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工具与技术》知识点 教科版
- 格式:pdf
- 大小:166.78 KB
- 文档页数:3
《工具与技术》知识点检测一、从古至今,人们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发明和运用了许多工具与技术,有的一直沿用至今,斜面就是这样的情况,让我们来探索一下吧。
1.从上往下搬运。
(1)如左图,用塑料槽做一个斜面滑道,石块或水会由A处沿斜面自由滑到B处,那么石块或水是借助什么力量下滑的?()A.重力B.浮力C.人力D.拉力(2)当放手后、石块从斜坡滑道A处滑到B处的过程中,是否需要人用力?_ _;如果去掉斜坡滑道、将石块从A点直接用手搬运到B点,是否需要人用力?。
所以,利用斜面从上往下搬运物体与人工搬运相比,能。
2.从下往上搬运。
(1)如右图,用弹簧测力计拉着重物从B点沿斜面提升到A点,是否需要用力?;然后把同一重物直接提升到A点这样的高度,是否需要用力?。
两次相比,用力比较小的是第次,这说明.利用斜面从下往上搬运物体与直接提升物体相比,能。
(2)完成这个模拟测试,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A.往上拉重物时动作要缓,用力要均匀B.这个模拟测试反复多试几次取平均值更科学C.搭好的斜面不能随意改变,确保每次斜面都相同D.拉到最高处停下来后,再读弹簧测力计上的读数(3)下面哪些做法不科学,可能会影响测试的结果?()。
(多选题)A.测了一次后,斜面塌了,重新随意搭一个斜面继续测试B.测了几次后,发现别的组里的木板比较光滑,跟他们换木板继续测试C.第二次测试中,石块滚到地上摔破了一小块,用剩下的石块继续测试D.拉动重物时速度快,要读测力计读数时停下来二、利用木板撬和移动重物用一块小石块和木板将大石块撬动支撑物离大石块的距离越近,大石块被小石块三、生活中轮轴的应用(在箭头处标出“轮”或“轴”)轮轴装置由半径较大的_和半径较小的_组成。
在轮上用力时,可以_;轴不变,轮越大,越_。
四、灵活巧妙的剪刀五、推动社会发展的印刷术(在横线上写出活字印刷的步骤)。
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工具与技术》第1课紧密联系的工具和技术我的学习记录1.工具能使我们更省力或更加方便地完成某个任务。
2.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特点和使用方法,产生的效果不同。
3.技术是一些方法,完成一项任务可能会使用多种技术。
4.可以根据技术发明和使用工具。
5.技术和工具都是可以改进的。
第2课斜面1.像这样倾斜放置的竹筒我们可以称它为“斜面”,斜面是一种简单机械。
2.斜面在生活中随处可见,你可以在一些工具上见到斜面的应用,比如刀、斧等;还能在许多交通道路、房屋建筑中找到斜面,比如盘山公路、桥梁、高速公路的排水设计等。
3.斜面的作用对人类的影响是巨大的,单就农业生产而我的学习记录言,人们利用斜面和其他技术修建了运河、水坝、水渠、水沟等设施,组成水利系统,不但治理了水灾,还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了基础条件。
4.斜面可以帮助我们搬运一些物品,并且具有省力的特点。
第3课不简单的杠杆1.杠杆:一根在力的作用下可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做杠杆,杠杆是一种简单机械。
2.利用杠杆可以帮助我们撬起一些重物。
3.杠杆上有三个重要的位置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用力点:在杠杆上用力的位置阻力点:杠杆克服阻力的位置4.改变支点的位置、支点的高度会影响杠杆的作用效果。
5.有的杠杆能省力,有的杠杆不能省力,有的杠杆既不省力也不费力。
第4课改变运输的车轮我的学习记录1.轮轴:轮子和轴固定在一起转动的机械。
2.车轮属于轮轴,也是一种简单机械。
3.评价平板和手推车两种运输方式可以有用力情况、完成运输时间、物品完整性等指标。
4.用有车轮的推车运送比较省力、灵活。
平板运输费力、速度慢。
5.在轮上用力带动轴运动时省力;在轴上用力带动轮运动时费力。
6.车轮的发展变化:车轮的形状、基本结构没有变,车轮的材料、车轮的辐条、加工技术、制造技术、轮胎材质发生了改变。
7.生活中利用轮轴的工具:水龙头、扳手、滑轮、方向盘等。
第5课灵活巧妙的剪刀1.剪刀是一种组合工具。
2021年秋新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整理第三单元工具与技术3.1.紧密联系的工具和技术1.在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工具,我们经常会用到这些工具,并且在创造和使用工具的过程中用到很多技术。
2.通过不使用任何工具、借助一些工具、利用核桃夹分别尝试取出核桃仁,并且评价用不同方法取出核桃仁和利用工具取出核桃仁的过程。
取核桃仁活动3.通过用不同的方法和不同工具取出核桃仁这一活动,说一说自己的感悟?在做一些事情的时候,使用工具会变得简单的多。
工具可以让我们做事更方便,更快捷,还更安全。
不同的任务要使用不同的工具去做,比如取核桃仁用核桃夹比较合适,而使用铁锤、砖头就不太合适,效果也不好。
4.生活中的常用工具分类。
5.常见工具记录表。
常见工具记录表6.研讨问题1:你认为使用工具和不使用工具有什么区别?使用工具会让所做的事情变得更加简单,更加方便快捷,省时又省力;不使用工具会让所做的事情变得艰难费时费力,效果也很差。
问题2:在上面的探究任务中不同的工具使用方法相同吗?效果如何?使用核桃夹之后,你解决问题的技巧有什么变化?在夹核桃的任务中,不同的工具使用的方法是不相同的,效果也不相同。
使用核桃夹夹核桃,使这个任务变得更加方便、快捷、简单,省时省力,而且效果很好。
因此,针对不同的事情,我们尽量选择合适的工具,这样会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问题3:结合探究的过程,说说你的工具和技术的看法。
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使用技术,可以根据技术来发明工具,技术和工具都是可以改进的。
工具与技术的不同之处在于,工具常常是一些物品,有的是任务中用到的物体,不同工具优劣不同。
而技术常常是一些方法,同一任务中可以用到多种技术。
3.2.斜面1.从古至今,人们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发明和运用了许多工具和技术,有的一直沿用至今,斜面就是这样的情况。
2.日常生活中,无障碍通道、盘山公路、屋面……都以属于斜面。
3.活动一:模拟测试,用塑料槽做一个斜面滑道,模拟古人搬运物品任务1:将一个物体由高处A沿斜面滑道低处B。
第三单元工具与技术3.1.紧密联系的工具和技术1.在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工具,我们经常会用到这些工具,并且在创造和使用工具的过程中用到很多技术。
2.取核桃仁活动4.使用工具会让所做的事情变得更加简单,更加方便快捷,省时又省力;不使用工具会让所做的事情变得艰难费时费力,效果也很差。
5.在上面的探究任务中不同的工具使用方法相同吗?效果如何?使用核桃夹之后,你解决问题的技巧有什么变化?在夹核桃的任务中,不同的工具使用的方法是不相同的,效果也不相同。
使用核桃夹夹核桃,使这个任务变得更加方便、快捷、简单,省时省力,而且效果很好。
因此,针对不同的事情,我们尽量选择合适的工具,这样会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6.结合探究的过程,说说你的工具和技术的看法。
3.2.斜面1.日常生活中,无障碍通道、盘山公路、屋面……都属于斜面。
2.活动:模拟测试,用塑料槽做一个斜面滑道,模拟古人搬运物品任务1:将一个物体由高处A沿斜面滑道低处B。
物体由高处A滑落到低处B,利用斜面的好处是:利用斜面,物体由高处沿斜面滑落到低处,滑的非常快,而且不会损坏,同时还比较省力。
任务2:用几段塑料槽搭一个较长的斜面,模拟水渠引水,将一杯水从高处引到低处。
将一杯水成功的从高处引到低处,利用斜面的好处是:速度非常快,效果非常好,没有出现水的飞溅和洒落现象,而且比较省力。
结论:从这两个活动,我们发现利用斜面搬运物体从高处到低处,有省力的作用。
任务3:将两个物体,比如木块和石块,由低处沿斜面缓缓地拖到高处,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任务4:将两个物体,如木块和石块,由低处缓缓的直接提升到高处,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实验中不变的量是:斜面的高度、物体的质量、物体移动的速度。
改变的量是:任务3中物体是由斜面从低处拖到高处,任务4中物体是由低处直接提升到高处。
实验现象:同样的物体由斜面从低处拖到高处比较省力,从低处直接提升到高处比较费力。
实验结论:用斜面搬运物体所用的力比较少,说明斜面具有省力的作用。
第2 课时斜面一、知识解读1. 与水平面成倾斜角度的平面,称为斜面。
2. 在不施加外力的情况下,一个物体由高处滑到低处,靠的是重力。
3. 利用斜面比直接提升物体省力。
4. 斜面的坡度大小不同时,斜面省力的情况也不一样。
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坡度越小的斜面就越省力。
5. 生活中有很多利用斜面的事例,如斧头、剪刀、盘山公路、商场扶梯等。
二、实验重现实验1:探究斜面的作用(一)1. 实验目的:探究斜面是否能够省力。
2. 实验器材:塑料槽、鹅卵石(有大有小)、一瓶水、水桶等。
3. 实验步骤:(1)利用塑料槽搭建一个斜面,将一小袋鹅卵石从高处A 沿斜面滑到低处B。
(2)用几段塑料槽搭建一个较长的斜面,模拟水渠引水,将一瓶水从高处引到低处,并在低处用水桶接流下的水。
4. 实验现象:松手后,石块和水由于重力的作用直接滑到斜面的底部。
5. 实验结论:利用斜面比人工搬运要省力。
实验2:探究斜面的作用(二)1. 实验目的:深度探究斜面是否能够省力。
2. 实验器材:斜面、重物、弹簧测力计等。
3. 实验步骤: 直接提升沿斜面提升物体的质量4. 实验现象:将同一物体沿斜面拉上去所用的力小于直接提上去所用的力。
5. 实验结论:将物体提升到一定高度,利用斜面比直接提起要省力。
指点迷津问题:在这个实验中,有时候读数会有变化,是什么原因呢?由于接触面的光滑情况、拉动物体的力量大小不均等原因,会造成重复实验时,每次的读数会相差很大,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使接触面尽量光滑,同时在拉动物体的过程中用力尽量均匀。
3/ 3。
第1课时紧密联系的工具和技术一、知识解读1.在生活中,我们会用到各种各样的工A,这些工具一般能够省力或为我们带来方便。
2.做同样的事情,用不同的工具,效果是不同的。
3.生活中的常用工具有通信工具,如手机;测量工具,如温度计;机械工具,如螺丝刀;交通工具,如自行车等。
4.我们在活动中所用到的方法和手段称为技术。
5.工具与技术的关系维恩图:二、实验重现实验:取出核桃仁1.实验目的:体会使用工具更方便、有效。
2.实验器材:核桃若干、木棍、轮子、砖块、铁锤、核桃夹等。
3.实验步骤:(1)不用工具,借助身体力量取出核桃仁。
可以用手压、用拳头砸、用手捏等。
(2)用木棍、轮子、砖块、铁锤等工具取出核桃仁。
(3)借助核桃夹取出核桃仁。
4.实验现象:没有使用工具取核桃仁会感觉费时、费力,使用工具后就省力和方便多了。
借助核桃夹可以很方便地取出较完整的核桃仁,使用合适的工具可以高效地完成一些事情。
指点迷津问题:如何巧妙使用核桃夹快速、完整地取出全部的核桃仁?有的核桃夹有大小两个凹口,要与核桃的大小合理匹配。
使用核桃夹时不能用力过大,在完成第一次破碎后,要转动核桃,挑选最大块的部分再次夹碎,如此多次,就能完整地取出全部的核桃仁。
一、知识解读1.与水平面成倾斜角度的平面,称为斜面。
2.在不施加外力的情况下,一个物体由高处滑到低处,靠的是重力。
3.利用斜面比直接提升物体省力。
4.斜面的坡度大小不同时,斜面省力的情况也不一样。
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坡度越小的斜面就越省力。
5.生活中有很多利用斜面的事例,如斧头、剪刀、盘山公路、商场扶梯等。
二、实验重现实验1:探究斜面的作用(一)1.实验目的:探究斜面是否能够省力。
2.实验器材:塑料槽、鹅卵石(有大有小)、一瓶水、水桶等。
3.实验步骤:(1)利用塑料槽搭建一个斜面,将一小袋鹅卵石从高处A沿斜面滑到低处B。
(2)用几段塑料槽搭建一个较长的斜面,模拟水渠引水,将一瓶水从高处引到低处,并在低处用水桶接流下的水。
第三单元《工具与技术》知识点3.1.紧密联系的工具和技术1.在生活中,我们经常有各种各样的工具,也会运用一些技术。
2.工具和技术关系维恩图。
相同点: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使用技术,可以根据技术来发明工具,技术和工具都是可以改进的。
不同点:工具常常是一些物品,有的是任务中用到的物体,不同工具优劣不同。
而技术常常是一些方法,同一任务中可以用到多种技术。
3.2.斜面1.日常生活中,无障碍通道、盘山公路、屋面、菜刀刃……都以属于斜面。
2.活动一:模拟测试,用塑料槽做一个斜面滑道,模拟古人搬运物品任务1:将一个物体由高处A沿斜面滑道低处B。
利用斜面的好处是:利用斜面,物体由高处沿斜面滑落到低处,滑的非常快,而且不会损坏,同时还比较省力。
任务2:用几段塑料槽搭一个较长的斜面,模拟水渠引水,将一杯水从高处引到低处。
将一杯水成功的从高处引到低处,利用斜面的好处是:速度非常快,效果非常好,没有出现水的飞溅和洒落现象,而且比较省力。
结论:我们发现利用斜面搬运物体从高处到低处,有省力的作用。
3.活动二:模拟测试,用木板搭一个斜面,模拟搬运物体的过程任务3:将两个物体,比如木块和石块,由低处沿斜面缓缓地拖到高处,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任务4:将两个物体,如木块和石块,由低处缓缓的直接提升到高处,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活动注意点:不变的量是:斜面的高度、物体的质量、物体移动的速度。
改变的量是:任务3中物体是由斜面从低处拖到高处,任务4中物体是由低处直接提升到高处。
实验现象:同样的物体由斜面从低处拖到高处比较省力,从低处直接提升到高处比较费力。
实验结论:用斜面搬运物体所用的力比较少,说明斜面具有省力的作用。
4.斜面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运用:斜面可以运用于一些工具,如菜刀、斧头、钉子、凿子。
可以运用于交通、道路、房屋建筑中,比如盘山公路、桥梁、高速公路的排水设计等等。
3.3.不简单的杠杆1.杠杆和斜面一样都是一种简单机械。
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整理第三单元工具与技术3.1.紧密联系的工具和技术1.在生活中,我们会用到各种各样的,在创造和使用工具的过程中用到很多。
2.工具是一种物化的技术,技术可以、和工具,工具是技术的载体。
3.使用会让所做的事情变得更加简单,更加方便快捷,省时又省力。
不同的任务要使用的工具去做,比如取核桃仁用比较合适,而使用铁锤、砖头就不太合适,效果也不好。
4.人们在使用工具过程中的知识、经验、技巧都属于的范畴,对这些方面的思考,往往又会转变成新工具发明的动力。
5.生活中的常用工具分类。
手机、电脑是工具;温度计、湿度计、体温计、体重秤是工具;螺丝刀、美工刀、吊车、塔吊、挖掘机是工具;自行车、飞机、火车、轿车是工具。
6.利用韦恩图说一说工具和技术的看法3.2.斜面1. 对于技术和工具在实际运用中的效果,我们应当进行与。
测试的方法可以是和。
在测试时,需要建立。
2.与水平面成倾斜的光滑平面,称为,(一端高一端低)是一种简单机械。
日常生活中,无障碍通道、盘山公路、屋面……都以属于斜面。
3. 通过斜面将物体从高处搬运到低处时,物体可以借助从高处沿斜面滑到低处,这个过程额外施加力,与人工搬运相比,斜面具有的作用。
4.同样的物体由斜面从低处拖到高处比较,从低处直接提升到高处比较费力。
说明斜面具有的作用。
5.斜面坡度是指倾斜面与之间的夹角,所以斜面坡度肯定 90°。
6.在研究斜面坡度对省力情况的影响时,改变的条件是,不变的是、、等。
得出结论:斜面能且斜面坡度越越省力。
(坡度越大省力就越小,并不是坡度大就费力)所以在高度一定的情况下,斜面越,坡度越,斜面就越省力。
7.斜面能但是费。
8.斜面在生活中随处可见。
你可以在一些工具上见到斜面的应用,比如、等;你还能在许多交通道路、房屋建筑中找到斜面,比如、桥梁、高速公路的排水设计等。
斜面的运用对人类的影响是巨大的。
农业生产上人们利用斜面和其他技术来修建运河、水坝、水渠、水沟等等设施,组成水利系统,不但治理了水灾,还实现了对水的充分利用,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了基础条件,保障了人类获得稳定可靠的食物来源。
新版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精品知识点第一单元微小世界第1课放大镜1.比较放大镜的镜片、玻璃片和近视眼镜的镜片观察工具放大镜玻璃片近视眼镜能否放大物体图像能放大不能放大(且图像大小不变)不能放大(但能把图像缩小)特点中央厚、边缘薄一样厚中央薄、边缘厚2.放大镜的镜片是透明的,且中央厚、边缘薄。
3.不同放大倍数镜片的凸度不同,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片凸度有关。
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
4.我们可以用一个烧杯、烧瓶、玻璃杯、矿泉水瓶等中央厚、边缘薄的透明容器加满水制作成放大镜。
也可以在透明的塑料膜或玻璃片上滴一滴水制作成放大镜。
5.放大镜的镜片又叫凸透镜,近视眼镜的镜片又叫凹透镜。
第2课怎样放得更大1.一个凸透镜的放大倍数是有限的,把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能把物体放得更大。
2.制作一个组合凸透镜(1)制作方法:①用一个放大镜观察书上较小的文字,当图像放到最大并且清晰时,保持这个放大镜的位置不动。
②在第一个放大镜下增加一个放大镜,并和第一个放大镜相互平行,上下移动第二个放大镜,当图像放到最大并且清晰时,测量这两个凸透镜之间的距离。
③把两个凸透镜用纸筒固定。
(2)组合凸透镜的放大倍数大于其中任意一个放大镜的放大倍数。
3.蚜虫只有针眼般大小,肉眼看到的蚜虫密密麻麻,也看不清细节,而在组合凸透镜下能较为清楚地看到蚜虫的肢体。
4.用透镜组合而成的显微镜叫光学显微镜。
光学显微镜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一两千倍。
5.组合凸透镜中上方靠近眼睛的凸透镜相当于显微镜中的目镜,位于下方靠近观察物体的凸透镜相当于显微镜中的物镜。
6.用电子显微镜可把物体的图像放大约200万倍。
7.显微镜的发明,把人类带人了一个崭新的微观世界。
第3课观察身边微小的物体1.显微镜的使用2.用肉眼、放大镜、显微镜观察同一物体,图像的大小和视野(看到的范围大小)均不同。
图像越大,视野越小;图像越小,视野越大。
3.通过显微镜观察标本时,注意移动标本的方向和从目镜里看到的方向相反。
最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汇总
第三单元:工具与技术
一、科学概念目标
1、技术是人们改造周围环境的方法,是人类能力的延伸。
2、重大的发明和技术会给人类社会发展带来深远影响和变化。
3、完成某些任务需要特定的工具。
4、杠杆、滑轮、轮轴、斜面等是常见的简单机械。
5、利用斜面滑道从上往下搬运物体十分省力。
6、利用斜面从下往上搬运物体比直接搬运物体要省力。
7、利用杠杆可以帮助我们翘起一些重物。
8、改变支点的位置、支点的高度会影响杠杆的作用效果。
9、车轮属于轮轴,也是一种简单的机械。
10、用有轮的推车运送物品比较省力、灵活。
11、剪刀是一种组合工具,它具有斜面和杠杆的结构特点。
12、形式多样的剪刀也是多项技术组合的产物,用以解决不同任务的需求。
13、活字印刷是重要的印刷技术之一。
14、印刷术的出现和发展,推动了工具和技术的不断发展。
15、信息的交流与传播驱动工具和技术的发展。
16、不同的信息传播工具会使人们接收信息的效果不同。
二、单元词汇
1、工具:指工作时所用的器具。
2、技术:广义的技术指所有方法、手段的总和。
狭义的技术指以现代科学为基础,为完成研究、生产或服务任务、获得预期成果所设计的执行方法和手段。
3、轮轴:利用杠杆原理制成的省力机械,由相互固定的轮子和同心轴组成。
4、滑轮:一种外缘套有绳索或链带,能绕轴心旋转的圆轮,可用来牵引物体或传递动力。
三、科学研讨
1、你认为使用工具与不使用工具有什么区别?
答:使用工具可以取出完整的核桃仁,不用工具取出的核桃仁是碎的核桃仁。
使用工具省力、省时、安全。
2、在上面的探究任务中,不同的工具使用方法相同吗?效果如何?使用核桃夹之后,你解决问题的技巧有什么变化?
答:木棍、轮子、砖块、铁锤四种工具,可以用敲、碾压两种使用方法,用木棍、砖块、铁锤敲起来很方便,但很容易把核桃砸烂变成残渣;用碾压的方法,虽然慢,但用木棍碾压取出的核桃仁相对较完整一些
使用核桃夹其实也是碾压的方法,用它取出的核桃仁更完整。
3.结合探究的过程,说说你对“工具”和“技术”的看法。
答:工具为劳动而生,使工作更轻松、方便、省力。
技术和工具都在更新、进步。
4、在模拟测试中,不同的方法是否都能完成任务?不同的方法用力情况是否相同?
答:都可以完成。
但利用斜面比较省力。
5、通过测试,你认为斜面有什么作用?
答:斜面具有省力的作用。
6、模拟测试中,我们是否能成功地将重物撬动到指定地点?杠杆在撬动中有什么作用?
答:能够成功地将重物撬动到指定地点。
杠杆起到了省力的作用。
7、测试过程中,你做过哪些尝试,有什么发现?
答:尝试:大石头不是每次都可以撬动的,有时可以,有时不可以。
移动的距离也是远近不一。
发现:杠杆支点不同,作用效果不同。
8、你认为车轮在运输过程中有什么作用?
答:车轮的作用:省力、省时、灵活、平稳、便利等。
9、通过测评,你如何评价剪刀这种工具?怎么评价的优劣?
答:剪刀方便、安全、速度快、灵活等。
评价指标:完成任务的时间长短、完成任务的难度程度、费力大小、方便与安全等。
10、在模拟医生解剖的任务中,你认为剪刀有什么作用?它的结构特点与这个作用有什么关系?
答:剪刀的作用是剪开、分离、剪断。
解剖剪刀尖细、刀刃薄,方便我们把需要剪断的导线跟其他导线分离出来,刀刃锋利,刀柄较长,方便我们剪开外皮和剪断两根导线。
11、从模拟活字印刷的过程中,你知道了印刷术包括哪些方面?
答:包括:
检字。
将字模按照顺序整齐排列。
刷墨。
把墨汁均匀涂抹在活字印刷板上。
拓印。
铺上白纸,拉平纸张,用拓印圆盘均匀压印。
晾制。
将白纸缓缓掀起,放到向阳通风处晾干。
12、通过评测,你知道印刷术给记录和传播信息带来了哪些改变?
答:印刷比手工抄录速度要快,也节省了大量的人力。
13、通过比较,书本和电脑传播信息有什么差别?
答:阅读书本可以快速的获取信息,但缺乏直观,文字难理解。
视频详细,直观生动,但往往看完一段视频比阅读一段图文所花的时间要多得多,时间长速度慢。
14、分析各小组的制作过程和作品,其中用到了哪些简单的工具?独轮车模型包含了学习过的哪些技术?
答:工具:尺子、剪刀、细线。
包含的技术:三角形的稳定性;杠杆原理;轮轴等。
15、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你对工具有什么新看法?
答:工具可以给工作带来便利,技术和工具都是不断改变、不断进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