜爱。
本文旨在从演唱技巧、情感表达、文化内涵等方面对“扎恩达勒”进行深入阐释,以期为更多热爱民族音乐的朋友提供参考。
二、演唱技巧1. 音准与节奏“扎恩达勒”的演唱要求音准与节奏的精准把握。
在演唱过程中,歌手需注意音高的准确性,以及节奏的稳定性。
同时,达斡尔民歌的旋律线条较为复杂,对音准与节奏的把握也要求较高。
这需要歌手具备扎实的音乐基础和长期的实践锻炼。
2. 声音与气息“扎恩达勒”的演唱要求声音与气息的协调统一。
在演唱过程中,歌手需运用正确的呼吸方法,使气息流畅而富有弹性。
同时,声音的音色、音量等也需根据歌曲的情感表达进行调整。
这需要歌手具备较高的声乐技巧和音乐感知能力。
三、情感表达“扎恩达勒”作为达斡尔族的情感表达方式,其歌词与旋律都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色彩。
在演唱过程中,歌手需根据歌曲的内容和情感进行恰当的表达。
例如,在表达悲伤、思念等情感时,歌手需运用低沉、柔和的音色;在表达欢快、喜悦等情感时,则需运用高亢、激昂的音色。
此外,歌手还需通过面部表情、肢体动作等方式,将情感传递给观众,使观众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歌曲的情感内涵。
四、文化内涵“扎恩达勒”作为达斡尔族的文化传承载体,其歌词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演唱过程中,歌手需充分理解和掌握这些文化内涵,并将其融入演唱中。
例如,“扎恩达勒”的歌词中常常涉及到自然景观、民俗风情、历史传说等内容,这要求歌手在演唱过程中不仅要注重音乐的表现,还要通过适当的解释和阐述,使观众能够更好地了解和感受达斡尔族的文化特色。
五、结语综上所述,“扎恩达勒”的演唱不仅需要歌手具备扎实的音乐基础和声乐技巧,还需要对歌曲的情感内涵和文化背景有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浅析黑龙江地区达斡尔族民歌作者:靳洪明来源:《音乐时空》2014年第16期摘要:艺术形式的产生是历史的见证,同时也是一个民族的象征,民歌也是一样。
达斡尔族民歌的诞生与发展是与达斡尔族的历史紧密融合在一起的。
达斡尔族民歌产生于民间,发展于民间,是达斡尔族重要的民间艺术形式。
达斡尔族民歌用独特的表现手法来记录着达斡尔族历史的变迁,见证着达斡尔族人民的生活状态的改变。
关键词:区域文化达斡尔族民歌民族音乐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各民族独有的特点构成了中国文化的多元化,少数民族民歌艺术是中国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现代社会的进步,传统的少数民族族人们现在已经在学习新的思想,接受着最新的科技,生活也慢慢的趋于现代化。
那些体现着少数民族原始特色、极具地方魅力的民族民歌艺术,依然在传统的文化中存在、继承并发扬着。
这些民族艺术除了有很高的欣赏价值外,还有着非常重要的研究价值,同时也为其他艺术的发展起着借鉴作用。
对于歌唱者来说,从传统的民族艺术中吸取精华,可以帮助他们提高对地方民歌特色的感悟,对其传承和发展起到非常大的推动作用。
本文通过对达斡尔族民歌的风格特色进行研究分析,希望可以更好地继承和发扬这一中华民族艺术。
一、达斡尔族歌唱文化的根本——游牧生活达斡尔族在他们的民族音乐歌曲中真实的反映着他们的社会历史文化。
传统的达斡尔族人生活在一望无际的林海,有勤劳勇敢的人民,有优美动听的音符谱写着祖祖辈辈温馨浪漫的美好生活。
世世代代的达斡尔族人在这天然的环境中生活着,美妙的大自然赐予他们歌唱的灵魂。
达斡尔族人世世代代过着狩猎生活,在其中,他们不断的在生活劳作中提取音乐素材,在他们的狩猎生活中,许多优美动听的音乐旋律悄然而生,在之后漫长的历史生活中慢慢的雕琢发展。
传统的达斡尔族人世代生活在自然山林里,过着以狩猎捕鱼放牧采集为生的生活。
达斡尔族人经常会通过歌舞的形式来表达他们内心的喜悦之情,感激大自然的哺育之恩,歌颂大森林的美妙景色,赞扬人民的辛勤劳作。
《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达斡尔族民歌调查与研究》篇一一、引言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作为我国民族文化的一颗璀璨明珠,承载着深厚的民族文化与历史积淀。
其中,达斡尔族民歌作为该地区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符号之一,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本文旨在通过对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达斡尔族民歌的调查与研究,探讨其文化背景、艺术特征及其在当今社会中的传承与发展。
二、莫力达瓦达斡尔族地区的文化背景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
其中,达斡尔族是该地区的主要民族之一,其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达斡尔族民歌是该地区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格。
三、达斡尔族民歌的艺术特征(一)音乐特点达斡尔族民歌的音乐特点主要表现在旋律、节奏、调式等方面。
其旋律优美动听,富有变化,节奏明快,调式独特。
在音乐表现上,达斡尔族民歌注重情感表达,通过音乐来传递民族文化和历史信息。
(二)歌词内容达斡尔族民歌的歌词内容丰富多样,主要涉及劳动、生活、爱情、英雄传说等方面。
这些歌词以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达斡尔族人民的生活场景和情感世界,反映了他们的价值观和审美观念。
(三)演唱形式达斡尔族民歌的演唱形式多样,包括独唱、对唱、合唱等。
在演唱过程中,歌手们注重情感的传递和表达,通过声音的抑扬顿挫、情感的起伏变化来感染听众,达到艺术的表现效果。
四、莫力达瓦达斡尔族民歌的调查与分析(一)调查方法为了深入了解莫力达瓦达斡尔族民歌的现状和特点,我们采用了实地调查、访谈、录音等方式进行数据收集。
通过与当地民歌手、文化工作者等进行交流,了解他们对于达斡尔族民歌的认知和传承情况。
(二)调查结果分析1. 传承情况:尽管现代社会的发展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带来了一定的冲击,但莫力达瓦达斡尔族地区的达斡尔族民歌仍然得到了较好的传承。
许多民歌手通过口传心授的方式,将民歌传承给下一代。
2. 艺术价值:达斡尔族民歌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其优美的旋律、生动的歌词和丰富的演唱形式深受当地民众的喜爱。
作者: 刘和智
作者机构: 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
出版物刊名: 音乐创作
页码: 162-164页
年卷期: 2015年 第7期
主题词: 达斡尔族民歌;三音列结构;核腔
摘要:一个民族共同的心理素质、文化传统和审美观念反映在音乐中,就形成了一个民族音乐形态上的某些共同特征,几千年的延续传承始终保持着相对稳定的状态。
也因此形成了本民族区别于其它民族的鲜明独特的音乐风格。
本文借鉴"核腔说"理论和分析方法,抽绎、归纳出达斡尔族民歌音调基础结构中的两种核腔,以期望从新的角度获得一些达斡尔族民歌共性特征的再认识。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N o.2,2018G ener a.N o.1612018年第2期(总第161期)J our nal of Q i qi har J uni or T eacher s ’C ol l ege民歌是人民群众的歌,民间的歌,它是劳动人民长期生产劳动活动中,为了表达各种思想感情,而口头创作,口头传唱,并不断加工而成的一种歌曲形式,它是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
一、达斡尔族传统民歌的艺术特点达斡尔族有着悠久的历史,达斡尔族是能歌善舞的民族,虽然达斡尔族有语言没有文字,但是流传下来的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
多年来,达斡尔族民歌一代代传承,达斡尔民歌以其别具特色的音阶体系、节奏特征、旋律方法和固定调式反映出达斡尔族劳动人民的质朴、美好的情感。
近百年来,达斡尔人生活在黑龙江沿岸,内蒙古的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黑龙江齐齐哈尔市的梅里斯和新疆的塔城等地,这种大分散小集中的分布特点,并没有影响达斡尔族民歌统一风格的形成。
山区的民歌音调淳朴憨厚、平原地区的民歌旋律细腻圆润。
虽然达斡尔民歌因地域差异而受到其他民族的影响,但是相同的风格习惯,心理状态、生活特点等,仍使达斡尔族民歌形成了风格上的共性。
在演唱首尾音时,往往喜欢下滑。
达斡尔族常用伴奏乐器有口弦、抓鼓、腰铃,也使用四胡、三弦等乐器。
达斡尔民歌就其体裁来说可分为扎恩那勒、鲁日格勒、乌春、雅德根依诺四种。
(一)扎恩那勒的艺术特点扎恩那勒是达斡尔族民歌的主要形式,是民间歌曲小调的统称,汉译为“歌唱”的意思。
曲调优美、高亢,是在达斡尔族中流行最广的民歌曲调,早些年间几乎人人都会唱上几句。
它的曲调高亢、豪放、悠远、抒情。
多由成年男女在其固定的“扎恩那勒?”曲调上填以歌词,在上、下工途中、山野林间、河谷牧场、江河舟排上、骑马、徒步或放排时引吭高歌。
妇女在野外采集、田园劳作、外出途中和孤坐家中时咏唱。
“扎恩那勒”多是触景生情或有感而发之作。
唱、听令人回肠荡气、沁透肺腑、余音缭绕、回味无穷。
达斡尔民族音乐研究一个民族的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本文通过对达斡尔民族音乐特色和歌唱方法进行分析和研究,揭示其特点和价值,并建议为传承达斡尔民族音乐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
标签:民族音乐;特点;歌唱方法达斡尔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民族文化。
现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以及黑龙江中上流域,少数居住在新疆塔城县,是我国人口较少的少数民族。
达斡尔族虽然人口较少,但其民族音乐文化有着自己的传统和特色,其音乐的传承和发展和我国各民族传统文化一样,都有一定的自我调节功能,均有采用本民族语言演唱的习惯。
达斡尔民族音乐是达斡尔民族文化的灵魂,反映了社会的生活习俗、历史文化、宗教信仰等各个方面,并在长期的文化传播中形成了本民族独特的演唱特色和方法。
一、达斡尔民族音乐的分类和特点达斡尔族的民族音乐有“扎恩达勒”、“哈库麦”、“乌春”和“萨满”歌曲等多种形式,以音调热情奔放、委婉多变、节奏鲜明、节拍严整见长。
山歌,达斡尔人称为“扎恩达勒”,通常是在田间劳作、草原放牧、伐木放排、骑马起车时唱的歌曲,其曲调悠长、粗犷、奔放。
可分为有词的和无词的两种类型,无词的是一种以衬词“讷咿呀”、“呢咿呀”这种无实际意义的词即兴演唱,节奏变化较大,用以抒发其内心的情感或是对大自然的赞美等。
有词的是在无词的基础上,填上具有具体内容的歌词,但词的变化性很大,同一曲调配以多种歌词的现象较为普遍。
演唱“扎恩德勒”,需要声音辽阔、明亮、豪放以及具有穿透力。
高音区有假声,收音时喉部有力量,声音在中声区时自如,低音区浑厚,有动听的喉音,在乐句结尾长音处,声音先取直声后有颤动,具有特殊的达斡尔族山歌韵味。
达斡尔族民间艺术工作者在本民族山歌基础上加工改编的《心上人》、《山乡》、《催眠曲》等山歌,可谓当今达斡尔民歌的优秀作品。
“哈库麦”歌舞曲(亦称鲁日格勒),是女子舞蹈时演唱的歌曲,汉语的意思为“燃烧”或者“兴旺”,达斡尔族语可以引申为“跳起来吧”。
因为表演时边舞边喊“罕伯、罕伯”,所以鲁日格勒又有“罕伯舞”之称。
达斡尔族歌曲
达斡尔族歌曲是一种令人印象深刻的传统音乐,它是中国西北地区的特殊文化精髓。
达斡尔族歌曲以强劲的节奏和多变的旋律表达出他们美好的家园、坚守信仰、对未来的向往以及对友谊的怀念。
这种独特的音乐形式,在中国西北地区是举重若轻的民俗文化传统。
达斡尔族歌曲源于西部游牧民族的日常生活,他们用音乐来表达自己对家乡的思念、对祖先的思念、对自然的悲哀、对城市的向往,以及对未来的憧憬。
除了传统节奏,达斡尔族歌曲还融合了摇滚、乡村、拉丁等元素,使得它令人耳目一新。
达斡尔族歌曲以古老的意象和神秘的旋律,向人们展示了这个古老而充满活力的民族文化。
它以一种独特的方式传递着一种动人的、热情的、忧伤的和充满希望的感觉。
达斡尔族歌曲代表着这个民族的价值观和精神世界,呈现了游牧民族生活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达斡尔族歌曲不仅代表着游牧民族文化的精髓,而且也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种独特的艺术形式,不仅深深影响了西部民族文化,也为大西北带来了文化多元性。
斡尔族民歌发展特征的优劣势艺术论文中国是个多民族国家,中华民族文化是各民族、各地区文化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逐步交融、整合而形成有机的文化整体。
作为中华民族文化主要源流的华夏文化是各民族、各地区人民共同参与创造的。
创造华夏文化的中原人融入了大量的北狄、匈奴、羌、鲜卑、乌桓、柔然、突厥、回鹘、契丹、女真、蒙古等北方民族及南方的苗蛮、百越等民族,并大量吸收了这些民族的文化。
因此,华夏文化不专属于汉族而是共属于中国各民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关于文化有明确的论述,文化是民族的重要特征,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家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文化,支持少数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发展、创新,鼓励各民族加强文化交流。
大力发展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事业,不断提高各族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
达斡尔族,是我国的一个少数民族。
主要聚居在内蒙古自治区和黑龙江省,少数居住在新疆塔城县。
达斡尔族只有语言没有文字。
达斡尔族历史悠久,有光辉灿烂的文化,是中华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音乐是不分国界、不分民族、不分语言的。
在人类漫长的发展史上,音乐带给人的是对历史的回顾,对生活的记忆,对情感的依托。
同样,民歌也是如此,她不仅记忆了一个民族的旋律,更记载了一个民族每一历史时期人民所经历的不同的生活写照。
达斡尔族民歌能否很好的传承和发展下去,是我们需要正视的问题,同时也是先人留给我们的继承民族文化、传承民族艺术研究中所要思考的问题。
本文就新时期达斡尔族民歌的发展,存在着“利”与“弊”的关系转换做一探讨。
一、“原生态”的达斡尔族民歌我们在电视上常听到的“原生态”就是指没有被特殊雕琢,存在于民间原始的、散发着乡土气息的表演形态,它包含着原生态唱法、原生态舞蹈、原生态歌手、原生态写意山水画等。
根据“原生态”的定义,达斡尔族民歌中,不论是山歌、对口唱还是歌舞曲等演唱形式,都源自于达斡尔人民男耕女织、生产劳作的田间地头,源自于达斡尔人民历代民间艺人的口一代一代传下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