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战争》
- 格式:pdf
- 大小:747.23 KB
- 文档页数:1
9910全國讀書心得閱讀參考用書
1.「青春好悅」閱讀書目:
《追風箏的孩子》. 《為自己出征》.《少年時》.《轉山:邊境流浪者》.《在圖書館培養比爾蓋茲》. 《看見自己的天才》. 《老師的十二樣見面禮》.《王永慶給年輕人的八堂課》.《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親愛的孜徳烈》《心靈雞湯》. 《天堂遇見的五個人》.《我所看見的未來》《洪蘭「講理就好」系列》.《讓高牆倒下吧》.《少年小樹之歌》. 《芬蘭驚艷》.《紅樓夢》.《星星都已到齊了》.《燦爛千陽》. 《美的覺醒》. 《山居筆記》. 《于丹論語心得》. 《大腦開竅手冊》. 《靈魂有多重?歷史上最搞怪的實驗》.《跳出思路的陷阱》.《牧羊少年奇幻之旅》。
2.17加1學群
附錄
生涯規畫達人推荐書目
二。
气候改变历史进程的十大事件美国女作家劳拉•李——《该由暴风雨负责》海风拯救西方文明希腊文明,乃至此后的西方文明之所以能持续发展,这与希腊和波斯战争期间双方力量的抗衡有着重要的关系。
当时波斯帝国正值鼎盛时期,随时准备推翻希腊的统治。
不过,在于公元前480年爆发的萨拉米斯岛战役中,希腊海军司令西米斯托可斯凭借对海风的全面了解,打败了不可一世的波斯舰队,使战争局势发生了扭转。
“神风”挽救日本公元13世纪,忽必烈打算全力征服日本,不幸的是,他接连遭遇两次季风,结果进攻计划受挫。
日本神道教僧人称这些季风为“神风”,他们认为这两场季风是祈祷发挥作用的结果。
“新教之风”摧毁西班牙无敌舰队1588年西班牙舰队的失败被称为是西方文明史上最有决定性的战斗之一。
西班牙的菲利普二世当时率舰队攻打英格兰,不过,那时的风势非但未给予其任何帮助,反而让他与自己的远大抱负越来越远。
查尔斯十二世入侵俄国1709年,瑞典国王查尔斯十二世成为欧洲首位入侵者,但是,瑞典军队在充满死亡和筋疲力尽的长途跋涉中度过了俄国的严冬,士气遭到重创。
在“大北方战争”期间,强大的瑞典部队所遭遇的这场冬季耗损给士兵的心理带来极大波动,同时,这也使得全世界人们都注意到沙皇彼得一世绝对是一位不可小觑的人物。
大雾使华盛顿获喘息之机当乔治•华盛顿任美军司令时,美军当时是由没有军装,甚至是没有武器的自愿者组成。
相比较而言,英军则是一个装备精良的作战力量。
华盛顿将军本来有可能会在1776年8月22日爆发的长岛战役中被彻底击败,不过,对美国历史而言,值得庆幸的是,一场浓雾使得美军可以尽快撤退至英军看不到的位置,这为美国日后的反攻创造了机会。
冰雹加速法国大革命步伐因在美国殖民地居民抗击英国殖民统治期间,为前者提供了大量援助,致使法国欠下巨额债务,结果导致法国国内陷入经济危机,而一场春旱又让食品价格飞速上涨,这时从天而降的一场大冰雹无异于雪上加霜,将人们最后一线希望彻底浇灭,大冰雹使得庄稼毁于一旦,农场中一片狼藉。
气候变化主题书单
以下是一些关于气候变化主题的书单,这些书籍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了气候变化的各个方面,有助于深入了解这个全球性的问题:
1. 《气候变化》(Climate Change):这本书由著名科学家詹姆斯·汉森撰写,对气候变化的科学基础、影响和解决方案进行了全面概述。
2. 《难以忽视的真相》(The Inconvenient Truth):这本书由阿尔·戈尔撰写,以生动的语言和易于理解的方式解释了全球气候变化的现象和挑战,并提供了个人和社区级别的解决方案。
3. 《气候战争》(The Climate War):这本书由著名记者莫里斯·格林伯格撰写,讲述了全球各国政府、企业和民间团体如何应对气候变化的历史和现状,同时也探讨了未来的挑战和机遇。
4. 《碳足迹》(The Carbon Footprint):这本书由约翰·莱尔撰写,详细介绍了个人和企业的碳足迹,以及如何减少碳排放、实现可持续发展。
5. 《最后的警示》(The Last Alarm):这本书由迈克尔·摩尔撰写,以警钟的方式提醒人们气候变化对地球的威胁,同时也提供了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指南。
这些书籍都是关于气候变化的经典之作,值得一读。
5500a BP 气候事件在三大文明古国古文明和古文化演化中的作用吴文祥1,2,刘东生2(1.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系,北京100871;2.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100029)摘 要:5500a BP 气候事件是世界上许多地区全新世气候演化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它促进了两河流域美索不达米亚古代文明和尼罗河流域埃及古代文明社会的诞生,对中国地区新石器文化的发展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未能形成地理限制可能是中国地区未能像两河流域和尼罗河流域一样在5500a B P 前后形成文明社会的重要原因之一。
关键词:5500a BP 气候事件;古代文明;古文化中图分类号:P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321(2002)01015508收稿日期:20011019;修订日期:20011128基金项目:中国季风区古环境演变机制及其全球变化的动力学联系资助项目(4989170)作者简介:吴文祥(1968— ),男,博士后,主要从事新生代环境与环境考古方面的研究。
作为人类社会发展史上里程碑式的演化进程之一———古代原生文明或原生国家的形成一直是学术界普遍关注并进行深入研究的重大课题。
传统上一般将文明社会或国家的形成解释为文化本身内在的发展规律使然。
但越来越多的例证表明,人类社会发展固然有其内在的演化规律,地理和环境因素的影响作用也不可忽视。
如果缺乏古文化发展的环境背景知识,单纯依靠文献史料和考古材料,很难客观地认识古文化变迁的原因并进而探讨更深层次的社会问题。
全新世中期是全新世气候和古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在气候上表现为许多地区全新世大暖期的结束[1~3]、山地冰川的活动[4]以及ENSO 气候的重现等[5];在人类社会发展上表现为社会大改组和大分化如原始氏族制度的解体、文明的形成与衰落等[5]。
这种气候转变与古文化变化的一致性引起了许多学者的关注,Sandweiss [5]曾用全新世中期转变(Mid -Holocene transition )来概括这一时期的气候演化和社会发展特点。
2023年11月30日至12月13日,《巴黎协定》通过联合国层面又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八次缔约方大会(COP28)在阿联酋迪拜召开,大会就《巴黎协定》的减缓、适应、损失与损害基金等多项议“阿联酋共识”,特别是在“逐步脱离化石燃料提出将进一步强化全球向绿色低关注热度超高、盛况空前的大会往届气候变化大会的参会人数一般在1万—4万,2022年埃及沙姆沙伊赫COP27约有4万人参会,2021年英国格拉斯哥COP26约有3.8万人参会,2015年法国巴黎COP21约有3万人参会,2009年丹麦哥本哈根COP15约有2.6万人参会。
而本次大会全球有是有史以来参会人数最多的一届。
大晚了23个小时结束,这对于近十多年来的气候谈判来说已不是一个可怕的“拖堂”时间而这20多个小时的延迟确保了大会取得成功。
《巴黎协定》建立了自2023年起每五年进行一次评估实现《巴黎协定》宗旨和长期目标的集体进展情况。
本次会议的重要议题就是开展首次全球盘点,其结果将为未来国家自主贡献(NDCs)的更新、气候行动及其国际合作的加强提供信息。
议关注的重要问题还包括损失与损害基金的启动和运行、全球适应目标的推进、能源公正转型等。
能源公正转型是实现气候2021年英国格拉斯哥COP26在决议中首次呼吁“加快努力逐步减少未加装减排设施的煤电和逐步停止低效化石燃料补贴”。
发达国家一直强调要加速化石能源的淘汰速度,与发展中国家和拥有化石燃料大国的分歧持续不断升级。
关于“彻底淘汰”还是“逐步减少”(phase down)化石燃料使用的讨论在本次COP28的会前就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热度。
加上本次大会的主席苏尔坦既是阿联酋气候变化特使,也是阿布扎比国家石油公司总裁,份”在会前就为他带来不少质疑声,调将推动COP28达成最具雄心的成果。
会前和会中,多个国际组织发表报告助推了各方对大会的关注热度。
世界气象组织发布的2020年全球气候:气候变化加速的十年》报告显示,2011—2020年是有记录以来陆地和海洋最暖的十封面故事COVER STORY年。
解读《气候文明史》脱水精华版副标题是改变世界的8万年气候变迁。
1812年冬天,当时拿破伦已经几乎攻陷了整个欧洲,当他携大军攻打欧洲大陆上最后一个国家,俄国时却遭遇了突如其来的极寒天气。
在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一书中是这样描写这段时期的天气情况的。
天气异常严寒,连乌鸦都冻僵了,不断从空中坠落。
在这恶劣的环境下,拿破仑大军中有30万人在极寒中丧生,几乎占了全军人数的2/3。
因此,拿破仑不得不从俄国撤兵甚至从此一蹶不振。
很多历史学家认为,正是这突如其来的气候变化才导致了拿破仑的失败,从而改变了整个欧洲的历史。
这并不是人类历史上的偶然事件,可以说人类的整个发展史都与气候变化息息相关的。
我们今天要讲的这本气候文明史就会告诉你气候是如何深刻影响人类文明的诞生与发展的。
本书的作者田家康是日本气象协会会员,日本气象预报师协会,东京支部部长。
在这本书中作者就综合了各国古气候学家们的最新研究成果。
详细讲述了8万年前人类走出非洲以来,全球气候变化是如何改变人类文明进程的。
好,下面我就三个问题为你解读本书的主要内容。
第一人类文明是如何在寒冷的气候中诞生的。
第二近代全球气候变化是如何影响人类历史的。
第三未来的全球气候将如何变化。
我们先来讲第一个问题,人类文明是如何在寒冷的气候中诞生的。
说到全球气候变化,现在你听到最多的可能是全球气候变暖。
不过从地球几十亿年的发展历程来看,全球气候变冷才更为常见,且影响力巨大。
在全球气候变冷的时期,地球上南北极冰雪的面积会不断扩大,甚至连原本四季分明的地球温带地区也常年被冰川所覆盖。
古气候学家把这些时期称为冰期或者冰河期。
研究发现,在地球45亿年的历史中大规模持续时间超过几百万年的冰期曾经出现过数次又被称为大冰期。
而和我们人类历史相关的就是这数次大冰期中的最后一次,因为它发生在地球地质年代中的第四季也被称为第四纪大冰期。
第四纪大冰期开始于两三百万年前结束于约 1.4万年前。
在这段时间内全球气候普遍非常寒冷,连许多温带地区,比如欧亚大陆都常年被冰雪覆盖。
气候变化与人类安全气候战争的威胁气候变化与人类安全:气候战争的威胁近年来,气候变化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科学家们发出了警告,指出气候变化将带来不可预知的后果,其中最为严峻的是对人类安全的威胁。
本文将探讨气候变化与人类安全之间的关系,并剖析气候战争对人类的潜在威胁。
1. 气候变化对人类安全的直接影响气候变化已经对全球范围内的社会、经济、环境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首先,气候变化引发了自然灾害的增加,如极端天气事件和海平面上升。
这些灾害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破坏了基础设施,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使人们失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其次,气候变化对农业和粮食安全造成了威胁。
极端气候现象导致了干旱、洪涝和农作物病虫害的爆发,给农民和农业产业带来了巨大损失。
这进一步削弱了人们的经济基础和食品安全。
此外,气候变化还导致了自然资源的缺失和环境破坏。
冰川融化、森林砍伐和海洋污染等问题日益严峻,给人类提供的自然资源减少,生态系统崩溃的风险增加,这些都给人类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威胁。
2. 气候战争的潜在威胁随着气候变化的加剧,资源紧缺和生态环境崩溃的风险将进一步增加。
这将导致气候战争的发生,即为争夺有限资源而引发的冲突。
首先,水资源的稀缺将成为激化矛盾和引发冲突的重要因素。
气候变化导致了干旱的扩大和水资源匮乏的现象,一些地区的水源已经严重减少。
当人们争夺水源的时候,资源争夺冲突可能会不可避免地爆发。
其次,能源资源的争夺也可能引发战争。
化石燃料资源在全球范围内分布不均,一些国家依赖进口能源,而且在资源稀缺的情况下,能源供应的中断可能导致经济的崩溃和国家的不稳定。
另外,气候变化可能加剧现有冲突的复杂性。
在一些已经存在的冲突地区,气候变化可能使既有问题更加严重,导致现有冲突的升级。
例如,气候变化可能加剧土地争夺、种族民族冲突和边界争端等问题,使得区域冲突更加复杂化和危险化。
3. 应对气候变化与维护人类安全的关键面对气候变化威胁人类安全的形势,全球社会应该坚定地采取行动,共同应对这一挑战。
智库咨询报告:全球气候变化及应对措施1. 背景气候变化是全球范围内最具挑战性的问题之一。
随着工业化和人口增长的不断加剧,温室气体排放不断增加,导致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事件增多等问题日益严重。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各国政府、科学界和国际组织都积极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
2. 分析2.1 全球气候变化情况根据国际气候科学家的研究,全球气候变暖是不争的事实。
过去几十年,全球平均气温持续上升,导致冰川融化、海洋酸化、生物多样性丧失等问题。
此外,极端天气事件如热浪、暴雨、干旱等也频繁发生,给人类生活和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2.2 主要温室气体排放来源温室气体的排放主要来自能源消耗和工业生产。
燃煤、石油和天然气的燃烧是主要的温室气体排放源,其中二氧化碳是最主要的温室气体。
此外,森林砍伐和土地利用变化也导致了大量的温室气体排放。
2.3 国际合作与政策措施为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国际社会积极展开合作,达成了一系列重要协议和政策措施。
例如,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旨在推动各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并在2020年后实施《巴黎协定》,旨在全球平均气温升幅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
3. 结果3.1 气候变化影响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造成了广泛的影响。
首先,气候变暖导致冰川融化和海平面上升,威胁到沿海城市和岛屿的存在。
其次,极端天气事件如洪涝、干旱和热浪等频繁发生,给农业、水资源和生态系统带来巨大压力。
此外,气候变化也对人类健康、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产生负面影响。
3.2 应对措施效果评估国际社会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来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
其中,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是最重要的举措之一。
各国通过能源转型、节能减排、推广可再生能源等方式来降低二氧化碳排放。
此外,森林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管理等措施也有助于吸收和存储温室气体。
虽然一些国家在减排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仍在增加,气候变化问题依然严峻。
同时,适应气候变化也是重要的应对手段。
气候公民与地球那些事地球面临气候崩溃危险2009年12月01日09:39 新周刊破地球气候公民与地球那些事儿我们共同拥有一个破地球。
它是被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所有人类,以发展的名义弄得千疮百孔的。
人口增加、能源紧缺、二氧化碳排放量高企、大气和水污染加剧、全球变暖、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土地旱化和沙化、热带森林砍伐——这就是哥本哈根的联合国气候大会准备对付的那些貌似国家责任切割、实则人人有份的球事儿!12月7日召开的“地球人”会议,被喻为“拯救人类的最后一次机会”。
这种说法对开会太乐观了,对人类太悲观了。
开会救不了地球,“气候公民”也许还可以。
你我别无选择:不当气候公民,就当气候难民。
末日预言总是让人心慌,唯恐大难临头,而问题是:看看身边,看看地球,我们不就在灾难中吗?!不想做气候难民就要做气候公民是时候改变我们大手大脚支出自然资本的时候了。
如果有一本大自然的资产负债表的话,人类的财务状况必定是满目疮痍。
当金融体系崩塌的时候,有些国家可以通过加印纸币来应付,但自然体系一旦崩塌,我们将无处可去。
文/潘滨几年前,当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教授邹冀开始关注气候变化时,就遭到朋友质疑:“你怎么搞起天气预报来了?”如今,连各国政要也都搞起了“天气预报”。
在哥本哈根,他们将签署一份拯救人类气候的文件。
有环保主义者大声疾呼:这是人类拯救地球的最后一次机会。
如果人类不迅速转变生产和生活方式,那么,大片《2012》中出现的末世场景绝不是夸张:到2080年,全球平均气温将升高2到4摄氏度,届时可能将有11亿到32亿人口面临饮水短缺,2亿到6亿人口面临饥饿威胁,每年2亿到7亿沿海居民遭受洪涝灾害,最多将有60%已知物种从地球上消失。
也许上述类似言论,你已听到不少,但这并不是危言耸听,这是IPCC(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的科学家通过实验模型作出的情景预测。
而在过去关于中国生态和气候变化的专门预测中,所有模型全部失效,因为中国的实际发展和能源消耗远远超出预期。
《全球气候变化》导学案【学习目标】1. 了解全球气候变化的表现和特点,会利用各种曲线图背景资料分析推导结论2.了解全球气候变化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影响, 根据气候与其他环境要素的关系,推测全球变暖的可能影响,并阐明推测理由3. 了解防御变暖的对策, 根据全球变暖的成因,“对症下药”思考对策【重点难点】全球气候变化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影响【学法指导】图文结合法综合探究法【自主学习】知识点一全球气候在不断变化之中知识梳理气候变化:概念:是长期变化的一种反映表现:不同时间尺度的和变化按时间尺度划分:地质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近代气候变化近百年的气温变化:读图2.29思考①在哪些时段,全球气温有明显的上升②近百年来,全球气温总的变化趋势是什么我国近百年来的气候变化:气温:整体:气温上升了地区:地区增温明显季节:增温主要发生在和降水:年降水量变化趋势不明显,年际波动较大,区域差异明显知识点二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有利有弊,影响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
①海平面上升:海平面上升是因为和引起的海水上涨现象读图2.31,阅读案例3分析海平面的上升会改变给沿海地区带来巨大影响,海拔较低的沿海地区将面临被危险②影响农业生产:全球气候变暖预示着增加,延长,有利于提高农作物产量,但温度升高往往伴随着加剧,照成不足,使作物减产。
由于气候变化的区域差异性,使发展中国家面临的问题更为严峻,因为不少发展中国家位于低纬度地区。
③影响整个降水过程:可能使加大,改变区域和。
导致、灾害的频次和强度增加,以及发生变化,减少,加强,加剧水资源的不稳定性与供需矛盾。
合作探究:一、阅读下列材料全球变暖你必须知道的3个事实如果你对环保了解不多,如果你对全球变暖,或是哥本哈根大会了解不多,有三个基本事实是你应该知道的。
1 .全球气候变暖是一种“自然现象”。
由于人们焚烧化石矿物以生成能量或砍伐森林并将其焚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多种温室气体,由于这些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可见光具有高度的透过性,而对地球反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的吸收性,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中的红外线,也就是常说的“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战争与全球气候变化摘要:战争,从人类社会诞生起,就一直是一个挥不去的阴影,如跗骨之蛆般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的的反复爆发。
它是人类一个痛苦的顽疾。
历史上,大规模的人口死亡大多与战争有关。
据统计,两次世界大战中,因战争而死去的军事与非军事人数达80,000,000左右。
全球气候变化到近现代以来才引起人们的关注。
而今,随着气候的不断恶化和灾难性气候的频发,形势已越来越严峻。
对于两个同样严峻的问题,现代战争与全球气候之间的联系已引起世界的注意。
关键词:全球气候变化、战争、碳排放、核冬天、气候战争冷兵器时代的战争可以说是一种“绿色战争”,它主要消耗的是人力资源,农业资源,和可以直接利用的自然资源,因此其对气候的影响十分有限,而且较易恢复。
火药的发明在推动社会发展的同时,也使得战争对气候和环境的影响大大加深了。
近现代以来,武器的破坏力不断增大,甚至出现了可怕的核武器和生化武器,其对气候的破坏不言而喻。
一、战争中的碳排放全球气候变化的一个主要表现就是全球气候变暖,而二氧化碳则是公认的变暖的主要原因。
有西方国家指出,中国已是全球碳排放第一大国。
不管这一说法是否属实,但是明显西方忽略了一个重要的碳排放源头——战争。
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固然产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碳,但是战争碳排放才是全球碳排放的祸首。
战争碳排放至少应包括三层含义:第一,某一国家或国家集团对主权国家发动战争的行为,在武器、装备、弹药、补给系统的研发、生产、储存、运送、使用全过程所造成的碳排放,以及长期大规模内战造成的碳排放;第二,这种战争行为造成的城乡建筑、基础设施、工矿企业、油气设施、森林草原的破坏,以及人员伤亡救助和战后重建全过程所造成的碳排放;第三,当别国国内或国家之间处于战争状态时,对战争的某一方出口武器、装备、弹药所造成的碳排放。
冷战后,美国1990年以来发动和参与了五场高技术局部战争,即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和利比亚战争。
92 | 中国报道2014年9月 总第127期本书是一本奇特的历史书,作者称之为“小说体历史”。
作者沃尔特·麦克杜格尔以“说书人”的口吻讲述了北太平洋地区近400年的历史,生动地描绘了环太平洋国家围绕着这片大洋展开的角逐。
而书中对北太平洋地区地缘政治与海洋帝国盛衰原因的分析、对不同文化间冲突与融合的描写,却让本书成为一本不折不扣的“严肃的非小说”。
一位入梦的“说书人”、一位女王、6位不同领域的杰出人物,这种开场方式对一本严肃的历史读物来说可谓相当新奇。
夏威夷王国女王加休曼努、“加州西班牙的创建者”传教士塞拉、美国国务卿威廉·亨利·西华德、日本外交官斋藤博……如果这些生活在不同时代、都曾对北太平洋地区历史及地缘政治产生过很大影响的人物有机会齐聚一堂,那将会是一种怎样的场面?他们是如何看待北太平洋激荡400年01时寒冰说:未来二十年,经济大趋势(现实篇)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时寒冰08干在实处走在前列:推进浙江新发展的思考与实践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习近平15马云:我的管理心得企业管理出版社 赵伟浙江人民出版社有限公司 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肯尼思·库克耶人民东方出版传媒有限公司 郎咸平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赵伟03“新政”能否改变中国人民东方出版传媒有限公司郎咸平10大数据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涂子沛17海底捞你学不会中信出版股份有限公司黄铁鹰04郎咸平说:萧条下的希望(珍藏版)人民东方出版传媒有限公司 郎咸平,马行空11带队伍:不会带团队你就只能干到死!当代中国出版社 赵伟18德鲁克管理经典-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珍藏版)机械工业出版社 彼得·德鲁克05郎咸平说:萧条下的希望人民东方出版传媒有限公司 郎咸平,马行空12读懂中国改革:新一轮改革的战略和路线图中信出版股份有限公司厉以宁,林毅夫,周其仁19不懂带人,你就自己干到死:把身边的庸才变干将印刷工业出版社 路易斯·卡夫曼06货币战争(5)-山雨欲来长江文艺出版社有限公司 宋鸿兵13中国经济双重转型之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厉以宁2007货币战争(升级版)中信出版股份有限公司宋鸿兵14数据之巅:大数据革命,历史、现实与未来中信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涂子沛经管类畅销书排行榜2014年月《激荡太平洋:大国四百年争霸史》沃尔特·麦克杜格尔(Walter A.McDougall)(美)著李惠珍、赖慈芸、周文萍、连惠幸 译 后浪出版公司·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4年9月版各自所生活的时代的?又是如何看待他们作古之后的历史的?本书作者即为我们展现了这一不可能发生的场景。